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发调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667914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8.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暴发调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暴发调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暴发调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暴发调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暴发调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暴发调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暴发调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暴发调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暴发调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暴发调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暴发调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暴发调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暴发调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村内有n个村医站,由于村庄偏僻,交通不便,平时村民到村医站就诊。

二、疫情发现报告情况

200x年x月x日上午10时,xx镇xx小学发现近几天学生缺勤人数增加明显,由班主任家访及电话询问多名学生出现感冒症状,遂向xx镇中心小学报告。

xx镇中心小学接到报告后于10时30分报至xx镇卫生院。

xx镇卫生院进行初步的核实诊断后于x月x日11时47分报xx市疾控中心和卫生局。

接到报告后,xx市卫生局、疾控中心、人民医院的领导及相关专业人员会同xx卫生院工作人员奔赴现场调查,初步确认该校已发生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

x月x日下午1时接到报告后,xx市卫生局、xx市疾控中心立即派员前往现场调查。

三、流行病学调查

确定本起暴发调查的病例定义:

x月xx日以来(至调查日),n个自然村内,凡发热(38℃以上),同时伴咳嗽、咽痛之一以上者;

或明确发热并伴其他症状,

体温不详者。

调查组分成x个工作队,分别对xx村委会所属n个自然村,以及hp村委会所属n个自然村进行挨家挨户排查。

截止到x月x日,共搜集到病例75人,其中xx小学67人,xx镇一中2例,xx镇e中3例,散居儿童3例。

并对75例符合病例定义的人进行个案调查。

(一)xx小学发病情况1.临床症状

xx小学67例病人中临床表现以发热、咳嗽、咽痛、流涕、全身痛症状居多,分别占100%、74.6%、54.2%、64.2%和56.7%。

部分病例有眼结膜充血和呕吐等症状。

病例中发热最高体温在38~39℃的有33例,39~40℃的有19例,40℃以上有3例,最高体温不详但有发烧的8例。

大部分病程在3~5天,给予退热等对症治疗后病情得到控制,无重症病例,未发现有合并症病人。

2.时间分布

xx镇xx小学共有67个学生发病。

首发病例发生在200x年2月15日,发病高峰集中在2月27~28日,占发病总数的49.25%。

具体发病时间分布见图2。

3.性别、年龄分布

xx镇xx小学67例学生病人中,男生21例,女生46例;

男女比例为1:

2.19。

年龄平均为11周岁,发病年龄最大为16岁,最小为6岁。

发病高峰为10~11周岁(见图3)。

4.年级分布

xx小学罹患率最高的年级为二年级(21人)为15.79%,其次为五年级,罹患率为11.54%。

(具体见表1)

表1xx小学流感样病例暴发年级分布

发病年级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

年级人数153133104106

发病人数1421811

罹患率(%)

9.1515.797.7010.38

五年级六年级合计

5.学生病例所在村分布

10476676

12167

11.541.329.91

sg村罹患率最高,为3.75%,其次为kh村,为2.8%。

dp村和pz村的罹患率也较高,分别为2.18%和2%(具体见表2)

表2xx小学流感样病例暴发自然村分布

发病自然村

bpdpxwkhsgsjmkxxdy合计

年级人数7505506702501602501701607003660

发病人数151212762111167

2.002.181.792.803.750.800.590.631.5716.11

7.家庭聚集性

疾病暴发呈现家庭聚集性,有10户呈家庭聚集性,有4个病例发生在同一个家庭的有1户,3例的有1户,2例的有8户。

8.xx小学缺勤情况

查看xx小学校长日志,从xx日起开始有缺勤记录,发现缺勤人数从xx日开始明显上升,到x月x日缺勤人数达到最高。

(具体见图4)篇二:

xx县医院感染暴发事件调查报告

xx县人民医院妇产科病房发生22例

疑似医院感染事件的初步调查报告

2010年10月20日18时,接到关于xx省xx地区xx县人民医院妇产科病房近日22名接受妇产科手术患者发生疑似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报告,我司立即组织调查组于10月21日赴xx进行调查。

经调查认为,该起22例患者发生切口愈合不良初步定性为医院感染,经抗酸染色发现非典型分枝杆菌,根据临床症状、伤口愈合以及临床抗菌药物治疗情况,考虑引起此次感染的病原体为速生型非典型分枝杆菌。

