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水吸收氨气 资料.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6384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997.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水吸收氨气 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水吸收氨气 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水吸收氨气 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水吸收氨气 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水吸收氨气 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水吸收氨气 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水吸收氨气 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水吸收氨气 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水吸收氨气 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水吸收氨气 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水吸收氨气 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水吸收氨气 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水吸收氨气 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水吸收氨气 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水吸收氨气 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水吸收氨气 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水吸收氨气 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水吸收氨气 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水吸收氨气 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水吸收氨气 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水吸收氨气 资料.docx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水吸收氨气 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水吸收氨气 资料.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水吸收氨气 资料.docx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水吸收氨气资料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清水吸收氨气)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水吸收氨气填料塔设计

院医药化工学院学

业化学工程与工艺专

班级

姚姓名

090350==号学

蒋赣、严明芳指导教师

日12月25年2011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清水吸收氨气)

前言1…………………………………………………………………………………1.水吸收氨气填料塔工艺设计方案简介…………………………………………4

1.1任务及操作条件…………………………………………………………………4

1.2设计案的确定…………………………………………………………………4

1.3填料的选择……………………………………………………………………4

2.工艺计算…………………………………………………………………………6

2.1基础物性数据…………………………………………………………………6

2.1.1液相物性的数据………………………………………………………6

2.1.2气相物性的数据………………………………………………………6

2.1.3气液相平衡数据………………………………………………………6

2.1.4物料衡算………………………………………………………………7

2.2填料塔的工艺尺寸的计算……………………………………………………7

2.2.1塔径的计算……………………………………………………………7

2.2.2填料层高度计算………………………………………………………9

2.2.3填料层压降计算……………………………………………………12

2.2.4液体分布器简要设计………………………………………………13

3.辅助设备的计算及选型……………………………………………………15

3.1填料支承设备……………………………………………………………15

3.2填料压紧装置………………………………………………………………16

3.3液体再分布装置………………………………………………………………16

4.设计一览表…………………………………………………………………17

5.后记………………………………………………………………………………18

6.参考文献…………………………………………………………………………10

7.主要符号说明……………………………………………………………………10

8.附图(工艺流程简图、主体设备设计条件图)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清水吸收氨气)

前言

在炼油、石油化工、精细化工、食品、医药及环保等部门,塔设备属于使用量大应用面广的重要单元设备。

塔设备广泛用于蒸馏、吸收、萃取、洗涤、传热等单元操作中。

所以塔设备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学者普遍关注的重要课题。

在化学工业中,经常需要将气体混合物中的各个组分加以分离,其主要目的是回收气体混合物中的有用物质,以制取产品,或除去工艺气体中的有害成分,使气体净化,以便进一步加工处理,或除去工业放空尾气中的有害成分,以免污染空气。

吸收操作是气体混合物分离方法之一,它是根据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某一种溶剂中溶解度不同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塔设备按其结构形式基本上可分为两类;板式塔和填料塔。

以前在工业生产中,当处理量大时多用板式塔,处理量小时采用填料塔。

近年来由于填料塔结构的改进,新型的、高负荷填料的开发,既提高了塔的通过能力和分离效能又保持了压降小、性能稳定等特点。

因此,填料塔已经被推广到大型气、液操作中,在某些场合还代替了传统的板式塔。

如今,直径几米甚至几十米的大型填料塔在工业上已非罕见。

随着对填料塔的研究和开发,性能优良的填料塔必将大量用于工业生产中。

综合考察各分离吸收设备中以填料塔为代表,填料塔技术用于各类工业物系的分离,虽然设计的重点在塔体及塔内件等核心部分,但与之相配套的外部工艺和换热系统应视具体的工程特殊性作相应的改进。

例如在DMF回收装置的扩产改造项目中,要求利用原常压塔塔顶蒸汽,工艺上可以在常压塔及新增减压塔之间采用双效蒸馏技术,达到降低能耗、提高产量的双重效果,在硝基氯苯分离项目中;改原多塔精馏、两端结晶工艺为单塔精馏、端结晶流程,并对富间硝基氯苯母液进行精馏分离,获得99%以上的间硝基氯苯,既提高产品质量,又取得了降低能

耗的技术效果。

过程的优缺点:

分离技术就是指在没有化学反应的情况下分离出混合物中特定组分的操作。

这种操作包括蒸馏,吸收,解吸,萃取,结晶,吸附,过滤,蒸发,干燥,离子交换和膜分离等。

利用分离技术可为社会提供大量的能源,化工产品和环保设备,对国民经济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使1填料塔的设计获得满足分离要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清水吸收氨气)

1

求的最佳设计参数(如理论板数、热负荷等)和最优操作工况(如进料位置、回流比等),准确地计算出全塔各处的组分浓度分布(尤其是腐蚀性组分)、温度分布、汽液流率分布等,常采用高效填料塔成套分离技术。

而且,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高效填料及塔内件为主要技术代表的新型填料塔成套分离工程技术在国内受到普遍重视。

由于其具有高效、低阻、大通量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化工、石化、炼油及其它工业部门的各类物系分离。

氨是化工生产中极为重要的生产原料,但是其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对于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都会造成破坏和污染,氨对接触的皮肤组织都有腐蚀和刺激作用,可以吸收皮肤组织中的水分,使组织蛋白变性,并使组织脂肪皂化,破坏细胞膜结构。

氨的溶解度极高,所以主要对动物或人体的上呼吸道有刺激和腐蚀作用,常被吸附在皮肤粘膜和眼结膜上,从而产生刺激和炎症。

可麻痹呼吸道纤毛和损害粘膜上皮组织,使病原微生物易于侵入,减弱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氨通常以气体形式吸入人体,氨被吸入肺后容易通过

肺泡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破坏运氧功能。

进入肺泡内的氨,少部分为二氧化碳所中和,余下被吸收至血液,少量的氨可随汗液、尿液或呼吸排出体外。

短期内吸入大量氨气后会出现流泪、咽痛、咳嗽、胸闷、呼吸困难、头晕、呕吐、乏力等。

若吸入的氨气过多,导致血液中氨浓度过高,就会通过三叉神经末梢的反射作用而引起心脏的停搏和呼吸停止,危及生命。

长期接触氨气,部分人可能会出现皮肤色素沉积或手指溃疡等症状;氨气被呼入肺后容易通过肺泡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破坏运氧功能。

短期内吸入大量氨气后可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痰带血丝、胸闷、呼吸困难,可伴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乏力等,严重者可发生肺水肿、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同时可能生呼吸道刺激症状。

因此,吸收空气中的氨,防止氨超标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为了避免化学工业产生的大量的含有氨气的工业尾气直接排入大气而造成空气污染,需要采用一定方法对于工业尾气中的氨气进行吸收,本次课程设计的

目的是根据设计要求采用填料吸收塔吸收的方法来净化含有氨气的工业尾气,使

2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清水吸收氨气)

其达到排放标准。

设计采填料塔进行吸收操作是因为填料可以提供巨大

的气液传质面积而且填料表面具有良好的湍流状况,从而使吸收过程易于进行,而且,填料塔还具有结构简单、压降低、填料易用耐腐蚀材料制造等优点,从而可以使吸收操作过程节省大量人力和物力。

利用混合气体中各组分在同一种液体(溶剂)中溶解度差异而实现组分分离的过程称为气体吸收气体吸收是一种重要的分离操作,它在化工生产中主要用来达到以下几种目的。

(1)分离混合气体以获得一定的组分。

(2)除去有害组分以净化气体。

(3)制备某种气体的溶液。

一个完整的吸收分离过程,包括吸收和解吸两个部分。

典型过程有单塔和多塔、逆流和并流、加压和减压等。

3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清水吸收氨气)

1.水吸收氨气填料塔工艺设计方案简介

1.1任务及操作条件

①混合气(空气、NH)处理量:

2600;3h/m3②进塔混合气含NH7%(体积分数);温度:

20℃;3③进塔吸收剂(清水)的温度:

20℃;

④NH回收率:

96%;3⑤操作压力为常压101.3kPa。

1.2设计方案的确定

在化学工业中,经常需要将气体混合物中的各个组分加以分离,其主要目的是回收气体混合物中的有用物质,以制取产品,或除去工艺气体中的有害成分,使气体净化,以便进一步加工处理,或除去工业放空尾气中的有害成分,以免污染空气。

