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开发园区综合绩效评价体系名词解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65771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京市开发园区综合绩效评价体系名词解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南京市开发园区综合绩效评价体系名词解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南京市开发园区综合绩效评价体系名词解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南京市开发园区综合绩效评价体系名词解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南京市开发园区综合绩效评价体系名词解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南京市开发园区综合绩效评价体系名词解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南京市开发园区综合绩效评价体系名词解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京市开发园区综合绩效评价体系名词解释.docx

《南京市开发园区综合绩效评价体系名词解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市开发园区综合绩效评价体系名词解释.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南京市开发园区综合绩效评价体系名词解释.docx

南京市开发园区综合绩效评价体系名词解释

南京市开发园区综合绩效评价体系名词解释

一、总量指标使用统计年报概念

1、GDP总量

2、现代服务业比重

现代服务业: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到:

“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

制定和完善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大力发展金融、保险、物流、信息和法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文化、旅游、社区服务等需求潜力大的产业,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

关于现代服务业包含的产业部门,大体上有狭义和广义两大类:

狭义的范围包括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信息服务业等部门,广义的扩展到教育、卫生、社会保障、文化体育娱乐业等一些认为是公共事业的部门,如教育、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等。

综合来看,金融业、信息服务业、房地产业、现代物流业、商务服务业等行业是大家一致认为的现代服务业,而旅游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娱乐业是否属于现代服务业则存在分歧。

《现代服务业研究成果评述》

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4、实际使用外资额(万美元)

5、外贸出口总额

二、相对指标

6、园区建成率(已使用“七通一平”面积占实际开发面积之比)

土地建成率是指开发区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面积与已供应国有建设用地面积之比,单位为%。

反映已供应国有建设用地的建成状况。

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面积是指已经建设并通过竣工验收的国有建设用地面积。

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

包括截至评价时点已建成的住宅用地、工矿仓储用地、交通运输用地、商服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以及其他城镇建设用地等。

已开发面积:

指实际上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区域。

包括已完成道路通、电力通、供水通、排水通、燃气通、土地平整等全部“七通一平”的区域。

7、综合容积率(累计建筑面积与实际开发面积之比)

综合容积率是指截至评价时点开发区评价范围内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内的总建筑面积与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面积的比值,无量纲。

反映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的总体利用强度。

8、单位面积投资总额(历年基础设施投资总额/“七通一平”面积)

基础设施投资额指开发区所有单位报告期内用于开发区“七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的费用总和。

9、土地有偿使用收益率(单位面积转让土地收益,按土地等级以百分值折算)

土地有偿使用率是指开发区评价范围内累计有偿使用的项目用地面积与开发区已供应国有建设用地面积之比,单位为%。

反映开发区有偿供地情况。

已供应国有建设用地:

指通过划拨和有偿使用方式供应的国有建设用地。

土地有偿使用率如何按土地等级折算?

需要填报三项基础数据:

(1)土地出让总面积;

(2)有偿使用面积;(3)土地出让总金额。

以上6土地建成率、7综合容积率、9土地有偿使用收益率解释依据国土部《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

10、工业用地固定资产投入强度

工业用地固定资产投入强度是指开发区累计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与已建成工矿仓储用地面积之比,单位为万元/公顷。

反映开发区已建成工矿仓储用地的投入强度。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指开发区所有单位报告期内以货币表示的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活动的工作量以及与此有关的费用的总称。

报告期内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按实际完成投资额(包括实际完成的建筑安装工程价值,设备、工具、器具的购置费,以及实际发生的其他费用)计算。

11、单位面积工业增加值

工业增加值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企业全部生产活动的总成果扣除了在生产过程中消耗或转移的物质产品和劳务价值后的余额,是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

计算公式为:

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工业中间投入+本期应交增值税。

增加值是指在报告期内企业在生产活动中新创造的价值。

有两种计算方法:

一是生产法;二是收入法,亦称要素分配法。

计算方法为:

(1)按生产法计算的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

(2)按分配法计算的增加值=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高新技术增加值指报告期省科技厅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的增加值和非高新技术企业中的高新技术产品的增加值两部分。

工业用地面积:

指已开发土地面积内按照土地规划作为工业用地的面积。

工业用地是指工矿企业的生产车间、库房及其附属设施等用地。

12、主导产业集聚度(园区主导产业企业数量(产值)与区内企业数量(产值)之比)

《产业集群的识别标准、集聚度和绩效评价研究》:

现有测定某个产业集群的集聚程度是指集群产业的集中指数(indexofconcentration),即计算产业集中的主要区域,常用来计算某区域某产业部门的集中程度。

