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256改性沥青中面层施工方案.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626076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1.9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S256改性沥青中面层施工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S256改性沥青中面层施工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S256改性沥青中面层施工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S256改性沥青中面层施工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S256改性沥青中面层施工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S256改性沥青中面层施工方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S256改性沥青中面层施工方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S256改性沥青中面层施工方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S256改性沥青中面层施工方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S256改性沥青中面层施工方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S256改性沥青中面层施工方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S256改性沥青中面层施工方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S256改性沥青中面层施工方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S256改性沥青中面层施工方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S256改性沥青中面层施工方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S256改性沥青中面层施工方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S256改性沥青中面层施工方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S256改性沥青中面层施工方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S256改性沥青中面层施工方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S256改性沥青中面层施工方案.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S256改性沥青中面层施工方案.doc

《S256改性沥青中面层施工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256改性沥青中面层施工方案.doc(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S256改性沥青中面层施工方案.doc

S256闻集至六十铺段改建工程01标AC-20C改性沥青混凝土中面层施工方案

S256闻集至六十铺段改建工程

第一合同段

AC-20C改性沥青混凝土中面层施工方案

中交一公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S256改建工程01标项目经理部

2016年6月

目录

1编制说明 1

1.1编制依据 1

1.2编制目的 1

1.3适用范围 1

2工程概况 1

3施工准备 1

3.1人员准备 1

3.2原材料准备 3

3.2.1沥青准备 3

3.2.2集料准备 3

3.2.3填料准备 4

3.3技术准备 5

3.4机具准备 5

3.4.1施工机械 5

3.4.2测量及试验仪器 5

5施工工艺 7

5.1粘层、粘结层施工 7

5.2施工工艺流程 8

5.3施工方法 8

5.3.1下承层的准备工作 8

5.3.2测量放样 8

5.3.3混合料拌和 9

5.3.4混合料运输 10

5.3.4混合料的摊铺 11

5.3.5碾压工艺 12

5.3.6防止和消除在施工中质量缺陷对策 17

5.3.7接缝处理 18

5.4交通管制 19

6质量控制及检验 20

6.1质量控制要点 20

6.1.1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 20

6.1.2施工过程中的温度控制要点 22

6.1.3摊铺、碾压组合及速率控制要点 23

6.2质量检验标准 24

7质量管理措施 25

7.1质量保证体系 25

7.2各岗位职责 26

8安全管理措施 30

8.1安全管理体系 30

8.2施工运输车辆的安全措施 31

8.3施工作业人员安全措施 32

8.4拌和站安全管理 32

8.5沥青混凝土摊铺机安全管理 32

8.6用电安全管理 33

8.7防火安全管理 33

9环境保护管理措施 33

9.1环境保护体系 33

9.2环保控制措施 34

中交一公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AC-20C改性沥青混凝土中面层施工方案

1编制说明

1.1编制依据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E42-2005)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E20-2011)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检测测试规程》(JTGE60-2008)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

1.2编制目的

明确AC-20C改性沥青混凝土中面层施工作业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相应的工艺标准,指导、规范AC-20C改性沥青混凝土中面层作业施工,保证AC-20C改性沥青混凝土中面层的施工作业安全、保证施工质量。

1.3适用范围

适用于S256闻集至六十铺段改建工程01标AC-20C改性沥青混凝土中面层的施工。

2工程概况

S256闻集至六十铺段改建工程01标,起点位于颍泉区闻集镇杨店村东南,与G105平交,终点位于颍州区程集镇张寨村。

起讫桩号为K0+000~K20+430。

路线全长20.430km。

路面沥青混合料上面层:

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合料路面AC-13C厚40mm、444822.70m²(17792.91m3),中面层:

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合料路面AC-20C厚60mm、444857.01m²(26691.42m3),下面层: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C厚80mm、407170.64m²(32573.65m3),桥梁1940.39m/13座,涵洞通道50道,其中特大桥1座,大桥2座、中桥7座、小桥3座,桥梁全长1940.39米,占路线长度的9.5%。

合同总价4.2947亿,有效清单价为3.9110亿。

3施工准备

3.1人员准备

AC-20C改性沥青混凝土中面层试验段主要技术、管理及施工人员如下表:

现场主要技术、管理及施工人员一览表

姓名

职务

职责

辛志军

项目经理

负责分项总体安排

张文武

生产副经理

施工现场总负责

王海辉

项目副总工

施工技术总负责

王洪志

试验室主任

混合料及现场检测负责人

毛冲

工程部长

现场质量负责人

苏盼

技术主管

摊铺现场技术、质量控制

焦志文

技术员

碾压作业技术、质量控制

刘洪军

沥青拌和站站长

负责拌和站工作安排

王亚超

测量副队长

测量放样及高程、松铺系数确定

王涛

安全部长

负责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尚俊杰

机材部长

负责机械调配及材料供应工作

李燕伟

综合办主任

后勤保障工作

方明明

试验员

后场温度检测

李亚飞

试验员

前场温度检测

陈俊

试验员

混合料筛分、马歇尔、理论密度

和琳杰

工程部主办

负责分项工艺控制及各种原始数据的收集

施工队伍劳力安排及分工表

摊铺组队长1人

施工员2人

准备

下承层清扫、洒白灰线、挂线6人。

摊铺

摊铺机司机2人;指挥车及清理履带、非接触式平衡梁探头下杂物4人;看找平仪2人(同时负责松铺厚度);把边4人(负责边部处理及摊铺面处理);温度检测2人;

碾压

压路机司机6人;指挥压路机及表面处理、平整度控制2人;擦脚轮2人,现场安全员1人。

拌和组队长1人

施工员1人

机械

装载机司机5人。

拌和

拌和站操作手2人;指挥上料、装车人员4人。

辅助人员6人;烧锅炉2人。

运输队队长1人

汽车司机20人。

3.2原材料准备

3.2.1沥青准备

本项目下面层AC-20C改性沥青混凝土中面层采用A级70号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见表1规定。

运到现场的每批沥青都附有制造厂的证明和出厂试验报告,并说明装运数量、装运日期、数量等。

70号-A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表1

3.2.2集料准备

1)集料洁净、干燥、表面粗糙、形状接近立方体,且无风化、无杂质,并具有足够的强度、耐磨耗性。

自行加工后的粗、细集料隔离分类堆放且堆料场硬化。

2)碎石的规格、级配、岩性等稳定。

粗、细集料的质量和规格应符合表2、表3的要求,其规格应满足现行技术规范JTGF40-2004中的规定。

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表2

细集料技术要求表3

3.2.3填料准备

填充料为康县长坝镇吴家坎所生产的矿粉。

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粉尘用量,不得使用回收粉尘,拌合机排放的粉尘及时清运至废料场,同时建立回收和废弃台账。

矿粉质量和规格应符合表4的要求。

矿粉技术要求表4

以上进场的各种规格的集料、填充料、沥青已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中规定的项目和频率进行了检验,并报请监理验收合格。

3.3技术准备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要求的设计步骤,我项目部试验室以设计图纸给定的AC-20C沥青沥青混凝土中面层碎石级配范围为依据,在调查以往同类材料的配合比设计经验和使用效果的基础上,已完成AC-20C改性沥青混凝土中面层混合料目标配合比验证和生产配合比设计及验证工作,并通过中心试验室和监理试验检测工程师批复。

生产配合比如下:

1#仓(16-22mm):

2#仓(10-16mm):

3#仓(4-10mm):

4#仓(0-4mm):

矿粉=31%:

19%:

14%:

32%:

4%。

最佳油石比:

4.6%

3.4机具准备

3.4.1施工机械

在摊铺前,我部配备齐全了施工机械,做好开工前机械的保养、调试、试机及标定,保证在摊铺期间不发生有碍施工进度、质量的故障。

配备的施工机械如下:

序号

机械或设备名称

型号

台数

性能

新旧状况

备注

1

沥青拌合设备

TSM4000型

1

良好

较新

2

沥青摊铺机

福格勒2100

2

良好

较新

3

双钢轮压路机

宝马BW203AD

3

良好

较新

4

胶轮胎压路机

XP302

2

良好

较新

5

运输车

东风

20

良好

较新

6

装载机

ZL50

4

良好

较新

3.4.2测量及试验仪器

根据施工需要,为做好AC-20C改性沥青混凝土中面层的原材料和混合料等检测工作,我项目部投入AC-20C改性沥青混凝土中面层分项施工的测量及试验仪器见下表:

序号

机械名称

规格型号

单位

数量

备注

1

水准仪

B40/C32

2

2

三米直尺

1

3

石油产品闪电和燃点试验器

SYD-3536

1

4

针片状规准仪

国标

1

5

沥青混合料快速抽提仪

DLC-III

1

6

沥青混合料最大理论密度仪

标准

1

7

汽油雅马哈取芯机

HZ-20

1

8

连续式八轮平整度仪

LXBP-3A

1

9

摆式摩擦系数测定仪

BM-III

1

10

渗水试验仪

HDSS-II

1

11

路面构造深度仪

国标

1

12

细集料流动时间试验仪

WX-2000

2

13

电热鼓风干燥箱

101-3

1

14

车辙试样成型机

HYCX-1

1

15

旋转压实仪

B041

1

16

自动数显隔板式磨耗试验机

MH-II

1

17

电动砂当量试验仪

SD-2

1

18

振动压实成型机

CDZZ-6

1

19

智能电脑沥青针入度试验器

FY-2801A

1

20

智能沥青延伸度测定仪

LYY-7A(2.0)

1

21

沥青薄膜烘箱

85型

1

22

布氏旋转粘度仪

NDJ-1F

1

23

沥青混合料拌和机

BH-20

4

24

自动马歇尔试件击实仪

MDJ-IIIB(两用)

1

25

电脑马歇尔稳定度测定仪

DF-100A

1

26

自动车辙试验仪

HYCZ-1

1

27

智能沥青软化点试验器

FY-2806

1

28

电热恒温水箱

HW-1

1

29

便携式数字温度计

-50℃-1300℃

4

30

温湿度表

/

5

31

玻棒温度计

/

6

32

百分表(9个)

0-10mm

4

33

砂浆搅拌机

UTZ-15

1

34

沥青比重瓶

国标

1

5施工工艺

5.1粘层、粘结层施工

1)粘层施工

首先用水对沥青下面层进行冲洗,然后用道路清洗机对沥青下面层进行清扫,再用水车进行冲洗,循环此过程,确保摊铺工作面清洁后进行粘层油洒布。

粘层油采用阳离子改性乳化沥青(PCR),用量宜为03L-0.6L/m2,折算成纯沥青为0.2-0.3kg/m2。

粘层油采用智能洒布车喷洒,并选择适宜的喷嘴,气温低于10度时,不得喷洒粘层油,当路面潮湿亦不得喷洒粘层油。

路面上有脏物、尘土应清楚干净,当有粘粘的土块时,应用水冲刷后待表面干燥后喷洒。

喷洒的粘层油必须成均匀雾状,在路面全宽内均匀分布成薄层,不得有洒花漏空或成条带状,也不得有堆积。

喷洒不足的应补洒,过量应挂锄。

喷洒粘层油后,严禁运料车外的其他车辆和行人通过。

粘层油宜在当天洒布,待乳化沥青破乳、水分蒸发完成后,紧跟着铺设沥青层,确保粘层不受污染。

2)在摊铺大桥桥面铺装AC-20C改性沥青混凝土前,必须将水泥混凝土铣刨5mm,采用精铣刨工艺,除去水泥混凝土表面浮浆,在铣刨的水泥混凝土板上设置热喷改性沥青洒布同步碎石防水粘结层,沥青应采用高级洒布机在高温均匀雾状洒布,用量为1.0-1.5kg/m2,碎石粒径为4.75-9.5mm,覆盖率为60-70%,并用6-8t轻型压路机以较慢的速度碾压,碎石采用预拌工艺,小桥、盖板明涵防水混凝土表面刻槽处理。

搭板表面同桥面或明涵表面处理。

3)对路缘石及桥涵构造物采取覆盖防护措施,以防污染。

5.2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放样、摊铺机就位—混合料拌和—运输—摊铺—碾压—检验。

5.3施工方法

AC-20C改性沥青混凝土中面层分项的施工采用厂拌机铺法:

间歇式拌和楼TSM4000型拌合,20台40T以上料车运输,2台福格勒2100型摊铺机摊铺作业、3台宝马BW203AD双钢压路机和2台XP302胶轮压路机碾压作业。

