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调研报告范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34861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1.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税务调研报告范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税务调研报告范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税务调研报告范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税务调研报告范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税务调研报告范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税务调研报告范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税务调研报告范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税务调研报告范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税务调研报告范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税务调研报告范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税务调研报告范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税务调研报告范文.docx

《税务调研报告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税务调研报告范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税务调研报告范文.docx

税务调研报告范文

税务调研报告范文

税务调研报告

(一)

调研内容:

***

调研目的:

***

调研时间:

20**年7月18日到20日

调研地点:

**县地方税务局

调研方式:

实地查看资料、询问

二、调研过程

甘肃省地方税务局新税收征管软件在全省范围内成功上线后,实现了全省征管数据的大集中,如何依托这一平台,提高基层税务机关的信息管税水平,是早日实现科学化、精细化税收征管目的重要途径。

问题一:

数据大集中环境下,税务数据的属性有哪些?

如何去监控这些要素达到提高数据质量的目的?

通过调研,笔者认为数据作为税收信息化应用的主体,它具有多重属性,其基本质量特性主要包括适用性、准确性、及时性、有效性等四个方面,要对数据质量进行较好地控制,就必须对数据的四个

基本质量特性进行很好了解,从而在各个方面采取措施,杜绝数据质

量问题的出现,使数据监控工作能够真正达到控制数据质量的目的。

1、数据的适用性。

在日常税收工作中,会产生大量的各类税收数据,这些数据有反映不断数量变化的税收动态信息,也有反映相对稳定属性的税收静态信息。

这些数据有的是为基层税收管理员服务的,有的则是满足管理部门和领导决策服务的,这就从客观上造成数据的多样化。

不同的数据具有不同的使用范围,每个数据的正确性都要求它是进入正确的专业应用,换句话说:

无论多么准确、及时的数据,如果不具有适用性,它就不能产生任何作用,甚至使用之后会造成损失。

2、数据的准确性。

在数据监控和质量控制的过程中,准确性越好的数据,其误差应该越小。

影响数据准确性的因素很多,数据误差在数据采集、审核、录入、传输和处理等的各个环节都可能产生。

如:

在数据采集环节,存在着对纳税人辅导培圳不到位、纳税人填表票差错率高、税务人员因业务水平审核数据差错率高的问题。

所以,需要税务人员在工作中从各个方面分析影响数据准确性的因素,同时有效控制不同类型数据的合理变化范围,将数据误差控制在尽可能理想的范围内,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3、数据的及时性。

在税务部门日常数据的管理中,往往要求能够更快、更准地收集到所需的数据。

如:

对于地税部门某个基层征收管理分局,如果有一条线的税款征收发生滞后,导致税收统计数据不实了,那么拿在手里的征收数据就没有任何及时性,也是毫无意义的。

一个好的应用系统在使用数据时不仅要求数据的适用性还必须考虑数据的及时性,应用系统引入税收管理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工作效率,把大量复杂、繁重的重复计算、统计、分类工作交由计算机处理并迅速得出准确结果。

如果数据不及时,那么应用系统的处理结果就可能违背了程序设计和使用者的初衷,不仅无法提高工作效率,还可能由于数据滞后而影响税款征收的正常化。

因此根据数据应用需求及时采集数据,按照操作人员要求及时数据,是保证数据及时性的重要一环。

4、数据的有效性。

在解决好数据适用性、准确性、及时性的情况,需要考虑数据的有效性。

对于一个及时采集获得,准确、及时、完整的数据,还需要考虑这个数据使用的时间和对象。

一堆过期的数据无异于废品或垃圾,是不产生价值的,因此在使用数据时,要考虑它是否有效。

如:

我们在3年前采集了某个企业的按月征收的税款统计数据,记录了当月各种税款的征收数,而该企业现在己经注销了,那么我们拿着这一些数据来分析、管理这户企业,还有效没有呢?

