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材料大全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669526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8.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材料大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材料大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材料大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材料大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材料大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材料大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材料大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材料大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材料大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材料大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材料大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材料大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材料大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材料大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材料大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材料大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材料大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材料大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材料大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材料大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材料大全Word文档格式.docx

《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材料大全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材料大全Word文档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材料大全Word文档格式.docx

(四)科技成果转化明细表。

科技成果转化情况在《企业基本信息表》中“科技成果转化研究开发管理情况”栏内有所描述,但描述的内容只是综合性的,并不能全面反映实际转化的情况。

因此,企业非常有必要再单独制作一份科技成果转化明细表予以全面反映。

关于明细表的样式,可以参照下表制作。

公司2006-2008科技成果转化明细表

序号

产品或服务名称

应用的知识产权或专有技术(技术诀窍)名称

转化

年度

知识产权获得方式

授权号

证明

材料

1

2

3

注意:

科技成果转化明细表只是一个清单,为了更能说明科技转化的情况,企业还需要同时提供转化的证明材料。

包括生产批文,新产品或新技术证明(查新)材料、产品质量检验报告、销售合同、客户验收证明或客户评价等等。

(五)研究开发管理水平。

研究开发管理水平包括制定了研究开发项目立项报告;

建立了研发投入核算体系;

开展了产学研合作的研发活动;

设有研发机构并具备相应的设施和设备;

建立了研发人员的绩效考核奖励制度。

因此,企业就该项内容应提供的材料包括:

1、研发管理制度(至少包含研发投入核算体系和研发人员绩效考核制度)。

2、立项报告。

每个项目一份立项报告。

立项报告内容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

立项目的、意义和必要性;

技术水平(国内外研究开发现状以及同类研究技术的比较);

项目总体目标(含关键技术指标、经济效益指标、社会效益指标、环境改善指标等);

项目具体内容(包括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解决方案、工作任务、关键技术、创新点等);

经济、社会效益分析;

推广应用前景分析;

项目实施的风险分析;

项目参与人员及实施的组织管理措施;

项目实施计划;

成果描述(成果形式、产品化的实施);

项目预计投入;

审批情况等

3、产学研合作协议(合同)或委托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研发的协议。

4、研发设备清单(参见下表)。

研发设备清单

设备

名称

型号

入账

日期

原值(元)

残值率

备注

4

5

5、相关政府机关对企业设立研发机构的证明或企业含有研发部门的组织机构图。

(六)员工花名册(见下)及研发人员学历、学位或职称证明

公司员工花名册

姓名

学历

专业

职位

大专以上科技人员

研究开发人员

□是□否

合计

我公司在2008年度共有职工 

人,其中研发人员 

人,占职工总人数的比例为 

 

%;

大专以上科技人员 

%。

该表原则上需要企业列示全部员工(如果企业人员过多,可以仅列示大专以上科技人员),并将大专以上科技人员及研发人员的单独标识。

对于研发人员学历、学位或职称证明可以提供部分,原则上按照20人和不少于研发人员10%中较少值提供。

可以申报高新的企业收入应达到什么条件

来源:

时间:

2010-06-24 

浏览次数:

2029 

172号文第十条第五款规定:

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企业当年总收入的60%以上。

对于该条款的理解,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的界定

根据362文第五条第(三)款的规定,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是指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开展研发活动,形成符合《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以下简称《重点领域》)要求的产品(服务)收入与技术性收入的总和。

技术性收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技术转让收入:

指企业技术创新成果通过技术贸易、技术转让所获得的收入;

2、技术承包收入:

包括技术项目设计、技术工程实施所获得的收入;

3、技术服务收入:

指企业利用自己的人力、物力和数据系统等为社会和本企业外的用户提供技术方案、数据处理、测试分析及其他类型的服务所获得的收入;

4、接受委托科研收入:

指企业承担社会各方面委托研究开发、中间试验及新产品开发所获得的收入。

不难看出,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与销售收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两者不是互相包含或互相并列的关系,而是相互交叉的关系。

具体关系可通过下列公式阐明:

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符合《重点领域》要求的产品(服务)收入+技术转让收入+技术承包收入+接受委托科研收入+技术服务收入

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销售收入-非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技术转让收入+技术承包收入+接受委托科研收入

销售收入=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非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技术服务收入

因此,企业在进行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专项审计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区分两者之间的关系。

另外,需要提请企业注意的是,并非只有知识产权的产品收入才属于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只要产品在《重点领域》范围内,无论企业是否对该产品的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都可以确认为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

但如果企业提供的所有高新产品(服务)的核心技术都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则企业就无法满足高新认定所必须满足的第一个条件的要求。

因此,对于高新技术产品(服务)的把握,企业还需要统筹考虑,不能顾此失彼,顾前忘后。

二、总收入的界定

从字面意思不难看出,总收入应该是包括公司当年获取的全部收益总和。

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投资收益、政府补贴

可以申报高新的企业研发费用应达到什么标准

4596 

172号文第十条第四款规定:

企业为获得科学技术(不包括人文、社会科学)新知识,创造性运用科学技术新知识,或实质性改进技术、产品(服务)而持续进行了研究开发活动,且近三个会计年度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符合如下要求:

1、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小于5,000万元的企业,比例不低于6%;

2、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5,000万元至20,000万元的企业,比例不低于4%;

3、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20,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比例不低于3%。

其中,企业在中国境内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全部研究开发费用总额的比例不低于60%。

企业注册成立时间不足三年的,按实际经营年限计算。

对于该项内容的理解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销售收入的界定

根据362号文的要求,销售收入包括产品收入和技术服务收入。

技术性收入包括技术转让收入、技术承包收入、技术服务收入和接受委托科研收入。

不难看出,销售收入不含技术转让收入、技术承包收入和接受委托科研收入。

而企业经过审计过的利润表中却又无法找到技术转让收入、技术承包收入、技术服务收入和接受委托科研收入。

对于未执行新会计准则的企业,很可能把技术承包收入、技术服务收入和接受委托科研收入均计入“其他业务收入”。

也就是说,对于企业销售收入的确认,应该按下面的公式进行核算:

销售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技术转让收入-技术承包收入-接受委托科研收入

如果企业严格按照文件的规定这样测算,确定企业过去三年的研发费用比例及额度,则很有可能与专家最终评定的结果出现天壤之别。

如某企业提供的上一年度经审计过的利润表显示,主营业务收入5100万元,其他业务收入为0,而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中又包含了接受委托科研收入2000万元。

按照文件要求,企业的销售收入应按3100万元确认,由此推断过去三年研发费用总额应占过去三年销售收入比例为6%。

如果仅仅考察过去一年的研发费用,应该不低于186万元(3100×

6%)。

但是这些材料上报后,因为审计过的财务报表无法体现上述2000万元是受托科研收入,专家则很有可能根据5100万元的主营收入就直接判断企业过去三年研发费用总额应占过去三年销售收入比例为过去三年研发费用总额应占过去三年销售收入比例为4%,如果仅仅考察过去一年的研发费用,应该不低于204万元(5100×

4%)。

假如企业经过专项审计后的研发费用是190万元,对于企业自测而言是符合了要求,但专家却很可能认为研发费用不达标而把企业予以否决。

那企业应该如何做才能避免这样的悲剧发生呢?

只有人为扩大销售收入数额,并以此为基础测算研发费用。

也就是说,不管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中究竟包括哪些内容,一律按销售收入计算,以此来计算企业过去三年的研发费用总额,基本就可以确保万无一失。

二、费用比例的界定

研发费用比例是指近三个会计年度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

在这里面指的是总额的概念,也就是只要企业过去三年的总数相比达到上述要求的比例即可,并不要求企业在过去的三年中,每年的比例到要达到上述比例的要求。

三、研发费用的范围

根据362号文的要求,研发费用的范围包括:

(一)人员人工

从事研究开发活动人员(也称研发人员)全年工资薪金,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年终加薪、加班工资以及与其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支出。

与其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支出具体应包括哪些内容?

