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临汾市浮山县事业单位招聘预测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7632459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7.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临汾市浮山县事业单位招聘预测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山西省临汾市浮山县事业单位招聘预测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山西省临汾市浮山县事业单位招聘预测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山西省临汾市浮山县事业单位招聘预测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山西省临汾市浮山县事业单位招聘预测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西省临汾市浮山县事业单位招聘预测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

《山西省临汾市浮山县事业单位招聘预测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临汾市浮山县事业单位招聘预测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西省临汾市浮山县事业单位招聘预测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

  “老陈不能逃脱干系,他有嫌疑。

”丙说:

  “这五个人不都是有嫌疑的。

”丁说:

  “五人中肯定有人作案。

”如果四个人中只有一个人推测正确,那么以下哪项为真?

()

  A.甲推测正确,老陈最有嫌疑

  B.丙推测正确,老陈没有嫌疑

  C.丙推测正确,但老陈可能作案

  D.丁推测正确,老陈有嫌疑

答案B。

真假推理。

甲和丙属于矛盾命题,即“甲一都有嫌疑;

丙一有的人没有嫌疑”;

因为只有一个人的推测是正确的,则乙和丁都是错的,根据乙所述“老陈不能逃脱干系,他有嫌疑”可知,老陈没有嫌疑,即可知有的人没有嫌疑,即可知丙的推测是正确的,且老陈没有嫌疑。

所以选择B选项。

  4.

以朴素为美,是我们民族传统的审美趣味。

李白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主张,元好问有“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的佳句;

韦庄云:

  “字字清新句句奇”,梅尧臣云:

  “天然情趣始为佳”,等等,都是推崇朴素自然,反对藻绘雕饰的。

明末的大戏剧家李笠翁更是主张:

  “全去粉饰露天真。

”他打比方说:

  “譬妇人之衣,不贵精而贵洁,不贵丽而贵雅。

”他极力强调朴素为美,把淡雅、天然、本色当成重要的审美原则。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

  A.朴素是我们民族的传统审美原则

  B.我国古时候的人只以朴素为美

  C.我们应该去追求朴素美

  D.朴素是最重要的审美原则

答案A。

文段首句提出观点,即说明以朴素为美,是我们民族传统的审美趣味,接着列举古代著名诗人、词人、戏剧家的诗句或话语来证明这个观点。

A项是首句的同义替换,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B项说法有误,文段只是说我国有以朴素为美的传统,但并没有说古时候的人只以朴素为美;

c项属于过度推断,不是文段所说明的内容;

D项属于无中生有,文段并未说朴素是最重要的审美原则。

  5.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教育发展的“两全”目标,“两全”是指()。

  A.全面普及义务教育,全面扫除青壮年文盲

  B.全面进行教育改革,全面发展职业教育

  C.全面改革政府包揽办学的格局,全面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D.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略。

  6.

某农场有一批大米需运往市中心的超市销售,现只租到一辆货运卡车,第一次运走了总数的五分之一还多60袋,第二次运走了总数的四分之一少60袋,最后还剩220袋没有运走,则这批大米一共有()袋。

  A.400

  B.450

  C.500

  D.640

A。

设这批大米一共有x袋,则+60+60+220=x,求得x=400。

因此,本题答案选择A选项。

  7.

为降低乘客的眩晕感,“高速列车”的车里安装了减速玻璃。

下列关于减速玻璃和普通玻璃的表述正确的是()。

  A.减速玻璃的平面度比普通玻璃更好

  B.减速玻璃增强了光的折射作用

  C.透过普通玻璃,窗外的物体运动的速度看起来和实际速度一致

  D.透过减速玻璃,窗外的物体运动更模糊

减速玻璃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透光率好,没有光畸变等,能非常真实地反映外面的景物形态与运转状态,视觉非常清晰,跟没有玻璃的视觉效果一样。

减速玻璃一般都有一定的弧度。

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

  8.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是()。

  A.法院

  B.检察院

  C.司法

  D.道德

暂无解析。

  9.

围绕着人与神、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问题的思考,公元前6~5世纪,东西方社会几乎同时诞生了一批伟大的思想先哲。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孔子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具有人文精神

  B.老子注重探讨宇宙本源的问题,用以指导人生

  C.佛陀关注心灵智慧的觉悟

  D.苏格拉底着重讨论的是人与自然的问题

苏格拉底认为放弃对人自身的探讨而去研究自然是愚蠢行为,他的哲学追求主要集中在认识人自己这一命题上,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10.

