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厂本体受热面检修标准规程.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656252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34.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电厂本体受热面检修标准规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发电厂本体受热面检修标准规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发电厂本体受热面检修标准规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发电厂本体受热面检修标准规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发电厂本体受热面检修标准规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发电厂本体受热面检修标准规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发电厂本体受热面检修标准规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发电厂本体受热面检修标准规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发电厂本体受热面检修标准规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发电厂本体受热面检修标准规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发电厂本体受热面检修标准规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发电厂本体受热面检修标准规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发电厂本体受热面检修标准规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发电厂本体受热面检修标准规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发电厂本体受热面检修标准规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发电厂本体受热面检修标准规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发电厂本体受热面检修标准规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发电厂本体受热面检修标准规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发电厂本体受热面检修标准规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发电厂本体受热面检修标准规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发电厂本体受热面检修标准规程.docx

《发电厂本体受热面检修标准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电厂本体受热面检修标准规程.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发电厂本体受热面检修标准规程.docx

发电厂本体受热面检修标准规程

第二章锅炉本体

第一节汽包

一.汽包规范及结构:

1.汽包结构特性:

炉号

结构

型号

直段长度

mm

内径

mm

厚度

mm

材料

人孔及直径

工作

投产日期

备注

压力

MPa

温度

3

419

12240

1600

92

BHW35

2×φ420

15.2

347

1997.3

4

419

12240

1600

92

BHW35

2×φ420

15.2

347

1997.12

2.汽包集中下降管规范:

炉号

根数

规格

材料

厂家

3

4

φ419×40

St45.8/Ⅲ

上海锅炉厂

4

4

φ419×40

St45.8/Ⅲ

上海锅炉厂

3.锅炉汽包内部规范:

部件名称

主要尺寸

材料

件数

图号

1

给水旁路

20

2

清水供水管

φ76×4

20

6

3

受气顶板

A3F

29

4

挡汽板

5

清洗孔板

6

U型密封板

7

清洗母管

φ89×4

20

6

8

溢水门槛

9

旋风分离器筒身

48

10

斜销

A3

48

11

圆销

12

加药管

1

13

排污管

2

14

事故放水管

1

15

旋风分离器下托盘

16

旋风分离器顶帽

48

4.简要说明:

(1)工作压力Pp=15.2Mpa,设计压力p=15.9Mpa;工作温度tp=347℃,设计温度t=350℃;水压试验时外壁温度不小于35℃。

(2)锅筒正常水位为锅筒中心线下150mm,最高和最低水位距正常水位50mm。

锅筒内部装置由旋风分离器、给水清洗孔板、顶部均流孔板组成,旋风分离器直径为315mm共布置48只,与各分段连通箱连通,旋风分离器进口装有导流板,以提高蒸汽分离效果,单个分离器的平均蒸汽负荷为10t/h左右,旋风分离器上方布置有清洗孔板。

(3)汽水混合物由46根φ133×12的管子从水冷壁引入锅筒。

(4)锅炉给水由12根φ108×10的管子从省煤器引入锅筒。

(5)饱和蒸汽从锅筒顶部引出经12根φ133×12的管子引入炉顶过热器。

(6)锅筒下部设有φ419×40的大直径下降管管座,装有十字挡板,改善下降管带汽,防止产生旋涡。

(7)在锅筒两端布置两只口径为Dg70/80的以压缩空气为辅助气源的安全阀,在锅筒上还布置有排污,加药,紧急放水和升停时需要的再循环管等管路及水位表,水位平衡器。

(8)锅炉给水品质应符合下列要求:

总含盐量≤1毫克/升

总硬度~0

SiO20.02毫克/升

含氧量0.010毫克/升

含铜量0.010毫克/升

含铁量0.02毫克/升

含油量微量

PH值(25℃)8.5~9.0

(9)锅炉汽包内部装置采用旋风分离器。

旋风分离器按旋转方向分左旋和右旋两种,其区别在于进口法兰和下部叶片的方向。

(10)省煤器引出管108×10引至汽包后,其中一部分给水作为清洗装置的水源。

将饱和蒸汽经过清洗后,再由饱和蒸汽引出管133×12把饱和蒸汽引入过热器,以提高蒸汽品质。

另一部分引入下降管,以减少汽包壁温差,检修给水清洗装置应注意以下几点:

a.为保证喷水后平静,清洗孔板的水平误差越小越好,一般控制在2~~3mm。

b.为了使清洗的静压(与水层厚度有关)和蒸汽穿孔阻力(与蒸汽流速有关)二者保持平衡,清洗水层控制在20~~40mm,所以溢水门槛应安装正确。

(11)为了防止大直径下降管旋涡抽汽和大量水流下降管造成水位波动,在大直径下降管管口装置十字挡板。

在拆卸汽包零件前应采用可靠的办法将装有十字挡板的管孔包扎遮盖好,以免零件及工具落入管孔内。

(12)旁路水管左右对称装置,方向不可搞错,并应伸至下降管管口附近,使下降管处水过冷,防止下降管内带汽而破坏水循环。

5.注意事项:

(1)运行时,包括启、停和点火冲管时,锅筒上下壁温不得超过50℃。

(2)汽包筒体是BHW35低合金高强度钢。

考虑到此种材料的焊接性能,不允许在汽包壁上引弧、搭电、点焊和焊接。

如不慎引弧,应立即用小砂轮磨光,以免发生裂纹。

(3)因汽包的材料冷脆性能比较明显,冷脆温度为35℃。

所以,汽包水压试验时,水温应在50℃以上,但不能超过100℃,升压前要检查汽包壁温不低于50℃。

二.汽包检修项目、工艺方法及质量标准

检修项目

检修方法及注意事项

质量标准

1

拆装汽包大倒门

(1)用专门的汽包倒门扳手拆下人孔门螺丝,并将拆下的螺栓做好记录,以便能顺利地按原位装复。

(2)装上通风机进行冷却,使汽包内温度降至40℃以下,方可进入汽包内工作。

(3)进入汽包前,应通知化学人员先进入汽包检修结垢腐蚀情况,并检查内部装置完整情况。

同时,做好检修前情况的记录。

(4)封门前必须作全面检查,确认无误并经有关部门验收,签证后,方可封门。

(1)倒门平面应平整光洁,无明显的直槽和牵连的腐蚀斑点。

(2)高压石棉纸垫不应有裂纹,其厚度为1.5---2mm,最厚不得超过2mm。

床垫的大小应与倒门平面相等,床垫应干燥,不可有受潮发软现象。

(3)倒门压板不应有扭曲变形。

螺丝不应有反牙和拉毛现象,螺母应能随手拧到底。

(4)螺丝、倒门平面的纸垫片结合面应涂铅粉和二硫化钼。

(5)升炉后表压3—5kgf/cm2时复紧倒门螺栓。

检修项目

检修方法及注意事项

质量标准

2

拆装汽包内部

汽水分离装置。

(1)拆下的汽水分离设备和蒸汽清洗装置,应按前、后、左、右方向顺序编号,清理干净。

将拆下的销子等零星物件集中放置、清点,不可乱放,以免散失。

(2)用压缩空气或其他方法吹通给水管、给水分配管、加药管、排污管等各种管道(对不可拆卸的管道应用小锤振动致通)。

(3)对下降管口十字挡板应加以包扎遮盖,谨防工具、杂物落入管内。

(4)工作结束未离开汽包前,应加装假倒门,并贴封条。

(1)各种内部装置腐蚀深度最大不超过其原来厚度的1/2。

(2)溢水门槛的水平误差不超过0.5mm,全长水平误差最大不超过4m。

每次测量要做好记录,发现偏差超过标准,并已影响汽水品质的应采取校正措施。

(3)加药管、给水分配管、排污管、取样管等应畅通无阻,安装位置正确,固定牢固。

其中连续排污管应装置在旋风筒附近。

旁路水管装置应左、右对称方向不能搞错,并升至下降管管口附近。

槽钢缓冲槽点焊牢固。

事故放水管安装位置不低于最低水位。

(4)旋风筒的上边缘标高允许误差±10mm。

中心线垂直度偏斜小于1/100,汽水混合物引入管标高允许误差20mm,下部托斗与旋风筒下平面距离不小于50mm。

(5)所有焊逢、点焊不应有脱焊或断裂,旋风筒与顶帽及托盘应点焊牢固。

(6)旋风筒法兰用1.5—2mm石棉纸垫板,纸垫板应均匀涂一层黑铅粉、二硫化钼。

法兰结合面应严密不漏。

(7)受汽顶板、清洗孔板应平整,板眼应清洁、无堵塞。

检修项目

检修方法及注意事项

质量标准

3

汽包水平测量,必要时测量其弯曲度。

(1)用水平皮管测量汽包的水平误差,皮管内应无气泡存在,皮管不可折曲。

(2)用拉钢丝的方法测量汽包的弯曲度。

但应注意钢丝的紧度。

汽包弯曲应查明原因,并作好记录,汇报工程部和厂部。

(3)新装锅炉汽包水平度应符合下述质量标准。

由于锅炉在运行中会遇到地基下沉,钢架变形等多种原因及条件,致使测量得到的水平误差和汽包弯曲度很难符合所述质量标准时,可将标高偏差值、汽包弯曲度与上次大修记录进行对照比较。

