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放线技术交底.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640597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量放线技术交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测量放线技术交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测量放线技术交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测量放线技术交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测量放线技术交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测量放线技术交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测量放线技术交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测量放线技术交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测量放线技术交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测量放线技术交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测量放线技术交底.docx

《测量放线技术交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量放线技术交底.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测量放线技术交底.docx

测量放线技术交底

一、施工程序

交桩→复核→建筑定位→控制主轴线测定→高程引进及传递→施工测量→沉降观测

二、控制原则

1、在测量放线过程中。

遵守先整体后局部、先高级后低级、先控制后细部工作程序

2、选点应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

3、测量人员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落实“三检”制度,即:

自检、互检、交接检的原则,确认合格后,提请工程师进行验线,合格后方能进行下面各工序的施工

4、严格做好测量仪器及器具的检定、检修及维护的工作,保证仪器的精度从而在根本上控制测量精度

5、桩位放样时定出的桩位之间必须进行校核,轴线的延长点要准确,标志要明显,并要保护好

6、测量时尽量选择在早晨、傍晚、阴天、无风的条件下,太阳光太强时需要给仪器遮打太阳伞,减少旁折光的影响。

雨天易造成各部位的施工用线失效,雨后测量人员要及时核对控制线的准确和有效,避免质量事故。

冬期施工时气温过低可使墨线冻凝无法附着在基体上,可适量掺入乙醇防止冻凝

7、各项资料做到及时,真实,符合资料管理要求

8、施工测量中,严格审核依据点的正确性,测量记录应原始、正确、完整、工整、计算依据正确、步步校核

三、图纸校核

1、总平面图的校核:

校核施工图上的定位依据与定位条件是否合理,建筑物外部尺寸是否交圈

2、建筑施工图的校核:

校核建筑物的平、立剖面节点大样图等的轴线尺寸

3、结构施工图的校核:

对照建筑物,核对两者相关部位的轴线尺寸、高程是否对应

四、测量起始依据校核

1、桩点坐标的校核:

根据甲方提供的测量成果表,到现场找到各坐标,检查点是否有被破坏,符合达到要求后,由甲方、监理签字认可后方能使用。

利用4点坐标进行导线网布控

2、水准点校核:

用附和测法对建设用地钉桩坐标成果通知单中的水准点进行校核。

允许闭合差必须符合施工测量规范(DBJ01-21-95)第3.2.5条中的规定(小于等于±10nmm(n为测站数))。

桩点及水准点必须在自检互检无误后,由甲方、监理签字认可后方能使用。

采用附和测法,前、后视等长的原则,用水准仪往返两次引测到施工现场±0.000(m)标高线。

并且每隔一定时间要进行联测,以作相互检校。

检测后的数据成果必须作误差分析,以保证水准点的准确性,现场所有的高程必须根据这两个点进行投测。

待施工到首层后,在首层平面图易于向上传递标高的位置布设高程的标准点,通过往返检测合格后,标注“▼”(50mm*50mm等边三角形)红漆以作标识建筑标高,精度闭合要求差必须小于等于±10nmm。

在地下部分施工中要定期对引测的±0进行复测

五、建筑物定位及施工测量

1、±0.000以下施工测量控制

(1)平面控制

基槽开挖:

根据图纸和技术交底,用导线控制网将楼座和地下室外墙边线和基坑开挖线测定出来,钉木桩撒白灰线。

经自检互检合格后,报测绘院,规委,监理工程师验线签字后,方能开挖。

为了严格控制边坡位置,不造成超挖或少挖现象,挖槽过程中测量人员要跟班作业,并用塔尺吊线坠法控制坡度及标高,集水坑坡边坡度要严格控制。

基础撂底:

基础垫层混泥土浇筑完毕后达到一定强度就开始基础各轴线放样。

利用导线控制网中各导线点将楼座主轴线控制线测设到垫层上。

校核楼座主轴线控制线,符合图纸及测量精度要求后,将建筑物主轴线投测到垫层防水保护层上,用经纬仪和钢尺测定细部轴线和轴线控制线尺寸。

用墨线弹出轴线、轴线控制线、墙边线、集水坑线、门窗洞口线。

经自检、互检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验收后,用红油漆标识,以便施工过程中进行控制。

