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氏针灸正经奇穴学17069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638427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64 大小:646.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董氏针灸正经奇穴学17069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董氏针灸正经奇穴学17069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董氏针灸正经奇穴学17069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董氏针灸正经奇穴学17069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董氏针灸正经奇穴学17069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董氏针灸正经奇穴学17069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4页
董氏针灸正经奇穴学17069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4页
董氏针灸正经奇穴学17069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4页
董氏针灸正经奇穴学17069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4页
董氏针灸正经奇穴学17069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4页
董氏针灸正经奇穴学17069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4页
董氏针灸正经奇穴学17069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4页
董氏针灸正经奇穴学17069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4页
董氏针灸正经奇穴学17069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4页
董氏针灸正经奇穴学17069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4页
董氏针灸正经奇穴学17069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4页
董氏针灸正经奇穴学17069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4页
董氏针灸正经奇穴学17069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4页
董氏针灸正经奇穴学17069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4页
董氏针灸正经奇穴学17069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4页
亲,该文档总共6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董氏针灸正经奇穴学17069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董氏针灸正经奇穴学17069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董氏针灸正经奇穴学17069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6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董氏针灸正经奇穴学17069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食指第一节(本节)正中央。

桡骨神经之皮下枝,肺分支神经,心脏及六腑神经。

 主治:

心跳、胸部发闷、膝盖痛、头晕、眼昏。

当食指第一节正中央就是穴(手掌向上)、

针深1~2、5分。

  效用:

(治疝气成方)外间、大间、小间、中间四穴同时用针,为治疗疝气之特效针,单手取穴可也、

禁用两手同时取穴。

6、还巢穴

在无名指中节外侧(靠近小指)正中央。

肝副神经,肾副神经。

  主治:

子宫痛、子宫瘤、子宫炎、月经不调、赤白带下、输卵管不通、子宫不正、小便过多、阴门发肿、治流产、安胎。

当无名指中节外侧(即与小指接触部),正中央就是穴。

  手术:

针深1~3分(扎指骨上缘)。

禁忌双手取穴、

二二部位

1、重子穴

虎口下约1寸,即大指掌骨与食指掌骨之间。

 解剖:

有桡骨神经之分布与桡骨动脉,肺分支神经。

背痛、肺炎(有特效)、感冒、咳嗽、气喘(小孩最有效)。

 取穴:

手心向上,大指掌骨与食指骨之间,虎口下约1寸就是穴位。

1寸针,针深至3~5分、

2、重仙穴

大指骨与食指骨夹缝间,离虎口2寸,与手背灵骨穴正对相通。

有桡骨神经之分布与桡骨动脉,肺分支神经,心细分支神经、

背痛、肺炎、退热、心跳、膝盖痛。

大指骨与食指骨间,距虎口2寸处就是穴。

1寸针,针3~5分深、

 应用:

重子、重仙两穴同时下针,为治背痛之特效针。

3、上白穴

手背面,食指与中指叉骨之间,距指骨与掌骨接合处下5分。

  解剖:

肺与心细分支神经交错。

眼角发红、坐骨神经痛、胸下(心侧)痛。

手背向上,距指骨与掌骨接合处下5分,食指骨与中指骨之间就是穴、

1寸针,针3~5分深。

4、大白穴

手背面,在食指拇指叉骨间陷中,即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中间之凹处。

此处为第一手背侧骨间筋,有桡骨动脉,桡骨神经,肺支神经。

小儿气喘、发高烧(特效),肺机能不够而引起之坐骨神经痛、

 取穴:

拳手取穴(拇指弯曲,抵食指第一节握拳)距虎口底左侧5分就是穴(左手为准)。

用1寸针,针4~6分深,治坐骨神经痛;

用三棱针治小儿气喘、发高烧及急性肺炎(特效)。

孕妇禁针。

5、灵骨穴

  部位:

手背面,在食指拇指叉骨间,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接合处,与重仙穴相通。

第一手背侧骨间筋,有桡骨动脉,桡骨神经,肺支神经、

肺机能不够之坐骨神经痛、腰痛、脚痛、半面神经麻痹、半身不遂、骨骼胀大病、妇女经脉不调、难产、经闭。

背痛、耳鸣、偏头痛。

取穴:

