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视觉心理学shang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665428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02 大小:1.4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视觉心理学shang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2页
第三章视觉心理学shang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2页
第三章视觉心理学shang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2页
第三章视觉心理学shang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2页
第三章视觉心理学shang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2页
第三章视觉心理学shang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2页
第三章视觉心理学shang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2页
第三章视觉心理学shang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2页
第三章视觉心理学shang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2页
第三章视觉心理学shang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2页
第三章视觉心理学shang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2页
第三章视觉心理学shang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2页
第三章视觉心理学shang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2页
第三章视觉心理学shang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2页
第三章视觉心理学shang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2页
第三章视觉心理学shang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2页
第三章视觉心理学shang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2页
第三章视觉心理学shang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2页
第三章视觉心理学shang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2页
第三章视觉心理学shang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2页
亲,该文档总共10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章视觉心理学shangWord格式.docx

《第三章视觉心理学shang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视觉心理学shangWord格式.docx(10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三章视觉心理学shangWord格式.docx

2

视网膜上位置

中央,边缘少

边缘,中央无

3

神经过程

辨别

累积

4

波长峰值

555nm

505nm

5

亮度水平

昼光(3.18×

10-4~3.18×

103cd/m2)

夜光(3.18×

10-7cd/m2)

6

颜色视觉

正常三色视觉

无彩色视觉

7

适应速度

快(约7min)

慢(约40min以上)

8

空间辨别

分辨能力高

分辨能力低

9

时间辨别

反应快

反应慢

10

感光色素

视紫蓝质

视紫红质

夜行动物如猫头鹰、蝙蝠、夜行壁虎和深海里的鱼类被认为无明视或白昼视觉,因为它们的视网膜上没有锥状细胞。

日间活动的个别动物缺少杆状细胞,如晰踢、鸟类、松鼠。

夜盲患者则是由于缺乏VA造成杆状细胞合成视紫红质的功能衰退,而使暗视觉很差。

如果杆状细胞缺陷,即使服用大量VA也不会治愈夜盲症。

如图3-3所示,明视觉的最大敏感值在555nm,而暗视觉在507nm。

如果适应亮度由明转暗,上述光谱视觉曲线则逐渐向短波方向移动。

这一规律称为视觉偏移规律或普尔金效应(Purkinje’sEffect)。

1825年捷克医生普尔金。

(J.E.Purkinje)就发现,日光下相同亮度的红花和蓝花,黄昏时,色调同时变淡,但蓝花却比红花显得稍亮些,特别是在月光下,红色物体变为黑褐色,白的变为浅蓝,而蓝绿色却显眼得多。

正像传说中我国在夜晚才出现的鬼怪通常具有青面猿牙的形象,而不是红脸大汉。

1933年斯蒂尔(Stiles)等人发现,从瞠孔边缘人射的光的亮度要比从瞠孔中央入射的光的亮度高出5倍,外界物体才能达到相同的主观亮度。

视网膜细胞的这种方向感受性称为斯蒂尔-克罗伏德效应(Stiles-CrawfordEffect)。

因此,人们在眩光或强光的照射下,采用侧目而视是最简便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既避免了视觉失能,又能监视事物的发展。

由于人们对明暗适应的时间相差悬殊,因此,在电影院设计中,常采用逐渐降低照度的熄灯方法,以便观众们很好的适应。

在隧道口的照明一定要达到足够高的水平,才可能降低此处车祸的发生率。

因此,夏季晴天,司机常佩带墨镜以便必要时的暗适应,大百货公司,在进出口处或商业楼的底层,一定要有足够的采光和照明设计,才有利于顾客购买商品。

车间的工作台或机床周围应当有相应的采光和照明设备,才不会使工人因不断的明暗适应而感到视觉疲劳。

随着计算机使用的普及,屏幕上和文本上应有接近的照度,比如说500lx,才有利于操作员的工作。

暗适应前的曝光愈强,时间愈长,面积愈大,暗适应的速度就愈慢。

红光暗适应较强,杆状细胞对红光的敏感性也较差,因此,军事人员在夜间查阅地图时,可以戴红色眼镜,或用红光照明,一方面可以使锥状细胞看清图表,一方面可以使杆状细胞保持对暗的适应。

从事X光检测的医生通常也佩带红色眼镜。

于是,在小光点的情况下,在黑暗中红光的辨认性最强。

在黑暗中停留l~2h就会达到完全的适应。

此时最惊人的现象之一就是中心窝成了"

盲点"