要扭转那种重固定资产积累、轻流动资金积累的偏见,必须保持固定资产投资与流动资金投资的合理比例。

据经验,流动资金投资占全部投资的30%较为适宜。

  按有关文件规定,在安排新建企业或扩建老企业时,应安排一定数量的流动资金投资,避免项目建成后因缺少流动资金而不能形成生产能力。

这段话的主旨是()。

  A.要控制固定资产投资的膨胀,加大对流动资金的投资

  B.必须保持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金投资的合理比例

  C.今后要安排一定数量的流动资金投资

  D.要加大对流动资金的投资,首先要扭转轻视流动资金积累的偏见

文段首句即提出了观点—必须保持固定资产投资与流动资金投资的合理比例。

然后针对轻流动资金积累的偏见,强调了流动资金投资对企业的重要性。

由此可见,文段的主旨为B项。

  11.

注重训练的形式而不注重内容的学习迁移理论是()。

  A.关系转换理论

  B.经验类化理论

  C.共同要素说

  D.形式训练说

  12.

按照我国城市当前用电消费量来计算,如果每度电的价格上涨0.2元,则每年国家可增加100亿元收入。

这显然是解决发电公司年年亏损问题的好办法。

这样做还可以减少消费者对电的需求,养成节约用电的良好习惯,从而缓解我国非常紧缺的电资源。

以下哪一项最清楚地指出了上述论证中的错误?

  A.作者引用了无关的数据和材料

  B.作者所依据的我国城市当前电消费量的数据不准确

  C.作者做出了相互矛盾的假定

  D.作者错把结果当成了原因

题干断定,电的价格上涨会增加收入,此时是假定用电消费量不变;

接下来题干断定电的价格上涨可以减少消费者对电的需求,此时是假定用电消费量会因此减少。

这两个假定自相矛盾。

故答案为C选项。

  13.

富含蛋白质、脂肪、氨基酸、维生素的食品是()。

  A.以白米、白面和白粮等为代表的白色食品

  B.以猪肉、牛肉、羊肉等为代表的红色食品

  C.以青菜、青瓜、青果等为代表的青色食品

  D.以黑木耳、黑豆、甲鱼等为代表的黑色食品

有营养学家根据食品的天然颜色和营养的关系,认为以黑米、黑豆、甲鱼、黑木耳、黑蘑菇等为代表的黑色食品,富含蛋白质、脂肪、氨基酸、维生素。

  14.

血浆包括各种矿物质、糖类、脂类、蛋白质、激素和维生素等。

在上述各种物质中,造成血液颜色为红色的是:

  A.激素

  B.蛋白质

  C.糖类

  D.维生素

本题考察医学常识。

造成血液颜色为红色的是蛋白质。

  15.

针对某一教学单元而设计,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其目的不在于评定学生,而是为了调控教学。

这种测验是()。

  A.安置性测验

  B.形成性测验

  C.诊断性测验

  D.总结性测验

安置性测验的根本目的是分班、分组,涉及的范围比较窄,难度也比较低。

形成性测验针对某一教学单元而设计,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其目的不在于评定学生,而是为了调控教学。

总结性评价是指在一个大的学习阶段、一个学期或一门课程结束时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往往用来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

  16.

某男,62岁。

患咳喘已近20年,每至冬季加重,胸闷痰鸣,痰多清稀泡沫,入夜难以平卧,心悸,舌淡苔白滑,脉弦。

辨证为

  A.痰湿阻肺证

  B.寒邪客肺证

  C.饮停于肺证

  D.肺气虚证

  E、肾不纳气证

C

  17.

把下面的六个图形分为两类,使每一类图形都有各自的共同特征或规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③④,②⑤⑥

  B.①②⑤,③④⑥

  C.①④⑤,②③⑥

  D.①⑤⑥,②③④

①③④中图形内部阴影的形状与图形形状不同;

②⑤⑥中图形内部阴影的形状与图形形状相同。

  18.

皮亚杰认为,7至ll岁的儿童认知发展属于的阶段是()

  A.思维准备

  B.思维

  C.感觉运动

  D.抽象思维

皮亚杰认为7至11岁的儿童的认知发展处于具体运算阶段。

这个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因而能够进行逻辑推理。

但这一阶段的儿童的思维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

综上所述,该阶段处于思维阶段。

  (本。

由张恩凯提供)

  19.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面对蜀道艰险时的感慨之言。

沧海桑田,如今蜀道不再难,而另一难则在中国交通史上愈演愈烈——春运难,难于办奥运。

此说法虽有夸张之嫌,却也道出了几分归乡人的无奈。

要从上述陈述中推出“春运难,难于过蜀道”的结论,必须增加以下哪项作为前提?

  A.春运难,难于上青天

  B.办奥运难,难于过蜀道

  C.办奥运难,难于上青天

  D.蜀道难,难于办奥运

要想得出上述结论,必须在春运和蜀道之间架起桥梁,而这个桥梁就是办奥运。

只有办奥运难于过蜀道,春运才能够难于过蜀道。

本题正确答案为B。

  20.

