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历年自主招生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41926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8.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大学历年自主招生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北京大学历年自主招生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北京大学历年自主招生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北京大学历年自主招生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北京大学历年自主招生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北京大学历年自主招生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北京大学历年自主招生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北京大学历年自主招生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北京大学历年自主招生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北京大学历年自主招生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北京大学历年自主招生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北京大学历年自主招生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大学历年自主招生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北京大学历年自主招生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大学历年自主招生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京大学历年自主招生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北京大学历年自主招生语文试题及答案

北京大学历年自主招生试题及答案

 

2011年北大等13所高校自主招生选拔考试

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正确的或者最好的表达形式(10分)

1、为维护语言的纯洁,禁止在广告中用谐音字______成语。

A篡改          B窜改         C纂改

2、大家推举在学界______的朱德熙先生担任学会主席。

A深负众望       B不负众望       C深孚众望

3、只要有诚心,再厚的冰也会______。

A融化          B熔化        C溶化

4、棋摊摊主卖个破绽,引路人______,骗取钱财。

A入网         B入瓮          C入彀

5、所有机票代售点,一律不得向旅客收取或______收取手续费。

A变向        B变相        C变项

6、当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______尚有困难,有谁操心可有可无的戏班子的存亡。

A裹腹       B裹肤         C果腹

7、政府领导作为人们的公仆,要______都关心群众的疾苦。

A不时不刻    B时时刻刻      C无时无刻

8、我国的农业生产取得了举世______的伟大成就,首先应归功于改革开放的政策。

A瞩目        B侧目      C注目

9、中国队20号前锋一脚远射,令对方门将______,皮球正入网中。

A措不及防     B猝手及防     C猝不及防

10、把这些数据放在一起,就能看出______来。

A端倪         B端睨           C端眤

 

二、文言文阅读(10分)

州郡遇圣节锡宴,率命猥妓数十群舞于庭,作“天下太平”字,殊为不经。

而唐《乐府杂录》云:

“舞有字,以舞人亚身于地,布成字也。

”王建《宫词》云:

“罗衫叶叶绣重重,金凤银鹅各一丛。

每遇舞头分两向,太平万岁字当中。

”则此事由来久矣。

(周密《齐东野语》)

1、文中所叙是一种什么景象?

周密对此有何看法?

2、结合现实生活中所见,谈谈你对类似现象的看法。

 

三、将下段古文翻译为现代汉语(20分)

古者先王尽力于亲民加事于明法彼法明则忠臣劝罚必则邪臣止忠劝邪止而地广主尊者秦是也群臣朋党比周以隐正道、行私曲而地削主卑者山东是也乱弱者亡,人之性也治强者王古之道也越王勾践恃大朋之龟与吴战而不胜身臣入宦于吴反国弃龟明法亲民以报吴则夫差为擒故恃鬼神者慢于法恃诸侯者危其国(《韩非子·饰邪》)

 

四、现代文阅读(20分)

不久前我在鄯善迪坎儿村,见一大棵梭梭树长在路旁。

我从小认识梭梭,见了亲切的很,就像看见一个亲人站在那儿。

我对这个村庄也一下有了兴趣。

一棵本来只能当烧柴的梭梭,在村里枝条完好地长了这么多年,一直长到老,谁在护着它呢。

迪坎儿村紧挨沙漠,走进一户人家,门前一渠沟水流,葡萄藤蔓覆盖了整个院落。

转到屋后,发现后墙已经被流沙淹埋掉大半,沙漠从这户人家的后墙根,一望无际地远去,没有一点绿色。

我生活的新疆地域辽阔,大块地存有一些自然风光,除了几个国家级的野生动物保护区,在相对疏松的村镇之间,连绵的农田间隙,还有幸能看到荒野草原、沙漠戈壁,这些暂时没被人侵占的地方,长野草野树,或寸草不生,任风沙吹刮。