原因是中心窝处没有杆状细胞。

例如,夏夜里,用眼角瞥见一颗暗淡的星星,当你再定睛细看时,它却不见了。

值夜的战士和业余天文爱好者则懂得此时必须目要斜视的道理,因为负责暗视的杆状细胞分布在中央窝以外的边缘地带。

暗适应还会提高眼睛的有效曝光时间,例如,观看烟火时会发现它有一条发光的彗星式的尾巴。

这使得夜晚观看车队的行驶更为壮观与辉煌。

但另一方面,视网膜上的时滞却延长了昏暗灯光下司机的反应时间,并使其对活动物体的精确定位更加困难。

同样道理,光线昏暗时的射击成绩不会太好。

三、视角与视力

视角(VisualAngle)是人眼能够区别开来的两个最近的刺激物与人眼形成的夹角。

如果它们相距为l,和人眼距离为R,则视角α可由下式算出:

例如,读书写字要求一拳一尺,即身体离桌一拳,眼睛离书一尺,若辨认相距两点

0.1mm,则其视角约为1’。

视角的倒数在医学上称为视力,在心理学上称为视锐度(VisualAcuity)1909年,国际眼科学会采用白地黑色开口的郎道尔环(Landoltring)作为测试标准。

相距5m,可辨认开口方向,其视角为1’,视力为1.0。

天文学家早期测出的视力也是1.0。

实际上,人眼可达到2.0的视力,即分辨0.U=3。

"

的视角。

从理论上分析,为了区别两个物体,则它们的视象至少必须落在中央窝邻近的锥状细胞上,其间还须一个不受剌激番。

组织学最近的测量表明,中央窝一个锥状细胞的大小约为24"

角,为满足理论上的分析,人眼分辨视角为30~6OH,这与实际情况吻合得很好。

图3-4远视力为1.O的条件

一般来说,视角愈大照度要求愈低,反之亦然。

照度增加,视力增强,但以2.o视力为

限。

如果物体反射率为9%,背景反射率为6%,物体的彩度为C,则视力V可由下式求出:

(3-2)

实际上,视觉的功效与许多因素有关,除了视角、背景与图形的反射率、物体的彩度、环境亮度、底图对比之外,还有观察时间、细节形状、距离远近、两方运动状态等。

因此,实际上可参考6’视角进行设计。

根据式(3-1)可知,物体和人眼的距离与两物体问距离R之比为573。

两眼相距约6Omm,可看清两眼时,最佳距离在34.4m以内,这是歌剧院的最大视距,此时,可以看清演员的口型。

这一方面是看清演员大致表情的视距要求,同时也是听力距离的要求,因为演员发出的声音经过0.ls以上才能到达最后排的观众,再远则视听方位感难于统一。

表3-2是建筑设计中一些常见的视角与视距关系。

表3-2建筑设计中常见视角与视距

物象尺度l/czn

所观察的对象

视距R值/m

在建筑中应用的状况

视角α/'

细小尺度

5.73

展览品、美术品欣赏

粉笔间距

11.5

阶级教室最佳视距

不化装的眼神

17.2

话剧院最佳视距

化装后的眼神

23.O

话剧院理想视距

嘴形低限

28.7

话剧院最大视距

嘴形

34.4

剧院最大视距

电影院理想视距

眼神

(约为话剧眼神2倍)

45.8

电影院最大视距

手的动作

57.3

演奏、杂技表演技巧运动

(续)

物象尺度l/CEIl

86.O

体青表演,看手势

15

头部(形态)

85.O

舞蹈、芭蕾舞、音乐演出

手势

129.O

体育表演

22

足球直径

126.O

观看足球比赛最远清晰视距

189.O

运动场上看足球比赛最大视距

170

人高

1460.O

看人的动态极限视距

四、视野与识别

视野(VisualField)是指脑袋和眼睛固定时,人眼所能察觉的空间范围。

单眼视野竖直方向约130。

水平方向约150。

双眼视野在水平方向重合了120。

其中60。

较为清晰,中心点1.5。

左右最为清晰。

双眼不重合的部分称为颜(nie)侧新月(TemporalCrescent)。

如果脑袋固定而眼球可以活动,可察觉的范围将大些,分别又称为单眼和双眼视场。

人眼的视野在宽银幕电影的设计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普通银幕高宽比为

121.33,宽银幕高宽比为121.66到lz3

不等。

如果垂直视野上30。

双眼移动的

水平视角为200。

则此时的宽银幕高宽

比可取122.2。

通常,人眼在水平线上活动

比竖直线上活动要容易得多,因此,宽银幕

使观众看到更为广阔的景象,增加了影片的真实感,使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为了实施宽银幕的放映,电影系统中加入变形附加镜,或称歪像附加镜,音译

