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湾战争论文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667394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39.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湾战争论文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海湾战争论文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海湾战争论文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海湾战争论文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海湾战争论文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海湾战争论文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海湾战争论文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海湾战争论文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海湾战争论文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海湾战争论文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海湾战争论文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海湾战争论文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海湾战争论文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海湾战争论文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海湾战争论文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海湾战争论文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海湾战争论文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海湾战争论文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海湾战争论文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海湾战争论文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海湾战争论文Word格式.docx

《海湾战争论文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湾战争论文Word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海湾战争论文Word格式.docx

Saddam 

Belt;

war 

ethics;

ethics.

Abstract: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technology 

revolution 

military 

affairs 

are 

not 

only 

interactive 

preconditions, 

but 

also 

develop 

together. 

war, 

bloody 

politics, 

has 

never 

changed 

its 

basic 

characters 

with 

technology. 

It 

shows 

grave 

clashes 

in 

human 

societies, 

contradictions 

between 

environment 

ecosystems. 

Compared 

prior 

modes, 

takes 

new 

look 

humanism, 

it 

represents 

more 

strained 

situation 

clearly. 

As 

example, 

War, 

both 

sides 

have 

abused 

technology, 

degree 

damage 

caused 

by 

them 

was 

beyond 

self-restoration 

ability 

natural 

rebuilding 

beings. 

Both 

allied 

forces 

Iraqi 

troops 

destroyed 

Persian 

Gulf, 

they 

shared 

results 

following 

civilians 

at 

last. 

After 

surveying 

wars 

proceeding 

relationship 

environment, 

we 

find 

limitation 

modern 

近代以来,人类利用科技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在文明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的同时,也有了从根本上改变地球生态系统的力量。

这些力量集中体现在经济领域和军事领域,人们用“寂静的春天”和“核冬天”来形容滥用这些力量的生态后果。

随着冷战结束和新军事变革的进行,人们惊异于高技术战争的“人道”与“高效”,但1991年海湾战争及其后的历次高技术战争表明:

战争的根本属性并未随科技进步而改变,它不仅是人类社会内部的严重冲突,更是特定生态系统中人与自然环境的对立,高技术战争对地球生态系统的破坏性影响不容忽视。

海湾战争前,人们空前关注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反映了环境意识在全球的增长。

[1](P1)海湾战争中,一些国际组织、研究机构和政府部门系统观测、记录和研究了战争带来的环境问题。

海湾战争后相关研究更为普遍。

这些研究根据内容可分为两类:

一类综述战争对环境的影响;

一类对海湾战争的环境问题进行整体或专题研究。

在战争对环境的影响的综述①中,学者们从总体上探讨了战争与环境关系的特点与成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对海湾战争环境问题的整体研究①中,学者们的视野更为开阔,着眼点多集中于结果而非过程,在关于同一问题的数据差异较大、来源较多时,大多择其一而用之,主观性较强。

在对海湾战争环境问题的专题研究中,有三个较为成熟的领域:

石油大火及其污染;

②石油泄漏及其对海洋的污染;

③人工障碍物对陆地环境的破坏。

④科学家们对此进行了定量分析,数据来源较为集中,故意隐瞒或歪曲真相的可能性较小。

但是,人们在贫铀弹问题上存在着论争,体现在绿色和平组织⑤、国际绿十字组织⑥、美英国防部等机构的报告和一些学者的著述中。

总体而言,上述研究的分析视角和研究方法有着突出的共性:

战争与环境的联系是单向度的,并固着于某一阶段;

只注意战后环境衰退和影响战后平民健康这一结果,极少从战争进程的角度审视环境衰退的原因,更难做出深层思考。

因此,我们需要全面总结“污染史”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层思考,因为战争本身只是环境衰退的直接原因,停留于此无助于全面认识和解决问题。

有学者指出“两场海湾战争在同时进行”⑦。

我们可借此思路建立环境史学视野下的战争概念——人与人的战争、人与自然环境的战争,后者在时空范围上超过前者。

联军和伊军都是自然环境的破坏者,同平民一起又是这种破坏的最终承担者,因为人不能脱离生态系统而独立存在。

一 

剧痛——短时段的三维污染

海湾战争双方的战争准备和攻防作战不仅改变了战场环境的景观,也给环境带来了剧痛。

这一剧痛在时间上贯穿于战前、战时和战后初期,在空间上不仅遍布海陆空三维战场,也延伸到了战场环境之外。

(一) 