拳手取穴,在食指拇指叉骨间,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接合处,距大白穴1。

2寸,与重仙穴相通。

治肺——肠——肾—-脑。

手术:

用1。

5~2寸毫针,针深通透重仙穴(过量针)、

应用:

针深1、5~2寸可避鬼邪、

6、中白穴(又名鬼门穴)

手背,小指掌骨与无名指掌骨之间,距指骨与掌骨接连处5分。

解剖:

肾分支神经、

主治:

肾脏病之腰痛、腰酸、背痛、头晕、眼散光、疲劳及肾脏病之坐骨神经痛、足外踝痛、四肢浮肿、小便黄。

拳手取穴,在小指掌骨与无名指掌骨之间,距指骨与掌骨接连处5分就是穴。

针深3~5分。

7、下白穴

部位:

手背,小指掌骨与无名指掌骨之间,距指骨与掌骨连接处1。

5寸(距中白穴1寸)、

肾肝分支交错神经、

牙齿酸、肝微痛以及中白穴主治各症。

拳手取穴,小指掌骨与无名指掌骨之间,距指骨与掌骨1、5寸(即距中白穴1寸)就是穴。

针深3~5分、

8、腕顺一穴

小指掌骨外侧距手横纹2.5寸、

此处为小指外转筋,有腕骨背侧动脉与支脉,尺骨神经。

肾分支神经。

 主治:

肾亏之头痛、眼花、坐骨神经痛、疲劳及肾脏炎、四肢骨肿。

重性腰两边痛、肾亏之坐骨神经痛、背痛(女人因此穴效果佳,以单手为宜,且腕顺一二穴只用一穴)。

在小指掌骨外侧,距手横纹2、5寸就是穴。

针深2~4分。

9、腕顺二穴

小指掌骨外侧,距手横纹1、5寸(即腕顺一穴下1寸)、

此处为小指外转筋,有腕骨背侧动脉与支脉,尺骨神经;

鼻出血以及腕顺一穴主治各症、

在小指掌骨外侧,距手横纹1、5寸就是穴。

针深2~4分、

腕顺一穴与腕顺二穴互相配用。

10、手解穴

小指掌骨与无名指掌骨之间,即屈小指,使其指甲触及手掌处。

肾脏敏感神经。

主解晕针与下针后而引起之一切麻木以及气血错乱之刺痛、

手心向上,在小指掌骨与无名指掌骨之间,即屈小指使其指甲触及掌处就是穴。

针深3~5分,用三棱针出血立解,用毫针10~20分钟全解。

11、土水穴

在拇指第一掌骨之内侧,距该掌骨小头1寸处一穴,后5分处一穴,又后5分处一穴,共三穴。

拇指对掌肌、脾分神经、肾支神经、桡神经。

胃炎、久年胃病。

针深3分,每用一穴即可。

三三部位

1、其门穴

在手横纹后2寸,桡骨之外侧、

此处为短伸拇筋,头静脉,桡骨动脉枝,后下膊皮下神经,桡骨神经,肺支神经。

妇科经脉不调赤白带下,大便脱肛,痔疮痛。

在桡骨之外侧,距手横纹2寸就是穴、

臂侧放针斜刺约与皮下平行,针入2~5分、

2、其角穴

桡骨之外侧,距手横纹4寸(距其门2寸)。

同其门穴、

同其门穴。

在桡骨之外侧,距手横纹4寸处就是穴。

3、其正穴

  部位:

桡骨之外侧,距手横纹6寸(距其角2寸)、

在桡骨之外侧,距手横纹6寸处就是穴。

  手术:

应用:

其门、其角、其正三针同用,(即一用三针)。

4、火串穴

在手背腕横纹后3寸,两筋骨间陷中。

  解剖:

有总指伸筋,骨间动脉,后下膊皮下神经,桡骨神经,肺分支神经,心之副神经。

便秘,心跳,手下臂痛。

手平伸,掌向下,从横纹中央直上3寸处取之,握拳屈肘掌心向下,现沟凹处就是穴位。

 手术:

针深3~5分、

左手下臂痛针右手穴,右手下臂痛针左手穴。

5、火陵穴

去火串穴2寸(横纹后5寸)。

有骨间动脉,桡骨神经之后枝,心之副神经。

胸痛及发闷发胀,手抽筋。

手抚胸取穴,距横纹5寸,在桡骨与尺骨之间就是穴。

针深0.5~1寸、

6、火山穴

  部位:

去火陵穴1、5寸(横纹后6.5寸)。

  取穴:

手抚胸取穴,距横纹6、5寸,在桡骨与尺骨之间就是穴。

针深1~1、5寸、

左手抽筋取右手穴,右手抽筋取左手穴;

胸部发闷发胀及痛,则火陵、火山两穴同时用针,但只可单手取穴,即用右手穴不用左手穴;

用左手穴则不用右手穴。

7、火腑海穴

火山穴上2寸,按之肉起,锐肉之端(横纹后8、5寸)、

有长屈拇筋,桡骨动脉,中头静脉,外膊皮下神经,桡骨神经,肺分支神经,心之副神经。

咳嗽,气喘、感冒、鼻炎、坐骨神经痛、腿酸腰酸、

手抚胸取穴,距火山穴2寸。

即长桡腕伸肌与短桡腕伸肌之间。

 手术:

针深0.5~1寸。

治贫血、头晕眼花,腿酸腰酸。

疲劳过度时,下针10分钟后取针,改用垫灸3~5壮,(勿须下针,仅灸三至五壮亦可),隔日一灸,灸上三月,益寿延年。

灸至第五、第十、第十五次,下灸七壮至九壮(大壮),即每月大壮三次,小壮十二次、

8、手五金穴

 部位:

尺骨外侧,距腕豆骨6。

5寸,去火山穴后开五分。

肝分支神经。

  主治:

坐骨神经痛、腹痛、小腿发胀,脚痛、脚麻、

手抚胸取穴,在尺骨外侧,距腕豆骨6、5寸,即火山穴后五分就是穴。

针3~5分、

9、手千金穴

尺骨外侧,手五金穴上1。

5寸(距腕豆骨8寸)。

坐骨神经痛、腹痛、小腿发胀,脚痛、脚麻。

手抚胸取穴,在尺骨外侧,距腕豆骨8寸(距手五金穴1、5寸)就是穴。

针深3~5分。

 应用:

手五金与手千金两穴同用,左坐骨神经痛,取用右手穴,右取左穴,即用交叉神经治疗法、注意两手五金穴千金穴同时使用会引起气血错乱,应忌之。

10、肠门穴

当外尺骨筋腱之外侧,距腕骨3寸。

有尺骨动脉之背枝及尺骨神经,肝之支神经,肾之副神经、

肝炎之肠炎、头晕眼花、

手抚胸取穴,在外尺骨筋腱之侧,距腕骨3寸就是穴。

针深3~5分。

11、肝门穴

去腕后6寸,当外尺骨后侧。

此处为总指伸筋,歧出前膊皮骨间动脉之分枝,肝之支神经、

急性肝炎(特效)。

手抚胸取穴,去腕后6寸,当外尺骨中部下侧就是穴。

  手术:

毫针,针深3~5分、针下后,肝痛立消,此时将针向右旋转,胸闷解除;

再向左旋转,肠痛亦解除。

肠门穴与肝门穴同时使用,可治肝炎引起之肠炎,用左手穴(不可两手齐用)。

12、心门穴

在尺骨莺嘴突起之上端,去肘尖1。

5寸陷中、即肘内侧大骨外,去肘端1、5寸。

在二头膊筋间,有下尺骨副动脉,桡骨神经枝;

心之分支神经。

心脏炎,心跳胸闷,呕吐、肝霍乱。

手抚胸取穴,在下尺骨内侧陷处,距肘尖1、5寸就是穴。

针深4~7分。

用右手穴则不用左手穴,用左手穴则不用右手穴、

13、人士穴

在前臂桡骨里侧,去腕横纹4寸。

 解剖:

此处为桡骨近关节处之上侧,有桡骨动脉枝,外膊皮下神经,桡骨神经之皮下枝;

肺支神经,心分支神经。

气喘、手掌及手指痛、肩臂痛、

手平伸,掌心侧面上,从腕部横纹上行4寸,当前臂桡骨内侧就是穴。

针深0、5~1寸、

针五分治气喘、治手掌及手指痛,(左手痛,针右手穴;