为西尼玛斯河普(Cinemascope)。

摄影时就要加上它,使所摄景物的影象沿着水平方向压缩。

放映时加上它使胶片上的变形影象恢复原样。

西尼玛斯科普I式立体宽银幕的高宽比为1:

2.55,Ⅱ式为1:

2.35。

我们的双眼通常协同行动,好像一只眼睛一样,这个假想中的单眼叫做中央眼(

Crelopeaneye)。

例如,双目正常的人,在暗室中遮住一只眼睛观察,他甚至说不出是哪只眼被遮住了。

看视力表时也会发生类似情况。

这只假想的中央眼,是我们处理空间知觉时的有用概念,因为我们把自己当作视觉空间的中心,而不单是左眼或有眼所决定。

识别(Discernment)或称再认和认知,是指经验过的事物再现时仍能认识的心理过程。

而不能再认与能够再认的测量,通常采用识别机率的方法。

识别机率是一种视觉生理阔限的量度,它是正确识别的次数与识别总次数之间的比值。

当呈现20次郎道环时,正确识别了15次,则识别机率P=15/20=0.75=75%。

对于视觉辨认的阀限,多数采取P=50%,少数人采用70%和99%。

当视角α为4’时,对比度大于0.10,照度为100lx时,视力为0.25,识别机率大于50%。

人们的观察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进行识别。

识别时间,就是确认物体所需的最短时间。

识别时间的倒数称为识别认识速度。

本桑-罗兹科(Bunsen-Roseoe)定律认为,当识别机率Pc为50%时,小片刺激物的面积为A,亮度为L,则暴露时间T和光的总能量成正比,即

EC=A·

T(3-3)

上述公式,与照相时曝光时间和镜头大小的反比关系相类似。

照明条件良好时,暴露时间为几毫秒,反之,达几百毫秒。

里科定律(Ricco’slaw)定律指出,对于人视觉的刺激,亮度L与面积A的乘积为一常数。

因此,定律指出了空间尺度对于觉察的意义。

例如,黑暗里,尽管亮度非常低,如果物体体积很大,即使轮廓模糊人们也能看得见它;

在白天,旁边的宠大的物体驶来时,即使人们向前直视而没有回头,也能觉察到汽车等的到来。

布朗德尔和雷伊研究了闪光的情况,面积小而短促的闪光效果明显,稳定而光强较低的闪光不明显,并提出如下的计算式(BlondeL-Rey-formula):

Ie=It/(α+t)(3-4)

式中,Ie是闪光源的等效光强,I是闪光的实际光强,t为持续时间,α是取决于观察条件的常数,

每秒闪光次数较低时,感觉是断续的闪光;

每秒闪光次数较高时,由于视后象等原因的作用,感觉为连续的发光。

较高的亮度时,每秒多于60次的闪光,人们会认为它是连续光源;

同时对每秒8~16次的闪光分辨能力最高,并在人脑中引起α波。

在临界暴露时间tc之内,人眼受刺激的程度和刺激的时距成正比。

超过tc,时距的累积作用减少到零。

但是奇怪的是,相当短的闪光有时看起来比稍长但同等亮度的闪光更亮些,这称为Broca-Sulzer效应。

因此,灯塔采用一闪一闪的灯光为夜行船导航,同时还可以节能及节约设备。

19世纪德国建筑师麦尔登斯(H.Martens)就研究过建筑视角问题,如果以2:

1的比例看建筑物上部,则形成40。

仰角,如果建筑高度H和视距D之比H/D=1/2时,仰角为270,可以看到一群建筑。

其不同视角与心理感受如表3-3所示。

H/D小于1/5后,视野内目标分散,干扰因素增加,但有助于研究城市和建筑群的大势。

苏东坡名诗云: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如果能"

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则必有新的收获。

F.吉伯德在《市镇设计》中说,漫步在街头小巷,"

人们会感到这是一种从容的活动,典雅的房屋,和谐的韵律,优美的环境。

城市画面渐渐展开。

同时"

