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岳麓版历史选修2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习题精选三十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46864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791.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岳麓版历史选修2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习题精选三十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精选岳麓版历史选修2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习题精选三十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精选岳麓版历史选修2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习题精选三十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精选岳麓版历史选修2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习题精选三十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精选岳麓版历史选修2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习题精选三十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精选岳麓版历史选修2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习题精选三十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精选岳麓版历史选修2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习题精选三十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精选岳麓版历史选修2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习题精选三十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精选岳麓版历史选修2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习题精选三十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精选岳麓版历史选修2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习题精选三十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精选岳麓版历史选修2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习题精选三十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精选岳麓版历史选修2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习题精选三十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精选岳麓版历史选修2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习题精选三十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精选岳麓版历史选修2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习题精选三十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精选岳麓版历史选修2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习题精选三十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精选岳麓版历史选修2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习题精选三十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精选岳麓版历史选修2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习题精选三十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精选岳麓版历史选修2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习题精选三十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精选岳麓版历史选修2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习题精选三十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精选岳麓版历史选修2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习题精选三十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岳麓版历史选修2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习题精选三十七.docx

《精选岳麓版历史选修2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习题精选三十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岳麓版历史选修2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习题精选三十七.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选岳麓版历史选修2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习题精选三十七.docx

精选岳麓版历史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习题精选三十七

2019年精选岳麓版历史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习题精选三十七

第1题【单选题】

下列派别代表法国中小资产阶级利益的是

A、君主立宪派

B、吉伦特派

C、雅各宾派

D、热月党人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英国著名歌剧《劳兰斯》中的一段唱词流传很广:

“我时常感到可爱滑稽,人间万事是这样离奇:

降临到人世间的每个活生生的男孩和女孩,要么是一个‘小自由党人’,要么是一名‘小托利’。

”这段唱词反映了英国政治生活的主要趋势是()

A、责任内阁制的逐渐形成

B、工业资产阶级掌握政权

C、两党制的政治影响巨大

D、内阁成为最高行政机关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1792年9月,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下列人物或派别曾在第一共和国期间掌握政权的有()①君主立宪派 ②吉伦特派 ③雅各宾派 ④热月党人 ⑤拿破仑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1792年4月诞生的《马赛曲》唱道:

“公民们,武装起来!

公民们,投入战斗!

前进前进,万众一心,把敌人消灭净!

”歌中“敌人”主要是指()

A、波旁王朝

B、普奥联军

C、反法联盟

D、斯图亚特王朝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1793年初,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在革命高潮中被送上断头台。

与这一事件相联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此法国废除了君主制

B、这一事件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结束

C、这一事件为拿破仑上台创造了条件

D、君主制的幽灵并未因此在法国消失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英国是较早确立代议制民主政治的国家,其代议制的特色包括()

①公民间接参与民主政治②基本上保留着古老的政治框架③国家权力重心维持不变④将很多的惯例纳入政治生活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英国是较早确立代议制民主政治的国家,其代议制的特色包括()

①公民间接参与民主政治②基本上保留着古老的政治框架③国家权力重心维持不变④将很多的惯例纳入政治生活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19世纪中叶到19世纪后期,西欧政治的趋势是①共和制度最终战胜君主制②代议制民主进一步发展③多数国家实现了公民普选④自由主义的影响日益扩大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②③

【答案】: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在英国责任制内阁下()

A、首相必须对国王负责

B、内阁名义上由国王主持

C、内阁是议会下属机构

D、首相是英国的政府首脑

【答案】:

【解析】:

第10题【单选题】

德国联邦议会与法国参议院的相同点不包括()

A、都是上议院

B、都有立法权

C、都有权否决下院的议案

D、都由选举产生

【答案】:

【解析】:

第11题【单选题】

史学家评论道:

“拿破仑致力于扫除旧秩序。

贵族和教士失掉了他们的特权,拿破仑大军开到哪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宗教宽容的原则就传播到哪里。

大革命思想的传播成为许多欧洲国家自由传统发展的重要一环。

”据此,对于拿破仑战争的评价,正确的是()

A、催生西欧各国的民主政权

B、摧垮了西欧旧制度的基础

C、促进西欧启蒙运动的开始

D、加速西欧君主制度的崩溃

【答案】:

【解析】:

第12题【单选题】

下列关于英国责任内阁制下的政治的表述,错误的是()

