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发疫情规范处置评估量表.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667776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25.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暴发疫情规范处置评估量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暴发疫情规范处置评估量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暴发疫情规范处置评估量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暴发疫情规范处置评估量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暴发疫情规范处置评估量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暴发疫情规范处置评估量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0页
暴发疫情规范处置评估量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0页
暴发疫情规范处置评估量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0页
暴发疫情规范处置评估量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0页
暴发疫情规范处置评估量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0页
暴发疫情规范处置评估量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0页
暴发疫情规范处置评估量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0页
暴发疫情规范处置评估量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0页
暴发疫情规范处置评估量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0页
暴发疫情规范处置评估量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0页
暴发疫情规范处置评估量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0页
暴发疫情规范处置评估量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0页
暴发疫情规范处置评估量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0页
暴发疫情规范处置评估量表.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0页
暴发疫情规范处置评估量表.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0页
亲,该文档总共6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暴发疫情规范处置评估量表.docx

《暴发疫情规范处置评估量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暴发疫情规范处置评估量表.docx(6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暴发疫情规范处置评估量表.docx

暴发疫情规范处置评估量表

暴发疫情规范处置评估量表

项目

评价指标

权重%

评价内容

评价依据

评估记录(具体结果和数量)

得分

1.1传染病预防控制

1.1.4暴发疫情规范处置

5

判定准确

根据当地提供的初步报告和病例基本信息进行判定。

国家或本级有明确暴发定义的疾病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判定;无明确标准的参照下列原则判定,要求三项均符合:

1.存在时间、空间的聚集现象;

2.在一个最长潜伏期内出现多例病例;

3.发病强度超过前一流行周期的3倍以上。

 

5

判定及时

以达到暴发数量标准的病例报告时间为起点,确定暴发的时间为止点,间隔24小时以内判定为及时。

10

调查方案

每项暴发调查必须具有调查方案,并具备以下要素:

1.方案格式规范、合理

2.调查内容符合该病的初步假设

3.病例定义符合该病的特点

4.有个案调查表

5.实验室标本采集、检测方法正确

 

5

人员、物资准备

1.组成包括相关专业和检验人员现场工作队

2.标本采集所需器材完备

3.实验室具备相应检验能力

4.现场所需的消杀药品、器械等完备

5.现场调查的相关表格、资料等齐全

 

30

现场调查

1.按病例定义逐个核实和调查已报告的病例,对目标区域和人群、相关医疗机构进行病例搜索

2.“三间分布”描述清晰,指标、表格和图表使用合理

3.开展流行因素调查,追踪传染源和密切接触者,调查传播途径、确定易感人群、疫点、疫区等

4.标本采集、送检规范,检验方法符合要求,检验结果报告及时,对流行病学分析具有实际意义

5.分析方法正确,数据逻辑关系合理,统计指标使用规范

6.阶段性调查结论或建议有相应数据支持,并对进一步调查和处置具有指导意义

10

传染源管理

1.根据流行特征制定传染源管理措施

2.对已知传染源实施医学观察或采取预防控制措施

3.传染源管理相关数据收集、记录完整

20

控制措施

1.根据流行特征制定控制措施

2.疫点处理及时、方法正确

3.健康教育措施针对性强,落实到位

4.适时开展应急接种或预防性服药

5.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疫情和处理情况

6.评价控制效果,适时调整控制措施

5

总结报告

1.从组织管理、暴发疫情的起因、调查处理的过程及效果、主要做法、经验和有待解决的问题进行系统的工作总结

2.根据流行病学、病原学和临床学资料,撰写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3.有关调查表格、数据、资料完整,分类整理、及时归档

4.总结报告格式规范,内容齐全

10

评估

1.初步分析与最终结论逻辑关系正确

2.病原学病因或流行病学病因明确

3.控制措施在确定暴发后一个平均潜伏期内落实、所需资源满足工作需要

4.控制效果明显,在暴发区域内采取控制措施在一个最长潜伏期后病例数明显减少,2个潜伏期内流行终止

5.有成本效益分析,经验教训总结

计算方法:

1、评价内容得分=评估得分×权重值

2、全部得分=评价内容每项得分相加

3、暴发判定不准确,病原学或流行病学病因不明确为不规范处置

4、总分为1

散发疫情规范处置评估量表

项目

评价指标

权重%

评价内容

评价依据

评估记录(具体结果和数量)

得分

散发疫情规范处置

5

判定准确

根据当地提供的病例基本信息进行判定。

散发的判定可参照以下原则,两项均要符合:

1.在一定区域或范围内发生的散在病例;

2.各病例之间在发病时间和地点方面上没有明显联系。

 

