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65474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谈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谈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doc

《浅谈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浅谈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doc

浅谈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摘要:

本文主要就思想政治工作中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途径进行简单的探讨,以期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和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

思想政治;心理疏导;作用;途径;人文关怀

  当前,我国进行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之一就是不断提高对人才的培养质量。

高素质人才除了要掌握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以外,还要具备的是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

在目前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之中,教育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也给当前教育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务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

有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许多问题都需要研究,本文主要就其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进行简要的探讨。

  一、有关思想政治工作中实施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几点方法和途径

  思想政治工作开展中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

  

(1)对校园和谐文化建设的加强

  我国已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证明,对校园和谐文化建设的加强在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的同时,也有助于形成崇尚人文精神的良好氛围。

所以,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中要将校园和谐文化的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来实施。

在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过程中,要大力弘扬集体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在弘扬社会主旋律的同时加强对社会主义远大理想的而教育,使学生的政治识别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另外,还要加强在革命传统和优良民族传统方面的教育,树立起他们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和自尊心等。

总之,通过对校园和谐文化的建设,使学生在提高知识水平的同时也能促进其道德素质的升华。

  

(2)人文关怀和谐氛围的营造

  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中,人文关怀是一种重要的实施手段,主要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感受到来自集体的被关怀、被关心以及来自集体的温暖等,营造良好的人文关怀的氛围也正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

在人文关怀氛围的营造中,主要应该关注的是对学生心理状态的分析,只有在对学生的心理背景进行细致分析的情况下,才有可能为学生们营造一个人文关怀的环境和氛围,也才能从根本上真正解决他们的问题。

已有的实践已经证明,人文关怀良好氛围的营造,不仅能够有助于增进学生之间的相处的融洽度和友谊而且还能够在增强班级凝聚力、师生关系以及融洽班级氛围方面产生重要的影响。

  (3)正确合理的评价方式的建构

  众所周知,评价具有很强的激励功能。

所以,在进行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过程中,要更多的采用以鼓励性评价为主的积极情感激励手段和方式。

鼓励性的的评价能够对学生良好的学习情绪进行有效的激发,在产生积极心理效应的同时使学生不断的受到鼓舞并主动去追求新的目标。

自信心,是学生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心理品质,也是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进行衡量的一个重要标准。

学生一旦缺乏自信心就会产生自卑心理,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认为自己不行、差、笨。

所以,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帮助学生克服自身认识上的困难,树立自信心。

学生具备大量的心理潜能,所以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中只要工作者正确的运用的评价功能,正确的实施人文关怀和进行实时的心理疏导,那么不仅能够有效的保证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还能够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对生活、学习的热情,在树立自信心的同时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希望,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4)关注对弱势群体的心理疏导

  弱势群体主要指的是那些学习上有困难、身体上有缺陷、经济上有困难以及心理上有偏差的学生,这类学生不仅是思想政治工作开展中的比较难解决的问题,同时也是应该关注的重点。

针对这类学生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要采取个性化的手段,实施不同类别的关怀措施。

例如,对学习上存在困难的学生,在帮助策略上可以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形式;对身体上有缺陷的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体育保健班的学习中;对经济上有困难的学生来说,可以通过奖学金以及助学金的资助等来帮助他们完成学业;而对心理上有偏差的学生来说,在工作的开展中可以邀请心理咨询师的心理干预介入等来进行纠正。

在关注弱势群体方面,最重要的也最需要注意的是在对他们采取不同针对性措施的同时,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才是对他们的心理需求、心理感受以及心理波动等关注最深刻的措施,特别是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

所以,在对弱势群体的关注过程中,尤其要注重的是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将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进行有机的结合,以发挥出最大的效应。

  二、结语

  综上,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关注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需要从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人文关怀氛围的塑造、正确合理评价方式的建构以及对弱势群体心理疏导的关注方面入手。

此外,还应该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中还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作用。

思想政治工作者首先要对人文精神的内涵和意义有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其次还要具有一定的实际生活阅历,同时能够不断的提升自己对心理学基本知识的认识,最后还要不断的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和人文素养,将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真正融入思想政治工作之中,并最终促进实现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目标,树立起良好的积极向上的心态。

  >参考文献:

  [1]姚念龙,刘颖.简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2):

107-110.

