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开辟新航路 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29751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5.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开辟新航路 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开辟新航路 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开辟新航路 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开辟新航路 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开辟新航路 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开辟新航路 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开辟新航路 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开辟新航路 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开辟新航路 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开辟新航路 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开辟新航路 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开辟新航路 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开辟新航路 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高中历史开辟新航路 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开辟新航路 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历史开辟新航路 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高中历史开辟新航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开辟新航路》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及客观条件;②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①结合地图和表格熟练掌握新航路开辟的过程,历实基础。

②通过图示结合课本掌握新航路开辟的背景

③通过史料探究正确认识新航路开辟对欧洲和亚、非、美洲所造成的不同结果,感受历史发展的对立统一性。

引导学生分析殖民扩张的不同结果,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新航路开辟影响的分析,使学生认识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历史发展的进程,改变了世界形势,从而对学生进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

②欧洲殖民者对亚非拉美得血腥掠夺,一方面给这些地

区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打断了其发展,造成这些国家和地区的长期落后;另一方面促进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学情分析】

由于是复习课,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但记忆不牢,理解不深,运用不活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同时高三历史复习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更注重思维能力,理解运用是关键;同时学生对历史定位不准确,没有形成系统的历史思维,教师在授课时要注意教学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

新航路开辟的经过和影响

难点:

地理大发现的影响。

【教学方式】

采取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式的方法,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升华情感。

以板书形式提炼出重要知识点,便于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

【复习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设计问题:

中国古代人民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明,举例说明中国古代物质文明的繁荣。

学生回答,老师总结:

历史进入到到15、16世纪,当我们还固守在田陇之上进行精耕细作时,当我们还在为领先世界的手工业洋洋得意之时,当我们沉醉于城市的繁华之中时,西方国家已经踏上了前往东方淘金的航船,开辟新航路,拉开了真正意义的世界历史的序幕。

【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既复习了上一单元,同时又引导学生将明清时期的中国放在世界的视角下,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

本课分为以下几个学习模块

第一个模块:

整体感知,理清单元线索

1、解读概念: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课件展示)

世界市场:

是世界范围的商品交换和商品流通,是通过商品交换把各国市场紧密联系起来的总体。

它发端于15世纪末16世纪上半期的地理大发现,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其形成的历史,就是资本主义势力从欧洲扩张到全世界的历史,就是把所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纳入到资本主义国际分工体系的历史。

2、单元线索(课件展示)

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阶段

标志性事件

世界市场雏形的出现

世界市场的拓展

世界市场体系的初步形成

世界市场体系的最终建立

 

【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帮助学生构建本单元线索,掌握知识体系,同时准确把握本节课在整个单元中的地位。

第二模块:

解读概念:

新旧商路(课件展示图片)

 

 

【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让学生知道旧航路的路线,从而得出与新航路的不同点,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同时又联系了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海上和陆上丝绸之路,与当今的热点“一带一路”相联系。

第三模块:

回归教材,夯实基础

1、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课件展示:

(这个环节由学生完成,老师简单小结)

航海家

国籍

支持国

时间

开辟的航线

备注

亚士

葡萄牙

葡萄牙

1487

欧洲→非洲最南端

最先发现好望角

哥伦布

意大利

西班牙[来源:

Zxxk.Com]

1492

欧洲→美洲

发现新大陆[来源:

学科网]

·伽马

葡萄牙

萄牙

1497

欧洲→好望角→印度[网Z#X#X#K]

麦哲伦

葡萄牙

西班牙

1519~22

球航行

麦哲伦海峡、太平洋

【设计意图】因为此前解释了新旧航路的不同,所以趁热打铁,将过程放在原因的前面。

2、开辟原因:

(图说历史,通过课件展示图片)

3、影响:

(1)对世界

(2)对西欧(3)对亚非拉

4、重点阐释商业革命、价格革命的概念(展示史料)

史料1:

随着西方殖民时代的到来,美洲的农作物,如烟草、玉米、马铃薯、甜菊、花生、西红柿传到欧洲、亚洲和非洲,……欧洲的家畜,如马、牛、山羊则影响和改变北美印第安人的生活方式。

美洲的烟草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欧洲人和土耳其人的生活习惯。

——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史料2:

所谓的商业革命,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欧亚非美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初步形成了一个广阔的世界市场;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随之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商业垄断地位逐渐被葡萄牙西班牙尼德兰英国所取代。

史料3:

据统计,从1502年到1660年,西班牙从美洲得到18600吨注册白银和200吨注册黄金,到16世纪末,世界金银总产量中有83%被西班牙占有。

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贵金属增加了3倍多,自16世纪30年代至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上涨4倍多,英、法等国上涨2倍至2倍半。

