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固定管焊接的实操.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32780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2.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平固定管焊接的实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水平固定管焊接的实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水平固定管焊接的实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水平固定管焊接的实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水平固定管焊接的实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水平固定管焊接的实操.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水平固定管焊接的实操.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水平固定管焊接的实操.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水平固定管焊接的实操.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水平固定管焊接的实操.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水平固定管焊接的实操.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水平固定管焊接的实操.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水平固定管焊接的实操.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水平固定管焊接的实操.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水平固定管焊接的实操.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平固定管焊接的实操.docx

《水平固定管焊接的实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平固定管焊接的实操.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水平固定管焊接的实操.docx

水平固定管焊接的实操

管管对接水平固定焊接

实操

培训大纲

手工电弧焊、单面焊双面成型、焊条牌号:

J422

试件规格:

20#钢、φ108×5×70mm、600、V型坡口

引 言

  焊接技术是一门重要的金属加工技术,尽管焊接技术发展很快,自动化程度也越来越高,但手工电弧焊仍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尤其在小直径容器和管道的焊接方面,单面焊双面成形焊接技术的作用更显突出。

优质的单面焊双面成形焊接的焊缝表面应圆滑过渡至母材,表面不得有裂纹、未熔合、夹渣、气孔、焊瘤、咬边等缺陷,焊缝内部同样不允许有缺陷。

但焊接过程中由于设备、材料、工艺及操作等原因,使得形成的焊缝达不到质量要求,从而对结构的工作质量和使用寿命产生严重的影响.

手工电弧焊单面焊双面成形技术是难度较大的一种操作技术,在压力管道和锅炉压力容器制造、安装中应用最为广泛,是手工电弧焊焊工必须掌握的操作技术,也是国内外焊工技能培训和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

单面焊双面成形技术是以单面施焊的方式,在具有单面坡口的焊件上,获得内部无缺陷,正、背两面外观成形良好焊缝的一种操作方法。

该技术不受构件形状、尺寸和空间位置的限制,操作方便,且焊接接头强度高、质量好、安全可靠。

在压力管道和锅炉压力容器制造、安装中应用广泛,是手工电弧焊焊工必须掌握的焊接操作技术。

我们编制的这篇教材,在培训时,力求将理论知识和抽象概念,转变为能够看到或感觉到的现象和实物,通俗易懂地传授给学员,做到理论与实际有效的结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实际操作时应加强焊工观察能力和操控能力等基本功练习,学员掌握其操作要领和技巧才能更好、高效地焊出优质合格的焊缝。

第一章慨述

水平固定管焊接的特点:

单面焊双面成形技术是焊条手工电弧焊难度较大的一种操作技术,同时又是各类技能考试,技术比武,特别是锅炉、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焊工必须熟练掌握的基本技能。

由于焊缝是环形的,在焊接过程中需经过仰焊、立焊、平焊等几种位置,因此焊条角度变化较大,对焊接人员的操作技能熟练程度要求较高,掌握好每个位置的操作要领,是保证高质量完成焊接任务的首要条件。

第二章焊前准备

一、焊前检查:

1、场地周围是否有易燃易爆物质,焊接电源线是否引入规范,断路器是否符合要求,与焊机的连接线是否紧固可靠、有裸漏的现象要及时消除;检查焊机的引出线(即焊接电缆)绝缘是否有破损,连接螺栓是否连接可靠,电焊钳与焊接电缆的连接是否紧固,夹持焊条的钳口是否完整无损,焊条夹持紧固是否合适。

必须劳保着装,检查面罩有无漏弧光的现象,焊接镜片是否完好、表面有无焊渣附在玻璃片上的痕迹(电焊镜片正确的安装方式是:

护目镜片两边各一层普通玻璃,然后用绝缘胶布沿四周缠绕成为一体,对着弧光的方向再加上一块普通玻璃安置在护目镜片框中,然后再用簧片卡紧)。

检查焊机电流调节手柄是否完好,调节电流的大小是否灵活自如,所有交、直流电焊机的金属外壳,都必须采取保护接地或接零;试焊一根焊条,检查焊机的特性是否符合正常施焊的要求。

焊接时对焊机有以下要求:

保证焊接电弧稳定燃烧和适应各种焊接工艺要求,弧焊电源具有下列特殊要求:

〈1〉弧焊电源的静特性(或称外特性)——即稳态输出电流和输出电压之间的关系,有下降特性(恒流特性)和平特性(恒压特性)。

〈2〉弧焊电源的动特性——当负载状态发生瞬时变化时(如:

熔滴的短路过渡、颗粒过渡、射流过渡等),弧焊电源输出电流和输出电压与时间的关系,用以表征对负载瞬变的动态反应能力。

〈3〉空载电压——引弧前电源显示的电压,引弧快,焊接过程中不会出现断弧,交流电焊机是一个结构特殊的降压变压器,空载电压为60~80V,工作电压为30V。

〈4〉调节特性——改变电源的外特性以适应焊接规范的要求,电流调节灵敏,调节范围广。

2、焊接器材检查及辅助工具:

焊接试管规格型号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钢管直径、厚度、长度、坡口形式、数量等)。

焊条是否符合规定要求(焊条型号、焊条直径、焊条烘烤情况)

焊接工具准备情况,焊渣敲击锤,角向磨光机,钢丝刷,钢号码,记号笔等

二、焊前准备:

1、将焊接工件坡口内外两侧200mm处的油污、锈迹清理干净,

将两件打好坡口清理干净的试管放在一角钢900的槽内,两坡口间预留3.0~4.0mm的间隙(或将褪去药皮的3.2mm焊条置于中间);选用φ2.5mm的焊条,焊机电流调节到75~80A,在坡口处进行点焊,按同样的间隙要求点三处,每一点焊的长度在10~15mm,检查每个焊点是否牢固;如果点焊的焊点过高、或者是过长,应用角向磨光机进行修磨,为后面的施焊扫清障碍。

2、焊条的选择,焊接电流、电压的调节:

焊接试件一般采用多层焊接,根据坡口形式及焊件组对的间隙,第一层焊缝选用φ2.5mm的焊条,焊接电流调整在75~85A之间,当第一层焊接完毕后,进行第二层焊接时,焊条可选用φ2.5mm或者是φ3.2mm的,选用φ2.5mm焊条时焊接电流调整在80A左右,选用φ3.2mm的焊条时电流调整在110A。

焊条直径的选择见表

焊件厚度mm

<2

2

3

4~6

6~12

≥12

焊条直径mm

1.6

2.5

2.5~3.2

3.2~4

4~5

4~6

焊接电流的选择

焊条直径mm

1.6

2.0

2.5

3.2

4.0

5.0

6.0

焊接电流A

25~40

40~60

50~80

100~130

160~210

200~270

260~300

注:

立、仰、横焊电流应比平焊电流小10%左右

有近似的计算公式I=(30—50)d

式中:

d:

焊条直径mmI:

焊接电流

平焊时。

可选用较大电流进行焊接;立焊时,为了避免金属从熔池中流出,电流应比平焊减少10~15%;而仰焊则要减少15~20%。

总之,焊接电流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要尽量大些,以提高生产率。

焊接电压的选择由电弧长度来决定,电弧长,则电压高,弧柱中心区的温度就高;电弧短电压就低,弧柱中心区的温度就低;一般电弧长度不超过焊条直径。

3、焊接姿势

①、站位:

侧身位:

即人站在管子的侧边进行施焊。

正对位:

即人站在管子的正中心线施焊。

②、握焊钳:

正握法,通常站位为侧身。

反握法,通常站位为正位。

第三章焊接操作要领

1、如何引弧:

水平固定管焊接在施焊时整个焊接工序从仰焊、立焊到平焊,焊接的方式不断的变化,要求焊接人员的技能熟练程度较高;引弧一定要注意,不能在焊缝区域周边随意敲击引弧,因为我们焊条敲击工件时,会形成弧坑,如果我们用显微镜观察,形成的弧坑会有网状的裂纹,这些裂纹都将会给工件的运行带来安全隐患。

因此引弧时我们将焊条夹好,检查焊条的铁芯是否被药皮包覆住,要保证我们目测能看见铁芯,然后采用画擦法引弧,将电弧拉到施焊的部位。

2、焊接时的起弧点,如何施焊

①焊缝打底:

电弧引燃后,我们将电弧拖拽到焊缝垂直线的前方10~15mm处,对准焊缝,将电弧拉长至4~5毫米,利用弧区的高温对焊缝区域进行电弧预热3~5秒,然后将电焊条往焊缝一顶,焊条作微量的摆动,将焊条融化的铁水过渡到工件的两边,形成焊缝,从面罩的镜片中观察熔池的变化情况,如果发现熔池中的铁水有下坠的可能,应马上采取断弧手法,当从面罩中看到熔池转暗时再继续施焊;这时一定要观察好熔池、压低电弧,电弧长度控制在两毫米左右,控制好手法和焊接速度,采用焊条作月牙形幅度摆动或直线上下反复的手法;当我们从仰焊过渡到立焊时,要注意随时调整焊条角度,将焊接的电弧1/3对准熔池,2/3的电弧对准焊缝,控制好焊接速度,采用一“看”,随时观察熔池的大小,电弧的长短,电弧对准的部位,使其基本保持一致。

二“听”,听熔池焊头的声音,凡是我们听到电弧在管道内有种“噗、噗”声,证明焊透。

三“准”,施焊时熔孔的断点位置把握准确。

当从立焊转入平焊时,要掌握好焊条角度,观察好熔池,焊条作两边轻微摆动,到顶部时要保证焊缝焊透,焊缝前始终保持有个小圆孔。

②底部接缝打底:

采用画擦法引弧,将电弧拖拽到底部焊缝起焊处,弧长控制4~6mm,利用电弧的高温对焊缝进行预热4~5秒钟,利用焊条将熔化的金属铲除,然后在此处接弧,按照第一步的程序进行施焊,该工序一定要注意观察好熔池,保证反面成型。

③顶部收弧:

第一道打底焊当我们从底部逐一焊接到上部1500的部位时,这时我们的焊接方式由立焊转成平焊,焊接手法采用半月牙形小范围摆动,电弧长控制在2~4mm,必要的时候还必须采用断弧焊,与前面焊缝连接时要延长10~15mm才能停弧。

盖面焊收弧时电弧长度控制在2~4mm,在同一部位做圆周画弧两周然后停弧。

3、焊接时焊条角度的控制:

①起始焊时焊缝是在工件的底部,

焊接的空间位置为仰焊,此时的焊条角度与工件呈80~850,该处利用长弧将工件预热,焊接到工件的300时,进入立焊部位要变换焊条角度为70~800,当焊接到工件的1500时进入平焊区域,焊条与工件的角度成80~900,盖面焊时电弧还必须变换方向,弧光在前改成在后,直到与前次焊缝连接收弧。

②为保证焊接质量,防止弧偏吹,影响焊缝成形美观,形成咬边和夹渣等缺陷,焊条要尽可能地保持在焊缝的中间,垂直两边各成900,焊条与焊缝的前进方向的夹角成70~80度。

4、如何更换焊条,接弧和收弧注意事项;我们在更换焊条时,尽量动作要快,如果熔池还呈红色时马上接弧继续施焊;当熔渣变成黑色时,应当敲掉焊渣,引弧后将电弧拉长4~5mm对接弧处进行短暂预热,然后进行焊接。

每次更换焊条前的收弧我们都应当将电弧压短,否则会形成弧坑,造成焊缝的内部缺陷;焊缝即将完成的收弧要领,必须超过前次焊道的10~15mm处,将电弧长度控制在2~4mm在此处稍作停留然后灭弧。

5、焊接速度是焊接生产效率的主要参数,合理选择焊接速度对保证焊接质量尤为重要,焊速过快,使熔池温度不够,易造成未焊透、未熔合、焊缝成型不良等缺陷;焊速过慢,使焊缝区高温时间过长,热影响区宽度增加,焊接接头的晶粒变粗,机械性能降低,焊件的变形量增大,同时焊速过慢还会使每层的厚度增大,导致熔渣倒流,形成夹渣等缺陷。

