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1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小学数学教学论》试题及参考答案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645973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201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小学数学教学论》试题及参考答案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全国201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小学数学教学论》试题及参考答案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全国201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小学数学教学论》试题及参考答案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全国201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小学数学教学论》试题及参考答案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全国201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小学数学教学论》试题及参考答案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全国201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小学数学教学论》试题及参考答案文档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全国201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小学数学教学论》试题及参考答案文档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全国201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小学数学教学论》试题及参考答案文档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全国201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小学数学教学论》试题及参考答案文档格式.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201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小学数学教学论》试题及参考答案文档格式.doc

《全国201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小学数学教学论》试题及参考答案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201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小学数学教学论》试题及参考答案文档格式.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国201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小学数学教学论》试题及参考答案文档格式.doc

D.1986年的《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

4.1903年《奏定小学堂章程》中规定初等小学堂修业(B)

A.4年B.5年

C.6年D.7年

5.数学学习的本质是一个学生获取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和能力的(C)

A.操作过程B.认知过程

C.思维活动过程D.感知过程

6.认知-发现论的代表人物是(B)

A.加涅B.布鲁纳

C.布卢姆D.皮亚杰

7.“猎犬具有灵敏的嗅觉”,它的这种经验是(C)

A.个体经验B.群体经验

C.种系经验D.实际经验

8.学生已掌握了总价和数量、路程与时间等数量关系,现在又学习稻谷量与出米量的关系,这种概念的同化属于(B)

A.类属同化B.并列同化

C.上位同化D.下位同化

9.20世纪50年代对智力活动的形成作了系统研究,取得了颇有影响成就的心理学家是(D)

A.皮亚杰B.加涅

C.布鲁纳D.加里培林

10.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各种矛盾中最基本的一对矛盾是(C)

A.教师与教材的矛盾B.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

C.教与学的矛盾D.学生的学与教学评价之间的矛盾

11.下列关于启发式教学的描述,正确的说法是(B)

A.启发式教学是每个人都必须遵循的方法

B.启发式教学是教学的一种指导思想

C,启发式教学提倡对话法教学

D.启发式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使教学发生根本性变化

12.“认知结构是主客体相互作用中,主体认识的一种主动、积极的建构过程”这一观点的倡导者是(C)

A.斯金纳B.布鲁纳

C.皮亚杰D.杜威

13.根据美国教育测量专家的研究,可将测量与评价的关系用公式表述为(A)

A.数量的描述/质的描述+价值的判定=评价

B.数量的描述/质的描述+评价过程=测量

C.质的描述+数量的描述+价值的判定=评价

D.数量的描述+评价的价值=测量

14.A具有性质a,b,c,d,B具有性质a,b,c,由此得出B也有性质d,这种思维形式是(B)

A.联想B.类比

C.归纳D.观察

15.由同类事物的一般属性推出个别对象属性的思维方法属于(A)

A.演绎B.推理

C.归纳D.概括

16.表达数学判断的语句又称(A)

A.数学命题B.数学问题

C.数学概念D.数学归纳

17.学习动机的具体表现是(C)

A.学习兴趣B.学习情感

C.学习态度D.学习习惯

18.思维的“细胞”是(A)

A.概念B.判断

C.推理D.证明

19.作为一种高一级的心理活动,在活动之前预想活动的结果,这种心理活动现象是(C)

A.记忆B.再现

C.想像D.联想

20.想像力属于人的(C)

A.生理素质B.心理素质

C.文化科学素质D.思想道德素质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21.小学数学课的性质是(ACD)

A.基础课B.综合课

C.活动课D.文化课

E.工具课

22.选取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时要兼顾(ABCD)

A.当今与未来B.“幼小”与“小中”的衔接

C.必要与可能D.理论与实践

E.统一与灵活

23.心理学家列昂节夫提出学习过程的环状模式包括(ABC)

A.行动环节B.反馈环节

C.定向环节D.检查系统

E.评价系统

24.教育情境下的学习与一般学习的区别主要表现在(ACE)

A.是否以明确的教育目标为标准B.是否必须事事实践

C.是否是在人类发现基础上的再发现D.是否是后天习得的

E.是否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进行

25.提出问题解决的模式的学者是(CE)

