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段施组报监理改.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628922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 页数:165 大小:2.9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段施组报监理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5页
北段施组报监理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5页
北段施组报监理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5页
北段施组报监理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5页
北段施组报监理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5页
北段施组报监理改.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65页
北段施组报监理改.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65页
北段施组报监理改.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65页
北段施组报监理改.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65页
北段施组报监理改.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5页
北段施组报监理改.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5页
北段施组报监理改.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5页
北段施组报监理改.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5页
北段施组报监理改.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5页
北段施组报监理改.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5页
北段施组报监理改.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5页
北段施组报监理改.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65页
北段施组报监理改.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65页
北段施组报监理改.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165页
北段施组报监理改.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165页
亲,该文档总共16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段施组报监理改.doc

《北段施组报监理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段施组报监理改.doc(16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段施组报监理改.doc

施工组织设计

目录

1.编制说明 4

1.1编制原则 4

1.2编制依据 4

2.BT项目建设管理 6

2.1接口管理 6

2.2监管配合方案 7

2.3合同管理 9

2.4信息管理 10

3.工程简介 12

3.1工程概况 12

3.2工程结构 12

3.3主要工程数量 17

3.4施工条件 18

3.5工程特点及施工重点 20

3.6参建单位及工期 20

4.总体施工部署 21

4.1施工管理组织机构 21

4.2施工任务划分 27

4.3施工顺序 27

5.施工准备 28

5.1技术准备 28

5.2施工现场准备 31

5.3物资准备 31

6.临时工程 32

6.1场站建设 32

6.2施工便道、便桥 34

7.主要工程项目施工方案 40

7.1施工测量 40

7.2小型构筑物施工 42

7.3路基施工 47

7.4路面施工 53

7.5路基防护及排水施工 66

7.6桥梁施工 67

7.7交通设施施工 95

8.施工进度计划 98

8.1节点工期 98

8.2施工阶段划分 98

8.3施工组织安排 98

9.人员、材料、设备进场计划 103

9.1劳动力计划 103

9.2机械设备计划 105

9.3主要材料计划 107

9.4资金使用计划 108

9.5试验检测仪器、设备一览表 109

10.施工总平面布置 114

10.1布置原则 114

10.2布置内容 114

10.3施工平面布置图 115

11.工期保证措施 116

11.1工期目标 116

11.2关键工序进度保证措施 116

12.重点部位施工措施 118

12.1软土路基处理 118

12.2平交路口施工 122

12.3台背和结构物回填 122

12.4预应力张拉 123

12.5箱梁架设 123

13.季节性施工方案 126

13.1雨季施工方案 126

13.2冬季施工方案 129

14.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 132

14.1质量目标 132

14.2组织机构及职责 132

14.3施工质量控制 133

14.4技术质量管理 135

14.5质量保证措施 139

14.6重点部位质量控制措施 141

14.7质量通病的防治 142

15.安全、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 145

15.1管理目标 145

15.2组织机构及职责 145

15.3安全、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管理 146

15.4安全保证措施 149

15.5重点部位安全控制措施 151

15.6文明施工 156

15.7现场环境保护 161

16.项目风险预测与防范,事故应急预案 163

16.1项目风险预测 163

16.2预防风险发生的措施 163

16.3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164

1.编制说明

1.1编制原则

1.1.1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遵守施工合同各项条款,确保质量、安全、环境保护、文明施工和里程碑工期目标的实现。

1.1.2在充分理解BT项目合同、进行图纸会审和现场调查的基础上,按照“技术可靠、措施得力、确保安全”的原则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1.1.3科学安排施工顺序,采用流水施工方法和网络计划技术,保证重点、统筹安排,进行有节奏、均衡、连续施工。

1.1.4根据本项目工程量大小及各项管理目标的要求,在施工组织中实行科学配置,选派有类似工程施工经验的管理人员和专业化施工队伍,投入高效先进的施工设备,确保流动资金的周转使用,并做到专款专用。

1.1.5充分研究现场施工环境,周密安排交叉河流、沟渠的疏导和平交路口处理,使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1.1.6科学安排冬雨季施工项目,冬雨季施工措施落实到位。

1.1.7充分体现交通部“安全、舒适、美观、和谐、耐久”新理念为编制原则。

1.2编制依据

1.2.1237省道宝应段三期建设工程BT项目合同

1.2.2237省道宝应段三期建设工程第四、五标段施工图设计

1.2.3《公路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2009年版)

1.2.4《公路建设管理法规》文件汇编(2009年版)