  [2]王兆鹏.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维度[J].政工研究动态,2009(Z1):

33-36.

  [3]王世杰.融入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视点[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163-165.

  四、构建网络民意有序表达科学机制,引导网络民意健康发展

  1、变"堵"为"疏",转变网络舆论管理机制

  网络民意作为民意表达的一种新形式,我们既不能放任不管,也不能因其存在一定的弊端而因噎废食,一味地"围堵"言论,这非但无益于网民情绪的释放,反而会产生逆反心理。

因此,政府应该采取合理的方式对其进行规范和引导。

除了对于具有社会危害性的信息坚决加以控制外,应适当调整网络舆论管理的政策,变"堵"为"疏",变被动为主动,对网络民意进行积极地引导。

  2、加强主流网络媒体阵地的建设,强化政府主导机制④

  互联网上的信息纷繁复杂,一些不负责任的网络媒体,为了博得更多的点击率,为了经济效益,时常以带有严重错误倾向的信息误导民众,为此,政府应不断加强主流网络媒体阵地的建设,使网络舆论宣传工作覆盖更广泛、引导更及时、说理更充分。

真正起到有效传递政府声音,真实反馈群众诉求,搭建政府与民众间信息交流平台的作用。

不断提高在民众中的亲和力、感召力和信服力,最大限度地与民众互动,使民众从内心深处产生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共鸣,以此来不断强化政府主导地位,抵御非主流政治思潮的侵袭。

  3、健全网络法律规范,强化网络监管机制

  政府要不断健全网络舆论监督的法制建设,完善网络舆论监督的法律规范。

明确网络监督的合法性,将网络民意诉求视为公民的基本权利,通过国家法律意志加以认真保护。

要依法规范网络民意表达行为,对那些恶意散布虚假信息、造谣中伤、诬陷他人、危害国家利益和安全,以及对网络民意表达压制、打击报复的行为,相关主管机关要依据情节轻重和危害程度,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从而引导和规范网络行为,强化网络监管机制,营造和谐有序的网络民意表达环境,促进网络舆论的健康发展。

  4、构建网络问政平台,建立网络回应长效机制

  在信息化的社会中,通过网络这个平台"参政议政"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通过网络问政平台,可以最大限度地集民智、汇民情,加强政府与社会公众的沟通与互动,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认同与配合,将有利于推动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为此,政府必须尽快建立健全网络回应长效机制,组建网络舆情快速反应部门,及时了解网络民意的新动向。

以此加强政府与公众的联系,推动网络民意有序表达机制的建立。

  五、结语

  面对这些积极与消极影响,我国政府需要想方设法学习和利用网络技术,实现自身的电子政务改造,尽管我国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取代传统的政治沟通模式。

但毋庸置疑的是,网络政治沟通的应用确实缓解了我国政治信息不对称的趋势、扩大了群众的政治参与度、开辟了政府新的宣传和组织阵地、重新激活了政府与群众之间的直接联系、增强了政府决策者对现代社会变化的迅速反应能力和变动趋势的感知能力,有助于我国政府在信息多元化社会中占据主动,为自身的巩固发展赢得先机。

电子政务时代下的政治沟通对我国的政府决策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这就需要我们继续探究,以利政府做出更加科学民主的决策,从而保证政府形象的完美树立和政府公共关系的和谐有序的发展。

  注释:

  ①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Z].

  ②晏晓娟.政府回应机制建设的困境与突破――基于网络民意视角的考量[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2).

  ③禹黄姣.试论网络民意与公共决策的关系[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01).

  ④李安宁.应对网络民意,领导干部需具备的六种能力[J].前沿,2011(14).

  >参考文献:

  [1]胡小安,李丽妹.网络民意促进我国公共治理模式的变革[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

  [2]赵高辉.网络民意与政策制定之间的互动[J].社会科学家,2012(08).

  [3]严一云,谢雪.网络民意与政府互动模式研究――以"邓玉娇案"为例[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