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与色彩的不解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653636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03.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摄影与色彩的不解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摄影与色彩的不解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摄影与色彩的不解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摄影与色彩的不解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摄影与色彩的不解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摄影与色彩的不解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摄影与色彩的不解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摄影与色彩的不解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摄影与色彩的不解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摄影与色彩的不解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摄影与色彩的不解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摄影与色彩的不解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摄影与色彩的不解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摄影与色彩的不解缘.docx

《摄影与色彩的不解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摄影与色彩的不解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摄影与色彩的不解缘.docx

摄影与色彩的不解缘

 

摄影与色彩的不解缘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对摄影与色彩的认识,确定摄影的艺术地位和色彩的科学性,然后说明色彩运用在摄影中的特殊性体现,进而分析黑白摄影和彩色摄影在色彩运用上的各自的魅力所在,最后介绍了摄影对色彩的影响因素以及对色彩管理的一些浅见。

【关键词】摄影色彩

1摄影是一门艺术

自从诞生之日起,我们的双眼就成为了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就像天真的孩童对这镜子做鬼脸一样,观看图像成为好奇的人们了解自身与周围环境的一种方式,我们的这种观看图像的嗜好似乎是一种基于原始的生存本能。

然而摄影的出现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这种嗜好,被称为“机械之眼”的摄影成为了人们观察世界的第三只眼睛。

初学摄影,我曾一度彷徨,摄影是一门艺术还是产生图片的手段?

摄影作品是属于博物馆里还是应该只挂在家中?

我认为它并不能像绘画或舞蹈那样是一种很好的自我表达的方式,而仅仅是现实的翻版和再现。

但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我发现自己错了,其实摄影不仅仅是对摄影器材的运用,更是众多摄影技巧和后期制作技巧的组合,是对光影的运用,以及摄影者对其周遭世界的理解与情感的体现,正如“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个哈姆雷特”一样,即使面对同一个场景,不同的摄影者拍出来的照片也是全然不同的,其实摄影是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我们之所以称之为艺术,答案就在于创造性的选择。

2颜色是一门科学

色彩是宇宙中极为常见的一种现象,当太阳从东方升起之时,天空被染上了色,大地被铺上了彩,不及如此,人们还能在灯光中、火光中感受到色彩的存在,日复一日,人们在与色彩与光的亲密关系中便可体会到:

光是色彩的源泉。

早在公元前四百多年,古希腊科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曾大胆断想“光即是色彩”,从而开创了一条色彩研究的新路.

公元十七世纪,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在他证明的三棱镜试验中把太阳光分离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光带,从而得出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结论。

而现代物理学的发展又把光与色的关系揭示到细致入微的地步。

我们已经知道,光是一种电磁波,其波长千差万别,而不同波长的电磁波性质会有所不同,我们人眼所能看到的电磁波是波长在380nm到780nm之间的光波,又叫光线或可见光。

物体之所以能呈现出自身的色彩,是因为它比较多地反射出某种色光,而较少地反射出其余色光的结果,就如一块红布,它只反射出红色光而把其余的光全部吸收掉,所以呈现红色。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性地把颜色归属于物体本身是不正确的,人们眼中所看到的色彩,除了和物体本身所具有的光谱反射特性有关外,还和照明条件所造成的现象有关,正如同样是一块红布,在白光的照射下是红色,但在红光的照射下却呈现白色的道理一样。

颜色是一门科学,是一门以物理光学、视觉生理、视觉生理、心理物理等学科为基础的综合性学科。

[1]

2.1色彩分类

色彩被分成非彩色和彩色两大类,彩色是非彩色和彩色的总称。

非色彩是白色、黑色和由白色到黑色之间简便的深浅不同的灰色构成。

2.2色彩三要素——明度、色相与饱和度

1.明度

在非色彩中,明度最高的色为白色,明度最低的色为黑色,中间存在一个从亮到暗的灰色系列。

在彩色中,任何一种纯度都有着自己的明度特征。

例如:

