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安考试个人总结必背知识点案例分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63533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50.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注安考试个人总结必背知识点案例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注安考试个人总结必背知识点案例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注安考试个人总结必背知识点案例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注安考试个人总结必背知识点案例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注安考试个人总结必背知识点案例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注安考试个人总结必背知识点案例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8页
注安考试个人总结必背知识点案例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8页
注安考试个人总结必背知识点案例分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8页
注安考试个人总结必背知识点案例分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8页
注安考试个人总结必背知识点案例分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8页
注安考试个人总结必背知识点案例分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8页
注安考试个人总结必背知识点案例分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8页
注安考试个人总结必背知识点案例分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8页
注安考试个人总结必背知识点案例分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8页
注安考试个人总结必背知识点案例分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8页
注安考试个人总结必背知识点案例分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8页
注安考试个人总结必背知识点案例分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8页
注安考试个人总结必背知识点案例分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8页
注安考试个人总结必背知识点案例分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8页
注安考试个人总结必背知识点案例分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注安考试个人总结必背知识点案例分析.docx

《注安考试个人总结必背知识点案例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注安考试个人总结必背知识点案例分析.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注安考试个人总结必背知识点案例分析.docx

注安考试个人总结必背知识点案例分析

2011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知识重点

一、危险危害因素辨识

1、重要概念:

1)危险、危害因素:

能使人造成死亡、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或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

2)危险:

是指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

3)危险源:

可能造成人员伤害和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

4)事故隐患:

是指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危险状态、管理上的缺陷,一旦有某个触发条件触发,就可发生事故。

危险源可能存在隐患,也可能无隐患。

2、危险有害因素分类-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

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为4大类。

1)人的因素:

A)心理、生理性危险和危害因素:

负荷超限;健康状况异常;从事禁忌作业;心理异常;辨识功能缺陷;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B)行为性危险和危害因素:

指挥错误;操作错误;监护失误;其他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2)物的因素:

A)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电噪振磁设防信号,高低运照明火标志)

(1)设备、设施、工具、附件缺陷(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操纵器缺陷、制动器缺陷、控制器缺陷、设备设施其他缺陷)。

(2)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装置和设施缺陷、防护不当、支撑不当、防护距离不够、其他防护缺陷)。

(3)电危害(带电部位裸露、漏电、静电、电火花、其他电危害)。

(4)噪声(机械性、电磁性、流体动力性、其他)。

(5)振动危害(机械性、电磁性、流体动力性、其他振动)。

(6)电离辐射。

(7)非电离辐射(紫外线、激光、微波、超高频、高频电磁场、工频电场)。

(8)运动物危害(抛射物、飞溅物、坠落物、反弹物、土岩滑动、料堆垛滑动、气流卷动、其他)。

(9)明火。

(10)高温物质。

(11)低温物质。

(12)信号缺陷(无信号设施、信号选用不当、信号位置不当、信号不清、信号显示不准、其他信号缺陷)。

(13)标志缺陷(无标志、标志不清楚、标志不规范、标志选用不当、标志位置缺陷、其他标志缺陷)。

(14)有害光照(直射光、反射光、眩光、频闪效应等)。

(15)其他物理性危险和危害因素。

B)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1)爆炸品。

(2)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3)易燃液体。

(4)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5)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6)有毒物。

(7)放射性物品。

(8)腐蚀品。

(9)粉尘与气溶胶。

(10)其他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

C)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1)致病微生物(细菌、病毒、真菌、其他);

(2)传染病媒介物;(3)致害动物;(4)致害植物;(5)其他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3)环境因素:

A)室内作业场所环境不良。

B)室外作业场所环境不良。

C)地下(含水下)作业环境不良。

D)其他作业环境不良。

4)管理因素:

A)职业安全卫生组织机构不健全。

B)职业安全卫生责任制未落实。

C)职业安全卫生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

D)职业安全卫生投入不足。

E)职业健康管理不完善。

F)其他管理因素缺陷。

3、危险有害因素分类–参照事故类别进行分类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将危险因素分为20类。