结论:

税收数据是否可信、可用,这是税务部门关心数据的两个层面。

是否可信是指数据在适用性、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和有效性方而,是否满足应用要求;是否可用是指数据的格式、内容等能否被操作人员读取和使用,能不能很方便地进行深入处理和分析。

以上两个层面中,可信就是数据的基本质量问题,需要通过采取管理手段、技术手段等各方面的努力来解决;可用是技术层面的问题,主要通过技术手段使数据规范化、格式化。

观点二:

坚持数据质量可控的前提下,对目前大集中运行中存

在的数据质量问题要理性对待、科学解决、持续改进

随着新税收征管系统的成功运行,全省地税系统税收信息化建设实现了又一历史性跨越,税收业务流程的处理愈加便捷,涉税数据的管理更加规范,数据管理手段的现代化也对数据的准确性、操作的熟练性也提出更高的要求。

自新系统运行以来,各基层税收管理部门总体感觉运行流畅、业务全面、满足需求,较旧系统而言更合理化,但个别方面还存在个别矛盾有待化解。

而数据质量作为影响整个流程的起始环节,其问题尤其使基层税收管理员所关注。

问题二:

目前大集中环境下,在数据质量方面的问题和难点主

要有哪些?

解决的路径如何去选择?

目前,影响数据质量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数据采集手段相对单一,不能全面采集纳税人数据。

目前,基层税务部门大多依靠纳税人自行申报来实施管理行为,信息面窄,获取信息的手段落后,致使数据质量受到影响。

数据采集不全的问题

比较突出,多侧重于对纳税人静态信息的收集,而对动态数据的采集

不够全面,不能真实掌握纳税人的实际经营状况。

2、数据信息共享程度差。

一方面表现为系统内部各软件间数据定义没有统一标准,数据关联性差,信息资源无法得到充分利用;另一方面,由于受社会条件的制约,国税、地税、工商、银行等部门之间信息化建设程度各不相同,不能有效利用社会信息资源。

3、人员操作水平制约数据质量的提升。

一方面,**县地方税务局,在职职工平均年龄达42岁,人员老龄化现象严重,并且计算机操作水平较低,尽管地税系统每年定期开展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培训I,但效果不明显。

也有极个别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对待一些简单重复性的工作缺少工作耐心,致使错误数据屡屡出现。

另一方面,办税人员对网上申报等系统的掌握程度不一,以及诚信纳税的意识不同,也影响到了原始数据的真实性和及时性。

针对以上存在问题,结合目前工作实际,提出以下解决思路。

1、完善数据质量管理机制。

为了保证业务数据准确、及时、完整一致,必须要有专门的岗位负责业务数据质量的监督管理。

当前,各级要在建立健全税源管理中心的机制、职能的过程中,专门设置数据质量管理岗,或将数据管理的职能详细明确到相关岗位,牵头负责税收业务数据的质量管理,使得业务数据质量管理工作制度化、常规化。

如征管部门负责统筹税收业务数据质量管理工作,制定有关制度和办法,业务数据加工处理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按照规定进行技术岗位数据变更,并对系统税收业务数据质量情况进行考核;计算机中心负责系统数据资源的安全传输和存储;各业务部门根据各自业务管理权限,负责对应范围内的税收业务数据质量管理,参与相关制度办法、数据审计规则和问题数据处理方案的制定;各基层单位所负责本部门业务范围内税收业务数据质量管理;各岗位人员对自身采集录入的业务数据质量负责;对其他岗位采集录入的,且属于本岗位管辖范围的数据质量负责。

在明确职责的基础上,应相应完善一系列管理制度,确保落实过程中的可操作性。

2、提供数据质量管理工具。

数据质量管理工具针对数据流中的

特点,主要体现三个特点:

前堵、中控、后审。

前堵一一阻拦错误数据于进系统之前。

在数据录入环节、纳税人涉税数据导入环节、部门间信息交换环节,设置相应的逻辑规则,自动排查错误数据,提高原始数据的准确度。

建立征收信息交流平台,通过征收人员的相互交流,及时交流、解决征收大厅录入、开票、操作等问题,将可能的错误录入解决在数据进入系统之前。

中控一一通过数据审计及时校验、修正数据。

开发检测软件、预警软件进行数据采集后的自动审核,及时发现各类异常数据,分层面推送至相关人员进行纠正。

数据审计是组织开展数据质量评估,保障业务数据完整性、及时性、准确性的重要手段。

可以运用人工审计和软件审计两种方式。

人工审计即运用随机抽样方法,从总体中选择一定容量的样本数据进行审计,重点审查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主要方式是通过实地检查,调阅资料,手工对各类录入信息系统的电子数据与纸质资料内容进行对比核实。