黄色为明度最高的色,紫色为明度最低的色。

明度在三要素中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它可以不带任何色相的特征而通过黑白灰的关系单独呈现出来。

色相与饱和度则必须依赖一定的明暗才能显现,色彩一旦发生,明暗关系就会出现。

把这种抽象出来的明度关系作为色彩的骨骼,是色彩的结构。

2.色相

色相(调)是指色彩的相貌。

如果说明度是色彩的骨骼,色相就是色彩的肌肤。

色相是色彩外向,是色彩的灵魂。

光谱中各色相间都是原始的色彩,它们构成了色彩体系中的基本色相。

在可见光谱中,红、橙、黄、绿、蓝、紫每一种色相都有自己的波长和频率,人们在给这些可以相互区别的色定出名称,当我们称呼到其中某一色的名称时,就会有一个特定的色彩印象,这就是色相的概念。

一般视觉正常的人眼可以分辨出100个左右的色相。

3.饱和度

所谓饱和度就是彩色的纯洁性,又称纯度,即接近纯光谱色的程度,越接近光谱色则饱和度越高。

当光谱色混入白色越多时,纯度降低,明度提高;混入黑色时,纯度降低,明度变暗;混入明度相同的中性灰时,纯度降低,明度没有改变。

不同的色相不但明度不等,纯度也不相等:

纯度最高为红色,黄色纯度也较高,绿色纯度为红色的一半左右。

同一色相,纯度即使发生了细微的变化,也会立即带来色彩的变化。

值得一提的是,非色彩只有明度的差别而没有色相和饱和度这两种特性。

2.3色相环

色相环是一个表示色彩的理想示意图,用它可以表达色彩混合的各规律性。

色相环的中心是白色,圆周是饱和度最高的光谱色依顺序围成的一个圆环,每一色彩都在圆环上或圆环内占一确定位置,愈靠近中心,色彩愈不饱和。

在色彩混合时,为了推测出两种色彩的混合色,可以把两色彩看作是两个重量,根据二者比重的大小来确定混合色的位置,也就是说混合色的位置决定于两色彩成分的比例,而且靠近比重大的色彩。

2.4色彩体系

要学习色彩,就要对色彩体系有所了解,但在这里只做简单介绍。

1.孟赛尔色彩体系

孟赛尔色彩体系是美国美术教师孟赛尔(AlbertH.Munsell1858-1918)创立的,美国国家标准局和光学学会与1929和1943年修订了孟赛尔图册,成为色彩界公认的标准色系之一。

这一体系是用一个三维空间的类似球体模型把各种表面色的三种基本特性,即色调、明度和饱和度全部表示出来。

如上图所示:

自上到下的的变化为明度,由0-10这11个在视觉上等距离的等级表示,理想的黑色定为0,在底部,理想的白色定为10,在顶端。

水平距离的变化为饱和度,表示具有相同明度值的色彩离开中性灰色的程度。

而回归到色立体中,围绕明度轴的周向变化为色调。

2.奥斯瓦尔德色彩体系

奥斯瓦尔德色彩体系的色立体是由德国的化学家奥斯瓦尔德发明的,这个色彩体系由色相、明度、纯度三要素构成一个三维空间的复锥形立体。

中心轴是非彩色的白、灰、黑色系列,该系列代表了明度的变化。

由白到黑,共分8个明度色阶,分别用a、c、g、i、l、n、p等8个英文字母表示。

a表示明度系列的最亮色白,其含黑量为11%,p表示黑,其含白量为3.5%。

色相由水平面的圆周表示,圆周上的各点代表各种不同的色相。

上共有8个主要色相:

黄(Y)、橙(O)、红(R)、紫(P)、青紫(BP)、青(B)、绿(G)、黄绿(YG),各主要色相又分为3个色相,例如:

黄色分为1、2、3号。

按照色相NJ顺序排下去,8个主要色相共计24号。

在色相环上,穿过圆心相对的色相为互补色,圆周的中心是中灰色,中灰色的明度和圆周上的各色相的明度相等。

2.5色彩混合

在一种色中加入另一种色,以构成与原色不同的色,成为色彩的混合。

原色是色彩的基本色,是能混合成任何色彩的母色,即用原色混合可以生出不同名都、不同纯度和不同色相的任何色。

经过大量的实验,国际上最终选用红、绿、蓝作为色光三原色,品红、黄、青作为色料的三原色,运用于绘画、美术、印刷和染色的术语中。

1.增光混合

色光的直接混合除了改变色相外,明亮程度也相应提高,所以称为增光混合,如红光与蓝光等量相混可得到品红色光,如蓝光多与红光则得到紫色光,其品红和紫色光都要比红光或蓝光的亮度高;红光与绿光相混可得黄色光,了采光和蓝光相混可得青色光。

另外,三原色的等量相加会得到白光,红色光与青色光混合、绿色光与品红色光混合、蓝色光与黄色光混合都可以得到白色光。

2.减光混合

用不同色彩颜料相混合可得到新色,但会变的浑浊暗淡、明度降低,所以称之为减光混合。

当品红、黄、青一等量相混在一起时得到的是黑光。

品红色色料是由于吸收了日光中的绿色光,而反射余下的红、蓝色光的混合光,所以绿色与品红是互为补色的,同理,黄色和蓝色互为补色,青色与红色也互为补色,这也揭示出色光三原色与色料三原色之间的关系:

色料三原色恰好是色光三原色的补色。

3当色彩遇上摄影

色彩在摄影中的运用科学是有别于“普通色彩学”的,朱枢(1989)在其书中总结了“摄影色彩”的特殊性:

(1)由摄影技艺纪实性和瞬时性决定的“摄影色彩”是一种“瞬间色彩”,这种色彩已非物表的固有色,而是随一定条件,如光源性质、环境光照、物表特征和感光材料的特性,而赋予固有色以特定的颜色,而“摄影色彩”就是以这种特殊的条件色为主要研究对象的。

(2)摄影色彩进入了“宇观世界”,它把红外线、紫外线以及一切可以产生激发光的射线纳入了色彩的范畴,并赋予美学生命,再加上一些摄影的特有技艺手法,还出现了许多“非人间的”色彩,这些瞬间的光与色的捕捉每每都会使画家们技穷。

(3)摄影色彩也进入了“微观世界”,当代摄影器材和感光材料对色彩的察觉能力远远超过人类肉眼,通过摄影特写和微观摄影,会给与我们不可思议的结果。

(见下图)

20倍显微镜下的斑马鱼胚胎中脑和间脑

脱氧核糖氨基酸等细胞1000X

17倍显微镜下,依靠人工繁殖,

成长了18.5天的老鼠胚胎

(4)用色温理论来说明发光体的光色变化。

色温是表征热辐射光源颜色特性的物理量,色温值越高,光线中蓝光的成分越多,色温值越低,光线中红光的成分越多。

色温的单位为开尔文(K),日出日落时光色偏红黄,色温较低,在2000-3000K之间,正午时分光色偏白,色温则上升到4800-5800K。

(下图为色温表)

由此可见,摄影色彩既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自然色彩的再现和传递问题,又能帮我们实现对理想色彩的艰苦追求。