海洋污染

海湾战争中的海洋污染,主要源自双方的军事行动和伊军的故意倾泄所造成的石油泄漏。

石油是现代工业社会的能源基石之一,因此作为削弱敌军战争潜力的有效方式,摧毁石油设施的军事行动在20世纪的战争中并不鲜见。

[2](p78)在海湾战争中,双方从“沙漠风暴”行动起,都袭击了石油设施并造成了石油泄漏。

1991年1月17~18日,联军空袭了伊拉克位于海湾的巴克尔石油中转库及平台(Mina 

Al-Bakr 

oil 

terminal 

platform)和阿马亚石油平台(Khawr 

Al-Amayah 

platform)。

[3](p178)伊军在1月22~23日炮击了沙特阿拉伯海夫吉(Al 

Khakji)的石油设施。

[1](p62)联军空袭造成了数万桶石油的泄漏⑧。

据不完全统计,在整个海湾战争期间,联军的空袭至少造成160万桶石油的泄漏。

[4](p47) 

对海湾及沿岸生态环境的更大威胁来自伊军的故意泄油行动。

伊军于1月19日起从科威特艾哈迈迪油田(Mina 

al 

Ahmadi)抽取原油向海湾倾泄,[5](p7)其中仅海岛石油中转库(Sea 

Island 

terminal)一处每天就泄油十万桶以上。

[1](p63)

联军于1月26日摧毁了油泵,但小规模泄漏直到当年5月才停止。

⑨据保守的估计,伊军故意泄油总量为600万~800万桶,[5](p7)是此前全球年均石油泄漏量(约25万桶)的30多倍。

结果艾哈迈迪及东南的海域出现了总面积约1200平方千米的油膜带,危及640千米长的海岸线,[6](p219)其中约有400千米属重度污染(海岸及周边水域有一半以上被油膜覆盖)。

两个重度污染区分别位于科威特东南海域和沙特阿拉伯阿布阿里岛(Abu 

Ali 

Is- 

land)附近,[7](p47)后者是从1月到3月底逐渐形成的,长约366千米,是重度污染区的主要部分。

泄油行动的战略意图显而易见,至少是为了干扰联军登陆科威特东部海岸,但事实上油膜对联军海上行动的影响微乎其微,[3](p714)因为联军并没有登陆,其海军的攻击任务是通过舰炮、导弹和舰载机来完成的,仅有的几次登陆行动也只限于海岛。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参见:

K.S.Ramachandran,Gulf 

Environ- 

mental 

Problems.New 

Delhi,1991;

W.M 

Arkin,D. 

Durrant,M 

Chernl,Modern 

Warfare 

Environment:

Case 

Study 

War.Geneva,1991;

Saul 

Bloom,Hidden 

Casualties:

Environmental 

Health 

Political 

Consequences 

Persion 

War.Berkeley,1994.

②参见:

T.M.Hawley,Against 

Fires 

Hell:

Disaster 

War.Orlando,1992;

Tahir 

Husain,Kuwaiti 

Oil 

Fires:

Regional 

Perspectives.Elsevier.1995;

R.D. 

Small,“Environmental 

Impact 

Fire 

Kuwait,”Nature,350:

6313(March 

7,1991);

S.13aken,“Climate 

Response 

to 

smoke 

from 

Burning 

Wells 

Kuwait,”Nature,351:

6325(May 

30,1991).

③参见:

A.H.Abdzinada,F.Krupp,(eds.),The 

Status 

Coastal 

Marine 

Habitats 

Two 

Years 

aftPr 

Gulf,War 

Spill.Brussels,1994;

Bertrand 

Charri 

er,An 

Assessment 

Kuwait,Seven 

after 

War.Geneva,1998.

④参见:

Dhari 

Al-Ajmi,(ed.),Oil 

Trenches 

Destruction 

Kuwait:

One 

Iraq’s 

Crimes 

Aggression.Almansouria,1998.

