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省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精神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650500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0.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入学习贯彻省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精神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深入学习贯彻省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精神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深入学习贯彻省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精神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深入学习贯彻省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精神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深入学习贯彻省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精神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深入学习贯彻省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精神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深入学习贯彻省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精神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深入学习贯彻省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精神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深入学习贯彻省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精神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深入学习贯彻省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精神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深入学习贯彻省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精神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深入学习贯彻省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精神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深入学习贯彻省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精神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深入学习贯彻省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精神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深入学习贯彻省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精神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深入学习贯彻省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精神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深入学习贯彻省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精神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深入学习贯彻省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精神Word文件下载.docx

《深入学习贯彻省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精神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入学习贯彻省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精神Word文件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深入学习贯彻省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精神Word文件下载.docx

完善管人管事管资产管导向相结合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加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综合评估考核。

深化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机构改革,建立健全文化市场准入管理机制,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科技等手段提高管理效能。

注重发挥中介机构、社会团体、基金会等社会组织作用,积极发展文化研究咨询机构。

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完善文化市场管理,强化日常监管,维护文化市场秩序。

(七)加快文化“走出去”行动

1.拓展对外宣传阵地。

有针对性地组织主题外宣活动,加强对外新闻发布和宣传报道,展示江苏发展成就和特色。

整合对外传播资源,建立多媒体、跨平台传播媒介网络,促进对外宣传工作常态化。

扩大江苏国际频道和“金陵之声”在境外落地范围,提高“中国江苏3G”手机报海外覆盖率。

推动省级重点新闻媒体在港澳台布点,与中央外宣媒体、海外主流媒体合办频道频率和栏目节目。

2.加强对外文化交流。

借助国家对外文化交流平台,发挥江苏海外友城多的优势,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对外文化交流,积极借鉴吸收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学习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加强与国际一流文化机构交流合作,积极参与国际著名图书、影视、动漫等文化产品展览展示交易会,在重点国家和地区举办形式多样的文化交流活动。

加快推进江苏孔子学院、孔子课堂和教材建设,继续办好“感知江苏”、“同乐江苏”等文化交流品牌活动,增强江苏文化在世界上的亲和力影响力。

3.扩大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

重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拓宽对外文化贸易渠道,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海外市场份额,推动江苏文化产业融入国际文化产业链。

培育一批外向型文化出口企业和产业基地,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文化产品,推动更多的江苏文化企业和产品进入国家文化出口企业和项目目录。

支持文化企业通过独资、合资等形式在海外兴办实体,实现落地经营。

大力实施苏版图书、优秀影视作品海外推广计划,确保全省出版物出口额年均增长20%以上,版权贸易输出保持全国第一。

(八)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行动

1.加大文化人才培养力度。

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大规模培养人才,千方百计留住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形成一支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结构合理、规模宏大的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

以培育“文化名家”和“五个一批”人才为重点,深入实施高层次文化人才工程,在不同领域不同门类造就一批国内一流、业内公认的文化拔尖人才和领军人才。

重视培养文化专业人才,提升艺术院校办学水平,发展文化职业技术教育,推动校企共建文化人才培养基地。

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完善机构编制、学习培训、待遇保障等方面政策措施,吸引优秀文化人才服务基层,鼓励优秀年轻干部和大学毕业生到基层文化部门任职,发挥好城市社区和农村文化能人作用。

2.大力引进紧缺文化人才。

制定优惠政策措施,拓宽选人用人视野,以合聘、返聘等形式引进国内外高端文化人才。

建立文化人才引进目录,提高“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中的文化人才比重,重点引进一批高端创意人才,一批具有国际眼光、熟悉市场运作的文化经营管理人才。

支持文化企业园区引进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对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创办文化企业的给予重点扶持。

鼓励经济、金融、科技等领域优秀人才,以合作、兼职、顾问等方式进入文化行业。

3.完善文化人才激励机制。

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把激发文化工作者创造活力作为推动文化改革发展的关键环节。

完善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机制,建立以岗位职责为基础,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人才评价考核指标体系,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施展才华创造有利制度环境。

探索实施知识、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办法,在条件成熟的国有文化企业试行期权、股权激励。

评选颁发“紫金文化奖章”、文学艺术奖,开展年度杰出文化人物评选活动,对作出突出贡献的文化工作者给予重奖,对文化名人名家在工作和生活上给予更多关心支持。

加大文化人才宣传推介力度,支持中青年优秀人才举办个人专场展演展览。

文化工作者要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和作风建设,自觉追求德艺双馨,努力成为优秀文化的生产者和传播者。

四、提高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科学化水平

(一)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

各级党委要适应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的新任务,切实担负起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政治责任,把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一同研究部署、一同组织实施、一同督促检查。