轮廓线是城市生命的体现,同时也是潜在的艺术形象。

因此,无论表3-3中视角如何,都会给人带来艺术的享受。

特别是现代交通工具,使5.70的视角很快地变成63.40的仰角,则别有一番情调。

表3-3垂直视角与心理感受

建筑高度H/视距D

垂直视角

观察内容

心理感受

63.40

仰观建筑与天空

压迫感

45.00

观察建筑细部和局部

亲近感

1/2

26.60

观察建筑主体

平等感

1/3

18.40

观察建筑全局

开放感

1/4

.14.00

观察建筑轮廓

对比感

1/5

11.30

观察建筑环境

疏远感

1/10

5.70

观察城市天际线

空旷感

H/D大于1时,仰观建筑物容易产生透视变形或视差,这就需要进行一定的矫正。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写道:

鹰比人看的远得多,但是人的眼睛识别东西远胜于鹰。

狗比人具有更敏锐得多的嗅觉,但是它不能辨别在人看来是各种东西的特定标志的气味的百分之一。

其中关键的因素是人脑的发展,心理感受和信息的存储与处理也起着重耍的作用。

表3-4是在绝对视距的范围内人们对建筑物不同的观察内容和心理感受。

表3-4绝对视距与建筑物观感

绝对视距/m

l~20

建筑物质感

探求感

20~30

建筑物细部

蔽护感

30~100

建筑物主体

对等感

100~300

建筑物总体

总体感

300~600

建筑物轮廓

全局感

600~1200

建筑物环境

模糊感

〉1200

建筑物天际线

距离感

第二节心理环境色彩学

李贺在《大堤曲》中写道:

妾家住横塘,红纱满桂香(黄)。

青云教绾(wan)头上髻(ji),明月与作耳边珰(dang)(白)。

莲风起,江畔春,大堤上,留北人。

郎食鲤鱼尾,妾食猩猩唇(红)。

莫指襄阳道,绿浦归帆少(白)。

今日舱、菖蒲花,明朝枫树老(红)。

诗以遣字之巧,音韵之美,色彩之艳丽,气味之芬芳,意境高雅,浮想联翩,处处显露出绵绵情意,述说良辰易逝,红颜易老,好一幅五彩斑烂的心理环境色彩学的图画,给人以美的享受。

马克思说"

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

从古到纸,色彩与我们相伴,它是一种语言和音乐,一种信息和符号,一种象征和联想,一种作用和功能,简而言之,它是我们的环境与生活。

因此,色彩学、色彩心理学、环境色彩学、心理色彩学,以及色彩设计、色彩调节、色彩管理、色彩医疗,色彩教育,乃至色彩文化,真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

因此,我们很有必要从心理环境色彩学的角度对色彩问题作进一步的研究。

一、色彩的现代分析

宇宙中存在着波长为10-15~105m的电磁波,如宇宙线、X射线、雷达、无线电波等,

其中只有400~700mm(=10-9)的电磁波能被人眼感知,而被称为可见光。

可见光在电磁波中的比例甚小,以至于有人说,人和盲人相差不远。

实际上,这是人类长期进化的一种选择。

太阳光由于大气中臭氧的阻挡,波长短于290mm的紫外线不能到达地球,人眼即使能够看到也没有意义。

290~400mm的紫外线对有机体有破坏作用,眼球中水晶体对它们能强烈吸收,正是为了不使其达到视网膜。

因此,紫外线理所当然不应被看到。

人的体温,包括眼球,在37℃左右,随时辐射着波长为9000~1000Onm的红外线。

如果人眼能看到红外线,则眼球内像一个大灯泡,怎么能感受到外界的微弱的可见光呢?

人眼看不到红外线实际上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太阳光的色温约600OK,其辐射波集中在555nm左右。

由此,人眼对上述波长的光波即黄绿光最为敏感。

(一)色彩的基本知识

自从1666年牛顿用三棱镜分析太阳光之后,人们才在光的波长和色彩感觉之间建立了联系,见表3-5所示。

牛顿在他1704年出版的著名的《光学》一书中说:

正确地说,光线是没有颜色的,在光线中除一定的功率和激起某一颜色感觉的本性之外,没有别的东西。

可以说,自古以来许多对色彩的研究,大都可以归结为心理环境色彩学的领域。

按照色彩呈现的方式,色彩可以分为以下3种类别:

1.光源色

它是由观察对象本身发光而呈现的颜色,可以简称为色光,如五彩的彩虹,夜晚的月

色,节日的彩灯。

2.物体色

物体受别的光照射而呈现的颜色,如艳丽的花朵,五颜六色的服装。

像红宝石、蓝宝石那样,由物体的漫透射产生的颜色称为透过色;