若发现疑问,应找出原因。

(1)汽包最大弯曲允许值为15mm。

(2)汽包纵向水平误差和横向水平误差不应大于2mm。

(3)汽包椭圆度允许值为不大于0.7Dn。

(4)测量记录正确齐全。

4

汽包倒门平面的测量及研磨。

(1)人孔门结合面平头铲刮干净,再用砂布打光,白布清抹。

铲刮应沿人孔的圆周环向进行,不可铲出直槽。

特别是平面肩胛倾角处,不可有腐蚀斑点。

若发现既深又大时,则应采用修补办法,将腐蚀点除去,堆焊后再磨平(考虑到材料的焊接性能,应制定特殊的焊接措施)。

汽包零件拆装搬运进出汽包倒门时,应严防碰坏倒门平面。

(2)用研磨专用工具及铲刀配合进行研刮,研磨至平整符合要求。

(1)用专用平板(应经校验)及塞尺进行环向检测,每一平面沿环向测量12—16点,并做好记录。

检修项目

检修方法及注意事项

质量标准

5

汽包内外壁裂

纹的检查。

(1)带入汽包的电焊枪应完整无损,不用时应用石棉布包扎好或悬空挂好。

电焊皮线应完整无损,漏电处用黑色绝缘布包扎好。

汽包壁面不准引弧或碰焊,若电焊误触汽包内壁,必须用砂轮磨光并经探伤检查以防发生裂纹。

(2)用着色或超声波检查裂纹,并详细做好裂纹记录。

筒体内外表面的凹陷和疤痕当其深度为3—4mm时,应修磨到圆滑过渡。

(3)汽包内部裂纹应于每次大修作检查。

外部裂纹一般每隔3—4个大修周期检查一次。

(4)如发现汽包有超标裂纹,要作补焊处理的详细的焊接措施,并经总工程师批准,否则,不得进行焊接。

6

膨胀指示器校正。

在进行水压试验前,必须作最后一次检查。

(1)装置正确、牢固。

(2)零位校正正确。

(3)指示牌表面应清洁。

7

汽包吊架检查

检查吊架下部承吊汽包部位与汽包接触情况。

16Mn钢板点焊处脱焊情况应在拆去保温时进行检查,一般结合锅炉的超压试验进行。

(1)上下瓦形垫片及斜垫块完整无损。

(2)销轴螺母应拼紧。

(3)吊架下部承吊汽包部位应与汽包完全接触。

(4)14Mn钢板点焊处不应脱焊。

8

大直径下降管管口检查

在汽包内部装置拆出之后,进入汽包仔细检查。

(1)十字挡板焊接点应牢固,不允许有松动。

(2)下降管管口不应有裂纹等超标缺陷。

三.汽包检修后的验收

验收项目

验收方法

验收人

(1)支吊架

(2)膨胀指示器

(3)汽包内部清理情况

(4)汽包内部零件清理干净

(5)倒门拆装

(6)汽包内部装置拆装

(7)汽包测量(其中包括水平、弯曲、椭圆度及倒门平面测量)

(8)水压试验

(9)以上项目验收标准应对照检修质量标准

(1)现场验收

(2)资料验收

(3)测量抽查验收

(1)施工小组自查

(2)班长或班组技术员检查

(3)工程部、厂有关部门

第二节

四管检查

1.对“四管”进行重点检查的部位:

1)水冷壁的燃烧器喷口区、孔、门弯管部位、突出到炉膛的管段、母材或鳍片有纵向或横向裂纹的管段、冷灰斗及穿墙管段。

2)对流受热面突出离排的管段、烟气高速区、飞灰浓度高的区域、防磨元件的接头部位。

3)水冷壁及对流受热面受吹灰器吹扫的部位,特别是吹灰器损坏时,应重点检查吹损部位。

4)检查水冷壁斜坡处,重点检查焦渣砸伤情况。

5)水冷壁及对流受热面经常有超温记录的部位。

6)水冷壁及对流受热面支吊件、管夹、托码、夹持管部位。

7)经常受机械、粉尘磨损的部位。

8)经常受水汽浸蚀的部位。

9)水冷壁、包复过热器与钢结构、刚性梁的连接点而又互相影响膨胀的部位。

10)检查受热面管子外壁是否有高温腐蚀(如燃烧器区的水冷壁管,高温过热器、高温再热器管)和低温腐蚀(如省煤器下部)。

2.检查发现受热面内外壁严重腐蚀或过热,应分析原因,采取措施。

3.锅炉受热面凡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必须换管和处理。

1)管璧减薄≥30%壁厚;

2)管子胀粗≥2.5%DH(合金钢);

3)管子胀粗≥3.5%DH(碳钢);

4)腐蚀点深度≥30%壁厚;

5)石墨化≥四级;

6)管子裂纹、重皮,经打磨后减薄≥30%壁厚;

7)长时间运行后,炉管机械性能下降,低于最低允许值;

4.锅炉尾部受热面排列应整齐,局部易磨损部位应采取防磨措施。

1)尾部烟井的低过、低再、省煤器节距变化应≤15%设计值。

必要时可利用定位管(圆钢)校正。

定位件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应进行平移抽查,检查管子在与定位件接合的部位有无局部磨损。