5

反应及时

以接到病例报告时间为起点,2小时内做出处置响应为规范。

40

现场调查

1.调查已报告的病例,对接触者、相关医疗机构进行病例搜索

2.开展流行因素调查,包括追踪传染源和密切接触者,调查传播途径、确定易感人群、疫点等

3.标本采集、送检规范,检验方法符合要求,检验结果报告及时,对流行病学分析具有实际意义

4.分析方法正确,数据逻辑关系合理,统计指标使用规范

5.阶段性调查结论或建议有相应数据支持,并对进一步调查和处置具有指导意义

20

传染源管理

1.根据流行特征制定传染源管理措施

2.对已知传染源实施医学观察或采取预防控制措施

3.传染源管理相关数据收集、记录完整

20

控制措施

1.根据流行特征制定控制措施

2.疫点处理及时、方法正确

3.健康教育措施针对性强,落实到位

4.适时开展应急接种或预防性服药

5.在一个平均潜伏期内无二代病例出现

6.根据评价控制效果,适时调整控制措施

10

总结报告

1.根据流行病学、病原学和临床学资料,撰写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并对组织、技术等措施进行评估

2.有关调查表格、数据、资料完整,分类整理、及时归档

3.总结报告格式规范,内容齐全

计算方法:

1、评价内容得分=评估得分×权重值;

2、全部得分=评价内容每项得分相加;

3、总分为1

虫媒及自然疫源性相关疾病规范处置评估量表

项目

评价指标

权重%

评价内容

评价依据

记录(结果和数量)

得分

1.8虫媒及自然疫源性疾病控制

1.8.2虫媒及自然疫源性相关疾病规范处置

12

分析论证

1.有疾病的分析、预测结果

2.准确掌握辖区内蚊、蝇、蟑螂和鼠等病媒生物种类、密度及其消长规律

3.已获得开展病媒昆虫杀虫药物抗药性的资质,全面掌握当地主要病媒昆虫对常用杀虫药物的抗药性

4.进行区域发病与媒介、昆虫、动物宿主等一致性分析,结果正确

8

制定方案

1.方案目标、责任、措施明确、针对性强

2.要素齐全、方案可行

10

落实措施

1.每项控制措施具备充足的人员

2.控制措施全面落实

3.病源管理措施落实到位

4.物资器械齐备

15

消除孳生地

1.开展环境综合治理,控制孳生地

2.综合使用生态、物理、化学防制,消除孳生地

15

杀虫剂等药品使用

1.使用的杀虫剂等药品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要求

2.使用方法正确,针对性强

3.对环境无害

20

人群防护

1.辖区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措施落实

2.合理使用驱避剂

3.根据国家要求和本地监测开展预防接种、预防服药工作

10

资料整理

1.调查、评价表格齐全,记录完整

2.有完善的工作总结和分析

3.资料及时整理、归档

10

效果评估

1.有杀虫剂、驱避剂等使用的效果评估结果

2.采取措施后,控制效果明显,发病数量呈下降趋势

3.预防接种或预防性服药等措施覆盖易感人群

4.有成本效益评估结果和经验教训总结

计算方法:

1、评价内容得分=评估得分×权重值;

2、全部得分=评价内容每项得分相加;

3、总分为1

模拟演练评估量表

项目

评价指标

权重%

评价内容

评价依据

记录(结果和数量)

得分

2.2应急准备

2.2.1现场模拟演练

10

方案制定

1.演练目的明确,方案要素齐全、内容详细、格式规范、可操作性强

2.有评估项目、记录表格,知识问卷

 

20

演练准备

1.演练指挥部、演练队伍、现场评估小组等组织健全、分工明确

2.模拟现场符合演练要求

3.模拟场景准备充分

4.物资后勤保障完备

5.协调有关部门配合

 

50

现场演练

1.响应及时,按方案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到达现场

2.现场所需人员组成合理、及时到位

3.现场所需的应急物品携带齐全、完好、充足

4.个人防护达到要求

5.具备应急补充机制

6.演练技术支持系统有效运行

7.多部门协作机制健全

8.按演练方案主题,开展现场处置

9.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事件发展和处置情况

10.现场评估组全过程跟踪评估

 

10

总结评估

模拟演练总结评估报告

1.演练是否按方案要求进行

2.对模拟演练从组织管理、调查处理的程序、存在的问题、改进措施等方面总结评价

3.提出演练方案修正和完善的建议

计算方法:

1、评价内容得分=评估得分×权重值;

2、全部得分=评价内容每项得分相加;

3、总分为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规范处置评估量表

项目

指标

权重%

评价内容

评价依据

记录(结果和数量)