4摄影中的两极世界——浅谈黑白摄影的魅力

自1839年摄影诞生的那天开始,“黑白”一直是摄影的大本营。

摄影的“黑白”,是指由银影构成的黑,和无影部分由纸基提供的白,实际上,它是由黑向白渐次降低黑度的渐进谱带。

但本质上都真的是黑与白的两极世界,因为黑白照片上除了黑的颗粒和白的纸基外,确实别无他物。

摄影的黑白美本质上就是感光美,也即不同光强下产生的明暗美。

黑白摄影本质上说也是属于彩色摄影的一种,即消色摄影。

消色是一种非色彩,只有黑、白和灰,且只有明暗的差别。

消色是抽象地表现色彩,比起彩色摄影来,其观察景物的难度要大得多,因为摄影者必须在彩色的世界中去抽象地理解色彩,并将缤纷的色彩归纳为黑、白、灰不同层次的影调。

当然,摄影师这种在复杂多变的大自然中提炼单纯信息的方式,正如同物理学家或经济学家将复杂的自然或社会现象抽象成一个简单的公式来表示一样,具有着无穷的魅力,能够激发人的美感。

4.1黑白摄影的魅力之一:

简约

黑白摄影摒弃了大自然中形形色色、纷繁复杂的东西,只取其光线的反射,有从反射的光线中抛弃了光色,只取其光强明暗,这几乎是将视觉感受压缩到了最低点,但正是这种最低点恰恰容易给人一种单纯明快的秩序感。

作曲家史特拉文斯基[美]阿诺德·纽曼摄

上面这张照片是美国著名人像摄影大师阿诺德·纽曼(AronldNewman)于1946年拍摄的,整个画面在及其简洁的背景上铺就,支架、琴盖和底座形成了一个稳定的三角形,而作曲家的手臂也摆成了三角型与钢琴相呼应,虽然作曲家仅仅只占据了照片的一小角落,但并没有减弱人们的注意力,我想这中效果不仅仅与摄影师巧妙地构图有关,还因为这是一张黑白摄影作品,正因为它简约的内在风格本质才使人物在其中更加凸显。

4.2黑白摄影的魅力之二:

鲜明

无论色彩有多么鲜明,在感官上也无法超越黑白的强烈程度。

左边的这幅照片《玫瑰与浮木》是安赛尔亚当斯的名作,摄影师并不是要表现玫瑰花的自然状态下的美感,而是精心雕琢了光线后表现玫瑰花瓣的鲜明的形态,正是的由于黑白摄影的强烈对比,才使人们放弃了关注花的色彩,认真品味花的美好形态。

玫瑰与浮木[美]安赛尔·亚当斯摄

4.3黑白摄影的魅力之三:

影调富于变化

如果说黑白是基调,那么变化无穷的则是乐曲,如果说黑白是“统一”,灰调是“变化”,那么“寓齐一于变化”正是一切美感共有的特点。

只要人眼视力允许,黑白灰的变化可以任意控制和掌握,可以细微细腻到千万种。

右边的这幅照片同样为安赛尔亚当斯的名作,我们可以感受到,画面的影调分布恰到好处,层次分明,纹理细腻,反映出了他对自然美的深切感受以及对微妙多变的光影与线条的独特表现能力。

明月高挂半圆山

[美]安赛尔·亚当斯摄

摄影是从黑白开始的,在彩色摄影成为主流的今天,黑白摄影仍然会以其独特的表现力不断为摄影增添新的魅力,由银影创造的两极世界将继续为人类丰富的想象力开辟更为广阔的空间。

5摄影世界中的“虹”——浅谈彩色摄影的魅力

中国历史上对墨的研究和运用很多,可以看出比较偏重于黑白,对色彩的研究相对较少,这种情况直到近代才有所改变。

龚自珍曾写道:

“有粉有色更精神,一树梅花天地春。

”黑白墨梅不有些单调凄凉了,因而要求其有粉有色,更可贵的是,他没有停留在对一般色彩的欣赏上,而是进一步提出了“更精神”的观点,龚自珍一语道破了色彩美的真谛,即色彩是一种“精神”的感觉。

在摄影中,被摄体的再现已经由黑白摄影完成,色彩摄影的诞生更增加了照片的表现力。

色彩的情感效应、联想效应和象征效应会给与人们复杂的心理效应,而彩色摄影的魅力就在于它能给人带来动感、冷暖感和情绪感等众多的心理感受,从而通过色彩更好的将感性的信息传递给观赏者,达到摄影师与观赏者心灵的对话与共鸣。

