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高中高二生物精品练习单元质量评估四 必修2.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669002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07.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麒麟高中高二生物精品练习单元质量评估四 必修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麒麟高中高二生物精品练习单元质量评估四 必修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麒麟高中高二生物精品练习单元质量评估四 必修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麒麟高中高二生物精品练习单元质量评估四 必修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麒麟高中高二生物精品练习单元质量评估四 必修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麒麟高中高二生物精品练习单元质量评估四 必修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麒麟高中高二生物精品练习单元质量评估四 必修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麒麟高中高二生物精品练习单元质量评估四 必修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麒麟高中高二生物精品练习单元质量评估四 必修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麒麟高中高二生物精品练习单元质量评估四 必修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麒麟高中高二生物精品练习单元质量评估四 必修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麒麟高中高二生物精品练习单元质量评估四 必修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麒麟高中高二生物精品练习单元质量评估四 必修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麒麟高中高二生物精品练习单元质量评估四 必修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麒麟高中高二生物精品练习单元质量评估四 必修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麒麟高中高二生物精品练习单元质量评估四 必修2.docx

《麒麟高中高二生物精品练习单元质量评估四 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麒麟高中高二生物精品练习单元质量评估四 必修2.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麒麟高中高二生物精品练习单元质量评估四 必修2.docx

麒麟高中高二生物精品练习单元质量评估四必修2

单元质量评估(四)

第5、6章

(90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2011·泉州高二检测)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是生产者,从其细胞结构看,没有核膜和多种细胞器,该生物不可能是()

A.水绵B.硝化细菌

C.光合细菌D.蓝藻

2.在生态系统中,连接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两个重要成分是()

A.非生物物质和生产者B.非生物物质和分解者

C.生产者和消费者D.生产者和分解者

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能量只能由较低营养级流向较高营养级

B.食物链中的营养级可以是无限的

C.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可以长时期地保持动态平衡

D.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以无机物的形式循环

4.(2011·大庆高二检测)一只黑脊鸥的亲鸟对小鸟发出报警鸣叫时,小鸟作出隐蔽反应。

从信息分类角度分析,亲鸟的报警鸣叫属于()

A.物理信息B.化学信息C.行为信息D.对信号刺激的反应

5.下列有关负反馈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负反馈调节在生物群落中普遍存在,但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不存在

B.当农田里蚜虫的数量增多时,七星瓢虫的数量也会增多,这样蚜虫种群数量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这属于生物群落内的负反馈调节

C.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D.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属于负反馈调节

6.(2011·连云港高二检测)某同学对一个受到轻度农药污染的湖泊进行调查,测得该湖泊内具有食物链关系的甲、乙、丙、丁4个生物种群所同化的总能量如表。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分析表中数据可知,4种生物之间只能形成一条食物链

B.除甲种群外,其他3个种群的同化作用类型都属于异养型

C.在上述4个种群中,丁种群体内的农药残留量是最多的

D.因捕食引起的竞争关系,可能涉及到甲、丁两个种群

7.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叙述错误的是()

A.就地保护主要是指建立自然保护区

B.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主要是保护生物基因库的多样性

C.动物园中培育大熊猫属于易地保护

D.易地保护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

8.(2011·孝感高二检测)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的结构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种成分组成

B.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都以热能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

C.森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大于草原生态系统

D.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进行的

9.(2011·德州高二检测)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的部分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能通过信息传递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B.图中蛇与细菌的关系是捕食与竞争

C.图中由捕食关系而形成的食物链共有5条

D.图中全部绿色植物构成一个种群

10.(2011·成都高二检测)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四川某地通过新建沼气池和植树造林,构建了新型农业生态系统(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人和家禽、家畜

B.该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非常关键,农作物是主要成分

C.该生态系统的建立,提高了各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D.沼气池的建造和植树造林,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1.如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成分。

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A.X可代表化能自养型细菌

B.Y的细胞结构与丙中图示生物不同,Y代表的生物为真菌和营腐生生活的动物

C.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

D.进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甲中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

12.以下关于生态系统信息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任何生命形式,如果没有接收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就谈不上对环境的适应,就不可避免地要被大自然淘汰