A、内阁的主要职权是对提交议会讨论的政策作出最后的决定,并按照议会规定的政策行使最高行政权

B、议会是最高的立法机关,内阁由议会产生,对议会全权负责

C、首相既是政府首脑又是议会多数党领袖,掌握国家实权

D、内阁和政府必须接受国王的监督和领导

【答案】:

【解析】:

第13题【单选题】

法国大革命期间,君主立宪派、吉伦特派、雅各宾派等政治派别之间的斗争十分激烈,他们之间的斗争实质上是()

A、共和派与民主派之间的斗争

B、共和派与君主派之间的斗争

C、资产阶级不同派别间的斗争

D、封建势力与资产阶级的斗争

【答案】:

【解析】:

第14题【单选题】

约翰?

麦克里兰说:

“民主开始得势之后,想提出限制国家权力的论点,变得越来越困难,因为国家的行动已经愈来愈被看成我们透过我们自己选出的代表而产生的行动:

代表们的行动就是选民的行动,因为那些行动是他们授权的。

”作者意在说明()

A、权力无法得到有效限制

B、资产阶级代议制逐渐完善

C、宪政与民主的内在冲突

D、民主制度建立的艰难过程

【答案】:

【解析】:

第15题【单选题】

1792年法国称共和国,1804年法国称帝国。

在这一变化中,没有改变的是()

A、阶级基础

B、国家政体

C、内外政策

D、与人民的关系

【答案】:

【解析】:

第16题【单选题】

学者们认为英国最早确立了现代国家制度,如内阁制、君主立宪制、两党制、政府对议会负责等等。

内阁制、君主立宪制、两党制等所体现的现代国家制度的核心是

A、轮番而治

B、对君主的制约

C、三权分立

D、对权力的监控

【答案】:

【解析】:

第17题【单选题】

《晨邮报·1789年7月21日论巴士底狱的陷落》:

“英国人一定是丧失了所有的道德和自由感,否则怎么会对这场世界经历过的最重要革命,对它正在进行的庄严方式,不表敬仰赞赏。

凡有幸目睹这一伟大城市最近三天发展的同胞,一定不会认为我的话是夸张的。

”“这场世界经历过的最重要革命”是指()

A、尼德兰革命

B、法国大革命

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D、美国独立战争

【答案】:

【解析】:

第18题【单选题】

17世纪至19世纪,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通过革命战争或和平改革制定了宪法,设立了议会,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

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突出特征是

A、以选举和议会立法为核心

B、建立方式多样化

C、都是民主政治的保障

D、都否定君主专制制度

【答案】:

【解析】:

第19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图文资料:

反映1830年七月革命的《自由引导人民》是德拉克洛瓦最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之一。

画中高举三色旗的象征自由女神的妇女在这里突出地体现了浪漫主义特征。

她健康、有力、坚决、美丽而朴素,正领导着工人、知识分子的革命队伍奋勇前进。

1831年5月1日,这幅作品在巴黎展出时,引起轰动。

德国诗人海涅为此画写了赞美诗。

1831年,这幅画被法国政府收购,在卢森堡宫展出了数月即被收起,官方的理由是“太革命了”。

后因时局变化,作品被还给了画家本人。

17年后,法国爆发了二月革命,法国人民要求把此画重新在卢森堡宫展览。

同年6月,巴黎工人起义,此画又被政府摘下,理由是具有煽动性,直到1874年才被送入卢浮宫。

德拉克洛瓦的这幅作品有着鲜明的时代性,而这幅作品的境遇则直接反映了这一历史阶段法国政局的巨大动荡。

请回答:

1830年七月革命的对象是谁?

这次革命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

1831年这幅作品被以“太革命了”为由收起并归还作者。

官方“太革命了”的理由反映了当时法国的什么现象?

""

从1874年开始,《自由引导人民》在巴黎卢浮宫展出,这与法国政局的什么变化相关?