5.1色彩的动感

红、橙、黄等暖色有向前冲的特征,是扩张的,蓝、绿、青等冷色有向后退的倾向,是收缩的,当冷暖映衬,先扩张后收缩或先收缩后扩张之时,就会出现一种运动感;明度大的色彩活跃,明度小的色彩迟钝,当活跃与迟钝连续对比时,也会出现一种运动感;类比色并置时和谐,对比色并置时抗拒,当和谐与对抗关系反复出现时,还会出现运动感。

红彤彤的太阳已然从东方缓缓升起,雪山和天际还是一片蓝黑,太阳似乎并没有被照相机定格在那一瞬间,而是让我们感到它在一点点变大变红,一点点向我们靠近,整个都画面充满了生机。

5.2色彩的冷暖感

人们在自己的生活实践中接触的物体都具有各自的固有色,久而久之,这种物与色的的联系便在人们的意识中固定了下来,因而一看到某些颜色就会和某些事物联系起来。

如看到红、黄色就联想起太阳和火焰,从而感到温暖,看到青色、绿色就联想起海水、树木、天空,从而感到清爽或寒冷。

同样是黑背景,红花给我们的感觉是热烈和激情,而白花给我们的感觉是清寒和素雅。

5.3色彩的情绪感

色彩能使看的人产生某些不同的感觉,这虽然是出于人的主观意念,但由于年龄、性别、经历、修养、性格、情绪及民族传统、宗教信仰、地区风俗、环境的不同,人们对色彩心理反应也不尽相同,所以不能把色彩的心理反应绝对化,但其中不乏有许多共同的东西。

像纯粹的红、橙、黄给人以兴奋感,可以称其为兴奋色,纯粹的绿蓝给人以给人以沉静感,可以称其为沉静色。

有些色使人感到辉煌华丽,可以称其为华丽色,有些色是使人感到朴实典雅,可以称其为朴素色。

摄影的色彩表现为表达情感创造了条件,运用色彩时只有符合了人们的视觉心理和欣赏习惯,才能提高色彩的表现力。

6谁动了我们的色彩?

对于摄影来说,镜头下的景物色彩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人为地控制来改变所拍摄照片的色彩,以增强照片的表现力,达到我们想要的色彩效果。

一般来说,影响摄影色彩的因素主要有:

光源、景深、滤光镜和暗室技术。

6.1光源

不仅仅是在前文中提到的色温会对色彩产生影响,在摄影过程中,光源的强弱和方向也会对色彩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彩色摄影作品内容的表达和质量。

根据色温的不同,彩色胶卷可以分为日光型(D型胶卷)和灯光型(T型胶卷)。

日光型胶卷适合在色温为5600K的光源下拍摄,如正午阳光或闪光灯,而灯光型适合在色温3200K的光源下使用,如碘钨灯。

于此同时,我们应该注意到人眼看色彩与彩色胶卷看色彩的“看“是不同的。

人眼可以自动补偿从低色温到高色温光线的变化,而彩色胶卷没有这种本领,彩色胶卷只有符合了光线的色温要求,色彩还原才能接近人眼所能看到的。

在不同光线的场合下,拍摄出的照片会有不同的色温,例如以钨丝灯(电灯泡)照明的环境拍出的照片可能偏黄,一般来说,CCD没有办法像人眼一样会自动修正光线的改变,而我们现在使用的单反数码相机或是卡片机都有针对光源对色彩影响而设置的功能——白平衡。

平衡可以无论环境光线如何,让数码相机默认“白色”,就是让他能认出白色,而平衡其他颜色在有色光线下的色调,当启动白平衡功能时闪光灯的使用就要受到限制,否则环境光的变化会使得白平衡失效或干扰正常的白平衡。

一般在我们的相机中存在多种白平衡模式,适应不同的场景拍摄,如:

自动白平衡、钨光白平衡、荧光白平衡、室内白平衡、手动调节等。

光源的强弱对色彩会产生影响。

一株玫瑰花在阳光下其鲜艳的红花和翠绿的叶子十分引人注目,但到了夜晚,随着光线的消失,花的色彩退去,只留下一阵花香。

由此可见,强烈的阳光会是色彩变亮,暗淡的光线虽是人能够辨别出物体的形状,却无法分辨其颜色,因此,我们拍摄是应该注意到光照强、色彩亮、色彩反差强和光照弱、色彩暗、色彩层次丰富的特点,加以合理利用便能得到满意的作品。

光源方向同样会对色彩产生影响。

不同的光源方向会对形象的塑造和色彩变化起到相当大的作用:

光源方向

颜色特点

正面光

色彩明度高,易于表现物体固有色彩。

前侧光

色彩还原真实,基调明朗

测光

色彩反差强烈,富有立体感

逆光

深背景,低色调,光造型强(闪光灯或反光板补光)

亮背景,剪影式,反差强烈

6.2景深

在影像课上我们已经了解到景深受多方面的因素影响的,从摄影技术上分析:

光圈小,景深大,光圈大,景深小;焦距短,景深大,焦距长,景深小;摄影距离近,景深小,摄距远,景深大。

那么景深与色彩有什么关系呢?

首先,利用景深可以控制主体色彩。

我们知道,在景深范围内的景物肯定是清晰的,景物的色彩也使清晰的;同理,在景深之外的景物是虚糊的,那么景物的色彩也是虚糊的。

因此利用景深的范围就可适度控制好色彩的清晰范围,以利于突出主体。

其次,利用景深可以夸张和压缩色彩。

广角镜头有着广阔的视角,画面透视感强,景深也大,可以扩大色彩的空间感;而长焦镜头画面透视感不强,前后景压缩在一起,从而也压缩了色彩的空间。

6.3滤光镜

滤光镜是一种装在照相机镜头前的一种光学附件,彩色摄影的滤光镜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色温补偿滤光镜,用来校正光线色温;另一类为效果滤光镜,该种滤光镜种类多,效果各异,合理使用会为画面增加气氛,如偏振镜可以消除物体表面的反光,用于拍摄玻璃、瓷器等带反光光斑的物体;星光镜是在透明玻璃的表面客商了网纹线,当把镜头加上此镜拍摄光源发射点的景物时,如路灯、烛光,网纹相交处会形成十字型或米字型的放射光,此外还有彩虹镜,双色镜等都可以对照片的色彩产生影响。

6.4传统暗室技术与数字暗房

彩色照片的彩色效果与后期的制作有着直接的关系。

如不同的彩色相纸会有不同的反差与偏色现象,不同厂家生产的彩色相纸在反差、感光和偏色方面也是不同的,因此会影响到冲洗出来的相片的颜色效果;不同厂家的冲洗药业也不能混用,药液在工作时的液温药严格控制在规定的温度范围内,如果偏差大都会影响色彩的还原。

此外,彩扩虽然是通过机械化、电子化的设备来平衡校色的,但也挥手道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及彩扩机性能的优劣等多种客观因素的制约。

数字暗房是通过计算机对图像进行加工处理,又称为“明室加工”。

数字暗房对数字图像的影响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修饰调整功能,特殊效果功能和组合功能。

而这些功能中对照片的颜色有直接影响的是修饰调整功能对颜色的调整,如亮度、饱和度调整、偏色校正和正负相反转等,和特殊效果功能中为颜色添加的特技效果,如滤色镜效果、色调分离效果等。