B.信息传递应用在农业生产中,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和畜产品的产量,也可对有害的动物进行控制

C.短日照作物黄麻南种北移可延长其生长期并提高麻皮产量,这是对行为信息的合理利用

D.在任何生态系统中,能量、物质和信息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13.如图中的甲、乙、丙分别表示一条食物链中不同营养级之间能量的最高传递效率,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A.甲=丙+乙B.甲<乙<丙

C.甲=乙=丙D.甲>乙>丙

14.如图是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示意图,下列关于该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从能量流动的特点来看,E捕食生物B和D最为经济

B.生物G是一种杂食动物,它占有三个不同的营养级

C.生物H占有三个不同的营养级,它的数量较其他生物更为稳定

D.F为杂食性生物,处于三个不同营养级

15.(2011·太原高二检测)如图为自然界碳循环的示意图,图中与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密切相关的标号为()

A.②③B.④C.⑥D.⑤⑦

16.如果在某一生态系统中,不适当地引入一个新物种,如澳大利亚引入了欧洲的一种穴兔。

将会带来的后果最可能的是()

A.增强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B.提高了生物的多样性

C.破坏了当地的生态平衡

D.绝对没有什么影响

17.下列有关河流、湖泊富营养化现象的叙述,合理的是()

A.水体的富营养化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过程

B.富营养化现象和碳循环的关系最为密切

C.水体中藻类大量滋生,水中溶氧量减少

D.含N、P等矿物质由少到多时,水体中藻类数量呈“J”型曲线增长

18.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一种蜣螂专以大象粪便为食,则该种蜣螂能获取大象所同化能量的10%

B.当狼捕食兔子并同化为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一营养级流入第二营养级

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非生物环境流入生物群落

D.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物质而循环利用的

19.(2011·荆州高二检测)下列关于温室效应的叙述,不恰当的是()

A.化学燃料的大量燃烧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

B.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是解决温室效应的措施之一

C.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内以CO2的形式进行传递

D.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将碳固定到生物群落

20.(2011·长春高二检测)下列各选项与所给模型不相符的是()

A.若X表示种群数量,则①可代表出生或迁入

B.若X表示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则①可代表丰富度

C.若X表示捕食链中第二营养级的总能量,则②可代表第一营养级的总能量

D.若X表示大气中的CO2,则②可表示光合作用

21.(2011·杭州高二检测)如图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单位:

J/(cm2·a)],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A.甲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在有机物中的总能量为1250J/(cm2•a)

B.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

C.每一营养级的能量大部分用于细胞呼吸和被丁利用

D.在此生态系统中,狼捕食野兔,获得的能量为野兔捕食能量的10%~20%

22.(2011·海南高考)某地区常年栖息着30万只鸟,其中灰椋鸟占了最大的优势,数量高达10万只之多。

灰椋鸟是农林害虫的天敌,喜好群体活动,常集结成庞大的鸟群在天空盘旋,形成壮观的风景。

该地区为打造灰椋鸟品牌,计划在林区大规模清除其他树种,并改种灰椋鸟喜居的树种,欲招引20万只以上的灰椋鸟。

该计划的实施将使该地区()

A.灰椋鸟种内斗争必然减弱

B.鸟的种类必然增加

C.农林害虫的数量必然大幅度上升

D.生态系统的结构必然发生变化

23.某生态系统中有A、B、C、D四种生物,构成食物链A→B→C,D为分解者,如图是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入B处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的甲表示B的同化能量,乙表示B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B.蚯蚓可以参与丁过程

C.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B的种群数量一般处于K/2值

D.图中D的能量不全部来自B生物

24.(2011·济宁高二检测)节约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是实现“低碳生活”和“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以下关于“低碳”和碳循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多选)()

A.“低碳经济”的发展将会导致生物圈的碳循环受到阻碍

B.现代工业迅速发展,短期内二氧化碳排放量过大,导致了生物圈碳循环失衡

C.尽量减少无氟冰箱的使用是转向“低碳生活”的途径之一

D.“原料→产品→废料”的生产模式向“原料→产品→原料→产品”模式转化,有助于减少废料处理的能耗,促进生态系统物质循环

25.如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箭头表示循环方向。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A.图中乙、丙、丁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

