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制图与计算机绘图》教学大纲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662658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67 大小:102.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制图与计算机绘图》教学大纲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7页
《工程制图与计算机绘图》教学大纲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7页
《工程制图与计算机绘图》教学大纲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7页
《工程制图与计算机绘图》教学大纲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7页
《工程制图与计算机绘图》教学大纲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7页
《工程制图与计算机绘图》教学大纲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7页
《工程制图与计算机绘图》教学大纲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7页
《工程制图与计算机绘图》教学大纲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7页
《工程制图与计算机绘图》教学大纲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7页
《工程制图与计算机绘图》教学大纲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7页
《工程制图与计算机绘图》教学大纲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7页
《工程制图与计算机绘图》教学大纲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7页
《工程制图与计算机绘图》教学大纲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7页
《工程制图与计算机绘图》教学大纲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7页
《工程制图与计算机绘图》教学大纲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7页
《工程制图与计算机绘图》教学大纲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7页
《工程制图与计算机绘图》教学大纲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67页
《工程制图与计算机绘图》教学大纲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67页
《工程制图与计算机绘图》教学大纲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67页
《工程制图与计算机绘图》教学大纲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67页
亲,该文档总共16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程制图与计算机绘图》教学大纲Word下载.docx

《《工程制图与计算机绘图》教学大纲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制图与计算机绘图》教学大纲Word下载.docx(16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工程制图与计算机绘图》教学大纲Word下载.docx

复合回转体的投影特性和表示方法。

9、平面与立体相交和直线与立体相交

截交线的概念、投影特性和作图方法。

平面与平面立体相交和平面与曲面立体相交求截交线(截平面以特殊位置平面为主)。

直线与立体相交求贯穿点。

10、两立体相交

相关线的概念、投影特性和作图方法(以辅助平面法为主)。

相关线的特殊情况。

平面立体与曲面立体相贯。

两曲面立体相贯。

(二)制图基础

1、制图的基本知识和基础技能

《工程制图》国家标准的一般规定。

绘图工具及使用。

几何作图。

平面图形的尺寸分析及画图步骤。

平面图形的尺寸标注。

2、投影制图

(1) 

 

组合体的三视图

组合体的形成、组合体形式及相互位置。

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

画与看组合体的方法和步骤。

组合体的尺寸标注。

(2) 

轴测投影图

轴测图的基础知识。

正等测和斜二测的作图方法及简单组合体轴测图的画法。

(3) 

机件的各种表达方式

视图、剖视图、剖面图的名称、配置、标注和规定画法。

局部放大图和简化画法。

(三)机械图

1、标准件和常用件

标准化的基本概念。

螺纹及螺纹连接件。

键、销和滚动轴承。

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和基本尺寸间的关系及其单个齿轮和啮合的画法。

查阅标准件和常用键的有关数据及规定画法。

2、零件图

零件图的作用和内容。

零件的结构分析。

零件表达方案的选择。

零件图中尺寸的合理标注。

零件图上的技术要求。

零件的测绘。

典型零件图例分析。

看零件图的方法步骤。

3、装配图

装配图的作用和内容。

机器的表达方式。

装配图的零、部件序号及明细栏。

装配结构。

装配图的尺寸标注。

看装配图的方法步骤。

由装配图拆化零件图。

(四)计算机辅助绘

1、 

基本概念

计算机绘图的基本原理;

AutoCAD的软件和硬件环境;

相关基本概念;

常用功能件和外设配置。

2、 

绘图命令

绘图命令包括各种绘图方法约20条命令,其中LINECIRCLEARCPLINEDTEXTHATCH等为基本图元的绘制。

3、 

编辑命令

拷贝、移动、删除、镜像、陈列、延伸、修剪、断开是编辑的主体,还有偏移、更改、放缩等多条命令。

4、 

显示、查询和状态命令

显示包括缩放、平移、重画等;

查询主要有信息列表、求图线图形的长及面积等;

状态有相关设置的提示,提供各种作图辅助工具及对话框与透明命令等。

5、 

块、层、尺寸标注命令

块的定义、存盘与调用;

层、线型、颜色的定义与设置;