基础底板投测:

基础底板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将轴线控制线投测到底板混凝土面上,经闭合校核后,弹出轴线、轴线的50cm控制线、墙体线、门窗洞口位置线,并标识清楚。

经自检、互检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验收。

根据50cm控制线检测模板位置与垂直度,内墙用线坠检测,外墙用经纬仪检查。

(2)高程控制

利用附和测法校测靠建筑物最近的12个标高控制点,向基坑边引测4个控制点,四点闭合差≤3mm,随着挖土深度不断进行,以现场的±0.000高程点作为基准点,用5m逐段向下传递,作为机械挖土深度的控制依据。

在每一段复测前,要对引测的4个控制点进行复测,防止其因素周围环境和人为影响造成错误。

为了保证±0.000以下高程点的准确性,在机械挖土到距设计槽底300mm深处时,采用直接悬挂50m大钢尺引测一道距坑底1.0m的标高点,在间距5m水平桩上标识,作为基坑高程施工依据。

采用悬吊钢尺法必须使用钢尺尺身铅直而施加拉力(用50m钢尺时,施加拉力150N),使所传高程准确无误,吊钢尺法操作。

为防止超挖,扰动地基,测量人员跟班作业,误差10mm,拉线控制清土标高。

打垫层混凝土之前,从基坑边控制点向基地四边采用吊钢尺法引测标准高点,四点闭合差为3mm。

从四边控制桩想坑底引测间距5m*5m的垫层标高控制桩,所示标高高出垫层50cm。

基础底板钢筋绑扎完毕后,将底板标高50控制线从基坑四边标高控制点引测到竖向钢筋上,用红油漆标识,并依据基坑边高点进行复测,误差控制在±3mm。

2、±0.000以上测量控制

(1)平面控制

首层底板放线:

首先校测导线控制桩无误后,在控制桩架全站仪,精密对中后,利用导线控制点测设出首层板面上的轴线控制线,并进行闭合校核,闭合差符合测角中误差±10″,边长相对误差1/1000范围内校核无误后,进行细部测量,弹出轴线、50m控制线、边墙线、门窗口位置线、经自检、互检、报监理工程师验线合格后,依据轴线做轴线控制网桩点,作为竖向控制基点。

标准层测量工作与主体结构施工关系:

楼板混凝土浇筑(弹出轴线、柱和墙边线、墙体水平放线50cm控制线、门窗洞口下边线)→柱、墙钢筋绑扎(弹出门、窗洞口边线)柱、墙体模板(弹出上一层标高50控制线,油漆标识)→墙体拆模(将本层标高50控制线,墨线弹于柱及墙体上)→顶板支模、钢筋绑扎(弹出轴线、门洞边线用油漆标识)→校正钢筋并浇筑顶板混凝土

轴线控制:

根据场地情况,采用内控法。

以首层轴线控制网图中基点作竖向投测时,应特别注意三点:

①事先严格校正好仪器;②以首层轴线为准作后视;③利用激光垂准仪向上投测轴线控制点。

从首层顶板开始,在每层顶板上留出200mm*200mm的方洞(方洞为倒锥型,便于今后补洞),具体位置按平面图进行布置。

留设次施工洞时,位置必须正确,测量人员在每层浇筑混凝土前应对各洞定位进行校核。

在首层控制点上支设激光垂准仪,在预留孔上放置光点接受盘,把光点用钢尺返测到混凝土楼面上,并红铅笔作好控制点、将经纬仪支在该点上,然后在该轴线另一端控制点支设激光垂准仪,用经纬仪视该处光斑即可确定该控制轴线。