不像内地中原,城市村庄紧凑相连,农田密布,整个大地住满人长满人吃的粮食,没有一块闲地供野草生长,更别说有野生动物了。

自然退居到偏远边疆和那些不易人居的荒芜山岭。

城市的野生动物只剩下苍蝇和老鼠,乡下也差不多。

美好的自然景观离人们远了,迫近的却是自然灾害:

地震、泥石流、旱涝、反常气候。

这是自然的另一面。

其实自然从来就没有远离我们,无论身居都市还是乡村,我们一样在自然的大怀抱中。

包括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所有的城市、政权、宗教、文化文明,都建立在一个最大的自然——大地之上,苍天之下。

它动一动身,这一切便都不存在。

但它厚爱着我们,不会轻易动身。

我们却常常忘记承载我们的大地,护佑我们的苍天。

古人云:

厚德载物。

宽厚的大地承载江河山岳,也承载毛虫小草;承载秀水江南,也承载荒漠西域。

它的德是公正。

而说出厚德载物的人,则听懂了大地语言。

庄子懂得自然的语言,那些古代优秀的文学家都懂,他们通过草木虫鸟、云霞水土跟自然交流,心灵在天地万物中神游,获得启迪和智慧。

《诗经》中上百种动植物,个个有名字。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一只叫雎鸠的鸟,关关地鸣叫着出现在《诗经》的开篇,这是古代诗人给一只鸟的待遇,有声音有名字,有尊严有位置。

如果在现代诗人笔下,很可能就写成“一只鸟在河边叫”了。

至于是只什么鸟,大概没多少人在意。

现在大地上所有动植物都有名字,我们却不知道或不懂得用名字去称呼它们,在许多的文学作品中,我们读到的多是对动植物笼统的称呼,把地上长的都叫草,天上飞的都叫鸟,不懂得去单个地叫出一棵草、一只鸟的名字。

一方面是不认识,另一方面在意识中或许没有对所书写对象的敬重。

有一颗能跟自然交流的心灵,懂得尊重自然,敬畏人之外的生命,才可能听懂自然,知道一棵草一朵云在说什么,漫天星星在说什么。

自然跟我们交流的惟一渠道是心灵。

现代人也有心,但是不灵了。

小时候,夜晚躺在草垛上,看见身边的狗在看星星,也跟着看,我从来不认为狗看不懂星星,狗大概也不这样认为我。

看星星其实再简单不过,抬抬头,就可以看见那些遥远的星星,你能感到它们一直在注视你,你也在注视着它们。

包括地上的一块石头,一个土疙瘩,也一直这样注视着我们。

只是我们的心不灵了,感觉不到一个土疙瘩的注视。

自然不跟我们交流了,我们也早已失去和自然交流的语言。

鄯善迪坎儿村的人们还在自然中,他们从来就懂得怎么和沙漠荒芜一起生活,怎样和仅有的一点水源、一架葡萄还有一棵梭梭树一起生活,更重要的是他们还懂得怎样贫穷地生活。

1、文章写梭梭树,在行文脉络、情感表达和思想意蕴上的作用。

2、如何理解“现代人也有心,但是不灵了”?

3、文末写“懂得怎样贫穷的生活”,有评论者认为,作者是希望人们安于贫穷的现状,你对此怎么理解?

(200字左右)

 

五、作文(40分)

鲁迅曾说:

“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

”你认为这是怎样的一种关联?

你自己与“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是以什么方式相关联?