得分

2.3应急处置

2.3.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规范处置

10

事件报告

初次报告

1.在确认事件2小时内完成网络直报报告,及时审核

2.报告内容主要包括事件名称、基本情况、发生地点、发生时间、发病(死亡)人数、主要的临床症状、可能原因、初步判定的事件类别和性质、已采取的措施

3.有报告单位、报告人及通讯方式等记录材料(传真记录、电话记录)

进程报告

1.事件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件的诊断和原因或可能因素

2.事件的发展势态和危害性评估

3.落实控制措施情况

4.资源使用情况

 

结案报告

1.在确认事件终止后2周内对事件的发生和处理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其原因、影响因素

2.事件的危害与损失及其补偿建议

3.事件处置成本效益分析

4.提出今后对类似事件的防范措施、处置建议、评价措施效果

 

10

事件确认

按照国家或本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定义的疾病有关标准判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准确,响应级别符合应急预案的要求

20

事件处置准备

1.制定调查处置的相关方案,方案格式规范、合理;调查内容符合事件的初步假设,要素和相关调查表格齐全;

2.实验室标本采集方法正确

人员、物资准备

1.组成工作队包括了现场所需的所有相关专业的现场和检验人员。

2.实验室标本采集所需的实验室器材充足

3.本级具备实验室检验能力

4.现场所需的应急设备、采样和调查用的器材、消毒杀虫等疫情处理药械以及个人防护用品充足

 

30

事件现场处置

成立现场处理组

1、明确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医疗救治、后勤供应等小组,2、分工明确、协调有力、工作秩序井然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1、按定义逐个核实和调查已报告的病例,核实诊断,确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流行因素调查

3、开展密切接触者追踪、管理和实施医学观察,不明原因疾病、甲类及参照甲类管理的传染病100%追踪;乙类不低于85%;丙类不低于60%

4、“三间分布”描述清楚,数字准确,表格和图表使用合理,能够说明问题

5、有疫点、疫区的划定,必要时采取检疫和封锁措施

传染源管理

1、根据该病的特点制定了传染源管理的相应措施

2、病例或密切接触者管理措施明确、可行性强

3、追踪全部密切接触者,实施医学观察或采取预防性措施

4、传染源100%按要求隔离并及时解除隔离,有隔离管理人数

 

标本采集与检验

1.标本采集、送检规范,采集表本不少于病例的10%

2.标本检验方法符合要求

 

20

控制措施落实

1.采取措施控制,及时开展消杀灭和消毒工作,疫点、疫区消毒方法正确、工作落实

2.落实健康教育等措施,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发放相关宣传资料

3.根据控制效果调整控制措施

4.按要求开展应急接种、预防服药等特异性保护措施,有接种服药人数记录

5.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疫情和处理情况

 

10

总结评估

资料整理

1.有关调查表格、数据、资料分类整理,及时归档

2.从组织管理、事件的起因、调查处理的过程及效果、主要做法、经验和有待解决的问题进行系统的工作总结

3.将调查中获取的流行病学、病原学和临床学资料整理成业务总结

评估

1.初步分析与最终结论逻辑关系正确

2.病原学病因或流行病学病因明确

3.控制措施落实、所需的资源满足工作需要

4.控制效果明显,采取控制措施一个最长潜伏期后没有病例

5.对社会、成本效益进行评估

计算方法:

1、评价内容得分=评估得分×权重值;

2、全部得分=评价内容每项得分相加;

3、总分为1

 

硬件基础建设网络建设评估量表

项目

指标

权重

评价内容

评价依据

记录(结果和数量)

得分

3.1硬件基础建设

3.1.1网络建设

40

系统配置

符合国家网络安全、运行技术要求:

1.内、外网物理隔离;

2.双线路接入;

3.使用三层核心交换或二层核心交换;

4.有硬件防火墙、具有入侵检测等多功能网关;

5.双机热备;

6.有能满足需求的数据储存、应用管理设备。

15

工作环境

1.中心机房符合国家建设二类标准要求;

2.恒温、除湿有设备,有温湿度记录;

3.有抗静电地板、接地、除尘;

4.电源:

双电源和UPS电源;

5.避雷装置,数据灾害性备份设备等。

20

管理规范

1.有网络设备、终端设备的使用、维护、管理制度;

2.有网络流量与访问、日志与分析,权限管理,规范上网行为制度;

3.有数据存储、更新、维护、应用制度;

4.有机房的布局、门匙、清洁、温湿度、抗静电制度;