2)防磨盖板,使用150°园弧板,一端可焊接在管子上或支架上,一端用卡子固定,铺设平整对中,与管子密合。

对于磨损不明显的部位可以不加防磨板。

3)对流速高、飞灰浓度大的部位,重点加装防磨瓦或阻流板。

4)对于主省煤器,重点检查前三排错列管子,检查省煤器最后一排弯头防磨罩磨损情况。

5.尾部烟井低温过热器、低温再热器、省煤器管迎烟气侧管璧普遍磨损接近25%时,可倒排处理或翻转180°。

6.尾部烟井的各种受热面蛇形管间及空气预热器,应彻底清除杂物和积灰,防止造成局部涡流磨损和烟气高速气流的磨环节损。

7.检查处理各烟道、人孔、检查孔的堵漏风工作。

8.检查尾部烟井各种受热面的定位件、支吊件要保证齐全、完好。

9.尾部烟道后侧、炉两侧间隙较大、流速高的部位,即所谓“烟气走廊”,应加装阻流板,适当降低烟速。

采取堵死的办法,容易引起烟气偏流,带来更严重的局部磨损。

10.每两次大修间隔时间应拆下喷水减温器的进水管进行检查(可利用光纤技术),如发现焊口裂纹,喷头脱落,套筒、芯管位移等缺陷,应进行处理。

11.检查压力表管、疏水管、排空气管、取样管,特别是安全阀、对空排汽阀的排汽管根部疏水管,应采取措施防止凝结水倒流(可采用排出管低于接口的办法),以免引起管子产生疲劳裂纹。

12.锅炉减温水、给水旁路及其它水流速度过高的管道,汽水混合流动的管道,疏放水管,其弯头、三通、变径管、阀门等,每两次大修间隔时间应测量其壁厚。

当璧厚小于允许值时,应进行更换。

流速过高的管子应适当扩大管径,阀门及管件口径也相应改大。

13.锅炉水冷壁、过热器区为防止漏风所加的密封板应采用合理的结构,防止因面积过大、过厚或采用不锈钢板引起管子裂纹。

检查管子焊接不锈钢板时,应注意有膨胀间隙,连续焊接长度不超过200mm。

14.水冷壁、包复管的刚性梁及其连接件要保持完好,连接件扭曲、变形、开裂的要处理,检修损坏的要按图纸要求恢复。

刚性梁内侧要充填隔热材料,以减轻刚性梁内侧的受热产生弯曲变形,阻碍受热面膨胀,进而撕裂受热面管。

15.随着机组运行时间的加长,在大修时,要分批对高温高压蒸汽管道进行普查工作。

对弯管、弯头、三通、阀门、焊缝和支吊架进行外观或无损探伤检查,直管、弯管进行壁厚测量并切割检查段进行硬度、金相、碳化物和机械性能检查。

对有缺陷的焊口要作重点复查,如缺陷有扩大趋势,应进行处理。

第三节水冷壁

一.水冷壁的简要概述

炉膛深为8.84m,宽为9.60m,其宽深比为1.086,炉膛周界长度为36.88m,四周由φ60×7,节距为80.5mm的光管与扁钢焊接而成的膜式水冷壁组成,可以减少炉膛的漏风,并使炉墙结构的支吊简单。

锅筒下部有4根φ419×40的大直径下降管,汇集的炉水经过分配集箱到44根φ133×12的下降管,进入水冷壁14个循环回路的14只下集箱,又经φ60×7的水冷壁吸热成汽水混合物,上升到水冷壁上集箱,再经φ133×12的汽水引出管进入锅筒。

后水冷壁上部由分叉管分为两路,一路折向前组成折焰角,使出口处形成缩口,消除炉膛内气流的寄生涡流,改善气流在炉膛的充满程度和炉内空气动力特性,使炉膛出口烟气混合均匀。

另一路垂直上升,起悬吊作用,为使两路的管子均能安全可靠地工作,在垂直悬吊管进入集箱的管孔处设置了带有φ16×3的节流管,管短伸出集箱底部,可防止垃圾堵塞节流管,保证悬吊管工作的安全可靠。

在水冷壁下集箱设有蒸汽加热装置。

汽源来自邻炉的中压蒸汽,采用蒸汽加热装置,可缩短水冷壁产汽和建立循环的时间。

炉膛四周布置14层刚性梁,由工字钢制作,刚性梁随水冷壁一起膨胀。

二.水冷壁部件规范、特性(见受热面联箱规范)

