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初二上册语文月考教学质量检测月考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648233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季初二上册语文月考教学质量检测月考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秋季初二上册语文月考教学质量检测月考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秋季初二上册语文月考教学质量检测月考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秋季初二上册语文月考教学质量检测月考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秋季初二上册语文月考教学质量检测月考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秋季初二上册语文月考教学质量检测月考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秋季初二上册语文月考教学质量检测月考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秋季初二上册语文月考教学质量检测月考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秋季初二上册语文月考教学质量检测月考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秋季初二上册语文月考教学质量检测月考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秋季初二上册语文月考教学质量检测月考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秋季初二上册语文月考教学质量检测月考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秋季初二上册语文月考教学质量检测月考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季初二上册语文月考教学质量检测月考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秋季初二上册语文月考教学质量检测月考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B.湛江的亚热带城市风光迷人,还有那丰富味美的海鲜也吸引着大量的游客。

C.前不久,毕节市举办了“骑行共享生活”的活动,来自全国各地的200余名自行车爱好者参加了本次活动。

D.学校新的领导班子健全并建立了一整套班级管理制度。

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A.传记一般包括自传、评传、人物小传、人物特写、回忆录、年谱等。

文学性是其基本要求。

B.科举考试中应试不中叫“落第”。

清代的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

乡试通常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一次,会试在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天在礼部举行,殿试是皇帝主试的考试,考策问。

C.《藤野先生》是一篇回忆性散文,选自《朝花夕拾》,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

D.散文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形散神不散”。

“形散”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表现手法不拘一格等。

“神不散”是说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

二、文言文阅读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6.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C)(3分)

A.沿溯阻绝溯:

逆流而上B.乘奔御风奔:

飞奔的马

C.哀转久绝绝:

中断D.属引凄异引:

延长

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3分)

A.或王命急宣或异二者之为

B.则素湍绿潭入则无法家拂士

C.春冬之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D.其间千二百里其真无马邪

8.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B)(3分)

A.本文选自《水经注》,描绘了三峡雄伟壮丽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B.作者引用渔歌表现了三峡的山高水长,同时渲染了三峡秋季的清幽秀丽。

C.“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是俯视,“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是仰视,俯仰生姿,相映成趣。

D.第二段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突出了三峡夏季水势之盛,水流之急。

三、古诗文默写(6分)

9、

(1)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崔颢《黄鹤楼》

(2)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庭中有奇树》)

(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请默写《渡荆门送别》

答: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四、现代文阅读(10分)

海军三大舰队在南海海域举行实兵实弹演习

央视网报道 7月8日,海军组织三大舰队上百艘舰艇和数十架飞机以及部分岸导发射单元,分成红蓝双方,在海南岛至西沙附近海域举行实兵实弹对抗演习,全面提高海军部队新形势下执行使命任务的能力。

记者在红方编队的指挥舰合肥舰上。

演习刚刚开始,蓝方就派出多个兵力群,从空中、水面、水下和电磁空间,对红方进行轮番袭扰。

红方舰艇编队迅速采取反干扰措施,在空中预警兵力的协同下,及时侦获蓝军行动。

红方航空兵多架战机前出,对蓝方来袭机群进行拦截,夺取了局部制空权。

在航空兵制空作战中,红方多型舰艇和飞机发射导弹对蓝方来袭战机和舰艇实施精确打击。

此次演习,以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海上局部战争为演习背景,课题设置紧贴实战,重点演练制空作战、对海作战等信息化海上作战相关内容。

参演兵力以南海舰队为主,包括北海舰队和东海舰队部分兵力,涵盖航空兵、潜艇、水面舰艇和岸防部队等各类作战平台。

演练中,蓝方多艘潜艇悄然出动,逼近红方舰艇编队。

红方多架舰载反潜直升机,与舰艇密切协同,锁定蓝方潜艇踪迹,并抓住有利战机果断发射鱼雷,对蓝方潜艇实施精确打击。

与此同时,红方两艘深海待机的潜艇发射鱼雷,对蓝方两艘潜艇成功进行伏击。

红方指挥舰合肥舰舰长赵岩泉:

蓝方兵力在哪里?

