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企业泄漏应急处置程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66199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工企业泄漏应急处置程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化工企业泄漏应急处置程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化工企业泄漏应急处置程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化工企业泄漏应急处置程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化工企业泄漏应急处置程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化工企业泄漏应急处置程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化工企业泄漏应急处置程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化工企业泄漏应急处置程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化工企业泄漏应急处置程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化工企业泄漏应急处置程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化工企业泄漏应急处置程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化工企业泄漏应急处置程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化工企业泄漏应急处置程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工企业泄漏应急处置程序.docx

《化工企业泄漏应急处置程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工企业泄漏应急处置程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化工企业泄漏应急处置程序.docx

化工企业泄漏应急处置程序

泄漏应急处置程序

1、应急处置人员应佩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穿防静电、防化服装,然后才能进入事故现场,完成侦检、堵漏、救援等任务。

根据泄露物质的理化性质、爆炸特性、毒性及现场监测结果设定初始隔离区,紧急疏散转移隔离区内所有无关人员,由警卫人员把守重要出入口。

实时监测空气中有毒、易燃易爆气体的浓度,及时调整隔离区范围。

消除事故现场所有点火源,防止燃烧和爆炸。

如果可能,应关闭前置阀门,切断泄漏源。

也可尝试将易燃易爆气体引入紧急泄漏压系统进行无害化处理;液体应进入倒罐处置。

2、根据现场情况,若易燃气体和液体泄漏,立即研究抢险及堵漏方案,所有堵漏行为必须采取防爆防毒措施,确保安全。

泄露形成的液体也可以用泡沫覆盖,防止挥发出易燃或有毒蒸汽,然后采用防爆泵进行收集。

可用雾状水稀释空气中的易燃气体,但应避免高压直流水冲击液体泄漏物,防止产生静电,引发二次事故。

收集后剩余的少量残液,用干砂土、水泥粉、干粉等吸附处置。

对于遇水反应或溶于水的物质,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污水应放入废水系统,经处理后可直接排放。

3、事故处理过程中,应避免泄漏物进入下水道等限制性空间。

整个泄漏处置过程中,均应有事故现场监视人员,一旦出现爆炸征兆时,所有应急人员均及时撤离事故现场,尽量降低人员伤亡。

在危险区和安全区交界处设立洗消站,对中毒人员、现场应急人员、医护人员、器具等进行洗消。

洗消污水的排放应力求符合环保要求,以防造成次生灾害。

 

附二

燃烧、爆炸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1、根据事故现场情况,消防、堵漏、搜救、侦检等应急处置人员应佩戴个人防护装备(正压式空气呼吸器、防火服、照明联络工具等)。

组织人员搜救隔离区内的受伤和中毒人员,由警卫人员紧急疏散转移隔离区内所有无关人员。

通过侦检、明确事故现场情况,包括事故物质的种类、理化性质和主要危险特性、容器储量、燃烧时间、部位、火势范围、不同的着火点相互影响情况、对周围的储罐和生产装置的影响情况、次生灾害肯可能波及的区域、现场消防设施情况等。

根据现场侦检结果制定出作战原则,例如“保罐区、保装置区、防止二次爆炸、力争不伤人、不死人”。

制定详尽的战术,应分以下步骤进行:

①扑救外围火点,解除事故现场的后顾之忧;

②控制着火罐区或装置区,对周围的罐区和装置进行有效冷却和阻隔,控制着火储罐或装置稳定燃烧,直至物料全部消耗。

防止周围未燃烧但受热辐射的罐区或装置区发生二次爆炸,防止造成人员伤亡。

严密观察储罐和装置区情况,如果储罐发生颤动、安全阀鸣响、火焰突变成白色等爆炸前兆时,现场指挥人员应立即命令所有现场应急人员紧急撤离,尽量避免人员伤亡;

③在控制着火的储罐或装置不会发生爆炸的前提下,积极组织消防力量扑灭火灾,对易挥发(气化)的着火物料,应控制着火点,稳定燃烧,直至物料燃烧完;

④采取技术措施,做好监护工作,防止发生复燃、爆炸等事故。

 

附三

自然灾害应急处置程序

破坏性地震、防汛抢险的应急处置,对于自然灾害导致的次生事故,尤其是有毒物质泄漏、燃烧、爆炸等化学事故,应按照本预案《重大自然灾害专项预案》的相关部分执行应急处置、疏散程序。