软件审计即利用专门开发的计算

机软件对数据进行审核校验,重点审查数据的时效性、一致性、完整性及相容性。

后审一一检测错误数据于日常维护之后。

实施日常检查和稽查的核查、抽查。

检查核查的范围是综合股到户日常检查的纳税人,稽查抽查的范围是稽查局到户检查的纳税人和县局确定的专项抽查对象,核查、抽查的内容为登记类、税源类、管理类三类信息。

建立质量通报制度,定期数据质量通报,将检测的异常数据下发基层核实维护,提高数据的准确性。

3、完善大集中系统自身功能。

一是加强系统间对接,减少重复劳动。

大集中系统本身具备一定的处理功能,但是却使用单独系统处理个别业务或机外流转的现象依然存在,带来了一些重复劳动,最典型的是企业所得税的年度汇缴申报与货物运输业的管理。

二是拓宽回流数据分析途径,实时反馈重点指标。

在强调基础信息、数据的登记上报的同时,要关注上传数据的回流、统计、分析,以便更好地实施税源监控。

如在查询分析上,需要更强大的组合查询功能,便于根据各种需要批量或单一实时分析,特别是按不同对象对收入进度进行的查询。

三是完善系统内在设计不足。

再好的系统与实际情况脱节的现象是必然的,百密难免一疏。

后大集中时代,应对各种特殊情况己成为当务之急,对于诸如市内工程项目开票需更改账户划缴,项目开票退税需返回施工方管理员审核等问题应及时解决。

四是结合系统整合流程文书,同步统一管理要求。

根据大集中设定的相关流程、相关文书,对原有的所有管理办法、涉税文书都需要进行重新审视,对不符合新系统流转的管理办法需要进一步修改、制定。

譬如对双定户的管理等,如此类推,不一而足。

5.提升操作人员数据应用水平。

在培训模式上,建议根据岗位需要,分批分岗位培训,集中特殊环节、特殊业务处理的注意事项,尽快下发系统操作的帮助文档。

实际应用中其实并不需要太多懂得全流程的通才,更需要熟悉自己岗位所涉及模块的专才,只要每个岗位都能熟练操作,那整个系统才能发挥应有作用。

结论:

数据质量问题不外乎两方面原因,管理上(人)的因素

和技术上的因素,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数据质量管理机制,从组织、

制度、技术等层面保障对数据的有效监控,是破解如何保证数据质量难题的关键。

观点三:

提高数据管理水平的过程中质量和效率的冲突、税务

机关和纳税人的冲突是必然的,但也是可以化解的

信息化在人的意识中往往意味着速度、效率,当信息化在税收征管中全面应用、快速推进后,手工作业己基本被电子化所取代,由此带来的工作提速是毋庸置疑的。

这理应会带来工作量的减轻与征纳的便捷,而易于被征纳双方所接纳。

但事实往往会与理论产生偏差,在推进信息管税的过程中,特别是初期,数据质量的提高必然要付出效率的牺牲,也必然会有纳税人的阻力,但提高数据质量或者说推进信息管税的根本目的决定了这种冲突是可以化解的。

思考:

如何辩证地分析这些冲突的产生?