三.水冷壁检修项目、工艺方法及质量标准

检修项目

检修方法及注意事项

质量标准

1

水冷壁管的防爆、防腐检查及监视段的抽管检查

每次大修应按要求,抽割热负荷较高区的水冷壁,送化学车间测定管子内壁的结垢量,并将新管子酸洗后补装在抽割部位。

这些抽割区域的水冷壁管段称为监视段。

每次大修抽管时应同时割下新管和旧管(新管是指上次抽管换上去的),供化试人员作垢量比较,并根据情况采取措施进行酸洗。

抽管的长度和位置由锅炉专业和化学专业共同商定。

(1)抽管的长度必须大于250mm。

(2)内壁垢量不应大于400g/m2。

(3)水冷壁胀粗超过管子外经的3.5%时,应更换新管。

(4)新管子必须先送化学车间酸洗后,才能使用。

2

对若干关键部位的检查

(1)对燃烧器部位水冷壁壁厚及焊逢情况的检查。

(2)对喷嘴出口煤粉冲刷水冷壁情况的检查。

(3)对弯管壁厚及椭圆度的抽查。

(4)对预焊件焊逢分期分批检查。

(5)对运行小时熟大于10万小时的制造焊逢抽查。

3

割管

(1)切割扁钢时,应注意不要割伤管子本身。

(2)管子开口处应加木塞并贴封条。

(3)管子切割点应避开刚性梁,确认割管无误后再割管。

(4)相邻两根管子焊口应上、下交叉开来,尽量避免焊口布置在同一水平线上。

(5)管子对口端应检查确认无垢后才能施焊。

(6)用气割管子时,应采取措施,严防铁渣落入管内。

(7)为确保安全运行,应采用氩弧焊打底,手工焊的焊接工艺。

焊接后应进行100%的射线探伤。

(1)焊接时坡口形式及对口尺寸请参考有关的对口技术要求。

(2)焊口不应布置在弯曲部分,应距离起弯点70mm以上。

(3)焊口和联箱外壁及刚性梁边缘距离至少70mm。

(4)两相邻的对接焊口之间距离不应小于150mm。

(5)锯口应偏离气割边10mm以上。

检修项目

检修方法及注意事项

质量标准

4

新管子的检查

(1)出厂的新管子虽经过严格的检查,但在库存及搬运的过程中还可能发生变形及腐蚀等现象,所以在领用新管前必须核对质保书。

(2)还需测量其管径、椭圆度及壁厚。

必要时,可做超声波探伤。

 

(1)内外壁表面应光洁,没有刻痕、裂纹、锈坑、凹坑及夹层等。

(2)管径允许偏差小于管子外经的1%。

(3)椭圆度偏差应小于管子外径的1%。

(4)管壁厚度允许误差不得超过管壁厚度的10%

(5)超声波探伤应合格。

5

管子的对口

(1)对口时可借助合适的专用管子对口工具,以避免不应有的错误和对口管子中心线的偏差。

(2)除设计要求冷拉的焊口之外,不得强力对口,以免产生附加应力。

管子对口应符合相应标准。

6

水冷壁联箱的手孔堵头的切割

(1)按锅炉和化学专业提出的要求。

(2)切割时,应在原来的焊口上划线进行。

(3)堵头切开后,应通知锅炉、生计、化学、金属联合检查联箱内部结构情况。

(4)联箱堵头修好坡口后,将联箱内的杂物、锈垢清理干净,然后再对口点焊(用氩弧焊封底工艺)

