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之一.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6597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27.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之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之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之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之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之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之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之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之一.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之一.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之一.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之一.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之一.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之一.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之一.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之一.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之一.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之一.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之一.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之一.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之一.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之一.docx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之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之一.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之一.docx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能复述课文内容。

3、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4、能懂得故事里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1套。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

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完后想一想,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试着把故事内容复述一下。

先自已复述一遍,然后复述给同桌听。

二、品读课文。

下面请同学们仔细品读课文,在你感受最深的地方认真写好批注,等一会我们交流。

三、讲述故事。

请同学们在复述课文的基础上,再加进自己合理的想象,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先自己讲一遍,然后讲给同桌听。

可以一个人单独讲,也可以几个人合作讲。

四、拓展阅读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短小精悍,言简意赅,它向人类敲响了警钟:

如果再不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那我们将自食其果,自我毁灭。

21世纪,人类面临许多环境问题。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下面这则材料,读后说说你的感受。

五、环保行动。

俗话说,心动不如行动。

面对如此怵目惊心的环保问题,我们小学生能做什么呢?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理解新词。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看到这个题目,你会产生哪些疑问?

(这个小村庄什么样?

村庄里住着什么样的人?

村庄里有什么样的事情发生?

二、教师范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检查自学生字、字词情况。

1.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

斧读fǔ,不要读成f或fǒu

造读zo,不要读成zho

2.分析、识记字形。

犁上下结构,下边是年牛字,不要写成木字。

栋左右结构,注意栋和炼的右半部分。

具中间是三横,不要写成两横。

冒这个字是上宽下窄,上扁下长;冒字的上部分不是曰字,第三、四笔的横与两边是不相连的,可和下部分里边的横做比较。

3.难确定的部首。

犁:

查牛字部

具:

查八字部

黎:

查禾字部

4.理解词语

斧头:

也叫斧子。

砍竹、木等用的金属工具,头呈楔形,装有木柄。

造犁:

制作翻土用的家具。

不断:

连续不间断。

拎起:

用手提起。

裸露:

没有东西遮盖。

一栋栋:

一座座。

应有尽有:

应该有的全都有了,表示一切齐备。

锋利:

(工具、武器等)头尖或刃薄,容易刺入或切入物体。

黎明:

天快要亮或刚亮的时候。

咆哮:

形容水流的奔腾轰鸣,也形容人的暴怒喊叫。

本文指洪水来势迅猛,势不可挡。

何处:

什么地方。

包括:

包含(或列举各部分或着重指出某一部分)。

奇多:

出人意料的多,或罕见、少有得多。

四、自由读文,把你不明白的句子画下来。

五、作业

1.写生字、字词。

2.读书。

3.查找与环保有关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悟出课文中蕴含着的道理。

2.利用文中的空白处,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交流资料,谈感受。

教学过程:

一、自由读文,了解故事内容。

班内汇报:

(这个故事讲了一个小村庄的人们利用手中的斧头乱砍乱伐,结果为自己家园创造的一切被洪水无情地夺走了。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通过填补空白发展思维,培养想象,锻炼口头表达。

1.请一人读第一自然段,大家想象一下,这个小村庄以前是如何的美丽?

2.班上交流,归纳如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恬静的小村庄,那里绿树成荫,树木成林。

绿茵茵的草坪上雪白的羊群撒欢地玩耍、嬉戏;牧羊人吹着笛子,悠扬的乐曲声在碧蓝的空中回荡。

不远处有所小学校,从校园里传出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

大人们都在辛勤地建造着自己的家园。

整个山村充满了祥和的气氛和勃勃的生机。

三、学习课文2-6自然段,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1.过渡:

是呀!

多么美丽可爱的一个小村庄,为什么最后会消失呢?

请同学们默读2-6自然段,把你读懂的词、句用﹏画下来并作简单批注。

不懂的词句用-画下来,可在小组学习中解决,如果小组解决不了,提到班上解决。

2.小组讨论,班上交流,归纳如下:

根据村庄里的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人们用锋利的斧头把一棵棵树砍下来,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不断减少,而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然而人们忽略了树能防风、固沙,不让水土流失的作用。

由于村民的无知与自私,造成了山坡上的植被被破坏,环境在不断地恶化,最终受到了大自然严厉的惩罚--小村庄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一切都没有了。

3.拓展练习:

请同学们想象一下洪水来临时小村庄什么样?

洪水过后又是什么样?

班上交流,归纳如下:

万马奔腾般的洪水把仅剩下的几棵树连根拔掉。

当人们听到可怕的响声正准备逃命时,汹涌奔腾的洪水已冲垮了他们的房屋,冲走了他们辛辛苦苦换来的一切。

不等呼救,他们已告别了人世,告别了美好的未来。

洪水过后,原本美丽而恬静的小村庄已成为一片废墟。

经过这里的人和听过这个故事的人都为此叹息道:

目光短浅也!

