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626268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中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中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中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中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高中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高中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高中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高中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高中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一、高中生常见的几种心理问题

(一)人际关系问题

伴随着年龄的增长,高中生与外界的交往越来越广泛,独立的意识也日益强烈。

很多同学由于初中成绩优秀,常受到师生家长的赞扬,又加之身为家中独生子女,自我中心意识强烈,不善于处理与他人的关系。

经常与人冲突,主要体现在与老师、家长、同学关系不协调。

第一,师生关系不和谐。

在学校,师生之间的不理解、不信任以及对事物的不同看法和老师的认知偏差常使学生产生对抗心理,甚至一意孤行。

很多学生比较情绪化,要求教师公平、公正,渴望教师的关爱和理解,如果这些得不到满足,学生极易感到心理受伤,更有许多学生病态地感知这一切,再加上有些教师修养差、水平低,或者有“嫌贫爱富”、“偏袒好学生”等倾向,容易造成师生间的隔阂,而产生压抑愤怒情绪,与老师关系紧张;

第二,同学关系不和谐。

高中生与同学朝夕相处,接触最多,希望在班级、同学间有归属感,希望得到周围人的理解与信任,但不同的家庭背景和个人性格以及处事的方法、态度及能力差异经常造成同学关系恶化,伤及他人感情。

当冲突发生后,学生往往觉得自己不被人理解,没人关心自己,自己与环境格格不入。

久而久之,这些学生常焦虑不安,觉得生活是灰暗的没有任何生机,变得冷漠、固执、自闭,甚至产生恐怖感受或仇恨情绪,造成心理失衡;

第三,家长与子女关系不和谐。

有的家长由于工作繁忙,与子女沟通少,使得子女与家长形同路人;

有些同学经历了残缺或紧张的家庭关系,见证了恶劣的人际交往,更有些父母经常吵架,家庭不和睦,给孩子造成心灵的伤害,不能与他人进行友善的交往。

(二)学习压力问题

学习压力问题是困扰高中生的一大心理问题。

在此次调查中发现,当问及“你读书的动力是什么?

”时,有超过50%的学生选择了“不知道,随大流”,有45%的学生表示“进入高一之后对学习感到无所适从”。

存在该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

一是由于我国的教育结构的不合理,当前高中实行课改,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课程的难度,但从总体上说课业负担仍然很沉重,导致高中生面临升学难、就业难的现象,这种情况反映在学习上,就是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厌学、考试焦虑等现象屡见不鲜;

二是父母期望值过高,对分数的过分看重,致使学生精神压力增大。

有些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很高,一心希望孩子能为他们争光,无形中为学生的紧张情绪加码,再加上许多学校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指导思想影响下,考试排名次,搞题海战术,采取一些违反心理健康原则的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使得有些学生一到考试就出现头痛、发烧等症状,甚至夜不能寐,俨然成了“惊弓之鸟”。

许多诸如此类的负面因素影响,若再有老师的冷言冷语可谓雪上加霜。

长期下来,这些学生对学习越来越没兴趣,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失意、焦虑、过于敏感、多忧、失眠、神经衰弱等症状纷至沓来,学习结果可想而知。

(三)自信心问题

青春期的高中生受年龄及认知水平的局限,不能正确、客观地面对客观现实,受自卑及自傲两种矛盾心理影响,很容易造成主客观不协调。

尤其是对外界和自身变化的心理不适应症大大增加,常常有手足无措之感,甚至面对巨大压力和困难时,还会产生世界末日之感。

与初中相比,高中生活有很大的差异。

在此次调查中发现,约有78.25%的学生普遍存在“有时不间断地出现心神脑无理由疲劳,不能正常阅读、思考、听课、练习,锻炼时也似乎感到四肢并非属于自己,动作、行动好像仅仅是一台缺油的机器,有气而无力地勉强运转着”的感觉。

而在高中阶段,学习方面,课程进度快、知识密度大、难度深,有些学生真的是很努力,成绩好时就沾沾自喜,以为自己确实行;

有些学生在初中大多都是学习的佼佼者,现在突然集中到一起,可谓人才济济,竞争异常激烈,成绩差时不能正确分析原因,天之骄子的光环被迅速摘掉,认为自己脑子笨,一无是处,高考肯定没希望,失去了对学习的坚定信心,令自己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更是没有热情来学了。

而很多同学则是有三天热度,成绩忽上忽下,不能静下心来踏实地学,在学习上缺乏韧性,遇到困难更是轻言放弃,不禁让人感慨:

难成大器。

(四)情感困惑问题

高中生正值青春期,对性的认识是热切与渴望的,内心也经历着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剧变,加之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网吧、书刊的影响,对手淫、遗精、月经、性幻想的消极认识、错误认识,不少学生由看到模仿,到实实在在地实践,过早性行为等种种不合时宜的举动。

而中国人思维对性心理的盲动性、极端化,中国性教育的狭隘性、神秘化,以及社会、家庭伦理道德的束缚,常常导致高中生严重的心理冲突,情感困扰着高中生寝食难安,甚至出现严重的心理障碍。

如笔者所在的一个班级,一位性格内向的男同学,在高二时,不知不觉地就与临近桌位的女生产生了感情,互相之间开始接触、谈心。

总觉得未来的生活就是这样:

谈得来,心心相印就是最大的幸福。

而女生性格大胆开朗,时常以与其他男孩好的方式来刺激男孩,男孩原本感情就不外露,初恋的兴奋,失恋的惆怅,单相思的烦恼等使得内心充满躁动不安,痛苦只好个人承担,情感得不到正确的宣泄和表露,时间一长逐渐开始失眠,成绩逐渐下降,自信心也随之下降,影响学习。