在文件中没有明确界定。

在实际操作中,企业还可以将下列费用作为人员人工进行列支:

为员工缴纳的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商业保险、专业培训、公司按研发人员工资总额提取的福利经费、工会经费、教育经费等。

另外,对于研发人员的人工成本,年度总额比较容易确定。

但对于每个项目应负担的人工成本应如何确定?

是简单平均还是加权平均?

从合理角度讲,简单平均不能说明任何问题。

因为在一个年度内,企业可能会从事多个研发项目,而每个研发项目的参与人员在每月甚至在每天的数量都会变化,更为重要的是,同样一个人在同一月甚至同一天就可能会从事不同的项目研发。

在这种复杂的情况下,仅仅利用简单平均的方法显然不太合理。

而加权平均又该如何计算?

如果落实到每个项目每天参与的数量,工作量太大,而且也无法操作。

比较合理的方式是计算出每个研发项目在每年持续的期间(月数),平均参与的人数,计算出当年的总人月数。

然后用人工总成本除以总人月数,计算出平均人月人工成本。

根据平均人月人工成本与每个项目在当年的人月数,即可计算出每个项目在当年应负担的人工成本。

(二)直接投入

企业为实施研究开发项目而购买的原材料等相关支出。

如:

水和燃料(包括煤气和电)使用费等;

用于中间试验和产品试制达不到固定资产标准的模具、样品、样机及一般测试手段购置费、试制产品的检验费等;

用于研究开发活动的仪器设备的简单维护费;

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发生的租赁费等。

对于上述直接投入的内容,企业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批量购入的材料同时用于多个项目或同时用于生产,费用如何分摊?

如果同时应用于不同的项目,分摊方法可以参照人工成本的分摊方式执行。

如果既用于研发同时又用于生产,则首先应将用于研发的部分分出,分出来研发部分应负担的费用再按照人工成本的分摊方式执行。

问题是如何将用于研发的部分分出?

简单方法可以根据企业的领料单进行测算,如果企业在领料的同时已经注明是用于研发或用于生产,则只需将用于研发的部分加总即可。

如果领料单上没有标明是否用于研发或生产,则根据研发和生产当月耗用该材料的工时进行计算。

第二,模具、样品、样机是否要计入固定资产?

并非所有的模具、样品、样机都要计入固定资产,也并非所有的模具、样品、样机都能计入研发费用。

只有用于中间试验和产品试制并且达不到固定资产标准的模具、样品、样机才可以作为直接投入。

第三,经营租入固定资产发生的租赁费问题。

对于经营租入的固定资产,如果租入用的研发设备,发生的租赁费计入直接投入比较容易理解。

对于经营租入办公用房所发生的租赁费应如何归类?

这是大多数企业比较模糊的地方。

按照文件的规定,对经营租入固定资产并没有专指租入研发设备或仪器。

因此,对于经营租入办公用房所发生的租赁费,凡是用于研究开发的部分,就可作为直接投入进行核算。

(三)折旧费用与长期待摊费用

包括为执行研究开发活动而购置的仪器和设备以及研究开发项目在用建筑物的折旧费用,包括研发设施改建、改装、装修和修理过程中发生的长期待摊费用。

需要注意的是,不仅包括为执行研发活动所购置的仪器和设备所发生的折旧费用和改建、改装、修理过程中发生的长期待摊费用,还包括企业自有的在用建筑物所发生的改建、改装、装修和修理过程中发生的长期待摊费用。

因此,企业在归类该科目时,一定不要把建筑物的折旧和长期待摊费用给忽略。

另外一个问题是,如果仪器、设备和建筑物属于研发和生产或办公共用,应如何将研发活动分摊的费用区分出来。

相对比较合理的方法是,按照研发人员占全体职工总数的比例进行核算。

也就是说,将折旧或长期待摊费用乘以研发人员占全体职工总数的比例即可得出研发活动应分摊的费用。

再具体到每个项目应分摊的费用,可以参照人工成本分摊的方法执行。

(四)设计费用

为新产品和新工艺的构思、开发和制造,进行工序、技术规范、操作特性方面的设计等发生的费用。

对于设计费的问题,到底应该把哪些费用归入设计费,目前还没有确切的文件依据。

从实务角度看,操作起来的确存在一定难度。

第一,设计过程中发生的人工成本属于设计费吗?

