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防排烟工程思考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659537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101.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防排烟工程思考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自考防排烟工程思考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自考防排烟工程思考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自考防排烟工程思考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自考防排烟工程思考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自考防排烟工程思考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自考防排烟工程思考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自考防排烟工程思考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自考防排烟工程思考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自考防排烟工程思考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自考防排烟工程思考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自考防排烟工程思考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自考防排烟工程思考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自考防排烟工程思考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自考防排烟工程思考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自考防排烟工程思考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自考防排烟工程思考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自考防排烟工程思考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自考防排烟工程思考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自考防排烟工程思考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考防排烟工程思考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自考防排烟工程思考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防排烟工程思考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自考防排烟工程思考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剩余空气是指没有参加燃烧反应的,仍然保持大气中的空气组成的空气。

而单位质量物质完全燃烧时所必须的空气量称为理论空气量V0。

理论上把燃烧时所供给的实际空气V与理论空气量V0之比,称为剩余空气率。

7、能见距离:

普通人的视力所能达到的范围称为能见距离D(或能见度)。

8、疏散极限距离:

发生火灾时,疏散通道上的能见距离在整个疏散过程中都应给与保障,这个保证安全疏散的最小能见距离称为疏散极限视距[D]。

熟悉者[D]=5m;

不熟悉者[D]=30m。

9、火场的能见距离:

火场的能见距离与减光系数之积是一个常数。

在火灾时,建筑物内充满火灾烟气,影响火场的能见距离,从而影响人员的疏散,阻碍消防人员救人和灭火。

减光系数Cs越大,即烟的浓度越大,能见距离越小;

相反,能见距离越大,即距离越远,那么减光系数越小,火场的可见度越高,这点与人们的火场体验是一致的。

三、论述题

1、造成火灾减光的原因:

火灾烟气中烟粒子的粒径一般为几微米到几十微米,而可见光波长范围只有0.38~0.76μm,烟气中烟粒子的粒径大于两倍的可见光波长,这些烟粒子对可见光是不透明的,即对可见光具有遮蔽作用。

由于烟粒子的存在,当烟气在火场上弥漫时,可见光因受到烟粒子的遮蔽而大大减弱,会严重影响火场的能见度,从而影响人员的安全疏散,阻碍消防队员接近着火点救人和灭火。

同时,加上烟气中的有些气体对人眼有极大的刺激性,如HCI、HF等,从而使人们在疏散过程中的行进速度显著降低,这就是造成火灾减光的原因。

2、火灾烟气的毒害性表现:

缺氧、毒害、尘害、高温。

第二章火灾烟气的流动特性

1、发生火灾时,高层建筑竖向通道中导致烟气蔓延的最主要因素是烟囱效应。

2、着火房间内火灾烟气相对压力的最大值约为40Pa。

3、着火房间烟气温度为600℃时,烟气密度为0.4㎏/㎥。

4、火灾烟气三种基本特性参数:

烟气压力、烟气温度、烟气密度。

5、当建筑物内部温度较高,室外温度较低时,在建筑物的各种竖向通道中,往往存在一种上升气流,这种现象称为正向烟囱效应。

6、当建筑物内部温度较低,室外温度较高时,在建筑物的各种竖向通道中,往往存在一种下降气流,这种现象称为反向烟囱效应。

7、火灾烟气垂直向上的速度可达到3-4m。

1、建筑中火灾烟气扩散流动的驱动力主要有哪些:

⑴烟囱效应;

⑵高温烟气的浮力;

⑶烟气的膨胀力;

⑷外界风;

⑸供暖、通风和空调系统;

⑹电梯活塞效应。

2、什么是烟囱效应,烟囱效应对火灾烟气的流动有何影响:

⑴烟囱效应是指在建筑物的竖直通道中,由于温度差的存在使得自然对流循环加强,促使烟气上升流动的效应。

⑵烟囱效应对火灾烟气流动的影响:

正向烟囱效应作用下,如果火灾发生在中性面之下,烟气将随建筑物中的空气流入竖井;

烟气流人竖井后使井内气温升高、产生浮力作用增大、竖井内上升气流加强;