右手痛针左手穴)肩臂痛、背痛。

针1寸治心脏病,心跳。

14、地士穴

在前臂桡骨中部内缘,去人士穴3寸(去腕横纹7寸)、

肱桡骨肌内缘,屈拇长肌外缘,正中神经之分枝,为桡骨神经与后臂神经之分布区,有桡骨动脉,头静脉,肺支神经,心分支神经。

气喘、感冒,头痛及肾亏,心脏病。

手平伸、掌向上,去腕横纹7寸,即去人士穴3寸,当前臂桡骨内侧就是穴位。

针深1寸治气喘、感冒、头痛及肾亏。

针深1、5寸治心脏病。

15、天士穴

在前臂桡骨之后部内侧,去地士穴3寸(去腕横纹10寸)。

肱桡骨肌内侧,为桡骨神经后臂神经及正中神经分布区,有桡骨动脉,头静脉;

肺支神经,肾之副神经。

气喘、鼻炎、臂痛、感冒、胸部发胀。

在前臂桡骨之后部内侧去地士穴3寸就是穴。

针深1、5寸。

天士、地士、人士三穴左右两手同时取穴,并配灵骨穴,为治哮喘之特效针。

16、曲陵穴(尺泽)

在肘窝横纹上,试摸有一大筋,在筋之外侧、

有肱二头肌腱,为后臂皮神经及桡骨神经,正中神经之分布区,有桡骨动脉,头静脉,心之支神经,肺之交叉神经、

抽筋,阳霍乱,气喘、肘关节炎,心跳。

平手取穴,在肘窝横纹上,在大筋之外侧以大指按下,肘伸屈时有一大凹陷处就是穴。

针3~5分。

用三棱针刺曲陵穴内侧之动脉血管,使其出血,可治阳霍乱,肝霍乱,心脏麻痹。

四四部位

1、分金穴

在后臂肱骨之前侧,去肘窝横纹1、5寸。

有肱二头肌,为后臂皮下神经,正中神经之分布区,有肱动脉,头静脉;

心之分枝神经,肺之交叉神经。

感冒、鼻炎及喉炎之特效针。

手抚胸取穴,当后臂肱骨之下部中央,去肘窝(曲池)横纹1、5寸处就是穴。

针深0.5~1寸、

2、后椎穴

当后臂肱骨之外侧,去肘横纹2、5寸。

肝副神经,心之副交叉神经,直属脊椎骨神经。

脊椎骨脱臼、脊椎骨胀痛、肾脏炎、腰痛、

手臂下垂,在后臂肱骨之外侧,去肘横纹2、5寸就是穴。

针深3~5分。

3、首英穴

当后臂肱骨之外侧,去肘横纹4、5寸、

同后椎穴。

  取穴:

手臂下垂,在后臂肱骨之外侧,去后椎2寸处就是穴。

后椎、首英两穴通常同时用针(即所谓回马针)效力迅速而佳。

4、富顶穴

当后臂肱骨之外侧,去首英穴2。

5寸(去肘横纹7寸)。

肝之副支神经,心细分支神经。

疲劳、肝弱、血压高、头痛、头晕。

手臂下垂,在后臂肱骨之外侧,去首英穴2、5寸、

针深3~5分;

针浅扎治疲劳、肝弱,针深扎治头痛、头晕及血压高。

5、后枝穴

当肩中与肘之直线上,去富顶穴1寸(去肘横纹8寸)。

   主治:

血压高、头晕、头痛、杀菌、皮肤病、血管硬化。

手臂下垂,在后臂肱骨之外侧,去富顶穴1寸就是穴。

针深3~7分。

富顶、后枝两穴同时下针,可治头项疼痛扭转不灵及面部麻痹。

6、肩中穴

当后臂肱骨之外侧,去肩骨缝2、5寸。

此处为三角筋部,头静脉后,有回旋上转动脉,腋窝神经,心之分支神经、

膝盖痛(特效针)、皮肤病(颈项皮肤病有特效)、小儿麻痹、半身不遂、心跳、血管硬化、鼻出血、肩痛。

手臂平垂,自肩骨向下2、5寸中央就是穴。

针深0、5~1寸、

左肩痛扎右肩穴;

右肩痛扎左肩穴,具有特效。

7、背面穴

当肩骨缝之中央,举臂有空陷处。

有三角筋,回转上膊动脉,头静脉枝,锁骨神经枝;

丹田神经。

腹部发闷,发音无力。

举臂,肩骨连接处有空陷处之中央就是穴。

针深3~5分、

 应用:

用三棱针时,可治全身疲劳,两腿发酸,呕吐,肝霍乱,阳霍乱,阴阳霍乱。

8、人宗穴

在后臂肱骨内缘与肱二头肌间之陷处,去肘窝横纹3寸。

在二头膊筋之旁,桡骨副动脉、头静脉及内膊皮神经、肺之副神经、心之分支神经、肝之副支神经。

脚痛、手痛、肘臂肿痛难动、面黄(胆病)、四肢浮肿、脾肿大,感冒气喘。

屈肘测量,以手拱胸,在后臂肱骨内缘与肱二头肌间之陷处,去肘窝横纹3寸就是穴。

用毫针,针深5分治感冒气喘;

针深8分,治臂肿;

针1.2寸治肝、胆、脾病、

  注意:

下针时,偏外伤肱骨,偏里伤肱二头肌,扎针部位应准确。

9、地宗穴

在后臂肱骨内缘与肱二头肌间之陷处,去肘窝横纹6寸(去人宗穴3寸)。

在头静脉后,有回旋上转动脉,腋窝神经;

心之支神经、

能使阳症起死回生,心脏病及血管硬化。

屈肘测量,以手拱胸,当后臂肱骨之中部内缘与肱二头肌间之陷处,去人宗穴3寸就是穴。

针深1寸治轻病,针深2寸治重病,两臂穴同时下针、

下针时,偏外伤肱骨,偏里伤肱二头肌,扎针部位应特别准确、

10、天宗穴

在后臂肱骨内缘与肱二头肌后部间之陷处,距肘窝横纹9寸(去地宗穴3寸)。

头静脉后,有回旋上转动脉,腋窝神经;

六腑神经,小腿神经、

妇科阴道痒、阴道痛、赤白带下(具有速效)、小腿痛、小儿麻痹、狐臭、糖尿病、

屈肘测量以手拱胸,当后臂肱骨内缘与肱二头肌后部间之陷处,距地宗穴3寸就是穴。

针深1~1、5寸、

下针时,偏外伤肱骨,偏内伤肱二头肌,取穴部须准确。

11、云白穴

在肩尖前约2寸,前面穴向胸方向斜下开2寸、

六腑神经,肺之副支神经。

妇科阴道炎、阴道痒、阴道痛、赤白带下、小儿麻痹。

垂手取穴,肩关节前方,骨缝去肩尖约2寸许处就是穴。

亦即背面穴向胸方向斜下开2寸、

针深3~5分、

12、李白穴

在云白穴稍向外斜下2寸、

肾之副支神经,肺之支神经、

狐臭、脚痛、小腿痛、小儿麻痹、

在臂外侧,从云白穴稍向外斜下2寸就是穴。

13、支通穴

在上臂后侧,首英穴(去肘横纹4、5寸)向后横开1寸。

有头静脉,后回旋上膊动脉支,后膊皮下神经;

肝之副支神经,肾之副支神经,后背神经。

高血压、血管硬化、头晕疲劳、腰酸。

自肩后侧直下,去肘横纹4。

5寸,即首英穴向后横开1寸。

针深0.6~1寸。

贴近肱骨后缘扎针。

14、落通穴

在上臂后侧,即富顶穴向后横开1寸。

有头静脉,后回旋上膊动脉枝,后膊皮下神经;

肝之副支神经,肾之副支神经,后背神经、

血压高、血管硬化、头晕疲劳、四肢无力、腰酸。

自肩端后侧直下,肘横纹7寸,即富顶穴向后横开1寸就是穴。

针深0、6~1寸。

15、下曲穴

在上臂后侧,即后枝穴后开1寸。

有后回旋上膊动脉,头静脉,后膊皮下神经,腋下神经;

肺支神经,肝之支神经。

血压高、坐骨神经痛(肺与肝两种机能有健全所引起)、半身不遂、小儿麻痹、神经失灵及神经失灵而引起之骨头脱节症、

在肩端后直下,即后枝穴向后横开1寸就是穴、

针深0、6~1寸。

16、上曲穴

在上臂后侧,肩中穴后开1寸。

有三角筋,后回旋上膊动脉,头静脉,后膊皮下神经;