首先,数据质量的提升在短期内是以工作量的增加为代价的。

数据是信息管税的关键。

从实际情况看,涉税数据信息的采集与利用一直是我国税收工作的“软肋”,信息数量少、质量低、利用差,最为重要的是与纳税人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对纳税人所知晓、掌握的情况严重缺乏,这也是我们信息化运用多年而利用层次一直受限的主要屏障。

现实背景下,信息是税收征管的核心,但数据采集、、利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长期必须以短期为基础,大量涉税信息的采集,不可避免的将集中在某一时期,在这种情况下,短期内增加征纳税双方负担具有很强的现实性。

其次,数据质量的提升一定程序上也取决于纳税人对税收征管的认识。

从长远看,数据管理水平的提高将为纳税人提供公平、公开、公正的税收征管环境。

但按照理性经济人假设的原则,作为具体的纳税人而言,依法纳税与维护个体利益本身是个两难取舍,征管实践中,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就是要解决纳税不实问题,促使纳税人依照法律规定及时足额的缴纳税款。

从纳税人角度衡量,信息管税的制度安排本身就是对其利益的一种更深度“侵害”和“侵犯”,在这种情况下,纳税人对提供真实的数据信息往往会产生一种不自觉的抵触,必然会影响原始数据质量。

结论:

提高数据信息的质量,加强数据管理,不仅需要在税收工作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强化税收业务与信息技术的融合,还要依靠纳税人的配合参与,税务部门设定的理想化程序未必是最符合当前纳税人的诉求,必须循序渐进,稳步推进。

但一切工作的成败终究取决于人,提高征纳双方的思想认识,更新理念观念,不失为提高数据质量的治本之道。

税务调研报告

(二)

、“税收存续期”的定义及管理现状

企业当期所发生的经济事项往往会影响到后期的税收问题,从经济事项发生到涉税事项产生的这段时期即称之为“税收存续期”。

一般而言,“税收存续期”随经济事项发生而开始,随涉税事项产生而逐步结束。

现阶段,对“税收存续期”的管理主要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够。

不管是税务机关,还是纳税人,对“税收存续期”涉税事项管理的重要性还没有充分的认识。

虽然,目前从“后续管理”的角度对企业所得税“税收存续期”的管理有所强化,但如何从“税收存续期”的角度统筹各税的“后续管理”,还缺乏统一的认识与研究,更没有系统的规划、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措施等。

(二)风险意识不强。

“税收存续期”具有三个特点:

1.存在的普遍性。

“税收存续期”普遍存在于纳税人和多税种之中,尤其是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和营业税;2.时间的不确定性。

有的存续时间较为明确,有的存续时间却无法预知;3.相关人员的变动性。

存续期内,既可能是企业财会,也可能是税收管理。

导致税企双

方均可能产生一定的税务风险,而这些风险往往容易被税企双方所忽视。

(三)政策水平不高。

税收管理工作中,由于部分税务人员对涉及“税收存续期”的税收政策不熟悉,对税收政策与财会制度的差异不了解,导致不能对“税收存续期”相关税收事宜进行系统规范的管理。

(四)管理范围不广。

目前对“税收存续期”的管理,()较多的是从企业所得税“后续管理”的角度进行强化,而对个人所得税、营业税等税种的“税收存续期”管理较薄弱,有的甚至还是盲区。

(五)管理手段滞后。

目前对“税收存续期”的涉税事项管理方法较为落后、手段比较单一,既没有推行专业化管理,也没有实行信息化管理。

二、“税收存续期”产生的原因

(一)因税收政策原因产生的“税收存续期"。

按照税收政策相关规定,企业当期所发生的经济事项影响后期的税收缴纳,特别是明确规定企业经济事项发生时暂不征税的税收政策。

例如,国家税务总局国税发(20**)年60号文规定“对职工个人以股份形式取得的拥有所有权的量化资产,暂缓征收个人所得税;待个人将股权转让时,就其转让收入额,减除个人取得该股份时实际支付的费用支出和合理转让费用后的余额,按‘财产转让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

该政策中,从个人以股份形式取得拥有所有权的量化资产暂缓征收个人所得税,到个人将股权转让时再按“财产转让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相隔一段时期即“税收存续期”,而且存续期的长短因股权转让的时间而定。

又如,《企业所得税法》第十八条明确规定,“企业纳税年度发生的亏损准予向以后年度结转,用以后年度的所得弥补,但结转年限最长不得超过5年”,该规定中,企业当期所发生的经济事项(亏损),影响到后5年的企业所得税,其“存续期”最短可能一年,最长可能5年。

