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破工艺.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627757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507.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爆破工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爆破工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爆破工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爆破工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爆破工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爆破工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爆破工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爆破工艺.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爆破工艺.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爆破工艺.docx

《爆破工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爆破工艺.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爆破工艺.docx

4.2.2.2爆破开挖

开挖采用多功能作业台架配合气腿式风钻(孔径42mm)钻孔,采用斜眼楔形掏槽,周边眼采用不耦合空气柱装药结构。

坚持以“弱爆破、短进尺”保证施工安全,并根据监测数据,可适当调整爆破参数及爆破进尺。

暗挖施工流程图

4.2.2.2.1爆破参数的设计

爆破参数设计分析如下:

隧道掘进采用台阶法微振动光面爆破。

用Φ32mm防水的乳化炸药,周边眼则采用Φ32mm的药卷,并采用导爆索绑小药卷的空气间隔装药结构,使用非电导爆管雷管。

采用“楔形”掏槽眼和“中空直孔”掏槽眼。

(1)爆破器材的选择

用Φ32mm防水的乳化炸药。

周边眼则采用Φ32mm的药卷,并采用导爆索绑小药卷的空气间隔装药结构。

(2)确定炮眼深度:

根据循环进尺长度。

除掏槽眼外,其余眼均采用循环进尺长度即1.5m,掏槽眼约为循环进尺的110%~120%采用1.7m。

(3)炮眼数目:

单位面积钻眼数为1.5~4.5个/㎡。

具体根据下式计算:

N=K*S*L/L*n*r,

式中N——炮眼数目,个;

K——单位炸药消耗量,Kg/m3,;

L——炮眼深度,m,本隧掏槽眼采用1.7m,周边眼和辅助眼采用1.5m;

n——炮眼装药系数,一般为0.5-0.7,本隧一律采用0.6;

r——炸药的线装药密度,kg/m,Ф32乳化炸药采用0.78;

S——开挖断面积;

依据上式,可计算出结果如下:

上断面:

N=87个

下断面:

N=30个

本数据仅为理论计算数据实际布置时可适当调整。

(4)、一次爆破总装药量的计算:

依据下式

Q=K*S*L(Kg)

式中K——单位炸药消耗量,Kg/m3,根据经验数据本隧采用上断面0.85,下断面0.8;

S——开挖断面积;

L——炮眼深度,m,本隧掏槽眼采用1.7m,周边眼和辅助眼采用1.5m;

Q——一次爆破总装药量,Kg;

根据上式可计算出上断面总装药量为43.6Kg,下断面15.5Kg。

以上仅为理论计算值,实际布置时可根据炮眼装药量适当调整。

(4)炮孔布置采用全断面、上下台阶法施工。

上台阶开挖:

采用短进尺弱爆破减震开挖,为尽可能减少爆破对隧道的影响,掏槽眼设置在爆破掌子面的中下部部,爆破每循环进尺为1.5m(详见炮眼布置图);下台阶开挖:

采用短进尺弱爆破减震开挖,爆破每循环进尺为1.5m(详见炮眼布置图)。

a、周边眼:

本设计周边装药炮孔间距取40cm。

b、掘进炮眼:

抵抗线:

取W=600mm;间距:

a=600mm。

c、底板眼:

取眼孔间距a=650mm。

d、掏槽眼:

双层楔形掏槽。

隧道台阶法爆破设计图(单位:

cm)

楔形掏槽布置示意图

(5)炮眼深度L

周边眼L=1.5m;

辅助眼L=1.5m;

掏槽眼L=1.7m,

底板眼L=1.7m。

(6)单眼装药量

q=k.a.w.L.λ

式中q-----单眼装药量(kg);

k-----炸药单耗(kg/m3)取k=1.1kg/m3;

a-----炮眼间距(m);

w-----炮眼爆破方向的抵抗线(m);

L-----炮眼深度(m);

λ-----炮眼部位系数。

隧道台阶法爆破装药参数表

开挖

部位

炮眼

名称

段别

数量

孔深(m)

单眼装药量

(g)

单段装药量

(g)

上台阶

掏槽眼

1

4

1.1

800

3200

辅助眼

3

9

1.5

700

6300

辅助眼

5

11

1.5

550

6050

辅助眼

7

22

1.5

550

12100

周边眼

9

33

1.5

350

11550

底板眼

11

8

1.7

550

4400

合计

87

43600

下台阶

第一排

2

6

1.5

900

4050

第二排

6

6

1.5

900

4050

周边眼

12

8

1.5

600

2400

底板眼

16

10

1.7

100

5000

合计

30

15500

4.2.2.2.2爆破振动速度控制计算

控制震动速度V=K*(Q1/3/R)a

式中Q:

一次爆破最大药量,59.1kg

V-控制的震动速度,cm/s

K-爆破介质;

R-装药中心至保护目标的距离,m

在不同的距离上的地面质点震动速度计算如下表所示:

通过计算,V值为0.73cm/s,经爆破震动速度表显示,安全距离不得小于50m。

为确保爆区周围人员和建筑物等的安全,必须将爆破震动效应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

4.2.2.2.3控制爆破实施

(1)控制爆破设计及实施流程如下图

(2)控制爆破实施

严格按预先设计好的爆破参数进行钻爆施工,并注意施工过程中根据围岩情况及监控量测数据及时调整爆破参数,要求爆破施工过程做好应急准备,当围岩级别发生变化时,按相应级别调整施工方法。