设计活动必然需要人员的参与,人工成本当然可以算设计费。

但设计活动又属于研发活动的一部分,人工费用已经在人工成本中进行归集,当然也就无法在设计费中归集。

除非是一些不符合研发人员定义的员工参与了设计活动,该类人员发生的人工成本归入设计费。

理论上当然存在这种可能,但这种情况在企业的实际情况中确实比较少见。

第二,设计过程中发生的材料费属于设计费吗?

有些设计活动需要适当的材料投入,该材料费当然应归入设计费。

但对于材料的投入,在前面已经归入直接投入费用,如果再计入设计费,必然会重复计算。

因此还是归入直接投入比较合适。

第三,设计过程中发生的设备或建筑物折旧和长期待摊费用属于设计费吗?

对于该部分费用的道理同上,放在设计费中是可以的,但也不太合适。

毕竟有专门的折旧与长期待摊费用科目进行归集。

第四,部分或全部设计工作交他人完成,并签订《设计合同》,支付的费用属于设计费吗?

从表面上看,该部分费用归入设计费好像是天经地义的。

因为有专门的《设计合同》,而且对方出具的发票写得也很清楚,就是设计费。

但从实质效果看,这样的合同其实更应该称之为委托外部研发。

毕竟,从形式到内容到结果,设计合同与委托外部研发的性质都是一致的。

如果是这样,该类费用归入设计费也不合适。

如此看来,凡是可以归入设计费的内容其实都有对应的其他科目可以进行专门归集,单独一个设计费用的科目设置显得有些多余。

那么,作为政策制定者的初衷是希望通过该科目的设置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呢?

不得而知。

那么,企业应该怎么操作呢?

一般情况下,该科目下直接按0计算即可。

除非有极端特殊的情况确实需要归集的,也应该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

(五)装备调试费

主要包括工装准备过程中研究开发活动所发生的费用(如研制生产机器、模具和工具,改变生产和质量控制程序,或制定新方法及标准等)。

为大规模批量化和商业化生产所进行的常规性工装准备和工业工程发生的费用不能计入。

对于该条内容,重点是区分两项内容:

即凡是为大规模批量化和商业化生产所进行的常规性工装准备和工业工程发生的调试费不能计入;

凡是研发活动过程中发生的上述费用就可以直接归入。

其实,对于这个科目,与前面所讲的设计费比较雷同。

即使是在研发过程中发生的调试费,也很难在本科目下进行归集。

(六)无形资产摊销

因研究开发活动需要购入的专有技术(包括专利、非专利发明、许可证、专有技术、设计和计算方法等)所发生的费用摊销。

对于该条内容的理解,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因研发活动购入的专有技术。

如果企业购买的专有技术是为了生产新产品,或者购买之后就束之高阁,发生的摊销费不能计入研发费用。

只有购买的专有技术用于研发活动,在研发活动期间发生的无形资产摊销费才可以计入研发费用。

如果购买的专有技术是为了某一个特定项目购入,则摊销费直接计入该项目的研发费,不再与其他研发项目进行分摊。

如果购买的专有技术是为了多个研发项目购入,则发生的无形资产摊销费应在不同项目下进行分摊。

分摊的原则可参照人工成本的分摊方法执行。

2、专有技术以无形资产入账。

专有技术购入后,在会计科目上必须以无形资产入账。

如果企业作为费用一次列支,则该费用不能在任何项目中进行分摊。

3、常规办公软件不能计入。

对于企业为了确保正常的办公秩序而购买的常规办公软件,其所发生的无形资产摊销费不能计入研发费用。

因为该软件不是为了研发活动而购入。

(七)委托外部研究开发费用

是指企业委托境内其他企业、大学、研究机构、转制院所、技术专业服务机构和境外机构进行研究开发活动所发生的费用(项目成果为企业拥有,且与企业的主要经营业务紧密相关)。

委托外部研究开发费用的发生金额应按照独立交易原则确定。

认定过程中,按照委托外部研究开发费用发生额的80%计入研发费用总额。

对于该条内容,需要关注以下几个内容:

第一,委托外部研发包括委托境内机构研发和委托境外机构研发。

简单理解就是凡是委托本企业之外的他人进行的研发活动,都可以称为委托外部研发,但委托个人进行研发的不能归入此类。

如果企业确实发生了委托个人进行研发的项目并且签订了委托研发的协议,所发生的研发费用支出应该计入什么科目?

