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环境教育全本备课五年级上册.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653758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0.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环境教育全本备课五年级上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青岛版环境教育全本备课五年级上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青岛版环境教育全本备课五年级上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青岛版环境教育全本备课五年级上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青岛版环境教育全本备课五年级上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青岛版环境教育全本备课五年级上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青岛版环境教育全本备课五年级上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青岛版环境教育全本备课五年级上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青岛版环境教育全本备课五年级上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青岛版环境教育全本备课五年级上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青岛版环境教育全本备课五年级上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青岛版环境教育全本备课五年级上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青岛版环境教育全本备课五年级上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青岛版环境教育全本备课五年级上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青岛版环境教育全本备课五年级上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青岛版环境教育全本备课五年级上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青岛版环境教育全本备课五年级上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青岛版环境教育全本备课五年级上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青岛版环境教育全本备课五年级上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青岛版环境教育全本备课五年级上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岛版环境教育全本备课五年级上册.docx

《青岛版环境教育全本备课五年级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环境教育全本备课五年级上册.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青岛版环境教育全本备课五年级上册.docx

青岛版环境教育全本备课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环境教育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环境教育这门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去探索自然界的奥秘、探索实际问题、参与实际生活。

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把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回到生动的社会生活中去,

五年级学生在以往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已经初步掌握了一定的研究能力,可尝试自己独立面对社会与自然,去关注、调查、探究、思考、总结,做出自己的判断。

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内容以“环境教育”为主题,引导学生更加熟悉自己的生活,了解自己周围的环境,提高学生的整体的素质。

二、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环保意识和环保知识,但不系统、不全面。

对所开设的课程有一些了解,但不够深入。

五年级学生学习习惯良好,能够从各方面对本科知识进行补充和充实,但个别学生因家庭环境的影响,对此认识不深,不愿开动脑筋,学习兴趣不浓。

三、教学目标

1、学生获得环保的基本知识和观点,懂得最基本的环境理论。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环保的内在动机。

3、懂得家庭和自己怎样以实际行动保护环境,形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注重实践的过程,实事求是地反映生活。

2、走向社会,开展活动的方式方法。

3、组织有关的活动素材。

五、教学措施

1、改变常规教学模式,变课堂为学堂让学生动脑想想,动口讲讲,动手做做,动脚走走,自主学习,尝试错误,教师只在必要时,给予指导、帮助,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2、认真备课,精心准备,课堂上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置疑问难,学习新知。

3、充分发挥学习伙伴的作用,让学生互助学习,团结合作,共同解决学习上的困难。

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将课堂延伸到课外,争取学生家长的支持,带领学生亲自实践,体验劳动的乐趣。

六、教学进度

1山东矿藏知多少第2周

2广袤大地物产丰第2周

3听爷爷讲家乡的变化第4周

4放错了地方的资源第4周

5美化我们的家第6周

6噪声与健康第6周

7天鹅来过冬第8周

8冬天怎么不冷了第8周

9不让趵突泉复涌再成新闻第10周

10扮靓我们的校园第10周

11天上的雨水干净吗第12周

12菏泽牡丹花中的奥秘第12周

13风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第14周

14当青蛙成为人们的美餐第14周

15黄河为什么会断流第16周

16博山开元溶洞探秘第16周

17海洋想起蓝色警报第18周

18绿色生活是一种责任和行动第18周

1、山东矿藏知多少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阅读图文资料,了解山东矿产资源的分布特点。

2.使学生熟悉山东主要的煤矿、油田、铁矿和有色金属矿的分布地。

了解山东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3.通过分析山东土地资源利用中的主要问题,使学生认识到合理开发、节约、综合利用矿产资源、寻求替代品的必要性与责任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

教学过程:

一、大家知道,土地资源是农业发展的基础,那么工业发展的重

要物质基础是什么呢?

(矿产资源)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山东的矿产资源。

读教材中四幅山东矿产资源分布图,说说你的家乡还有哪些矿藏?

对不同矿产资源分别回答。

山东矿产资源丰富,有煤矿、石油、天然气、铁矿和有色金属矿。

二、与生活的关系

矿产资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是社会生产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它已深入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

煤、石油、铁矿石的只要用途是什么?