试结合上述问题,以《无尽的远方,与无数的人们》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1、取譬适当,杜绝虚假;2、行文畅达,说理明晰;3、感情真挚,戒用套话;4、字数要求700-800字。

 

 参考答案

一、1-5 BCACB 6-10CBACA

二、提示

1、州郡遇圣节锡宴,率命猥妓数十群舞于庭,作“天下太平”字。

作者周密看法体现在“殊为不经(特别不合常规)”上,持否定态度。

2、围绕“此事由来久矣”分析,现实生活中不无这样的例子。

三、参考译文

古代先王致力于亲近百姓,从事于彰明法度。

他们的法度彰明了,忠臣就受到鼓励,刑罚坚决了,奸臣就停止作恶。

忠臣受到鼓励,奸臣停止作恶,因而国土拓展、君主尊贵的,秦国正是这样。

群臣结党来背离正道营私舞弊,因而国土丧失、君主卑下,山东六国正是这样。

混乱弱小的衰亡,这是人事的一般规则。

安定强盛的称王天下,这是自古以来的规律。

越王勾践依仗贵重的龟甲所显示的吉兆同吴国打仗,结果没有胜利,自己成了俘虏去吴国服贱役;返国后抛弃龟甲,彰明法度亲近百姓以求报复吴国,结果吴王夫差被擒住。

所以依仗鬼神保佑的就会忽视法治,依仗别国援助的就会危害国家。

四、提示

1、行文线索,情感依附,思想寄托。

2、“自然不跟我们交流了,我们也早已失去和自然交流的语言。

3、要从“懂得尊重自然,敬畏人之外的生命”角度考虑。

五、提示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出自大师鲁迅的《且介亭杂文末集·这也是生活》,2005年“感动中国”颁奖晚会主持人曾经引用过这句话:

“鲁迅曾说过: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

’对于丛飞来说,那些失学的孩子不都和他有关吗!

他是一位真正的无私者,一位奉献了金钱、时间乃至健康的博爱者。

例文:

不知何时,这样一句话时常被人们挂在嘴边——“与我无关”。

于是,光天化日之下,有人抢劫行凶,肇事逃逸,你低头匆匆而过,“与我无关”,明哲保身为好;于是,雪灾、地震的捐款中一毛不拔,助学救贫的基金你一分不捐,与我无关嘛!

然而,真的如此吗?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

”鲁迅先生的警戒之言回响耳畔,“与我无关”?

不,你并非生活于真空的瓶子之中,世态冷暖、国家兴衰与你息息相关。

“与我无关”不过是懦夫自保的借口,不过是麻木者自我安慰的理由;在道义与责任的拷问下,这些搪塞之辞就如阳光下的积雪,转瞬即逝,根本立不住脚。

社会就像一个日夜不息、运转不停的机器,每个人都是其上一颗不可或缺的螺丝钉,如果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兴衰果真与你无关,那么,你的作用又在哪里?

你人生的价值又如何体现?

顾炎武曾说: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拥有国家责任感,才有了屈原的《离骚》,才有了文天祥的《正气歌》,才有了梅兰芳的蓄胡罢演,才有了刘和珍的为民请愿……爱国主义是永恒不变的主题,国家责任感是责任意识的最高境界。

或许你又会说,我对于社会不过是一粒沙,微不足道,不过是一滴水,平凡无奇。

国计民生的大事,我的努力不过九牛一毛,雪灾、地震的大难,我的付出也不过杯水车薪,无力回天。

然而,朋友,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再大的困难除以十三亿也会变得可以承担,再小的奉献乘以十三亿也会变得重如泰山。

你的一小步,对于社会就是一个飞跃,为什么不把自己纳入社会这架机器,发挥自己的作用呢?

或许我们很难名垂青史,流芳百世,但我们可以坦然地告诉子孙,我为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作了应有的贡献,我无愧于心。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从中我们看到了强烈的责任感,一种以天下兴衰、民间疾苦为已任的精神,也正是这种精神,让鲁迅先生登上了二十世纪的巅峰,祓除苦痛,医治创伤。

当他身披“民族魂”的大旗远去时,华夏的青史上也早已刻下了他的功勋。

朋友,放弃那看似充分正当,实则软弱无力的借口吧,那只是掩耳盗铃的自我安慰;重拾那被人忘却但日益重要的社会责任感吧,这才是中华民族再次崛起的阶梯。

在他人遭受欺侮时,请出手相援;在他人深陷苦痛时,请以爱呵护;当国泰民安时,我们才能自豪地宣布,这与我相关。

 