吸收操作是气体混合物分离方法之一,它是根据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某一种溶剂中溶解度不同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氨是化工生产中极为重要的生产原料,但是其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对于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都会造成破坏和污染,因此,为了避免化学工业产生的大量的含有氨气的工业尾气直接排入大气而造成空气污染,需要采用一定方法对于工业尾气中的氨气进行吸收,本次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的目的是根据设计要求采用常压常温下填料吸收塔吸收的方法来净化含有氨气的工业尾气,使其达到排放标准。

设计采用填料塔进行吸收操作是因为填料可以提供巨大的气液传质面积而且填料表面具有良好的湍流状况,从而使吸收过程易于进行,而且,填料塔还具有结构简单、压降低、填料易用耐腐蚀材料制造等优点,从而可以使吸收操作过程节省大量人力和物力。

1.3填料的选择

塔填料(简称为填料)是填料塔的核心构件,它提供了气、液两相相接触传质与传热的表面,其性能优劣是决定填料塔操作性能的主要因素。

填料的比表面积越大,气液分布也就越均匀,传质效率也越高,它与塔内件一起决定了填料塔的性

4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清水吸收氨气)

质。

因此,填料的选择是填料塔设计的重要环节。

塔填料的选择包括确定填料的种类、规格及材料。

填料的种类主要从传质效率、通量、填料层的压降来考虑,填料规格的选择常要符合填料的塔径与填料公称直径比值D/d。

散装填料是一个个具有一定几何形状和尺寸的颗粒体,一般以随机的方式堆积在塔内,又称为乱堆填料或颗粒填料。

散装填料根据结构特点不同,可分为环形填料、鞍形填料、环鞍形填料及球形填料等。

矩鞍形填料弧鞍形填料阶梯环拉西环鲍尔环

塑料填料的材质主要包括聚丙烯、聚乙烯及聚氯乙烯等,国内一般多采用聚丙烯材质。

塑料填料的耐腐蚀性能较好,可耐一般的无机酸、碱和有机溶剂的腐蚀。

其耐温性良好,可长期在100℃以下使用。

设计选用填料塔,填料为散装聚丙烯DN阶梯环填料。

50国内阶梯环特性数据

材外径外径高厚比表面积空隙率个数堆积密度干填料因子填料因子××3333233-1-1,mΦε,δmkg/mn,个/mρ,a/,am/mε,m/mHd质,mmd××ttp2517.51.497.80.9081500313240228塑25××381200.91192720057.51175.638

132.5××114.250

99808076.81.5143.150300.927料××76

112

760.929

72

373420

3

68.4

89.95

××

5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清水吸收氨气)

2.工艺计算

2.1基础物性数据

2.1.1液相物性数据

对低浓度吸收过程,溶液的物性数据可近似取纯水的物性数据。

由手册查的,20℃水的有关物性数据如下:

3

m=998.2Kg/密度:

ρ1

粘度:

μ=1.005mPa·S=0.001Pa·S=3.6Kg/(m·h)L2

h//σ=72.6dyncm=940896Kg表面张力:

L

×3600m22-9-9/h=6.480/s=1.80×m10氨气在水中的扩散系数:

D=1.80×10×L-62/h

10m2.1.2气相物性的数据

混合气体平均摩尔质量:

M=ΣyM=0.070×17+0.930×29=28.16iVMi混合气体的平均密度:

PMVN3/293)=1.171Kgm28.16/ρ=(8.314×=101.3×vm

RT混合气体的粘度可近似取为空气的粘度,查手册的20℃空气的粘度:

5—Pa·s=0.065Kg/(m·μ=1.81×10h)V22/s0.189cm/s=0.068m查手册得氨气在20℃空气中扩散系数:

D=v2.1.3气液相平衡数据

3?

C?

kpam)0?

.725kmol/(H,常压下2020℃时亨下氨在水中的溶解度系数:

?

L=998.2/(0.725×18.02)=76.40Kpa利系数:

?

E

HMS

相平衡常数:

6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清水吸收氨气)

2.1.4物料衡算

y1=0.070/(1—0.070)=0.075进塔气相摩尔比:

Y=1

y1—1出塔气相摩尔比:

Y=Y(1—φ)=0.075×(1—0.998)=0.0001512进塔惰性气相流量:

V=2600/22.4×273/(273+20)×(1—0.070)=100.6Kmol/h

该吸收过程属低浓度吸收,平衡关系为直线,最小液气比可按下式计算,即:

LY—Y21)(=min

VY/m—X21对纯溶剂吸收过程,进塔液相组成为X=0,则2L)=(0.075—0.00015)/[0.075/(0.754(—0)]=0.752min

V取操作液气比为最小液气比1.8倍,则

L=1.8×0.752=1.354,因此L=1.354×100.6=136.22Kmol/h

V由全塔物料衡算得:

V(Y—Y)=L(X—X),得X=100.6×(0.075—0.00015)/136.22=0.05528111222.2填料塔的工艺尺寸的计算

2.2.1塔径的计算

3?

