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空间三点圆弧功能的实现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645202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1.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器人空间三点圆弧功能的实现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机器人空间三点圆弧功能的实现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机器人空间三点圆弧功能的实现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机器人空间三点圆弧功能的实现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机器人空间三点圆弧功能的实现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机器人空间三点圆弧功能的实现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机器人空间三点圆弧功能的实现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机器人空间三点圆弧功能的实现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机器人空间三点圆弧功能的实现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机器人空间三点圆弧功能的实现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机器人空间三点圆弧功能的实现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机器人空间三点圆弧功能的实现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机器人空间三点圆弧功能的实现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机器人空间三点圆弧功能的实现Word格式.docx

《机器人空间三点圆弧功能的实现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器人空间三点圆弧功能的实现Word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机器人空间三点圆弧功能的实现Word格式.docx

Keywords:

robot;

areinspace;

interpolation;

vector;

error

机器人一般应用于比较恶劣或人难于企及的

环境以替代劳动者完成必要的任务,因而机器人

的编程,很多情况下是采用示教完成的口].示教过

程包括把机器人移动到几个所要求的目标点并把

这些点的位置记录在存储器中,然后定义经过这

些点的曲线轨迹及速度.当曲线轨迹为圆弧时,除

了示教圆弧起点(当前点)和终点外,至少还应知

道圆心或圆弧上一中间点.显然,示教圆心是很困

难的,因而机器人终端执行器的轨迹圆弧通常由

示教的圆弧起点,中间点及圆弧终点决定,而这三

点所决定的平面通常不一定平行于某一坐标平

面,因而需要研究空间任意三点圆弧的插补算法.

本研究以上述需求为出发点,基于机器人终

端执行器(根据使用场合的不同,可以是爪,焊枪,

电磁铁和其他装置)经历的空间任意三点,推导出

了机器人控制系统中任意空间圆弧的实现方法,

并分析了该算法的性能及特点.

1由空间任意三点求圆弧的圆心和

半径

已知空间任意三点分别为圆弧起点P.(X.,

y.,Z.),中间点P(X,Y,Z)和圆弧终点

P(X,Y,Z),如图1所示.设圆心为C(Xc,

y,Zc),半径为R,则有

lc--P.l===lc--Pl—lc--Pl—R;

(1)

c--P.×

一(丽×

).

(2)

收稿日期:

2006—07—12.

作者简介:

叶伯生(1966一),男,副教授;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数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30074).

E-mail:

yebosh@

?

6?

华中科技大学(自然科学版)第35卷

图1空间三点决定的圆弧

由式

(1)得

(X一Xc)+(y—yc)+

(Z—Zc)一R(一0,1,2).(3)

设坐标系0XyZ上各坐标轴的单位坐标矢量分

别为i,-,,k,则有

.:

(x.一xc,y0一yc,z.一Zc),

P0一(X1一X0,Y1一y0,Z1一Zo),

P1P一(X2一X1,Y2~Yl,Z2一Z1).

于是

.

x—P

oP1一

liJ『kl

JX.一Xcy0一ycZo—ZcJ,

Ixl—x.y1一y0z1~z.I

—-----——

●—-——?

——+

P0P1×

PlP;

:

}i-,kI

lX1一X.y1一y0Z1一Z.I.

1x2一x1y2一ylz2一z1J

由式

(2)得

[(y0一yc)(Z一Z.)一(一Zc)(y一

Yo~3/E(Y一Yo)(Z2一Z)一(z一Z.)(y2~

Y1)]一E(z.一Zc)(Xl—Xo)~(X.一

Xc)(Z1一Zo)-1/Uz一Z.)(X2一X)一

(X1一X.)(Z2一Z1)]一.(4)

式(3)和式(4)化简后可得

aExcZc]一B,(5)

R一[(X.一Xc)+(—yc)+

(Z0一Zc)]1/(6)

式(5)中,A为3×

3矩阵,a..一2(x.一X1),ao.一

2(y0一Y1),a02=2(Zo—Z1),alo一2(Xl—X2).

a11:

2(Y1一Y2),al2—2(Z1一Z2),一

口02(口o2a11一a01al2)/8,a2I==:

ao2(a0oai2一aL)2lf)/

8,a22一[a00(a02口11一a0la12)+abl(a)l!

a.2a1.)]/8;

B为3×

1矩阵,b.一(++Z)一

(X}+y}+Z}),b=(X}++Z})一(x;

+y;

+

Z;

),b2一口20X0+a21Y0+a22Z0.

由式(5)求得,yc,Zc,由式(6)求得R.