调查工作报告如下:

一、医院基本情况

xx县人民医院组建于1956年,现有编制床位275张,实际开放床位463张,在职职工240人,是一所二级综合医院。

医院年门诊量约13.4万人次,2009年手术量3176例次。

该院产科与妇科未分开,统称妇产科,共设床位54张,医护人员26人。

2010年1月至9月妇产科共收治住院病人1100人,实施手术241台。

该院尚无独立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院感科由医务科专管,专职人员2人,同时承担艾滋病咨询工作。

从院感科的年度工作总结来看,医院感染的防控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

二、事件发生情况

(一)调查过程

2010年10月21日晚8:

00,卫生部专家调查组抵达xx县后直接赶往xx县人民医院开展实地调查。

调查组采取听汇报,向相关科室人员了解情况,现场查阅病例等医学文书,看望病人和在病区、手术

室、消毒供应室、产房等相关部门了解情况等方式展开调查工作。

(二)事件过程

xx县人民医院9月1日至10月19日内共施行剖宫产手术87例,先后出现21例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同期实施的5例妇科手术患者中也有1例出现切口愈合不良的情况。

其中9月份出现7例,10月1日至10月14日发生产妇切口愈合不良15例。

患者普遍表现为切口愈合不良,有分泌物渗出,量不多。

患者无全身发热症状,感染相关的检查如血常规、血清学和血培养等较少,多次常规病原学检查和抗酸涂片阴性,医院组织多次会诊,认为脂肪液化可能性大,但不排除医院感染,给予青霉素、头孢类抗生素(主要为头孢哌硐舒巴坦)等静脉治疗,切口使用双氧水、甲硝唑等换药处理,治疗效果欠佳,有12名患者进行了二次清创缝合。

同时,医院也对产科病房多个环节采取了一定的消毒、隔离和防控措施,并于2010年10月13日全面停止妇产科手术(急诊手术除外),但防控效果不明显。

专家组到达医院后开展了如下工作:

1、病例发病情况分析:

本次发病共有22例,首例病患9月5日实施手术后于9月10日发病,末例病患10月12日接受手术于10月18日发病,该病潜伏期2-13天,多数3-5天,中位数为5天。

病例集中发病于10月1日至10月12日。

2、感染病例临床特点:

在专家组检查的14例患者(13例住院1例出院后复诊)中11例在切口的两端出现疑似窦道样改变,周围部分组织坏死,有新鲜肉芽组织生长,切口渗出不明显,表面无红肿热

痛,无明显的全身中毒症状。

3、对感染病例采样:

对所有检查14的患者首先消毒切口周围皮肤,取切口内的分泌物培养及涂片检查,如有腐朽组织剔除并送细菌培养,清洗伤口中发现有线头残端则剪取前鞘可吸收缝合线送培养,同时剪取3例坏死组织送病理检查。

结果:

目前已有9例患者的分泌物抗酸染色涂片阳性,镜下形态符合分枝杆菌特点。

4、对相关危险因素的采样:

高压蒸汽灭菌手术产包、手术室使用中消毒灭菌剂、戊二醛熏蒸消毒物品、快速灭菌器物品、手术室工作人员手、手术室使用中部分一次性医疗用品(缝线、缝针、连接管、注射器)等。

目前已发现快速灭菌器灭菌后的物品培养检出芽孢杆菌。

目前,9例患者病情好转出院,仍有13人在院接受治疗,病情平稳。

从上述情况分析,结合患者潜伏期、临床表现、分泌物抗酸染色涂片结果和以往国内其他医院切口感染发生情况,考虑为速生型分枝杆菌感染。

三、调查中发现的问题

(一)医院对医院感染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医院感染管理体系不顺,医院感染管理科隶属于医务科。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也尚处于起步阶段,医院感染病例监测不到位,未能及时发现妇产科医院感染聚集性病例,也未能及时报告;

前瞻性主动监测不够,对临床科室消毒隔离检查指导不力。

(二)部分医务人员医院感染控制意识十分淡薄,防控知识欠缺。

尤其是对医院感染暴发认识不到位,10月6日在已连续发生多起切

口感染后才向院感科报告。

无菌意识不强,实施换药等操作时未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措施,换药前后未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手术室新上岗人员未接受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不能掌握正确的外科洗手方法。

(三)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严重隐患,手术室布局、消毒隔离存在明显缺陷:

