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工程建设行业标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66671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96 大小:178.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工程建设行业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工程建设行业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工程建设行业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6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工程建设行业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6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工程建设行业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6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工程建设行业标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6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工程建设行业标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6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工程建设行业标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6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工程建设行业标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6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工程建设行业标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6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工程建设行业标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6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工程建设行业标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6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工程建设行业标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6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工程建设行业标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6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工程建设行业标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6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工程建设行业标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6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工程建设行业标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6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工程建设行业标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6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工程建设行业标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6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工程建设行业标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6页
亲,该文档总共9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工程建设行业标准.docx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工程建设行业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工程建设行业标准.docx(9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工程建设行业标准.docx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工程建设行业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201X-××-××实施

201X-××-××发布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TD-SCDMA工程设计规范

(报批稿)

DesignSpecificationsfor

TD-SCDMADigitalCellularMobileCommunicationNetworkEngineering

YD5112—201X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工程建设行业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工程建设行业标准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TD-SCDMA工程设计规范

DesignSpecificationsforTD-SCDMADigitalCellularMobileCommunicationNetworkEngineering

 

YD5112-201X

 

主管部门:

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发展司

批准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施行日期:

201X年X月X日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01X北京

关于发布《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TD-SCDMA工程设计规范》的通知

信部规〔201X〕××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现将《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TD-SCDMA工程设计规范》(编号:

YD5112-201X)发布,自201X年X月X日起实行。

原《2GHz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工程设计暂行规定》(编号YD/T5112-2008)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发展司负责解释、监督执行。

本规范由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负责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二0一X年x月x日

 

前言

本设计规范是根据工业与信息化部“关于安排2011年通信工程建设标准编制计划的通知”(工信厅通【2011】66号)的要求制定的,在原信息产业部标准YD/T5112-2008《2GHz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工程设计暂行规定》的基础上修订的。

本设计规范主要规定了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核心网和无线网网络设计,以及相关信令接口要求、编号方式、网管要求、同步要求、局(站)址选择和局(站)设计要求等。

文中用黑体字标注的第1.0.7条、1.0.8条内容为强制执行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设计规范由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发展司负责解释、监督执行。

在本规范的使用过程中,如有需要补充或修改的内容,请与部通信发展司联系,并将补充或修改意见寄部通信发展司(地址:

北京市西长安街13号,邮编:

100804)。

原主编单位:

原信息产业部电信规划研究院

修订主编单位: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

贾东燕、汤利民、吕红卫、赵旭凇、张海涛、冯征、周维、朱强、刘群、史辛宁、徐德平、张华、胡恒杰、程日涛

修订参编单位:

北京中通海科技有限公司、华信邮电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邮电设计咨询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

梅海涛、王彬、陈云、赵迎升、彭宇、王德东

 

编写说明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TD-SCDMA工程设计规范》是对YD/T5112-2008《2GHz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工程设计暂行规定》的修订和补充。

本规范在修订过程中,编写组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充分征求国内有关专家意见,同时根据技术演进和新技术标准的颁布以及各运营商的工程实践,对原规范加以补充完善和修改。

本规范对TD-SCDMA核心网、无线网引入新技术后的网络架构、网络组织、信令方式、网间互通、IP地址分配、机房环境等内容进行规范,主要修订内容如下:

1.补充了软交换网网元设置、网络组织、编号和IP地址等相关的设计要求。

2.补充了无线网络引入HSPA后的相关设计要求。

3.补充了载波间隔压缩、空分复用、帧分复用技术、多小区联检、小区合并、双通道RRU、基带池等新技术引入要求。

4.补充了中继、信令和IP带宽计算。

5.补充了绿色节能、环保及资源共享相关要求。

6.精简了NO.7信令网网络组织与《YD/T5094-2005《No.7信令网工程设计规范》重复的部分。

 

目次

1.总则

1.0.1本设计规范适用于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TD-SCDMA核心网、无线接入网的工程设计。

与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建设相关的其他内容(包括承载网、业务平台、电源设施等)应遵循相关规范标准的规定。

