A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标准(修改).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625254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1.2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A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标准(修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A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标准(修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A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标准(修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A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标准(修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A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标准(修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A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标准(修改).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A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标准(修改).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A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标准(修改).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A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标准(修改).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A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标准(修改).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A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标准(修改).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A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标准(修改).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A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标准(修改).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A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标准(修改).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A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标准(修改).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A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标准(修改).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A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标准(修改).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A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标准(修改).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A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标准(修改).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A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标准(修改).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A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标准(修改).doc

《A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标准(修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A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标准(修改).doc(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A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标准(修改).doc

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标准

目次

1总则………………………………………………………………………………1

2术语、符号………………………………………………………………………2

2.1术语………………………………………………………………………2

2.2符号………………………………………………………………………3

3基本规定…………………………………………………………………………6

3.1种类划分…………………………………………………………………6

3.2基本要求…………………………………………………………………6

3.3安全等级和安全系数……………………………………………………6

4材料、构配件……………………………………………………………………8

5荷载………………………………………………………………………………9

5.1荷载的分类及标准值…………………………………………………….9

5.2荷载组合…………………………………………………………………10

6设计………………………………………………………………………………13

6.1一般规定…………………………………………………………………13

6.2承载能力极限状态………………………………………………………15

6.3正常使用极限状态………………………………………………………22

7结构分析和试验…………………………………………………………………24

7.1一般规定…………………………………………………………………24

7.2节点分析与试验…………………………………………………………24

7.3架体分析与试验…………………………………………………………24

8构造要求…………………………………………………………………………26

8.1一般规定…………………………………………………………………26

8.2作业脚手架………………………………………………………………26

8.3支承架……………………………………………………………………27

9搭设与拆除………………………………………………………………………28

10质量控制…………………………………………………………………………29

11安全管理…………………………………………………………………………30

附录A计算用表…………………………………………………………………31

附录B脚手架用索具、吊具………………………………………………………34

附录C脚手架力学性能试验……………………………………………………35

C.1一般规定…………………………………………………………………35

C.2构配件力学性能试验……………………………………………………35

C.3架体结构力学性能试验…………………………………………………36

本规范用词说明……………………………………………………………………38

附:

条文说明…………………………………………………………………………

37

1总则

1.0.1为统一建筑施工脚手架设计、施工、使用及管理的基本原则、基本要求和基本方法,做到技术先进、安全适用、经济合理,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建筑工程和市政工程施工用金属类脚手架的设计、施工、使用和管理。

1.0.3建筑工程和市政工程施工用金属类脚手架技术标准和其他相关标准应遵守本标准的规定。

1.0.4建筑施工脚手架的设计、施工、使用及管理,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符号

2.1术语

2.1.1脚手架

由杆件、构配件通过安全连接,构成具有施工作业、安全防护和承受荷载功能的临时结构架。

2.1.2作业脚手架

由立杆或门架与构配件组成,立于地面或附着于建筑结构上,为建筑施工提供安全防护和作业平台的架体。

2.1.3支承架

可承受建筑结构和各种施工荷载,为建筑施工提供支承和作业平台的架体。

2.1.4全封闭脚手架

采用密目安全网或钢丝网等材料将外侧立面全部封闭的作业脚手架。

2.1.5半封闭脚手架

采用密目安全网或钢丝网等材料将外侧立面封闭,且封闭面积为30%~70%的作业脚手架。

2.1.6敞开式脚手架

沿架体外侧立面无封闭遮挡的作业脚手架。

2.1.7综合安全系数

脚手架结构或主要构配件总的安全系数。

2.1.8几何参数的标准值

设计规定的几何参数公称值,或根据实测结果经统计概率分布确定的某一分位值。

2.1.9架体构造

脚手架各杆件和结构单元的组成方法、结构形式和相互安全连接方式的总称。

2.1.10脚手架结构试验

通过施加荷载的检验方法评定脚手架结构或主要构配件力学性能的试验。

2.1.11脚手架原型试验

对实际使用的脚手架典型单元样本所进行的结构性能试验。

2.1.12设计计算模型

反映脚手架结构或主要结构件在荷载作用下的效应,说明各变量相互关联关系的计算简图与计算公式。

2.1.12能够真实反映脚手架或主要结构件力学特征和受力条件,用于脚手架或主要结构件在荷载作用下效应分析的计算简图或公式。

2.2符号

2.2.1荷载、荷载效应

——钢丝绳钢丝破断拉力总和;