流程布局不合理,人流物流交叉,感染手术室设在手术洁净区外;

手术器械与卫生洁具共用一个清洗池;

外科手消毒剂的盛装容器非一次性使用,且未进行清洁消毒,洗手设施为手动式水龙头开关;

盛放消毒、灭菌剂的容器也未进行定期灭菌。

(四)手术器械清洗灭菌不合格,存在严重的医疗安全隐患。

手术室不具备手术器械清洗、检查、打包的条件,手术器械未采用多酶清洗剂、超声清洗,器械污垢明显、锈蚀严重;

部分手术缝针、手术剪和镊子采用戊二醛浸泡,但未对其浓度进行定期监测;

腹腔镜采用戊二醛薰箱进行消毒,手术缝针臵于密闭容器进行压力蒸汽灭菌,不能达到消毒灭菌效果;

对消毒灭菌物品未开展消毒灭菌效果生物监测;

现场抽查发现,多个手术包为湿包,无法保证消毒灭菌效果。

(五)诸多环节存在医院感染隐患。

病房床位拥挤,加床现象普遍,走廊人满为患,医务人员相对不足;

无菌物品存放柜污染严重;

使用未经灭菌的纱布进行手术切口换药;

缺乏合格的手卫生设施,使用公用大毛巾进行干手,速干手消毒剂未广泛使用,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不强;

新生儿暖箱注水口污染严重;

消毒记录不完善、不规范。

四、事件原因分析

(一)医院感染的诊断。

本起22例切口愈合不良事件患者均在xx县人民医院接受过妇产科手术,具有相似的切口感染临床症状,医院在消毒隔离方面存在许多隐患,具有造成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条件。

综合卫生部和xx省专家组成的各专家组意见,集体讨论和分析,一致认为本起22例切

口愈合不良病例的发病时间、地点集中,具有相似的临床特征,从流行病学与临床资料分析,符合感染性疾病特征,是一起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二)造成医院感染的原因分析。

根据感染病例集中在妇产科,并基本可能排除手术间(因外科与妇产科在相同的手术间手术)、手术医师、手术护士等因素,使用的手术器械包的消毒均由消毒供应室提供等因素,考虑此次感染与妇产科的手术因素有关,但此次感染涉及的组织为表浅切口,妇产科切口缝合专用i号可吸收缝线(带线缝合针,上海浦东金环医疗用品有限公司,产品批准号yy0166-2002,批号18l0311)(外科不用),因此考虑此次感染可能与i号丝线有关;

同时,部分手术器械采用2%戊二醛浸泡灭菌,但无浓度监测,盛装容器也未进行清洗消毒/灭菌,考虑感染与此有关;

另外,感染也不排除其他环节因素所致。

(三)病原分析。

未见明显化脓性感染病灶,但在治疗过程中使用青霉素、头孢类抗生素(主要为头孢哌硐舒巴坦)等静脉治疗无效,并已在9例患者的切口分泌物抗酸染色中发现非典型分枝杆菌。

结合临床特点和以往在国内其他单位切口感染发生情况,基本确定为速生型分枝杆菌感染。

五、事件发生后xx省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院采取的措施

xx县人民医院在院内连续出现多起切口愈合不良病例后,9月27日召开院例会研究此事,多次组织相关科室并邀请院外专家进行会诊,对患者进行积极救治。

同时,医院对产科病房多个环节采取了一定的消毒、隔离和防控措施,并于10月13日全面停止了妇产科手术,于10月18日下午向xx县卫生局报告。

10月18日下午四点,县卫生局接到xx县人民医院电话报告,篇三:

传染病暴发疫情调查处理报告模板

前言:

简要描述疫情基本情况,出现疫情的时间、地点或单位,报告单位或报告人,何时开展调查,此起疫情波及的人数、范围等,那些单位参与了调查处理等。

一、暴发疫情现场调查

(一)疫情发生地或单位的基本情况

根据疫情情况,收集有关的行政区划、经济情况,环境和医疗卫生条件等;

总人口、15岁以下人口数、人口流动状况;

学校和幼儿园数,在校学生和幼儿数;

相应疫苗接种情况等资料。

(二)发病概况

首例病例发病时间,追踪首例病例的感染来源,传染源的活动范围。

疫情波及的人数、范围等,最后一例病例发病时间,是否有死亡病例发生。

(三)流行病学分布

1、时间分布:

描述暴发疫情中从首发病例至最后1例病例,每一病例的发病时间。

研究时间分布规律,从发病高峰推算暴露日期,查找引起爆发的原因。

可绘制柱图表示。

2、地区分布:

描述暴发疫情波及的乡镇、村屯或街道、社区的病例发病情况,或中小学、幼儿园、工厂等集体单位的发病情况等。

可用发病数(率)地图或饼图等表示。

3、人群分布:

描述患者的年龄别、性别、职业别等特征。

4、免疫史分布。

5、主要临床症状和转归以及其他任何有用的病例特有的特征。

6、暴发的有关流行因素,如气候、工作和居住环境、接触史及医疗卫生管理等。

二、实验室检测

本次暴发是否采集血清标本进行实验室诊断,采集的病例数、何时检测,结果如何;

是否采集病原学标本进行病毒分离,采集咽拭子的病例数,采集尿液标本的病例数等,检测时间与结果。

三、控制措施

1、是否开展(医院、社区病例)主动搜索;

如为幼托、学校暴发,是否建立晨检制度、查验接种证工作开展情况;

如为用工单位,是否建立进出登记和健康状况记录,描述其详细过程。

2、是否对当地该起暴发疾病相关疫苗接种率进行调查,调查的年龄范围、人数,有明确疫苗免疫史人数。

3、医院感染控制措施,传染源(病例和密切接触者)管理措施,疫点、疫区消毒等处理措施。

4、描述是否开展应急接种或预防性服药,如开展应急接种,应急接种疫苗种类,接种时间,完成时间,接种范围、接种年龄、接种目标人数,实际接种人数。

如进行预防性服药,详细说明服药名称、剂量、服药对象等。

5、采取的其他措施

四、结论与建议

综述本次暴发的流行特征,分析本次暴发的主要流行因素,对采取的暴发控制措施及效果进行评价。

对今后疫情监测、控制工作及免疫策略等,提出有关建议。

篇四:

暴发疫情调查报告参考格式(参考)

暴发疫情调查报告参考格式

前言

(疫情发现和处理经过简单介绍)

暴发单位位置,基本情况,平面图,暴露人数,发病人数

二、流行病学调查

(一)地区(单位/班级/车间)分布:

(用统计表表示)合计

(二)时间分布:

(用直方图表示)

(三)年龄分布:

(用统计表表示,如暴发单位为学校可一岁一个年龄组)

年龄6-7-8-

涉及人口

发病人数

死亡人数

罹患率

9-

合计

(四)性别分布:

(用表格表示)

性别男

女合计

(五)临床特点:

1、临床表现(用表格表示)

2、临床经过、预后,有无入院病例及重症病例

(六)环境及相关因素调查1、环境卫生2、室内采光通风状况

3、洗手池有无洗手液/肥皂放置4、是否有经常性消毒5、近期是否有集体活动,6、疫苗接种情况

三、采样及检测情况

(一)采样情况

(二)送检情况

(三)检测情况

四、初步印象

五、已采取措施

六、存在问题和建议

调查人:

调查单位篇五:

2013年医院感染暴发报告情况调查表

附件2

省(市区):

季度:

填表说明:

1.该调查表是以省(区、市)为单位统一填报,各省(区、市)必须由专门的部门或人员负责填报工作。

2.填报时各项调查指标值只能填写整数(如:

15)。

3.填报时如果要对各项数据进行描述、列举,可填写在各指标相应的备注栏中。

4.切勿对该调查表的调查指标或调查表格式进行任何修改,即在填报时只能填写调查指标的值和备注两项信息。

5.各项调查指标说明:

(1)*出院病人总数:

省(区、市)卫生统计年鉴统计的辖区全部医疗机构

出院病人总数。

(2)确认医院感染暴发次数:

是指省(区、市)确认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次数。

(3)感染部位和病原体两个维度分别统计,单位为报告次数,同1病例可

以重复计算。

(4)多重耐药菌种类及相关要求见《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

指南(试行)》(卫办医政发?

2011?

5号)。

(5)填写“4.1法定甲、乙类传染病”调查信息时,应当在备注中详细说

明或单独制作附件注明病原体名称、单个医院感染暴发事件中感染人

次数等信息。

备注信息按感染人次数大小的倒序排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