焊接时焊接速度的控制主要是根据电流的大小、熔池变化的情况、电弧的长短、焊缝所处的部位来掌握,当上述条件不变的条件下,我们尽量采用短电弧,较窄的焊道,焊条不作大幅的摆动,焊接手法一致,这样才能保证焊缝的宽度,表面成型美观

6、焊接期间的检查:

水平固定单面焊双面成型焊接工艺,慨括起来说是检验焊工操作技能熟练程度的重要演示,它集中有仰焊、立焊、平焊等全方位焊接,技术技能要求较高,焊接过程中要加强对焊接阶段检查和控制,发现有缺陷时要查明原因及时处理,属于自身操作问题要及时纠正,出现焊接缺陷应停止焊接在未完成全部焊接前将缺陷处理干净。

保证焊缝的正反面成型美观,我们要按焊接规范制定严格的焊接工艺措施,还需靠我们的焊接人员具有①一看熔池,②二听电弧的声音,③要有娴熟运条方法。

7、“五要领”“六技巧”

要掌握好焊条电弧焊单面焊双面成形操作技术,一定要熟练掌握“五种要领”,还应学会“六种技巧”。

五种要领,是指五种操作基本要领,其具体内容是指“看、听、准、短、控”。

“六种技巧”的具体内容是“点固、起头、运条、收弧、接头、收口”技巧。

如果熟练掌握上述的“五要领”和“六技巧”基本方法,就会焊出内外质量合格的焊缝与试件。

下面以断弧焊为例,分别介绍“五要领”和“六技巧”在焊条电弧焊单面焊双面成形打底焊中的具体应用。

“五要领”

⑴、看

在焊接过程中除要认真观察熔池的形状、熔孔的大小及铁液与熔渣的分离情况,还应注意观察焊接过程是否正常(如偏弧、极性正确与否等)。

熔池一般保持椭圆形为宜(圆形时温度已高)。

熔孔的大小以电弧将两侧钝边完全熔化并深入每侧0.5~1mm为好。

熔孔过大时,背面焊缝余高过高,易形成焊瘤或烧穿。

熔孔过小时,容易出现未焊透或冷接现象(弯曲时易裂开)。

焊接时一定要保持熔池清晰,熔渣与铁液要分开,否则易产生未焊透及夹渣等缺陷。

当焊接过程中出现偏弧及飞溅过大时,应立即停焊,查明原因,采取对策。

“看”是控的前提条件和依据,非常重要,只有看得清,辨得明,才能做到“控得有理”、“控制得法”。

⑵、听

焊接时要注意听电弧击穿坡口钝边时发出的“噗噗”声,没有这种声音,表明坡口钝边未被电弧击穿,如继续向前焊接,则会造成未焊透、熔合不良等缺陷,所以在焊接过程中,应仔细听清楚有没有电弧击穿试件坡口钝边发出的“噗噗”声。

“听”也很重要,一定听清楚,为“控”提供可靠的信息,只有“听”得清,才能“控”得好。

⑶、准

送给铁液的位置和运条的间距要准确,并使每个熔池与前面熔池重叠2/3,保持电弧的1/3部分在熔池前方,用以加热和击穿坡口钝边,只有送给铁液的位置准确,运条的间距均匀,才能使焊缝正反面成形均匀、整齐、美观。

“准”对焊接质量十分重要,它是衡量一个焊工操作技能是否熟练,基本功是否扎实的最终体现。

一个好的焊工必须做到手眼合一,眼睛看到哪,手就迅速地把焊条准确无误地送到哪,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焊缝内部质量和外观成形。

⑷、短

短有2层意思,一是指灭弧与重新引燃电弧的时间间隔要短,就是说每次引弧的时间要选在熔池处在半凝固半熔化的状态下(通过护目玻璃能看到黄亮时)。

对于两点击穿法,灭弧频率大体上50~60次/min为宜。

如果间隔时间过长,熔池温度过低,熔池存在的时间较短,冶金反应不充分,容易造成夹渣、气孔等缺陷。

时间间隔过短,熔池温度过高,会使背面焊缝余高过大,甚至出现焊瘤或烧穿;二是指焊接时电弧要短,焊接时电弧长度等于焊条直径为宜。

电弧过长,一是对熔池保护不好,易产生气孔;二是电弧穿透力不强,易产生未焊透等缺陷;三是铁液不易控制,不易成形而且飞溅较大。

只有短弧操作和接弧的时间适当短,才会减少和避免气孔、未焊透等缺陷的产生。

⑸、控

“控”的含义是指“控制”。

“控制”的主要内容有:

(a)控制铁液和熔渣的流动方向

焊接过程中电弧要一直在铁液的前面,利用电弧和药皮熔化时产生的气体定向吹力,将铁液吹向熔池后方,这样既能保证熔深又能保证熔渣与铁液很好地分离,减少产生夹渣和气孔的可能性,当铁液与熔渣分不清时,要及时调整运条的角度(即焊条角度向焊接方向倾斜),并且要压低电弧,直至铁液与熔渣分清,并且两侧钝边熔化0.5~1mm缺口时方能灭弧,然后进行正常焊接。

(b)控制熔池的温度和熔孔的大小

焊接时熔池形状由椭圆形向圆形发展,熔池变大,并出现下塌的感觉。

如不断添加铁液,焊肉也不会加高,同时还会出现较大的熔孔,此时说明熔池温度过高,应该迅速熄弧,并减慢焊接频率(即熄弧的时间长一些),等熔池温度降低后,再恢复正常的焊接。

在电弧的高温和吹力的作用下,试板坡口根部熔化并击穿形成熔孔。

施焊过程中要严格控制熔池的形状,尽量保持大小一致,并随时观察熔池的变化及坡口根部的熔化情况。

熔孔的大小决定焊缝背面的宽度和余高,通常熔孔的直径比间隙大1~2mm为好。

焊接过程中如发现熔孔过大,表明熔池温度过高,应迅速灭弧,并适当延长熄弧的时间,以降低熔池温度,然后恢复正常焊接。

若熔孔太小则可减慢焊接速度,当出现合适的熔孔时方能进行正常焊接。

(c)控制焊缝成形及焊肉的高低

影响焊缝成形、焊肉高低的主要因素有:

焊接速度的快慢、熔敷金属添加量(即燃弧时间的长短)、焊条的前后位置、熔孔大小的变化、电弧的长短及焊接位置等。

一般的规律是:

焊接速度越慢,正反面焊肉就越高;熔敷金属添加量越多,正反面焊肉就越高;焊条的位置越靠近熔池后部,表面焊肉就越高,背面焊肉高度相对减少;熔孔越大,焊缝背面焊肉就越高;电弧压得越低,焊缝背面焊肉就越高,否则反之。

在仰焊位、仰立焊位时焊缝正面焊肉易偏高,而焊缝背面焊肉易偏低,甚至出现内凹现象。

平焊位时,焊缝正面焊肉不易增高,而焊缝背面焊肉容易偏高。

仰焊位焊缝背面焊肉高度达到要求的方法是利用超短弧(指焊条端头伸入到对口间隙中)焊接特性。

同时还应控制熔孔不宜过大,避免铁液下坠,这样才能使焊缝背面与母材平齐或略低,符合要求。

通过对影响焊肉高低的各种因素的分析,就能利用上述规律,对焊缝正反面焊肉的高度进行控制,使焊缝成形均匀整齐,特别是水平固定管子焊接时,控制好焊肉的高低尤为重要。

“控”,是在“看、听、准、短”的基础上,完成焊接最关键的环节,是对焊工“驾驭”焊接熔池能力的考验。

焊接技术水平越高的焊工,对焊接“火候”掌握得越好,焊缝质量也越高。

“六技巧”

⑴、点固技巧

试件焊接前,必须通过点固来进行定位,板状试件(一般长300mm)前后两端点固进行定位,Ø<57mm的管状或管板试件点固1点进行定位,Ø>57mm点固2点进行定位。