⑤The 

Greenpeaee,成立于1971年,以保护环境、谋求世界和平为己任。

⑥The 

Green 

Cross 

International,1993年由戈尔巴乔夫(Mikhail 

Gorbachev)创立,宗旨是“给人类以机会,给地球以未来”。

⑦托夫勒夫妇在War 

Anti-War:

Making 

Sense 

Today’s 

Global 

Chaos一书中指出,海湾战争是第二和第三次浪潮战争的混合体,两场不同时代的战争在海湾同时进行着,而舆论大多只提及后者,即精确和“人道”的第三次浪潮战争。

⑧1桶=42加仑≈159升。

⑨在所有相关文献中,只有美国国防部的报告称伊军泄油的起始日期为1月25日(Department 

Defense,U.S. 

Final 

Report 

Congress:

Conduct 

War,P.183),距离联军摧毁油泵仅“1天”,其实1月25日只是美军宣布发现油膜的日期,笔者认为这里有粉饰其“决策果断”、“空袭高效”之嫌。

军事指挥官对泄油行动的关注可能就此结束,伊军承认失败,联军则至多关注一下油膜对其海军舰船船体的侵蚀和对声纳等水中监听设备的影响,而不会理会泄油行动所戕害的海湾地区海洋生态系统。

海湾总面积88800平方英里,平均深度35米,海水温暖多盐。

[1](p64)流入的石油搅乱了这里的生态系统。

流入的石油最初大多浮在水面成为油膜,然后有些被风浪推到岸边,有些沉积海底,这一“旅程”不仅威胁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也威胁各级消费者:

第一,制造氧气的植物和海底的藻类对石油污染物的入侵极其敏感和脆弱,这些生产者的大量死亡使各级消费者的食物来源锐减;

第二,鱼类和海鸟等各级消费者受到浮油粘附的威胁;

第三,油膜被风吹到岸边后会威胁岸边的生态系统,许多珍贵的小海龟因为粘稠的油污而无法爬回大海,[8](p69)岸边的植物也会因石油污染而死亡,因为石油成分不仅破坏植物细胞组织,还同植物的根抢夺氧气;

[9](p86)第四,海湾风浪不大,石油易于沉底,沉积物破坏了西伯利亚鹤、儒艮和绿甲海龟(green 

turtles)等濒危物种的觅食场所。

[10](p42)

上述生态系统在经历剧痛后,凭借自身有限的调控能力实现了不同程度的恢复。

如沙特阿拉伯海岸的生态系统到2001年时,有20%盐沼完全恢复(但也有25%完全死亡),有80%沙滩得到恢复(但新沙之下仍可见到石油残留物),石滩则完全恢复。

[11](p3~4)

海洋生态还受到石油大火沉降物的影响,但程度远不及石油泄漏。

[7](p48)

(二) 

大气污染

海湾战争中的大气污染主要源自石油燃烧和核生化次生效应。

前者与石油泄漏的情况类似,既有空袭造成的,又有伊军故意点燃的;

后者则由联军空袭造成。

海湾上空升起的浓烟首先来自联军对伊拉克28家炼油厂的轰炸,[8](p181)因为削弱伊拉克的炼油和输油能力,有助于削弱伊军的机动性。

联军空袭伊方石油设施约500架次,投弹约1200吨,摧毁了伊方80%左右的炼油能力。

[3](p207)

伊军则开始有选择地点燃科威特油井,以浓烟掩护其地面目标。

“1月21日,科威特南部沃夫拉油田冒起浓烟,到1月底时约有60口油井被点燃。

”[1](p66)随着伊军的败退,破坏油井的行动逐渐由以军事目的为主转向以“惩罚”目的为主。

“伊军的破坏行动到2月下旬时加快了:

2月22日着火的油井达到149口,其中一天内被点燃的将近100口;

23日着火油井的数量达到190口;

25日增至517口……在伊军撤离科威特之前,共有800余处油井、储油罐和炼油厂被点燃。

”[1](p66~67)

战争结束后,科威特石油公司(Kuwait 

Company)详细调查了各油田的损失情况,1993年的报告称共有788口油井受损,其中613口着火、76口发生井喷、99口需要维修(详见表1)。

[7](p42)