(二)因税收政策与会计差异原因产生的“税收存续期”。

由于税收政策与财务会计的目的和前提,以及遵循的原则不同,税收政策对某些经济事项的确认与财务会计存在差异,而不可避免地产生的“税收存续期”。

例如,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预收账款,会计上不确认收入;营业税上确认为计税收入;企业所得税上不确认收入,但要按毛利率预征企业所得税;土地增值税上不确认为清算收入,但要按规定比例预征土地增值税。

由此,《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一条专门规定:

”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企业财务、会计处理办法与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不一致的,应当依照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计算”。

如企业发生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按会计制度能够全额计入当期损益,但税法规定,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1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其“以后纳税年度”即属于“税收存续期”。

三、“税收存续期”税收管理相关案例

(一)个人所得税案例:

某有限责任公司由原集体企业于20**年改组改制成立。

改制时,资本(实收资本)1000万元,其中,企业职工以股份形式取得量化资产250万元。

20**年10月,股东转让65.78%股权计657.8万股,在计算股权转让个人所得税时,企业按账面实收资本乘以转让比例扣除转让成本657.8万元。

“税收存续期”分析与处理:

企业职工以股份形式取得量化资产的涉税经济事项于20**年7月发生,但根据国税发(20**)年60号文规定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而“存续”于企业,20**年股权转让时所转让的65.78%部分164.45万元(250X65.78%)不能作为成本扣除,因而税务机关审核时调减了成本扣除额而补征了个人所得税32.89万元。

尚未转让的34.22%的股权所包含的量化资产则仍然“存续”于该企业。

(二)营业税案例:

20**年,某房地产开发公司共开发了ABCGF共5栋商住楼,其中A号楼为产权式酒店,共有332间产权房,20**年底止已售出257家。

购房合同约定,业主在签订合同时首付50%,剩余款项由租用业主产权式酒店房的某酒店用租金(年租金为购房总

价的8.5%)代业主支付,至付完为止。

合同总价款4977.7万元,首

付2488.85万元,剩余款项由酒店分6年付清,每年支付423.1万。

“税收存续期”分析与处理:

房地产开发公司20**年销售不动产业务己经发生,按营业税条例规定,首付50%应于20**年中报缴纳营业税,剩余款项在未来6年内于每年收到酒店租金时申报缴纳营业税,其“税收存续期”长达6年。

20**年3月税务稽查部门对该公司20**年和20**年度纳税情况进行稽查时,20**年首付及20**年合同款项均申报了营业税,但xx年3月进行稽查时,因主管会计变动,20**年和20**年合同款项均未申报营业税,税务稽查部门不仅追缴了该公司营业税42万多元,还给与了一定的处罚。

(三)企业所得税案例:

某纺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年6月委托某资产评估机构对其15宗土地进行了评估,账面价值2500万元,评估值3500万元,评估增值1000万元,企业进行了借记“无形资产”、贷记“资本公积”1000万元的账务处理。

20**年10月,该公司以15宗土地作价3500万元和现金500万元投资于某公司,取得某公司80%计4000万股股权。

“税收存续期”分析与处理:

企业资产评估增值,会计上允许增加相关资产的账面价值,但税法规定不得改变计税基础,不得计提折旧或者摊销费用,也不确认收益。

如果企业转让该资产,原评估增值部分应确认收益的实现并缴纳企业所得税。

该案例中,从资产评估经济事项发生,到该资产用于股权投资,其存续期为4个月。

地税稽查部门于20**年对该企业20**年至20**年度的纳税情况进行稽查时,该企业20**年账面亏损712万元,调增应纳税所得额1000万元后,实际应纳税所得额为288多万元,不仅减少了20**年以后需要弥补的亏损,而且当年查补企业所得税72多万元。

四、加强“税收存续期”管理的建议

(一)加强相关税收政策及财会制度的学习。

特别是要熟悉财

务会计制度与税收政策存在的差异。

只有这样,才能对企业发生各项

税收进行正确的分析判断,才能准确地对企业“税收存续期”影响到本期的税收进行计算,从而规避因政策不熟而可能导致的税务风险。

(三)强化”税收存续期”涉税事项的检查。

稽查人员对企业进行税收检查时,应对企业“税收存续期”涉税事项逐一进行检查。

其中,以营业税收入的确认、企业所得税扣除项目的调整、个人所得税有关计税成本和费用的扣除为检查重点,对企业“税收存续期”涉税事项进行检查。

税务调研报告(三)