随着贵金属的大量流入,造成西欧市场的金银持续贬值,物价直线上涨,依靠固定地租为生的封建地主财力和社会地位下降,从事商品生产和买卖的资产阶级实力上升。

——《大国崛起》第一集解说词

【设计意图】本节课是复习课,所以在基础知识方面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通过材料的设计,让学生对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的概念加深理解。

第四模块:

重点探究.考题重做与认识提升

探究一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课件展示材料)

材料一 木薯、马铃薯、甘薯和玉米,还有花生、豆类和西红柿,极大地丰富了整个世界可以利用的食物资源,并且一直持续到今天。

“哥伦布交流”的结算清单很复杂,但这场交流开始以后,世界就不可否认地改变了。

——《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1524年,有西班牙人这样说:

“以前我们在世界的边缘,现在在它的中央了,这给我们的命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

材料三 哥伦布没有到达印度,但他发现了至关重要的贵金属。

据权威统计,从1493年到1800年世界白银产量的85%和黄金产量的70%来自拉丁美洲。

美洲白银生产在16世纪约为17000吨,到17世纪约为42000吨,其中有31000吨运往欧洲。

欧洲又将约40%运往亚洲……全球白银产量的一半最终抵达亚洲,尤其是中国和印度。

(1)根据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哥伦布交流”使世界发生了哪些改变?

(2)根据材料三,简要说明16~18世纪美洲白银的主要流向。

(不能照抄材料)造成美洲白银这样流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设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多方面认识新航路开辟对欧洲产生的影响,加深理解。

探究二中外联系,新航路开辟对中国的影响

(改编自2014年浙江高考T38)

史料一 1587年“并无大事可叙”。

学者黄仁宇却从此年入手,剖析明中后期社会,写成《万历十五年》。

该著作涉及的重要人物有:

……

在内地已成功定居4年多的西方传教士利玛窦。

他从欧洲出发,经过葡萄牙占领的澳门,活跃于广东一带。

——据《万历十五年》编写

史料二 玉米、番薯等“种出西土”,在不少地方开始种植。

——据(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徐光启《农政全书》等

请回答: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全面分析葡萄牙入侵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设计意图】将同时期中国的历史放在世界的视角下,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所握历史系统。

第五模块:

重做高考题

1.(2014天津文综,3,4分)1500年,欧洲航海家卡布拉尔率远征队准备东去印度,但途中在赤道海流冲击下离开了航道,结果飘流到南美洲东部。

他登陆后宣布该地为本国领地。

这位

航海家应属于A.西班牙B.葡萄牙C.荷兰D.英国

2、(2014大纲全国,20,4分)开辟新航路的探险家都是在西班牙或葡萄牙的资助下完成探险活动的,这主要是因为,与西欧其他国家相比,西、葡两国

A.王室大力支持B.地理位置优越

C.商业资本发达D.金银需求量大 

3.(2014广东文综,39,8分)(节选)历史发展阶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概述、标识或划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8世纪的学者孔多塞将15世纪中叶至17世纪初作为一个历史阶段。

他对这一历史阶段作了如下概述:

印刷术的发明,推广了人类的智慧成就,把教育从各种政治束缚和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君士坦丁堡被攻陷后,许多学者迁居欧洲,推动了科学的发展;地理大发现增进了人们的知识;宗教革命促进了思想自由。

结合材料一分析孔多塞是从什么角度概述历史的?

请从不同于孔多塞的角度,简述“地理大发现”的历史影响。

(8分)

 

【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让学生明白高考怎么考,同时通过第三题的设置,让学生从多元史观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课堂小结】

 

本课从三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了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历史:

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探寻通向东方新航路的经过,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这一课内容在世界近代史教材中的地位相当重要,起着承上(“资本主义的萌芽”)启下(“殖民扩张与掠夺”)的过渡衔接作用,

我们在学习时必须注意理顺前后教材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

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兴起是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

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为早期殖民活动提供了前提;

早期殖民活动则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和新航路开辟的必然结果,它是资本原始积累最强有力的手段,极大地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课后作业】

梁启超之困惑:

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中说:

“何以哥氏(指哥伦布)、维氏(指达·伽马)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一新纪元,而郑君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

请课后查找资料解答梁启超的困惑。

 

《开辟新航路》学情分析

由于是复习课,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但记忆不牢,理解不深,运用不活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同时高三历史复习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更注重思维能力,理解运用是关键,同时学生对历史准确,没有形成系统的历史思维,教师在授课时要注意教学方法。

《开辟新航路》效果分析

本节课紧紧围绕课程标准,采用史料教学的方式,结合课本材料和补充的史料,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学会分析解读历史材料,使学生掌握了本课的基本知识:

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内容、影响,同时也锻炼了学生提取、比较、鉴别史实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善于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幽默而富于激励性的语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重难点突破到位,通过寻找关键词,从史料中寻找答案,在现实中寻找例证,在激烈讨论中阐发自己的观点,学生能够主动的自主学习并积极参与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凸显生本课堂。

立意较高,注重了历史的横向联系,最后通过梁启超之困惑,使授课立意得以高度升华,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中学历史课程发展的实践能力是指了解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史实与基本线索、各主要文明的基本特征与互相关系……在此过程中,奠定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问题的思想基础;陶冶道德情操,养成健全人格,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树立人类文明多元共创的价值观念,增进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本课的设计,彰显出“三维目标”的合力,在知识落实、方法教授和价值取向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

《开辟新航路》教材分析

《开辟新航路》是高中历史人教版II第二单元第5课的内容,本课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上承资本主义萌芽,下启殖民扩张和掠夺,打破了世界相对孤立的状态,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开创了人类文明的崭新时代,是影响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重大事件,与文艺复兴交相辉映,共同构成了这一时代的主题:

“世界”的被发现和“人”的被发现。

《开辟新航路》评测练习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即使哥伦布没有发现美洲大陆,达·伽马没有绕好望角航行,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其他人也会这么做。

总之,西方社会已经达到起飞点,即将起飞。

”最能说明上述观点的依据是

A.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B.传播基督教思想的需要

C.转口贸易利润的刺激D.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

2.15世纪末,下图中卡里库特国国王请某位航海家转交一封信,同意与葡萄牙人进行商品贸易,但是要求他们带着金银、珊瑚和红呢绒来换取肉桂、丁香、胡椒等。

这位航海家是(  )

A.达·伽马B.哥伦布C.麦哲伦D.迪亚士

3.地图是研究历史的重要工具。

下图是新航路开辟过程中的一条航路的示意图,对这一航路表述正确的是(  )

A.该航路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性B.葡萄牙殖民活动据点延伸至非洲

C.英国凭借此航路成为日不落帝国D.哥伦布首开此航路发现美洲新大陆

4.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西欧国家财富的重新分配和社会阶层的贫富分化,主要是因为

A.金银存量的增加导致通货膨胀B.丰富的原材料降低了制造业成本

C.西欧的商贸中心由地中海转到大西洋沿岸D.人们的商业冒险意识和财富观念增强

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全球通史》中写道:

“14世纪以后“欧洲则组织起在世界各地从事贸易活动的合股公司……这些合股公司是无与伦比的,因为他们所具有的合股性质限定了投资者的责任,使投资所起的作用与经营管理的职责相分离。

”材料反映了(  )

A.新航路开辟后的“商业革命”B.新航路开辟后的“价格革命”

C.公司的出现导致了早期的殖民扩张D.公司主要出现在意大利

6.某学生运用不同的史学范式来认识“新航路开辟”的历史,下列认识符合全球史观的是(  )

A.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世界物种交流,丰富了人民的生活

B.新航路开辟给亚非人民带来了屈辱、灾难和落后

C.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开始从分散走向整体

D.新航路开辟是人类文明的链接

7.哥伦布在1503年向西班牙国王和王后说道:

“陛下可以统治此间……人们可在这里获得黄金。

”后来他又在遗嘱中写道:

“我在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在此之后……(国王)命令我进行第二次航行以求新的发现,并在我所发现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我征服该岛并使它的居民纳贡。

”这些材料表明西方早期殖民扩张的主要目的是(  )

A.掠夺工业原料B.进行资本原始积累

C.倾销过剩商品D.开展世界性贸易

8.1570—1780年,西方国家商船的运载能力发生巨大变化。

阅读下表(单位:

吨),判断甲、乙两国分别是(  )

年份

国家  

1570年

WWW1670年

1780年

232000

568000

450000

51000

260000

1000000

A.英国、西班牙B.荷兰、葡萄牙C.英国、荷兰D.荷兰、英国

9.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被西方史学家称为“探索的时代”“发现的时代”“扩张的时代”。

下列史实不属于这个历史时期的是(  )

A.黑奴贸易十分盛行B.荷兰成为贸易强国

C.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D.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10.“1760年,猎奴者捕获了西非人彼得斯,将其带到海岸,贩卖给了法国奴隶贩子。

坐贩奴船,渡过大西洋来到了法国殖民地路易斯安那,可能在此地的蔗糖种植园工作。

”上述现象产生的客观影响是(  )

A.增加了西欧国家的劳动力B.使世界联系进一步加强

C.推动了美洲工业化的进程D.给非洲带来了社会进步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早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