报告还指出,大火烧毁了其战前石油储备——1000亿桶的3%,即30亿桶,[6](p142)相当于在将近一年时间中每天烧掉800多万桶原油。

据专家测算,燃烧一桶原油可产生15.1千克油烟、108千克二氧化碳、143千克一氧化碳、3.4千克二氧化硫和0.85千克氮氧化物。

[6](p33)如此算来,这30亿桶原油就会释放出4530万吨油烟、3.24亿吨二氧化碳、4.29亿吨一氧化碳、1020万吨二氧化硫和255万吨氮氧化物,堪称“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人为污染”[10](p44)。

大火产生的烟云面积达到1.5万平方千米,遮天蔽日并向东南缓缓移动。

[1](p67)烟云降低了海湾地区的气温,造成了农业减产。

石油大火的生成物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危及生态系统的各个层面。

致癌物质苯会随黑雨重返地面,污染地表水和土地。

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污染物。

二氧化碳是加剧温室效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

一氧化碳的毒性会导致动物死亡。

相比之下,联军轰炸伊拉克石油设施造成的危害远小于伊军故意点燃油井的危害,但联军空袭伊拉克核生化目标产生的次生效应也不容忽视。

伊拉克的核生化武器及其运载工具是联军空袭的一个重要目标。

在“沙漠风暴”行动的第一周(1月17日到23日),联军就摧毁了伊拉克核研究中心、生物武器研发设施和大部分冷藏库,以及75%的化学武器生产设施。

[3](p205~206)

联军空袭伊军生化武器及设施是符合战争“必要性”的,毕竟伊军拥有庞大的化学武库和神秘的生物战作战能力,且在实战中使用过化学武器。

但是联军空袭伊方核设施则有多余之嫌。

被摧毁的两座核反应堆均为研究型核反应堆,一座是俄罗斯提供的5000千瓦反应堆,另一座来自法国,只有500千瓦(商用核反应堆通常都会在100万~300万千瓦)。

二者只能生产一些热能、电力和医用放射元素。

[10](p33~34)伊拉克当时并不具备核能力。

法国反应堆使用铀235浓度为93%的核燃料,俄罗斯反应堆则只用铀235浓度为80%和36%的核燃料。

[1](P98)两处共有核燃料16千克,并不足以制造核弹(制造核弹至少需要22千克铀235的浓度为95%的核燃料),也不足以制造钚弹(没有铀238就不能产生钚)。

[10](p634)

核次生效应的程度受以下因素影响:

弹药生成的热量多少、火球持续的时间长短、反应堆核心是否被击中、反应堆中是否有燃料以及当时的天气等。

[1](p98)在被问及是否造成污染时,联军的表态在一周内就有所改变:

勃兰特尔少将(MajGenBrandter)1月24日称“没有检测到可感知的辐射”,凯利中将(Lt.GenKelly)29日称“即便有(污染)也只限于当地,我也不知道(污染)程度有多深”,联军总司令施瓦茨科普夫(GenSchwarzkopf)30日则称“有99.9%的把握保证无污染”。

[1](P95~97)

0.1%的可能性尚可给人以希望,但生化次生效应的存在则是铁的事实。

联军空袭了10处其所认为的生物武器目标,[1](p101)是否造成生物战剂泄漏至今还不得而知,因为伊军是否有生物武器还是个谜,但至少可知有大量作为制冷剂的氟利昂①发生泄漏。

1991年1月22日,捷克驻沙特阿拉伯的一个化学物质监测小组检测到空气中含有微量的化学战剂。

[1](p100)同年7月,捷克的一份官方报告称样品中主要有沙林和芥子气。

一些学者还根据联军老兵的回忆而怀疑伊军使用了化学武器,并将其同海湾战争综合症联系起来。

[12](p286~287)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违反国际法,也是衡量伊拉克战争罪的重要因素之一,而美国军方始终否认遭到过化学武器袭击,这从侧面印证了次生效应的存在。

(三) 

陆地污染

伊拉克和科威特两国的陆地经历剧痛的时间早于海洋和大气,成因更为复杂,程度更为深重,对人类的影响也更大。

造成陆地污染的因素按照时间顺序依次是:

地面部队大规模调动,地面防御体系的构筑,空袭和地面作战中使用的爆炸物,流到地表的石油,回落地表的大气污染物等。

大气污染物的回落在上文已有涉及,这里以“萨达姆防线”(theGreatSaddamBelt)为例,通过战前、战时和战后的相关史实来分析陆地遭破坏和污染的过程、方式和短时段后果。