从物体的表面的漫反射产生的颜色称为表面色。

3.膜状色

从天空和单色仪所见到的颜色又称为膜状色或阑孔色,它的感觉是距离不能确定,而

且表现柔和。

从颜色本身来分析又可分为无彩色和有彩色两种。

无彩色即黑色、白色和灰色;

有彩

色即红、黄、绿、蓝、紫等,见表3-5所示。

表3-5色彩的波长与范围

彩色名称

波长/mm

范围/rm

红Red

700

600~750

黄Yellow

580

550~600

绿Green

51O

480~550

蓝Blue

470

450~480

紫Purple

420

400~450

色彩有三大要素:

色相(Hue)、明度(ValueorBrightness)、彩度(Chromaor

Saturation)。

1.色相

这是色彩的心理学概念之一,它对应的心理物理学概念是主波长(DominantWave-length),它是不同波长的光,如红、黄、蓝等引起的不同感觉。

正常眼睛可辨别200多种色相或颜色,有训练者则可识别900多种不同的颜色玻璃滤色片。

2.明度

它对应的心理物理学概念是亮度(Luminosity),即色彩的明暗程度。

对于色光,光源

的功率越高,明度越高;

对于色彩,白色料越多,明度越高。

3.彩度

又称饱和度,它对应的心理物理学概念是纯度(Purity)。

对于色光,是没有混入白光的窄带单色光,如三棱镜分析出650nm的色光是很纯的红光,混入一定白光,便成为粉红色。

在实际应用中,人们又把不同的颜色分成不同的色调(ColourTone),如表3-6所示,它可以根据色相、明亮、亮度、饱和度和色性等分为不同的种类,引起不同的心理效果。

表3-6色调一览表

分类属性

形成条件

心理效应

色相

各种色调

各种彩色

如红色调2强烈、剌激、恐惧等

明度

明调

中间调

暗调

含白色较多

明暗适中

含黑色较多

透明、鲜艳、悦目、爽朗

呆板夺冷漠、机械、无味

阴沉、寂寞、悲伤、剌激

亮度

极高调

高调

低调

极低调

白→淡灰

白→中灰

中→灰黑

黑+极少高调

纯洁、优美、细腻、微妙

愉快、喜剧、清高、少女般

忧郁、肃穆、安适、黄昏感

夜晚、神秘、阴险、超越

饱和度

鲜艳调

灰调

含白及纯色

含黑及其它

鲜亮、饱满、充实、理想

沉闷、混烛、烦恼、抽象

色性

冷调

暖调

青、蓝、绿、紫

红、橙、黄

冷静、孤僻、理智、高雅

温暖、热烈、兴奋、感情

(二)孟塞尔表色体系

为了对不同色相、明度和彩度的颜色进行标记,便于区分和使用,各国科学家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其中比较常用的是孟塞尔(A.H.Munsell)表色系统,它主要标定的是物体色。

如图3-6所示,这是美国画家孟塞尔

1911年在美国心理学会上提出的"

颜料-颜

的立体排列的表色方法。

1929年和1943

年美国国家标准局和美国光学学会修订了《孟塞尔图册》,制订出新的孟塞尔表色体系。

1974年出版的《孟塞尔图册》中指出的光泽样品版,共包括1450块颜品样品,其中,白到黑有37块。

孟塞尔的色相(H)、明度(V)和彩度(C)构成一个圆柱型座标系,垂直轴与明度相对应;

偏角与色相相对应,动径与彩度相对应。

1.色相H

它沿水平面各方向分成10等分,分别标有红(R)、黄红(YR)、黄(Y)、绿黄(GY)、绿(G)、蓝紫(BG)、蓝(B)、蓝紫(BP)、紫(P)和红紫(RP)。

每一部分又分10个等级,姐图3-7所示。

全部色相可以达到100种。

一般5R、5Y分别是红、黄的中心色相。

图3-7孟塞尔色调的标定系统

2.明度V

它是沿图3-6立轴由下往上分为11个等级。

其中,位于中轴上的是无彩色,理想黑色即绝对黑体,可以吸收所有外来光线,定为"

理想、白色即绝对白体,可以反射全部射来的光线,定为105从白到黑共11个等级,分别用NO/、N1/、NU--…·

NlO/来表示。

明度V与光反射系数p之间的关系如表3-7所示。

表3-7明度V,和光的反射系数p〈%)的关系

V

O

p

0.00

1.21

3.13

6.56

12.00

19.77

30.05

43.06

59.10

78.66

100.00

3.彩度C

它是以中轴为圆心的一系列圆柱面,中轴上中性色的彩度为0,离轴越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其它语言学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