罪有应得也!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设计板书,练习表达。

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自己设计一个板书,然后给大家讲解自己所设计的板书。

板书一:

树木被斧头一棵棵砍倒,变成了房屋、家具、工具、柴火等。

突然有一天洪水来临,使人们辛辛苦苦用树木换来的一切都化为乌有。

板书

(二)

斧头使树木变成了房屋、家具、工具等,而由于洪水的来临,使这一切以及他们的幸福和生命消失得无影无踪。

五、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些什么?

可以谈体会,也可以说说手中的资料。

六、作业

1.读课文。

2.写一写你读此文之后的感受。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之三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了解不加节制地砍伐树木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2.继续训练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3.学会本课15个生字、12个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悟出课文中蕴含着蕴含着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课文,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指导学生观察图画,根据图画加以想象,说一说这篇课文会讲述一个怎样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生字画出来并小组解决。

2、让学生分组,用自己的话把课文所说的故事说一说。

3、质疑问难

4、带者问题再读课文。

三、整体感悟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2)试着让学生把这个美丽的小村庄画一画,感受小村庄原来的美丽。

(3)再读一读,深入感受。

2、学习第五自然段

(1)学生自由小声读第五自然段

(2)说说读懂了什么?

(3)提出不懂的问题,大家共同解疑

(4)学习该段生字

四、设置悬念

1、把第一和第五个自然段连起来想一想:

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个美丽的小村庄毁灭的?

2、小结:

惋惜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检查学生对本课生字掌握的情况

2、联系第一与第五段思考:

是谁毁了这个美丽的小村庄?

二、探究学习

1、学生浏览第二第三第四自然段。

讨论以上问题

2、深入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齐读。

(2)说说这段话写了什么。

(3)谈一谈你读懂的,未懂的组织同学共同解决。

3、深入学习第三自然段

(1)反复读第三自然段

(2)把一间间、一栋栋、应有尽有的家具、工具说一说,画一画。

(3)讨论理解:

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

(4)说一说你从这一段指导了什么。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去掉还跟原句比较出问题的实质。

(3)找出自己读不懂的句子或词语同桌一起想办法解决。

5、学习最后一段

(1)读最后一段,想一想该怎样读好,试试

(2)什么都没有了是指--没有了--没有了--没有了--还有--也没有了。

三、总结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什么?

四、巩固本课生字

五、课后扩展

以保护绿色家园为主题办一个手抄报。

板书设计:

美丽的小村庄(茂密的树林,潺潺的流水)

锋利的斧头(房子、家具)

什么都没有了(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之四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读通课文内容,了解一个小村庄被洪水卷走的原因,受到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2、帮助学生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帮助学生联系上下文,说出有关句子的意思。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受到热爱自然、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教育。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理解环境保护对于人类的重要性,懂得生态平衡的意义。

课前准备学生收集有关环境保护的资料。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受到热爱自然、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教育。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受到热爱自然、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教育。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理解环境保护对于人类的重要性,懂得生态平衡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自学

1、轻声读课文,再想一想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

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读不懂的,把读不懂的地方做个记号,再往下读。

等读完全文,原来读不懂的可能就会豁然开朗,一下子想通了。

2、仔细思考,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运用多媒体课件,再现环境被破坏的有关图象和文字资料。

3、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二、检查自学情况

1.带着问题听教师范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

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

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a.读准带拼音的词语。

b.读准多音字。

c.去掉拼音读词语。

d.去掉词语读生字。

3.小组为单位,轮流认读生字

4.推选读得好的同学当小老师,领读生字词

三、读通课文,初步感悟

1.指名小组开火车朗读,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全班评价、教师指导,重点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分组朗读,要求:

反复练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达到要求后全班齐读。

3.鼓励学生质疑,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1)这样一个美丽的小村庄为什么没有了?

(2)课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4、引导学生在思考中读懂课文。

四、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课文,受到热爱自然、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的教育。

2、通过交流材料,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受到热爱自然、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教育。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理解环境保护对于人类的重要性,懂得生态平衡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说说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班内汇报:

(这个故事讲了一个小村庄的人们利用手中的斧头乱砍乱伐,结果为自己家园创造的一切被洪水无情地夺走了。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通过填补空白发展思维,培养想象,锻炼口头表达。

1、请一人读第一自然段,大家想象一下,这个小村庄以前是如何的美丽?

2、班上交流,归纳如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恬静的小村庄,那里绿树成荫,树木成林。

绿茵茵的草坪上雪白的羊群撒欢地玩耍、嬉戏;牧羊人吹着笛子,悠扬的乐曲声在碧蓝的空中回荡。

不远处有所小学校,从校园里传出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

大人们都在辛勤地建造着自己的家园。

整个山村充满了祥和的气氛和勃勃的生机。

三、学习课文2-6自然段,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1、过渡:

是呀!