【机车起物中,触淹灼其火,坍透放高冒,火锅容其瓦】

1)物体打击(适用于落下物、飞来物、滚石、崩块所造成的伤害,不包括因爆炸引起的物体打击);2)车辆伤害(适用于机动车辆在行驶中的挤、压、撞车或倾覆等事故,以及在行驶中上下车,搭乘矿车或放飞车,车辆运输挂钩事故,跑车事故);3)机械伤害(适用于在使用、维修机械设备与工具引起的绞、碾、碰、割、戳、切等伤害);4)起重伤害;5)触电(适用于触电、雷击伤害);6)淹溺;7)灼烫(适用于烧伤、烫伤、化学灼伤、放射性皮肤损伤等伤害,不包括电烧伤以及火灾事故引起的烧伤);8)火灾;9)高处坠落;10)坍塌;11)冒顶片帮;12)透水(不适用于地面水害事故);13)放炮;14)瓦斯爆炸(主要适用于煤矿,同时也适用于空气不流通,瓦斯、煤尘积聚的场合);15)火药爆炸;16)锅炉爆炸(适用于使用工作压力大于0.07MPa、以水为介质的蒸汽锅炉,不适用于铁路机车、船舶上的锅炉以及列车电站和船舶电站的锅炉);17)容器爆炸;18)其他爆炸;19)中毒和窒息;20)其他伤害。

4、危险有害因素分类–按职业健康分类

参照《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将危害因素分为:

生产性粉尘、毒物、噪声与振动、高温、低温、辐射、其他危害因素7类。

5、危害因素辨识的主要内容:

(厂布路建,艺装环管)

在进行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时,要全面、有序地进行,防止出现漏项,宜从厂址、总平面布置、道路运输、建构筑物、生产工艺、物流、主要设备装置、作业环境、安全措施管理等几方面进行。

1)厂址:

工程地质、地貌、水文、气象条件、周围环境、交通运输条件、自然灾害、消防支持等。

2)总平面布置:

考虑功能分区、防火间距、风向、建筑物朝向、危险有害物质设施、动力设施、道路、贮运设施等。

3)道路及运输:

从运输、装卸、疏散、消防、人流、物流、平面交叉运输和竖向交叉运输等方面分析。

4)建(构)筑物:

厂房:

生产火灾危险性分类、耐火等级、结构、层数、占地面积、防火间距、安全疏散等方面识别。

库房:

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耐火等级、结构、层数、占地面积、防火间距、安全疏散等方面识别。

5)生产工艺过程:

(1)对新.改.扩建项目:

设计是否合理,是否根据需要采取了消除、预防、减少、隔离、连锁、安全警示标志等措施。

(2)对在线项目:

主要根据行业和专业的特点,利用各行业和专业制定的安全标准.规程进行分析.识别。

(3)典型单元过程(基本单位.基本过程):

主要通过查阅相关手册.规范.规程和规定。

6)生产设备.装置:

(1)对工艺设备:

重点关注:

高温、低温、高压、腐蚀、振动、关键部位的备用设备、控制.操作、检修和故障、失误时的紧急异常情况等方面分析;

(2)对电气设备:

重点关注:

触电、断电、火灾、爆炸、误运转和误操作、静电、雷电等方面分析;(3)对机械设备:

重点关注:

运动零部件和工件、操作条件、检修作业、误运转和误操作等方面分析。

7)作业环境:

重点考虑毒物、噪声、振动、高温低温、辐射、粉尘及其他有害因素。

8)安全管理措施:

从组织机构、管理制度、应急预案、作业许可、安全监管等方面。

6、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分析方法:

1)直观经验分析方法:

1)对照、经验法;2)类比方法。

2)系统安全分析方法:

有预先危险性分析(PHA)、危险度分析、事件树(ETA)、事故树(FTA)、材料性质和生产条件分析法、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等。

7、事故预防对策的基本要求:

采取事故预防对策时,应能够:

(1)预防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和危害因素。

(2)排除工作场所的危险和危害因素。

(3)处理危险和危害物并减低到国家规定的限制内。

(4)预防生产装置失灵和操作失误产生的危险和危害因素。

(5)发生意外事故时能为遇险人员提供自救条件。

8、事故预防技术措施:

设计过程中,当事故预防对策与经济效益发生矛盾时,宜优先考虑事故预防对策上的要求,并应按下列事故预防对策等级顺序选择技术措施:

1)直接安全技术措施:

生产设备本身具有本质安全性能,不出现事故和危害。

2)间接安全技术措施:

为生产设备设计出一种或多种安全防护装置,最大限度地预防、控制事故或危害的发生。

3)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

采用检测报警装置、警示标志等措施,警告、提醒作业人员注意,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或紧急撤离危险场所。