310?

10?

28.4PM101.3?

3?

?

m.183kg/?

?

1混合气体的密度:

VRT8.315?

2937

清水吸收氨气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

h

/=2600×塔径气相质量流量为:

1.183=3076KgV?

/h

㎏=136.22×18.02=2455液相质量流量可近似按纯水的流量计算,即:

L塑料阶梯环特性数据据如下

霍根关联式计算泛点气速:

用贝恩—8/14/1?

?

2?

?

?

?

?

?

?

Lu?

?

?

?

2.0?

?

?

?

?

vvtF=KA—lg?

?

?

?

?

?

?

?

?

?

L2?

?

?

Vg?

?

?

?

?

?

?

?

?

?

LL32?

a,得:

/m=0.927查表得比表面积:

A=0.204,K=1.75=114.2m,t

81/41/?

?

?

L?

?

?

?

v=0.310

=—0.508K—A?

?

?

?

?

V?

?

?

?

L

4.23m/s=4.23m/s

=1×取u=0.8u因此计算得:

=4.23m/suFF4V0.5S=0.466m])/(3.14×4.23)=[(4×2600由/D=3600?

u圆整塔径,取D=0.5m(常用的标准塔径为400、500、600、700、800、1000、1200、1400、1600、2000、2200)

8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清水吸收氨气)

2)=3.68m/0.5s

:

u=2600/3600/(0.785×泛点率校核u3.68/4.23×100%=87.00%(在允许范围内)?

uF填料规格校核:

D/d=500/50=10>8

液体喷淋密度校核:

因填料为50mm×25mm×1.5mm,塔径与填料尺寸之比大于8,固取最小润湿323/mat=114.2mh),查常用散装填料的特性参数表,速度为(Lw)min=0.08m得/(m·32h·/m114.2=9.136m=(L)a=0.08×UtminminW·2)0.5=12.53>U/(0.785×U=136.22×18.02/998.2min

经以上校核可知,填料塔直径选用D=500mm是合理的。

2.2.2填料层高度计算

2?

NH/s.17cmD?

0C查表知,0在空气中的扩散系数:

,101.3下,kpa3o3PTNH在空气中的扩散系数:

下,,101.3,则由293kkpa

o)D?

D()(23

oGPTo32933101.2

s/0.189cm?

D?

D()()2

oG273.3101?

92液相扩散系数:

s/m?

D1.80?

10LY*=mX=0.754×0.05528=0.042,Y*=mX=0

21219

清水吸收氨气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136.22=0.5568100.6/脱吸因数:

S=mV/L=0.754×气相总传质单元数:

*?

?

Y—1Y?

?

21S1 —?

lnSN?

?

?

OG*YY—1—S?

?

22]=12.19

)0.00015)×(0.075—0)/(—0=1/(1—0.5568)ln[(1—0.5568气相总传单元高度采用修正的思田关联式计算:

22?

aaUUUL2..050750.1?

00.tLcwL})?

(?

(?

)?

1?

exp{?

1.45?

()()2?

?

?

?

aaa?

?

gtLtLLtLL22hm(0.785×0.5·)=12507.9Kg/液体质量通量为U=136.22×18.02/L22hm×0.5·)=15672.9Kg/气体质量通量为Uv=2600×1.183/(0.785气相总传质单元高度采用修正的恩田关联式计算:

22?

aaUUUL20.010..75?

0.05ctwLL}))?

()?

()?

1?

1?

exp{?

.45?

((

2?

?

?

?

a?

aa?

gtLtLLLtL值见下表不同材质的бc值不同材质的бc钢陶瓷聚乙烯聚氯乙烯碳玻璃涂石蜡的表面材质

320

表面张力,N/m×40

56

61

1033

73

75

2?

hkg/cm?

427680?

33dyn/查表知,c22?

aaUUUL275.050.10.0.?

0cwLtL}(?

()))?

(?

()?

1?

1?

exp{?