尺寸标注与尺寸变量的设定等。

6、 

系统变量与样图

系统变量的作用,修改方法和对各种操作命令的影响;

样板图的建立及使用样版图的意义。

7、 

菜单文件、命令文件与形文件

系统菜单文件的修改和用户自定义菜单文件的建立;

命令文件的编辑与应用;

形文件的书写格式、编辑、编译与调用。

8、 

属性的适应范围;

定义、显示、编辑、提取等。

9、 

图形设备的输入输出

绘图机的参数设置与输出;

打印机的选配与输出;

数字化仪的使用。

10、三维视图(选修)

三维坐标、UCS、三维视图等。

11、三维线框模型(选修)

曲面、线框模型、编辑等。

12、三维实体模型(选修)

布尔运算、建立实体、编辑等。

13、透视与渲染(选修)

透视投影、渲染等。

三、学时分配

序号

课程内容

学时分配

讲课

习题

实验

上机

其他

小计

1

绪论

2

点的投影

3

直线的投影

4

平面的投影

5

投影变换

6

基本立体

7

截交线

8

相贯线

9

组合体的三视图

10

轴测投影图

11

机件的表达方式

12

标准件与常用件

13

零件图

14

装配图

15

计算机绘兔基本概念

16

绘图命令

17

编辑命令

18

显示、查询、状态命令

19

块、层、尺寸标注命令

20

系统变量与样图

21

菜单形命令文件

22

属性

23

图形设备的输入输出

三维视图(选修)

(2)

(4)

三维线框模(选修)

三维实体模型(选修)

透视与渲染(选修)

(1)

总计

78

110

四、教学要求

1、教学中应掌握以下基本概念:

投影,投影变换,换面法,截交线,正等轴测图和斜二测轴测图、标准件与常用件,零件图,装配图;

计算机绘图命令、编辑命令、块层尺寸标注命令、三维视图。

2、本课程重点内容是:

点、线、面的投影,基本几何立体投影,组合体的三视图,机件的表达方式,标准件与常用件,零件图,装配图。

3、本课程难点是:

组合体的三视图,标准件与常用件,零件图,装配图。

计算机绘图显示、查询、状态命令,块层尺寸标注命令,属性,AutoLISP程序设计

4、在本课程中教学中应注意:

参照具体模型教学,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多安排上机时间,提高学生的实践绘图能力

五、建议使用教材和参考书目

教材:

刘力主编《机械制图》,高等教育出版社

李启炎计算机绘图(初、中级),同济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

王先主编:

《AutoCAD2000使用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

王冰主编:

《工程制图与AutoCAD》中CAD部分,机械工业出版社

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院校编《机械制图》,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

执笔人:

庞浩审稿:

罗福麟审定:

数控技术教学委员会

《工程力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工程力学课程性质:

总学时:

56学时(其中实验2学时)

先修课程:

《高等数学》

面向对象:

机械类高职学生,学制三年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是在机电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开设的一门技术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

为简单结构的静力分析、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问题提供最基本的力学理论和计算方法。

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对课程的基本内容有较系统的理解,并能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1、能从简单机构或结构中选取隔离体,画出受力图。

2、能对构件进行静力分析,并能正确确定约束反力。

3、能正确应用截面法确定内力,并绘制简单内力图,对应力分析的方法有所了解。

4、正确掌握应力、应力状态、变形、位移、应变、强度、刚度、稳定等基本概念,并能正确应用各种基本公式。

5、能分析和解决简单受力构件的强度、刚度、稳定问题。

6、对弯扭组合的圆轴,能画出其计算简图,并能正确进行强度计算。

7、了解常用材料在常温静载荷下的基本力学性能。

8、了解典型工程材料在常温静载下的力学性能,破坏现象以及常用的测试方法。

二、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一)教学内容:

工程中的力学问题,本课程的任务,研究对象,研究方法

静力分析

1、基本概念和方法

力的概念:

力的运动效应与变形效应,刚体与变形体,加减平衡原理,力的可传性及限制。

平衡的概念:

二力构件与二力平衡条件。

三力平衡条件。

约束的概念与约束力分析:

几种典型约束及相应的约束力。

静力分析的基本方法:

隔离体与受力图。

2、平面基本力系

平面汇交力系的简化与平衡条件。

力矩、合力矩定理。

力偶,力偶的性质,平面力偶系的简化与平衡。

3、平面一般力系

力向一点平移,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主矢和主矩,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条件,固定端约束与相应的约束力。

刚体系统的平衡问题:

静定性质的判断,研究对象的选择,刚体系统受力分析的特点,考虑磨擦时平衡的问题。

4、空间力系

力对轴之矩,空间力系向一点简化为一力和一力偶,空间力系的平衡方程,重心与形心。

重点内容:

隔离体的选取,受力图的画法,约束力的分析与计算,并在后继章节中反复应用,加以巩固。

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和平衡

本篇以平面力系为主,空间力系只限于传动轴的受力分析与平衡问题。

对构件系统的平衡内容,通过例题加以说明。

强度、刚度、稳定分析

变形体的基本假设、工程构件、杆件的基本受力与变形形式、失效形式、强度,刚度,稳定问题。

1、杆的轴向拉伸与压缩

工程实例,内力与截面法,轴力,轴力图。

正应变和正应力,拉(压)杆横截面上的应力分布及其计算公式。

强度条件,安全系数,工作应力,许用应力,危险应力。

三类强度问题。

拉(压)杆的弹性变形:

纵向变形,横向变形,胡克定律,弹性模量,泊松比,拉(压)杆的刚度。

材料拉伸时的力学性能。

两种典型材料拉伸时的应力一应变曲线与应力特征值,强度指标与塑性指标;

材料压缩时力学性能简介。

拉(压)破坏形式比较。

拉(压)静不定问题:

多余约束的概念,求解静不定总是的基本方法。

内力、截面法,应力、应变的概念,强度条件,胡克定律及其应用范围,变形计算。

2、轴的扭转

工程实例,外力偶矩,扭矩与扭矩图,圆轴扭转时的变形特点,剪应变和剪应力,剪应力互等定理。

剪切胡克定律,剪切弹性模量。

抗扭刚度,圆轴扭转时的强度与刚度条件,许用剪应力,许用相对扭转角。

两种典型材料的扭转试验结果,强度指标与破坏形式。

剪应变和剪应力,剪切应力互等定理,剪切胡克定律,圆轴受扭时的应力,变形计算,强度计算和刚度计算。

3、梁的弯曲强度

工程实例。

平面弯曲,梁的内力:

剪力与弯矩,剪力方程与弯矩方程。

剪力图,弯矩图,*Q,M,q间的微分关系,纯弯曲的应力,抗弯截面系数,弯曲正应力强度条件.简单组合截面惯性矩的确定-----移轴定理.提高梁强度有主要措施.

具有纵向对称梁的平面弯曲问题。

关于梁的内力,只要求掌握建立剪力和弯矩方程的方法,并利用方程正确画出剪力图和弯矩图。

关于应力计算,以矩形和圆形截面的正应力计算为主。

简单介绍用叠加法计算梁的变形。

4、弯曲刚度

梁的位移及度量:

挠度、转角及其相互关系,工程弯曲构件对刚度的要求。

挠度曲线微分方程,确定挠度曲线叠加法、刚度条件,提高刚度的措施。

5、强度理论及其应用

建立复杂应力状态下强度设计理论有基本思想与方法,最大拉应力准则,最大剪应力准则与形状改变比能准则。

弯扭组合杆件的强度计算。

平面应力状态的分析,由解析法,导出应力圆公式,由应力圆导出主应力,主方向和最大剪应力表达式,圆轴弯扭组合强度计算。

6、压杆稳定

压杆稳定的基本概念,平衡稳定、不稳定。

临界点。

压杆临界载荷,支承的影响。

欧拉分式,长度系数,临界应力与柔度的概念。

三类不同压杆及其临界应力表达式,能界应力总图,压杆稳定安全校核,安全准则,安全系数法。

平衡稳定的概念,临界载荷、柔度的概念,临界应力总图,安全系数法。

7、构件的疲劳强度

工程实例,疲劳破坏特点与破坏原因简述。

交变应力的概念。

材料的疲劳极限——应力——寿命曲线,影响构件疲劳极限的因素,有效应力集中系数,尺寸系数、表面质量系数,构件的疲劳极限,对称循环时的疲劳强度计算公式,提高疲劳强度的措施。