从文件的整体框架和内容看,如果企业确实发生了该类费用,要区分不同情况分别处理。

如果委托开发的期限超过183天,并且企业在支付款项的同时代扣代缴了个人所得税,则该项支出实际上具有了人工成本的性质。

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该笔费用应计入人工成本。

如果委托开发的期限未超过183天,并且企业在支付款项的同时代扣代缴了个人所得税,则该项支出实际上具有了设计费的性质。

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该笔费用应计入设计费。

如果企业在支付上述费用时没有代扣代缴了个人所得税,则上述款项支出不能作为研发费用进行确认。

第二,委托协议中必须明确项目成果为委托方所有。

如果委托协议中规定项目成果归受托方所有,则对于委托方而言,其发生的委托外部研发费从实质上讲,相当于从受托方购买专有技术,费用支出按照无形资产摊销处理,不能作为委托外部研发处理。

如果委托协议中规定项目成果归双方共同拥有,则属于合作研发的性质,那么各方应根据自己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数额进行归集,不需要再按照实际发生额的80%确认。

但实际情况可能是,委托协议中确实规定项目成果归双方共同拥有,委托方还是支付受托方费用,受托方以自己的名义购买材料、设备等。

对于委托方而言,实际上没有发生与研究开发相关的任何支出,如果严格按照各自负担的费用计算显然无法归集。

因此,类似的情况还是应按照委托外部研发处理比较合适。

第三,委托研发费用按照独立交易原则确定。

如果委托合同中约定的委托研发费用额是100万元,而企业却支付了120万元,并且没有任何补充协议进行说明,则很难判定该交易是独立、公允的。

第四,委托研发费用按发生额的80%确认。

首先,对于企业每年应确认的委托外部研发费用要以当年的发生额为基础,而不是以合同额为基础。

其次,并非当年发生的全部委托研发费用都要计入,而是要按照发生额的80%确认。

(八)其他费用

为研究开发活动所发生的其他费用,如办公费、通讯费、专利申请维护费、高新科技研发保险费等。

此项费用一般不得超过研究开发总费用的10%,另有规定的除外。

对于该条款的理解,企业需把握两个原则:

一是其他费用中,如交通费、差旅费、会议费等均可列入;

二是该项费用总额不超过研发总费用的10%。

这里的研发总费用应按照单个项目的研发总费用核算。

也就是对于每个研发项目而言,发生的其他费用都不得超过该项目研发费用总额的10%。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该项目的研发总费用是否应包含其他费用?

对于这个问题,文件没有规定。

从相对比较保险的角度考虑,企业可以按照在不含其他费用的前提下计算出该项目的研发总费用,然后再按不超过10%的标准确定其他研发费用数额。

四、境内研发费用的核算

根据362号文的要求,企业在中国境内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是指企业内部研究开发活动实际支出的全部费用与委托境内的企业、大学、转制院所、研究机构、技术专业服务机构等进行的研究开发活动所支出的费用之和,不包括委托境外机构完成的研究开发活动所发生的费用。

对上述内容及研发费用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简单用公式概况如下:

企业内部研发费用=人工成本+直接投入+折旧和长期待摊费用+设计费+无形资产摊销费+装备调试费+其他费用

境内研发费用=企业内部研发费用+委托境内机构研发所支出的费用

全部研发费用=境内研发费用+委托境外机构研发所发生的费用

申请高新认定的企业从业人员应达到什么条件

2661 

172号文第十条第三款规定:

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