A.加涅B.加里培林

C.奥苏伯尔D.布卢姆

E.鲁滨逊

26.下列属于小学数学操作技能的是(ABCDE)

A.数字的书写B.利用工具作几何图形

C.利用工具测量角度D.测量物体的长度

E.测量物体的重量

27.教学中贯彻具体与抽象相结合的原则的基本要求有(ABC)

A.要采用多种直观手段

B.要充分发挥表象的中介作用

C.要注意及时抽象,并再回到具体中去

D.要多用实物直观

E.要注意不用教师讲述

28.小学数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CD)

A.讲授法B.启发法

C.谈话法D.引导发现法

E.探究法

29.小学数学新授课的类型主要有(ACD)

A.讲练课B.练习课

C.探究研讨课D.自学辅导课

E.复习课

30.小学数学教学的组织类型主要有(AB)

A.课堂教学B.课外活动

C.实践活动D.活动课程

E.研究性学习

31.教学评价的功能主要有(ACDE)

A.导向的功能B.实践的功能

C.反馈功能D.激励功能

E.改进功能

32.数学思维的特点主要有(ADE)

A.概括性B.形象性

C.直觉性D.问题性

E.逻辑性

33.在逻辑思维过程中要用到的思维方法主要有(ABC)

A.分析与综合B.比较与分类

C.抽象与概括D.直观与想像

E.直觉与联想

34.下列因素能够引起学生直接兴趣的有(ABCE)

A.教学内容新颖B.教学方法生动

C.教学手段多样D.教学目的明确

E.教师语言幽默

35.下属关系中属于对立关系的是(ABC)

A.质数与合数B.直角与锐角

C.真分数与假分数D.正比例与反比例

E.奇数与偶数

非选择题部分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36.教学规律

答:

教学规律是存在于教学过程中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和必然性。

37.数学技能

数学技能是完成某些数学任务的智力或动作的活动方式,它必须通过一定的练习才能完成。

38.数学概念

数学概念是客观世界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在大脑中的反映。

39.数学判断

数学判断是对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有所肯定或有所否定的一种思维形式。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40.选择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依据有哪些?

选择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主要依据是

(1)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选择教学方法。

如感知新内容时,以演示法、操作实验法为主;

在理解新内容时,以谈话法、讲解法为主;

在形成技能技巧时,练习法又成了必要的方法。

(2)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

如小学阶段的几何教学属于直观几何,因此演示法、操作实验法是教学几何初步知识的基本方法;

数学问题的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全面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掌握解题思路,一般应用谈话法或辅之以讲解法;

当新旧内容联系紧密时,往往采用谈话法、引导发现法。

(3)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选择教学方法。

低年级多用演示法、操作实验法并辅之以引导发现法;

中年级多用谈话法,高年级可矫治用讲解法和自学辅导法;

教学方法还要根据不同班级进行选择。

(4)根据教师使用各种教学方法的能力选择教学方法;

除了以上因素外,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还要考虑学校的物质条件。

41.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主要培养小学生具有哪些数学思维品质?

数学思维品质是学生数学思维发展中的个性差异,又称为数学思维的智力品质,它是数学思维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在数学教学中主要应该培养小学生如下思维品质:

(1)思维的深刻性,它是思维品质的基础,它可以促进思维的准确性、概括性和预见性,主要表现在对数学结论不仅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2)思维的灵活性,要求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进行分析思考,善于根据条件或问题的变化转换思路。

(3)思维的敏捷性,表现在解决问题时思考敏捷,接触实质快,能缩短中间环节,简化思考过程。

(4)思维的批判性。

具体表现在能严格估计思维材料和精细检查思维过程,能对思维过程进行监控和调节。

(5)思维的独创性。

表现在面对从未见过的新问题时,能采取相应的对策,并能给予独特、新颖的解决。

42.从幼儿到进入小学,儿童对空间图形的观察有哪些特点?