B.图中②③④过程均可表示不同生物的呼吸作用

C.缺少类群甲则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不能正常进行

D.由于一部分能量随粪便排出,丁对食物的同化量小于摄入量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50分)

26.(9分)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部分食物关系图。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是一个简单的______,共有______条食物链。

(2)从该生态系统的成分看,草类属于______,狼属于______。

(3)图中的昆虫和鹿之间是______关系,而猫头鹰和蛇是______关系。

(4)该生态系统中,含能量最多的生物是______;该生态系统能量的最终来源是______,其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

27.(8分)(2011·西安高二检测)请据图回答下列几个有关生态系统的问题:

(1)②/①的比值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③和④分别属于__________(生物)和_________(生物)的同化量的一部分。

(3)正常情况下,草、兔、狼的数量会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这是通过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调节机制来实现的。

(4)在如图的食物链中,草为兔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息,狼能够依据兔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兔同样也可以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特征去躲避猎捕,这说明了信息传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8分)大熊猫和华南虎都是我国的珍稀保护动物,它们体型相近,曾经同域分布,一度都有较大的种群数量。

栖息地的破坏导致它们的数量锐减,目前野生大熊猫仅有1600只左右,而华南虎在野外已基本绝迹。

(1)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分析,大熊猫比华南虎有一定生存优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成年大熊猫经常用尿液和肛腺的分泌物在岩石或树干上进行标记,这种行为传递的信息类型属于_______。

(3)目前,野生大熊猫分布在六个彼此隔离的种群中,通过建立生态廊道沟通各种群,可以使种群间发生_______。

(4)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栖息环境,以提高________,是提高大熊猫种群密度的根本措施。

29.(13分)(2011·山东高考)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我国的世界环境日主题是“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

草原是绿色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如图所示:

(1)图中食物网简单,因此该草原生态系统的_______能力较差,其_________稳定性也相应较低。

除图中所示的生物类群外,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成分还应有___________才能保证其物质循环的正常进行。

(2)如果图中草能提供10000kJ的能量,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那么鹰占据的营养级能得到的最低和最高能量值分别是________kJ和________kJ。

若去除蛇,且狐的数量不变,则草原容纳鹰的数量会________。

若外来生物入侵该区,则会导致草原的_________锐减或丧失。

(3)影响图中兔种群数量变化的种间因素是________和竞争。

若某年兔种群的K值为1000只,且1只兔和4只鼠消耗的草量相等,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次年鼠的数量增加400只,则兔种群的K值变为________只。

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区的种群数量时,若部分标记个体迁出,则导致调查结果________(填“偏高”或“偏低”)。

(4)草原干旱时,兔摄取水分减少,体内细胞外液渗透压________,引起_______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增加抗利尿激素的释放,进而引起________对水的重吸收增加,减少排尿量,以保持体内水平衡。

30.(12分)水体污染已是世界性问题。

为探究菖蒲(一种湿地植物)对污水的净化作用,某研究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从4个不同地点采集生活污水(1号)、工业污水(2号)、混合污水(3号)、人工池塘水(4号)。

②分别测定4种水样的BOD(即水中有机污染物经微生物分解所需要的氧量)和总含氮量。

③取等量的上述4种水样,分别加入到4个相同的透明玻璃容器中,再将等重量的4份菖蒲分别放在4个容器中用水培养15天,定期观察、记录。

结果表明菖蒲在各种水样中生长良好。

④取经过菖蒲处理的4种水样,再次测定其BOD(单位:

mg/L)和总含氮量(单位:

mg/L),数据整理后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4种水样中,有机污染物浓度最高的是________。

4号在实验中起_______作用。

(2)该实验中,可以通过观察菖蒲的_________、________等生理指标来比较其在各种水样中的生长态势。

(3)其他研究发现,水浮莲、水花生、金鱼藻等湿地植物对污水的净化效果与菖蒲相似。

但在实际操作中,对水浮莲、水花生这类外来物种的引入必须谨慎,以防止它们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危害。