二、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一)协调人际关系

学生需要的不仅是知识,更需要心理的关爱和情感的交流。

通过探索与实践,笔者深深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和学生接触最为频繁,最利于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

教师要本着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主的原则,不断更新观念,不断改变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促进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调整。

应把学生当作知心朋友,指导学生从了解他人的家庭、性格、兴趣、志向等方面入手,学会理解、尊重他人的选择。

绝对不能挖苦、讽刺学生,应以一颗宽容慈爱之心爱护关心学生。

要根据教育学、心理学理论来指导学生学地调整心理状态,对他人的优点和长处、成绩和收获要给予真心的赞;

对他人的缺点和短处、过失和错误要予以善意的批评;

学会宽容他人、善待他人。

帮助学生形成乐观开朗的性格,鼓励学生拥有广泛的兴趣,培养学生敢于探究和创新、不怕挫折的优良品质,为他们将来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心理素质基础。

在对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的过程中,班主任要给予学生足够的信任和理解,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消除学生的精神压力,这将有利于完善学生情绪状态和人格及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减轻学习压力

成功体验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建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加大学生学习动力的内在因素。

大多数学生认为学习成绩不好是由于自己能力不够或智力低下造成的,这就严重地挫伤其学习自信心,失去了学习的内在动力。

为了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多采用鼓励、赞扬、期待、肯定等评价方式以建立学习自信心。

要努力挖掘学生的长处,肯定学生的成绩,只要他们有一点点的进步,教师都要及时进行鼓励和表扬,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成就感,调动和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学习成绩的优异与否,除去智力因素、学习基础的制约外,非智力因素也起到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更是对学生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

教师要帮助高中学生解决学习时间的安排、学习节奏的调控,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引导学生注重劳逸结合,学会科学用脑,减轻焦虑情绪,以提高学习效率。

高中生学习负担过重.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心理负担过重,只要加强学习辅导,注重学习信心的培养,传授学习方法和策略,其负担过重问题就会得到解决。

他们一旦掌握了良好的学习策略和方法。

就能自如地操作学习过程,其学习方面的心理困扰就会随之消失。

(三)调适自我意识

自制是人心理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高中生虽有一定的自制能力,但仍易于冲动,他们对于自己的人生设计是多变的。

鉴于此,作为教师,首先要鼓励学生多读书,从中汲取有益于自己的营养,以正确的道德标准规范自己的行为。

鼓励他们多阅读一些中外名人传记,从名人的人生轨迹借鉴有益于自己的经验,学会辩证地思考、从容地对待挫折和失败,勇敢地面对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让他们学会情绪调节,勇敢面对现实,养成认知自我、磨练自我、培养自我的态度;

其次,可通过个案剖析、感情冷却、转移“视点”、情境再现(教训反观)等方法来训练高中生的自制力,培养他们针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增强自信心,努力提高他们的思想境界,乐观、平静地对待挫折,加强他们的行为规范;

第三,要引导他们将自己的人生抱负向现实方向发展,与社会要求相吻合。

在此过程中要着重处理好以下几对矛盾:

终极追求与现实状态,个人追求与环境限制,个人理想与个性发挥,人生设计与社会发展,个人行为与道德规范等;

第四,作为高中生,也要及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凡事从大局出发,对自己和周边环境有一个客观、全面的评价,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在不断达到目标的过程中体验内心的喜悦和成就。

(四)加强家庭教育

塑造高中生健康的心里,仅仅依靠学校和社会是不够的,学生的心理问题,学校只能在极有限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矫正和引导,家庭的关怀和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家庭的教养方式和家庭的人际关系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因此,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父母除了关心子女的学习外,还需要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学生排除社不良文化环境和不健康社会行为的干扰,应科学合理地解决家庭出现的各种问题,创建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为子女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同时,端正教育观念,充分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既不能溺爱子女,更不能提出不合理的期望。

同时,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留心儿女的心理变化,碰到问题时多站在儿女的立场上多加考虑,切忌一棍打死。

作为教师更应取得家长的合作,帮助家长发挥他的教育功能,鼓励家长要重视孩子的心理发展,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理解并尊重孩子,加强学校、家长、学生三方面的沟通交流,以便于教师更好更及时地分析、舒导、解决孩子出现的种种心理问题。

在当今这个国际竞争异常激烈的环境下,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引起高度重视。

作为一名高中教师,应该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人格。

另外也希望全社会能动员起来,为高中生的心理健康而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焦向英: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北京:

开明出版社.2003:

67

[2]和玉贤:

《浅谈高中生心理教育》中学政史地:

教学指导版.2009,(10):

14-16

[3]云丽春,张喜倩:

《高中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教育对策》黑河教育.2007,

(2):

46

[4]王国欣:

《浅谈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新课程改革与实践.2010年,(6):

118-119

[5]杨芳:

《高中生常见心理问题及解决策略》黑河教育.2006,(5):

13

[6]黄文惠:

《高中生学习心理问题及调适策略》贵州教育.2007,(9):

16-17

[7]尹光琳:

《高中学生突出的心理问题及其应对策略》新课程改革与实践.2009,(7):

23、28

[8]安琳琳: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9,(5):

102-104

[9]崔陆军:

《浅析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知识经济.2010,(19):

69、126

[10]郑维康:

《青少年心理咨询手册》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49

第9页共9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