北大2011年自主招生面试题

  

北大2011年自主招生面试题,共计30道,涉及古今中外等诸多领域,讲究思辨想象,谢绝标准答案,不少考题提及的命题颇具哲学色彩,设问方式值得思考,值得琢磨乃至深思,转录如下,与诸君一道分享感悟。

 

1.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论述机器夺走了工人的饭碗时写道:

“蒸汽机一开始就是人力的对头”。

请谈谈你的看法。

2.近期房产税、车船税、“馒头税”等均引发社会热议,请谈谈你对纳税与公民权利关系的理解。

3.哈佛大学图书馆墙上写有这样一句话:

“请享受无法回避的痛苦”,谈谈你的理解。

4.假如用一种植物比喻中国人的国民性,你会选择什么?

为什么?

5.有人说:

“智慧比体力更重要,成功的关键在于如何使用智慧”,请谈谈你的看法。

6.现在很多家长在高中阶段就把孩子送到国外学习,谈谈你的看法。

7.国家最近规定,中央和省级机构录用公务员,一般情况下都须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不再招收应届毕业生,你对此有何评论。

8.“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在今天是否还适用?

9.目前一些人富裕了但并没感到幸福,谈谈你的看法。

10.有人认为“三纲”(君臣、父子、夫妻)无益,“五常”(仁义礼智信)可取。

试述你的观点。

11.近来续写《红楼梦》又成为社会热点话题。

你认为后人可以续写、仿写、改写经典名著吗?

12.古人云“诗画同源”,“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

请谈谈你的见解。

13.请从世界历史和国际政治的角度,分析“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这句话的含义。

14.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海峡两岸将共同举行隆重庆典。

你认为大陆和台湾看待辛亥革命的角度和意义会有什么不同?

15.网络带来丰富的信息,但也存在着许多虚假报道和伪装成民意的倾向性意见,你认为政府如何才能从网络上获取真实的社情民意?

16.日本政府最近称,由于中国的GDP已经超过日本,所以要大幅削减对华援助,你如何看待此事?

17.在鲁迅的小说《祝福》中,“我”作为一个现代知识分子,为什么不告诉祥林嫂“人死后是没有灵魂的”?

18.牛顿第一定律可以被实验验证吗?

19.“火”被古人当成一种物质元素,今天我们如何认识“火”?

20.诗曰:

“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看我应如是”,说说你的理解。

21.现在人类一方面在保护自然,另一方面又在破坏着自然。

你认为地球上的生物会有怎样的未来?

22.一些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可能在若干年后还是会消失,保护还有意义吗?

请谈谈你的看法。

23.地球上有些生物是人类想消灭但难以消灭的,另一些生物又是人类想保护但保护不了的。

谈谈你的看法。

24.如果将来全基因组测序可以用来预测个人的全部遗传信息,你对那个时代的到来有何看法?

25.有人认为:

“水资源短缺是中国未来面临的一个比能源问题更巨大的挑战”。

你同意吗?

为什么?

26.普罗米修斯盗火,燧人氏钻木取火,请谈谈两者不同的文化寓意。

27.有人说,低收入人群的生活质量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谈谈你的看法。

28.近日在国家博物馆北广场树立了孔子雕像,引起各方关注。

请谈谈你的看法。

29.近年来,影视剧中出现不少“穿帮”镜头,请从文化建设角度谈谈你的看法。

30.3月11日下午1:

46,日本近海发生8.8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面对这一灾难,请谈谈你的感想

 

2008北京大学自主招生语文

试题及答案

 

一、写出一个四字短语,要求:

偏旁相同。

二、用十个字写一句语义明确的话,要求:

声母都是卷舌音,即zh,ch,sh,ri.