把文化改革发展成效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作为衡量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业绩的重要依据。

把握文化发展规律,深入研究意识形态和宣传文化工作新情况新特点,及时研究文化改革发展重大问题,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掌握文化改革发展领导权。

选好配强文化领域各级领导班子,切实把政治立场坚定、思想理论水平高、熟悉文化工作、善于驾驭意识形态领域复杂局面的干部充实到领导岗位上来。

重视加强文化领域干部培训,全面提升文化干部队伍素质能力。

健全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工作体制和工作格局,形成推进文化建设工程的强大合力。

(二)健全政策保障机制。

完善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的政策,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环境。

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对文化单位实行的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资产和土地处置等方面优惠政策,把文化产业作为优先发展产业,享受省扶持各类产业发展的最优政策。

建立公共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保证财政文化支出增幅高于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增幅、占财政总支出比重达到2%以上。

逐步扩大省级文化产业引导资金、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和文化产业发展基金规模,提高各级彩票公益金用于文化事业比重。

在国家许可范围内,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投资文化产业,在投资核准、信用信贷、土地使用、上市融资、发行债券、对外贸易和申请专项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与国有文化企业一视同仁。

完善文化产业统计制度和统计体系,增强统计数据的全面性、科学性。

(三)营造良好文化法制环境。

加强地方文化立法,推进文化领域依法行政,提高文化建设法制化水平。

健全行政审批制度,创新行政许可实施机制,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完善行政复议,加强行政监督和问责。

构建文化知识产权法制体系和保护机制,维护文化工作者合法权益,支持现代著作权保护技术开发应用,严厉打击各类侵权盗版行为,增强全社会版权保护意识。

(四)发挥人民群众文化创造积极性。

尊重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积极搭建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载体平台,及时总结基层和群众文化创造新经验,在全社会营造鼓励文化创造的良好氛围,为实施文化建设工程广开活力之源、提供不竭动力。

 

一、工作目标

到2015年,全市城乡基层文化设施实现100%覆盖,50%的县(市、区)进入全国文化先进县行列,“文化嘉年华”等文化活动形成品牌。

文化产业营业收入、增加值分别达到800亿、300亿,GDP占比提高到8%,年均增幅分别达到20%、31%和15%。

二、推进8大系列工程、30件实事

(一)思想文化引领工程

1.加强市民思想道德建设。

办好“领导干部新知识讲座”等各类讲堂,深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教育。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进省未成年人实践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

把网络打造成健康向上的精神乐园。

2.彰显镇江城市精神。

提炼体现镇江文化底蕴和人文内核的城市精神。

策划系列宣传教育活动,推出在全省、全国产生重大影响的典型,引导全市干部群众崇尚先进,提升城市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3.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

加强学习型领导班子和党组织建设,健全社科联组织,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读书学习、学术交流活动。

到2015年,学习型党组织、领导班子创建率达到90%。

4.开展和谐创建活动。

以优质服务、培树典型为重点,深入开展和谐创建活动。

大力开展“献爱心、送温暖”、志愿服务、结对助学等社会实践和“十佳新人新事”、“慈善之星”等评选表彰活动。

5.深化“大爱镇江”建设。

全程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提供便民服务、实现以城带乡为重点,打造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特色活动;

充分发挥志愿者组织传播培训和交流服务功能,结合全国全省道德模范评选,开展“大爱之星”评选,使“大爱镇江”走向全国。

(二)文化设施建设工程

6.优化城市文化设施建设。

优化图书馆、特色博物馆群、科技馆、大剧院等基础文化设施建设,充分发挥现有场馆的文化功能。

进一步优化体育会展中心、滨江风光带、白娘子爱情文化园和南山国家森林公园等城市旅游文化设施,提升文化品位。

7.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

打造城市“15分钟文化圈”。

到2015年底,城乡文体设施覆盖率达100%,100%的图书馆、文化馆达到国家级标准,其中60%达到国家一级标准,藏书总量人均1.2册、公共体育设施面积人均2.3平方米。

全市一半以上的县(市、区)成为全国文化先进县。

(三)文化品牌塑造工程

8.放大历史文化品牌。

结合城市发展定位,深度开发“三国文化”、“齐梁文化”等历史资源,重点打造特色博物馆群、“焦山碑林”和米芾书法公园等文化载体。

举办“中国瘗鹤铭奖书法艺术大展”、“白娘子爱情文化节”、“龙舟节”、“秦淮花灯节”等全国性的大赛,增强城市的文化活力。

9.彰显山水文化品牌。

增加“南城北水”战略中的文化含量,以“城市山林、大江风貌”为元素,整体规划开发,加快金山湖景区、西津湾和南山国家森林公园建设,在全市范围内形成3~5个集文化旅游、娱乐休闲、城市产业于一体的城市文化综合体。