5.3.1下承层的准备工作

铺筑中面层前,对粘层、桥面粘结层进行全面验收检查,对有污染、杂物、松散的碎石及时清理干净;自检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进行验收,各项检测指标均应达到设计要求标准,并完成。

检查合格后,方可以进行AC-20C沥青混凝土中面层施工。

5.3.2测量放样

为保证AC-20C改性沥青砼中面层的平整度和厚度,采用非接触式平衡梁法施工来控制AC-20C改性沥青砼中面层的高程、厚度和平整度,需要进行测量放样。

平面线型:

根据施工资料和控制点,采用全站仪按间距10米定出中桩和边桩,在所放出的点位处逐一打钢钎桩,并经监理工程师复核。

纵断面高程:

用水准仪测量逐桩桩顶高程,结合AC-20C改性沥青砼中面层的设计高程,并经监理工程师复核。

松铺系数的确定,采用中面层试验段确定的松铺系数1.245,即松铺厚度为:

0.06m×1.25=0.0747m,后续施工根据当日测定虚铺系数进行施工。

5.3.3混合料拌和

⑴拌和前沥青的准备

AC-20C改性沥青混凝土中面层施工所采用的沥青为A级70#道路石油沥青。

改性沥青应采用导热油方式加热,其加热温度不大于175℃,这样沥青温度稳定,具有足够的流动性,确保沥青混合料拌和均匀,出料温度控制在170-185℃,并保证沥青能源源不断地从贮罐输送到拌和机内为宜。

⑵拌合前集料的准备

集料采用料棚内的各档碎石,并对入场的碎石按照规范要求的频率进行检验,质量合格。

料场已进行硬化、排水良好,粗、细集料分类堆放,细集料加盖防雨棚处理。

装载机拌合取料时,集料铲运方向应与其流动方向垂直,保证铲运材料均匀,避免集料离析。

每天开工前应检测集料的含水量,以便调整冷料进料速度,并确定集料加热时间和温度。

⑶沥青混合料拌和

①集料和沥青应按批复的生产配合比确定的用量送进拌和机。

②拌和过程中,应通过现场温度测量对计算机打印的温度进行检验,并在一段连续施工的工艺流程中保证温度的均衡性,使其能够保证混合料摊铺温度和碾压温度为宜。

③把规定数量的集料和沥青送进拌合机后,拌合周期49s(其中干拌5s,湿拌时间35s);应把这两种材料充分拌和直至所有集料颗粒完全均匀地被沥青膜裹覆,沥青材料也完全均匀分布到整个混合料中,以混合料中无花白石子、无沥青团块、乌黑发亮为宜。

对出现花白、枯黄灰暗的混合料必须废弃不用。

④拌好的沥青混合料应进行跟踪质量抽检,检查集料级配、油石比等指标,发现问题及时检查分析原因,发现生产配合比不当应及时调整。

⑤逐盘打印混合料用油量、各料仓集料用量及沥青混合料重量。

⑥沥青混合料的容许偏差。

5.3.4混合料运输

⑴为保证沥青混合料源源不断地运至摊铺现场,必须配备足够的运输车辆,每小时运力必须大于拌和机产量,并保证到场温度不低于165℃。

运送沥青混合料的运输车载重均达到25吨以上,有紧密、清洁、光滑的金属底板,料车已清洗干净,装车前,运输车底板应排干积水,底板应涂一薄层防粘剂(植物油),以防止混合料粘到底板上;每台车都必须配备一个保温蓬布,其大小应能覆盖整个车厢,以保证混合料不受大风、阴雨或低温影响,卸料过程中继续覆盖直到卸料结束取走篷布,以资保温或避免污染环境。

⑵施工前对全体驾驶员进行培训,加强对汽车保养,避免运料途中汽车抛锚,导致混合料冷却受损。

装料时汽车应按照前、后、中的顺序来回移动,避免混合料离析。

⑶沥青混合料装车时,装车时料车前后移动“品”字型装车,分三次装料,以减少粗细集料的离析现象,运料及等候时间不超过1.5h。

(4)试验室确定1人负责检测沥青混合料的出场温度检测,运到现场后由现场试验员对到场的沥青混合料进行测温。

测温采用数字显示插入式热电偶温度计检测温度,插入深度大于150mm。

沥青混合料运至摊铺地点后均凭运料单接收,并检查有无离析现象。

(5)混合料装车后应及时测试温度,发现温度过高,混合料烧焦失粘现象应予废弃;温度合格的混合料称重后,签发一式三份运料单(一份存拌合场磅房,一份交司机,一份交摊铺现场负责人,并分别归档备查)。