1.2.5依据相关的技术标准、施工规范、规程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

《公路勘测规范》(JTGC10-2007)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

《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5)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年》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2010)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E40-2007)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E42-2005)

《公路工程土工合成材料试验规程》(JTGE50-2006)

《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J/T019-98)

《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E51-2009)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E60-2008)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

《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10)

《钢管满堂支架预压技术规程》(JGJ/T194-2009)

《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95)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

《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JTG/TD82-2009)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防护、场容卫生、环境保护及保卫消防标准》(DBJ01-83-2003)

1.2.6江苏省交通厅公路局文件

《江苏省干线公路建设管理办法》(苏交法<2005>65号)

《江苏省干线公路建设工程安全管理办法》(交工程<2009>91号)

《江苏省干线公路建设工程文明规范化管理实施指导意见》(交工程<2009>92号)

1.2.7集团公司现有的技术水平、施工管理水平、机械设备配套能力、施工经验教训,以及我单位的资金和项目管理经验。

2.BT项目建设管理

2.1接口管理

本项目建设是一个多单位、多专业参与的联合协同的工作体。

各部门、各专业相互依从、制约、联系,从而形成一个十分繁杂的接口体系。

按照参与方及其工作性质,本项目采用职能管理接口、工程技术接口和合同接口三种类型的接口方式,使工程在设计、施工、运行等阶段得到有效的控制。

2.1.1职能管理接口

2.1.1.1与建设单位的接口

1)积极配合业主搞好沿线的拆迁工作,制定拆迁计划,做到合法、合理,尽量少征租土地,降低拆迁费用,拆迁完成具备工作面后,及时组织施工。

2)施工过程中积极参加业主组织的工程协调会,工作例会,及时和业主衔接各项工作,做好各节点的接口。

3)经常向业主或业主代表通报工作情况,并与其协商工作事项,商定议事规则和程序,确立例会制度,同时派专人协助业主办理开工前的各项审批手续及落实现场施工条件。

2.1.1.2与设计的接口

1)详细了解设计意图及工程要求,在认真审图的基础上对设计图纸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变更意见,协助完善施工图设计。

2)定期将工程信息反馈至设计人员,使其对施工进展情况有所了解,以利其对有关工作提前进行指导。

3)特殊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邀请设计人员到现场核查,达到业主及设计要求标准后,方可进行大面积施工,避免影响整体设计效果。

同时,请设计单位配合做好各专业深化设计工作。

4)审阅所有设计图纸和文件,如发现关于设计方面的疑问和问题,立即以书面形式将此类差异报告监理工程师,由监理工程师转呈给设计人员,进行解答澄清。

2.1.1.3与监理的接口

1)按照监理工程师的要求,及时上报施工方案、作业指导书、开工报告、验工报表等。

2)各部位或分项、工序检验的质量,严格执行“上道工序不合格,下道工序不施工”的准则,使监理工程师能顺利开展工作。

3)对可能出现的工作意见不一的情况,遵循“先执行监理指令,后协商统一”的原则,在现场质量管理工作中,维护好监理工程师的权威性。

2.1.2合同接口

2.1.2.1及时签订各类合同,核实各合同接口之间的包容连接性、覆盖性,防止存在矛盾和责任真空及重叠责任。

2.1.2.2核实各合同间技术接口的责任及工期的谐调一致性。

2.1.2.3核实各合同的支付方式和支付计划是否与用款计划一致。

2.1.2.4监督、检查各合同接口执行情况。

2.1.3工程技术接口

2.1.3.1严格图纸自审与会审制度,尽最大可能减少现场设计变更,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2.1.3.2建立技术接口复核制度、接口中间验收和竣工验收制度、接口工程的签署制度,要特别注意接口隐蔽工程的实施。

2.1.4接口管理流程

2.1.4.1接口的过程管理包括任务管理和工作流程管理。

接口任务管理跟踪工程进展过程中发生的所有事件活动及各接口之间的关系。

接口任务的执行情况,以接口清单的方式,要求参与方填写、回报,进行督促和检查。

2.1.4.2人员管理是随着工程的进程对每个接口的执行者进行管理,对每个接口的执行情况进行登录和存档。

2.1.4.3接口方案经接口协调会议确定后,各有关接口方按计划组织实施。

责任方负责制定实施方案,相关方负责配合责任方方案的实施,并提供相应的资料、试验样品、人员配合。

2.2监管配合方案

项目将严格按照国家有关建设管理的政策和法律规定,向监管单位及时提报工程建设程序中所规定的各项报批报告,严格按照监管单位的批复组织工程施工。

2.2.1工程建设质量和进度

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质量保证措施,工程施工中向监管机构上报质量月报、季报、年报;定期邀请监管机构检查,且配合好监管机构抽查;如有质量事故发生应及时向监管机构汇报并制定好整改措施。