三、用文言写一段话,字数50以内。

要求:

至少出现三个“之”,每个之的意思用法都不相同。

四、默写一首五言律诗。

再在每句适当的地方添加两个字,使之成为一首七言绝句。

意境不必相同。

五、某官员贪污腐败被人检举,在单位的职工大会上作了检讨。

请你模拟想象该官员的心理与口气,写一份检讨书。

要求:

检讨看似深刻,实际上毫无悔改之心,堆砌词藻,敷衍了事。

字数600-700。

 

参考答案:

1、江河湖海波涛汹涌汹涌澎湃魑魅魍魉琴瑟琵琶

2、这是成人日,仍属正常处。

(怎么说怎么别扭)

3、

(1)本日,百数人齐聚京师之考场,为大学之自主招生,全国瞩目之。

有人捧卷,久之,叹息搁笔。

(就地取材。

第一个“之”是“的”。

第二个是“的”。

第三个是代词。

第四个是音节助词。

(2)翌日,各路英雄好汉齐聚长春大学之综合楼,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忽闻一兄台曰:

科举考试,听之任之,如是而已。

呜呼,真英雄耳!

 4、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悠悠春眠不觉晓,时时处处闻啼鸟。

漫漫夜来风雨声,家家花落知多少。

5、这个题有点怪,好像不教人学好。

为什么要让学生写这种假惺惺的文章?

人活着是为了生活快乐幸福,我却把生活当成了战场。

我的生活主旋律是不满足也不幸福,因为贪婪占有的心是永远满足不了的,永远体验不到真正的幸福,永远在苦苦地追求更大的权力、更高的地位、更多的金钱,在恶性循环中耗尽生命之能。

回想我没有出事前,常常感到疲惫不堪,暴躁易怒,匆忙急躁,活得很累。

一年来我反复思考这个问题,寻找原因。

如今我感到,最根本的一点,是因为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了,把权力、地位、金钱看得太重要了。

总以为自己比别人强,总想得到更多人的尊重羡慕,总想得到更大的名声;总怕自己的自尊和面子受到伤害;总想得到更大的权力、更高的地位、更多的财富。

按常理,追求这些很正常,但我太过分了、扭曲了、变态了。

一个目标刚实现,立刻又有了新的目标,马不停蹄,费尽心机,精疲力尽、暴躁易怒。

我现在感到,追求事业首先不应有贪婪占有思想,应当客观根据自身的条件、能力,以平和的心态做事,要把做事本身作为目的,把过程作为目的。

在这种拜金主义思想的支配和影响下,金钱左右了我的价值取向、思想行为,使我失去了宝贵的自由。

现在我知道,与自由相比,金钱一文不值。

这种动机与结果的关系,细想让人感到真是莫大的讽刺。

每个人都希望拥有幸福,但拜金主义不会给人带来幸福,只能使人走向贪婪。

贪婪的人永远不满足,因此,可能抢占、囤积了许多财物,但精神永远是空虚不幸福的。

我曾以为可以通过追求权力、地位、财富使自己获得幸福,没想到成了没有自由的最不幸福的人。

 

考生乙答案(回忆版)

  1魑魅魍魉

  2忍失人生志,执之只是痴

  3东山之凰,唳之南阳;之时不至,谁与之翔?

眷之顾之,莫言忘之;时则不至,孰能思之?

之时不至,将欲何之?

  4夜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夜黑霜重雁飞高,惊闻单于夜遁逃。

剑气欲将轻骑逐,凝作大雪满弓刀。

考生丙答案(回忆版)

  1洋洋洒洒

  2真知人者智,真自知者睿.

  3人之初,于众人所乐事,跃跃欲试,久之,纵置之于前,弗视也.

4清冷床前明月光,忽见疑是地上霜.悄焉举头望明月,怅然低头思故乡.