哪些日常活动或用品会用到这些矿产资源?

学生讨论交流

三、如何利用

山东矿产资源分布广泛,有些很丰富,我们应该如何利用它们呢?

请大家讨论。

要合理开发、利用,还要研究、利用新材料,代替非可再生的能源矿产和金属矿产。

目前,山东在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

四个例子,学生讨论山东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问题是:

乱采滥挖;破坏环境;严重浪费

我们如何解决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讨论)

小结:

提高公民素养、增强法制意识;保护、节约、合理使用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寻求替代品。

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本节课的主要知识内容,记住主要大型煤矿、主要油田、主要铁矿和主要有色金属矿。

同学们要增强法制意识、环保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充分认识合理开发、节约、综合有效利用矿产资源,寻求替代品的必要性和责任感。

2、广袤大地物产丰

教学目标:

1、知道特产的含义,了解家乡的特产。

2、培养对特产的分析比较能力。

3、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了解山东的特产

了解我们山东省的一些有名的特产

你知道家乡有哪些特产吗?

说给大家听听

1、风味小吃——山东煎饼

煎饼有刮、摊、滚三类,泰安煎饼属于刮煎饼。

它以玉米、高梁、谷子、地瓜干等为原料,经粉碎成糁,磨细成糊,摊在鏊子上,边烙边刮即成。

特点:

味道可口,香味浓郁

2、淄博特产周村烧饼

周村烧饼是淄博特产,亦为全国名点之一。

圆形黄色,薄如纸片。

正面布满芝麻,背面充满酥孔,口感酥、脆、香,有咸、甜两种,用印花纸包装,易于携带。

3、烟台特产

烟台土地特产有烟台苹果、烟台大樱桃、莱阳梨、山东风味小吃、福山拉面、蓬莱小面、炸蛎黄、烟台葡萄名酒、至宝三鞭酒。

4、青岛啤酒

青岛啤酒是中国久负盛名的名牌产品,中国啤酒第一驰名商标。

青岛啤酒采用优质原料、特有菌种、应用经典酿造工艺和独到的后熟技术精心酿制,素以泡沫洁白细腻、澄澈清亮,酒体醇原柔和、香醇爽口、持久挂杯而驰誉海内外,曾7次荣获金奖、3次在美国国际评酒会上荣获冠军。

青岛啤酒自1954年出口以来,现已畅销四十多个国家及地区。

二、说说有关特产的典故

许多特产都有着它的历史典故、奇闻轶事。

你知道你家巡乡的土特产有什么历史典故吗?

讲给同学们听听。

三、走出校园

制定一份家乡特产宣传计划,做一个义务宣传员,让更多的人了解家乡的特产。

3、听爷爷讲家乡的变化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访问、观察等形式收集资料,了解家乡的过去,认识家乡的今昔变化;

2、通过调查、访问、对比感受家乡的巨大变化。

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怀;

3、在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查找资料、访谈、资料研究、合作交往的能力。

4、进一步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从小关心家乡的发展,为家乡的发展献计出力。

二、教学重点:

通过收集家乡的历史、地理、人文等有关故事,了解家乡的变迁。

三、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

四、教学准备:

1、歌曲:

《谁不说俺家乡好》;

2、收集有关历史、地理、人文等有关故事及图片等资料,了解家乡变化的情况。

3、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

活动一:

感受家乡的变化。

1、歌曲导入。

今天,老师能和你们在一起学习,心情特别好,像阳光一样灿烂,还为你们带来了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我们一起听一听。

课件出示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

2、说一说自己听到了什么?

(指名几名学生说)

3、歌声唱出家乡的美丽。

你们想知道老师是从哪里来的吗?

老师的家乡是滨海乡镇的一个小村子,那里以前泥路崎岖,交通十分不便,特别是雨天,老师上学要走一个多小时的泥路才到学校。

令人惊喜的是,如今那崎岖的泥路已经变成了平坦的水泥路,这就是老师家乡最大的变化。

不过比起城市来,老师的家乡还是十分落后,但老师仍然十分热爱自己的家乡,那你们热爱自己的家乡吗?

能不能把你们家乡变化的情况说一说,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分享?

4、采用小组自由汇报的形式,向全班学生汇报自己小组的调查情况。

(1)、你们采用什么方法了解家乡的?