根据《税收征管法》规定,税务机关有权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进行税务检查。

税务稽查是专业化的税务检查,其作为税收征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纳税申报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强化管理”征管模式的改革中,随着由传统的税务检查向一级稽查转变,稽查工作的重要性已被广泛认可,充分认识税务稽查的职能和现状,对构建一个科学、规范、高效能的稽查体系,保障征管运行、维护税收秩序、促进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但同时也应该看到,由于稽查法制建设的不规范,纳税人的整体纳税意识不高,素质发展的不平衡,以及税务稽查干部的工作水平和敬业精神离工作职责的要求还尚有一定的距离,有待进一步提息]O

一、税务稽查与税务检查的区别

税务检查相对税务稽查范畴较大。

首先,从字面来理解,“税务稽查是税务机关依法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履行纳税义务、扣缴义务情况所进行的税务检查和处理工作的总称。

”虽说税务稽查是税务检查和处理工作,但是对这种税务检查加了限定性的定语:

是税务机关依法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履行纳税义务、扣缴义务情况所进行的税务检查。

可见,税务稽查的目的性很明确,是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履行纳税义务、扣缴义务情况所进行的检查,而且它的案源是经过选案分析系统和人工随机产生的,它必须经过四个环节,这种具有特定目的、经过特定程序所进行的税务检查才是税务稽查。

其次,从目前税务机关的实际操作来看,有些税务检查也不是税务稽查。

比如:

管理分局对税务登记证所进行的检查、对停歇业户所进行的检查、对注销税务登记所进行的结算检查。

因为这些检查都不是通过选案产生的,而是根据税务机关正常管理需要所必须进行的管理性检查工作。

税务稽查与税务检查的主要区别有4个方面:

(1)主体不同。

税务稽查的主体是税务专业稽查机构,税收检查的主体可以是各类税务机关,只不过征收、管理机构所从事的税收检查活动实际上是其管理活动的组成部分,是管理的一种手段。

那种认为管理机构不能进行税收检查的认识是片面的。

(2)对象不同。

税收检查的对象可以是所有的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只要税务机关认为有必要即可对其纳税和扣缴情况进行核查;而税务稽查的对象是依据举报或科学选案而确定的有涉嫌违法行为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

(3)程序不同。

税收检查的程序相对简单,而税务稽查必须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制定的《税务稽查工作规程》,经过选案、实施、审理、执行4个环节。

(4)目的不同。

税收检查往往是由于某种管理上的需要对纳税人的某一税种、某一纳税事项或某一时点的情况进行检查和审核,而税务稽查一般是为打击偷逃税违法犯罪行为,对涉嫌违法的纳税人进行全面、

—的检查,以震慑犯罪,维护税收秩序。

可以看出,过去我们讲的管理性检查实际上属于税收检查的范畴,而执法性检查才是真正的税务稽查。

二、税务稽查的职能

传统意义上的税务稽查的职能是指税务稽查作为税务机关的执法行为之一在其发生、发展及终结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固有功能。

只要开展税务稽查,这些固有功能都会或多或少的发挥,其发挥的好坏,直接影响税务稽查基本任务的实现,这些功能为监督、惩处、教育、收入等。

结合当前征、管、查分工协作的职责要求,根据对税务稽查内涵新的界定,税务稽查一些职能得以强化,笔者认为它应重新表述为具有4个主要职能:

(1)打击职能。

开展税务稽查的最主要目的,就是严肃查处各种税收违法犯罪行为,严厉打击偷逃税分子,维护税法尊严,保障正常的税收秩序。

(2)震慑职能。

通过对税收违法行为的查处打击,可以对那些心存侥幸、有潜在违法动机的纳税人起到震慑、警示和教育作用。

(3)促管职能。

通过税务稽查可以发现税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