 

 

 

2009年北大自主招生考试语文

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生活中有很多对成语的曲解现象,如“度日如年”就是指日子过得很好,每天都像过年一样;“语重心长”就是指别人说的话重了,心中很长时间不愉快。

请你也写两个类似的成语曲解,讽刺这种现象。

 

二、从语法角度分析下列病句错在何处

1、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

2、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

 

三、对联

博雅塔前人博雅

(注:

博雅塔是北大校园内一处景物)

博雅塔,前人博雅

博雅塔前,人博雅

 

四、给下列文言文加上标点,并翻译全文

书杜袭喻繁钦语后①

〔清〕林纾

吴人之妇有绮其衣者②衣数十袭③届时而易之而特居于盗乡盗涎④而妇弗觉犹日炫其华绣于丛莽⑤之下盗遂杀而取之盗不足论而吾甚怪此妇知绮其衣而不知所以置其身夫使托身于荐绅⑥之家健者门焉严扃深居盗乌得取唯其濒⑦盗居而复炫其装此其所以死耳天下有才之士不犹吴妇之绮其衣乎托非其人则与盗邻盗贪利而耆杀故炫能于乱邦匪有全者杜袭喻繁钦曰子若见⑧能不已非吾徒也钦卒用其言以免于刘表⑨之祸呜呼袭可谓善藏矣钦亦可谓善听矣不尔吾未见其不为吴妇也。

注释:

①杜袭:

字子绪,汉末战乱时曾投奔荆州牧刘表,认为刘表不值得辅佐,离去。

后仕魏,官至大中大夫。

繁钦:

字休伯,以文章才辩得名,和杜袭同依附刘表。

②绮:

有花纹的丝织品。

此作动词,使美丽。

③袭:

一套衣服。

④涎:

唾液。

比喻垂涎般贪婪。

⑤丛莽:

草木丛杂之地。

此指盗贼出没之地。

⑥荐绅:

同“缙绅”,高级官员的装束,代指官宦。

⑦濒:

靠近。

⑧见:

通“现”。

⑨刘表:

字景升,东汉远支皇族。

汉末军阀混战时任荆州牧,后病死,其子刘琮降于曹操。

 

五、阅读《求乞者》(选自鲁迅《野草》),回答问题

求乞者

我顺着剥落的高墙走路,踏着松的灰土。

另外有几个人,各自走路。

微风起来,露在墙头的高树的枝条带着还未干枯的叶子在我头上摇动。

微风起来,四面都是灰土。

一个孩子向我求乞,也穿着夹衣,也不见得悲戚,近于儿戏;我烦腻他这追着哀呼。

我走路。

另外有几个人各自走路。

微风起来,四面都是灰土。

一个孩子向我求乞,也穿着夹衣,也不见得悲戚,但是哑的,摊开手,装着手势。

我就憎恶他这手势。

而且,他或者并不哑,这不过是一种求乞的法子。

我不布施,我无布施心,我但居布施者之上,给与烦腻,疑心,憎恶。

我顺着倒败的泥墙走路,断砖叠在墙缺口,墙里面没有什么。

微风起来,送秋寒穿透我的夹衣;四面都是灰土。

我想着我将用什么方法求乞:

发声,用怎样声调?

装哑,用怎样手势?

……

另外有几个人各自走路。

我将得不到布施,得不到布施心;我将得到自居于布施之上者的烦腻,疑心,憎恶。

我将用无所为和沉默求乞!

……

我至少将得到虚无。

微风起来,四面都是灰土。

另外有几个人各自走路。

灰土,灰土,……

……

灰土……

一九二四年九月二十四日

 1、“高墙”、“灰土”、“另外有几个人,各自走路”分别象征什么?

体现了鲁迅怎样的生活经历?

2、“布施”有何含义?

“布施”与“求乞”体现了人与人的什么关系?

3、鲁迅为何不愿做个“受施者”与“布施者”?

这体现了他怎样的世界观与思想命题?