其余控制轴线以此方法测出。

每层每区的控制轴线均应进行闭合校正,后根据控制轴线放出其余细部轴线。

用线坠校核上下层控制线间的误差,用全站仪或钢卷尺闭合校核轴线控制线间的距离。

(2)高程控制

首先校测±0.000标高点,然后将±0.000抄测到建筑物外墙及边柱上,并引测到电梯井,用墨线弹出,闭合差在±3mm以内。

施工首层结构时,由现场内的水准点±0.000校测框架柱、剪力墙钢筋上的控制标高。

用50m钢卷尺直接从±0.000点沿外墙、边柱和电梯井铅直拉出各层距结构板面50cm的统一高程点,当高程传递到同一施工面时,用水准仪对传递高程点进行闭合校测,取其3个高程点传递的平均值为准,作为各层结构高程的控制依据,在工作面上大面积进行抄平,前后视等长,前后视差不超过1m。

每层标高误差控制在±3mm内,总高程误差不大于±10mm的规范要求。

梁、板支模高度控制:

支设梁、板模板支撑件时,可先用剪力墙和框架柱主筋上的标高点控制标高,并将梁、板底模边线弹在柱、墙体上,便于直观检查模板支设准确度。

混凝土板面标高控制:

利用剪力墙和框架柱主筋上的结构标高50线。

打混凝土时,用钉钎和拉线的方法控制表面高度和楼板厚度。

墙柱混凝土浇筑高度控制:

直接在墙、柱主筋上打标高控制点,拉线控制混凝土建筑标高。

墙、柱钢筋需在模板上口绑一道水平筋或箍筋,防止竖筋以为。

六、装修阶段测量

1、室内砌筑放线

(1)首先要保留好原有结构控制线,对重点的控制线及时标到墙柱上,以便施工放线时易于找到。

并且还要有能够进行复核的控制线,以便在出现问题时及时进行核对。

(2)门窗洞口的位置要在地面上标示清楚,并注明门窗洞口的尺寸,以便施工时便于核对。

2、室内标高控制

(1)、装修施工所用的水准点,可利用结构施工中单独埋设在建筑物的平面控制网的标桩,当建筑施工中的水准点标桩不能保存时,可以引测到相临的室内墙柱上,引测的精度不低于原有水准的等级要求。

(2)、室内装修的主要标高控制如下:

A.室内电梯安装标高控制:

为保证室内电梯的安装,需要每层在电梯井旁边的墙上引测建筑标高,具体的建筑标高根据不同部位的装修情况确定,一般地面装修厚度为115mm,要求竖向的标高传递误差不大于2mm。

该处的标高线以建筑50线为标准,要求标高误差不大于±1mm。

主要的误差消除方法是在每一层的标高引测时采用2个不同的引测点进行复核校正。

B.室内楼地面标高控制:

每个楼的标高高程控制点控制在30~40m之间,控制点要求闭合误差在±2mm之内方可作为控制点使用。

建筑标高控制点要求采用红油漆进行标识,对于个别不同部位的楼地面的厚度进行调整,统一采用建筑50线,要求每一个不同的部位都要进行明显标识,便于施工人员施工时统一认识,易于操作。

对于像卫生间等房间由于墙面需要进行防水及面层施工,标高线可能随时覆盖。

对于像该部位需要频繁抄平的部位,采用在该部位的房间门边放一明显的标高线,室内标高采用水平抄平管进行引测抄平。

七、测量允许偏差

(1)基础放线尺寸的允许误差长宽L、宽度B的尺寸(m)允许误差(mm)L(B)≤30±530<L(B)≤60±1060<L(B)≤90±1590<L(B)±20;

  

(2)轴线竖向投测的允许误差项目允许误差(mm)每层3总高(H)H≤30m530m<H≤60m1060m<H≤90m15;

  (3)各部位放线的允许误差项目允许误差(mm)外廓柱轴线长度(L)L≤30m±530m<L≤60m±1060m<L≤90m±15细部轴线±2承重墙、梁、柱边线±3非承重墙边线±3门窗洞口线±3;

  (4)标高竖向传递的允许误差项目允许误差(mm)每层±3总高(H)H≤30m±530m<H≤60m±1060m<H≤90m±15;

  (5)现场引测水准点精度±√4n(n--测站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