爆破参数、装药结构、起爆网络等各项指标设计完成后,爆破效果的有效控制由现场操作直接决定,故为减少爆破对围岩的扰动,提高爆破效果,保持围岩稳定,确保施工安全,现场操作须做到以下要求:

测量放样:

隧道开挖每个循环均进行施工测量,控制开挖断面,在掌子面上用红油漆画出隧道开挖轮廓线及炮眼位置,误差不超过5cm,并用十字线标定炮眼位置,钻孔过程中严格控制炮眼方向。

控制爆破设计及实施流程图

检查、总结

判定围岩级别

爆破参数预设计

确定爆破参数

结合围岩具体特征调整参数

钻爆作业实施

钻眼:

必须按设计指定的位置进行,分区按顺序钻孔,刷帮压顶钻孔时,固定技术熟练的老司钻手施钻,提高钻孔的速度和准确性。

开口时慢慢推进,特别要控制好周边炮眼的钻孔精度和外插角,达到定位准确,开挖轮廓平顺,炮孔末端齐整的要求。

钻眼时掘进眼保持与隧道轴线平行,周边眼外插角控制在3~4°以内,掏槽眼严禁互相打穿相交,眼底比其它炮眼深10cm。

掏槽眼眼口间距和眼底间距的允许误差为±5cm;辅助眼眼口间距允许误差为±10cm;周边眼眼口位置允许误差为±5cm,眼底不得超出开挖断面轮廓线15cm。

当开挖面凹凸较大时,按实际情况调整炮眼深度及装药量,使周边眼和辅助眼眼底在同一垂直面上。

拔杆:

整体性好的石质围岩中可中速较慢拔出;如遇破碎岩石卡钎时,应慢慢来回推进,使之拔出;如拔杆困难,靠近原孔位重新钻眼,使之拔出。

清孔验孔:

钻完一孔后及时进行清孔验孔,炮眼检查的标准为:

“准、直、平、齐”。

炮眼深度符合设计要求,各炮眼相互平行,孔底要落在同一面上,炮眼验收合格后,清除孔内的碴粉,准备装药。

对不合格的炮孔要坚持重钻。

装药连线:

装药时专人分好段别,按爆破设计顺序装药,装药作业分组分片进行,定人定位,确保装药作业有序进行,防止雷管段别混乱,影响爆破效果。

每眼装药后用炮泥堵塞。

各类炮眼采用合理的装药系数,周边眼选用小直径药卷不耦合装药,事先将药卷按照设计间距固定在小竹片上,然后轻轻地送入孔内;掘进炮眼连续装药,掏槽眼药量要加强。

炮孔采用炮泥堵塞,炮孔最小堵塞长度不得小于200mm,联线应确保内圈眼的爆破效果和周边眼分段起爆。

装药联线完成后对整个爆破网络进行全面检查,确认整个网络无误后方可起爆。

起爆:

采用电雷管起爆,雷管联接好后专人检查,检查雷管的连接质量及是否有漏联的雷管,检查无误后起爆。

总结:

每次钻爆完成后,技术人员与爆破人员一起检验爆破效果,主要检验石碴块度是否均匀、周边眼炮痕保留情况、炮眼利用率等,根据爆破效果及围岩实际情况,调整钻爆参数,以求取得更好爆破效果。

(3)装药结构

掏槽眼首段采用正向装药起爆,其它炮眼则全部采用反向装药起爆,装药前必须清孔,用小直径高压风管输入高压风将炮眼石屑(粉)刮出吹净,光面爆破装药技术采用空气柱不耦合装药技术,装药时把药卷捆绑在导爆索上并用竹片固定,这样既能保证光爆药卷正确定位于光爆孔内(保证间隔装药精度),又能将竹片靠近要保护的围岩一侧,显著改善爆破效果,有效减小爆破振动。

所有炮眼按要求用炮泥堵塞,堵塞长度不小于20cm。

(4)起爆顺序

爆破材料采用1~9段非电毫秒雷管和塑料导爆管,按掏槽眼→辅助眼→周边眼→底板眼的顺序起爆。

(5)起爆网路

选用非电毫秒塑料导爆管起爆系统,为减小爆破振动,相邻段别之间需要保证足够的、合适的微差时间。

将工作面上各炮孔的导爆管分片集中成束,装入联接块,各联接块外接的导爆管再集中成束装入上一级联接块依次簇联,最后采用电雷管引爆。

“一把抓”连接方式图

装药结构图

4.2.2.3盲炮处理

(1)经检查确认起爆网路完好时,重新起爆。

(2)钻平行孔装药爆破,平行孔距盲炮孔不小于0.3m。

(3)用木、竹或其他不产生火花的材料制成的工具,轻轻地将炮孔内填塞物掏出,用药包诱爆。

(4)在安全地点外用远距离操纵的风水喷管吹出盲炮填塞物及炸药,但须采取措施回收雷管。

(5)处理非抗水类炸药的盲炮时,将填塞物掏出,再向孔内注水,使其失效,但须回收雷管。

(6)盲炮应在当班处理,当班不能处理或未处理完毕,应将盲炮情况(盲炮数目、炮孔方向、装药数量和起爆药包位置,处理方法和处理意见)在现场交接清楚,由下一班继续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