原因是这些物种________。

(4)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酸性降水。

以小麦种子为实验材料尝试设计探究两种不同pH的酸雨对种子萌发率的影响的实验。

①作出假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设计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预期结果与分析:

(实验预期结果多种多样,写出3种即可)

a.第一种:

如果三个装置中_____________,说明酸雨对种子萌发率没有影响。

b.第二种:

如果三个装置中,pH越小,种子萌发率越低,说明_____________,且随着pH的减小,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第三种:

如果三个装置中,pH越小,种子萌发率越高,说明________________,且随着pH的减小,_______________作用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解析】选A。

生产者能够进行光合作用或者化能合成作用,由于没有核膜,因此该生物肯定是原核生物,B、C、D三项均有可能,而水绵是真核生物,故答案为A。

2.【解析】选D。

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进入生物群落;分解者通过分解作用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返回到无机环境。

3.【解析】选B。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网)进行的,由较低营养级逐级传向较高营养级,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故营养级不可能是无限的。

通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可使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即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保持动态平衡。

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形式是CO2。

4.【解析】选A。

亲鸟的报警鸣叫属于用声音传递信息给小鸟,属于物理信息。

5.【解析】选A。

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生物与生物、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均存在负反馈调节,如蚜虫增多,七星瓢虫增多,又导致蚜虫减少即为生物群落内部的负反馈调节。

另外在激素分泌中也存在负反馈调节,如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

6.【解析】选D。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各种成分之间的关系和能量流动的特点。

A项错误,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能量越多的生物所处营养级越低,根据表中数据,乙的能量最多,为生产者,丙的能量最少,为顶级消费者。

根据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传递效率一般为10%~20%,而从甲到丁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9.9×107)/(1.1×108)×100%=90%,其能量传递效率多于20%,不能形成食物链,处于同一营养级,都属于初级消费者,4种生物之间形成两条食物链:

乙→甲→丙和乙→丁→丙;B项错误,乙为生产者,同化作用类型为自养型,甲、丙、丁为消费者,同化作用类型都属于异养型;C项错误,根据“生物富集作用”,即食物链营养级别越高,体内积聚的有毒物质越多,受污染程度越严重,丙种群体内的农药残留量是最多的;D项正确,甲和丁处于同一营养级,因为都捕食乙而引起竞争关系。

7.【解析】选B。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包括就地保护、易地保护与建立精子库、种子库以及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等。

就地保护主要指建立自然保护区。

而易地保护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它为行将灭绝的生物提供了最后的生存机会,如为保护大熊猫将其迁至动物园进行繁育。

保护生物多样性不是对基因库多样性进行保护,而是对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及生态系统多样性的保护。

8.【解析】选A。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与食物网,其中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都以热能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森林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较草原生态系统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强;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物质循环流动,在生物群落内部物质仍是单向传递的。

9.【解析】选A。

图中细菌为分解者,细菌与蛇的关系不是捕食关系也不是竞争关系。

图中由捕食关系而形成的食物链只有1条。

图中的绿色植物不止一个物种,因此不能构成一个种群。

10.【解析】选C。

农业生态系统突出特点是人的作用非常突出,农作物是其主要成分,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为人和家禽、家畜,A、B正确;该生态系统的建立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但并不能提高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C错误;沼气池的建造和植物造林,提高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正确。

11.【解析】选D。

据图中表示甲、乙、丙关系的箭头指向可知甲、乙、丙分别是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便是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产者大多数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绿色植物,还有少数的光合细菌、硝化细菌;从细胞结构上看,丙中包含原核生物(如图示生物)和真核生物,图中Y代表真菌及营腐生生活的动物(如蚯蚓)等真核生物。

12.【解析】选C。

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是不可分割的,任何生命都离不开信息的传递,并且被人类应用于农业生产中,黄麻的北移推迟了开花期,延长了生长周期,进而提高了产量,这是利用光照时间的长短,属于物理信息。

