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库.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652799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7.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库.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库.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库.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库.docx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库.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库.docx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1)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马克思的两个伟大理论发现是【    】

A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 B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学说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2.“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的观点是【    】

A唯物辩证法的思想                 B形而上学的思想

C诡辩论的思想                     D相对主义的思想

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

A可知论的观点                    B实践的观点

C辩证法的观点               D反映论的观点

4.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是在被使用时【    】

A能把自身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      B把全部使用价值消费掉C只能创造出自身的价值         D能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5.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第一性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B一元论和二元论的标准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D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标准

6.唯物辩证法总特征是【    】                                        

A质变和量变                  B联系和发展

C对立和统一                  D肯定和否定

7.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A运动规律性             B可知性

C客观实在性              D矛盾性

8.在实际工作中既抓住主要矛盾又兼顾次要矛盾就是坚持【    】               

A一点论和均衡论的统一             B重点论和两点论的统一

C一点论和两点论的统一             D重点论和均衡论的统一

9.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取决于它是否【    】                             

A与客观实际相符合          B被权威所肯定  

C对人有用                  D被多数人所肯定

10.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    】                               

A直观的被动的反映论                   B先验论

C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D不可知论

11.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    】                                    

A地理环境         B人口因素   

 C历史人物         D生产方式

12.生产关系的基础是【    】                                          

A生产资料所有制            B产品分配关系

C产品交换关系              D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13.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是【    】                                          

A军队                B国家政权  

 C法庭                D警察

14.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是【    】                                           

A获取商品                   B获取剩余价值

C获取价值                   D获取使用价值

15.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    】                                 

A资本的原始积累             B劳动力成为商品

C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       D货币为资本家所有

16.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    】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B个别劳动时间决定

C剩余劳动时间决定           D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17.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    】

A加剧矛盾        B形成积累

C导致竞争        D产生垄断

18.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    】实现的

A联合制         B参与制

C股份制         D价格制

19.“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分配原则属于【    】

A原始社会的分配方式        B阶级社会的分配方式

C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    D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

20.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    】

A消灭资产阶级        B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C取得国家政权        D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入无阶级社会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共产主义社会的特征包括【     】

A社会财富极大丰富,消费品按需分配

B社会财富极大丰富,消费品按劳分配

C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D阶级和国家消失

2.马克思主义政党是【      】

A工人阶级先锋队           B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党

C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党D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党

3.资本输出对于资本输出国的重要作用是【     】

A过剩资本找到了出路,并带来巨额利润和利息

B控制输入国经济、政治、军事的重要手段

C成为增强同各国的友谊、履行国际义务的主要方式

D带动和扩大商品输出的主要手段

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有【      】

A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企业  B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的企业

C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    D宏观调节和微观管制

5.保证产业资本循环顺利进行的条件是【     】

A产业资本必须经过三个阶段的运动     

B产业资本必须有三种循环形式

C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并存

D产业资本的三种循环形式在时间上继起

6.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      】

A历史唯物主义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哲学

7.从物质和精神的关系来看,“画饼不能充饥”,这是因为【     】

A精神与物质不具有同一性       

B精神对物质具有相对独立性

C观念的东西不能代替物质的东西  

D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不等于事物自身

8.联系的重要形式有【      】

A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      B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

C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    D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

9.人类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是【     】

A真理原则         B价值原则      

 C效率原则         D公平原则

10.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     】

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

 D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

 

三、辨析题(每题5分,共20分)

1.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是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2.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3.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就在于是否承认世界的物质性

4.垄断可以消除竞争

 

四、问答题(每题7分,共28分)

1.如何认识价值规律的作用?

2.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及其意义

3.如何理解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4.试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

 

五、材料分析题(12分)

材料一:

恩格斯说:

“每一个时代的哲学作为分工的一个特定的领域,都具有由它的先驱者传给它而它便由以出发的特定的思想资料作为前提。

因此,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提琴:

十八世纪的法国对英国(而英国哲学是法国人引为依据的)来说是如此,后来的德国对英法两国来说也是如此。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9页。

材料二:

毛泽东说:

“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而经济是基础,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这是我们对于文化和政治、经济的关系及政治和经济的关系的基本观点。

那么,一定形态的政治和经济是首先决定那一定形态的文化的;然后,那一定形态的文化又才给予影响和作用于一定形态的政治和经济。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663-664页。

材料三:

2006年3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指出: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我们必须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着眼于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化,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请回答:

上述材料中蕴含的哲学原理是什么?

该原理包括哪些内容?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A 3B 4D 5A 6B 7C 8B 9A 10C 11D 12A 13B 14B 15B 16A 17D 18B 19D 20D

二、多项选择题

1ACD  2ABCD  3ABD  4ABCD  5CD  6BCD  7CD  8ABCD  9AB  10AB

三、辨析题

1错误。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因为:

(1)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其它一切矛盾的基础。

(2)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3)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

   2正确。

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

(1)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2)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3)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3错误。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对立的发展观。

其区别在于:

辩证法用联系的、发展的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用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观点看问题,二者分歧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事物内部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4、错误。

垄断并不能消除竞争,反而使竞争更加复杂和剧烈:

(1)垄断没有消除产生竞争的经济条件。

(2)垄断必须通过竞争来维持。

(3)任何垄断组织都不可能把包罗万象的社会生产都包下来。

四、问答题

1、价值规律在市场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表现在:

第一,自发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个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第二,自发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三,自发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价值规律对经济活动的自发调节,也会产生一些消极的后果:

第一,可能导致垄断的产生,阻碍技术的进步;第二,可能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第三,由于价值规律作用的滞后性,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