4、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艺术特色。

 

六、作文

有腐败分子认为:

腐败,是一种人人难免的“普遍本性”,它有助于刺激消费、增进感情,有利于经济增长,无害于和谐社会。

请你写一篇800字的文章,驳斥“腐败无害论”观点,要求至少有5处正确引用古诗文。

 

参考答案

 一、

首当其冲:

首先冲在前面。

一表人才:

戴一块名表,才是成功的人才。

滥竽充数:

用腐烂的鱼来应付充数。

君子好逑:

正人君子都喜欢足球。

大器晚成,意指巨大的器材要安排在后面去完成

无所不谈,没有住所就不和你谈恋爱

知书达礼,既懂得书本知识又会送礼的人才是人才

引申:

最遥远的地方——天涯海角最荒凉的地方——不毛之地最悬殊的区别——天壤之别最反常的气候——晴天霹雳最昂贵的稿费——一字千斤最绝望的前途——山穷水尽最难做的饭——无米之炊最高的巨人——顶天立地最短的季节——一日三秋最长的腿——一步登天最有分量的话-一毛不拔最无作为的人-一事无成最快的流水-一泻千里最大的巴掌-一手遮天最宽的视野-一览无余最大的利润-一本万利

二、

1、我们都有一个家,它的名字叫中国。

2、在素胚上勾勒出的青花,笔锋由浓转淡。

三、

未名湖畔曲未名

清凉峰后身清凉

清廉匾下官清廉

四、

吴人之妇,有绮其衣者,衣数十袭,届时而易之。

而特居于盗乡,盗涎而妇弗觉,犹日炫其华绣于丛莽之下,盗遂杀而取之。

盗不足论,而吾甚怪此妇知绮其衣,而不知所以置其身。

夫使托身于荐绅之家,健者门焉,严扃深居,盗乌得取?

唯其濒盗居而复炫其装,此其所以死耳。

天下有才之士,不犹吴妇之绮其衣乎?

托非其人,则与盗邻,盗贪利而耆杀,故炫能于乱邦,匪有全者。

杜袭喻繁钦曰:

“子若见能不已,非吾徒也。

”钦卒用其言,以免于刘表之祸。

呜呼!

袭可谓善藏矣,钦亦可谓善听矣。

不尔,吾未见其不为吴妇也。

参考译文:

吴地有个妇人,喜欢穿花衣服,缝制了几十套花衣服,到时候就换一件衣服。

只是她住

在盗贼出没的地区,盗贼贪图她的漂亮的衣服,可是妇人却没有觉察,还是每天在盗贼出没的地方炫耀她的衣服,盗贼于是杀了她而掠夺了她的衣服。

盗贼的行为不值得去讨论,我只是奇怪这个妇人只知道炫耀她的衣服却不知道注意自己的人身安全。

假使她依附官宦之家,有健壮的武士把守大门,严密地封锁门闩,住在深深的宅院里,盗贼哪里可以得到她的东西?

正因为她临近盗贼的居所却又炫耀自己的服装,这就是她死于非命的原因。

天下那些有才干的士人,不正像吴国妇人缝花衣裳一样么?

如果不和好人相处,而与盗贼相邻,盗贼贪图钱财又杀人成性。

所以在乱世中炫耀自己才能的,没有能够保全自身的。

杜袭告诫繁钦说:

“你若是不断地展露自己才能,就不是我的徒弟。

”繁钦最终听了他说的话,避免了刘表之祸。

唉!

杜袭可以说是善于藏身的,繁钦也可以说是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

不然,我不见得他们的结局就不会像吴国妇人那样悲惨。

五、

1、“高墙”、“灰土”、“各自走路”的人,既是20世纪20年代北京街巷中的实景,又有象征性。

“高墙”象征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人之间冷漠,人们充满戒心,难以相融相知。

“灰土”象征社会污浊,也象征作者灰暗迷惘的心态。

全文反映出作者不愿成为权贵、强者,也不愿成为奴才、弱者的两难境况,揭示作者在犹豫、彷徨、苦闷中孤独前行的情感经历。

2、“布施”是主子、强者对弱者的施与。

“布施”与“求乞”是人之间存在隔阂、缺乏真诚的主与奴、强与弱的关系。

文中两个求乞的孩子,其实是作者“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