(5)不能立即焊接时,应加临时堵头并贴封条。

(1)联箱内不允许有杂物和水垢,定期排污管孔应畅通。

(2)联箱手孔堵头焊接时的坡口形式及尺寸,请参考有关的技术要求。

7

刚性梁的检查

检查膨胀部位及变形情况。

(1)搭钩钢板与工字梁的接触面之间保留1mm。

(2)销轴螺栓旋紧后退半圈,螺栓与螺母点焊。

(3)膨胀位移的滑动面应清洁,活动部分应均匀裸露,不得有杂物或被水泥保温所敷盖。

检修项目

检修方法及注意事项

质量标准

8

上、下联箱的外表检查

(1)在3—4个大修分批对所有上、下联箱检查一遍。

检查时将联箱保温打开,检查有无弯曲及裂纹,特别要注意焊逢附近的联箱本体部位(弯曲检查可用拉钢丝的方法)。

(2)详细检查联箱上的管座焊逢高度及有无裂纹和腐蚀。

(3)检查上联箱的吊耳杆焊逢及销轴。

(4)检查联箱上的膨胀指示器是否有脱焊现象。

(1)联箱弯曲值ΔW不得超过L/1000(L为联箱长度),最大允许值为5mm。

(2)联箱本体及管座不应有裂纹和严重锈坑。

(3)吊耳焊逢无裂纹,销轴无严重变形,并应涂黑铅粉或二硫化钼。

(4)膨胀指示针必须保持垂直,并点焊牢固。

9

下降管及汽水混合物引出管的外表检查。

(1)下降管及汽水混合物引出管的外表检查应结合大修进行。

可根据日常运行具体情况抽查或全部检查。

(2)下降总管的吊架检查。

10

水冷壁下联箱及下降管下部的膨胀指示器检修

必须在水压试验前进行检查。

(1)膨胀指示器安装正确、牢固。

(2)零位校正,牌面清洁,刻度明显。

(3)指示牌面刻度值范围以100×200为宜。

11

在珠光体管道上施焊的注意事项

锅炉受热面管道(珠光体钢)上在无特殊措施时,禁止奥氏体钢直接与其焊接,以免脱碳削弱珠光体管道的强度。

次项适用锅炉上所有的珠光体管道。

四.水冷壁的验收

验收项目

验收方法

验收人

(1)抽管

(2)水压试验

(3)膨胀指示器

(4)膨胀系统

(5)水冷壁管测量检查

(1)现场验收

(2)资料验收

(3)测量抽查验收

(1)施工小组自查

(2)班长或班组技术员检查

(3)工程部、厂有关部门

第四节过热器

一.过热器的简要概述

过热器采用辐射—对流型,蒸汽流程为:

锅筒—炉顶过热器—后包复过热器—悬吊管及侧包复过热器—前屏过热器--一级减温器—后屏—二级减温器—对流过热器—集汽集箱,然后从集箱两端引出到汽轮机。

炉顶过热器的炉膛部分由φ38×5的管子组成,其后面部分和后包复及侧包复过热器都由φ38×4的20G管子组成,过热器悬吊管二排共104根由φ42×6的20G管子组成。

前屏过热器为全辐射屏,共6片,节距S1=1350mm,每片屏由28根管子组成U型管屏,外圈由φ38×5的钢研102管子组成,其余由φ38×4.5的12Cr1MoV管子组成,管屏由自身的管子绕成管夹固定。

后屏过热器为半辐射屏,共14片,节距为S1=630mm,每片屏由12根管子组成W型管屏,外圈3根φ38×5的钢研102管子组成,其余由φ38×5的12Cr1MoV管子组成,管屏由自身的管子绕成管夹固定。

对流过热器共104排,横向节距S1=90mm,每排由3根套管子组成,按蒸汽流向管组前半部由φ38×6的12Cr1MoV管子组成,后半部份由φ38×6的钢研102管子组成。

在后屏进口和出口分别布置有一、二级喷水减温器,一级喷水减温器主要是保护后屏过热器不使其超温,而二级喷水减温器是为调节过热器出口汽温,使其维持额定值,在一、二级喷水减温器中,蒸汽实现了二次左右交叉和混合,以消除由于热偏差所造成的两侧蒸汽温度偏差。

过热器出口布置一只口径为Dg70/80的以压缩空气为辅助气源的安全阀。

二.过热器部件规范(见受热面联箱规范)

三.过热器检修项目、工艺方法及质量标准

检修项目

检修方法及注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