多么美丽可爱的一个小村庄,为什么最后会消失呢?

请同学们默读2-6自然段,把你读懂的词、句用﹏画下来并作简单批注。

不懂的词句用-画下来,可在小组学习中解决,如果小组解决不了,提到班上解决。

2、小组讨论,班上交流,归纳如下:

根据村庄里的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人们用锋利的斧头把一棵棵树砍下来,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不断减少,而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然而人们忽略了树能防风、固沙,不让水土流失的作用。

由于村民的无知与自私,造成了山坡上的植被被破坏,环境在不断地恶化,最终受到了大自然严厉的惩罚--小村庄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一切都没有了。

3、拓展练习:

请同学们想象一下洪水来临时小村庄什么样?

洪水过后又是什么样?

班上交流,归纳如下:

万马奔腾般的洪水把仅剩下的几棵树连根拔掉。

当人们听到可怕的响声正准备逃命时,汹涌奔腾的洪水已冲垮了他们的房屋,冲走了他们辛辛苦苦换来的一切。

不等呼救,他们已告别了人世,告别了美好的未来。

洪水过后,原本美丽而恬静的小村庄已成为一片废墟。

经过这里的人和听过这个故事的人都为此叹息道:

目光短浅也!

罪有应得也!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些什么?

可以谈体会,也可以说说手中的资料。

在谈体会时,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从砍伐树木导致土地裸露以至洪水毁灭村庄的现象中,找出深层的原因,明白人们缺乏环保意识是其根本原因。

从而认识到,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保护绿色家园的重要。

在谈话中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环保意识教育,鼓励学生到生活中发现破坏环境的行为,调查周围关于环保的一些问题,亲自做有益环保事,做生活的主人。

六、作业

1、读课文。

2、写一写你读此文之后的感受。

七、拓展练习

以保护绿色家园为主题,办一次墙报。

美丽的小村庄(茂密的树林,潺潺的流水)

锋利的斧头(房子、家具)

什么都没有了(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之五

一、引入新课

1播放背景音乐和大屏幕(美丽的小村庄环境优美,小动物们在快乐地玩耍,人们在快乐地耕种和收割)

2师:

在这样一个鸟语花香,美丽的小村庄,人们过着幸福的生活,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

二、学生初步感知课文

1学生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2引导学生复述故事。

(指名回答)

3检查自学情况,分段朗读。

4齐读最后1段。

问:

你们想知道些什么?

师相机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

5带着问题继续看课文,边读边画,找小伙伴讨论。

三、带着问题分析课文

1师:

那你们都明白了什么?

2出示第2段,问:

哪些词语表示砍的数目非常大?

(一间间一栋栋应有尽有各种各样)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3出示第3段,解决第①个问题。

裸露是什么意思?

4出示第4段。

(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解决了第②个问题。

5播放美丽村庄被破坏过程的录象,并小结,照应第2段。

师小结:

村子里住着几十户人家。

家家都有把锋利的斧头。

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到山坡上去,把树一棵棵砍下来,就这样树木变成了房子,变成了家具,山坡上就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裸露的土地。

四、体会课文并深化主题

师:

此时,你的心情怎么样?

(学生畅所欲言)

师:

是啊,你们的心情老师能够理解,就请你们在大声朗读中表达自己的感情吧!

(集体朗读课文)

五、拓展延伸

师:

美丽的小村庄因为不加节制地乱砍乱伐,就被洪水卷走了,我感到痛心,感到惋惜,同学们,你们肯定有很多的话说,就把它写在课题的旁边吧!

六、发散思维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小村庄的感情和对保护环境的感想。

(说画写唱等等)

附板书

10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美丽的小村庄乱砍树木减少土地裸露洪水卷走了一切

问题:

①人们为什么砍柴?

为什么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②为什么什么都没有了呢?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之六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15个生字,认识2个生字;掌握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悟出课文中蕴涵着的道理。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小村庄变迁的原因,体会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前组织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收集图片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

一.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可以低声速读,可以高声朗读,可以双人读,个人。

要求:

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读读议议,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学生讲述课文主要内容,同时播放多媒体课件。

二.品读句子,体悟自得

1.自读体悟。

(1)再读课文,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多读几遍,联系上下文或生活现实体会,感悟。

(2)小组交流,每个人都谈谈自己的体会。

(3)学生汇报小组交流情况,教师随机点拨与引导

(4)多媒体出示学生找到的句子:

1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裸露的土地指什么?

2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

引导:

指的是大量树木被劈柴后烧掉了。

3河坡上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引导:

指的是小村庄的人们仍旧在不断地砍伐树木,靠自然的给予过着安逸的生活。

4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引导:

破坏大自然,必将遭到大自然的惩罚

2.悟情感,明主旨。

(1)看到树木不断的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的扩大,你是什么心情?

