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昌江一中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65088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38.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昌江一中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江西省昌江一中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江西省昌江一中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江西省昌江一中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江西省昌江一中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江西省昌江一中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江西省昌江一中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江西省昌江一中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江西省昌江一中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江西省昌江一中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江西省昌江一中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江西省昌江一中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江西省昌江一中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江西省昌江一中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昌江一中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江西省昌江一中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昌江一中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西省昌江一中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江西省昌江一中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昌江一中高三第1次月考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30小题,共60分)

我国与俄罗斯合作共同开展火星探测活动,首个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于2009年10月搭乘俄罗斯火箭发射升空。

读地球与火星的相关资料,回答第1~2题。

与日平均距离(百万千米)

质量

体积

大气密度

大气主要成分

表面均温(℃)

自转周期

公转

周期

地球

N2、O2

22

23时56分

1年

火星

CO2

-23

24时37分

1.火星表面温度比地球表面温度低得多,主要原因可能是

A.火星距日较远B.火星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特别强

C.火星大气保温作用非常弱D.火星上昼夜更替周期比较长

2.与地球相比,火星

A.赤道上的自转角速度大,线速度小

B.赤道上的自转角速度小,线速度大

C.绕日公转的角速度小,线速度小

D.绕日公转的角速度大,线速度大

读图1、图2两图,回答3~4题。

3.与图2比较,图1表示

A.比例尺较大,表示的范围较大B.比例尺较小,表示的范围较小

C.比例尺较小,表示的范围较大D.比例尺较大,表示的范围较小

4.B城市位于A城市的

A.西南方向        B.东南方向

C.西北方向D.东北方向

 

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

读图,回答5~6题。

5.甲河与乙河的分水(脊)线是

A.KLOP线B.KMOP线C.KMNQ线D.KRQ线

6.拟在K点和T点之间选择起伏较平缓的路线,修建供拖拉机通行的道路,合理的路线是

A.KRQPT线B.KMNQRT线C.KLOPT线D.KST线

美国航天局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28°35′11″N,80°39′6″W)于当地时间2009年6月18日17时32分利用一枚“宇宙神—5”运载火箭将两个月球探测器发射升空,这标志着美国“重返月球”计划正式启动。

据此回答7~8题。

7.探测器升空时,国际标准时间为

A.18日21时32分B.18日22时32分

C.19日5时32分D.19日6时32分

8.发射月球探测器选择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的主要原因是

A.地势平坦B.气候温暖湿润

C.科技水平高D.纬度较低,节省燃料

僧一行在编制《大衍历》时发现,“日南至,其行最急,急而渐损,至春分及中而后迟。

迨日北至,其行最舒,而渐益之,以至秋分又及中而后益急”。

据此回答9~10题。

9.僧一行发现的实际上是

A.昼夜长短的变化B.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

C.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D.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

10.下列地理现象与僧一行的发现有因果联系的是

A.地表水平运动物体运动方向的偏转

B.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C.北半球夏半年长于冬半年

D.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更寒冷

地震波在不同媒介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科学家利用这一原理探究地球内部结构。

据此回答11~12题。

11.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时,科学家们发现在距离地面大约2900千米深度处横波速度突然降低为零,纵波速度也突然降低,这说明了     

A.地球内部存在着岩浆B.该深度上下层次的温度变化明显

C.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的厚度不同D.该深度上下层次的物质组成存在很大差异

12.人们在生产活动中还常利用地震波

A.传递声音信号B.进行地质探矿

C.调查农作物病虫害情况D.测量山峰的高度

13.近年来,雾霾天气在我国频繁出现,空气质量问题

已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

下图是气温垂直分布的4种情形。

右图中最有利于雾霾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情形是

A.①   B.②C.③   D.④

14.拉萨河流域拥有丰富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资源,拉

萨位于宽阔的拉萨河谷地北侧。

下图为拉萨7月降水量

日平均变化图。

有关拉萨7月降水日变化成因的叙述,

正确的是

A.夜晚地面降温迅速,近地面水汽易凝结成雨

B.夜晚近地面形成逆温层,水汽易凝结成雨

C.白天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

D.白天升温迅速,盛行上升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

甲图为乙图中AB间地表温度变化示意图,乙图为我国新疆某盆地地表物质分布图,读图完成15~16题。

15.关于不同类型地表温度的排序正确的是

A.城镇>耕地>水域>裸地B.水域>裸地>城镇>耕地

C.耕地>水域>城镇>裸地D.裸地>城镇>耕地>水域

16.影响该区域地表温度的因素主要有

①地形差异 ②比热容差异 ③植被覆盖率 ④地表反射率 ⑤天气状况

A.①②③    B.①③⑤C.②③④    D.③④⑤

读世界局部地区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回答17~18题。

17.图中的M气压带是指(  )

A.赤道低气压带B.副极地低气压带

C.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D.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18.图中M、N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可能是(  )

A.M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是7月份B.M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是12月份

C.N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是7月份D.N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是1月份

下图中曲线表示近地面的等压面。

读图,回答19~20题。

19.若图中裸地附近的等压线为一天中弯曲幅度最大时,则此时为(  )

A.午后2时左右  B.午夜前后C.日出前后   D.正午前后

20.此图近地面的气流运动方向是(  )

A.由水库流向裸地B.分别由裸地和林地流向水库

C.由裸地流向水库再流向林地D.由水库流向林地

下图为欧洲南部沿42°N纬线部分地区剖面示意图和①、②两地降水量统计图。

读图回答21~22题。

21.图示②地气候

A.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B.冬暖夏凉,降水均匀

C.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D.全年高温,干湿分明

22.造成①、②两地年降水量差异显著的主导因素是

A.洋流   B.大气环流C.地形   D.纬度位置

读2014年11月9日12时近地面气压(hPa)分布图,回答23~24题。

23.关于图中等压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陆地为高压,海洋为低压 ②陆地为低压,海洋为高压 