在求解过程中应注意平行于某一坐标平面的

圆弧的处理.此时X,,Zi(i一0,1,2)中,有一

个坐标值是不变的,容易出现detA一0(矩阵A的

秩rantc4—2)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应去掉矩阵

A和矩阵B的第3行以及矩阵A等于0的1列和

EX.,Yc,Z.=rr的相应1行(若X一0,则去掉A

的第1列和[X.,y.,Z.]r的第1行X.;

若Y=

0,则去掉A的第2列和Exc,Yc,Z]的第2行

Yc;

若Z:

0,则去掉A的第3列和[X.,y.,

Z.]的第3行Z),形成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

求解未知的两个圆心坐标.

2插补算法

2.1插补原理

任意空间圆弧插补,就是求出在一个插补周

期T内,机器人终端执行器从当前位置(X,Y,

Zi)和方位(,∞,)沿圆弧割线上截取弦长厂一

FT(F为编程速度)后,所到达的下一个插补点的

位置(X…,Yi+1,Z川)和方位(+1,a,

届+1)~.

方位的插补一般采取线性方式,即把终端执

行器在圆弧终点和起点的方位差均匀地分配到插

补的每一步,算法简单,本文不作讨论.

2.2插补递推公式

在数控机床中,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圆弧编程

般只给出起点,终点和圆心,因而需要用G02

和G03区分为顺时针圆弧和逆时针圆弧.而给定

了起点,终点和一个中间点的空间三点圆弧的走

向是确定的,因此无需用顺时针和逆时针区分.事

实上,用丽×

丽表示空间三点圆弧所在平面

的法矢量,l,则从,l的正方向看,从P到P到

P的圆弧始终是逆时针圆弧.所以,可用统一格

式ARCX.一y.一ZfX1一y1一Zl—X2一y2一Z2一描述

空间三点圆弧-6_.

机器人的控制系统读入此段程序后,首先求

出圆心和半径,然后再计算插补点的坐标.

设,l一丽×

一++,则

"

一(yl—Yo)(Z2一Z1)一

(Z.一Z0)(y2一Y1);

一(z,一)(x2一x1)一

(7)

(X1一Xo)(Z2一Z1);

叫一(X1一Xo)(y2一Y1)一

(y,一Yo)(X2一X1).

空间三点圆弧上任一点P(X,Y,Z)处沿

前进方向的切矢量

第8期叶伯生:

机器人空间三点圆弧功能的实现?

7?

i+J『+llk=,l×

I

Xt—Xc

.,

y一yc

Z—Zc

rf一(Z一Zc)一硼(Y—Yc);

f=硼(X—Xc)~"

(Zf—Zc);

(8)

lz一"

(Y—Yc)一(X—Xc).

设经过一个插补周期后,机器人的终端执行

器从P(X,Y,Z)沿圆弧切向移动FT后(其

中:

F为编程速度;

T为插补周期),到达

P:

+(x:

+,t+,z:

+),女Ⅱ图2所示,贝U

rX斗1一X+△X一X+Em;

1一Y+△—Y+En;

(9)

lZ1一Z+△=Z+E/,

式中E—FY/(++l).可以证明

++z一("

硼)?

[(X—Xc)+(y—yc).+(Z一Zc)]+

[(X—Xc)"

+(y一Yc)+(Z一Zc)∞]一

(硼)R,.

从而,

E—FT/ER("

++硼)].(10)

从图2可以看出,点P:

+并不在圆弧上,为

使所有插补点都落在圆弧上,需对式(9)进行修

正.连接cPi+交圆弧于P点,以P…代替+

作为插补点,则插补点始终在圆弧上.

图2空间圆弧插补原理

在直角ACPP:

+中,I+Iz—IIz+

I+I,即(R+△R)一Rz+FTz,有

rx斗1一xc+R(x1一xc)/(R+FT)1/2;

JY斗1一Yc+R(1一yc)/(R+FT)/;

Iz斗一zc+R(ZI+1一zc)//(R+FT)/.

(11)

G—R/(R+)1/2一l/[1+(/R)],

(12)

并把式(9)代人式(11),得插补递推公式

rX1一Xc+G(X+Em一Xc);

Y一Yc+G(Y+Enf—yc);

(13)

IZ斗1一Zc+G(Z+E/~Zc).

2.3终点判别

圆弧插补的终点判别只需算出圆心角和步

距角,以两者的商作为插补次数,参考图2,有

一arcsin(FT/R)≈FT/R.(14)

圆心角的计算则要考虑如图3所示的≤丌

(圆弧P.PP)和&

gt;

丌(圆弧P.PP)两种情况.

当≤丌时,

0—2arcsin{[(X2一Xo)+(y2一

y.)+(Z2一Z.)]/(2R)};

(15)

当&

丌时,

0—2丌一2arcsin{[(X2一Xo)+(y2一

)+(Z一)]/(2R)).(16)

从图3可以看出,当≤丌时,矢量.×

P.

