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小儿垂钓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635018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小儿垂钓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学语文小儿垂钓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小学语文小儿垂钓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小学语文小儿垂钓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小学语文小儿垂钓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小学语文小儿垂钓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小学语文小儿垂钓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小学语文小儿垂钓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小儿垂钓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下载.docx

《小学语文小儿垂钓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小儿垂钓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语文小儿垂钓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下载.docx

一、前文导入,揭示课题。

1、师:

同学们,你们喜欢钓鱼吗?

常常是跟谁去钓鱼?

今天,有一位唐朝诗人想带我们去水边认识一位小朋友。

你们知道这位诗人是谁吗?

(学生齐答:

胡令能)作者简介,出示课件,找学生读,注意表扬语。

唐朝诗人,他的诗语言浅显而构思精巧,生活情趣很浓,现仅存七绝4首。

师: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首。

(出示图片)谁能告诉我,他在干什么?

(学生答:

钓鱼)那么用四个字概括就是……出示课题、齐读课题、理解课题:

你们看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小儿:

小孩儿垂钓:

钓鱼。

指导垂、钓

(1)“垂”字的“横”比较多,写的时候也有讲究:

中间这一横写得稍微长一些,字就站稳了;

睡,锤

(2)“钓”字这里面是一个点儿。

垂钓就是钓鱼的意思,鱼线、鱼钩从鱼竿上垂到水里,静静地等着鱼儿的上钩。

钓鱼可是一门学问,诗人笔下的“小儿垂钓”更是别有一番情趣!

2、师:

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

学习最可贵的品质是学会疑问,提出的问题越多,学习的收获就越大。

那么,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学生质疑,教师重点罗列。

1、他是个什么样的小孩儿?

2、他是怎样钓鱼的?

3、他钓鱼时发生了什么?

生:

外貌?

哪儿钓?

怎样钓?

钓到了吗?

发生了什么?

……(教师归纳)

师:

这些问题有的可以从诗中找到答案,有的找不到答案,能找到的我们一起来发现,不能找到的要通过我们的想象来解决。

(疑问+发现+想象=智慧。

)首先,我们必须把诗歌读懂,读懂了,这些问题自然就能解决了。

二、朗读古诗,学习生字。

1、自由朗读古诗。

2、找学生朗读,教师带读,先读前四个字,学生读后三个字,再交换。

3、学生齐读古诗,注意朗读的节奏。

押en韵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三、理解诗句,感悟诗意。

1、读完古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吗?

结合图片

一个头发乱蓬蓬的小孩子在池塘边学钓鱼,他侧着身子坐在草丛中,绿草掩映着他小小的身体。

过路的行人要向他打听道路,小孩远远地就招招手,意思是让过路人靠近一些,因为怕吓跑鱼儿,他不敢马上回答。

我们说了这么多,诗人只用了四句诗、32个字就写出了这么有趣的画面,这就是中国古诗精炼的魅力。

来,我们一起再欣赏一遍。

2、理解“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小孩儿的认真专注理解“路人借问遥挥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小孩儿的天真可爱

现在,你们能说说这些词的具体意思吗?

蓬头:

头发乱蓬蓬的

稚子:

小孩子

纶:

垂钓用的丝线

垂纶:

垂钓,钓鱼

莓苔:

野草

映:

掩映,遮掩

借问:

向人打听,指有礼貌地问

遥:

远远地

怕得:

生怕,唯恐

应:

应答

3、说说诗句的意思。

找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四、教师质疑,赏析词语,感悟诗句。

从“蓬头”看出了什么?

蓬头是说小孩头发不是梳得整整齐齐的,而是有点蓬松零乱

我们可以想象:

这小孩儿可能早早就起床,没有顾得上梳头就赶到河边,由此看出小孩什么心情、性格?

急切、纯真·

·

(教师做动作)侧坐不是这样的一本正经地端坐,而是这样随意地坐。

是一个很悠闲的姿势!

我们想象一下,或许小孩已经长时间地坐在这儿,感觉有点累了,他得换一个感觉舒服的姿势。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小孩子坐在一块长满草的地方,他为什么不选一个更干净的地方呢?

他故意寻找一块长满草的地方,认为这样不容易让鱼儿发现。

“草映身”(出示图片)河边长着青草,小孩子就坐在草丛中,那绿草映衬着小孩儿的形象,显得格外的自然和谐。

小男孩为什么远远地“招手”(不是“摇手”)而不是直接回答?

他只顾自己钓鱼却“不应人”是不是显得太没有礼貌了?

(呈示课件)

他怕出声会把鱼吓跑,而且不是不回答,而是希望路人走近些,他可以轻声回答。

现在我们再来读读整首诗,注意读出其中的情趣。

五、背诵古诗,拓展训练。

(将一人默写的“纶”改为“钓”)“垂纶”指钓鱼用的丝线,“垂纶”就是“垂钓”的意思。

那为什么不说“学垂钓”呢?