4)若间接、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仍然不能避免事故、危害发生,则应采用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教育、培训和个人防护用品等来预防、减弱系统的危险、危害程度。

9、选择事故预防对策的原则:

按事故预防对策等级顺序的要求,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具体原则:

消除—预防—减弱—隔离—连锁—警告6项。

1)消除: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科学的管理,尽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险、危害因素;如采用无害工艺技术、生产中以无害物质代替危害物质、实现自动化作业、遥控技术等;2)预防:

当消除危险、危害因素有困难时,可采取预防性技术措施,预防危险、危害发生,如使用安全阀、安全屏护、漏电保护装置、安全电压下熔断器、防爆膜、事故排风装置等;3)减弱:

在无法消除危险、危害因素和难以预防的情况下,可采取减少危险、危害的措施,如局部通风排毒装置、生产中以低毒性物质代替高毒性物质、降温措施、避雷装置、消除静电装置、减振装置、消声装置等;4)隔离:

在无法消除、预防、减弱的情况下,应将人员与危险、危害因素隔开和将不能共存的物质分开,如遥控作业、安全罩;防护屏、隔离操作室、安全距离、事故发生时的自救装置(如防毒服、各类防护面具)等;5)连锁:

当操作者失误或设备运行一旦达到危险状态时,应通过连锁装置终止危险、危害发生;6)警告:

在易发生故障和危险性较大的地方,配置醒目的安全色、安全标志;必要时,设置声、光或声光组合报警装置。

10、事故预防对策应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经济合理性。

11、控制危险危害因素的对策措施包括:

1)改进生产工艺过程,实行机械化、自动化生产;2)设置安全装置;3)机械设备、装置及其主要部件必须具有必要的机械强度和安全系数;4)保证电气安全可靠(安全认证;备用电源;防触电;电气防火防爆;防静电措施);5)按规定维护保养和检修机器设备;6)保持工作场所合理布局、整洁;7)配备符合要求的个人防护用品。

12、《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十九条规定:

“危险化学品生产装置或者储存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储存设施(运输工具加油站、加气站除外),与下列场所、设施、区域的距离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一)居住区以及商业中心、公园等人员密集场所;

(二)学校、医院、影剧院、体育场(馆)等公共设施;

(三)饮用水源、水厂以及水源保护区;

(四)车站、码头(依法经许可从事危险化学品装卸作业的除外)、机场以及通信干线、通信枢纽、铁路线路、道路交通干线、水路交通干线、地铁风亭以及地铁站出入口;

(五)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草原、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区、畜禽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小区)、渔业水域以及种子、种畜禽、水产苗种生产基地;

(六)河流、湖泊、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

(七)军事禁区、军事管理区;

(八)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场所、设施、区域。

已建的危险化学品生产装置或者储存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储存设施不符合前款规定的,由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监督其所属单位在规定期限内进行整改;需要转产、停产、搬迁、关闭的,由本级人民政府决定并组织实施。

14、国家安监总局的文件规定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的类型如下:

1)储罐区(储罐);2)库区(库);3)生产场所;4)压力管道;5)锅炉;6)压力容器;7)煤矿(井工开采);8)金属、非金属地下矿;9)尾矿库。

15、重大危险源

重大危险源-广义上说,可能导致重大事故发生的危险源就是重大危险源。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者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不包含核设施和加工放射性物质的工厂、军事设施、采矿业、危险化学品的运输、海上石油天然气开采活动。

《安全生产法》第33条规定:

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及有关安全措施、应急措施报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

16、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分类

根据物质不同的特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分为:

1)爆炸品;2)易燃气体;3)毒性气体;4)易燃液体;5)易燃固体;6)易于自燃的物质;7)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8)氧化性物质;9)有机过氧化物;10)毒性物质。

17、预防事故的基本指导思想:

(1)消除--防止产生危险和危害因素。

(2)降低--排除或降低已产生的危险有害因素。

(3)失效安全---预防生产装置失灵和操作失误产生的危险和危害因素。

(4)应急行动---发生意外事故时能为遇险人员提供自救条件。

17、重大事故隐患:

根据作业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可能导致事故损失的程度分为两级:

特别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可能造成死亡50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事故隐患。

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可能造成死亡10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的事故隐患。

18、《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管理办法》作了规定职业危害项目申报内容:

(1)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

(2)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种类、浓度或强度;(3)产生职业危害因素的生产技术、工艺和材料;(4)职业危害防护设施;(5)应急救援设施。

19、其他法律法规(了解)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要求:

“搞好重大危险源的普查登记,加强国家、省(区、市)、市(地)、县(市)四级重大危险源监控工作,建立应急救援预案和生产安全预警机制。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

“对剧毒化学品以及储存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其他危险化学品,储存单位应当将其储存数量、储存地点以及管理人员的情况,报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在港区内储存的,报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和公安机关备案存档)。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六十七条规定:

“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进口企业,应当向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危险化学品登记的机构办理危险化学品登记。

“危险化学品登记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制定。

2010年国务院23号文《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要求,重大危险源和重大隐患要报当地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有关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备案。

二、安全生产检查及隐患排查治理、安全评价

1、安全生产检查的类型:

1)定期安全生产检查;2)经常性安全生产检查:

包括交接班检查、班中检查、特殊检查等几种形式;3)季节性及节假日前后安全生产检查;4)专业(项)安全生产检查;5)综合性安全生产检查;6)职工代表不定期对安全生产的巡查。

2、安全生产检查的内客:

安全生产检查的内容包括:

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

软件系统主要是查思想、查意识、查制度、查管理、查事故处理、查隐患、查整改。

硬件系统主要是查生产设备、查辅助设施、查安全设施、查作业环境。

对非矿山企业,目前国家有关规定要求强制性检查的项目有:

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高压医用氧舱、起重机、电梯、自动扶梯、施工升降机、简易升降机、防爆电器、厂内机动车辆、客运索道、游艺机及游乐设施等;作业场所的粉尘、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和有毒物质的浓度等。

对矿山企业,目前国家有关规定要求强制性检查的项目有:

矿井风量、风质、风速及井下温度、湿度、噪声;瓦斯、粉尘;矿山放射性物质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露天矿山边坡;尾矿坝;提升、运输、装载、通风、排水、瓦斯抽放、压缩空气和起重设备;各种防爆电器、电器安全保护装置;矿灯;钢丝绳等;瓦斯、粉尘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检测仪器、仪表;自救器;救护设备;安全帽;防尘口罩或面罩;防护服、防护鞋;防噪声耳塞、耳罩。

3、安全生产检查的方法

1)常规检查;2)安全检查表法;3)仪器检查及数据分析法。

4、安全生产检查的工作程序

1)安全检查准备:

(1)确定检查对象、目的、任务。

(2)查阅、掌握有关法规、标准、规程的要求。

(3)了解检查对象的工艺流程、生产情况、可能出现危险和危害的情况。

(4)制定检查计划,安排检查内容、方法、步骤。

(5)编写安全检查表或检查提纲。

(6)准备必要的检测工具、仪器、书写表格或记录本。

(7)挑选和训练检查人员并进行必要的分工等。

2)实施安全检查:

通过访谈、查阅文件和记录、现场观察、仪器测量的方式获取信息。

3)综合分析:

经现场检查和数据分析后,检查人员应对检查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提出检查的结论和意见。

5、安全生产事故隐患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总局令第16号)指出,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以下简称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

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6、安全评价的程序

安全评价程序主要包括:

1)前期准备;2)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3)划分评价单元;4)定性、定量评价;5)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建议;6)作出安全评价结论;7)编制安全评价报告。

7、安全评价分类及主要内容

1)安全预评价:

包括危险及有害因素识别;危险度评价;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2)安全验收评价:

包括前期准备;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划分评价单元;选择评价方法,定性、定量评价;提出安全管理对策措施及建议;做出安全验收评价结论;编制安全验收评价报告。

3)安全现状评价。

8、安全评价方法

按照安全评价结果的量化程度,安全评价方法可分为定性安全评价方法和定量安全评价方法。

1)定性安全评价方法:

安全检查表、专家现场询问观察法、因素图分析法、事故引发和发展分析、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格雷厄姆-金尼法或LEC法)、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危险可操作性研究等。

2)定量安全评价方法:

概率风险评价法(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事故树分析、逻辑树分析、概率理论分析、马尔可夫模型分析、模糊矩阵法、统计图表分析法等都可以由基本致因因索的事故发生概率计算整个评价系统的事故发生概率)、伤害(或破坏)范围评价法和危险指数评价法(常用的危险指数评价法有:

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蒙德火灾爆炸毒性指数评价法,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源评价法)。