发生的重大事故可能对厂区内外人群安全构成威胁时,必须在指挥中心的统一指挥下,由消防、保卫人员负责疏散与事故应急救援无关的人员,安全疏散地点原则是处于事故现场上风方向,且不受燃烧、爆炸、有毒气体泄漏等影响。

 

附四

应急疏散程序

1、应急疏散指挥

①疏散指挥人员首先确定在次事故中疏散的方向,然后按照疏散示意图标识的路线疏散人员;

②如果可能威胁周边地域时,指挥中心应和人民政府部门联系,请示督导地方人员的疏散;

③确保无关人员全部疏散后,疏散指挥人员应向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报告隔离区疏散情况并监守现场。

2、应急疏散标志

①事故照明:

因事故停电时应在人员密集的场所设置事故应急照明灯;

②疏散指示标志:

疏散指示标志一般用箭头或文字表示,在黑暗发生醒目光亮,便于识别。

3、应急疏散出口

应急失散出口应设置明显标志,提供充足的照明设施,使每个相关者都应熟悉其位置并保证畅通无阻。

4、疏散形式

①口头引导疏散;

②广播引导疏散;

③强行疏导疏散。

5、疏散注意事项

①注意佩戴个体防护用品或简易有效的防护措施,并有相应的监护措施;

②应向事故发生地点上风向转移;

③按照疏散指挥人员的指令,迅速撤离危险区域,并在疏散或撤离的路线上设立哨位,指明方向。

④严禁在低洼处滞留;

⑤查清是否有人滞留于危险区。

 

附五

医疗救护措施

1、现场急救一般原则

应急救援人员必须佩带防护器材迅速进入现场危险区,沿逆风方向将患者转移至空气新鲜处,根据受伤情况进行现场急救。

如:

用清水冲洗患者患处、涂抹药物进行简单处理、吸氧救治、人工呼吸、心脏挤压等。

2、化学中毒现场救治方法

①将患者移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困难者应予吸氧。

心脏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积压;

②眼睛接触有毒物质后,立即用清水冲洗20分钟以上,并翻开眼睑,转动眼球;

③皮肤救护,要用流动的温水或自来水冲洗被污染的部位。

剪掉与灼伤处皮肤粘连的衣服,用消毒纱布包裹后送医院;

④摄入有毒有害物质,根据有毒物进行相应处理。

如摄入氨应当立即饮入适量温水,以稀释氨水促使其自然呕吐,忌用催吐剂。

3、几种常用的现场救治方法

①人工呼吸

口对口吹气法是目前最好的人工呼吸法,其原理的直接将气吹入病人口或鼻,造成病人的呼吸,然后停止吹气,其胸部缩小,肺部也随之缩小,产生呼气。

准备:

将呼吸停止的伤员防置于空气新鲜流通的地方,并将口、鼻内的痰涕清除干净,放松衣领、腰带等。

取仰卧位,头部尽量后仰,下颚抬起,使呼吸道畅通。

方法:

救护人员深呼一口气,对伤员的嘴吹入,同时紧捏伤员的鼻孔,吹完后,捏鼻的手随即松开。

吹气速度:

每分钟12-15次。

②心脏挤压

心脏挤压用于心脏停止跳动后的伤员抢救,其心跳恢复。

判断心脏是否跳动的方法:

摸手腕处的“脉搏”或颈动脉的跳动。

如无跳动,则心跳停止。

准备:

伤员仰卧于硬板或地上,救护人员站其左侧。

挤压部位是胸骨1/2处:

“中指对凹膛,当胸一手掌”。

救护人员手掌之中指对准其颈下凹陷处,平放正中于胸部,手掌底部即掌握处,正相当于胸骨下1/2处或病人两乳头连接正中处相应位置。

双手挤压:

对成年人伤员用双手挤压法。

即将一手放于准备位置后,另一只手重叠压上,凭借救护人员的体重力量,传至臂、手掌,用力适度,有节奏冲击性地挤压。

单手挤压:

对儿童伤病员采用单手挤压法。

即将一手放于准备位置后,用节奏带冲击性的挤压。

每次挤压后:

随即放松,使胸部复位,心脏舒张,挤压与放松时间大致相等。

伤员的观察:

有效的心脏挤压,在其颈部动脉处,可摸到脉搏,进行较长时间挤压,如有效,可见其面色转为红润。

严禁挤压左胸部,不但无效,切且将肋骨压断,造成损伤。

挤压部位不能过低,以免食物从胃中挤出,逆流入食管,引起呼吸道梗塞。

4、复苏法的综合使用

口对口吹气和心脏挤压的绝大多数场合下,这两种复苏方法是综合使用。

吹进去的氧气,随着心脏的挤压,运到全身各处。

一般每吹进一口气,作四次心脏挤压,有节奏地综合使用这两种方法。

现场只有一人抢救时,可先吹两口气,然后做八次心脏挤压,重复进行。

医护人员到现场后,交医护人员处理。

5、医院救治

公司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制定医疗事故单位为昌邑市人民医院,预案启动后,根据事故性质和规模,由事故单位决定是否通知医院来人进行现场救护,也可以由消防人员迅速将受伤、中毒人员送往医院抢救。

 

附六

硫化氢应急处置预案

硫化氢(HydrogenSulfide)为无色气体,具有臭鸡蛋气味,易溶于水、醇类、石油溶剂和原料。

硫化氢具有多种危险性,主要是一种强烈的窒息性气体,同时还极度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虽然硫化氢有恶臭,但极易使人嗅觉疲劳而毫无觉察,危害性极大。

1、理化性质

熔点(℃):

-85.5

相对密度(水=1):

0.79(1.83MPa)

沸点(℃):

-60.04

相对密度(空气=1):

1.19(比空气重)

饱和蒸汽压(kPa):

2026.5/25.5℃

溶解性:

溶于水、乙醇

爆炸下限(%V/V):

4.0

爆炸上限(%V/V):

46.0

临界温度(℃):

100.4

临界压力(MPa):

9.01

最小引燃能(mJ):

0.077

2、中毒急救

①LC50:

444ppm(大鼠吸入)

②中毒症状

眼部刺激症状表现为双眼刺痛、流泪、畏光、结膜充血、灼热、视力模糊、角膜水肿等。

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头痛、头晕、乏力、动作失调、烦躁、面部充血、共济失调、抽搐、昏迷、脑水肿、意识模糊。

呼吸道症状为流涕、咽痒、咽痛、咽干、皮肤粘膜青紫、胸闷、咳嗽、呼吸困难、有窒息感。

严重者可发生肺气肿、肺炎、喉头痉挛和呼吸麻痹。

重度中毒症状表现为血压下降、心率失常、心肌炎、干肾功能损害等。

部分患者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进入硫化氢浓度极高的环境中,尚未等上述症状出现,即可象遭受电击一样突然中毒死亡或“猝死”。

3、急救措施

在怀疑有不安全硫化氢的应急救援场所,实救者应首先做好自身防护,佩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并穿防化服。

①迅速将患者移离现场,脱去污染衣物,呼吸心跳停止者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及人工呼吸(忌用口对口人工呼吸万不得已时与病人间隔以数层水湿的纱布)。

②尽早吸氧,有条件的地方及早用高压氧治疗。

凡有昏迷者,宜立即送高压氧仓治疗。

高压氧压力为2-2.5大气压;间断吸氧2-3次,每次吸氧30-40min,两次吸氧中间休息10min;每日1-2次,10-20次一疗程。

一般1-2个疗程。

③防治肺水肿和脑水肿。

宜早期、足量、短程应用糖皮质激素以预防肺水肿及脑水肿,可用地塞米松10克加入葡萄糖液静脉滴注,每日一次。

对肺水肿及脑水肿进行治疗时,地塞米松剂量可增大至40-80克,加入葡萄糖液静脉滴注,每日一次。

④换血疗法。

换血疗法可以将失去活性的细胞色素氧化酶和各种酶及游离的硫化氢清除出去,再补入新鲜血液。

可用于危重病人,换血量一般在800毫升左右。

⑤眼部刺激处理。

可用自来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眼睛,局部用红霉素眼药膏和氯霉素眼药水,每2h一次,预防控制感染,同时局部滴鱼肝油以促进上皮生长,防止结膜粘连。

⑥严重硫化氢中毒导致昏迷时,可给亚硝酸和亚硝酸钠,一般成人剂量为静脉推注3%的溶液10-20毫升,时间不少于4分钟,不能使用硫代硫酸娜进行治疗。

3、泄漏处置

迅速撤离泄漏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进行隔离,应根据泄漏现场的实际情况确定隔离区域的范围,严格限制出入。