10.打造宗教文化品牌。

整合地域道、儒、释宗教资源,加速佛祖舍利、水陆法会、焦山佛学院和宝华山律宗等宗教文化资源转化,拓展宗教文化内涵和市场,开展各项创作、演出和宗教活动,提升城市的宗教地位和影响力。

11.塑造创意文化品牌。

推进文化资源型城市向文化产出型城市转变。

以中华茶博园为支撑,借助现代高效农业成果,深入发掘“茶圣陆羽”、“天下第一泉”等文化资源,融合现代创意技术和手段,建设茶文化集聚区,塑造全市首个创意品牌。

12.做强餐饮文化品牌。

做大镇江三怪、扬中江鲜、句容农家乐等既有品牌,研发镇江传统菜肴和风味小吃,举办全国江鲜烹饪大赛,建设江鲜一条街等特色街区,扩大“镇江美食节”影响,打响餐饮文化和醋文化品牌。

(四)文化艺术繁荣工程

13.打造精品力作。

实行重大文艺作品创作扶持制度,发挥“金山奖”积极作用,探索运用政府招标采购的办法,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艺精品创作。

力争到2015年,有6~7部作品入选省和国家级“五个一工程”奖。

14.丰富群众文化。

组织开展文化惠民活动,推进各级文化场所的免费开放。

深入开展“送书、送电影、送戏下乡”。

15.净化文化市场。

创新监管方式,构建统一高效的文化市场管理信息网络。

加强著作权和版权保护。

加大“扫黄打非”、网络文化引导监控力度,扩大“社区青少年绿色上网中心”覆盖面。

严格演出市场、书报市场、音像市场、网吧和娱乐场所管理。

(五)文化产业推进工程

16.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

扶持江苏文化科技产业园、句容郭庄数字出版传媒产业园、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凤凰智慧产业园、丹徒长山文化产业园等专业园区建设。

启动世业洲文化创意产业园、大禹山创意新社区等规划建设。

到2015年,累计投资突破300亿,文化企业固定资产达600亿,形成具有比较优势的文化产业集群。

17.坚持科技创新战略。

以科技助推文化产业发展。

扶持培育创意产业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和高校建立创意产业基地,引进各类创意技术和人才,促进文化产业与科技的深度融合。

18.加快文旅结合。

大力实施文旅结合、以文兴旅战略,以山水名城为主线,优化旅游线路,充实文化内涵,形成全新旅游格局。

19.扶持特色文化产业发展。

针对文化市场需求和文化消费热点,坚持“高、精、特、新”的发展方向,大力推动文化创意、影视演艺、文化旅游、出版印刷等重点行业发展,促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

20.多元发展文化演艺业。

整合市内艺术表演团体资源,扩大对外交流合作,开放演出市场。

创新体育会展中心运营管理模式,积极推动承办大型文体赛事的市场化运作。

21.做大现代传媒业。

加快文广集团、报业集团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扶持江苏可一文化产业园、郭庄数字出版传媒产业园做强。

扩大新闻出版、现代传媒和广告产业规模,形成电视、报纸、网络、手机信息多种传媒互动发展。

22.规范休闲娱乐业。

规范影剧院、歌舞厅、网吧等娱乐市场,引进休闲娱乐项目,打造3~5个休闲娱乐集聚区。

(六)文化遗产保护工程

23.加大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

完成“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确立一批新的市级文保单位。

实施西津渡三期、新河街文保修复工程。

推进特色博物馆建设。

24.加大“非遗”保护力度。

规范市级名录评审工作,健全四级名录体系和项目保护机制。

实施国家级“非遗”名录项目重点保护工程。

(七)文化人才培养工程

25.打造高端人才队伍。

推行《市直文化系统人才队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实行人才“柔性流动”,开启引进文化人才“绿色通道”,实施“文化大师”等工程。

培育1名国家级、5名省级中青年艺术家,储备100名文化人才后备队伍。

26.引进紧缺人才。

加大新兴专业和复合型人才引进力度,到2015年,引进高层次文化人才50名,文化产业专业人才200名。

27.提升现有人才素质。

举办专题培训,促进文化人才知识结构更新,提高专业技能。

每年选派一批优秀文化人才到企业和管理部门挂职锻炼。

(八)文化体制创新工程

28.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健全国有经营性文化资产监管体系。

完善文化产业统计工作机制。

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制。

29.推进文化产业集团发展。

完善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中的配套政策。

加快国有文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推动文化企业上市。

30.深化文化事业单位改革。

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三项制度”改革,推动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实行法人治理。