1.战前:

伊军部署与“萨达姆防线”的建构。

1990年8月2日,伊军出动2个装甲师和1个机械化步兵师南侵科威特,当天下午便占领了科威特城。

在此之前,伊军主力首先完成了在伊科边境的集结,包括2个装甲师、1个机械化步兵师、1个特种部队师和4个步兵师,总兵力近14万,拥有1500多辆坦克和装甲车,还有大量后勤车辆。

从8月4日起,数百辆后勤车辆将部队和弹药运往科威特。

[3](p43~47)总兵力最终达到43万人,3500辆坦克、2500辆装甲车和1700件大型武器。

[9](p9)这次大规模的兵力调动直接破坏了车队所到之处的沙漠地表。

伊军部署完毕后便开始设立防御点,准备地面防御工事和雷区。

从科威特的地理位置来看,联军对伊军的进攻将会来自东方(海湾沿岸)或南方(沙特阿拉伯),但是科威特南部地势平展、缺乏自然屏障,伊军便修建了许多人工障碍物,其中“萨达姆防线”最为重要和庞大。

“萨达姆防线”东起海湾,西至科伊边境的巴廷干河(wadiAl-Batin),全长197千米,是伊军工程部队从1990年8月到次年1月构筑的。

它贯穿科威特南部并深入伊拉克境内15千米,与沙特阿拉伯的北部边界平行,相距10~15千米,由东向西根据土质与地形的差异可分为东、中、西三段(见图1)。

“萨达姆防线”纵深为1.5~2千米,由南向北依次是1条石油壕、6条高出地表50厘米的防坦克三角锥带、3条高出地表50~75厘米的有刺铁丝网、反坦克和反步兵地雷区以及战壕和炮兵阵地(见图2)。

伊拉克军队在1980~1988年的两伊战争中就曾掘壕注油,火墙和烟幕使伊朗士兵不能越过。

“萨达姆防线”的设计遵循了这一地面纵火战略(landarsonstrate-gy),简述见表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氟利昂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污染物。

石油壕的修建分为4个步骤:

(1)用重型机械掘地、建壕,每条壕平均1.5~2米深、2~2.5米宽、500~1200米长;

(2)通过沃夫拉、乌姆卡迪尔(Umm-Kadir)和米纳吉什的油田管道网向壕中注油;

(3)将壕注满(每千米石油壕中大约有3750立方米石油);

(4)用燃烧弹做引燃器并安装启动电路和手动装置。

伊军依托现代化工程机械,迅速完成了石油壕的挖掘、管道的铺设和各类障碍物的设置。

反坦克和反步兵地雷带是地面纵火战略的第二层,伊军究竟布设了多少地雷,至今并无官方统计,通常认为“萨达姆防线”沿途的地雷密度为每平方千米917枚。

[13]

战壕和炮位是地面纵火战略的第三层,其挖掘方式同石油壕一样,采用了带状爆破和现代化机械。

从伊军入侵行动和“萨达姆防线”的构筑过程来看,陆地主要受到以下两方面影响:

第一,地表破损。

伊军入侵时的战场至少有85%是沙漠。

[9](p10)沙漠地表有一层由微生物、生命周期很短的植物、盐、淤泥和沙砾组成的脆弱硬壳。

[10](p40]其脆弱性人所共知。

美国巴顿将军二战前曾指挥坦克部队在莫哈韦沙漠(DesertMojave)演习,履带痕至1993年时仍然可见。

[14](p57)在伊军入侵前,科威特已经大旱3年,降水量低于正常年均值36%。

[9](p10)旱情加剧了科威特沙漠地表的脆弱,而伊军的大规模调动以及掘壕、埋雷等活动则进一步破坏了伊拉克和科威特两国沙漠的地表,既不利于水土保持,又导致沙暴频繁。

第二,石油污染。

石油对土壤的污染,在科威特战场并不罕见。

科威特境内共留下246个石油湖,覆盖了49平方千米沙漠地表,平均深度为0.1~1.5米。

石油湖中的石油平均下渗了0.3~0.5米,污染了650万~1000多万立方米的沙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