三、职业病危害评价

1、职业病危害评价分类

根据评价的目的和性质不同,可分为:

1)经常性(日常)职业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2)建设项目的职业危害评价。

建设项目职业危害评价又可分为:

1)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与技术引进项目的职业危害预评价、控制效果评价;2)建设项目运行期间的现状评价。

2、建设项目职业危害评价的主要方法

1)检查表法;2)类比法;3)定量法。

3、建设项目职业危害评价的主要内容

1)建设项目职业危害预评价;2)建设项目职业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4、职业危害控制

职业危害的控制主要是指针对作业场所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的类型、分布、浓强度等情况,采用多种措施加以控制,使之消除或者降到容许接受的范围之内,以保护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职业危害控制的主要技术措施包括:

1)工程控制技术措施;2)个体防护措施;3)组织管理措施。

四、安全技术措施

1、安全技术措施按照导致事故的原因可分为:

1)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

1)消除危险源;2)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3)隔离;4)故障-安全设计;5)减少故障和失误。

2)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

1)隔离:

隔开、封闭、缓冲;2)个体防护;3)设置薄弱环节;4)避难与援救。

2、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的优先顺序:

个体防护;管理控制;工程技术控制;局限危害;对人员或危害进行隔离;改使用危害性较低的物质-修改程序以减轻危害性;停止使用该危害性物质或以无害物代替。

3、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基本原则

具体应遵循如下四条原则:

1)必要性和可行性原则;2)自力更生与勤俭节约的原则;3)轻重缓急与统筹安排的原则;4)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原则。

4、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项目范围

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项目范围,包括改善劳动条件、防止事故、预防职业病,提高职工安全素质等技术措施。

大体可分以下4类:

1)安全技术措施;2)卫生技术措施;3)辅助措施;4)安全宣传教育措施。

5、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编制内容

每一项安全技术措施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1)措施应用的单位或工作场所;2)措施名称;3)措施目的和内容;4)经费预算及来源;5)实施部门和负责人;6)开工日期和竣工日期;7)措施预期效果及检查验收。

五、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

1、基本概念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是指生产经营单位中专门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内设机构。

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是指在生产经营单位从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专职或兼职人员。

2、机构设置要求

1)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从业人员超过300人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2)除上述以外,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下的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设置由生产经营单位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

3、人员配备要求

1)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从业人员超过300人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必须配备专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2)除上述三类高风险单位以外且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下的生产经营单位。

可以配备专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也可以只配备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还可以委托具有国家规定的相关专业技术资格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

3)当生产经营单位依据法律规定和本单位实际情况,委托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时,保证安全生产的责任仍由本单位负责。

六、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1、建立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必要性

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是生产经营单位的法定责任;2)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是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3)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是生产经营单位保护从业人员安全与健康的重要手段。

2、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建设的依据

1)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是以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国家和行业标准、地方政府的法规和标准为依据;2)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建设,其核心就是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和控制;3)以国际、国内先进的安全管理方法为依据。

3、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建设的原则

1)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建设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2)主要负责人负责的原则;3)系统性原则;4)规范化和标准化原则。

4、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体系的建立

从广义上讲,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应包括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两个方面的内容。

5、综合安全管理制度包括

1)安全生产管理目标、指标和总体原则;2)安全生产责任制;3)安全管理定期例行工作制度;4)承包与发包工程安全管理制度;5)安全设施和费用管理制度;6)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7)危险物品使用管理制度;8)消防安全管理制度;9)隐患排查和治理制度;10)交通安全管理制度;11)防灾减灾管理制度;12)事故调查报告处理制度;13)应急管理制度;14)安全奖惩制度。

6、人员安全管理制度包括

1)安全教育培训制度;2)劳动防护用品发放使用和管理制度;3)安全工器具的使用管理制度;4)特种作业及特殊危险作业管理制度;5)岗位安全规范;6)职业健康检查制度;7)现场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7、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制度

1)“三同时”制度;2)定期巡视检查制度;3)定期维护检修制度;4)定期检测、检验制度;5)安全操作规程。

8、环境安全管理制度

l)安全标志管理制度;2)作业环境管理制度;3)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9、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管理

1)起草;2)会签或公开征求意见;3)审核;4)签发;5)发布;6)培训;7)反馈;8)持续改进。

七、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1、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组织

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组织、指导和监督中央管理的生产经营单位的总公司(集团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