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接种时的注意事项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655507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疫苗接种时的注意事项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疫苗接种时的注意事项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疫苗接种时的注意事项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疫苗接种时的注意事项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疫苗接种时的注意事项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疫苗接种时的注意事项文档格式.docx

《疫苗接种时的注意事项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疫苗接种时的注意事项文档格式.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疫苗接种时的注意事项文档格式.docx

在使用过程中,应避免阳光照射和高温高热且应有冷链保护。

用后要注意观察猪群情况,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

  4、使用前要对猪群的健康状况进行认真检查,并要清点猪头数,确保每头猪都进行了免疫。

被免疫猪只必须是健康无病的,否则易引起死亡并达不到预期的免疫效果。

  5、注射器刻度要清晰,不滑杆、不漏液;

注射的剂量要准确,不漏注、不白注;

进针要稳,拔针宜速,不得打“飞针”,以确保疫苗液真正足量地注射于肌肉内或皮下。

  6、若是新增设的疫苗要先作小群试验,对于已确定的免疫程序上的疫苗品种,在使用过程中尽量不要更换疫苗的生产厂家,以免影响免疫效果,若必须更换的,最好也作一下小群试验。

  7、免疫接种完毕后,将所有用过的疫苗瓶及接触过疫苗液的瓶、皿、注射器等进行消毒处理。

  8.疫苗自稀释后15℃以下4小时、15℃—25℃2小时、25℃以上1小时内用完,最好是在不断冷链的情况下2小时内用完。

  9、防止药物对疫苗接种的干扰和疫苗间的相互干扰,在注射病毒性疫苗的前后3天严禁使用抗病毒药物,两种病毒性活疫苗的使用要间隔7—10天,减少相互干扰。

病毒性活疫苗和灭活疫苗可同时分开使用。

注的活菌疫苗前后5天严禁使用抗菌素,两种细菌性活疫苗可同时使用。

抗菌素对细菌性灭活疫苗没有影响。

  10、吸苗时注射器中空气的排除:

用镊子夹取挤干的酒精棉球裹住针体,然后排除空气,使疫苗液流入酒精棉球。

  11、注射部位的消毒方法:

先用5%的碘酊消毒,之后再用75%的酒精脱碘,待干燥后再注射,以免影响免疫效果。

    12、免疫接种时要保证垂直进针,这样可保证疫苗液的注射深度,同时还可防止针头弯折。

  13、个别猪只因个体差异,在注射油佐剂疫苗时会出现过敏反应,所以每次接种疫苗时要带上肾上腺素、地塞米松等抗过敏药备用。

  种猪场猪瘟、猪伪狂犬病净化策略  浏览次数:

181日期:

2013年2月3日10:

04  猪瘟和猪伪狂犬病是猪两种重要传染病,曾对我国养猪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虽然目前两种疫病在我国大规模流行已得到基本控制,但仍然严重威胁猪群健康,实践证明我国猪群不同程度携带CSFV、PRV野毒,常导致持续感染、隐形带毒以及猪病复杂难治。

因此根本措施是对各猪群进行净化,采用免疫+检测+分群+淘汰的策略,是种猪场有望根除CSFV和PRV的理想途径。

  1流行病学调查开展CSF、PR、PRRS等流行病学调查,掌握猪群的整体状况,明确种猪场疫病的本底资料,为净化提供依据。

  2免疫程序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制定CSF和PR等疫病免疫程序。

参考免疫程序。

  3疫苗选择选择正规合法的兽用疫苗生产单位的疫苗。

如中博公司生产的猪瘟耐热保护剂活疫苗、猪瘟活疫苗、猪瘟活疫苗以及伪狂犬病活疫苗,按照说明书正确使用。

  4样品采集疫苗接种4周后采集样品,每头被检猪采集猪扁桃体、鼻棉拭子、血液等,同步检测。

留种青年猪、经产母猪、成年公猪以及引进的后备种猪等第一次采样必须逐头进行,以后按10%-30%比例抽检。

仔猪、保育猪按5-10%的比例采样。

样品经处理分装后,低温保存。

  5检测方法猪扁桃体样本采用荧光定量PCR、RT-PCR、免疫荧光等方法检测CSFV野毒,同时扁桃体和鼻棉拭子样本用PCR法检测PRV野毒。

猪血清采用IDEXX公司的试剂盒检测CSFV免疫性抗体、gB-ELISA试剂盒检测PRV免疫性抗体、gE-ELISA试剂盒检测PRV感染性抗体。

  6结果与处理任何一种CSFV、PRV病原检测方法以及PRVgE-ELISA抗体检测为阳性的,均分别判定被检猪携带CSFV/PRV野毒或感染PRV野毒,所有被检阳性猪应分群隔离饲养,两种方法均为阳性的立即淘汰,其中一种方法检测为阳性的重新检测,再次阳性的淘汰。

CSFV、PRV免疫性抗体检测按照各自试剂盒进行,多次检测CSFV或PRV免疫抗体不合格且生产成绩差的种猪一并淘汰。

  7净化标准每年进行2-3次检测,各猪群的CSFV、PRV野毒阳性率均必须达到1%以下,种猪群CSFV、PRV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95%以上、其他猪群达到85%以上为基本达标,经过2-3年反复检测和淘汰处理直至种猪场建立完全健康的CSFV、PRV阴性种猪群。

  8其他种猪场实行多点饲养模式,强化生物安全意识,坚持自繁自养,严格引种及消毒隔离等。

农业部门应强化疫情预警与监测力度,严格检疫,加大经费投入,进一步完善疫病防控体系等。

  猪场健康控制对技术服务员的素质要求  浏览次数:

280日期:

2010年12月13日11:

03  健康控制是一个全方位的保证猪群健康生产的综合措施的概念。

它看重的首先是问题发生的原因,其次才是问题发生的结果和问题处理的办法。

它将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置于日常规方案的监视网络,通过方案中的各项规章制度,使猪场的常规饲养技术管理工作做得更细、更有依据性和更富效益性,以便于最早地发现和最大限度地从方方面面采取措施控制健康问题,降低发病和死亡率,最大限度地发挥出猪场的生产效益。

这就是健康控制的目的。

    现代畜牧养殖技术不断在升级。

许多新的饲养管理技术不断出现,许多看起来似乎是畜牧技术方面的内容,但如果仔细研究,你会发现其中大多数都联系着的,是过去只属于兽医的责任范围,是为确保健康生产而创建出来的,比如All-inAll-out、MEW、MMEWSPF、3-SitProduction等。

  当我们对健康控制有了清楚的概念后,就不会把它仅仅简单地当作一个防疫学来理解。

健康与不健康永远是并存的矛盾统一体。

只看重健康,会不承认特殊的病原生物体的存在和饲养管理对健康的两重性。

仅看重疾病,则会使你长期头疼地不断面对疾病。

  现代养猪业的发展对今天的动保企业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新要求,同时也给企业技术服务人员提出了新的课题。

中博不仅要为猪场提供高端疫苗,而且要成为猪场健康管理方案的提供商,从健康角度提出方案并执行,在实践中着重于方案的结果分析和发现问题的措施制定。

中博的技术服务人员不仅仅要求懂疫病诊断和治疗,还要懂遗传、生产、管理,营养、猪舍建筑等各个领域的技术知识,对中博技术服务人员的要求,是全方位和综合性的技能。

  认识猪只健康与疫病建立生猪健康控制体系  浏览次数:

139日期:

03  什么是健康的群体?

可以用一句话概括:

花钱最少赚钱最多的群体就是健康群体,成本太高但赚钱太少或不赚甚至贴老本的群体是不健康群体。

  什么才叫做是有病或没有病?

以经济效益是否真正受到损失来理解,全国没一个猪场敢说自己的群体无病。

有些病,人们在常年与其作较量后,不得不向其低头,只能力争控制在一个能被接受的程度,与疾病和平共处,比如大肠杆菌等。

你若决心去消灭它,建立起那个没有病原的群体,倒似乎不太理智了。

另外,对蓝耳病病毒、伪狂犬病毒、园环病毒等,一旦感染,就很难在实践中将群体彻底予以净化。

  疾病是一个很复杂的主题,生猪健康控制或疾病控制,人们会对此有不同的认识,比如,传统家庭散养者、大型规模化生猪生产场长、猪场兽医、乡村兽医、实验室化验员、政府官员、种猪公司销售人员等。

怎样才算有疾病?

是有死亡现象、有临床症状、有解剖病理变化、有血清学阳性结果、有病原微生物的发现证据、还是有生产性能的下降或预期经济指标无法实现?

疾病的本性呈现给我们的,如同雾里看花,有时简单明了,比如猪丹毒、黄白痢;

有时却错综复杂,比如伪狂犬、蓝耳病、圆环病毒等;

有时还有伪装,同样的病表现出不同的症状,比如现在的散发性非典型猪瘟等。

疾病的效果呈现给我们的,有可能是急性、亚急性或慢性,而现在最通常出现的,是多种病原掺合在一起作乱,或反过来你虽能在化验室监测出不少阳性猪,但发现当时场内并无任何相应的临床症状。

这些现象给我们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带来困惑。

正因为人们所掌握的,只是整个特定环境下全部情况的较小部分,不同的观点和困惑就产生了。

也正因为这种不易把握性,我们更应该将我们的生猪健康控制体系建立起来,少让自己陷在这种困惑中受折磨。

    目前猪场的许多疾病,我们都可以将其称为管理性疾病,因管理不善而发作,又可因改善管理而予以控制。

对于生猪生产者来说,任何因素所造成的生产平衡失调,引起运转成本提高和经济效益下降,都应视为处在非健康的状态范畴。

这些因素中也许是病原微生物,也许是气候或环境,也许是营养,也许是寄生虫,还也许是应激、遗传或饲养管理或以上几种因素的任何一种组合等方方面面。

  做好健康控制,对一般猪场来说只有一个理,那就是预防经济损失。

这种损失表现在两个方面:

猪只的生产性能下降;

猪场应有生猪出栏量不达标。

对种猪场来说,除了上述理外,还有三个主要的理:

首先,要保护客户不至于因购买自己的种猪而带给他们有潜在的造成经济损失的疾病;

其次,要减少因客户场疾病暴发致使其关闭或停养而无法继续销售的机会;

再就是,不健康的群体性能会降低他们在场内所进行的遗传测试和选种回群的数据准确度,难以确保遗传进步。

  现今,大多数集约化生猪生产者都更加意识到维持群体健康的重要性。

这种认识与过去有问题时找兽医是很不相同的,有了一个更深层次的提高,相对原来的“预防为主”的说法多了新的理解。

在实践中,任何大中型猪场都难保不出现健康问题,但无法承受健康问题不断出现后所带来的经济损失的压力,正努力尝试将这些问题防范在先,和消除或控制在最小的程度。

如何在常规实践工作中将必须要考虑到的因素置于有效监视之下,这需要在猪场内有一个健康控制体系来帮助实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