5.有网络灾害事故应急方案。

内容包括灾害事故的种类,日常的备灾措施,发生灾害事故的报告、应急措施,损失、恢复评估与措施;

6.所有制度有执行记录。

20

运行情况

1.用户权限管理:

授权范围符合岗位需要,岗位变动后及时调整权限,资料完整;

2.网络设备、VPN认证、内部管理系统运行正常;

3.国家业务信息管理和办公自动化系统运转良好;

4.流量与访问实时监控,发现异常及时分析处理;

5.有大型数据库管理软件;

6.网络安全措施经保密部门认可。

5

指导下级

1.全省统一IP地址;

2.制定指导市县局域网建设意见或方案;

3.按方案开展针对性指导。

综合得分

计算方法:

1、评价内容得分=评估得分×权重值;

2、全部得分=评价内容每项得分相加;

3、总分为1

 

数据报告及时完整考核评估量表

项目

指标

权重

评判内容

评价依据

记录(结果和数量)

得分

3.2信息收集

 

3.2.1数据报告及时、完整

30

种类齐全

1.基本信息、疫情网络直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国家规定的数据报告种类

2.开展监测的疾病种类数;要求上报的健康相关因素及相关疾病种类数

应收集数据种类数:

实际收集数据种类数:

30

报告及时

1.按国家规定的时限审核和报告相关数据,评价应报告的责任单位及时报告率、报告单位应报告的数据及时报告率

2.按辖区规定的时限审核和报告相关数据,评价应报告的责任单位及时报告率、报告单位应报告的数据及时报告率

上报数据数:

及时上报数据数:

及时审核数据数:

30

报告完整

1.按国家规定报告完整的相关数据

2.按辖区规定报告完整的相关数据

3.数据项目完整、数据间逻辑正确

应报数据数:

实报数据数:

项目完整数:

错误数据数:

10

备份要求

1.原始数据、订正数据、分析表格分别备份

2.连续收集的数据至少每月备份一次,分阶段收集的数据更新后备份

3.光盘和其他储存介质双备份,异地存放

备份种类数:

月备份种类数:

年备份种类数:

原始数据备份数:

订正数据备份数:

分析表格备份数:

综合得分

计算方法:

1、评价内容得分=评估得分×权重值;

2、全部得分=评价内容每项得分相加;

3、总分为1

国际、国内疾病相关信息检索考核评估量表

项目

指标

评判依据(权重)

扣分理由

得分

3.2信息收集

3.2.2国际、国内疾病相关信息检索

1、每日检索主要报刊、网络、学术期刊、电视等媒体,有记录,重大事件有分析和报告(40分)

无每日检索国内外疾病相关信息的记录,扣20分;

无重大事件分析报告,扣20分

2、现场查看一年内相关资料和记录(30分)

现场查看,一年内无相关资料,扣10分

无相关记录扣10分

3、评估检索次数、记录的完整性、反馈报告的及时性(30分)

每次每日检索少于1次,扣5分

相关记录不完整,扣5分

反馈报告不及时,扣5分

综合得分

计算方法:

1、评价内容得分=评估得分×权重值

2、全部得分=评价内容每项得分相加

3、总分为1

信息数据分析考核评估量表

项目

指标

权重

评判内容

评价依据

记录(结果和数量)

得分

3.3信息分析

3.3.1数据分析

10

制定分析方案

1.针对收集数据的种类,提出数据分析、挖掘利用的内容、要素、方法、周期与频次

2.分析方案完整、合理、可行

 

30

数据整理

1.建立分析数据库

2.筛选整理数据,数据间逻辑关系正确,

3.校正数据

4.清除错误数据

 

40

数据分析

1.数据表达规范,所用指标、图表正确;

2.疾病流行趋势和特点描述清楚,重点、特点突出;疾病与流行因素分析符合医学推断和实际;

3.健康相关因素分析注重监测结果与相关疾病流行关联分析;

4.单病系统应与大疫情系统进行数据一致性分析;

5.基本信息分析应注重现状与要求、需求差距分析;

6.撰写分析报告,格式规范、要素齐全、结论正确。

20

结果利用

1.用于预防控制措施的制定、效果评价、流行趋势预测和卫生决策;

2.用于指导数据收集工作改进和提高

 

综合得分

计算方法:

1、评价内容得分=评估得分×权重值

2、全部得分=评价内容每项得分相加

3、总分为1

发病趋势预测评估量表

项目

评价指标

权重%

评价内容

评价依据

记录(具体结果和数量)