(小组汇报、组长汇报、写成文章汇报……)

(2)、自由选择自己了解家乡印象最深的一个方面进行小组交流。

(房屋、道路、小桥、家庭……)

(3)、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进行汇报交流。

(口头、照片、录象、图片……)

5、补充材料,深化感知。

通过同学们课下调查,刚才听了同学们的汇报,看了同学们自己收集到的许多照片,我也切实亲身体验到了家乡的变化,我为自己家乡有这样大的变化而感到骄傲。

今天老师也去拍了些材料,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我们家乡的美丽风景吧。

那就让电脑做我们的导游,一块儿去欣赏我们家乡的优美风光吧。

(课件出示图片)

(1)滨海公园风景如画;

(2)县政府办公中心;

(3)这是有名的时代超市;

(4)这是滨海迷人的夜景。

活动二:

夸一夸家乡的变化。

1、人人都夸我们家乡美,我们为之而感到骄傲、自豪,让我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说一说对家乡变化的美好感受吧。

(1)可以对家乡变化的美好感受唱一首歌;

(2)可以写一首诗;

(3)可以画认为最美的一角;

(4)可以说一说。

2、小组交流、汇报。

活动三:

辩论家乡的变化是不是也给我们带来烦恼?

1、的确,我们的家乡变化得如此美丽、富饶。

但是,有人说:

“变化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烦恼。

汽车多了,空气差了;楼房多了,绿地少了……”(课件出示)

2、你们同意这种说法吗?

我们来辩论一下:

家乡的变化是不是也给我们带来了烦恼?

(课件出示)

正方:

家乡的变化是给我们带来了烦恼。

反方:

家乡的变化不是给我们带来烦恼。

3、学生辩论。

通过刚才同学们精彩的辩论,我们知道,家乡在发展变化过程中,带给我们许许多多的便利,叫人欣喜,催人振奋;同时我们也看到,家乡在变化过程中也给我们一些不利的因素,叫人忧虑,令人遗憾。

那么怎么样把那些不利的因素转化为有利的资源,使我们的家乡更加完美呢?

这个问题要靠我们全体同学去努力啊。

活动四:

雏鹰小队在行动。

请同学们在课后认真调查了解自己的家乡建设中“美中不足”?

你打算把“不足”之处做如何改造,使之更完美。

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为未来家乡的建设者,从现在起,我们应该为家乡的发展献计出力。

4、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化

教学目的

1.了解垃圾处理常用的方法;

2.了解垃圾资源化的重要意义;

3.认识“白色污染”的危害,以及废弃塑料回收和再利用的途径;

教学重点

大气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改善大气质量的主要方法。

了解垃圾处理常用的方法和垃圾资源化的重要意义,认识“白色污染”的危害,以及废弃塑料回收和再利用的途径。

教学难点

废弃塑料回收和再利用的途径。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有人说:

“世界上没有真正的垃圾,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资源”。

那我们该如何的放置资源,变废为宝呢?

显然我们要搞清以下两者间的关系:

设问:

1.城市垃圾有哪些?

2.垃圾处理的方法有哪些?

学生讨论总结:

(可展示图片加以引导)

小结:

一、垃圾的种类

(1)食品垃圾:

指人们在买卖、储藏、加工、食用各种食品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垃圾。

这类垃圾腐蚀性强、分解速度快,并会散发恶臭。

(2)普通垃圾:

包括废弃纸制品、废塑料、破布及各种纺织品、废橡胶、破皮革制品、废木材及木制品、碎玻璃、废金属制品和尘土等。

(3)建筑垃圾:

包括泥土、石块、混凝土块、碎砖、废木材、废管道及电器废料等。

(4)清扫垃圾:

包括公共垃圾箱中的废弃物、公共场所的清扫物、路面损坏后的废物等。

(5)危险垃圾:

包括干电池、日光灯管、温度计等各种化学和生物危险品,易燃易爆物品以及含放射性物的废物。

二.垃圾处理

基本原则:

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

主要方法:

(1)露天堆放:

影响城市景观,同时污染了与我们生命至关重要的大气、水和土壤,对城镇居民的健康构成威胁;