通常情况下,小量泄漏时隔离150米,大量泄漏时隔离300米。

消除所有点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空气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从上风处进入现场,确保自身安全时才能进行切断泄漏或堵漏操作。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并喷雾状水进行稀释、溶解,禁止用水直接冲击泄漏物或泄漏源。

如果安全,可考虑引燃泄漏物以减少有毒气体扩散。

构筑围墙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废水.如有可能,将残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或使其通过三氯化铁水溶液,管路装止回装置以防溶液吸回。

漏气容器需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4、燃烧爆炸处置

①燃烧爆炸特性

硫化氢极度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或爆炸。

遇浓硝酸、发烟硝酸或其他强氧化剂剧烈反应,甚至发生爆炸。

气体比空气重,能沿地面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点火源会着火复燃。

②灭火措施

硫化氢本身有毒,且燃烧产物为刺激性二氧化硫气体,灭火人员首先做好呼吸防护和身体防护,并根据现场情况设立警戒区,严格限制出入。

若不能切断泄漏气源,则不得扑灭稳定燃烧的气体。

小火:

采用干粉、CO2、水幕或常规泡沫灭火。

大火:

采用水幕、雾状水或常规泡沫灭火。

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将容器移离火场,损坏的钢瓶只能由专业人员处理。

储罐火灾:

利用固定式水炮、带架水枪等冷却燃烧罐及其相邻的储罐,重点是受火势威胁的一面,直至火灾扑灭,根据现场泄漏情况,研究制定堵漏方案,并严格按照读堵漏方案实施堵漏,切断泄漏源。

向泄漏点、主火点进攻之前,必须将外围火点彻底扑灭。

尽可能采用原距离灭火,使用遥控水枪或水炮扑救,或车载干粉炮、胶管干粉枪灭火,或对流淌火喷射泡沫进行覆盖灭火。

切勿对泄漏口或安全阀直接喷水,方针产生冰冻,安全阀发生声响或储罐变色时,立即撤离。

切勿在储罐两端停留。

 

附七

液氨应急处理预案

液氨,又称为无水氨,是一种无色液体。

氨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应用广泛,为运输及储存便利,通常将气体氨气通过加压或冷却得到液态氨。

氨溶于水,溶于水后形成氨溶液(氢氧化氨的碱性溶液)。

在20℃水中溶解度34%。

液氨在工业上应用广泛,具有腐蚀性,容易挥发,其化学事故发生相当高。

为促进对液氨的危害和处置唆使的了解,本预案介绍了液氨的理化特性、中毒处置、泄漏处置和燃烧爆炸处置四方面的基础知识。

1、理化性质

分子式:

NH3气案相对密度(空气=1):

0.59

分子量:

17.04液氨相对密度(水=1):

0.7067(25℃)

CAS:

7664-41-7自然点:

651.11℃

熔点(℃):

-77.7爆炸极限:

15.5%-27%

沸点(℃):

-33.41%水溶液PH:

11.7

蒸汽压882kPa(20℃)

2、中毒处置

①毒性

液氨人经口TDL0:

0.15ml/kg;LD50350mg/kg;

液氨人吸入TCL0:

5000ppm/m3;LC501390mg/m3(4小时)

②接触途径

呼吸道:

吸入是接触的主要途径。

氨具有强烈刺激性。

但由于嗅觉疲劳,长期接触后对低浓度的氨会难以觉察。

皮肤:

低浓度的氨对眼和潮湿的皮肤能迅速产生刺激作用。

潮湿的皮肤或眼睛接触高浓度的氨气能引起严重的化学烧伤。

消化道:

不太可能发生食入氨的事故。

食入氨能引起严重的口腔、喉和胃的腐蚀性损伤。

③中毒症状

①吸入

轻度中毒。

表现有鼻炎、咽炎、气管炎、支气管炎。

患者有咽灼痛、咳嗽、咳痰、胸闷和胸骨后疼痛等。

严重中毒:

可出现后头水肿、声门狭窄以及呼吸道粘膜脱落,可造成器官阻塞,引起窒息。

吸入高浓度可直接影响肺毛细血管通透性而引起肺水肿。

②皮肤接触:

皮肤接触可以引起严重疼痛和烧伤,并能发生咖啡样着色。

被腐蚀部位会发软、呈胶状,可发生深度组织破坏。

③眼睛接触:

高浓度蒸汽对眼睛有强刺激性,可以引起疼痛和烧伤,导致明显炎症。

可能发生水肿、上皮组织破坏、角膜浑浊和虹膜发炎。

轻度病例一般会缓解,严重病例可能会长期持续,并发生持续性水肿、疤痕、永久性浑浊、眼睛膨出、白内障、眼睑和眼球粘连及失明等病发症。

多次或持续接触氨会导致结膜炎。

④食入:

食入会导致口腔周围发生灼伤、粘膜溃疡和肿胀、唾液分泌过多和说话、吞咽困难。

食道和胃有灼痛感;随之发生呕吐或腹泻。

会厌肿胀能引起呼吸窘迫和窒息;可能发生休克。

可立即(或延长数周或数年后)发生食道、胃或胃瓣狭窄。

严重接触可引起食道或胃穿孔,导致胸腔或腹腔感染,伴随下胸疼痛、腹部僵直和发烧。

以上均能引起死亡。

④中毒机理

氨进入人体后阻碍三羧酸循环,降低细胞色素氧化酶的作用。

致使脑氨增加,可神经性毒物作用。

高浓度氨可引起组织溶解坏死作用。

⑤急救措施

①消除污染:

如果患者只是单纯接触氨气,并且没有皮肤和眼的刺激症状,则不需要清楚污染。

假如接触的是液氨,并且衣服已被污染,应将衣服脱下并防入双层塑料袋内。

如果眼睛接触或眼睛有刺激感,应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20分钟以上。

如果在冲洗时发生眼睑、痉挛,应慢满滴入1-2滴0.4%奥布卡因,继续充分冲洗。

如果患者带有隐形眼镜,又容易取下并且不会损伤眼睛的话,可取下隐形眼镜。

②病人复苏:

应立即将患者转移出污染区,立即对病人进行复苏三步法:

气道:

保证气道不被舌头或异物阻塞。

呼吸:

检查病人是否呼吸,如无呼吸使用呼吸机等提供通气。

循环:

检查脉搏,如没有脉搏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挤压术。

③初步治疗:

氨中毒无特效解毒药,应采用支持治疗。

如果接触浓度≥500ppm,并出现眼刺激肺水肿的症状,则推荐采取以下措施:

先喷5次地塞米松。

然后每5分钟喷两次,直至到达医院急症室为止。

如果接触浓度≥1500ppm,应建立静脉通路,并静脉注射1.0克甲基泼尼松龙或等量类固醇。

注意:

在临床对照研究中,皮质类固醇的作用尚未证实。

对氨吸入者给湿化空气或氧气。

如有缺氧症状,应给湿化氧气。

如果呼吸窘迫,应考虑进行器官插管。

当病人的情况不能进行气管插管时,如条件许可,应施行环甲状软骨切开术。

对有气管痉挛的病人给支气管扩张喷雾,如叔丁喘宁。

如果皮肤接触氨,会引起化学烧伤。

可按热烧伤处理:

适当补液,给止痛剂,维持体温,用消毒垫或清洁床单覆盖伤面。

如果皮肤接触高压液氨,要注意冻伤。

3、泄漏处置

①少量泄漏:

疏散区域内所有未保护人员,并向上风方向转移。

泄漏处置人员应穿全身防护服,佩带空气呼吸器。

立即向公司“电话”报警,报警内容应包括:

事故单位;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化学品名称和泄漏量、危险程度,有无人员伤亡中毒以及报警人姓名及电话。

防止泄漏物进入阴沟和排水沟,增强通风。

场所内禁止吸烟。

喷雾状水以抑制蒸汽或改变蒸汽云的流向,但禁止用水直接冲击泄漏物或泄漏源。

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性空间。

禁止进入氨气可能汇集的受限空间。

4、燃烧爆炸处置

①燃烧爆炸特性

常温下氨是一种可燃气体,但较难引燃。

爆炸极限为15.5%-27%,最易引燃浓度为17%。

产生最大爆炸压力时的浓度:

22.5%。

②火灾处理措施

①报警:

迅速向公司“119”报警。

报警内容包括:

事故单位;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化学名称、危险程度;有无人员伤亡以及报警人姓名及电话。

②灭火方法:

用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

③灭火注意事项:

消防人员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穿安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

迅速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

用大量水冷却容器直至火灾扑灭。

切勿对泄漏口或安全阀直接喷水,防止产生冰冻。

使用喷雾状水抑制氨蒸汽或改变流向。

安全阀发生声响或储罐变色,立即撤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