我们读读就知道了,自己读读看。

如果是“学垂钓”,诗歌就变为:

蓬头稚子学垂钓,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古诗讲究押韵,说垂钓就别扭、不顺耳了。

(押en的韵)

2、拓展积累,请学生回忆自己背过的关于儿童的诗句。

刚才我们通过抓词语、想画面、品意境感受到了小儿垂钓的野趣、乐趣、生趣、情趣。

这些便是难得的童趣!

古诗中描写童趣的诗还真不少,除了白居易的《池上》,还有人能说出关于儿童的诗句吗?

6、作业:

1、唱:

课后,上网查一查,学唱这首诗。

2、编:

把古诗编成小故事,同学之间互相讲一讲。

3、演:

小组为单位,根据诗句的内容合作表演一下。

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通过三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自觉地养成了自觉学习的习惯,比如,认真书写的习惯、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自觉的阅读习惯、一定的积累习惯、大声的朗读习惯等。

但对于中年级的学生来说,古诗教学重点练习的不仅是识写字,而是对古诗的理解,学生对古诗的词语和意思的理解是一个难点。

所以在平常的古诗教学中,根据古诗基本特点,我注重进行了如下教学:

1、运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意境美。

多条渠道创设情境,引学生入“境”。

具体方法有很多:

一是介绍作者及背景,介绍作者生活的那个特定时代,特定环境,把握作者作诗时的特殊心情去读诗去想象。

二是联系现实生活,把现实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事物引入古诗中,拉近距离,搭起入境桥梁。

三是运用直观法。

在古诗教学中往往由于条件的限制,不能实景实物进行观赏,可以通过出示幻灯片、图片和录音等辅助手段,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四是丰富想象,教学时指导学生想象诗中的情节、场面。

2、指导感情朗读,让学生体会音乐美。

感情朗读,能再现诗的意境,加深体会诗的含义与感情。

因此在学生理解诗的内容的基础上重视朗读,强调背诵。

指导朗读就是要让学生掌握感情朗读的方法和技巧。

首先指导确定感情基调,然后指导处理重音与节奏。

  

根据以上的古诗教学要点,我们可以让学生学习古诗由被动变为主动的探求,自学能力大大增强,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同时把古诗学习当作一种乐趣和享受,从而真正是古诗教学发挥其特有的魅力。

《小儿垂钓》古诗教学效果分析

  课程标准强调:

在小学各学段要重视学生的朗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读书,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读书要有重点,同时,在充分挖掘想像力的情况下,让学生根据简单而生动的画面,配上音乐,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其对诗句的理解更透彻。

下面就本堂课,谈谈本人的一些看法。

一、重视朗读训练:

在教学中紧紧抓住“蓬头”、“侧坐”、“招手”等学生难以体会的词句展开阅读活动,引导学生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反复朗读,悟出作者的情。

在评价中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互相评价、教师评价,使朗读层层深入,体会情感,升华情感。

在想象中朗读,让学生运用形象思维,品味语言文字,启发想象,在学生想象出现困难时,借助图片资源,让学生在心中产生内心视像,感悟课文情感,达到情感的升华,体会出“小孩的天真、可爱、顽皮”。

二、放手让孩子自己了解诗的意思,但又有必要的引导:

自学前让孩子们回忆通过什么方法来理解诗意,“看注释、看图猜、联系上下文”等,孩子们按自己归纳的方法在小组里展开热烈的讨论。

从反馈的情况来看,孩子们学习的效果是很好的,一个孩子起来说诗的意思,很多孩子争相发表不同的意见,相互补充。

《小儿垂钓》教材分析

 

《小儿垂钓》是苏教版第8册第6单元第三课《古诗两首》中的一首充满儿童情趣的绝句,作者是唐代诗人胡令能。

这首诗描画了一个小孩儿初学钓鱼时的情景。

孩子认真专注、天真烂漫的神态跃然纸上。

诗句通俗易懂,活灵活现地勾画出了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孩儿形象,使人感到逼真、亲切。

结合本单元反映儿童生活的主题,及学习人物描写方法的要求,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展开想象,体验情感,丰富学生的积累,陶冶爱美情操。

四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分析能力,对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往往喜欢主动探究问题。

本诗浅显,借助书上的画面和注释,学生理解起来不难,因此,重点可放在引导学生体会情感、培养想象力上。

《20小儿垂钓》观课记录

提问内容

提问是否有价值

学生参与

回答方式

问题回答分配

课件使用情况

1

你们喜欢钓鱼吗?

你们一般都到什么地方去钓鱼?

13名

个别回答

前:

3

中:

2

后:

激发学习兴趣,导入课堂效果好。

谁能当小老师领读一下生词?

12名

一生领读其余学生集体读

12

11

出示有关生词,学生读。

稚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8名

中间的竖是垂露竖,要写的直,长

4

把你认为写得生动、传神的词语圈出来体会一下,并交流

课件展示学生找到的句子,分别交流。

5

小孩子为什么要“遥招手”呢?

13

出示问题,交流效果很好。

《小儿垂钓》评测练习题

一、解释字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