产业集群的集聚度应该包括两部分:

一是反映产业在特定区位的专业化程度。

二是反映产业关联程度,其中垂直型产业采用生产部门中间产品在总产品的份额,对于共生型产业采用产业结构即(服务产业收入/集群总收入)比重表示,以及两者作用的影响。

13、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占园区营业总收入比例

高新技术产品指高新技术领域的产品。

即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产品:

①首次应用新科学原理生产的最新产品;②首次应用最新工艺生产并使产品质量、成本和劳动效率有显著改进的产品;③技术水平达到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的产品。

高新技术产值指报告期省科技厅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的产值和非高新技术企业中的高新技术产品的产值两部分。

14、企业平均规模(销售)(园区销售总收入与园区企业数量之比)

企业平均规模(销售)=园区销售总收入/园区企业数量

15、产品与服务出口比重

出口总额指企业出售给外贸部门或自营(委托)出口(包括销往香港、澳门、台湾),用外汇价格结算的产品价值,以及外商来样、来料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等生产的产品价值。

也就是企业出口交货值。

技工贸总收入:

指开发区所有单位报告期内以货币表示的技术、软件、工业和贸易等的收入总额。

16、企业利润率

企业利润总额指生产经营活动单位在一定时期的最终经营成果,是收入减成本与费用后的差额,收入大于相关的成本费用,就盈利,反之则亏损。

其计算公式为: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支净额+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该指标根据“损益表”中“利润总额”项的期末数填列。

销售利润率:

是衡量企业销售收入的收益水平的指标。

其计算公式为:

销售利润率=利润总额/销售净额×100%。

企业年利润率=企业全年利润总额/(企业固定资产+流动资金+全年职工工资总额)

17、高新技术企业比率

高新技术企业比率=高新技术企业/园区企业数

18、R&D经费支出占销售收入比率

研发经费R&D经费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重:

指用于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的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

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指在科学技术领域,为增加知识总量、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去创造新的应用而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的活动,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三类活动。

19、千人拥有发明专利累计授权数

区内企业拥有专利数指开发区各类单位作为专利权人在报告期末拥有的、经国内外专利行政部门授权且在有效期内的专利数。

20、创业投资服务中心孵化企业毕业率(累计毕业企业与毕业企业、在孵企业之和的比率)

《科技企业孵化器(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认定和管理办法》:

科技企业孵化器(也称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创业中心)是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养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家为宗旨的科技创业服务机构。

21、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

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指报告期内工业企业在工业生产活动中实际消费的各种能源的总和。

计算时,需先将使用的各种能源折算成标准燃料后再进行汇总计算。

22、单位工业增加值COD、SO2排放量

《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统计办法》:

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是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实施排放总量控制的两项污染物,即化学需氧量(COD)和二氧化硫(SO2)。

环境统计污染物排放量包括工业源和生活源污染物排放量,COD和SO2排放量的考核是基于工业源和生活源污染物排放量的总和。

23、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指每年综合利用工业固体废物的总量与当年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和综合利用往年贮存量总和的百分比。

24、绿化率

绿化率=绿化土地面积/园区土地总面积

绿化面积——统计上是指三排以上连片种植的树林面积。

25、单位面积税收收入

单位面积税收收入=税收收入/已开发面积

26、单位面积吸纳就业人数

单位面积吸纳就业人数指园区就业总人数与实际开发面积之比。

27、职工年平均工资报酬

工资,是指用人单位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和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的约定,依据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劳动者的货币报酬。

工资总额,也称工资总量,是指用人单位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体劳动者的工资。

职工平均工资指企业、事业、机关单位的职工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每人所得的货币工资额。

它表明一定时期职工工资收入的高低程度,是反映职工工资水平的主要指标。

计算公式为:

职工平均工资=报告期实际支付的全部职工工资总额/报告期全部职工平均人数

职工平均实际工资指扣除物价变动因素后的职工平均工资。

计算公式为:

职工平均实际工资=报告期职工平均工资/报告期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职工平均工资指数指报告期职工平均工资与基期职工平均工资的比率,是反映不同时期职工货币工资水平变动情况的相对数。

计算公式为:

职工平均工资指数=(报告期职工平均工资/基期职工平均工资)×100%

职工平均实际工资指数是反映职工实际工资变动情况的相对数,表明职工实际工资水平提高或降低的程度。

计算公式为:

职工平均实际工资指数=(报告期职工平均工资指数/报告期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0%

以上据2007年鉴名词解释《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