——风荷载作用在架体上产生的水平力标准值;

——风荷载作用在竖向栏杆围挡(模板)上产生的水平力标准值;

——支承架或满堂脚手架杆件、构配件、架上物品等自重标准值;

——按底平面均匀分布的架体自重标准值;

——按底平面均匀分布的架体上物品自重标准值;

——永久荷载产生的弯矩标准值总和;

——受弯杆件弯矩标准值;

——施工荷载产生的弯矩标准值总和;

——受弯杆件弯矩设计值;

——风荷载产生的弯矩设计值;

——风荷载产生的弯矩标准值总和;

——风荷载作用下的倾覆力矩标准值;

——立杆(门架)在风荷载作用下的最大附加轴力标准值;

——荷载设计值;

——结构件及附件自重产生的轴向力标准值总和;

——支承架除施工荷载以外的可变荷载产生的轴向力标准值总和;

——立杆(门架)的轴向力标准值;

——风荷载及其他作用对连墙件产生的轴向力设计值;

——风荷载对连墙件杆件产生的轴向力设计值;

——连墙件约束作业脚手架平面外变形所产生的轴向力设计值;

——荷载的标准值;

——立杆(门架)的轴向力设计值;

——除结构件和附件外的永久荷载产生的轴向力标准值总和;

——施工荷载产生的轴向力标准值总和;

——连墙件与作业脚手架、连墙件与建筑结构连接的抗拉(压)承载力设计值;

P——脚手架立杆(门架)基础底面的平均压力;

R——作用于脚手架杆件连接节点的荷载设计值;

Rc——脚手架杆件连接节点的承载力设计值;

——脚手架结构或构配件的抗力设计值;

——脚手架结构或构配件的抗力函数;

——脚手架的倾覆力矩设计值;

——脚手架的抗倾覆力矩设计值;

——脚手架原型试验或构配件力学性能试验承载力极限值;

——试件强度标准差;

——风荷载标准值;

——支承架或满堂脚手架架体风荷载标准值;

——竖向栏杆围挡(模板)风荷载标准值;

——基本风压值;

——应力值;

——由风荷载产生的应力值。

——永久荷载标准组合作用下脚手架结构或构配件的最大变形值;

2.2.2材料、构件物理性能和抗力

——钢丝绳允许拉力值;

——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试件的强度实测值;

——试件的最小强度值;

——材料强度的设计值;

——材料强度的标准值;

——试件的强度平均值;

——变形的规定限值。

2.2.3几何参数

——毛截面面积;

——净截面面积;

——立杆底座底面积;

——挡风面积;

——迎风面积;

——几何参数的设计值;

——几何参数的标准值;

——几何参数的附加量值;

B——支承架或满堂脚手架横向宽度;

H——架体高度;

——连墙件竖向间距;

——竖向栏杆围挡(模板)高度;

h——立杆步距;

L——支承架或满堂脚手架长度;

——连墙件水平间距;

——立杆纵向间距;

——支承架或满堂脚手架杆件、构配件、架上物品至倾覆原点的水平距离;

n——计算单元跨数或试件组数;

——受弯杆件截面模量;

——长细比。

2.2.4计算系数

——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

——钢丝绳安全系数;

Φ——档风系数;

——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

——钢丝绳破断拉力换算系数;

——综合安全系数;

——材料抗力分项系数;

——材料强度附加系数;

——荷载分项系数;

——永久荷载和可变荷载综合安全系数;

——结构重要性系数;

——风荷载体型系数;

——按多榀桁架确定的风荷载体型系数;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弯矩折减系数。

3基本规定

3.1种类划分

3.1.1脚手架根据其用途和使用功能可划分为作业脚手架、支承架两大类。

3.1.2作业脚手架应根据搭设材料、搭设方法和节点连接方式划分种类,包括以各类脚手架材料和节点连接方式搭设的落地脚手架、悬挑脚手架、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满堂脚手架等。