项目部设进度计划部门,严格按计划施工。

接受监管机构提出的建议,且配合好监管机构的监督管理。

如果实际工期与进度计划不符,应向监管机构上报满足进度要求的调整计划。

2.2.2工程建设安全和环保

及时向监管单位提报工程施工安全和环保方案,就工程施工安全、环保方案取得监管单位的批复,严格按照批复后的方案实施。

2.2.3与政府有关部门的联系

项目部将通过监管单位与政府主管部门联系,获取政府主管部门的最新管理信息,按照要求办理有关手续,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使工程施工行为符合政府的管理规定,取得政府及主管部门的支持和配合。

2.2.4与附近居民的联系

切实解决工程施工给居民带来的实际困难,通过监管单位与沿线村镇联系,为工程施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2.5施工监理配合方案

施工总承包单位及时把项目管理机构人员上报项目监理,在施工过程中服从项目监理的监督和过程控制,并按监理的要求按时上报各种文件及表格。

项目施工过程中,发生的一些洽商及变更及时与项目监理进行沟通,找到最佳办法,并以书面形式上报。

2.2.6交(竣)工验收配合方案

2.2.6.1试运行配合方案

工程交工(含部分工程交工)后,按照建设方的要求协调和配合通车试运行工作。

2.2.6.2竣工验收条件

单项工程竣工验收应符合设计文件和施工图纸要求,具备使用条件,并符合其他竣工验收条件要求。

1)设计文件和合同约定的各项施工内容已经施工完毕。

2)有完整并经核定的工程竣工资料,符合验收规定。

3)有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签署确认的工程质量合格文件。

4)有工程使用的主要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进场的证明及试验报告。

2.2.6.3竣工验收程序

总承包单位确认工程竣工、具备竣工验收各项要求,并经监理单位认可签署意见后,向建设单位提交“工程竣工报告”。

建设单位收到“工程竣工报告”后,应在约定的时间和地点,组织勘察、设计、监理、监督管理单位进行竣工验收。

2.3合同管理

为增进顾客满意度,减少工程承包风险,依据《合同法》、《招投标法》、《公路工程国内招标文件范本》,结合项目工程实施阶段的管理特点,对工程建设管理活动中发生的BT合同、施工总承包合同、物资采购合同、机械租赁合同等进行管理。

2.3.1合同的内容

总承包合同内容包括:

工程范围、建设工期、开工和竣工时间、工程质量、工程造价、技术资料交付时间、材料和设备供应责任、拨款和结算、竣工验收、质量保修范围和质量保证期、双方相关协作等条款。

图纸、方案、工程量清单、计算书、价格审定书等须作为合同相关资料予以留存。

2.3.2合同交底

在履行施工合同前,总承包项目经理组织项目班子、各职能部门、作业队、班组进行合同交底,应对合同的内容、风险、重点和关键性问题作出特别的说明和提示,落实合同确定的目标,建立合同交底记录并将有关部门需要的合同资料复印发放。

2.3.3合同履约

2.3.3.1总承包合同履约管理

1)履约管理的依据包括下列文件:

①合同协议书;②投标过程中的往来函件;③投标书及其附件;④中标通知书;⑤合同专用条款;⑥合同通用条款;⑦标准、规范及有关技术文件;⑧图纸及工程量清单;⑨工程报价单或预算书。

2)在施工合同履行期间,总承包项目部应及时处理和确认合同洽商、合同变更。

同时收集、记录对方当事人的违约事实及证据,作为索赔的依据。

3)对施工合同的履行实施动态管理,跟踪收集、整理、分析合同履行中的信息,及时预测和调整,解决问题,规避风险。

2.3.3索赔管理

2.3.3.1经营部根据签署合同文件及相关资料,当变更及索赔事件发生时,7日内向业主提交相关报告。

2.3.3.2根据监理、业主的反馈信息及时提交相关补充资料,并组织谈判,确保变更及索赔事项的圆满解决。

2.3.3.3项目变更及索赔会议应定期召开,至少每季度一次。

2.3.3.4变更及索赔的报告编制、数额计算及上报程序等,按合同要求的格式进行,使变更及索赔工作的开展有理、有节、有效。

2.3.3.5变更及索赔工作一定要及时处理,批复费用的结算应按月与工程费用计量支付同时进行,避免到年底或工程竣工时算总账。

2.4信息管理

对项目进行信息管理,有利于掌握准确、完整的工程信息,管理人员据此作出正确的管理决策,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工程项目目标的圆满实现。