某银行保险柜被撬,巨额现金和证券失窃。

警察局经过侦破,拘捕了三名重大的嫌疑犯:

施辛格,赖普顿和安杰士。

通过审讯,查明了以下的事实:

  

(1)保险柜是用专门的作案工具撬开的,使用这种工具必须受过专门的训练。

  

(2)只有施辛格作案,安杰士才作案。

  (3)赖普顿没有受过使用作案工具的专门训练。

  (4)罪犯就是这三个人中的一个或一伙。

根据这些事实可以推出以下哪项结论?

  A.施辛格是罪犯,赖普顿和安杰士情况不明

  B.施辛格和赖普顿是罪犯,安杰士情况不明

  C.安杰士是罪犯,施辛格和赖普顿情况不明-考试大⊙在线|考试中心♂

  D.赖普顿是罪犯,施辛格和安杰士情况不明

分析推理题。

根据

  

(1)、(3)可知,赖普顿不可能单独作案,但可能和其他人一起作案.所以情况不明,排除

  B.D两项;

  

(2)是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命题,肯定后件就能肯定前件,即①“如果安杰士作案,施辛格一定作案”,排除C项。

进一步推理,由

  (4)及“赖普顿不可能单独作案”可知,②“如果安杰士没作案.则施辛格一定作案”。

①、②构成一个二难推理,可推出施辛格一定是罪犯。

根据已知条件无法确定安杰士是否作案。

故答案为A。

  21.

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2~3岁的发展任务是培养()。

  A.自主性

  B.主动性

  C.勤奋感

  D.自我同一性

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2~3岁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性。

  22.

下列做法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是()。

  A.经市辖区人民政府决定,撤销甲居住地区的居民委员会

  B.乙居住地区居民进行居民委员会选举,共选出主任1人,副主任1人,委员2人

  C.丙居住地区居民委员会主任已在位6年,在这次选举中,他以绝对优势获得第三次连任

  D.丁居住地区共有500户居民,面对拆迁问题,在120户居民的提议下,召开了居民会议进行商讨

  《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第6条规定,居民委员会的设立、撤销、规模调整,由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决定。

故A项正确。

  第7条规定,居民委员会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共五至九人组成。

B项的居民委员会成员只有4人,不符合法律规定,错误。

第8条规定,居民委员会每届任期3年,其成员可以连选连任。

故C项正确。

第10条规定,居民会议由居民委员会召集和主持。

有五分之一以上的十八周岁以上的居民、五分之一以上的户或者三分之一以上的居民小组提议,应当召集居民会议。

故D项正确。

  23.

  《老子》中说: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这表明()。

  A.事物的变化发展从量变开始,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引起质变

  B.质变是量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C.质变优于量变

  D.质变和量变相互渗透

题干中“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意思是“合抱的粗木,是从细如针毫时长起来的;

九层的高台,是一筐土一筐土筑起来的;

千里的行程,是一步又一步迈出来的”,这说明一切事物的变化都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累积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

故本题答案选A。

  24.

产品召回是指生产商将已经送到批发商、零售商或最终用户手上的产品收回。

产品召回的典型原因是所售出的产品被发现存在缺陷。

产品召回制度是针对厂家原因造成的批量性问题而出现的,其中,对于质量缺陷的认定和厂家责任的认定是最关键的核心。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产品召回的是()。

  A.某商家作出承诺,产品有问题可以无条件退货

  B.某超市发现卖出的罐头已过期变质,及时告知消费者前来退货或换货

  C.因质检把关不严,某厂一批次品流人市场,厂家告知消费者前来退货

  D.某玩具厂因某种玩具有害物质超标,向提起诉讼的部分消费者退货赔偿

本题的定义要件是“厂家原因”

  “批量性问题”。

A项首先排除,B项是超市问题,D项是产品有害物质超标,不属“批量性问题”。

  25.

甲路过某自行车修理店,见有一辆名牌电动自行车(价值1万元)停在门口,欲据为己有。

甲见店内货架上无自行车锁便谎称要购买,催促店主去50米之外的库房拿货。

店主临走时对甲说:

我去拿锁,你帮我看一下店。

店主离店后,甲骑走电动自行车。

甲的行为构成何罪?

  A.诈骗罪

  B.盗窃罪

  C.侵占罪

  D.职务侵占罪

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或者多次盗窃公私财物的行为。

诈骗罪(《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他人的交给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已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的行为。

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已有,数额较大的行为。

本案中甲骑走电动自行车的行为属于秘密窃取行为。

故选B。

  26.