舰艇如何出击?

飞机什么时候起飞?

潜艇在哪里?

这些我们都不知道,我们必须要自主地搜集情况,自主判情,综合定下决心,这样才能获得战场主动权,这对我们来说,完全是一场实战化的考验。

演习中,蓝方还对红方附近的要地实施了突袭。

红方岸防兵力对来袭导弹实施分层抗击。

记者在现场看到,干扰与反干扰、侦察与反侦察,接踵而至的敌情,各种火力运用一波接一波。

红蓝双方的舰潜机共进行了多个波次的对抗,演习海空域导弹怒射,鱼雷逐浪,霹雳震天,一个个目标被准确摧毁。

演习实射各型导弹、鱼雷数十枚。

此次演习是海军年度例行性训练活动。

中央军委委员、海军司令员吴胜利,军委联合参谋部副参谋长王冠中,海军政治委员苗华,南部战区司令员王教成以及军委训练管理部有关领导参加演习并现场指导。

演习指挥员、南海舰队司令员沈金龙:

这次演习是全军实战化训练座谈会后海军组织的首次重大实兵实弹演训活动,反映了军队领导指挥体制改革成果,体现了海军设计战争、设计训练的练兵思维,有力推动了海上方向实战化训练深入发展。

(央视新闻记者朱传亚黎友陶陈振宇冯刚张杰吴永华)

10.从这则消息中概括出消息的六要素。

1分

11.本则消息的导语是:

2分

12.第六段写赵岩泉舰长的话起到了什么作用?

(2分)

13.第八段补充交代军委领导参与有何意义?

14.第九段引用沈金龙司令员的话起到什么作用?

(3分)

答案10.时间:

7月8日地点:

海南岛至西沙附近海域人物:

海军三大舰队参演人员事件的起因:

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海上局部战争经过:

红蓝双方对抗实弹演习全过程结果:

提高了海军实战能力

11.7月8日……能力(第一段)

12.表明这次演习是实战演习,没有预先设定目标,对提高海军的实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3.说明领导对此次演习的重视程度,有利于提高参战官兵的积极性,提高训练效果。

14.以这段话作为结语,交代了事件的背景和此次演习的重大意义。

五、写作(60分)

请以“那一瞬间,我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③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第Ⅱ卷

六、诗歌鉴赏(4分)

使至塞上

王 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5、“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句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诗人以“蓬”“雁”自比,从中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16、用自己的话,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所展示的画面。

黄沙莽莽,无边无际,草木不见,行旅断绝。

极目远眺,一缕孤烟劲拔坚韧、刚直有力地升腾在天的尽头,俯首远瞰,黄河横贯沙漠,天空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

七、文言文阅读

阅读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完成第13~15题。

(共14分)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

未复能有与其奇者。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

(1)五色交辉 交辉:

交相辉映

(2)晓雾将歇 

 

歇:

消散

(3)夕日欲颓 

颓:

坠落

(4)沉鳞竞跃 

沉鳞:

水中潜游的鱼

18.翻译下列句子。

(6分)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

(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19.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八、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20~24题。

(共15分)

父亲的背

高巧林

①乡下老家的屋檐下,夕阳斜斜地照着。

②趴在木椅后靠背上的父亲衣襟反穿,赤裸着略显肥胖而皮肉松弛、“雀斑”点点的背。

母亲操着一枚让我感到既陌生又眼熟的刮痧板,一下一下刮着父亲的背。

那专注的神情一如她在菜园里耕种那一垅贫瘠而濒临荒芜的地。

一道道“痧痕”显现在父亲背上,乍一看,犹如挂在西边天空中的一片片红彤彤的云霞。

③我一震!

难道,这就是我年少时经常见到的那个宽厚壮实的背吗?