13.【解析】选C。

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在不同的营养级之间最高传递效率均为20%。

14.【解析】选B。

从能量流动的特点可以看出E捕食A和B所获得的能量最多;生物G处于二、四、六三个营养级;由于H处于最高营养级,受其他营养级的影响较大,所以数量不稳定;F只以E为食,它只处于两个营养级中。

15.【解析】选B。

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其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即图示中的④。

16.【解析】选C。

不适当地引入新物种会导致生物入侵,从而破坏当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导致生物种类减少,降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7.【解析】选C。

水体富营养化是由于污水大量排放后造成水中N、P等矿物质增加而造成的,并非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过程,且与碳循环关系不大,A、B错误;N、P排放后导致水体中的藻类呈“S”型增长,造成水中溶氧量减少,C正确,D错误。

18.【解析】选C。

大象粪便是不能被消化吸收的食物残渣,为生产者的残余,不属于大象同化的能量;在食物链中,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兔子属于第二营养级;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

19.【解析】选C。

化学燃料燃烧向大气中排放大量CO2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解决的主要措施是植树造林、退耕还林,A、B正确。

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C错误;生产者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固定有机物。

20.【解析】选C。

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直接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以及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或迁入都会使种群数量增多,故A项正确;生态系统的物种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则抵抗力稳定性越强,故B项正确;C项中第二营养级的总能量即同化量与②第一营养级的总能量和能量传递效率有关,但②对X没有直接的抑制作用,故错误。

大气中的CO2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关,光合作用旺盛,会吸收大气中的CO2,导致其含量减少,故D项正确。

21.【解析】选D。

甲固定的能量为175+875+200=1250J/(cm2·a)。

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是指食物链中相邻两个营养级的种群间同化所得能量的比值,而不是指个体间同化所得能量的比值,故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100%=15%。

由图可知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大部分用于细胞呼吸和流向分解者。

狼捕食野兔,流入狼的能量为野兔同化所得能量的10%~20%之间,不是野兔捕食能量的10%~20%,因为捕食的一部分能量并没有被同化。

22.【解析】选D。

种植了大量灰椋鸟喜居的树种,使灰椋鸟的数量增加,种内斗争加剧而不是减弱;清除其他树种,别的鸟类没有生活环境,鸟的种类必然减少;灰椋鸟是害虫的天敌,灰椋鸟的数量增加,害虫的数量必然减少;清除其他树种,改种灰椋鸟喜居的树种,使植物的种类发生改变,同时使鸟的种类和数量发生改变,因此改变了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生态系统的结构改变。

23.【解析】选C。

A项正确,从题目图示分析可以看出甲表示B的同化能量,乙表示B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B项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丁过程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而蚯蚓是分解者,可以进行分解作用;C项错误,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种群数量一般处于环境最大容纳量K值;D项正确,D的能量除通过乙来自B生物外,还来自A生物(B排出的粪便所含的能量实际上为A生物中的能量)。

24.【解析】选A、C。

随着经济的发展,大量化学燃料的燃烧以及汽车尾气的排放造成二氧化碳排放量过大,打破了碳循环的平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实现“低碳经济”,将有利于碳循环的进行,A错误、B正确;无氟冰箱的使用可以避免臭氧层遭到过度的破坏,但与“低碳生活”关系不大,C错误;“原料→产品→原料→产品”模式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D正确。

25.【解析】选C、D。

据图可知,甲代表分解者,乙、丙、丁分别代表生产者、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③④过程表示捕食关系。

生物群落应包括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等所有生物。

26.【解析】

(1)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通过食物关系构成了复杂的食物网,图中共有7条食物链。

(2)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草类属于生产者,狼属于次级消费者。

(3)昆虫和鹿均以草类为食,二者之间为竞争关系;猫头鹰和蛇有共同的食物,同时猫头鹰也以蛇为食物,二者具有捕食和竞争两种关系。

(4)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所以含能量最多的生物是草类;在食物链中能量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答案:

(1)食物网7

(2)生产者次级消费者

(3)竞争竞争和捕食

(4)草类太阳能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27.【解析】

(1)图中②表示狼的同化量,①表示兔的同化量,②/①表示兔到狼的能量传递效率。

(2)③是兔的粪便,实际上是没有消化吸收的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