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阶段需注意的问题及对策研究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630880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施工阶段需注意的问题及对策研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施工阶段需注意的问题及对策研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施工阶段需注意的问题及对策研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施工阶段需注意的问题及对策研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施工阶段需注意的问题及对策研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施工阶段需注意的问题及对策研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施工阶段需注意的问题及对策研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施工阶段需注意的问题及对策研究Word文件下载.docx

《施工阶段需注意的问题及对策研究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阶段需注意的问题及对策研究Word文件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施工阶段需注意的问题及对策研究Word文件下载.docx

如有哪一道工序不符合规范、标准要求,立即通知施工单位质检人员组织整改,进行管理。

  1质量监控事前预防,施工操作事先指导

  1对工程所需的原材料、半成品的质量进行检查和控制

  2加强质量意识,实行“三检”制

  在工程施工前,现场管理人员召开由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质监员及有关各工程队组长质量会议,加强质量管理意识,明确在施工过程中,每道工序必须执行“三检”制,且有公司质监部门专职质监员签字验收。

然后经管理人员验收、签字认定,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如果施工单位没有进行“三检”或专职质监员签字,现场人员拒绝验收。

另外,现场人员在施工现场采用巡视、平行检查、跟班旁监,随机抽查的方法,待施工单位进行“三检”后再进一步验收,彻底消灭工程中质量问题。

  3严格把好隐蔽工程的签字验收关,发现质量隐患及时向施工单位提出整改

  在进行隐蔽工程验收时,首先要求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再由公司质检人员核定等级并签字,并填写好验收表单递交现场管理人员。

然后现场管理人员由组织施工单位项目专业质量(技术)负责人等进行验收。

现场检查复核原材料保证资料是否齐全,合格证、试验报告是否齐全,各层标高、轴结也要层层检查,严格验收。

要求施工单位质检员签字不能只流于形式,要真正去检查验收,再由监方检查。

监方发现问题及时以书面通知施工单位,不能口头讲,待施工单位处理或返工完后,还要再进行复检,严格检查把关,保证质量。

  2动态控制,事中认真检查

   1加强管理力度,全天候旁监

  对于每一位现场管理人员要求做到“五勤”即眼勤,要经常到现场了解施工情况,多看施工图,熟悉设计哪些是重要部位;

手勤,发现问题要常一记,处理哪些问题要有一记录;

腿勤,常到现场转转;

口勤,对于施工队常易出现的质量隐患要常提醒,对施工队要经常交底;

脑勤,熟悉图纸,动脑筋想措施来保证工程质量。

在工作方式、深度上要求做到“严”、“准”、“细”)、“实”。

对于重要部位或有特殊工艺要求的部位施工过程中,监理工程师须全天候的、24小时跟班旁监,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试块抽取、制作是否符合要求,甚至还要亲自取样;

监督后料台上料的计量,工人的操作是否符合标准。

发现质量问题,及时通知施工队整改,消灭质量隐患。

  2工程中抓“第一”、“重点”、“临界”项目

  根据工程项目的规模,工程特点和技术要求,从实际需要出发,确定现场人员要管理的项目。

当施工现场浇筑第一根框架柱,绑扎第一道梁筋,砌筑、粉刷第一面墙体,绑扎第一道柱、梁钢筋,支第一根柱模时,现场管理人员要到现场去检查,复核轴线及标高,测量构件、结构的尺寸,称计配合材料重量等,对于工程重点部位,如框架梁柱节点处,悬挑结构,结构错层标高、偏轴线等部位,要认真细致检查,严格按施工规范和设计要求验收。

对临界项目,则要求施工队进行“三检制”,实行对工序交接检查,避免不同工序、工种交接时,将质量问题和隐患带入下一道工序中。

  3现场巡视,量测检查,数据说话

  现场管理人员通过现场巡视,实地测量结果和数据,来检查和判断工程质量,以所测数据来评定质量等级。

提前以书面通知施工单位并附上所测的数据,使施工单位对于质量问题不能遮掩,不能马虎处理,避免今后出现类似质量问题。

  3、落实设计变更

  在施工过程中,设计变更是无法避免的问题,现场管理人员应牵头联系设计单位进行设计变更,将设计变更及时分门别类分发给施工单位,并监督落实施工。

  4、事后验收,及时处理质量问题

  1质量控制中最后的补救措施是事后验收

  通过事后验收对施工中存在质量缺陷或重大质量隐患,通过项目负责人及时下发工程暂停令,要求施工单位停工整改。

并配合有关单位及时提出解决的方案,将问题处理。

从而达到既保证工程质量又不影响工程进度,避免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2根据施工工艺存在和操作要求画出流程图

  产生质量事故或事后问题,现场管理人员只对质量问题进行实质性处理,及时提出合理可行的处理意见或方案,而不去强调事故的责任的原因。

这样使施工单位和施工人员愿意接近现场管理人员,不讳疾忌医,及时暴露出现场管理人员忽视的地方,与现场管理人员密切配合,共同提高工程质量。

  5改进现有施工现场质量体系

  1加强合同管理

  现场管理人员一旦进入工程质量管理阶段,必须严格按照合同要求,落实人、材料、机械等生产要素,审查施工单位的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是否有相应的施工技术标准,建立完善施工质量检验制度和综合施工质量水平评定考核制度,并督促施工单位落实到位。