④第二天,经我再三劝说,从不肯轻易花钱看医生的父亲才答应去医院就诊。

⑤我背着父亲,匆匆走向停在环村公路上的轿车。

一路上,尽管父亲的身重压得我气喘吁吁,但我的内心却是踏实而欣慰的。

走过村前的小路,跨过河上的小桥,我尽力让自己的脚步迈得稳健些。

父亲趴在我像他当年一样壮实的背上,浅浅地呻吟着,带着难挨的病痛与满心的幸福。

⑥走着,走着,在我恍惚的记忆里,突然泛起一幕与此时此境何等相似的情景:

40多年前,我目睹父亲也曾这样背着他的父亲——我的爷爷,一步步地走向镇上的医院。

那是夏熟上场季节的一个中午,父亲弓着壮实的背,背起一声声呻吟的爷爷。

可惜那时条件差,爷爷的病又犯得重,父亲才蹲身放下爷爷,爷爷就咽气了……这样幽幽想着时,我的眼眶禁不住湿润了。

有什么办法?

这是无法逆转的生命轮回啊!

父亲背着儿子,儿子背着父亲,就是这样。

⑦或许,我背上的父亲感受到了我的凝重、我的伤感,也就开始一遍遍地说:

“歇一会儿吧,要不,让我自己慢慢地走。

”我说:

“没事,我背你。

⑧大叔大婶们见我如此背着父亲,啧啧称赞:

“你看,老头有福,生了个多么孝顺的儿子。

”我一听,反倒不安起来,这可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把父亲背在自己的背上!

而仅仅这一次,又何以偿还我儿时父亲无数次背着我时积下的深深父爱?

孩子们也来了,嘻嘻哈哈笑个不停,而这笑声分明因好奇而生,挟揶揄而来。

我边背着父亲走,边在心里嘀咕:

“孩子,你还小,等你长大后也当上父亲或者母亲时自然会明白的。

⑨吊了几天盐水后,父亲终于枯木逢春一般慢慢康复起来。

只是,父亲那张苍白、稍显浮肿的脸依然催人怜悯、惹人伤感。

⑩中午,病榻上的父亲望着一缕温暖的阳光,喃喃自语:

“我已经好久没有换内衣了,身上黏糊得难受。

”我马上接话说:

“让我替你擦个背,然后把你的内衣换了,好吗?

”父亲用深透而充满慈祥的目光看着我,好一阵后才说:

“儿,你在城里清洁惯了,还是等你妈来了再说。

⑪我完全懂得父亲这话的意思,而事实也是这样,父亲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乡下老人,从皮屑剥落、皱褶纵横的体肤上,或者从残牙稀疏、胡子拉碴的嘴沿边透出点什么气味来也是不可避免的。

然而,我是无论如何也要替父亲好好擦个背的。

⑫于是,我慢慢扶着父亲,让父亲坐起身来,轻轻地替父亲脱去内衣。

果然黏糊得很,让酸臭的汗液渍湿了的内衣豆腐一般贴着父亲的背。

父亲有些不好意思,说:

“看我有多脏。

“还好。

”说着,我把热气腾腾的毛巾盖在父亲背上,然后,是一阵小心翼翼地左拭右擦。

顿时,细面条似的污垢从父亲背上纷纷滚落。

父亲问:

“都生出污泥条了?

”我答:

“嗯。

⑬其实,我并不在用心回答父亲,而是躲在下意识里的条件反射又让我追忆起儿时的情景——或许在夏天村边的河埠头,或许在冬天镇上的澡堂里,父亲一边替我擦背,一边笑着嬉骂:

“你看有多脏,那些污泥条都可以肥上三亩地啦。

⑭我乐着,默认,而背上的那份爽快与惬意实在让人无法形容。

⑮现在,我但愿,父亲也能享受到我儿时的那份爽快与惬意。

(选自《青年文摘》,有删改)

20.选文故事情节均围绕“背”字展开,可依次概括为:

母亲为父亲刮背——“我”背父亲去看病——“我”为父亲擦背,表现了父子情深的主题。

21.请结合语境,说说下列句子的含义。

但我的内心却是踏实而欣慰的。

作为长年在外的儿子,能有机会做点孝顺父亲的事,既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补偿,所以内心感到踏实而欣慰(2分,意思相近即可)。

22.文章第⑥段插叙父亲背着爷爷去看病的情节,有什么作用?

