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淀池土方开挖及井点降水方案.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632268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沉淀池土方开挖及井点降水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沉淀池土方开挖及井点降水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沉淀池土方开挖及井点降水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沉淀池土方开挖及井点降水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沉淀池土方开挖及井点降水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沉淀池土方开挖及井点降水方案.doc

《沉淀池土方开挖及井点降水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沉淀池土方开挖及井点降水方案.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沉淀池土方开挖及井点降水方案.doc

沉淀池基坑开挖降排水方案

一、工程概况

沉淀池又称二沉池,是污水三期工程中单体工作量仅次于曝气池的构筑物,位于曝气池的东侧,呈圆型,直径52.1米,池体深度5.95米。

基础垫层下口标高为-1.35米,局部标高达-3.05米,而地下水位标高在0.50米左右,现场平均标高约0.51米。

二、基坑开挖

①、施工方式选择:

基坑开挖采用人工与机械相结合的整体大开挖,人工与机械相结合运土。

②、基坑开挖顺序:

整个基坑开挖以对称轴线划分为两大区,两大区从中间同时进行。

各区基坑开挖顺序由北向南后退开挖,具体开挖顺序详见图1;开挖顺序及运土路线示意图。

③、基坑开挖工艺顺序为:

测量放线(定位)→井点降水→械挖、运土→标高测量、边坡放线→人工挖土、修坡到位→基坑验收。

④、基坑边坡按1:

1.5设放。

基坑边坡由机械挖土后,人工及时修整到位。

修坡土方均由人工挑运至基坑上、人工运至弃土场。

三、基坑降、排水

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及现场实际情况,其桩基工程在静压桩过程中已出现涌砂、冒水现象,因沉淀池开挖较深为确保基坑开挖安全,本工程基坑开挖采用轻型井点降水,结合坑底明沟、盲沟和集水井等降排水。

(一)明沟、盲沟和集水井等降排水

①、明沟降排水

为保证基坑在雨后基坑集水的迅速降排,在基坑四周坡顶部位设置一条250宽、300深环形明沟;基坑内坡脚部位设置一道600宽、800深环形排水盲沟与基坑内部十字盲沟相通;环形盲沟与十字盲沟相交处设集水井以便抽水降排水使用。

详见图2:

基坑排水布置图

②、盲沟做法:

盲沟开挖成功后,先在沟底铺设100厚的粗砂,再铺设100厚碎石,然后铺设200厚的狗头石在沟的中心部位,接着按反向铺设碎石和粗砂,一直填之砂垫层底部。

盲沟详细做法详见下图:

砂垫层

碎石

狗头石

粗砂

③、集水井做法:

先在集水井部位开挖1.5米深孔,然后在孔底铺设200厚粗砂,竖直插入做好的滤水井筒,四周用细石填充与盲沟相连通。

滤水井筒采用Ф500㎜的钢管制作,钢管周围按间距100㎜梅花形满钻10㎜直径的小孔,外用棕麻进行包裹。

集水井内置潜水泵不定时的排除基坑积水。

(二)、轻型井点降水工程

1、井点降水系统布置

总管的直径选用127mm,井点管选用6m,直径50mm,底部孔洞1m,滤管外裹两层棕麻,外再裹一层土工布。

井点管外露0.2m。

基坑上口尺寸为φ60m,井点管布置离基坑边1.0m,采用闭合环形布置,等基坑开挖至设计标高内径达20m范围时插一圈井点降水管,为确保施工进度、基础施工质量中间一圈降水管直接浇筑到垫层内超出底板的降水管用氧气割掉。

总管长度为197.66m

基坑要求降水深度:

S=1.85m

采用单级轻型井点,井点管所需埋设深度:

H=H1+h+iL=2.35+0.5+1/10*31.47=5.997m,符合埋设要求。

、基坑涌水量计算:

按无压完整井环形井点系统涌水量计算公式:

Q=1.366×K×(2H-S)S/lgR-lgX0

=1.366×14.5×(2×5.997-1.85)×1.85/1.67-1.5

=2186.51m3/d

、井点管数量与间距计算:

q=65*3.14dlk-3

=24.9m3/d

井点管数量:

n=1.1Q/q=1.1*2186.51/24.9=87.8(根)取88根

井点管最大间距D=L/n=197.66/88=2.2m取1.5m

则实际井点管数量为:

197.66/1.5=131.77(根)取132根

、抽水设备选用:

根据总管长度和井点数量。

选用射流泵井点降水设备。

按50m需布置一套井点降水设备考虑,现场共计需要降水设备4套。

2、井点降水系统施工

、准备工作包括井点设备、动力、水源及必要的材料准备,其中井点设备除了正常的运行外,应配备第二电源,防止因停电造成井点堵塞。

、施工顺序:

井孔扎孔→灌0.5m砂→井点就位→灌砂1.6m→粘土封口→布置总管→用支管连接井点管与总管→安装水泵→试抽水。

、井点的埋设用冲水法进行冲孔,冲孔直径为φ300,冲孔深度比滤管底部深0.5m,随即拔出冲管,插入井点管,井点管与孔壁之间立即填土、粗砂至滤管以上1.0m,上部用粘土捣实土封口,确保密封性好,防止漏气。

、系统全部安装完毕后试抽,若有问题分析原因,及时排除故障。

3、井点管的拆除:

±0.00以下验收结束,土方回填前拆除。

4、注意事项

、轻型井点安装与使用时,应特别注意漏气,防止井点管失效影响降水效果。

、井点降水安装完毕后,需进行试抽,以检查有无漏气现象,使用时连续不断的抽水,以免引起滤管孔堵塞和边坡塌方事故。

5、井点降水系统布置见图2:

四、相邻建筑物的保护

该沉淀池南侧为二期沉淀池和接触池,其基础采用的是复合处理地基,为防止北侧沉淀池井点降水对二期沉淀池和接触池基础附近的水头损失而产生不均匀沉降,在厂区道路南侧采用回灌井点及地面灌水法来均衡二期沉淀池和接触池基础附近的水头损失,同时做好二期沉淀池和接触池的沉降观测,请专业测绘队测量沉降观测每2小时1次,并在补水区和降水区插两根水位观测孔如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止降水。

回灌井点做法为先挖一条长80米左右、宽1米、深0.6米的沟槽,沟槽两端超出二期沉淀池和接触池500mm。

为防止地面泥砂(污水)进入管内堵塞回灌管在沟槽两侧砌120mm高挡泥浆(污水)带。

井点的埋设用冲水法进行冲孔,冲孔冲好随即拔出冲管,插入井点管,冲孔的间距为1米。

为保证回灌管注水畅通采用自来水,并派24小时专人负责保持沟槽内满水,管口包裹绿纱一层,防止杂物堵塞管口。

地面布管及方法见附图:

五、边坡的支护

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地下水位较高,该基坑开挖较深再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基坑南侧贴近厂区道路,其道路下埋有厂区超越管,该道路经常有厂内装淤泥重车辆进出,而基坑南侧无法正常放坡开挖。

为确保基坑开挖安全边坡采用[20钢板桩支护,槽钢需正反咬口方法打入土中,以起到止水效果。

施工顺序:

测量放线→钢板桩安放就位→钢板桩打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