3.1.3支承架应根据搭设材料、节点连接方式和用途划分种类,包括以各类脚手架材料和节点连接方式搭设的结构安装支承架、混凝土浇筑施工模板支承架等。

3.2基本要求

3.2.1脚手架的设计、搭设、使用和维护,应使脚手架在使用期内以规定的可靠性且经济的方式满足其功能要求。

3.2.2脚手架应满足下列功能要求:

1能承受在搭设和使用期内的设计荷载;

2结构稳固,不发生影响正常使用的变形;

3满足使用要求,具有安全防护功能;

4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结构性能应保持稳定,不得因施工荷载反复作用而使结构性能发生改变。

3.2.3在脚手架设计时,应辨识危险源并制定预案;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预防危险的侵害。

3.2.4搭设脚手架所使用的材料、构配件应拆装方便,连接可靠,具有良好的互换性,且可重复使用。

3.2.5脚手架应是稳定结构体系,架体的构造应满足设计计算模型基本假定条件的要求。

3.3安全等级和安全系数

3.3.1脚手架结构设计时,应根据脚手架种类、搭设高度、荷载及结构破坏可能产生后果的严重性,采用不同的安全等级。

脚手架安全等级的划分应符合表3.2.1的规定。

表3.3.1脚手架的安全等级

落地作业

脚手架

悬挑脚手架

升降脚手架

满堂脚手架

支承架

破坏

后果

安全

等级

搭设

高度

(m)

荷载

(KN)

搭设

高度

(m)

荷载

(KN)

爬升

高度

(m)

荷载

(KN)

搭设

高度

(m)

荷载

(KN)

搭设

高度

(m)

荷载

(KN)

≤40

≤20

≤150

≤20

≤8

≤10KN/㎡

或≤15KN/m

严重

>40

>20

>150

>20

>8

>10KN/㎡

或>15KN/m

很严重

3.3.2在脚手架结构或构配件抗力设计值确定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综合安全系数指标应满足下列要求:

(3.3.2-1)

强度:

β≥1.5(3.3.2-2)

稳定、倾覆:

β≥2.0(3.3.2-3)

式中:

——综合安全系数;

——永久荷载和可变荷载综合安全系数;

——材料抗力分项系数,按现行国家标准《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

GB50018的规定取值。

——材料强度附加系数;强度取1.03;稳定、倾覆取1.37;新型脚手架

稳定取1.5。

2当采用新型脚手架体系且无使用经验时,其综合安全系数应满足下式要求:

稳定:

β≥2.2(3.3.2-4)

3应将β以抗力调整系数的形式计入专业规范的相应计算公式中。

3.3.3脚手架结构重要性系数,可按表3.3.3的规定取值。

表3.3.3脚手架结构重要性系数

结构重要性系数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

安全等级

1.1

1.0

1.0

4材料、构配件

4.0.1脚手架所用材料、构配件的物理力学性能、技术参数,应按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确定。

4.0.2新型脚手架构配件的强度、刚度等物理力学性能,应根据有关的试验标准经试验和结构分析确定。

4.0.3脚手架结构的几何参数a可按正常搭设情况下架体结构几何尺寸的实测平均值确定。

4.0.4脚手架构配件的几何参数标准值,可按正常生产情况下几何尺寸的实测平均值确定;或可以几何尺寸的实测数据为基础,运用概率统计的方法确定。

4.0.5材料、构配件几何参数的标准值,也可采用设计规定的公称值。

5荷载

5.1荷载的分类及标准值

5.1.1作用于脚手架的荷载应分为永久荷载和可变荷载。

5.1.2脚手架的永久荷载应包含下列内容:

1脚手架结构件自重;

2脚手架上脚手板、安全网、栏杆等附件的自重;

3支承架上的模板支承体系自重、建筑结构件及堆放物的自重;

4其他可按永久荷载计算的荷载。

5.1.3脚手架的可变荷载应包含下列内容:

1施工荷载;

2模板支承架上混凝土振捣、混凝土倾倒等作用;

3其他可按可变荷载计算的荷载;

4风荷载。

5.1.4脚手架永久荷载标准值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一般应按国家现行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的规定,取材料和构配件的自重为其荷载标准值;

2应按材料、构配件和机具等产品通用的理论重量及本标准附录A的规定取其荷载标准值;

3采取有代表性的抽样实测,应以其平均值加上2倍的均方差作为其荷载标准值。

5.1.5脚手架可变荷载标准值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作业脚手架作业层上的施工荷载标准值,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取值,且不应低于表5.1.5-1的规定。