插叙父亲背着爷爷去看病的情节,丰富了文章的内容(1分),突出了父亲以前的壮实,点明了“我”伤感的原因(1分),深化了“父子情深”的主题(1分)。

23.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

有什么作用?

语言描写(1分)。

父亲朴素、轻松的话语里包含着对儿子无限的疼爱之情(1分)。

24.以文章第⑫段为例,分析作者是运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文章主题思想的。

这一段主要运用细节描写的手法来表现“父子情深”这个主题(1分)。

例如语段中“慢慢扶”“轻轻……脱”“小心翼翼地左拭右擦”等动作描写,写出了“我”对父亲照顾得非常周到,表现了儿子对父亲无微不至的爱;

同时文中对父子二人对话的描写,表现了父子之间的互相体谅(2分)。

九、名著阅读(5分)

除了一匹身上披着绣有一颗金星的天蓝色鞍毯的白马在河边吃草以外,只有他一个人。

这个青年正在洗澡;

我们走近时,他很快地跳出来,披上天蓝色的褂子,和白布的头巾,上面有一颗红星。

一枝毛瑟枪挂在他腰际,木盒子柄上垂着一绺红缨绸带。

他手按着枪,等着我们走近,问向导我们有什么事情。

后者拿出他的路条,简单地说明了我是怎么被交给他的,那个战士好奇地看着我,等我进一步解释。

“我是来见毛泽东的,”我说,“我知道他在安塞。

我们还得走多远?

“毛主席吗?

”他慢吞吞地问。

“不,他不在安塞。

”接着他看了看我们的后面,问我是不是没有别人。

他弄清楚确实只有我一人之后,态度才自然起来,他微笑着,好像有什么秘密的好玩的事情似的。

他对我说:

“我正要到安塞去。

我和你一块到县政府去吧。

上面这段文字选自《红星照耀中国》,书中称誉的“当今时代无与伦比的一次史诗般的远征”,指的是长征。

语段中的“我”指的是埃德加·

斯诺,这段文字涉及的具体的情节是埃德加·

斯诺去延安见毛泽东的路上。

十、语言综合运用(12分)

(1)二十一中学正开展“墨香书法”语文实践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

学校大屏幕展示的实时新闻如下:

2016年5月15日晚,嘉德“大观之夜”专场拍卖举行。

“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的唯一传世作品《局事帖》以2.07亿元成交。

消息瞬间传遍收藏圈,也引起了大众的普遍关注。

“一个字相当于167万元,真可谓天价书法!

”不少网友对于疯狂的亿元书法很吃惊。

其实自2010年中国艺术品市场达到火爆顶峰起,已经有多件拍品价格过亿,这也标志着中国书画步入亿元时代。

(1)热点追踪:

结合材料,为新闻拟写一个标题。

(不超过15字)

曾巩书法作品天价成交

(2)班级正在开展主题为“诚信”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按要求答题。

【材料探究】阅读下面几则诚信小故事,从中归纳出“重诚信”的含意。

材料一:

春秋时,吴国的季子出使北方,顺道拜访了徐君。

徐君很喜欢季子的剑,季子虽然心中默许赠送,但因外交礼仪的需要,当时没有答应。

等季子返回时,徐君已经死了,季子就把剑挂在徐君坟前的树上,然后再离去。

材料二:

北宋词人晏殊14岁时,参加皇帝亲自主持的考试,看到题目后,对皇帝说:

“这个题目我10天前就做过了,请陛下另出一题。

在任何情况下(不管出现什么情况),哪怕牺牲自己的利益甚至付出沉重的代价也要讲诚信,守信用。

(3)

【观点论辩】据报道:

一出租车司机在救助一位被一辆货车(已逃逸)撞伤的老人时,先让老人写下证明(证明不是自己撞的老人),然后才救助老人。

对这一现象,你怎么看?

观点明确,言之成理,80字以内。

【示例一】司机的行为可以理解,因为当今社会诬陷好人的事情时有发生,司机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依然心存善念,救助老人,是值得肯定的。

【示例二】司机的行为不正确,因为人要常存善念,司机在救助他人之前,不应先考虑自己的利益,而应以救人为先,急人之所急。

(4分。

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