我方将在工程项目实施前配备充足的通讯器材及互联网设备,确保各方信息交流的的及时、有效、畅通。

2.4.1一般规定

2.4.1.1项目信息包括项目经理部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形成且有保存和参考价值的各种资料、表格、图纸、文字、音像资料等。

项目信息都应实现电子归档,项目信息的远程传递使用电子手段(EMAIL、FTP、PP等),最终资料保存在电子文档系统数据库中。

2.4.1.2项目经理部应建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适应项目管理的需要,优化信息结构,提高管理水平。

2.4.1.3项目信息管理中应建立电子公文流转和完善的数据库,基于Internet、Intranet技术,将信息快速、准确、完整地传递给相关单位,并将重要资料存入数据库,为以后的检索和归档提供方便。

2.4.1.4项目信息收集随工程的进展进行,保证真实、准确,按照项目信息管理的要求及时整理,经有关负责人审核签字确认。

2.4.2项目信息的内容

2.4.2.1项目进度、质量、安全、成本控制信息和合同管理信息;

2.4.2.2项目现场、人力、机械设备、资金管理信息;

2.4.2.3项目材料管理信息,构、配件管理信息,工、器具管理信息;

2.4.2.4项目技术管理信息、项目组织协调信息、项目竣工验收信息;

2.4.2.5项目考核评价信息。

2.4.3与监管单位的信息交流管理

2.4.3.1建立书面的登记备忘录和电子文档登记记录,分类保存至专门的文件夹,并在软盘、光盘等其他可移动载体上保存备份,使其成为项目部电子档案,以备查找。

2.4.3.2进行信息联系和共享资料管理(包括质检资料、试验资料、现场实录音像资料等等),以实现监管单位对项目部施工进度、施工安全、工程质量、计量支付等情况的实时监控和协调指挥。

2.4.3.3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信息,设置专门人员在第一时间了解掌握,筛选处理后按信息类别分级处理或汇报,及时协调有关各方关系。

3.工程简介

3.1工程概况

237省道是江苏省规划建设中的南北公路主干线,在省道路网中具有重要地位。

本BT项目为237省道宝应段三期建设工程,贯穿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全境,跨越临城已施工部分,分为南、北段。

北段起点位于淮扬两市交界处(K57+540接淮安段),终点为临城段北端(K67+826.289接八浅大沟路);南段由临城段南端起(K78+819.088接老沿广路),终点位于界首镇与老S332平交(K98+931.3接高邮段)。

线路大致呈南北走向,位于京杭大运河与京沪高速之间,依次经过泾河、黄塍、安宜、氾水、夏集5个乡镇。

本施工组织设计针对北段编制。

北段长10.286km,经泾河镇9个村(泾河村、泾农村、大同村、松竹村、虹桥村、东红村、刘上村、台许村、陈东村)和黄塍镇江跳村,上跨泾安河、泾张河、双干河、黄埔排河、大溪河、南泄水河,分别与县级道路泾安路、黄催线和村级道路大同路、泾蔡路、柳堡路、台许路平交。

沿线跨河设置黄浦排河中桥(1×20)、大溪河中桥(3×25)、泾张河小桥(1×13)、双干河小桥(1×13)、南泄水河小桥(2×13)共5座,并设现浇钢筋混凝土箱涵13道、预制管涵(φ1500mm)17道。

3.2工程结构

3.2.1道路工程

本工程为公路-Ⅰ级,设计速度100km/h,双向四车道,路基全宽26m。

3.2.1.1道路横断面

行车道路面宽2×2×3.75m,中央设置2m宽中央分隔带以及两侧各0.75m的路缘带;行车道两侧为3m宽的硬路肩(路缘带0.5m)及0.75m宽的土路肩;行车道及硬路肩横坡为2%外倾,土路肩横坡为4%外倾,路基边坡为1:

1.5,坡脚以外1m做护坡道,外接碟形边沟(上口宽1.2m,底宽0.4m,深0.4m),边沟以外1.0m为用地界。

道路设计标高为左侧路缘带与中央分隔带相接处路面标高。

3.2.1.2路线纵断面及超高

路线控制最小合成纵坡为0.3%,全线无超高、加宽。

3.2.1.3路面结构

上面层:

4cm细粒式沥青混合料(SUP-13)