观察是小学获得初步空间观念的主要途径之一。

幼儿和小学生在对空间图形进行观察时有以下特点:

3岁前,他们的眼动轨迹是杂乱的,只能看到图形的一部分;

到了4岁,眼动轨迹逐渐符合图形的轮廓;

5岁时,能认识简单的图形;

到了6岁,视线已能完全沿着图形的轮廓不断地积极活动,视觉成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了。

这时他们已经积累了一些初步的空间观念,为进入小学学习几何初步知识提供了十分能利的条件。

但总的来说,幼儿所形成的空间观念仍然是模糊的、笼统的。

进入小学以后,在正确教育的影响下,他们在观察图形的目的性、精确性和有序性方面都将进入高一级的水平。

43.小学数学教师的心理素质包括哪些方面?

小学教师的心理素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在认识过程中的心理素质。

教师要具有求知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强烈的好奇心、敏锐的观察力、理智的注意力、良好的记忆力、灵活的思维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2)教师在情感过程中的心理素质。

教师应豁达、坦诚、理智、宽容、克己、忍让,教师要富有同情心与正义感,能经受挫折与不幸。

(3)克服对学生群体认识的偏差。

教师要用辩证的、发展变化的观点去对待和处理群体在认知过程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

(4)克服对学生个体认识的偏差。

要克服对成绩好的学生的偏爱,避免对成绩中等学生的忽视,对成绩差的学生应给予更多的关注。

(5)克服看破我认识的偏差。

教师不应具有功利思想,不能因工作的误解而失去做好工作的信心,要为建立和谐、民主的人际关系做出表率。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4.试论述小学数学教师该如何独立设计教案?

小学教师要独立设计教案,必须认真做好以下工作:

(1)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

通过课程标准的学习,明确教学的指导思想,把握教学目标,掌握教学法的基本原则。

在钻研教材时要驾驶教材的内部联系,做到瞻前顾后、融会贯通;

明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做到重点突出,难点分散,认真钻研练习题和分析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内容。

(2)全面了解学生。

要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基础,首先要清哪些是学习新知识的支撑点,其次是考虑新概念的引入会造成原有认知结构的哪些不平衡,教学中采取什么途径使之平衡;

了解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充分考虑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的兴趣、动机、态度以及平时的学习习惯。

(3)选择恰当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钻研大纲、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全面情况的基础上,要使教材的知识内容转化为学生内在的认知结构,就要对教材进行加工,选择达到教学目标的最恰当而有效的教学方法,要考虑学生在学习新前,应有什么样的知识准备;

要创设什么样的情境,促使其知识的迁移;

怎样联系实际引入新课;

如何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怎样运用教具或学具,如何设问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

怎样发挥全体学生的主体作用;

怎样组织练习的几次反馈,使各类学生受益等等。

总之,要综合考虑上述三方面的要求,才能独立设计好教案。

45.联系实际谈谈在设计小学数学课堂结构时如何贯彻教学目标具体化原则?

目标是一种预先想要达到的结果。

制定明确而具体的教学目标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前提和保证。

在设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结构中贯彻教学目标具体化原则时要做到:

(1)做到教学目标明确,不能含糊其辞、模棱两可。

(2)教学目标要具体。

(3)教学目标要求要恰当。

不高不低,让大多数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达到。

(4)教学目标要完整。

既要有认知目标,又要有情感目标,具体说来要包括知识技能目标、过程方法目标、情感态度目标,使三维目标融为一体。

例如: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要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样表述的教学目标不够明确,过分笼统含糊,难以观察、测量,很难肯定教学目标是否确实达成,因而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的指导作用往往流于空泛,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又如“确定位置”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这样确定的:

“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

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自主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并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该目标的确定与表述就较好地贯彻了教学目标具体化的原则。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3分)

46.以教学生画长方体图形为例,试说明小学阶段数学教师应如何教学生画图?

画图有利于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再造想象,促进学生对几何形体特征的掌握。

关于长文体图形的画法可以这样进行,先让学生观察透明的长方体鱼缸,进一步撑握长方体的特征;

第二教给学生画长方体的画法,第一步先画出一个可见的顶点,再由此按上下、左右、前后三个方向确定长方体的长、宽、高,见图(A),据此画出可见的三个面,如图(B),最后再引导学生观察并确定底面对角的顶点,用虚线表示不可见的三个面。

见图(C)。

这样使学生逐步了解长方体的特征,并体验到由“画”到“体”的演变过程,使长方体在学生头脑中真正地“立”起来了,在认识上又实现了一个飞跃。

图(A)图(B)图(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