③南部等压线稀疏,北部等压线稠密 ④南部等压线稠密,北部等压线稀疏

A.①③    B.②④C.①④   D.②③

24.此时,关于图中天气的正确叙述是

A.北京比东京气温低,气压高B.青藏高原地区风力大,天气晴朗

C.印度大部分地区盛行西南风D.海南岛西部出现狂风暴雨

下图为浙江某地11月24日~28日天气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25~26题。

25.图示日期内,该地的气温变化趋势及原因

A.气温直线下降;受偏南风影响明显B.昼夜温差减小;冷锋过境及白昼渐短

C.最高气温下降;太阳高度角逐渐下降

D.气温波动下降;太阳辐射日变化及冷锋过境

26.与26日夜间气温较高有关联的是

①大气逆辐射强 ②白天日照时间较长 ③白昼较前一天长 ④白天地面吸收热量多

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

下图示意1972~2011年我国西北地区某流域不同朝向冰川面积的变化(单位:

km2)。

读图,回答27~28题。

27.造成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变暖   B.地壳抬升C.流水搬运    D.风力侵蚀

28.若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趋势不变,将导致

A.冰蚀作用增强 B.绿洲面积增大C.干旱程度加剧 D.流域面积扩大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冬季某日8时至次日8时的降雪量和积雪深度分布图,该时段该区域风向主要为偏东风,云量分布差异不明显。

完成29~30题。

29.造成该区域东西部积雪深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降雪量  B.温度C.光照   D.地形

30.图中M地积雪深度低于周围地区,该地可能是

A.农田   B.林地C.城区   D.乡村

二、综合题(共40分)

31.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0分)

材料一 2011年5月5日,阳光灿烂,小明和小畅相约到“媚尼风景区”去旅游。

材料二 “媚尼风景区”略图。

(1)图中有①②③三座古寺,小明和小畅相约在尼湖之南的古寺会合,这座古寺是________。

(填数码)

(2)小明和小畅想要享受“漂流探险”的乐趣,你能根据所学的地理知识向他们介绍一下在支流甲和媚河上游乙“漂流”可能有的特点吗?

 

(3)在图中丁处拟建一水坝,水坝建成后,三座古寺中有可能被水淹的是________。

(4)此时小明和小畅在古寺②,要去丙山顶,想知道两地的温差,请帮忙计算一下。

 

32、A图为我国某城市(36°34′N)一小区局部平面图,B图为小区中育才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绘制的某一日内旗杆杆影轨迹示意图(O为立杆处,虚线为杆影,曲线为杆影端点轨迹)。

据此回答

(1)~(3)题。

(10分)

 

A图

B图

(1)B图F、G、H、I四个杆影中最接近日出时段的是____________。

(2)该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北京时间12时20分测得旗杆杆影为一日内最短,并计算出当地经度为115°E。

请写出学习小组计算经度的思路。

 

(3)该小区底层住户入住一年后,以采光条件差为由将开发商告上法庭。

为了保证底层有充裕的阳光,楼间距至少应达到多少米?

(tg30°≈________(保留整数)。

 

33、下图为2014年某日8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

hPa)。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8分)

(1)图中丙地气压值的范围可能是________。

(2)说出甲、乙两地此时的风向,比较两地的风力大小并说明判断依据。

 

(3)在图中A、B、C、D四条虚线处,可能形成锋面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分别说明这两个锋面的性质和雨区的位置。

 

3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图甲

图乙

(1)①③城市气温特点的差异及原因是什么?

 

(2)②④城市对比,冬、夏季气温有何不同?

为什么?

 

昌江一中高三第1次月考地理试卷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选项

A

C

C

D

B

D

B

D

B

C

D

B

A

C

D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选项

C

D

C

C

B

A

C

A

A

D

B

A

C

B

C

 

31.

(1)①(2分)

(2)支流甲流经地区等高线密集,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漂流速度快,更加惊险刺激;(2分)上游乙流经地区等高线稀疏,河流落差较小,水流平缓,漂流速度慢些。

(2分)

(3)②(2分)

(4)两地的温差是~5.4℃(2分)

32.

(1)F(2分)

(2)①一日内日影最短时是当地地方时12时;(2分)②该地日影最短时北京时间是12时20分,说明该地在北京(120°E)以西,(2分)③经度每差1°,时间相差4分钟,20分钟即差5°,故当地经度为115°E。

(2分)

(3) 35米(2分)

33.

(1)1000~1005hPa或1010~1015hPa(2分)

(2)甲地为东北风,乙地为西南风。

(1分)乙地风力大于甲地,因为乙地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2分)

(3)C D (1分)

C是冷锋,雨区在锋后(或在西北一侧);D是暖锋,雨区在锋前(或北侧)。

(2分)

34.

(1)①城市冬、夏(1月、7月)气温都比③城市高得多。

(2分)①城市位于太平洋沿岸,终年受暖流和西风影响,高大的山脉对冷空气有明显的阻隔作用。

(2分)③城市受寒流影响,冬季受北部冷空气影响。

(2分)

(2)冬季(1月)气温②城市高于④城市,夏季(7月)气温④城市反而高于②城市。

(2分)

冬季:

②城市虽然受寒流影响,但高大山脉对北部冷空气有明显的阻隔作用;④城市虽然受暖流影响,但冬季受北部冷空气影响,气温较低。

(2分)

夏季:

④城市不仅受暖流影响,且受东南暖湿气流的影响,气温高;②城市夏季受寒流影响,气温较低。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