7.色彩是可以被管理的——浅谈我所认识的色彩管理

色彩是一种光学现象,而且是一种主观性很强的现象,人们看到的颜色,一种来源于物体的发光,另一种来源于物体对光线的反射。

对于发射光而言,人们定义了RGB弓箭,各种颜色以红、绿、蓝三原色不同比例的混合而形成,如所用到的色彩显示器和扫描仪等。

对于反射光,在彩色打印、彩色打样上采用的是CMYK颜色空间,各种颜色以品红、黄、青、黑油墨的不同比例混合而实现。

由于CMYK受各种物料的物理特性的影响,使得他们所能表现的颜色远远小于RGB的色彩范围,这就使两者在转换时造成了色彩间的差异。

色彩管理是运用软硬件结合的方法,在生产系统中自动统一地管理和调整颜色,以保证在整个过程中颜色的一致性。

而色彩管理的目标就在于

(1)实现不同输入设备间的色彩匹配,包括各种扫描仪、码相机等;

(2)实现不同输出设备间的色彩匹配,如彩色打印机、数字打印机、数字印刷机、常规印刷机等;(3)实现不同显示器显示颜色的一致性,并使显示器能够准确预示输出的成品颜色;(4)最终实现从扫描到输出的高质量色彩匹配。

尽管在使用手动白平衡模式时能把数码相机的自动校色功能发挥到极至,但所拍摄图片与实物之间的色差仍然很大,颜色偏差仍然明显。

由于在工业应用中对颜色的一致性要求很高,所以我们需要在手动白平衡的基础上再进一步进行色彩的校正。

通过制作数码相机的颜色特性文件,基于此特性文件可以实现很好的颜色校正效果。

但由于数码相机拍摄时光源环境变化多端,每有一个变化就要重新来生成数码相机的颜色特性文件,因此在对颜色复制要求精度高、光源环境相对稳定的工业生产中,基于Profile的色彩校正和色彩管理将发挥重要作用。

8总结

从以上种种摄影与色彩的相关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出,摄影不仅是一门技术,摄影更是一门艺术;色彩不仅仅局限于人眼所见所感,色彩还有一套科学理论;摄影不仅可以记录色彩,摄影还可以将色彩为己所用;色彩不仅可以自成一门科学,其在摄影中也有着独特的不同寻常的表现力和作用。

黑白摄影的魅力在于除去颜色之后,影像的世界依然细腻鲜明,给人单纯的美感;彩色摄影的魅力在于色彩还原了真实,给人无尽的亲切感,同时由于色彩对心灵的影响,使一幅彩色照片成为了摄影师与欣赏者对话的窗口。

不仅色彩影响着摄影作品的质量,摄影业同样可以影响色彩的表现,色影的光源、景深、滤光镜和暗室技术的选择和运用都可以帮助摄影者获得自己理想的色彩,从而通过影像充分地表达自我。

此外,技术发展到今天,人们还可以通过色彩管理实现色彩在不同设备之间传递时的一致性。

摄影与色彩之间的关系更进一步体现出色彩在摄影中的重要地位,了解色彩、懂得运用色彩是学好摄影的关键一步,同时,色彩从一门理论科学,到它在摄影作品中独到的魅力展示,再到它对人们的心理以及情感层面上影响,也可以看出色彩与摄影从物质到精神上的契合性,它们之间确实有着不解缘。

【参考文献】

[1]何国兴,颜色科学,上海:

东华大学出版社,2004,2;

[2]何颂华,王利婕,陈琪莎,基于数码相机特性文件的色彩校正和色彩管理研究,包装工程,2005:

26,5,78-81

[3]姜锡祥,摄影色彩语言,杭州:

浙江摄影出版社,1997.2;

[4]李文芳,美镜头——摄影审美与表现方法,哈尔滨: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2;

[5]王琦,实用现代暗房指南:

传统暗房与数字暗房,北京:

中国摄影出版社,2003.4;

[6]夏放,摄影艺术概论,杭州:

浙江摄影出版社,2000.3;

[7]朱枢,摄影色彩学初探,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12;

[8]周文等编著,高等院校基础摄影教程,昆明:

云南美术出版社,2005.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