这不仅因为欧洲的经济总量远远无法与亚洲的中国、印度相比,还由于欧洲人在从亚洲输入香料、丝绸、瓷器、棉织品等商品时,能向亚洲销售的产品极少,多数情况下只能以金、银等贵金属交易,欧洲的贵金属货币日益紧缺。

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这种处境开始改善。

但一直到18世纪,原有的世界经济贸易格局仍没有改变。

随着欧洲人越来越广泛深入地融入和利用既存的经济贸易体系,并在其中发挥日益增大的影响力,到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

——摘自《白银资本》等

材料二 

材料三 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

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

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摘自马克思《资本论》

(1)根据材料一,指出13—18世纪,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居优势地位的是哪个地区?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处境开始改善的主要原因。

(10分)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角贸易的历史影响。

(15分)

 

(3)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与18世纪相比,19世纪的欧洲和中国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相对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促成这一变化的政治、经济原因。

(15分)

 

参考答案:

1-5AADAA6-10CBDDB

11、

(1)地区:

亚洲。

主要原因:

西欧各国开辟新航路,开始殖民扩张,得到大量的贵金属,并在国家贸易中获得丰厚利润。

(2)历史影响:

导致非洲丧失了大量劳动力,阻碍了非洲社会经济的发展;美洲出现黑人奴隶制,为新大陆的开发提供了劳动力;促进了欧美资本原始积累,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客观上有利于欧、美、非三大洲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和近代整体世界的形成。

(3)变化:

欧洲上升;中国下降。

原因:

欧洲建立资本主义政治体制;进行工业革命;对外殖民扩张;充分利用既有的经济贸易体系;中国仍坚持封建专制统治;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遭受西方侵略。

《开辟新航路》教学反思

本课的课程标准是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根据课标,我将本节课的重点分设为新航路开辟的过程、背景和影响。

由于学生在高

一新授课中已经对新航路开辟的内容有一定的掌握,但是高一学习以基础知识为主,而高三历史复习应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更注重思维能力,理解运用是关键;同时学生对历史定位不准确,没有形成系统的历史思维,历史知识的系统性不强。

鉴于此,我将本节课内容分为以下层次:

本节课处于第二单元第一课,因此在复习本节课前,先引导学生构建本单元的知识体系,认识新航路开辟这节课在本元的地位。

对于新路开辟之前的旧航路我做了一个概念解析,让学生知道旧航路的路线,从而得出与新航路的不同点,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同时又联系了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海上和陆上丝绸之路,与当今的热点“一带一路”相联系。

在学生掌握单元线索的情况下,我将本节课分为三大板块:

第一块:

夯实基础。

(学生记忆新航路开辟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第二块:

重点探究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在这一过程中我对高考题进行了一定的改编,针对这一问题主要设计其对世界的影响和同时期中国的影响。

将同时期中国的历史放在世界的视角下,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所握历史系统。

第三块:

重做高考题。

综上所述,我认为本节课的成功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

1、线索清晰,详略得当,直观性强,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问题设置巧妙,符合高三复习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引导学生放眼世界,从宏观的角度来审视世界的变化,使学生在问题中思考,在思考中理解掌握。

3、兼顾了基础与能力提升。

4、前呼后应,将梁启超对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的开辟不同结果的困惑加以展示,既巩固了新知识,又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

不足之处:

1、没有处理好多好多媒体与教学的有效结合,有些幻灯片一闪而过,学生反思的时间较少。

2、进行速度过快,有些环节学生缺乏思维整理的时间。

3、语言表达不够精练,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出现一些口误。

 

《开辟新航路》课标分析

本课的课标的要求是“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根据课标,我将本节课的重点分设为新航路开辟的过程、背景和影响。

由于学生在高

一新授课中已经对新航路开辟的内容有一定的掌握,但是高一学习以基础知识为主,而高三历史复习应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更注重思维能力,理解运用是关键;同时学生对历史定位不准确,没有形成系统的历史思维,历史知识的系统性不强。

鉴于此,我将本节课内容分为三大块:

第一块:

夯实基础。

(学生记忆新航路开辟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第二块:

重点探究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在这一过程中我对高考题进行了一定的改编,针对这一问题主要设计其对世界的影响和同时期中国的影响。

将同时期中国的历史放在世界的视角下,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所握历史系统。

第三块:

重做高考题,

另外,由于本节课处于第二单元第一节,因此在复习本节课前,先引导学生构建本单元的知识体系,认识新航路开辟这节课在本元的地位。

对于新路开辟之前的旧航路我做了一个概念解析,让学生知道旧航路的路线,从而得出与新航路的不同点,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同时又联系了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海上和陆上丝绸之路,与当今的热点“一带一路”相联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