疲劳破坏特点及破坏原因,对称循环下的疲劳极限及其影响因素。

(二)实验教学

实验一拉伸与压缩4学时

实验二弯曲2学时

(三)、学时安排

内容

习题课安排

(一)基本概念和方法

(二)平面基本力系

(三)平面一般力系

(四)空间力系

(五)杆的轴向拉伸与压缩

(六)圆轴扭转

(七)梁的弯曲强度、刚度

(八)强度准则及应用

(九)压杆稳定

(十)构件的疲劳强度

课程总结

总计

42

56

三、说明

1、教学大纲是进行教学的指导性文件。

大纲所列内容是基本内容。

2、分析讨论课是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性能,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教学环节。

通过分析讨论和适当的习题演算,进一步引导学生巩固和加强所学知识,并纠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生的错误。

四、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吴健生主编:

《工程力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1月出版

参考书

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合编:

工程力学《静力学》《运动动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出版

执笔:

吴跃芳审稿:

庞浩审定:

《工程材料与热加工》教学大纲

工程材料与热加工课程性质:

56学时(其中实验6学时)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三年制高职数控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课。

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也是数控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非金属材料的性能、金属材料的热处理的基本知识,了解金属材料的各种加工方法。

具有正确地选用金属材料、确定零件加工方法和安排加工工艺的初步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达到下列要求:

1、掌握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的性能。

2、掌握常用金属材料及非金属材料的牌号、正确选用的方法。

3、掌握热处理及其工艺过程的基本知识。

4、了解零件毛坯的基本加工方法。

三、课程内容

绪论

主要讲授本课程的地位、作用、性质、任务、基本内容和学习方法等。

要求学生了解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基本内容和学习方法。

第一章金属材料的性能

通过本讲使学生掌握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及各指标的含义。

主要讲授:

1、金属的物理和化学性能

2、金属的力学性能(强度、硬度、塑性、韧性、疲劳强度)

3、金属的工艺性能

第二章工程材料

要求学生掌握常用的金属材料、功能材料及非金属材料的牌号和用途。

(一)碳钢

1、钢的常存杂质元素对钢性能的影响

2、钢的分类

3、碳钢的编号方法

4、碳素结构钢的牌号、成份、性能

5、优质碳素结构钢的牌号、成份、性能

6、碳素工具钢的牌号、成份和性能

(二)合金钢

1、合金钢的分类和编号方法

2、合金结构钢的分类、成份、主要性能和用途

3、合金工具钢的分类、成份、主要性能和用途

4、特殊性能钢的分类、成份、主要性能和用途

(三)铸铁

1、灰铸铁的牌号、组织及主要性能、用途

2、球墨铸铁的牌号、组织及主要性能、用途

3、可锻铸铁的牌号、组织及主要性能、用途

4、蠕墨铸铁、特殊性能铸铁简介

(四)有色金属

1、铜和铜合金的分类、牌号及主要性能、用途

2、铝及铝合金的牌号、主要性能及用途

(五)非金属材料

1、塑料简介

2、合成橡胶简介

3、复合材料简介

(六)功能材料

1、滑动轴承合金简介

2、硬质合金简介

3、功能材料简介(磁性材料、电性合金、膨胀合金、高

温合金、非晶态合金、形状记忆合金、超异合金)。

第三章热处理

要求学生掌握热处理的基本知识、选择改变材料性能的方法

1、钢的退火和正火的目的,方法和应用

2、钢的淬火、淬火的方法、目的、淬透性、淬硬性

3、钢的回火、回火目的、种类、应用

4、钢的表面热处理

(1)表面淬火、火焰加热淬火、感应加热淬火

(2)化学热处理、淬碳、渗氮目的、方法和应用

5、热处理工艺范例

第四章热加工

1、铸造的种类、原理与工艺。

2、锻造种类、原理与工艺。

3、焊接种类、原理与工艺。

四、学时分配建议

理论教学学时

诸论、

第一章材料的性能

第二章工程材料钢

合金钢

铸铁

有色金属

非金属材料

功能性材料

热处理概述、退火和正火

淬火及回火

现代热处理方法简介

铸造、锻造、焊接

总学时

50

五、实验安排

序号

实验名称

实验学时

实验一

纲的热处理

实验二

非平衡组织观察

合计

六、本纲的一些说明

1、本大纲适用于三年制高职数控专业。

2、本课程实际蕴含四大模块内容。

3、教学实施过程中建议多采用实物、图片、录像和多媒体手段以及多深入生产一线参观和实习,以增强感性认识。

4、建议在金工实习后,再开设本课程。

竺承志审稿:

《计算机程序及语言》教学大纲

计算机程序及语言   课程性质:

学时安排:

56学时(其中理论30学时,上机26学时)

《计算机应用基础》

机械类高职学生,学制三年

开课系室:

计算机应用教研室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计算机程序及语言》是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任务是介绍C语言中的数据类型,运算,语句结构及其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

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学会利用C语言解决一般应用问题,并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奠定程序设计基础。

《计算机程序及语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必须通过上机操作才能掌握所学的知识,所以要特别强调讲授与上机操作相结合,要保证学生有充分的上机条件。

1)知识要求

了解:

C语言程序构成;

C语言的特点;

“C语言程序设计”着重点在程序设计,而不是在C语言;

理解:

C程序的内涵,具有读程序的能力;

具有不同数据类型的变量在内存中的存贮形式;

基本数据类型和构造数据类型的区别和联系;

函数是组成C语言程序的基本单位;

文件的作用。

2)能力要求

掌握:

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

整型、字符型、实型等基本数据类型的概念;

C程序的基本结构,掌握输入输出函数scanf()和printf()的基本使用方法;

  

数组的基本概念;

字符数组与字符串的关系以及字符串的简单处理;

函数的定义、调用方式;

指针的概念和指针变量的定义;

结构体类型、共用体类型和枚举类型的变量的定义;

熟练掌握:

关系运算符和逻辑运算符的使用、关系表达式和逻辑表达式的求值;

if语句和switch语句的使用;

     while,do...while和for这三种循环语句的结构和执行过程;

   一维数组和二维数组的使用。

《计算机程序及语言》是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基础课,也是专业课,是“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等许多课程的先修课。

学生程序设计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尤其是实践环节的学习。

二、课程内容

第1章C语言概述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C语言的特点及C语言简单程序的构成,掌握C语言程序的编辑、编译、链接和运行的过程。

本章重点和难点:

由于学生初次接触程序设计,在基本概念理解上有困难;

因此对程序设计、结构化程序设计等概念的讲述要透彻。

●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

1C语言的简史与特点(了解)

2一个简单的C语言程序(了解)

3程序的编辑、编译、链接和运行(掌握)

第2章基本数据类型、运算符与表达式

掌握整型、字符型、实型等基本数据类型的概念,熟练掌握这些类型的常量和变量的使用及其运算操作,了解运算符的优先级和结合性。

常量与变量的概念与区别,数据类型的基本概念,算术运算符的自加和自减。

1C数据类型概述(了解)

2常量与变量。

(熟练掌握)

3C的基本数据类型(整型、实型、字符型)。

(掌握)

4算术运算符和算术表达式(掌握)

5赋值运算符和赋值表达式(掌握)

6逗号运算符和逗号表达式(掌握)

第3章 顺序程序设计

掌握C程序的基本结构,掌握输入输出函数scanf()和printf()的基本使用方法。

C语言的标准输入输出是由函数组成,这些函数的格式比较复杂,是本章的难点和重点。

1C语句概述。

2赋值语句(掌握)

3数据输入输出的概念及在C语言中的实现(掌握)

4字符数据的输入输出(掌握)

5格式输入与输出(掌握)

第4章选择结构程序设计

熟练掌握关系运算符和逻辑运算符的使用、关系表达式和逻辑表达式的求值,熟练掌握if语句和switch语句的使用,会在程序中利用它们实现单分支或多分支控制。

逻辑运算符和逻辑表达式,if语句和switch语句的使用是本章的重点。

逻辑运算的含义与使用,if语句的嵌套,switch语句的使用是本章的难点。

1关系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