得分

3.4信息利用

发病趋势预测

20

预测病种

1.辖区发病率前10位的甲乙类传染病

2.当地重点控制的传染病

20

完整性

1.历史发病数据引用齐全;三间分布描述清晰

2.流行周期、控制措施效果分析和易感人群等人群特点分析完整

20

科学性

1.统计图表、方法使用正确

2.引用方法科学,影响因素控制合理;引用方法的局限性有正确的理解并有校正

3.预测结果与预测时间内的总体发病趋势一致;定性趋势预测中发病率与实际发病率比较波动在≤±5%为持平。

其他分别为上升和下降

4.区域预测结果和实际发病结果一致

5.注意与控制措施落实程度进行综合分析后判定预测结果的一致性

20

预测类型

1.长期预测每3~5年开展一次

2.年发病趋势预测必须在每年3月份前完成

3.适时预测(流行季节前预测、暴发疫情预测等)根据需求进行

4.周分析、月分析中应含有发病预测的内容

20

结果应用

1.有信息的交流、反馈

2.决策者、使用者能够获取分析结果,注意上下级之间、协作部门之间共享

3.分析结果应用到控制方案或计划

4.分析结果纳入中、长期控制规划

5.适时预测结果直接应用到预防控制措施执行过程中

计算方法:

1、评价内容得分×权重值;2、全部得分=评价内容每项得分相加;3、总分为1

职业病危害卫生学评价考核评估量表

项目

指标

评价内容(权重)

评价依据

记录(结果和数量)

得分

4.1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控制

 

4.1.3职业病危害卫生学评价

1.方案制定(30分)

1.按需要编制评价方案

2.方案目的明确、要素齐全、内容全面、符合程序

 

2.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10分)

机构有无服务资质

3.评价和监测(30分)

抽查5份近两年内完成的不同行业预评价和控制效果评价报告,检查:

1.其中至少应有2份控制效果评价报告

2.评价目的、依据、范围、程序、方法是否正确

3.评价内容是否全面

4.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是否全面

5.危害程度评价是否到位

6.健康影响评价是否全面

7.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评价是否具有针对性

8.职业病危害管理措施评价是否完整、全面

9.评价结论是否正确

10.是否有专家评审意见

4.记录和报告(20分)

1.是否未按规定时间发报告

2.原始记录、报告是否完整、准确、规范

3.报告格式信息是否齐全、规范

 

5.资料整理和归档(10分)

1.资料是否及时整理和归档

2.资料是否完整

3.对数据是否及时进行整理和分析

4.统计分析方法是否科学、规范

 

综合得分(计算方法:

1、评价内容得分=评估得分×权重值;2、全部得分=评价内容每项得分相加;3、总分为1)

放射性职业危害卫生学评价考核评估量表

项目

指标

评价内容(权重)

评价依据

记录(结果和数量)

得分

4.2放射危害因素控制

4.2.2放射性职业危害卫生学评价

1.方案指定(30分)

1.是否签订委托协议书

2.是否编制评价方案

3.评价方案是否全面

4.评价方案是否按要求进行审核,是否有审核记录

5.评价报告书是否按要求进行审核,是否有审核记录

 

2.放射卫生技术服务资质(10分)

1.机构有无服务资质

2.编制人员有无资质

 

3.评价和监测(30分)

抽查5份近两年内完成的不同行业评价和控制效果评价报告,检查:

1、其中至少应有2份控制效果评价报告

2.评价目的、依据、范围、程序、方法是否正确

3.评价内容是否全面

4.危害程度评价是否到位

5.放射危害防护设施评价是否具有针对性

6.放射危害管理措施评价是否完整、全面

7.评价结论是否正确

8.是否有专家评审意见

4.记录和报告(20分)

1.是否未按规定时间发报告

2.原始记录、报告是否完整、准确、规范

3.报告格式信息是否齐全、规范

4.对数据是否及时进行整理和分析

5.统计分析方法是否科学、规范

 

5.资料整理和归档(10分)

1.资料是否及时整理和归档

2.资料是否完整

 

综合得分(计算方法:

1、评价内容得分=评估得分×权重值;2、全部得分=评价内容每项得分相加;3、总分为1)

目标人群健康教育行为干预考核评估量表

项目

指标

评价内容(权重)

评判依据

记录(结果和数量)

得分

6.2目标人群健康教育

6.2.2目标人群行为干预

1、干预方案的制定(10分)

1.方案指标和内容与国家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规划相符,符合疾控要求

2.方案完整规范,有操作性

1、

2、目标人群的范围和数量(5分)

1.按方案要求确定目标人群范围和数量

2.每年实施行为干预的目标人群至少3类以上

 

3、示范县(区)、试点的建立(5分)

建立示范县(区)2个以上;2、试点数量与方案要求一致

4、人员培训(10分)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