仔细审查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检查和审查工程材料、设备的质量,杜绝质量事故的隐患。

针对工程的特点和合同中签订的质量等级,建设方的要求、施工单位的资质等情况,确定现场监控的目标和标准,确保监控的内容和各自的职责、权利,订出监控的工作制度、工作程序,做到施工质量管理工作正规化。

  2健全内审员制度

  施工企业应重视内审和内审员的培训,内审工作应每年进行一次,覆盖每一个生产过程及每一个体系内部要素。

每次内审都能发现一些问题和不足,因此也可以保障体系的持续改进和有效运行。

因为施工过程复杂而漫长,所以内审员的数量应该有足够多,能覆盖施工过程的每一部分。

  3建立行之有效的量化考核制度在实际工作中,应该根据合同内容,制定目标管理量化考核制度。

其总体框架包括年度工作目标的设置确定、日常考核、会议和集体活动考勤、年终考核、工作落实程度测评、内部民主测评、党组考评委综合评估、考核结果运用等八个环节。

在考核评价上,既坚持以得分多少为依据,又注重业主满意度、质量监督机构的满意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搞“一刀切”。

  施工是设计的外在体现,是基本建设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工程的使用性和耐久性,也直接关系到施工企业的名誉,所以施工企业应严格按照规范施工,尽可能避免施工缺陷的发生,保证工程质量,力求建造精品工程。

但由于目前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有限、施工材料的质量难以保证以及施工项目管理不够高效等原因,在施工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现将一些问题分析归类如下:

?

  施工队伍中技术工人比较少,影响施工进度,同时容易造成施工缺陷。

  ?

施工人员由于缺少一定的技术知识,对于保护层、箍筋、拉接筋等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所以在施工中很容易出现以下现象:

1构造柱生根圈梁时,箍筋的加密区长度不够或没有加密;

砌马牙槎时,应每隔500mm高预埋6拉结筋伸入墙体1m,有时忘埋,忘留砖洞以支构造柱的模板,马牙槎处没有砍成斜槎,影响浇筑混凝土的密实性。

2光圆钢筋作为板的受力筋及分布筋时,末端没有做规范做180?

弯钩;

主次梁交叉处缺少箍筋,框架梁柱节点处钢筋的锚固长度不够;

偶尔也会出现绑扎钢筋的工人没有完全看懂图纸或不细心,出现柱子钢筋绑好后,根数对,但是钢筋直径、绑扎位置不对、钢筋绑扎、焊接时的搭接长度、箍筋加密区的长度不够、加密区的位置不准,间距超过规范要求的现象。

3振捣混凝土的工人没有熟练掌握振捣要领,振捣方法、振捣时间、分层厚度等不符合规范,振捣不密实或过度,造成拆模后混凝土表面出现麻面、蜂窝、空洞等缺陷;

搅拌砼时,第一盘石子未减半,影响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

4木模板不正,缝隙处没有处理好,造成部分钢筋保护层较小和跑模现象;

没有掌握好拆除模板或支承的时间,过早拆除模板或支承,造成坍塌事故。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存在很多安全问题,带来了极大地潜在危害。

通过本论文的研究,以期引起建筑企业对建筑工程中的安全问题予以高度重视,通过有效的防范措施来合理的解决问题。

不仅有利于降低安全问题的发生率,在极大程度上也可以确保建筑工程施工的顺利完成,保证建筑工程的实际施工质量,达到稳定、健康和持续发展的目的。

  一、国内发展状况?

  国内近几年来,国家十分重视建筑业的安全生产,建设部先后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加大了对建筑安全的监管力度和处罚力度,全国基本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

由上述分析可见,全国建筑施工伤亡事故总体偏向好转,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每年建设安茜事故率和死亡率仍然偏高。

如2007年,全国建筑施工发生事故859起,死亡1012人,每年亿元产值死亡率虽比上年下降29%,大大高于发达国家。

我国建筑安全事故类型主要为高处堕落、触电、坍塌、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还包括起重伤害、车辆伤害、中毒和窒息、火灾和爆炸等其他伤害。

二、国外发展状况?

国外向美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从20世纪60~70年代开始,对建筑业安全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从法制、经济、文化、组织、技术等各个方面寻求降低事故发生率和减少事故损失的途径,建筑安全管理体现出较高水平。

四、研究内容?

  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建筑事业成为了我国的热门事业,但是建筑施工中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多。

近些年发生的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和损害。

本论文通过去建筑工程施工阶段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分析找出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再对这些安全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最后对施工阶段安全问题的对策研究。

五、研究方法手段?

  本论文的研究要在大量查阅有关参考资料的基础上,通过调查研究,充分了解我国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安全现状,分析我国安全方面的问题和不足,结合建筑企业的实际和特点,提出安全施工的措施和对策。

  六、研究步骤?

  1、我国目前施工阶段安全问题现状分析

  2、施工阶段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3、施工阶段安全问题的对策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