定位焊缝长度为10~15mm为宜。

由于定位焊缝是正式焊缝的一部分,要求单面焊双面成形,并且不得有夹渣、气孔、未焊透、焊瘤、焊肉超高或内凹超标等缺陷(这一点在管状或管板试件尤为重要)。

所采用的焊条牌号、直径、焊接电流与正式焊接时相同。

板状及管板试件一般可以在平焊位进行点固,水平固定管一般采用立爬坡位进行点固。

垂直固定管一般采用本位(横焊位)进行点固,用断弧打底焊接。

⑵、起头技巧

起头的顺利与否直接影响焊工的操作情绪,管状或管板试件起头时有一定的难度,因没有依靠点(不许在点固处起弧),操作不好易出问题。

水平固定管和水平固定管板起头点应该选在仰焊位越过中心线10~15mm处(小管5~10mm,大管10~15mm)。

垂直固定小管和垂直固定管板起头选在定位点的对面,垂直固定大管起头选在两定位点对面(即第/等分点),不论管状还是板状试件,引弧先用长弧预热3~5s,等金属表面有“出汗珠”的现象时,立即压低电弧,焊条做横向摆动;当听到电弧穿透坡口而发出“噗噗”声时,同时看到坡口钝边熔化并形成一个小熔孔(形成第2个熔池)表明已经焊透,立即灭弧,形成第2个焊点,此时,起头结束

⑶、运条技巧

运条是指焊接过程中的手法,包括焊条角度和焊条运行的轨迹(焊条摆动方式),平焊、立焊、仰焊时焊条角度(焊条与焊接方向的夹角)一般为60º~80º。

横焊和垂直固定管(横管)焊接时焊条角度一般为60º~80º,与试板下方呈75º~85º。

垂直固定管板焊条与管切线夹角为60º~70º,焊条与底板间的夹角为,40º~50º。

水平固定管和水平固定管板由于焊位的不断变化,焊条角度也随之进行变化。

仰焊时的焊条角度(焊条与管子焊接方向之间的夹角)为70º~80º,仰立焊时的焊条角度为90º~100º,立焊时的焊条角度为85º~95º,坡立焊时的焊条角度为90º~100º,平焊时的焊条角度为80º~90º。

而水平固定管板焊条与底板夹角为40º~50º。

平焊、立焊、仰焊、水平固定管及垂直、水平固定管板焊接时焊条运行的轨迹大多采取左右摆动(锯齿形运条),可采取左(右)引弧,右(左)灭弧,再右(左)引弧,左(右)灭弧,依次循环运条,或左(右)引弧运条至右(左)侧再运条回到左(右)侧灭弧,依次循环运条。

横焊和垂直固定管运条方式,一般采用斜锯齿或椭圆形。

从坡口上侧引弧到坡口下侧灭(熄)弧,再从坡口上侧引弧到坡口下侧灭弧,依次运条。

⑷、收弧技巧

当一根焊条焊完,或中途停焊而需要熄弧时,一定注意作收弧动作,焊条不能突然离开熔池,以免产生冷缩孔及火口裂纹。

收弧的方法有3种:

第1种为补充熔滴收弧方法,即收弧时在熔池前方做一个熔孔,然后灭弧,并向熔池尾部送2~3滴铁液,主要目的是减慢熔池的冷却速度,避免出现冷缩孔。

该种收弧方法适用于酸性药皮焊条。

第2种方法叫衰减收弧法,即:

要收弧时,多给一些铁液,并做一个熔孔,然后把焊条引至坡口边缘处熄弧,并沿焊缝往回点焊2~3点即可。

这种方法的好处是收弧处焊肉较低,为热接头带来方便(接头一般不用修磨)。

此法收弧一般不易产生冷缩孔,可用于酸性药皮焊条,在焊接生产中常用该种方法,以利于接头。

第3种方法叫回焊收弧法,收弧时焊条向坡口边缘回焊5~10mm(即向焊接反方向坡口边缘回焊收弧),然后熄弧,该种收弧方法适用于碱性药皮焊条。

⑸、接头技巧

接头方法有2种:

热接法和冷接法。

热接法:

收弧后,快速换上焊条,在收弧处尚保持红热状态时,立即从熔池前面引弧迅速把电弧拉到收弧处用连弧(作横向锯齿形运条)进行焊接,焊至熔孔处电弧下压,当听到电弧熔化坡口钝边时发出的“噗噗”声后,立即灭弧,转入正常断弧方法进行焊接。

热接法的要领是更换焊条动作要迅速,运条手法一定要熟练和灵活。

热接法特别适用于技术比武(节省时间),也是在焊接生产中最常用的接头方法。

冷接法:

引弧前把接头处的熔渣清理干净,收弧处过高时应进行修磨形成缓坡,在距弧坑约10mm处引弧,用长弧稍预热后(碱性焊条可不预热),用连弧作横向摆动,向前施焊至弧坑处,电弧下压,当听到电弧击穿坡口根部发出“噗噗”声后,即可熄弧进行正常的焊接。

冷接法的优点是,当收弧不好(如有缩孔或焊肉过厚)时,能进行修磨,消除缺陷和削薄接头处,易保证接头质量。

同时操作难度也比热接法时小一些,缺点是焊接效率没有热接法高,特别是在不许修磨接头时(如技能比武赛),不宜采用此法。

⑹、收口技巧

收口也叫收尾,是指第#层打底焊环形焊缝首(头)尾相接处,也包括与点固焊缝相连接处,当焊至离焊缝端点或定位点固焊缝前端3~5mm时,应压低电弧,用连弧焊接方法焊至焊缝并在超过3~5mm后熄弧。

如果留的未焊焊缝过长,采用连弧焊接就会造成熔孔过大而出现焊瘤和烧穿等缺陷。

如果留的未焊焊缝过短,再用连弧焊进行焊接为时已晚,极易造成收口处未焊透等缺陷。

所以收口时所留的未焊焊缝长度要合适,操作技巧要熟练,才能保证接头收口的质量。

8、焊接完毕后工作:

将焊好的工件焊渣、表面飞溅物清理干净,关闭焊机电源,切断主电源;收捡好焊把线,将未用完焊条归集起来,分类存放到焊接材料处;清扫场地,做到工完料净场地清。

第四章质量要求与焊接缺陷分析

焊接缺陷解析及预防:

焊瘤:

在焊接过程中,熔化金属流淌到焊缝以外未熔化的母材上所形成的金属瘤;焊接电流过大,电弧电压过高,运条速度未掌握好

未焊透:

焊接接弧时,接头根部未完全熔透的现象

夹渣、焊缝未融合:

熔焊时,焊道与母材之间或焊道与焊道之间,未能完全熔化结合的部分,焊渣残留于焊缝中的现象。

咬边:

由于焊接参数选择不正确,或者操作方法不正确沿着焊趾(熔合线上)的母材部位产生的沟槽或凹陷—叫咬边,会造成局部应力集中。

焊接弧坑:

焊接收弧时,焊道尾部形成低于焊缝高度的凹陷坑—叫弧坑。

弧坑内一般存在低熔点共晶物、夹杂物、火口裂纹等缺陷。

收弧时采用短弧,在收弧部位停留一定时间,用熔化的铁水填满弧坑,能够防止产生弧坑缺陷。

焊缝宽窄不等:

焊接时焊接电流、电弧电压选择不当,运条时焊条的摆动幅度不均匀。

焊缝高低差大:

焊接速度控制不当,焊接电流、电弧电压选择不当。

焊缝偏吹:

影响焊缝的成型美观,在该处还会形成咬边等缺陷。

焊条角度未选择好,焊接电流偏大。

1、咬边:

咬边是在焊缝边缘母材上被电弧烧熔的凹槽。

(1)产生的主要原因:

①焊接时选用过大的焊接电流。

②焊接中焊条的把持角度不当。

③焊接操作的速度不当。

④焊接电弧过长。

⑤焊接选用的焊条直径不当。

(2)纠正预防措施:

①选用工艺要求的合适电流,避免电流过大。

②焊条角度适当。

③焊条摆动时在坡口边缘稍慢些,停留时间秀长些。

④操作时电弧不要拉的太长。

⑤选择适当直径的焊条。

(3)返工处理:

咬边深度超过允许偏差的应进行补焊。

2、未熔合:

未熔合指填充金属与母材之间或填充金属相互之间的熔合状态不良(或没有熔合在一起)。

(1)产生的主要原因:

①焊接电流过小。

②焊接速度过快。

③坡口形状不当。

④金属表面有锈,杂物没清理干净。

⑤焊条直径选用不当。

⑥焊接时运条角度不当。

⑦焊接区域热量不足。

(2)纠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