P

Po

图3圆心角的计算

与圆弧所在平面的法矢量,l(一×

)方向相同;

丌时,矢量.×

l方向相反.因而可用公式

H一训1+删1+伽1(17)

的正负来判断的范围,当H≥0时,≤丌;

H&

lt;

O时,&

丌.式中"

1,硼1为矢量Cp.×

P.在各坐标轴方向上的分量,

1一(yo—Yc)(Z2一Zn)一

(一Zc)(y2一Y.);

1一(一Zc)(x2一Xo)一

(18)

(X.一Xc)(Z2一);

硼1一(Xo—Xc)(y2一Y0)一

(yo—Yc)(X2一Xo).

算出和后,插补次数(不包括点)

N—Eo/a~+1.(19)

2.4误差分析

由插补递推过程知,插补点总在圆弧上,算法

没有累积误差.

8?

从图2和式(14)可知,每次插补走过的步距

角是不变的,因而每个插补周期走过的弦长是不

变的,即进给速度是恒定的.只是弦长lPP…l稍

稍小于切线段长度lPP:

+l(=FT),相对误差为

很小,可以忽略其高次项)

(1PPl—IPPI)/lPPl=

(L~2Rsin(8/2)/(F丁)=1—2sin(8/2)/8—

1—218/2一(8/2)./(31)+(8/2)/(51)~

3/8≈/(241).

插补的弓高误差约为F/(8R).

2.5插补算法步骤及实时性分析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构造出如下空间三点圆

弧的插补算法步骤(注意:

为避免混淆插补动点与

圆弧起点,中间点和终点,此处用XE1]描述x,

用y[]描述y,用zEi]描述Z).

a.获取已知条件:

圆弧起点P.(X.,Y.,

Zo),中间点P(X,y,Z1)和圆弧终点Pz(Xz,

y2,Z2),编程速度F及插补周期T.

b.由式(5)求圆弧的圆心C(X.,Y.,),

由式(6)求圆弧半径尺.

c.由式(7)求圆弧所在平面的法矢量n的分

量u,,,由式(18)求"

1,1,1,由式(12)求

G,由式(14)求.

d.由步骤c求得的结果,根据式(10)算出

E,根据式(17)算出H.

e.根据H的正负由式(15)和式(16)算出,

并由式(19)算出插补次数N.

f.置一0,插补起点为P.(X.,Y.,Zo),即

x[o3:

X.,y[O]一Yo,zro3一Z0.

g.=+1,由式(8)求m,,z.

h.由式(13)确定下一插补点.

i.若&

N,则转g.

j.xEN3=X2,y[N]一Y2,Z[』\r]一Z2,结

束.

步骤a~e在插补预处理中完成.因而实时插

补过程由式(8)和式(13)构成,共有9次乘法运

算,计算量不大,在主频166MHz的工控机上验

证,平均每次的插补运行时间约为0.1ms.

大部分机器人是关节机器人,系统控制的是

关节坐标轴.因此,用上述方法算得插补动点后,

还得通过坐标变换把动点的位置和方位转换为关

节坐标,然后控制相应的关节转动一定的角度,到

达所要求的位置和方位.

不同结构的机器人,其变换矩阵会不同,但对

于任一给定的机器人,其位置和方位与关节的关

系是一定的.因而只要插补点的位置在机器人的

运动范围内,总可以找到相应关节坐标系下的

解83.

误差分析和实时性分析表明,本文研究的算

法能满足机器人控制的精度及实时性要求,本研

究成果已成功应用于华中I型教学机器人.

事实上,在机械加工中,如果机床数控系统具

有空间任意圆弧插补功能,可达到简化编程,提高

加工效率和精度的目的.因此,本研究成果也可应

用于高性能机床数控系统.

参考文献

[1]熊有伦.机器人技术基础[M].武汉:

华中理工大学出

版社,1996.

[2]叶伯生.计算机数控系统原理,编程与操作[M].武

汉:

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

[3]秦开怀,金建新,宾鸿赞.CNC系统中任意三维椭圆

弧的高速插补新方法[J].华中理工大学,1992,

20(6):

7-11.

[4]金建新.机床CNG系统中任意空间曲线的可控步长

插补方法[J].机械工程,2002(4):

95—97.

[5]别卫春,朱志红,叶伯生.HNC—IR机器人语言解释系

统的研究与实践[J].机电一体化,2000(3):

27—3O.

[6]叶伯生,朱志红,刘恩沧.基于PC的教学机器人控制

系统[J].机械与电子,2000(6):

43—45.

[7]张毅,叶伯生,朱志红.HNc——IR机器人运动学

方程的研究及求逆的新方法[J].机械设计与制造.

2000(3):

40—42.

[8]王奇志,徐新和,尹朝万.PUMA机械手逆运动方程

新的推导方法及求解[J].机器人,1998(3:

81—8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