.451.4exp{—=1—

2?

?

?

?

aa?

a?

gtLLtLLtL0.10.75/114.2×[12507./(114.2×3.6)]9×(5×427680/940896)9×[12507.

-0.7628-0.050.22=0.534

—940896×114.2)]998.2×1.27×10e)]×[12507.9}=1/(998.2×(

10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清水吸收氨气)

气膜吸收系数由下式计算:

液膜吸收系数由下式计算:

?

查下表得:

451.?

各类填料的形状系数

填料类型球棒拉西环弧鞍开孔环

1.45

1.19

Ψ值1

0.75

0.72

u100%=87.00%>50%3.68/4.23×?

uFu1.4?

?

?

(5?

?

9.]?

1aa?

5?

0.)[

GGuF由得u22.?

?

?

(6?

?

[5?

0.)1?

]?

a2.a

LLuF

11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清水吸收氨气)

由12.19=3.36m=0.2758×由Z=HNOGOG3.36=4.704m

×Zˊ=1.4=5m

ˊ设计取填料层高度:

Zh,15~?

8

h6m,设计填料层高度:

5m查表,对于阶梯环填料,D?

max填料层压降计算2.2.3

通用关联图计算填料层压降采用Eckert

横坐标为:

1?

已知:

m?

?

89P

纵坐标为:

12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清水吸收氨气)

通用压降关联图

m/×9.81=981.00Pa查图上图得,△P/Z=1005=4.905KPa×填料层压降为:

△P=981.00液体分布器简要设计2.2.4

故选用而气相负荷相对较低。

液体分布器的选型:

该吸收塔液相负荷较大,槽式分布器。

分布点密度计算:

2时,喷淋点,330点/mD=750按Eckert建议值,D=400时,喷淋点的密度为22。

280点/m的密度为170点/m,设计取喷淋密度为2点实际总布液孔数:

540.5×280=55则总布液孔数为:

n=0.785×布液计算:

13

(清水吸收氨气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

2由Hg?

n?

L?

2d

oS4

取,mm160?

H?

?

0.60?

14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清水吸收氨气)

3.辅助设备的计算及选型

3.1填料支承设备

支填料支承装置用于支承塔填料及其所持有的气体、液体的质量,同时起着气液流道及气体均布作用。

故在设计支承板是应满足下列三个基本条件:

(1)自由截面与塔截面之比不小于填料的空隙率;

(2)要有足够的强度承受填料重量及填料空隙的液体;(3)要有一定的耐腐蚀性。

用竖扁钢制成的栅板作为支承板最为常用,如下图中的(a)。

栅板可以制成整块或分块的。

一般当直径小于500mm时可制成整块;直径为600~800mm时,可以分成两块;直径在900~1200mm时,分成三块;直径大于1400mm时,分成四块;使每块宽度约在300~400mm之间,以便拆装。

栅板条之间的距离应约为填料环外径的0.6~0.7。

在直径较大的塔中,当填料环尺寸较小的,也可采用间距较大的栅板,先在其上布满尺寸较大的十字分隔瓷环,再放置尺寸较小的瓷环。

这样,栅板自由截面较大,如下图(c)所示。

当栅板结构不能满足自由截面要求时,可采用如下图(b)所示的升气管式支承板。

气相走升气管齿缝,液相由小孔及缝底部溢流而下。

这类支承板,有足够齿缝时,气相的自由截面积可以超过整个塔德横截面积,所以绝不会在此造成液泛。

本设计塔径D=500mm,采用结构简单、自由截面较大、金属耗用量较小,由竖扁钢制成的栅板作为支承板,将其制成整块,栅板条之间的距离约为24.7mm。

为了改善边界状况,可采用大间距的栅条,然后按正方形排列的瓷质十字环,作为过渡支承,以取得较大的孔隙率。

由于采用的是φ50mm的填料,所以可用φ75mm的十字环。

填料支撑装置对于保证填料塔的操作性能具有重大作用。

采用结构简单、自由截面较大、金属耗用量较小的栅板作为支撑板。

为了改善边界状况,可采用大间距的栅条,然后按正方形排列的瓷质十字环,作为过渡支撑,以取得较大的孔?

?

的十字环。

隙率。

由于采用的是的填料,所以可用mm75mm38塔径D=500mm,设计栅板制成整块,每块宽度为400mm,每块重量不超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