2、列宁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中揭示了物质范畴的深刻内涵,指出: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表现在:

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第三,体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基础。

3、真理和价值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表现在:

首先,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

任何成功的实践都必然是既遵循了真理尺度,又符合价值尺度,并将二者有机统一起来的结果。

其次、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

最后、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

4、首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而部分地克服了社会化大生产与私人垄断资本的矛盾;其次,资产阶级国家凌驾于私人垄断资本之上,代表整个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调节经济过程和经济活动,这在一定范围内突破了私人垄断资本的狭隘界限。

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有利于缓解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促进社会经济较为协调地发展;再次,政府通过国家的收入再分配手段,使劳动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改善和提高;最后,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参与和干预下,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面貌改观,加快了国民经济现代化的进程。

五、材料分析题

材料中蕴含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的原理。

社会意识的相对性是指社会意识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具体表现在:

第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第二,社会意识发展水平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第三,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第四,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必须通过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才能得以实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2)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

A新陈代谢                  B科学性与革命性

C合逻辑性                  D与时俱进

2.“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的观点是【    】

A唯物辩证法的思想                          B形而上学的思想

C诡辩论的思想                                D相对主义的思想

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

A质变量变规律                               B对立统一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4.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是在被使用时【    】

A能把自身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    B把全部使用价值消费掉

C只能创造出自身的价值        D能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5.对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B一元论和二元论的标准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D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标准

6.矛盾的基本属性是【    】                                        

A普遍性和特殊性              B绝对性和相对性

C同一性和斗争性              D有限性和无限性

7.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属于【    】                                           

A反映论         B不可知论  

 C先验论         D唯心论

8.“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形象地表达了动和静的辩证关系是【    】

A静不是动,动不是静            B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C动是必然的,静是偶然的     D动是静的原因,静是动的结果

9.认识运动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是【    】                             

A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B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C真理向价值的飞跃                  D谬误向真理的飞跃

10.理性认识的特点是【    】

A直接性和形象性            B间接性和抽象性

C客观性和实在性            D具体性和历史性

11.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                                    

A改革             B社会革命   

 C科学技术           D社会基本矛盾

12.生产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    】

A道德关系        B经济关系

C政治关系        D思想关系

13.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在于【    】

A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B社会改革

C阶级斗争         D社会革命

14.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是【    】                                           

A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B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胜利

C资本有机构成提高  

D生产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15.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                                 

A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矛盾          B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D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矛盾

16.考察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

A如何增值        B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形成

C价值的实现      D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17.战后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    】

A跨国公司        B国际卡特尔

C国际辛迪加      D国际托拉斯 

18.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    】实现的

A联合制         B参与制

C股份制         D价格制

19.“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分配原则属于【    】

A原始社会的分配方式        B阶级社会的分配方式

C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  D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

20.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质和核心是【    】

A消灭资产阶级        B实现共产主义

C共同富裕            D人民当家作主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共产主义是【      】

A一种科学理论        B一种社会制度

C一种现实运动        D一种社会理想

2.实践活动的特点有【     】

A客观性             B能动性       

 C社会历史性         D主观性

3.垄断统治下竞争的特点【     】

A竞争的目的是为了获得高额垄断利润

B竞争的手段更加多样和残酷

C竞争更为激烈、破坏性更大          

D竞争扩大到经济领域以外

4.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扩展的基本形式有【     】

A借贷资本的输出         B生产资本的输出

C商品资本的输出        D利润的输出

5.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是【     】

A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B平均利润率的大小

C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长短   D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构成

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思想渊源是【     】

A德国古典哲学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D文艺复兴

7.马克思说:

“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

”这一命题表明:

【     】

A意识总是先于物质而存在    B人的实践活动要以理论为指导

C人的实践受理论的决定    D人类的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8.联系的特点【     】

A客观性          B普遍性

C多样性          D有限性

9.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会导致【     】

A诡辩论           B经验论        

C唯理论           D二元论

10.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

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    D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

 

三.辨析题(每题5分,共20分)

1.真理具有客观性,就是说真理是一种客观实在。

2.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3.“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4.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矛盾是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四、问答题(每题7分,共28分)

1.20世纪的社会主义制度对人类历史的贡献是什么?

2.简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3.简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及其意义

4.如何认识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

五、材料分析题(12分)

下面是一段描述西方经济危机的对话。

一个煤矿工的儿子问妈妈说:

“现在天气这么冷,你为什么不生火炉?

妈妈答道:

“因为我们没有煤。

你爸爸现在失业,我们没有钱买煤。

“妈妈,爸爸为什么失业?

“因为煤生产得太多了。

据有关资料显示,在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期间,许多国家大量地炸毁炼铁高炉。

美国毁掉92座,英国毁掉28座。

1973年经济危机时期,英国单是伦敦一个城市,就有10万套新房空置而卖不出去,日本的电视机库存超过需求量的1倍以上。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阿特西里牛奶公司,把38000多加仑的牛奶倒入了臭水沟。

而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大量的工人失业,在业工人的实际工资急剧下降,购买能力不断丧失,生活贫困。

   请回答:

结合上述材料,说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及其根源。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A  3B  4D  5C  6C  7A  8B  9A  10B  11D 12B 13A 14B 15B 16D 17A 18B 19D 20D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ABC  3ABCD  4ABC  5CD  6ABC  7BD  8ABC  9BC  10AB

三、辨析题

1.错误。

真理的客观性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二是真理的检验标准是客观的。

真理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真理不等于客观实在。

2.正确。

(1)对立统一规律提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

(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3)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4)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世界观对立和斗争的焦点。

3.正确。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第二,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4.错误。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