(2)卫生填埋法:

避免了露天堆放产生的问题,其缺点是建填埋场占地面积大,使用时间短(一般十年左右),造价高,垃圾中可回收利用的资源浪费了;而且填埋场的渗出液容易污染其周围的土壤和水体;

(3)堆肥法:

这种方法是利用自然界的微生物对垃圾中的有机物进行分解,使之形成肥料,作为农作物的营养,从而达到垃圾处理,净化城市环境,又提高土壤肥力的目的,但堆肥中的重金属有可能对土壤造成污染;并且这种方法需要人们将有机垃圾与其它垃圾分开才行,它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4)焚烧法

优点:

占地少,能大大减少排放量,使垃圾体积缩小50%~95%;焚烧温度高,能彻底消灭病原体;焚烧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可用于城市供暖、发电等;

缺点:

投资大,烧掉了可回收的资源,释放出有毒气体,如二恶英、电池中的汞蒸汽等,并产生有毒有害炉渣和灰尘;

过渡:

我们要处理好垃圾类型与处理方法两者的关系,我们就必须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

知识讲解:

三.垃圾的分类与回收

垃圾分类的方法及其类型(六个粗分的一级类别,八个细分的二级类别):

四、个别垃圾个别处理

1.白色污染的危害与治理

(1)涵义:

废塑料制品造成的环境污染

(2)危害:

A、大部分塑料在自然环境中不能被微生物分解,埋在土里经久不烂,长此下去会破坏土壤结构,降低土壤肥效,污染地下水;

B、焚烧废气塑料会产生有毒气体,对大气造成污染。

例如:

焚烧废气的聚氯乙烯塑料会产生HCL等;

C、制备发泡塑料时,常常加入氟氯代烷作为发泡剂。

当发泡塑料被扔掉后,释放出的氟氯代烷会破坏臭氧层和加剧温室效应;

(3)处理

A、治理的基本思路

a、改进塑料的配方和生产工艺,研制一些易分解的新型塑料,在一定条件下,经过一定时间会降解为简单物质或被生物分解;

b、3R运动:

即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

B、白色污染物的回收利用

a、废热固性塑料的利用:

对废热固性塑料再利用的途径主要是它粉碎后加入黏合剂作为加热成型产品的填料。

b、废热塑性塑料的利用

(a)再加热熔融,使其重新成为制品;

(b)在无氧条件下,高温裂制成燃料油或重新制造塑料的原料;

(c)和其他垃圾一起焚烧生产热能;

2.电池垃圾的危害与治理

3.医疗垃圾的危害与治理

5、美化我们的家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让学生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整理美化自己的家居,并进行美育教育。

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和讲究卫生、美化家居的良好习惯。

2、通过本课设计活动,让学生了解室内装饰艺术的一些原则,尤其是装饰画的选择搭配知识,培养学生创新、实践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学习增强学生的设计意识,动手能力,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热爱社会。

教学重点:

学习如何进行大搞清洁卫生,布置、美化家居的工作。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创造出符合自家情况的美化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照片《我爱我的家》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播放歌曲:

《我爱我的家》大家听后有什么感受?

二、调查了解,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一些居室照片。

提问:

1.这些居室美观吗?

2.以你的观点,美观的居室应该什么样?

(小组讨论后交流)如:

柔和、温馨、舒适、安全、、宁静祥和、美丽……

小结: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美化我们的家”。

三、课件出示图画让生观看,组织学生讨论“进行大搞卫生、美化家居的工作有什么作用和意义,怎样进行大扫除的工作,怎样布置充满祥和气氛的家居”等问题。

明确要求:

1.围绕如何美化装点居室收集文字和图片资料。

2.每个学习小组长对组员任务分工明确。

3.转变学习身份,从以前单纯的接受知识变成要把自己从互联网上学到的知识宣讲给别人,从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

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的积极表现,表扬合作得好的学习小组。

四、分组汇报讨论结果,每个小组把自己的探究结果在班里展示。

教师帮助总结归纳出以下内容:

1.大搞清洁卫生,美化家居迎春节工作的作用和意义有:

1)彻底清洁家居,使家庭更整洁、干净。

2)清除昆虫和病菌的产生基地,对家人身体健康有好处。

3)体现人们对幸福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4)是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体现。