1.0.2电信基本建设中涉及国防安全的,应执行国家的相关规定。

1.0.3工程设计应贯彻国家基本建设方针政策和技术经济政策,符合国家相关技术体制和技术标准,同时密切结合我国通信发展的实际,合理利用频率资源。

1.0.4工程设计应充分调查和预测用户需求及运营维护需要,充分考虑各类业务对网络结构、容量和服务质量的影响,合理配置网络资源,适应用户不断增长和业务发展的需求。

1.0.5工程设计应充分考虑TD-SCDMA向未来的技术演进,主设备应尽量能够平滑升级到未来演进的网络技术。

1.0.6工程设计应满足节约土地、能源和原材料的消耗,保护自然环境和景观的要求,充分利用已有的基础设施实现共建共享。

1.0.7工程中采用的电信设备,必须取得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设备进网许可证”。

1.0.8在我国抗震设防烈度7烈度以上(含7烈度)地区公用电信网中使用的主要电信设备必须经电信设备抗震性能检测合格。

1.0.9工程建设应贯彻国家节能减排相关政策和法规规定。

1.0.10本规范与国家有关标准(规范)、法律法规相矛盾时,应按国家标准(规范)、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办理。

1.0.11在特殊条件下,执行本规范中的个别条款有困难时,应充分论述理由,提出采取措施的报告,呈主管部门审批。

2.名词与术语

英文缩写

英文名称

中文名称

APN

AccessPointName

接入点名

AUC

AuthenticationCenter

鉴权中心

BBU

BuildingBasebandUnit

室内基带处理单元

BG

BorderGateway

边界网关

BICC

BearerIndependentCall

承载无关的呼叫控制

BITS

BuildingIntegratedTiming

大楼综合定时提供系统

CG

ChargingGateway

计费网关

CMN

CallMediaNode

呼叫媒体节点

CN

CoreNetwork

核心网

DCA

DynamicChannelAllocation

动态信道分配

DNS

DomainNameServer

域名服务器

DwPTS

DownlinkPilotTime

下行引导时隙

FDD

FrequencyDivisionDuplex

频分双工

GGSN

GatewayGPRSSupport

网关GPRS支持节点

GMSC

GatewayMobileSwichingCenter

关口移动业务交换中心

GMSCServer

GatewayMobileSwichingCenterServer

GMSC服务器

GMGW

GatewayMediaGate-Way

关口媒体网关

GPRS

GeneralPacketRadioService

通用分组无线业务

GSM

GlobalSystemforMobilecommunications

全球移动通信系统

HLR

HomeLocationRegister

归属位置寄存器

HSDPA

HighSpeedDownlinkPacketAccess

高速下行分组接入

HSPA

HighSpeedPacketAccess

高速分组接入

HSTP

HighlevelSignalingTransferPoint

高级信令转接点

HSUPA

HighSpeedUplinkPacketAccess

高速上行分组接入

IP

InternetProtocol

因特网协议

LA

LocationArea

位置区

LAC

LocationAreaCode

位置区域码

LAI

LocationAreaIdentity

位置区域标识

LSTP

LowlevelSignalingTransferPoint

低级信令转接点

MGW

MediaGateway

媒体网关

MSC

MobileSwitchCenter

移动业务交换中心

MSCServer

MobileSwitchCenterServer

MSC服务器

NNSF

NASNodeSelectionFunction

非接入层节点选择功能

NRI

NetworkResourceIdentifier

网络资源标识

NTP

NetworkTimeProtocol

网络时间协议

OMC

OperationandMaintenanceCentre

操作维护中心

P-CCPCH

PrimaryCommonControl

主公共控制物理信道

PDN

PacketDataNetwork

分组数据网

PSTN

PublicSwitchedTelephoneNetwork

公用电话交换网

RA

RoutingArea

路由区

RNC

RadioNetworkController

无线网络控制器

RRU

RadioRemoteUnit

射频拉远单元

RSCP

ReceivedSignalCode

接收信号码功率

SGSN

ServingGPRSSupport

服务GPRS支持节点

SSP

ServiceSwitchingPoint

业务交换点

STP

SignalingTransferPoint

信令转接点

TD-SCDMA

TimeDivisionSynchronous

时分同步码分多址接入

TDD

TimeDivisionDuplex

时分双工

TMG

TandemMediaGateway

中继媒体网关

TMSC

TandemMobileSwitchingCenter

移动汇接中心

TMSCServer

TandemMobileSwitchingCenterServer

TMSC服务器

UARFCN

UTRAAbsoluteRadio

UTRA绝对无线电频率信道号码

UE

UserEquipment

用户设备

UTRAN

UMTSTerrestrialRadioAccessNetwork

UMTS陆地无线接入网

VLR

VisitorLocationRegister

拜访位置寄存器

3.网络设计一般要求

3.0.1TD-SCDMA系统结构包括移动台(UE)、陆地无线接入网络(UTRAN)和核心网系统(CN)。

其中核心网系统采用R4软交换架构。

系统结构如图3.0.1所示。

粗线:

支持用户业务的接口点划线:

支持信令的接口

图3.0.1TD-SCDMAR4网络结构示意图

1.用户终端设备UE包括移动设备(ME)和用户识别模块(USIM/SIM)。

2.陆地无线接入网UTRAN包括基站(NodeB)和无线网络控制器(RNC)。

3.核心网包括电路域(CS)和分组域(PS)。

电路域由移动关口局(GMSC/GMSCServer+GMGW)、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MSCServer+MGW)、拜访位置寄存器(VLR)、归属位置寄存器(HLR)、用户鉴权中心(AUC)等网元组成;分组域由服务GPRS支持节点(SGSN)、网关GPRS支持节点(GGSN)、计费网关(CG)、边界网关(BG)、域名服务器(DNS)组成。

另外为了业务和组网的需求,在电路域中还增加了移动汇接中心(TMSC/TMSCServer+TMG)及七号信令转接点(STP)、BICC信令转接点(CMN)。

3.0.2TD-SCDMA系统包括以下主要接口:

1.USIM/SIM卡和ME之间的电气接口。

2.陆地无线接入网UTRAN接口包括:

UTRAN与UE之间的Uu接口;NodeB与RNC之间的Iub接口;RNC之间的Iur接口;RNC与CN之间的Iu接口(包括面向核心网电路域的Iu-CS接口和面向核心网分组域Iu-PS接口)。

3.核心网电路域主要接口包括:

(G)MSCServer之间的Nc接口;(G)MSCServer与(G)MGW之间的Mc接口;(G)MGW之间的Nb接口;MAP、CAP等七号信令接口与2G网络相同,可采用TDM承载或IP承载方式,当具备条件时,应采用IP承载方式。

4.核心网分组域主要接口包括:

GSN之间的Gn接口;GGSN与PDN之间的Gi接口;SGSN与HLR之间的Gr接口;SGSN/GGSN与CG间的Ga接口。

3.0.3TD-SCDMA网络设计应遵循以下要求:

1.遵循国家及行业管理部门的相关技术要求和规范;

2.要适应我国地域广大、经济发展不平衡、用户及业务分布不均匀的特点;

3.要适应各电信业务经营者的企业发展、业务发展、技术发展和发展规模,并考虑网络的可持续发展;

4.建网要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结构清晰;

5.在充分进行多方案比较的基础上确定最终方案;

6.应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节能环保及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

7.从现有移动通信网向TD-SCDMA通信网演进时,应保证现网业务的安全性和现网资源的合理利用;

8.选择主设备时需考虑设备的集成度,功耗(整机能效)、体积、重量等指标,整机能效尽可能高。

3.0.4TD-SCDMA核心网宜与2G核心网融合组网,共用2G核心网网元。

3.0.5工程设计应包括的主要内容如下:

1.工程设计目标。

2.业务预测与业务模型的确定。

3.各网络节点的设置方案。

4.核心网的组网方案及路由方式。

5.无线覆盖及网络设计。

6.中继接口和信令方式。

7.编号计划与IP地址分配方式。

8.计费、网管和网络安全。

9.同步方式。

10.设备配置说明。

11.局、站址选择。

12.设备安装及工艺要求。

13.共建共享、环保和节能减排要求。

14.工程概预算与投资分析。

4.核心网网络设计

4.1网络结构划分

4.1.1国内TD-SCDMA系统核心网电路域宜划分为移动业务本地网、省内网及省际网三级。

1.移动业务本地网的范围原则上与固定公用电话交换网(PSTN)的范围一致。

2.省内网由多个移动业务本地网组成;省际网则由各省网组成。

4.1.2国内TD-SCDMA系统核心网分组域宜划分为省网和全国骨干网二级。

4.1.3国际通信网与国内网彼此相互独立,通过国际出入口交换系统实现互通。

4.2电路域节点设置

4.2.1TD-SCDMA核心网中应设置的电路域节点包括:

(G)MSCServer、VLR、(G)MGW、SG、TMSC、HLR、AuC、TMSC(TMSCServer、TMG)、CMN、STP等。

4.2.2MSCServer、VLR的设置原则应满足以下要求:

1.MSCServer宜以开放业务的本地网为单位设置,多个业务量较小的本地网可共用1套MSCServer,应设置在传输资源良好、IP承载网骨干节点所在的省会或业务量较大的城市。

2.MSCServer应与VLR综合设置,每个MSCServer中合设一个VLR,且MSCServer应具备智能网业务交换点(SSP)的功能。

3.MSCServer的容量配置应满足所辖业务区内本地用户及漫游入用户的业务需求,设备处理能力宜考虑一定比例的冗余量。

4.MSCServer宜考虑安全备份机制。

单个MSCSERVER容量较大时,应采取必要的容灾措施。

4.2.3MGW的设置原则应满足以下要求:

1.MGW宜以开放业务的本地网为单位设置,在多个业务量较小的本地网共用1套MSCServer的情况下,对应的多个业务量较小的本地网可合设MGW,随着业务量的发展逐步增加MGW的数量。

2.MGW应设置在IP承载网络资源丰富、以及Iu-CS接口传输资源丰富的局址。

4.2.4SG的设置原则应满足以下要求:

1.SG宜与(G)MSCServer或(G)MGW合设。

2.网中需设置独立的SG时,应成对设置。

4.2.5GMSCServer+GMGW的设置原则应满足以下要求:

1.TD-SCDMA核心网内宜设置关口局,其中GMSCServer宜集中设置,GMGW宜设置在各本地网。

2.GMGW宜设置在与其他电信业务经营者间传输条件良好的局址。

3.GMSCServer应具备智能网业务交换点(SSP)的功能。

4.2.6HLR、AuC的设置原则应满足以下要求:

1.HLR应与AuC综合设置,宜采用大容量设备,在条件具备时,可采用分布式HLR设备。

2.HLR/AuC设备宜考虑合理的容灾备份机制。

4.2.7CMN的设置原则应满足以下要求:

1.当TD-SCDMA网络规模较大时,宜在网中设置CMN转接不同(G)MSCServer间的BICC信令消息。

2.网络建设初期CMN节点宜以大区为单位设置,随着业务量的发展可增加CMN的数量,宜以省为单位设置。

3.CMN节点宜成对设置,宜与TMSCServer综合设置。

4.CMN应设置在IP承载网资源丰富的局址,且应充分考虑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4.2.8TMSC(TMSCServer+TMG)的设置原则应满足以下要求:

1.电路域内网元间采用IP承载方式,不宜设置基于TDM的TMSC。

2.国内核心网电路域与国际局间互连宜采用汇接方式,宜在国际局所在地设置TMSC专门用于转接国际话务。

4.2.9STP的设置原则应满足以下要求:

1.省内可根据信令业务量分等级设置信令转接点,分为高级信令转接点(HSTP)和低级信令转接点(LSTP)。

2.STP设备应成对设置,并分别设置在不同的局址。

设置原则应遵循YD/T5094《No.7信令网工程设计规范》。

4.3分组域节点设置

4.3.1TD-SCDMA核心网分组域中应设置的节点包括:

SGSN、GGSN、CG、BG及DNS等。

4.3.2SGSN的设置应满足以下要求:

1.SGSN宜以省为单位集中设置,并独立设置;多个业务量较小的本地网可共用1套SGSN,应设置在传输资源良好、IP承载网骨干节点所在的省会或业务量较大的城市。

2.SGSN应选用大容量、高处理能力的设备,其容量配置应能满足所辖区域内本地用户及漫游入用户的业务处理和数据存储的需求,设备处理能力宜考虑一定比例的冗余量。

3.SGSN宜考虑安全备份机制。

单个SGSN容量较大时,应采取必要的容灾措施。

4.3.3省网GGSN的设置应满足以下要求:

1.GGSN宜以省为单位集中设置,并独立设置。

多个业务量较小的本地网可共用1套GGSN,根据业务量增长的需要,可在适当时增设GGSN。

GGSN应设置在传输资源良好、IP承载网骨干节点所在的省会或业务量较大的城市。

2.GGSN应选用大容量、高处理能力的设备,并为将来的发展留有余地。

GGSN容量配置应能满足所辖区域内本地用户及漫游入用户的业务处理和数据存储的需求,设备处理能力宜考虑一定比例的冗余量。

3.GGSN宜考虑安全备份机制。

单个SGSN容量较大时,应采取必要的容灾措施。

4.3.4骨干GGSN的设置应满足以下要求:

1.骨干GGSN宜设置在具有网间互联点且有IP承载网骨干节点的城市内。

应根据网间漫游业务量的大小采用与所在城市内的省网GGSN综合设置或独立设置的方式。

2.骨干GGSN应成对设置,成对GGSN间互为备份。

3.骨干GGSN应选用大容量、高处理能力的设备。

4.3.5CG的设置应满足以下要求:

1.GPRS网业务量较小时,CG可与省网SGSN和GGSN合设。

当业务量较大时,CG宜采用独立设置的方式,且应成对设置。

2.独立设置的CG应选用高处理能力的设备。

4.3.6BG的设置应满足以下要求:

1.BG宜设置在具有网间互联点且有IP承载网骨干节点的城市内,采用独立设置的方式,应成对设置,互为备份。

2.BG应选用高处理能力设备。

4.3.7DNS的设置应满足以下要求:

1.根据DNS完成的功能,DNS分为骨干DNS(或根DNS)和省内DNS。

1)根DNS宜全国集中设置。

2)在设置有GSN节点的省内,宜设置省网DNS,且应成对设置。

2.DNS应选择高处理能力设备。

4.4电路域网络组织

4.4.1TD-SCDMA核心网电路域内各类接口的承载方式选择宜遵循以下原则:

1.MSCServer、MGW与RNC间Iu-CS接口宜优先选用IP承载方式。

设备不支持IP方式时,可采用ATM承载。

2.(G)MSCServer与(G)MGW间的Mc接口(H.248信令)应采用IP承载。

(G)MSCServer与(G)MSCServer间的Nc接口(BICC信令)、(G)MGW与(G)MGW间的Nb接口(话音数据)优选IP承载,当不支持IP方式时,可采用TDM承载。

4.4.2MSCServer、MGW与RNC的Iu-CS接口采用ATM承载方式时,应采用专线互连。

4.4.3电路域节点采用IP承载方式时,网络组织应遵循以下原则:

1.Nc接口宜采用平面和等级混合组网方式,其中省内网元间宜平面组网;省际网元间宜等级组网,BICC信令消息可通过CMN转接。

2.Nb接口宜采用平面组网方式,省内及省际网元间均通过IP承载网直接互通。

3.IP承载网应选用专用承载网,并为信令消息设置专用的VPN。

4.(G)MSCServer、MGW、CMN、TMSCServer、TMG宜通过CE设备接入IP专用承载网。

4.4.4电路域节点采用TDM承载时,网络组织宜遵循YD5104《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900/1800MHzTDMA工程设计规范》的相关原则。

4.4.5网中引入MSCPOOL组网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MSCPOOL组网宜先实现Iu接口、Mc、Nc、Nb接口IP承载,宜在下述地区引入MSCPOOL。

1)话务潮汐效应明显、网络忙时话务分布不均衡的地区,节假日和平日话务容量差异较大的区域。

2)局间切换多、信令负荷高的区域,2G/3G互操作频繁的区域。

3)大型集会等网络实时容灾要求高的区域,以及单局点容量较大的地区。

2.2G、TD网络应采用融合组POOL的方式,单个MSCPOOL中MSCServer节点数量宜不小于3台。

3.MSCPool组网的冗余配置应该能满足容量最大的MSCServer退服后,MSCPool内其余MSCServer能够接管该MSCServer所承载的业务。

4.接入MSCPOOL的无线覆盖区域应尽量连续。

5.接入MSCPOOL宜仍遵循现有的本地、省内网络组织结构,在省内以本地网为单位设置MSCServer的情况下,不宜跨本地网组MSCPOOL。

6.NNSF(非接入层节点选择功能)节点宜设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