娴熟的技术或者足够的时间(超过一个月)是完成一件工艺品的必要条件。

  小周只花了25天就完成了一件工艺品,说明小周掌握娴熟的技术。

以下()项推理方式和题干最类似。

  A.一件产品要在市场上销售得好,质量上乘和足够的宣传广告缺一不可。

有一款电扇,专家鉴定都说质量上乘,但销售不佳,说明它的宣传广告还不足

  B.工资不高又不善理财,家庭经济必然拮据。

小赵工资不高,但每月经济均显宽裕,说明小赵善于理财

  C.或者今年业绩超常,或者满30年公司工龄,均可获今年的特殊津贴。

黄先生得到了今年的特殊津贴,但他只在公司供职10年,说明黄先生今年业绩超常

  D.一个罪犯实施犯罪,必须既有作案动机,又有作案时间。

在某案中李先生有作案动机,但无作案时间,说明李先生不是该案的作案者

题干可翻译为:

完成一技术娴熟或时间超过一个月。

小周:

完成时间未超过一个月一技术娴熟。

B项翻译为:

工资不高且不善理财一经济拮据。

其逆否等价命题为:

经济宽裕一工资高或善理财。

现:

经济宽裕工资不高一善理财。

与题干的推理方式完全吻合。

A项翻译为:

销售好一质量上乘且宣传足够,现在肯定的是质量上乘且销售不佳,不能直接运用否定前件推出宣传不足。

C项翻译为:

业绩超常或满30年工龄一获得津贴,现在肯定的是获得津贴,不能直接利用逆命题推出业绩超常或满30年工龄。

D项翻译为:

罪犯一动机且时间,现在肯定动机、否定时间,运用逆否命题能推出不是罪犯,本身推理是正确的,但其推理方式和题干不同。

  27.

黄昏后,你穿过__________的树影,踏着铺石板小径,进人这家老店。

  在后院的葡萄架下,寻一个好座位。

长条的木板桌椅都漆成淡绿色,带着此地农舍由来已久的风格。

挂在葡萄藤上的旧式风灯,将密密实实的巴掌似的葡萄叶照得__________,饶有画意。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斑斑驳驳深深浅浅

  B.重重叠叠深深浅浅

  C.斑斑驳驳零零碎碎

  D.重重叠叠零零碎碎

  “斑斑驳驳”多形容分散、零碎的光影,树影显然更适合用“重重叠叠”;

后一词用因为葡萄叶女同“密密实实”的巴掌所以前后呼应,“深深浅浅”更合适。

  28.

正当的采访,是记者__________的行为;

记者的采访权,是宪法规定的公民言论自由权的__________,实质上是受公众的委托、为兑现公众__________所行使的权利。

无论以什么理由为记者采访设置障碍.都是侵犯人权。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公务拓展监督权

  B.职权演变信息权

  C.公职变形公民权

  D.职务延伸知情权

本题考查对相关法律术语的了解。

  “职务行为”是指工作人员行使职务、履行职责的活动,与工作人员的个人行为相对应。

  “知情权”是指知悉、获取信息的自由与权利,包括从官方或非官方知悉、获取相关信息。

记者的采访是公民行使知情权的重要途径,故本题中第

  一、三空分别应填“职务”、“知情权”。

  第二空中的“延伸”也符合句意。

本题选D。

  29.

把快乐分肉体的和精神的两种,这是最糊涂的分析。

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的,尽管快乐的原因是肉体上的物质刺激。

小孩子初生下来,吃饱了奶就乖乖地睡,并不知道什么是快活,虽然它身体感觉舒服。

缘故是小孩子的精神和肉体还没有分化,只是混沌的星云状态。

洗一个澡,看一朵花,吃一顿饭,假使你觉得快活,并非全因为澡洗得干净,花开得好,或者菜合你口味,主要因为你心上没有挂碍,轻松的灵魂可以专注肉体的感觉,来欣赏,来审定。

要是你精神不痛快,像将离别的筵席,随它怎样烹调得好,吃来只是土气息、泥滋味。

这段文字主要谈论()。

A对于快乐的不同看法B快乐的决定因素C小孩子与成年人感受快乐的不同之处D精神和肉体在感受快乐中担当的不同角色

  A.对于快乐的不同看法

  B.快乐的决定因素

  C.小孩子与成年人感受快乐的不同之处

  D.精神和肉体在感受快乐中担当的不同角色

文段首先指出快乐分肉体和精神两种的说法是错误的,接着提出“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的”,然后运用反正两方面的例子(精神没有独立,不知什么是快乐;

快乐取决于精神状态)来证明论点。

文段通篇围绕“精神上是否有挂碍才是快乐与否的决定因素”这一主题展开论证,故B选项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