三、保障措施

(一)健全组织领导机制。

健全党委统一领导下的文化工作机制。

把文化建设作为评价发展水平、衡量发展质量和考核干部工作实绩的内容,建立工作责任制,下达任务书。

实行市、辖市(区)两级文化强市建设联席会议制度。

(二)创新人才工作机制。

落实六部委《关于加强县级和城乡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建立文化干部培训、考评、任用机制。

将文化建设的内容纳入干部培训,市委党校每年举办一期文化强市建设干部专题培训。

(三)细化配套政策。

建立健全符合镇江实际的财政、税收、土地、金融等文化发展政策。

全市各级财政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投入增幅高于同期财政收入增幅,力争到2015年,财政文化事业经费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达到3%以上。

从2012年起,设立市级文化产业引导资金,并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逐年增加,重点扶持科技含量高、产业吸附能力强、社会贡献大的核心层文化业态发展。

2012—2015年,市财政每年安排扶持文艺精品创作专项资金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四)加强考核奖励。

完善文化建设考核机制,扩大文化工作所占分值。

设立“全市文化建设奖”、“高级文化人才突出贡献奖”、“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奖”并纳入市委、市政府年度综合表彰项目。

实施文化建设工程,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江苏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始终把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作为党的工作的一条主战线、践行科学发展观的一个主阵地、推进“两个率先”的一支主力军,更加自觉、更加主动推动江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快建设文化凝聚力和引领力强、文化事业和产业强、文化人才队伍强的文化强省,更好地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三、以实施“八大行动”推进文化建设工程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行动

1.坚持不懈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教育,推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向深度和广度拓展,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完善考学评学述学制度,推动党员干部自觉把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作为基本途径,把眼界宽、思路宽、胸襟宽作为重要目的,把创业、创新、创优作为检验学习成效的重要标尺,做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带动学习型社会建设。

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2.更加注重江苏人的精神建设。

坚持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传承好改革开放以来全省人民创造的“四千四万”精神、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精神和“三创”精神,培育和弘扬“创业创新创优、争先领先率先”的新时期江苏精神,进一步提升推进“两个率先”的“精气神”。

集中开展新时期江苏精神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干部群众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永不自满、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以思想不断解放推动事业持续发展。

3.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加快推进社科强省建设,更好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功能。

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传统学科和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并重,努力形成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

加强资源整合和统筹协调,加大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投入,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引导作用,建设一批国内一流的社科研究基地和学术平台,打造一批辐射面广、影响力大的学术活动品牌。

坚持以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推进面向“两个率先”实践的理论创新,建立江苏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提高研究成果的社会利用率,使哲学社会科学界成为推动科学发展的思想库。

4.深入推进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创建。

坚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大力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开展“爱祖国、爱江苏、爱家乡”主题活动,引导人们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单位里做一个好工作者、家庭里做一个好成员。

评选表彰道德模范,加强先进典型学习宣传,放大“双百”、“双50”人物以及“江苏好人榜”示范效应。

全面加强学校德育体系建设,完善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教育网络,实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九大提升行动计划”,发挥关工委和“五老”志愿者作用,注重活动品牌和阵地建设,实现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县(市)全覆盖。

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加大对失信行为惩戒力度。

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提高全民法律素质。

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推进廉政文化建设。

广泛开展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社区创建活动,建立健全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协调推进城乡文明建设,努力打造区域文明城市群和文明城镇群。

(二)现代传播体系建设行动

1.提高舆论引导水平。

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壮大主流舆论,提高舆论引导的及时性、权威性和公信力、影响力。

精心组织重大主题、重大典型宣传,宣传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宣传各地推进“两个率先”的新成效新经验,宣传江苏干部群众的崭新精神风貌。

加强与中央及兄弟省(区、市)媒体合作,形成报对报、台对台、网对网互动合作模式,支持江苏卫视巩固提升全国覆盖率。

加强舆情分析研判,加强热点难点问题引导,科学解疑释惑,有效凝聚共识。

做好重大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完善省市县党委、政府新闻发布及信息公开制度,健全应急报道和舆论引导机制,提高时效性,增加透明度。

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推动解决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群众反映强烈的实际问题。

新闻媒体和新闻从业人员要秉持社会责任和职业道德,真实准确传播新闻信息,自觉抵制错误观点,坚决杜绝虚假新闻。

2.推进重点媒体建设。

做大做强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等重要媒体,完善采编、发行、播发系统,加快数字化转型,扩大有效覆盖面,发挥舆论主阵地作用。

支持新华报业传媒集团、省广电总台(集团)、凤凰出版传媒集团、省广电网络公司等跨地区跨行业跨媒体发展,建设技术先进、实力雄厚的现代传媒集团。

推动省市媒体战略整合,加快培育一批发行量超百万份(册)的报刊、一批全国性媒体品牌。

支持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