(6)沥青混合料运至摊铺地点后应凭运料单接收,并检查拌和质量,不符合温度要求,或已经结成团块、已遭雨淋湿的混合料不得铺筑在道路上。

(7)料车不得沾泥土等赃物污染路面,运料前用水冲洗净车轮后进入工程现场。

运料车辆应行驶在平整坚实的道路上,减轻车辆颠簸,对行驶路线的坑槽应及时维修,以免混合料离析或运料车中途抛锚。

运输途中不得随意停驶,尽量匀速进行避免突然刹车;运输车辆在透层和封层上行驶时,杜绝急刹车、掉头、转弯。

空车避让重车。

(8)在连续摊铺过程中,运料车踩紧刹车在摊铺机前10~30cm处停住,不得撞击摊铺机。

卸料过程中运料车挂空档,靠摊铺机推动前进,以确保摊铺层的平整度。

运输车收料时,由摊铺机司机鸣笛传递信号(一声起,两声落),方可收斗脱离,避免余料卸至摊铺机料斗外面。

5.3.4混合料的摊铺

⑴AC-20C改性沥青混凝土中面层的摊铺施工采用2台福格勒2100-2型摊铺机,两台摊铺机组成梯队联合作业,两台摊铺机前后的距离,控制在10~30m之间。

摊铺机必须缓慢、均匀、连续不间断地摊铺,摊铺过程中不得随意变换速度或路途停顿。

摊铺速度根据拌和机产量、施工机械配套情况及摊铺层厚度、宽度确定,并符合2~6米/分钟的要求。

在铺筑过程中,摊铺机螺旋送料器要不停顿的转动,两侧保持有不少于送料器高度2/3的混合料,并保证在摊铺机全宽断面上不发生离析纵向接缝采用热接缝摊铺。

⑵施工前,首先将摊铺机熨平板拉线调整,在熨平板调整时预留一定的上拱度(5mm左右)以抵消熨平板受热后的上翘,并在熨平板完全受热后进一步检查调整,在熨平板底面两侧垫塞方木或木板架高摊铺机,确定松铺起始厚度。

摊铺前0.5~1h预热熨平板,要求不低于100℃。

检查摊铺机全部的振捣夯具,使摊铺的混合料达到最佳的摊铺初始压实度,调整好自动找平装置。

摊铺机螺旋搅拌器调至最低,搅拌器安装反向搅拌叶片减少混合料离析。

⑶保证摊铺温度不低于160℃,开始摊铺时在施工现场等候卸料的运料车不宜少于4辆,施工过程中摊铺机前方应保证有运料车在等候卸料,以保证连续摊铺。

在开始收料前,为防止粘料,在料斗内涂刷少量植物油;防止碰撞摊铺机,运料车应在摊铺机前方10-30cm停车空挡等候,由摊铺机迎上去推动卸料。

卸料过程中运料车挂空档,靠摊铺机推动前进,并做到卸料速度与摊铺速度相协调;按照试验确定的熨平板振动频率及振幅进行摊铺,并查看最初10米的铺筑效果,若有异常及时调整。

⑷混合料摊铺速度应与拌和站供料速度协调,保证上一车料卸完后,下一车料能及时供料,保持匀速不间断地摊铺,不得中途停机,摊铺速度控制为2.5m/min。

效果均满足质量要求。

摊铺机螺旋送料器要保持自动匀速的转动,并保持混合料高度不小于送料器的2/3,减少混合料的离析。

⑸混合料摊铺前,用插入式温度计测量其温度,不低于160℃;发现有不合格的混合料时,作废弃处理,不能铺到路面上。

⑹减少摊铺机收料斗的收料频率,要求每摊铺3-4车收斗1次,并保证在卸料过程中边前进、边收斗,使粗细混合料均匀分布,防止料斗两侧的大粒径混合料集中产生的离析,避免边部混合料温度降低带来的影响。