当烟气在竖井内上升到中性面以上时,烟气会流出竖井进入建筑物上部各楼层。

如果不考虑楼层上下之间渗漏情况,那么中性层以下各楼层中,除着火房间外,将不存在烟气。

如果火灾发生在中性面之上,着火房间中的烟气将随着建筑物中的气流通过外墙开口排至室外。

当楼层上下之间无渗漏状况时,除着火层之外,其余楼层将不存在烟气;

但当楼层上下之间存在渗漏状况时,着火层产生的烟气将渗漏到其上部的楼层中去,然后随气流通过各楼层的外墙开口排至室外。

反之,在反向烟囱效应下,且温度较低时,烟气的流动与正向烟囱效应作用正好相反,如过火灾发生在中性面之上,烟气流入竖井后向下运动,烟气被带到中性层以下,然后随气流流入各楼层中。

但是,如果火灾产生的烟气温度较高,烟气进入竖井后导致井内气温高于空外气温,这时,一般条件下的反项烟囱效应转变为火灾条件下的正向烟囱效应,烟气在竖井内转向为上升流动。

3、简单描述着火房间烟气流动的主要特点:

⑴着火房间内产生的烟气的温度较高,密度较小,因而在浮力的作用下烟气自起火点向上流动,最先遇到的是顶棚;

⑵当烟气羽流达到顶棚后,便沿着顶棚向四周扩散,形成一个较薄的顶棚射流层;

⑶当顶棚射流层遇到墙壁的阻挡后,便沿着墙壁面向下发展,形成一种反浮力壁面射流,由于此时烟气的温度较高,这种壁面射流下降一段距离后便又会上浮,然后在顶棚下方逐渐积累下来,从而形成较稳定的烟气层;

⑷等到烟气积蓄到一定数量,达到门窗过梁以下时,便由开启的门窗孔洞或门窗缝隙向外逸散。

4、简单描述走廊内烟气流动的主要特点:

烟气在走廊中的流动在一定范围内是呈层流流动状态的,这个流动过程有两个特点:

⑴烟气在上层流动,空气在下层流动,如果没有外部气流干扰的话,分层流动状态能保持40-50m的流程,上下两个流体层之间的渗混很微弱;

但若流动过程中遇到外部气流干扰时,如室外空气送进或排气设备排气时,则层流状态变成紊流状态流出。

⑵烟气层的厚度在一定的流程内能保持不变,从着火房间排向走廊的烟气出口起算,通常可达20-30m。

当烟气流过比较长的路程时,由于受到走廊顶棚面及两侧墙壁面的冷却,两侧的烟气会沿着墙壁面开始下降,最后只能在走廊断面的中部保留一个接近圆形的空气流股。

5、简单描述竖井内烟气流动的主要特点:

⑴如果竖井内部较热而周围环境较冷,气流将通过建筑物中性面一下的各层开口进入,由于室内外空气温度的不同而产生浮力。

中性面以上各部分压力大于室外压力,竖井内热空气通过建筑物上口流向室外;

中性面一下的部分的压力小于室外压力,室外冷空气通过下部的开口流向竖井,从而引起竖井内气流运动速度加快,这种现象就是竖井内的烟囱效应。

一般典型高层建筑内楼梯间、电梯井等竖井都能产生烟囱效应。

烟囱效应应对火灾时建筑物内空气的流动起着重要的作用。

⑵竖井内温度越高,则内外压差越大,烟囱效应越剧烈。

6、电梯的活塞效应:

当电梯在电梯井中运动时,能够使电梯井内出现瞬时压力变化,称为电梯的活塞效应。

7、火羽流:

在火灾燃烧中,火源上方的火焰及燃烧生成烟气的流动称为火羽流。

8、烟气羽流:

在燃烧表面上方附近为火焰区,火焰区的上方为燃烧产物(烟气)的羽流区,其流动完全由浮力效应控制,称为浮力羽流,或者称为烟气羽流。

第三章火灾烟气的控制

1、按安全度的高低顺序,下列各部位中安全度最高的是楼梯间。

2、能够从根本上杜绝烟源的防烟方式是非燃化防烟。

3、在防排烟系统设计要求中,走廊通常作为第一安全区,前室通常作为第二安全区,楼梯间通常作为第三安全区。

4、适用于防火分区分的很细的公寓、旅馆等面积较小的防烟方式是密闭防烟。

5、能够有效扼杀烟源的防烟方式是密闭防烟。

6、可将建筑物发生火灾时发烟量降到最低的防烟方式是

二、简答题

1、简述设置防排烟设施的主要作用:

⑴为建筑内人员的安全疏散创造有利条件;

⑵为消防队员的火灾扑救创造有利条件;

⑶可控制火灾的蔓延扩大。

2、简述建筑进行防排烟系统设计的根本任务:

⑴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烟气的生成量;

⑵如何使火灾产生的烟气迅速排除;

⑶有效地防止烟气从着火区蔓延扩散;

⑷防止烟气侵入作为疏散通道的走廊、楼梯间及其前室。

3、简述建筑火灾发生后烟气流动的三条主要路线:

⑴着火房间—室外;

⑵着火房间—相邻上层房间—室外;

⑶着火房间—走廊—楼梯间—上部各楼层—室外。

4、防烟方式:

⑴非燃化防烟(从根本上杜绝烟气)。

⑵密闭防烟(有效扼杀烟源)。

⑶阻碍防烟(减缓烟气蔓延,为疏散赢得时间)。

⑷机械防烟。

第四章防排烟系统概述

一、选择题

1、防烟分区的划分构件有:

⑴挡烟垂壁;

⑵挡烟隔墙;

⑶挡烟梁;

⑷防火阀。

2、挡烟垂壁是防烟分区的划分构件,其有效高度不应小于0.5M。

3、《高层建筑防火设计规范》(GB50045-2005)规定可不防烟分区的房间净空高度要大于6m。

4、活动挡烟垂壁落下时,其下端距地面的高度不应小于1.8m。

1、防烟分区的定义:

在建筑内部采用挡烟设施分隔而成,能在一定时间内放置火灾烟气向同一建筑的其余部分蔓延的局部空间。

2、防烟分区的划分原则:

⑴防烟分区不能跨越防火分区;

⑵每个防烟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宜超过规范要求;

⑶通常按楼层划分防烟分区;

⑷特殊用途的场所应单独划分防烟分区。

3、防烟分区的划分方法:

⑴按用途划分;

⑵按面积划分;

⑶按方向划分。

4、防烟分区的设定位置:

⑴设定在楼梯间前室和楼梯间之间;

⑵设定在走廊中;

⑶设定在走廊和房间之间;

⑷设定在走廊和楼梯间前室之间。

5、防烟分区的允许建筑面积:

⑴《高规》第5.1.6条规定,设置排烟设施的走廊、净高不超过6.00m的房间,应采用挡烟垂壁、隔墙或从顶棚下凸出不小于0.50m的梁划分防烟分区。

每个防烟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宜超过500㎡,且防烟分区不得跨越防火分区。

净高不超过6.00m的房间可不考虑划分防烟分区。

⑵《人民防空规程设计防火规范》第4.1.7规定每个防烟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宜超过500㎡,但当出室内地面至顶棚或顶板的高度在6m以上时,可不受此限。

防烟分区不得跨越防火分区。

⑶《汽车修车库停车场规范》第8.2.2条规定:

每个防烟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宜超过2000㎡,且防烟分区不得跨越防火分区。

⑷《建规》(GB50067-2006)第9.4.2条规定,需设置机械排烟设施且室内净高不超过6.00m的场所应划分防烟分区;

⑸《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中规定地下车站站台每个防烟分区的面积不宜超过750㎡。

6、防排烟设置的部位:

⑴防烟设置的部位:

疏散楼梯间;

前室、合用前室,避难层(间)。

⑵排烟设置的部位:

超过一定长度的走道;

超过一定面积的房间;

汽车库、中庭、舞台。

7、应单独划分防烟分区特殊用途的场所:

⑴疏散通道;

⑵避难层(间);

⑶自然形成的区域。

①疏散楼梯间及其前室;

②消防电梯间及其前室;

不论面积多大,都应单独划分防烟分区。

8、挡烟垂壁的设置要求:

⑴不同顶棚高度的挡烟垂壁下垂的有效高度按较低顶棚算;