这一变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

【答案】:

【解析】:

第20题【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如果说在和平时期政府的根基是美德,那么在革命时期就是美德和恐怖,没有恐怖的美德是有害的……恐怖就是严厉不可动摇的正义……恐怖不仅仅是一个原则,它是民主原则的结果。

——罗伯斯庇尔

材料二1793年5月罗伯斯庇尔领导法国人民起义,推翻吉伦特派统治,建立雅各宾派专政。

执政期间……采取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宗教措施,粉碎了国内外敌人颠覆共和国的阴谋,捍卫了革命成果,把大革命推向了高潮。

罗伯斯庇尔……以革命的恐怖政策惩罚罪犯和革命的叛徒,史称“恐怖统治”,许多无辜的人都被诬告并杀害,成千上万人被送上断头台。

……有人批评这种政策为“诛九族”和违反人道。

概括材料一中罗伯斯庇尔的主要观点。

""

结合材料二,应该如何评价罗伯斯庇尔在法国大革命期间实行的恐怖政策?

(要求答出评价方法和具体评价内容)

""

【答案】:

【解析】:

第21题【材料分析题】

对于一种法律制度的理解,不能脱离这种制度所赖以存在的社会历史背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直到11世纪末,在意大利偶然发现了《国法大全》的真本,才把沉寂已久的罗马法再次捧上了历史舞台。

……当时意大利商品经济迅速发展,迫切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法律体系。

罗马法的内容远比当时日耳曼国家的习惯法和封建地方法更适合作为现成准则。

其次罗马法中体现的理性、平等观念也是十分必要的。

此外教权和皇权冲突的加剧也为罗马法的复兴提供了相当有利的条件。

——整理自何勤华《西方法学史纲》等

材料二:

欧西各国自罗马帝国瓦解和罗马法失效之后。

日耳曼各民族各部落均扶其地方的习惯法以为治,而全欧法律种类之多,以千百计。

那时只法国一国的民法便有数百种之多。

伏尔泰曾讥笑说过:

旅行法国者改换法律次数之多,犹如其换马匹一样。

但自拿破仑用整部的法典统一了法国的民法之后,各国才感觉到法律统一之可能。

《拿破仑法典》同时还供给它们一个极好的模楷。

十九世纪各国建立的民法典,我们可以说,它们几乎没有一个是不曾受过《拿破仑法典》之影响的。

——摘自梅汝璈《<拿破仑法典>及其影响》

仔细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1世纪末在欧洲“罗马法复兴”的历史条件。

指出《拿破仑法典》正式公布的时间。

根据材料二所论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拿破仑法典》颁布对欧洲国家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答案】:

【解析】:

第22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戴高乐主义的根本立足点是实现欧洲联合。

戴高乐多次谈到法国在欧洲统一中的作用,认为欧洲的复兴必先有法国复兴。

为此,法国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努力:

坚持发展法国独立的核力量,1960年,法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果断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积极发展独立的军事防卫体系。

戴高乐认为,美国不能包办欧洲对苏政策。

欧洲,特别是法国,应该发挥独立作用。

1960年3月,戴高乐邀请赫鲁晓夫全家访法,会谈时提出“缓和、谅解、合作”的政治主张。

戴高乐十分重视法德关系,认为法德和解和联盟是欧洲联合的基础,可以保障欧洲政治的独立性。

──摘自吴于崖、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二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

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开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在发展……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

──布热津斯基《大棋局》

材料三英国史学家尼尔·弗格森曾撰文指出,随着中国力量的日益强大,以及美国地位的逐渐削弱,有两件事很可能会发生:

其一,中国将充分利用其日益增长的影响力,重塑国际体系的规则制度,以更好地满足其利益需要;其二,这个体系中的其他国家──尤其是那些正在走下坡路的霸主──将把中国看作一个日益严峻的威胁。

现实主义者预测,事态如此发展下去,将出现紧张、不信任和冲突这类权力转移过程中的典型现象。

──约翰·伊肯伯里《中国崛起与西方世界的未来:

自由体系能否继续维持?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戴高乐主义的特点。

结合材料一、二、三指出这些现象的出现对国际关系产生的影响。

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三中关于中国崛起的观点。

【答案】:

【解析】:

第23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根据宪法的规定,英国是一个君主制国家,世袭的国王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议会的组成部分、司法首脑、武装部队总司令和国教的世俗领袖。

从形式上说,英王的权力是最大和最广泛的,但不能单独行使,而由内阁和议会行使,所以英王的权力只具有象征性的意义。

材料二在1688年后的20多年内,内阁的地位日趋巩固。

到这时,各枢密院常设委员会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初步具有了近代政府各“部”的性能和特征。