(惋惜,难过)把你们的心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2)学生练读,教师指导,指名读,齐读。

(3)如果时光能倒流,在悲剧没发生之前你想对村子里的人说些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把自己对村民的劝告表述出来

三.回顾全文,课外延伸

1.联系实际,说说生活中我们人类还有哪些破坏环境的行为?

学生举例说明

2.那在生活中我们该如何珍惜,保护环境?

(1)不乱丢垃圾

(2)爱护花草树木

(3)保护益虫益鸟

(4)同破坏环境的行为做斗争

(5)宣传环保知识

3.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设身处地想想,如果你是地球,你有什么话想对地球上的人类说说?

(1)小组展开讨论,综合小组的意见,写出一句忠告的话语。

(2)小组汇报自己的话。

(3)教师进行适当的评价。

四.总结全文。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能从中得到一个信息,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大自然,如果破坏了大自然,那我们最终还是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的。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之七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7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5个字。

能正确读写下面的词语:

斧头、盖房、造犁、不断、减少、扩大、一栋栋、家具、冒出、柴烟、黎明、洪水、何处、包括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悟出课文中蕴含着的道理。

3.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词。

2.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学习第10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二)自学

1.出示自学提示

①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②认读本课生字。

③一边读一边想:

本文讲了一件怎样的故事?

④把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三)检查自学的情况

1.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

2.认读本课生字。

3.本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明确:

课文讲述了在一个小村庄里,由于人们不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乱砍树木,破坏植被,最终受到大自然的惩罚、遭到了毁灭命运的故事。

(四)质疑

(五)再读课文,进一步理解

(六)布置作业

搜集有关图片、资料。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悟出课文中蕴含着的道理。

2.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教学步骤:

(一)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

(二)学习课文

1.提问:

课文中的小村庄有什么变化?

明确:

从美丽到最后消失

2.自由读文,思考:

为什么小村庄消失了?

3.讨论、交流

明确:

村庄里的人们根据自己的物质生活需要,人们用锋利的斧头把一棵棵树砍下来,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不断减少,而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树能防风、固沙,能保持水土不流失,而由于小山坡上的植被被破坏,所以环境恶劣,就有了那场灾难--小村庄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一切都没有了。

相应理解锋利、裸露、应有尽有、咆哮等词语。

4.小结:

只要人们破坏环境,就会受到自然界带来的惩罚。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总结

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些什么?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

2.用扩大包括造句。

3.搜集有关图片、资料。

(六)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这篇课文篇幅短小,学生阅读起来困难不是很大,在教学中,还是以读为主,通过读加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通过读这一途径,重点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热爱我们绿色的家园;同时,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提高阅读能力。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悟出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2、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结合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3、情感目标:

教育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告诉他们要注意保护环境,否则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4、发展目标:

培养学生爱护家园、保护环境、为后人造福的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小村庄变化的原因。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设置悬念

播放课件重温美丽的村庄,引导质疑:

小村庄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二、自主阅读,交流收获

1、出示阅读要求,学生自读课文。

2、分四人小组互相交流,自主释疑。

三、探究学习,理解课文

(一)深入学习第二自然段。

1、理解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去,把树一棵棵砍下来。

2、拓展思维--补充句子:

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谁家想,谁家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砍树。

3、质疑问难。

(二)深入学习第三自然段。

1、出示第三自然段,问:

你读懂了什么?

2、指导朗读:

你能通过朗读表达出你的心情吗?

过渡:

河坡上的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你赞成老师的说法吗?

(三)深入学习第五、六自然段。

1、看课件:

洪水毁灭小村庄。

2、学生朗读,质疑。

3、重点理解:

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四)总结升华,领悟道理

1、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什么?

2、学生当小记者去采访同学。

四、交流搜集到的资料。

五、作业:

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保护环境的行动方案。

[板书设计]

10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斧头(树减少)

破坏环境

受到惩罚

美丽

什么都没有了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学习斧、盖、造等16个生字。

2、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子的意思,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明白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全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

课前准备:

老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

收集身边有关环保的图片和小故事。

课时安排:

二课时

一、师生谈话,复习检查:

课文讲了一个小村庄的什么故事?

二、再读课文,边读边想:

你对课文哪个地方印象最深,想和大家说一说吗?

学生交流。

三、把握重点,理解课文:

1、根据学生交流的感受,筛选出重点句子。

(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2、读句子,联系全文,自由质疑。

师生梳理出主要问题。

3、联系上下文解疑。

(1)什么都没有了指的是哪些东西没有了?

(有美丽的村庄,有房子、家具、工具以及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东西)

师:

你能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个小村庄是怎样美丽吗?

①学生交流。

②课件演示。

③指导朗读第一段。

(2)是什么原因使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