表5.1.5-1作业脚手架施工荷载标准值

序号

脚手架用途

施工荷载标准值(kN/㎡)

1

结构

3.0

2

装修

2.0

注:

斜梯施工荷载标准值按其水平投影面积计算,不应低于2.0kN/㎡。

2作业脚手架上同时存在2个及以上操作层作业时,在同一跨距内各操作层的施工荷载标准值总和不得超过5.0kN/㎡;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在同一跨距内各作业层上的施工荷载标准值总和不得超过6.0kN/㎡。

3支承架作业层上的施工荷载标准值,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取值,且不应低于表5.1.5-2的规定。

表5.1.5-2支承架施工荷载标准值

类别

施工荷载标准值(kN/㎡)

混凝土结构

模板支承架

一般

2.0

布料机上料

4.0

钢结构施工

支承架

轻钢结构、轻钢空间网架结构

2.0

重钢结构

3.0

其它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不小于2.0

4支承架上移动的设备、机具等物体应按其自重计算可变荷载标准值。

5.1.6架体上振动、冲击物体的可变荷载设计值,应按物体自重乘以动力系数取值,动力系数取值为1.2~1.5。

5.1.7作用于脚手架水平风荷载标准值,应按下式计算:

(5.1.7)

式中:

——风荷载标准值;

——基本风压值,应按国家现行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的规定取重现期n=10对应的风压值;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应按国家现行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的规定采用;

——风荷载体型系数,应按表5.1.7的规定取用。

表5.1.7脚手架风荷载体型系数

背靠建筑物的状况

全封闭墙

敞开、框架和开洞墙

全封闭、半封闭脚手架

1.0Φ

1.3Φ

敞开式脚手架

注:

1Φ为挡风系数,Φ=1.2,其中:

为挡风面积,为迎风面积。

2当采用密目安全网全封闭时,宜取Φ=0.8,最大值宜取1.0。

3为按多榀桁架确定的脚手架风荷载体型系数,应按国家现行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的规定计算。

5.2荷载组合

5.2.1脚手架设计时,根据正常搭设和使用过程中在脚手架上可能同时出现的荷载,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分别进行荷载组合,并应取各自最不利的荷载组合进行设计。

5.2.2对于脚手架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应按荷载的基本组合进行荷载组合,应符合下列规定:

1作业脚手架荷载的基本组合应按表5.2.2-1的规定采用:

表5.2.2-1作业脚手架荷载的基本组合

计算项目

荷载的基本组合

水平杆强度;升降脚手架的水平支承桁架及固定吊拉杆强度

永久荷载+施工荷载

立杆稳定承载力;升降脚手架竖向主框架及附墙支座强度、稳定承载力;悬挑脚手架悬挑支承结构强度、稳定承载力;

永久荷载+施工荷载

永久荷载+0.9(施工荷载+风荷载)

连墙件强度、稳定承载力

风荷载+

满堂脚手架整体稳定

永久荷载+施工荷载+风荷载

立杆地基承载力

永久荷载+施工荷载

注:

1N0为连墙件约束架体平面外变形所产生的轴向力设计值;

2室外搭设的满堂脚手架在立杆地基承载力计算时,应组合风荷载。

2支承架荷载的基本组合应按表5.2.2-2的规定采用。

表5.2.2-2支承架荷载的基本组合

计算项目

荷载的基本组合

水平杆强度

由永久荷载控制的组合

永久荷载+0.7施工荷载

由可变荷载控制的组合

永久荷载+施工荷载

立杆稳定承载力

由永久荷载控制的组合

永久荷载+0.7施工荷载+0.6风荷载

由可变荷载控制的组合

永久荷载+可变荷载

永久荷载+0.9(施工荷载+风荷载)

支承架整体稳定

永久荷载+施工荷载+风荷载

立杆地基承载力

永久荷载+施工荷载+风荷载

注:

1表中的“+”仅表示各项荷载参与组合,而不表示代数相加;

2模板支承架立杆地基承载力计算可不组合风荷载。

5.2.3对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应按荷载的标准组合进行荷载组合,应符合下列规定:

1作业脚手架荷载的标准组合应按表5.2.3-1采用。

表5.2.3-1作业脚手架荷载标准组合

计算项目

荷载标准组合

水平杆挠度

永久荷载

悬挑脚手架水平型钢悬挑梁挠度

永久荷载

2承重支架荷载的标准组合应按表5.2.3-2采用。

表5.2.3-2支承架荷载标准组合

计算项目

荷载标准组合

水平杆挠度

永久荷载

6设计

6.1一般规定

6.1.1脚手架设计应采用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法,以分项系数的设计表达式进行设计。

6.1.2脚手架结构的极限状态可分为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当脚手架出现下列状态之一时,应认为超过了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1)结构件或连接因超过材料强度而破坏,或因连接节点产生滑移而失效,或因过度变形而不适于继续承载;

2)整个脚手架结构或其一部分失去平衡;

3)脚手架结构转变为机动体系;

4)脚手架结构整体或局部杆件丧失稳定。

5)地基丧失承载能力。

2当脚手架出现下列状态之一时,应认为超过了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1)影响正常使用的变形;

2)影响正常使用的其他特定状态。

6.1.3脚手架设计应按正常搭设和正常使用情况进行,可不考虑短暂、偶然、地震设计状况;应对不同的极限状态分别进行计算或验算。

6.1.4在脚手架设计时,应首先对脚手架结构进行受力分析,明确荷载传递路径,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最不利杆件或构配件作为计算单元。

计算单元的选取应符合下列规定:

1选择受力最大的杆件、构配件;

2选择跨距、间距增大部位的杆件、构配件;

3选择架体构造变化处或薄弱处的杆件、构配件;

4当脚手架上有集中荷载作用时,尚应计算集中荷载作用范围内受力最大的杆件、构配件。

6.1.5脚手架设计时,基本变量的设计值可按下列规定确定:

1荷载设计值可按下式确定:

(6.1.5-1)

式中:

——荷载设计值;

——荷载标准值;

——荷载分项系数。

2材料强度设计值可按下式确定:

(6.1.5-2)

式中:

——材料强度设计值;

——材料强度标准值;

——材料抗力分项系数,按国家现行标准《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50018的规定取值。

3几何参数设计值一般情况下可采用几何参数的标准值;当几何参数的变异性对结构性能有明显影响时,几何参数设计值可按下式确定:

(6.1.5-3)

式中:

——几何参数设计值;

——几何参数标准值;

——几何参数附加量值。

4结构抗力设计值可按下式确定:

=(6.1.5-4)

式中:

——架体结构或构件的抗力设计值;

——架体结构或构件抗力函数。

6.1.6脚手架结构件强度应按构件净截面计算;稳定性和变形应按构件毛截面计算。

6.1.7钢材的强度设计值等技术参数,应根据下列规定采用:

1型钢、钢构件应按国家现行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的规定采用。

2焊接钢管、冷弯成型的厚度小于6mm的钢构件,应按国家现行标准《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50018的规定采用。

3不应采用考虑钢材冷加工效应的强度设计值,也不应采用钢材的塑性强度值。

6.1.8高大支承架采用非承插式接长立杆时,其立杆稳定承载允许应力值应乘以0.85折减系数。

6.1.9荷载的分项系数取值应符合表6.1.9的规定。

表6.1.9荷载分项系数

脚手架种类

验算项目

荷载分项系数

永久荷载

可变荷载

作业脚手架

稳定承载力、强度

1.2

1.4

型钢悬挑梁挠度

地基承载力

1.0

1.0

水平杆挠度

1.0

0

满堂脚手架、支承架

整体稳定

有利

0.9

有利

0

不利

1.35

不利

1.4

支承架

稳定承载力、强度

可变荷载控制组合

1.2

1.4

永久荷载控制组给

1.35

地基承载力

1.0

1.0

水平杆挠度

1.0

0

6.2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6.2.1脚手架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时,应满足下列要求:

1脚手架结构或构配件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应符合下式要求:

≤(6.2.1-1)

式中:

——结构重要性系数,按本标准第3.3.3条的规定采用;

Nd——脚手架结构或构配件的荷载设计值;

Rd——脚手架结构或构配件的抗力设计值。

2脚手架整体稳定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应符合下式要求:

≤(6.2.1-2)

式中:

——脚手架的倾覆力矩设计值;

——脚手架的抗倾覆力矩设计值。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