肾之支神经,肝之副神经。

小儿麻痹、坐骨神经、臂痛、血压高、小腿胀痛。

在上臂后侧,即肩中穴向后横开1寸就是穴。

针深0.6~1。

5寸,治左臂痛用右臂穴,治右臂痛用左臂穴、

用三棱针出血治肝硬化及肝炎。

17、水愈穴

在上臂之后侧,即背面穴后开稍斜下2寸。

有三角筋,后回旋上膊动脉,头静脉,后膊皮下神经,腋下神经;

肾之支神经、

肾脏炎、肾结石、腰痛、腿酸、全身无力、小便蛋白质、臂痛、手腕手背痛。

自肩后直下,即背面穴向后横开(稍斜下)2寸就是穴。

用三棱针扎出黄水者主治肾脏之特效针。

用三棱针扎出黑血者主治手腕手背痛。

用三棱针扎左边穴治左臂痛,扎右边穴治右臂痛(直接治疗)。

五五部位

1、火包穴

在足第二趾底二道横纹正中央。

心之神经,肝之神经。

心痛,胎衣不下,兼治肝病。

平卧,当足次趾底二道横纹正中央就是穴、

三棱针刺3分使其出黑血,立即见效。

用毫针针深3~5分见效、

禁灸,妊妇禁针、

2、上瘤穴

在足底后跟前缘正中央。

后脑(小脑)总神经。

脑瘤,脑积水(大头瘟),小脑痛,脑神经痛,体弱。

平卧,当足底后跟硬皮之前缘正中央就是穴、

针深过量(超过5分)会引起心中不安,忌之、

3、海豹穴

在大趾之内侧,本节正中央。

有长大趾伸筋,浅腓骨神经,心之分枝神经。

眼角痛(角膜炎),疝气,大指及食指痛,妇科阴道炎、

当大趾之内侧(即右足之左缘左足之右缘),(脚指甲后)大趾本节正中部就是穴。

针深1~3分。

左手痛右脚取穴,右手痛左脚取穴。

4、木妇穴

在次趾(第二趾)中节正中央外开3分、

心之副神经。

妇科赤白带下,月经不调,经痛,子宫炎,输卵管不通。

当第二趾第二节正中央向外开3分就是穴、

针深2~4分,贴趾骨下针(用最细针有效,粗针痛苦)、

六六部位

1、火硬穴

在第一蹠骨与第二蹠骨之间,去蹠骨与趾骨关节5分。

心脏支神经,肝之副神经。

心跳,头晕,产后胎衣不下,骨骼胀大,下颔痛(张口不灵),强心(昏迷状态时使用),子宫炎,子宫瘤。

当在第一蹠骨与第二蹠骨之间,去蹠骨与趾骨关节5分处就是穴。

妊妇禁针,禁灸、

2、火主穴

在第一蹠骨与第二蹠骨之间,去火硬穴1寸、

心脏支神经,心脏动脉,有感腓骨神经枝,前胫骨筋、

难产,骨骼胀大,心脏病而引起之头痛,肝病,胃病、神经衰弱,心脏麻痹,手脚痛。

子宫炎,子宫瘤。

按取第一蹠骨与第二蹠骨连接部之直前陷中取之,即去火硬穴1寸就是穴。

针深3~8分,治手脚痛时,左用右穴,右用左穴。

禁灸,妊妇禁针。

3、门金穴

在第二蹠骨与第三(中)蹠骨连接部之直前陷凹中、

有短总趾伸筋,第一骨间背动脉,趾背神经,十二指肠神经,胃之支神经。

肠炎,胃炎、腹部发胀及腹痛,盲肠炎。

当第二蹠骨与第三(中)蹠骨连接部之直前,陷凹中即与火主穴并列。

用细毫针,针深5分(具有特效)。

单脚取穴,禁双脚同时取穴。

4、木斗穴

在第三蹠骨与第四蹠骨连接部之间,去蹠骨与趾骨关节5分、

脾神经,肝神经。

脾肿大(硬块),消化不良,肝病,疲劳、胆病,小儿麻痹、

当第三蹠骨与第四蹠骨之间,去蹠骨与趾骨关节5分处就是穴、

针深3~5分。

5、木留穴

在第三蹠骨与第四蹠骨连接部之直前陷凹中,去蹠骨与趾骨关节1.5寸(去木斗穴1寸)、

肝神经,脾神经、

白血球症、脾肿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