下面层:

8cm中粒式沥青混合料(SUP-20)

透层及封层

基层:

36cm水泥稳定碎石

底基层:

20cm二灰土

路面结构图如下:

3.2.1.4防护

1)一般路段采用喷播植草防护,防护范围为土路肩、边坡及护坡道,喷播厚度3cm;

2)跨河桥台后10m路堤边坡及锥坡采用实心预制块防护;

3)填高大于4m路堤采用预制空心六角块(厚15cm)方格网加铺草皮防护。

4)沿线较大河塘路段边坡采用实心预制块满铺防护。

3.2.1.5路基、路面排水

1)路面水沿路线纵坡和路面横坡漫流,经路基边坡进入边沟,排至路基之外;

2)路基排水主要通过两侧边沟排入河沟或排水涵洞中,边沟极限最小纵坡为0.3%;

3)中央分隔带排水:

在凹型竖曲线底部150m范围、纵坡小于0.3%及开口断开处每50m设置集水槽和横向排水,其余一般路段底部铺设防渗土工布。

3.2.2桥梁工程

桥梁设计为钻孔灌注桩或扩大基础,下部为重力式桥台或墩柱;上部为先张空心板梁或预制预应力混凝土箱梁。

3.2.2.1桥梁分布及结构如下表:

编号

桥名

孔数-跨径

与主线交点及交角

宽度

(m)

起止点

桩号

结构类型

上部结构

下部结构

1

泾张河

小桥

1-13

K58+421.2

90°

26.1

K58+411.2—K58+431.2

空心板梁

扩大基础、重力式台

2

双干河

小桥

1-13

K59+690.7

105°

26

K59+680.7—K59+700.7

空心板梁

扩大基础、重力式台

3

黄浦排河中桥

1-20

K61+162.0

120°

27.65

K61+146—K61+178

空心板梁

扩大基础、重力式台

4

大溪河

中桥

3-25

K62+815.2

115°

26.75

K62+774.7—K62+855.7

预制箱梁

桩柱式墩台

5

南泻水河小桥

2-13

K64+780.6

125°

26

K64+764.85—K64+796.35

空心板梁

桩柱式墩台

其中,穿大溪河按Ⅶ级航道设计,净空18×3.5m,最高通航水位2.43m。

大溪河横断面如下:

3.2.2.2桥面宽度

0.5(护栏)+11.5(行车道)+0.25(护轮带)+0.5(护栏)+0.5(中央分隔带)+0.5(护栏)+0.25(护轮带)+11.5(行车道)+0.5(护栏)=26m,以桥梁上部结构正投影以外1m作为用地界。

3.2.2.3桥面铺装

上面层:

4cm细粒式沥青混合料(SUP-13)

下面层:

6cm中粒式沥青混合料(SUP-20)

防水层:

三涂FYT—1改进型防水材料

混凝土调平层:

空心板梁10cm、箱梁6cm

3.2.2.4主要材料

1)混凝土:

预制箱梁、横梁、现浇接头、湿接缝C50

预制板梁、铰缝和整体化现浇、封头C50

墩台、盖梁、台帽C30

钻孔灌注桩C25

重力式桥台台身、基础C20(片石混凝土)

2)钢材:

预应力钢绞线、钢筋技术标准符合《GB/T5224-2003》规定,标准强度为1860Mpa,弹性模量为1.95×105Mpa;

普通钢筋采用HPB235、HRB335钢筋,其余采用Q235刚,技术性能符合《碳素结构钢》(GB700-2006)的规定。

3)伸缩缝:

桥跨≤20m两侧桥台处路面切2cm缝处理;桥跨为25m采用D60型伸缩缝。

4)支座:

板梁采用圆板橡胶支座GYZ和GYZF4系列产品;箱梁采用板式橡胶支座GYZ和GYZF系列产品,性能符合交通部行业标准《JT/T4-2004》的规定。

3.2.3涵洞工程

3.2.3.1主要材料

1)混凝土:

圆管涵(预制)C30

箱涵C30

箱基、管基、墙基C20

洞口翼墙身圆管涵C20

箱涵C30

2)钢筋:

HPB235、HRB335

3)浆砌片石:

M7.5

3.2.3.2预制圆管涵

管节在工厂集中预制,采用离心法旋转成型工艺,壁厚15cm,内、外两层受力筋。

各种管节(含斜管节)出厂前在底部标注型号和使用部位编号。

3.2.3.3现浇箱涵

箱身采用闭合框架结构,现场浇筑工艺,分两次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