⑵顶棚材料不同,挡烟垂壁的起算位置不同①对于格栅式顶棚,由于本身不隔烟,所以挡烟垂壁应设置在顶棚内,其下垂有效高度应从楼板底面起算。

②当顶棚材料为可燃材料时,挡烟垂壁的有效高度仍按顶棚面起算,但挡烟垂壁应向上延伸,穿过顶棚面,并紧贴在非燃烧体楼板或顶板上,必须完全隔断,使顶棚内实现隔烟。

⑶非燃或难燃顶棚的挡烟垂壁的有效高度当顶棚材料为非燃烧材料或难燃烧材料时,挡烟垂壁的有效高度只按顶棚面起算即可,而挡烟垂壁也只紧贴顶棚面即可,不必完全隔断。

三、论述题

1、论述一个完整防排烟系统的基本内容:

⑴防排烟部位的确定;

⑵划分防烟分区;

⑶选择防排烟方式及控制方式;

⑷计算排烟风量、加压送风量、排烟补风量;

⑸布置排烟风口、送风口、补风口;

⑹计算风口及风管和排烟系统、加压送风系统、排烟补风系统的阻力;

⑺选择排烟系统、加压送风系统、排烟补风系统的风机及风口;

⑻设置防排烟系统的联锁控制;

⑼构成建筑整体防排烟系统;

⑽需要时进行消防性能化设计及分析。

2、我国防火设计规范对防火阀的设置要求:

⑴管道穿越防火分区的防火分隔墙及楼板处;

⑵穿越通风、空调机房的房间隔墙和楼板处;

⑶穿越重要的或火灾危险性大的房间隔墙和楼板处;

⑷穿越防火分隔墙处的变形缝两侧;

⑸垂直管道与每层水平管道交接处的水平管段上,但建筑内每个防火分区的通风、空调系统均独立设置时,该防火分区的水平管道与垂直管道的交接处课不设置防火阀;

⑹进入设有气体自动灭火系统房间的通风、空调管道上。

第五章建筑中的自然排烟方式

1、当房间采用自然排烟时,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该房间地面面积的2%。

2、处于背风面的自然排烟口,当风速增大时,其中性面会下移。

3、在某建筑物房间的外墙面不同高度的两个位置上开有窗孔a和b,其高度差为h。

设房间内气体温度为tn,室内外气体的密度分别为pn和pw。

那么火灾时导致室内烟气与室外空气产生对流一定的热压作用的大小为(pw-pn)gh。

4、处于迎风面的自然排烟口,当风速增加时,其建筑物内中性面会上移。

5、净空高度小于12m的剧场舞台,自然排烟口的有效面积不应小于该剧场舞台地面面积的5%。

6、测量风速的标准高度是指离地面10m的高度

7、净空高度为10m的中庭地面面积为600m2,其自然排烟窗的有效面积不应小于30m2。

8、风的基本参数主要是风速和风向。

9、受热压作用影响的高层建筑中性面,当建筑内部温度增高时,中性面会向下移动。

1、自然排烟方式的优缺点:

①优点:

⑴不需要外加动力;

⑵设施简单,易操作;

⑶初期投资、维护费用低。

⑷平时可兼做通风换气和采光用。

②缺点:

⑴排烟效果不稳定;

⑵对建筑物的结构有特殊要求。

⑶存在火灾通过排烟口蔓延到近邻上层的危险性。

2、通过自然排烟口的烟气流量与哪些因素有关:

⑴烟气与空气之间的温度差;

⑵排烟口和进风口之间的高度差;

⑶室外风力的影响;

⑷高层建筑本身的热压作用的影响。

3、中性面的位置受哪些影响:

⑴热压作用:

烟气温度升高,中性面向下移动,有利于排烟;

具有上下开口时,中性面位置总是向开口面积增大的一方移动;

⑵风压作用:

建筑的迎风面,风压为正值,中性面向上移动,不利于排烟;

建筑的背风面和侧风面,风压为负值,中性面向下移动,有利于排烟。

4、试说明自然排烟口的有效面积的确定方法:

⑴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2.00㎡,合用前室不应小于3.00㎡。

⑵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每5层内可开启外窗总面积之和不应小于2.00㎡;

⑶长度不超过60m的内走道、以及需要排烟的房间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地面面积的2%;

⑷净空高度小于12m的中庭、以及剧场舞台可开启的天窗或高侧窗的面积不应小于该地面面积的5%。

⑸其它场所,宜取该场所建筑面积的2%~5%。

5、自然排烟口的设置有哪些要求:

自然排烟口包括固定排烟窗(口)、手动可开启外窗(口)、自动排烟窗(口)。

⑴自然排烟窗应设置在储烟仓的顶部或外墙上,当设置在外墙上时,其底边设置高度不应低于储烟仓的下沿,且应沿着火灾气流方向开起。

⑵自然排烟区域内的任一点至最近的排烟口中心点的距离不应大于30m。

⑶设置在外墙上的单开式自然排烟窗应采用下旋外开式;

设置在屋面上的自动排烟窗宜采用对开式或百叶式。

⑷设置自动自然排烟系统的场所应设置补风系统,补风系统可采用机械通风方式或自然通风方式。

6、热压的概念:

热压作用:

由于室内外温度差和窗孔之间的高度差引起的浮力作用。

即(pw-pn)gh称为热压或浮力

余压:

在不考虑风压作用的情况下,由温差引起的室内外压差。

中性面:

余压为零的平面。

7、高层建筑的中性面的位置:

一般情况下高层建筑的中性面大致在建筑高度的1/2附近(各楼层开口面积分布比较均匀的条件下)。

对于气密性特别好的高层建筑,中性面约位于总高度的70%左右。

试分析热压作用下火灾烟气流动的规律:

第六章建筑中的机械排烟方式

1、机械排烟系统设计中,机械排烟口的风速不宜大于10m/s。

2、某一类高层建筑,当内走道无直接自然通风,且长度超过20m时,应设置机械排烟设施。

3、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建筑,当内走廊有直接通风,但长度超过60m时,应设置机械排烟设施。

4、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中庭,当中庭体积小于17000㎥时,其排烟量按其体积的6次/h换气计算。

5、净空高度超过12m的中庭,当体积大于17000㎥时,其排烟量按其体积的4次/h换气计算,但最小排烟量不应小于102000㎥/h。

6、对于机械排烟的速度,采用金属管道时,不应大于20m/s;

采用内表面光滑的混凝土等非金属材料管道时,不应大于15m/s。

二、填空题

1、防烟分区内的排烟口距最远点的水平距离不应超过30m。

2、排烟口与附近安全出口沿走道方向相邻边缘之间的最小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5m。

3、当排烟管道内温度超过280℃时,排烟防火阀自动关闭。

4、排烟风机应能在280℃的条件下连续工作不少于30min。

5、采用机械排烟系统时,其排烟口平时处于关闭状态。

6、排烟口应与排烟风机连锁,当任一排烟口开启时,排烟风机应能随之启动。

7、地下车库应采用换气次数法计算机械排烟量。

8、吸入气流的流动特性是等速度线呈圆弧形分布,速度衰减很快。

9、机械排烟系统的工作方式有局部机械排烟和集中机械排烟两种形式。

10、防排烟工程中排烟量确定的三种方法:

单位面积法、换气次数法、设计火灾法。

11、机械排烟口有板式排烟口和多叶式排烟口。

三、简答题

1、集中机械排烟系统的组成设备有:

有挡烟垂壁、防火阀、排烟口、排烟管道、排烟风机以及电气控制等设备组成的。

2、我国的防火设计规范对走廊和房间的机械排烟量是如何规定的:

⑴《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1995)第8.4.2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第9.4.5规定:

①担负一个排烟或净空高度大于6m的的不划分防烟分区的房间时,应按每平方米面积不小于60㎥/h计算(单台风机最小排烟量不应小于7200㎥/h).②担负两个或两个以上防烟分区排烟时,应按最大防烟分区面积每平方米面积不小于120㎥/h计算。

⑵《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098-2009)第6.3.1条明确规定:

①担负一个或两个防烟分区排烟时,应按该部分面积每平方米面积不小于60㎥/h计算,但单台风机最小排烟量不应小于7200㎥/h。

②担负三个或三个以上防烟分区排烟时,应按最大防烟分区面积每平方米面积不小于120㎥/h计算。

3、我国的防火设计规范对哪些建筑的机械排烟量规定了换气次数:

⑴中庭、剧场舞台、礼堂、体育馆:

中庭、剧场舞台、礼堂、体育馆体积小于17000㎥时,其排烟量按其体积的6次/h换气计算;