名义上的中央政府机构枢密院更加臃肿、笨拙,已不能发挥维系中央政府的核心作用。

而内阁人员精干、决策迅速、处事敏捷,在指导、协调各部门工作中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7世纪末18世纪初,内阁和政府日益融为一体,内阁的构成人员趋于稳定。

材料三英国行政机构的构成比较复杂,它包括政府、内阁、政府各部、枢密院和地方行政机构等。

政府大臣中包括阁员大臣和非阁员大臣。

由阁员大臣组成内阁。

内阁由首相主持,它是英国政府的领导核心,是行政决策机构。

材料四前任英国内阁首相布莱尔是由下议院多数党选举产生的,所以他要出兵伊拉克,一般会很轻易就在下议院获得多数票通过,但也有120多名工党议员对政府决议投反对票,使布莱尔蒙受了打击。

政府的决议受到反对怎么办呢?

就需要首相为自己的决策进行辩护。

但是无论辩论结果如何,只要下议院是多数票通过了,最后英国就可以出兵伊拉克。

请回答:

在责任制内阁中,英国国王与内阁之间是什么关系?

""

在责任制内阁中,内阁与政府是什么关系?

""

在责任制内阁中,议会与政府的关系是如何体现的?

""

【答案】:

【解析】:

第24题【材料分析题】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民法典》采纳了1789年的社会原则:

个人自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国家世俗化、信仰自由和选择职业的自由。

这就是为什么这部法典在欧洲成为法国革命的象征,不论传入什么地方,它都提供了现代社会的基本法则。

——【法】乔治·勒费弗尔《拿破仑时代》

材料二:

拿破仑在其所有征服地区都贯彻法国革命的一些基本原则。

他废除封建制度和农奴制,承认所有公民的平等,实施其著名的法典。

……对拿破仑来说,最致命的是他于1812年侵入俄国时所遇到的俄国各阶层人士的激烈抵抗。

这种抵抗正像冰天雪地一样,造成拿破仑大军的灾难性的毁灭。

从俄国冰冻的平原上开始,拿破仑的事业便一落千丈,并不可避免地在厄尔巴岛上结束了。

因而,法国革命的思想意识对其创始人发生了反作用。

拿破仑所“冒犯”的人民先是因“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而觉醒并充满热情,然后又在其导师背叛自己的原则时转而反对其导师。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拿破仑制定《民法典》所起的作用。

材料二中对拿破仑《民法典》的评价是否与材料一相矛盾?

为什么?

【答案】:

【解析】:

第25题【综合题】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德意志帝国首相俾斯麦说:

“我们位于欧洲中部。

我们至少有三条会遭到进攻的战线,而法国却只有一条东部的国界,俄国只有在西部的边界上有遭到进攻的可能。

”“我们所需要的是法国让我们安宁,要防止法国——假如它不愿和我们保持和平的话——找到盟友。

只要法国还没有盟友,法国对我们就没有什么危险。

“除了法国以外,各国都需要德国,德国应尽力利用它们的彼此关系,不让它们联合起来反对自己。

——摘自迪特尔·拉夫《德意志史》

材料二:

1888年即位的新皇帝威廉二世与首相不和,迫使俾斯麦于1890年辞职。

威廉二世曾说:

“我认识到我身负严峻的任务,来拯救王位,摆脱首相的巨大阴影。

……我把他打翻在地。

——摘自迪特尔·拉夫《德意志史》

材料三:

俾斯麦下台后,威廉二世表明其对外政策时说:

“在我们德意志军旗的保护标志之下,我们有理由提出要求:

凡是外国人给予一切其他国家的某些权利,也同样是德意志商业、德意志商人和德意志船只所要取得的权利。

——摘自《世界近代史参考资料》

材料四:

威廉二世的外交大臣比洛说:

“当其他国家分割世界时……我们不会消极地躲在一旁。

……如果英国人谈大不列颠,法国人谈新法兰西,俄国人侵占亚洲,那么我们也要求建立大德意志。

——摘自《世界近代史教学资料选辑》

(二)

回答:

据材料一,俾斯麦对外政策的主要着眼地域在哪里?

其对外政策的核心是什么?

据材料三、四,德国对外政策有了什么变化?

为什么有这种变化?

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三、四,威廉二世为什么要将俾斯麦“打翻在地”?

【答案】:

【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