5)体现家庭成员合作、互助互爱的精神。

2.大扫除的要求和步骤。

四、拓展延伸。

 

自学小资料:

所谓的庭院经济就是以庭园生态农业为基础的农民经济,通过以单个农户为生产单元,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的科学结合,多层次对土地、空气、光热、动植物废弃物等自然资源进行深度利用,用较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有利于生态平衡,使庭院处于周期性的良性循环之中。

这样不仅能改变农村庭院“脏、乱、差”的卫生面貌,而且还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增加农民收入,引导农民脱贫、致富,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生态庭院经济模式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能源效益:

沼气可以有效地利用生物能源,是解决当前农村能源不足的一个有效措施。

将沼气池和日光温室、畜舍结合在一起,可以提高沼气池冬季的发酵温度,解决沼气池冬季池温降低,产气不足的问题,为农民提供使用方便的优质能源。

2.肥料效益:

沼渣和沼液是良好的有机肥料。

施用沼渣、沼液可以提高地力,增强农作物的抗病、抗虫能力,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

3.生态效益:

利用沼气,可以减少秸秆作为燃料的利用,促进秸秆还田,保持地力;减少林木的砍伐,促进水土保持;减少畜禽粪便对环境的污染,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

4.生产效益:

将畜舍和日光温室结合在一起,可以提高温室内的温度,使温室内蔬菜的生长期提前或延后40~60天,提高家禽、家畜的饲料利用效率。

利用畜菜共养技术,黄瓜可增产25%,蛋鸡产蛋率可提高11%,育肥猪日增重可提高40%~80%。

五、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如:

(1)、家居要整洁就必须经常打扫,要把学到的劳动技能派上用场。

(2)、家居的绿化,让家居充满绿意,常与鲜花相伴。

(3)、家居的装饰,用剪纸、布艺、泥塑、插花等工艺作品装点家居,有其独特的美。

教师小结:

在美化家居的过程中,应突出一个“勤”字,克服一个“懒”字,要养成良好的自理家居的能力,才能使自己的家居天天保持整洁,让人感到舒适和温馨。

6、噪声与人类健康

教学目标:

知道噪声产生的原因和途径。

知道噪声对人类有哪些危害。

知道减少噪声有那些措施。

教学重难点:

噪声产生的原因。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导入(播放古诗歌《春晓》)

大家知道描述的是怎样的情景吗?

小结:

同学们,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声音,各种各样的声音使世界充满生机,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

美妙的乐声给人们带来了无穷的欢乐和享受。

但是,刺耳的噪声却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

揭题——噪声与人类健康。

2、新授

(1)看到课题,你想知道哪些问题?

学生自由提问,如:

什么是噪声?

有哪些危害?

怎样减少噪声?

……

(2)小组先讨论解决以上问题,再交流。

㈠什么是噪声?

人类生活的环境里充满了各种声音。

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即不需要的声音,就是噪声;另外,杂乱无章的声振动也称为噪声。

㈡有哪些危害?

它引起头痛、心慌、全身乏力、听力受损,还有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等方面的疾病,甚至导致胎儿畸形。

噪声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公害,被称为“无形杀手”。

(三)噪声是怎样产生的呢?

噪声的产生主要分为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建筑噪声和生活噪声。

①机动车辆、飞机、火车和轮船等交通工具在运行时发出的声音,称为交通噪声。

其中飞机的噪声最大。

②工业噪声是指工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因机械振动、摩擦、撞击以及气流振动而产生的嘈杂声音。

工业噪声主要来自机器和高速设备。

③建筑工地上要使用各种动力机械,要进行挖掘、打夯、搅拌和运输材料设备,也会产生大量噪声,称为建筑噪声。

④生活噪声是街道、商场、文化娱乐场所(如电影院、剧院、体育场)以及建筑物内各种人群活动及生活设施所产生的声音。

(3)自学小资料:

什么是“噪声污染”与“声音的强度表示”

当噪声超过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所能容许的程度时就形成噪声污染。

噪声污染主要是针对人群的污染;噪声污染的危害表现为:

可降低人的听力,并对神经系统产生影响;影响人的休息,降低劳动效率;干扰语言交谈和通讯联络。

强弱大小是用“分贝”来表示的。

分贝数越小表示环境越安静。

我们通常谈话的声音是30—40分贝。

当噪声超过85分贝,长期可使听力受损,超过120分贝,听力较快受损,甚至耳聋。

(4)找一找我们周围的噪声。

交流。

(5)减少噪声的方法:

1、控制噪声源。

2、控制噪声传播途径。

3、在接收处采取防护措施。

3、小结。

为了有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我们必须设法制服噪声这个“都市罪犯”。

我国已经颁布事实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止法》,加强了噪声的管理和防治。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制服噪声这个“恶魔”,使我们的家园更安宁!

4、作业。

(1)调查你所在地区的噪声的怎样产生的?

为减少噪声采取了哪些措施?

(2)小实验:

试一试小动物、植物也怕噪声吗?

7、天鹅来过冬

教学目标:

.

了解一些动物过冬的情况,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自然科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了解天鹅的生活习性与环境。

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见过天鹅么?

在哪儿见过?

谁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可能大家见过很多的鹅,但天鹅和我们日常见的普通的鹅是不一样的。

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课件。

天鹅体型比鹅大得多,而且天鹅是会飞的。

那你们想不想更多的了解一下天鹅呢?

二、新课

1、看书自学:

天鹅到我们山东的哪个地方过冬?

2、理解“尊贵的客人”。

为什么要把天鹅称为“尊贵的客人”?

(介绍:

天鹅每年3、4月份从南方飞往北方,10月左右又从北方飞去南方过冬。

数量稀少,是我国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3、大家对天鹅的生活习性了解多少呢?

先自主介绍,再投影小资料:

天鹅的生活习性。

然后交流自己了解的新知识。

4、出示问题:

(1)、天鹅为什么喜欢来黄河三角洲?

(2)这里还有什么生物?

(3)请谈谈学后有哪些感受?

学生自学畅所欲言板块,然后说出答案。

可能归纳出以下要点:

地处暖温带、地理位置优越、又处于水陆交接处、生态环境独特。

野生动物1500多种,植物近400种。

来此过冬的候鸟达400万只。

出示图片欣赏。

(4)你还知道山东的哪些地方也是天鹅的越冬栖息地?

学生不知道,教师出示资料,找学生朗读----“山东荣成天鹅湖”

荣成成山卫天鹅湖位于成山镇境内,是中国北方最大的天鹅湖。

被国内外专家学者誉为“东方天鹅王国”。

5、沉思默想:

黄河三角洲环境会一成不变吗,为什么?

可能说出:

人口迅速增长、经济迅速发展,耗水量激增、水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浪费严重、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

如果恶化,会带来哪些方面的问题?

(讨论后交流)

黄河断流、大片湿地变成盐碱地、许多珍稀鸟类飞离黄河口。

6、齐心协力

应该如何保护黄河三角洲?

讨论汇报能说出:

设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对黄河水量进行统一调度。

三、拓展延伸

作为小学生你能为保护或建设野生生物的生存场所出力献策吗?

从实际出发,谈对保护环境的认识。

8、冬天怎么不冷了

教学目标

1、了解冬天冒着寒冷坚持工作的人,表达对他们的尊敬。

2、鼓励学生早上起得早,做个勇敢的孩子。

教学过程

一、交流经验

大家喜欢冬天吗?

为什么?

小结:

冬天有冬天的乐趣,但也有烦恼,其实只要运动就避免冻伤。

二、观看录象

1、看冬天雪地情景及雪域图片,看后有何感受?

2、我们这的冬天冷的程度够大吗?

小结:

现在不太冷,那你们的父母感觉他们小时候的冬天冷吗?

学生纷纷介绍父母小时候的冬天。

如:

雪深到大腿跟,门都推不开。

冰冻三尺,上河上溜冰……

3、那时怎样过冬?

冬天生炉子,烧热炕……如今呢?

院子罩棚、安空调、安暖气……

4、探究园地:

谈谈你进了大棚的感受?

(特别温暖)小结:

这说明塑料薄膜具有保温作用。

投影仪出示资料,介绍温室效应:

大气中有一些气体如二氧化碳、水蒸气,就像塑料薄膜或玻璃一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