中庭体积大于17000㎥时,其排烟量按其体积的4次/h换气计算,但最小排烟量不应小于102000㎥/h。

⑵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库:

按每一个防烟分区的体积计,每个防烟分区面积不大于2000㎡时,体积换气量不小于6次/h计。

4、机械排烟的概念:

是按照通风气流组织的理论,借助机械排烟风机抽吸着火区域中所产生的高温烟气,并通过排烟管道、排烟口等部件将其强制排至室外的排烟方式。

5、机械排烟的优缺点:

⑴优点:

机械排烟能克服自然排烟受外界气象条件以及高层建筑热压作用影响的缺点,排烟效果比较稳定,特别是火灾初期。

(机械排烟方式的根本作用在于于能及时有效地排除着火层或者火区的烟气,使着火区压力下降,形成负压,结合空气自然对流补风或者机械送风,控制建筑内冷空气和高温烟气的流动路线,控制烟气向其他地区扩散,能为非着火层或区域的人员疏散、消防队员灭火战斗的开展以及物资的安全转移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创造条件。

)⑵缺点:

①在火灾猛烈阶段排烟效果可能大大降低;

②排烟设备必须耐高温;

③初期投资和维修费用高。

6、机械排烟的设置部位:

⑴《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一类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建筑的下列部位,应设置机械排烟设施:

①无直接自然通风,且长度超过20m的内走廊或虽有直接自然通风,但长度超过60m的内走廊;

②面积超过100㎡,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上无窗房间或设固定窗的房间③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或净空高度超过12m的中庭;

④除利用窗井等开窗进行自然排烟的房间外,各房间总面积超过200㎡或一个房间面积超过50㎡,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室。

⑵《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下列场所当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应设置机械排烟设施:

①丙类厂房中建筑面积大于300㎡的地上房间;

人员、可燃物较多的丙类厂房或高度大于32m的高层厂房中长度大于20m的内走道;

任一层建筑面积大于5000㎡的丁类厂房;

②占地面积大于1000㎡的丙类仓库;

③高层公共建筑中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且建筑面积大于100㎡的地上房间;

非高层公共建筑中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且建筑面积大于300㎡的地上房间;

长度大于20m的内走道;

④中庭;

⑤设置在一、二、三层且房间建筑面积大于200㎡或设置在四层及四层以上或地下、半地下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

⑥总建筑面积大于200㎡或一个房间建筑面积大于50㎡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半地下建筑或地下室、半地下室;

⑦其它建筑中长度大于40.0m的疏散走道。

⑶《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规定人防工程下列部位应设置机械排烟设施:

①总建筑面积大于200㎡的人防工程;

②建筑面积大于50㎡,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房间;

③丙、丁类生产车间;

④长度大于20m的疏散走道;

⑤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

⑥中庭。

⑷《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规定:

面积超过2000m2的地下车库应设置机械排烟系统。

7、机械排烟口的布置:

⑴垂直布置:

排烟口应尽量设置在顶棚上,以利于烟气的排出。

无法设置在顶棚上时,为了保证排烟口的有效开口面积,机械排烟口也要求设置在较高的,靠近顶棚的墙面上。

对于顶棚高度在3m以下的建筑物,排烟口应设在距顶棚800mm以内墙面上;

对于顶棚高度超过3m的建筑物,排烟口可设在距地面2.1m的高度以上,或者设置在地面与顶棚之间1/2以上高度的墙面上。

⑵水平布置:

排烟口应尽量设置在防烟分区的中心部位,排烟口与附近安全出口沿走廊方向线路边缘之间的最小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5m。

且距该防烟分区最远点的水平距离不应超过30m。

距离周围不燃物不应小于一米。

第七章建筑中的机械防烟方式

1、封闭的避难层(间)应设置机械防烟设施。

2、设置机械防烟系统的前室宜每层设一个加压送风口。

3、某一类高层建筑的防烟楼梯间前室设有两个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且开口面积均符合自然排烟的要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该楼梯间课不设防烟设施。

4、送风口一般设置在墙壁面的下部。

5、防烟楼梯间内机械防烟系统的余压值应为40-50Pa。

6、前室内机械防烟系统的余压值应为25-30Pa。

7、列有关机械送风气流的流动特征,描述正确的是气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