(7)在混合料的摊铺过程中,随时观测摊铺质量,发现离析及其他不正常现象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措施及时处理;料车在摊铺区散落的料设专人及时清除。

(8)在未经碾压的混合料表面,减少作业人员的踩踏,局部离析进行在现场施工技术人员的指导下采用洒细料进行整修。

(9)在一些摊铺机无法作业的区域,经监理工程师同意,可进行人工摊铺。

(10)摊铺过程中,设三人对混合料的摊铺层松铺厚度及路拱、横坡进行检查,两人拉线,一人钢板尺量测,发现不符合要求时,立即通知现场施工技术人员进行调整,直到符合要求为止。

(11)气温低于10℃时不宜摊铺。

5.3.5碾压工艺

5.3.5.1混合料压实

面层沥青混凝土的每层用轮胎压路机与振动压路机组合的方式进行碾压,压实按初压、复压、终压三阶段进行,碾压路段用小红旗标明,三阶段界限分明,便于司机辨认。

初压、终压采用双钢轮振动压路机静压,初压两遍,终压不少于两遍;复压采用轮胎压路机和振动压路机碾压,压路机在构造接头处、拐角、加宽部分无法压实时,采用小型压路机碾压。

⑴按试验路段选择的压路机组合方式及碾压步骤进行碾压,以达到最佳效果,沥青混合料的分层压实厚度不得大于10厘米。

⑵沥青混合料的压实按初压、复压、终压三阶段进行,压路机慢而匀速地碾压。

⑶初压

采用双钢轮振动压路机静压,驱动轮面向摊铺机。

初压不低于150℃,不得产生推移、发裂,压路机由外侧向中心碾压,相邻碾压带重叠1/3~1/2轮宽,最后碾压路中心部分,压完全幅为一遍。

如下图所示:

碾压路线及碾压方向不应突然改变而导致混合料产生推移。

压路机起动、停止必须减速缓慢进行。

初压后检查平整度、路拱,必要时予以修正。

如在碾压时出现推移,可待温度稍低后再压,如出现横向裂纹,检查原因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⑷复压

复压紧接在初压后进行,采用双轮振动压路机(振动压实)和重型轮胎压路机先后进行碾压,碾压4~6遍,具体遍数经试压确定,以达到要求的压实度,并无显著轮迹,振动压路机倒车时先停振再停车,以免形成鼓包。

⑸终压

终压紧接在复压后进行,终压采用振动压路机静压,使路面无轮迹。

终压结束温度不低于90℃,如果复压效果好,已无明显轮迹,可免去终压。

(6)碾压组合和速率

初压速度控制在2~2.5km/h,复压速度控制在4~4.5km/h,终压速度控制在4~5km/h

压路机碾压组合

碾压

组合

碾压

初压

复压

终压

双钢轮压路机2台

静压2遍

双钢轮压路机1台

胶轮压路机2台

振压3-4遍

碾压4-6遍

双钢轮压路机1台

静压2遍

⑹压实方式

碾压时压路机在横坡方向上由较低边向较高处碾压,这样可使压路机以压实后的混合料作为支承边。

压路机的碾压段长度以使摊铺速度平衡为原则选定,并保证碾压温度,压路机折返慢开起步,以免引起摊铺层表面的推移;两端折回处的位置呈阶梯状,随碾压路段向前推进,以免影响面层的整体平整度。

在碾压过程中为了保持被碾压路面在正常的碾压温度范围内,每完成一遍重叠碾压路机就要向摊铺机靠近一些,每次都压实到离开摊铺机大约20米左右才折返,随着摊铺机不断向前,压路机的折返点也跟着向前移动,这样也可避免在整个摊铺层宽度上,在同一横断面换向所造成的压痕。

变更压道时,要在碾压区内较冷的一端(远离摊铺机端),并在压路机关闭振动的情况下进行。

压路机每碾压一遍的末尾,若能稍微转向,就可将摊铺机后面的压痕减少至最小。

对压路机无法压实的桥梁、挡墙等构造物接头、拐弯死角、加宽部分及某些路边缘等局部地区,采用小型压路机或夯板压实。

碾压顺序见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