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安装工程施工方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672351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132.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设备安装工程施工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设备安装工程施工方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设备安装工程施工方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设备安装工程施工方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设备安装工程施工方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设备安装工程施工方案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设备安装工程施工方案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设备安装工程施工方案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设备安装工程施工方案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设备安装工程施工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设备安装工程施工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设备安装工程施工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设备安装工程施工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设备安装工程施工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设备安装工程施工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设备安装工程施工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设备安装工程施工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设备安装工程施工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设备安装工程施工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设备安装工程施工方案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设备安装工程施工方案Word格式.docx

《设备安装工程施工方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设备安装工程施工方案Word格式.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设备安装工程施工方案Word格式.docx

1、生活给水系统

生活给水管道采用塑料管材,管径DN<50采用PPR塑料给水管,热熔连接。

管径≥50采用钢塑复合管,DN<100螺纹连接,DN≥100法兰连接。

室外埋地给水管道采用钢丝网增强PE复合塑料管,固定式接头,电熔连接,管道工作压力为1.60MPa。

给水管与设备、阀门、水表、水嘴连接采用专用管件或法兰连接,严禁在铜管上套丝。

阀门DN≤50㎜采用铜截止阀;

DN>50㎜给水管采用闸阀,工作压力为1.60MPa。

生活热水管采用PP-R热水管热熔连接,管材和管件应使用同一生产厂的管道和配套管件,并具有质量主管部门的认证证明。

防空地下室给水管道上的防护阀门采用阀芯为不锈钢的闸阀,压力≥100MPa。

生活给水泵出水管上安装防水锤消声止回阀,生活给水系统均采用可调先导式减压阀,安装前管道必须冲洗干净,减压阀前过滤器需定期清洗和去除杂物。

全部给水配件均采用节水型产品,不得采用淘汰产品。

管道穿钢筋混凝土墙和楼板、梁时,应根据图中所注管道标高、位置配合土建工种预留孔洞及预埋套管。

管道穿地下室外墙、水池壁时,应预埋防水套管。

管道穿越楼层、防火墙、管道井井壁时设阻火圈。

给水和热水立管穿楼板时,应设套管。

安装在楼板内的套管,其顶部应高出装饰地面20㎜;

安装在卫生间及厨房内的套管,其顶部高出装饰地面50㎜,底部应与楼板底面相平;

套管与管道之间缝隙应用阻燃密实材料和防水油膏填实,端面光滑。

管道安装前应配合土建预留孔洞:

立管Dg≤80预留100×

100孔,Dg=100预留150×

150孔,Dg=150预留200×

200孔,Dg50地漏预留150×

150孔,Dg100地漏预留250×

250孔。

所有预留孔按图纸所示位置预留。

施工中,如遇管道交叉,遵循水管让风管、小管让大管、有压管让无压管的原则进行敷设。

管道应尽量贴楼板、梁、柱安装,安装过程中注意施工顺序及与其他管道的协调,以避免碰撞。

穿越伸缩缝时给水管采用波形伸缩器及活动支架。

给水管道均按0.002的坡度坡向立管或泄水装置。

热水管及热水回水管以0.003的向上坡度坡向立管,且最高点设自动排气阀,最低点设泄水装置。

通气管以0.01的上升坡度向通气立管。

管道支架或管卡应固定在楼板上或承重结构上,水泵房内采用减震吊架及支架。

立管每层装一管卡,安装高度为距地面1.5㎜。

隐蔽管道及附属配件必须经过技术检验合格后方可隐蔽。

各种室外管道在施工前,应对城市接管点的阀门井的标高和管径进行实测复测。

如与施工图标高不一致,应通知设计院进行管道高程调整后,方可施工。

室外给水管弯转处利用组合弯头,弯曲管等管件不能完成转角度要求时,可在直线管段利用管道承插口偏转进行调整,但承插口的最大偏转角不得大于1°

,以保证接口的严密性。

当室外给水管敷设在污水管的下面时,应采用钢管或钢套管,套管伸出交叉管的长度每边不得小于3.0㎜,套管两端应采用防水材料封闭。

阀门安装时应将手柄留在易于操作处,暗装在管井、吊顶内的管道,凡设阀门及检查口处均应设检修门。

2、生活排水系统

室内、出户污水管采用PVC-U排水管,塑料胶粘剂粘接,架空污水横干管采用离心浇铸铸铁排水管,卡箍连接。

天面雨水管采用内涂塑镀锌钢管,丝扣或沟槽式卡箍连接,管道工作压力为1.60MPa。

阳台雨水管采用PVC-U排水管,塑料胶粘剂粘接。

室外雨、污水管D<200时采用PVC-U排水管,塑料胶粘剂粘接,DN≥200UPVC双壁波纹管,电热熔连接。

环刚度S=8KN/㎡,橡胶圈接口,砂垫层基础。

地下室集水坑潜污泵及防空地下室排水管采用内涂塑镀锌钢管。

潜污泵排水管上安装排水橡胶瓣止回阀,其它部位均为普通止回阀。

卫生间采用的地漏水封高度不小于50㎜。

地面清扫口采用不锈钢制品,地面清扫口表面与地面平。

屋面采用87型雨水斗,水表井及阀门井均采用砖砌,铸铁井盖。

排水管穿楼板应预留孔洞及预埋套管,管道安装完成后孔洞严密捣实,立管周围应设高出楼板面设计标高10~20㎜的阻水圈。

排水管道除施工图中注明外,均按下列坡度安装:

管径㎜

DN50

DN75

DN100

DN150

污水废水管标准坡度

0.035

0.025

0.02

0.01

雨水管标准坡度

——

排水管上的吊钩或卡箍应固定在承重结构上,固定件间距:

横管不得大于2m,立管不得大于3m。

层高小于或等于4m,立管中部可安一个固定件。

排水立管检查口距地面或楼板面1.00m。

污水横管与横管的连接,不得采用正三通和正四通。

污水立管偏置时,应采用乙字管或2个45°

弯头。

污水立管与横管及排出管连接时采用2个45°

弯头,且立管底部弯管处应设支墩。

排水支管连接在排出管或排水横干管上时,连接点距立管底部下游水平距离不宜小于3.0米,且不得小于1.5米。

地漏与排水立管预留孔中心间距为450㎜。

穿越伸缩缝时排水管加设伸缩节或环形密封接头。

3、室外给排管井施工

各种室外管道在施工前,应对城市接管点的阀门井,污水检查井和雨水检查井的标高和管径进行实测复测。

排水管道的铺设不得出现无坡、倒坡现象。

两检查井之间的管段的坡度应一致。

如有困难时,后段坡度不应小于前段管道坡度。

管道基础应坐落在良好原状层土上,刚性接口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不得低于80KPa;

柔性接口,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不得低于60KPa,否则应进行地基处理。

采用机械开挖管道沟槽时,应保留0.20m的不开挖土层,该土层用人工清槽,不得超挖,超挖时应进行地基处理。

地基被扰动150㎜以内时,可原状土夯实,压实系数>0.95;

150㎜以上时,可用3:

7灰土、卵石、碎石、毛石等填充夯实,压实系数≥0.95。

管顶上部500㎜以内,不得回填块石、碎石砖和冻土块;

500㎜以上不得集中回填块石、碎砖、冻土块。

机械回填土时,回填用的机械不得在沟槽上行走。

沟槽内的回填土应分层夯实。

虚填厚度机械夯实不大于300㎜;

人工夯实不大于200㎜。

管道接口处的回填土应仔细夯实,不得扰动管道接口。

排水管埋深小于1m,且管径≤300㎜时,采用Φ700㎜砖砌直筒型检查井;

排水管径≤400㎜时,采用Φ1000㎜砖砌检查井;

排水管径≤600㎜时,采用Φ1250㎜砖砌检查井;

排水管径≤800㎜时,采用Φ1500㎜砖砌检查井。

跌落井采用坚管式砖砌收口式跌水井。

给水阀门井采用砖砌式阀门井。

各种砖砌阀门井、检查井等均按有防地下水型进行施工。

雨水口设于有道牙的路面时采用边沟式雨水口,而设于无牙道的路面时采用平箅式雨水口。

在车道上的所有检查井、阀门井井盖、井座均采用重型球墨铸铁双层井座和井盖。

人行道下和绿化带的井盖、井座采用轻型球墨铸铁单层井座、井盖。

在路面上的井盖,上表面应同路面相平,无路面井盖应高出室外设计标高50㎜,并应在井口周围以0.02的坡度向外做护坡。

4、管井构筑物防腐及油漆

管井构筑物在涂刷底漆前,应清除表面的灰尘,污垢、锈斑、焊渣等物。

涂刷油漆厚度应均匀,不得有脱皮、起泡、流淌和漏涂现象。

溢、泄水管外壁刷蓝色调和漆二道。

雨水管外壁刷白色调和漆二道;

压力排水管外壁刷灰色调和漆二道。

保温管道进行保温后,外壳再刷防火漆二道。

给水管外刷兰色环,排水管外刷黑色环。

管道支架除锈后刷樟丹二道,灰色调和漆二道。

但铜管应在管道与支架之间加橡胶垫隔绝。

5、管道试压及冲洗消毒

生活给水泵出水管试验压力为1.8MPa,污、废水立管注水高度为一层楼高,30min后液面不下降为合格。

室内雨水管注水至最上部雨水斗,持续1h后以液面不下降为合格。

污水及雨水的立管、横干管,还应按要求做通球试验。

压力排管道按排水泵扬程的2倍进行水压试验,保持30min无渗漏为合格。

水压试验的试验压力表应位于系统或试验部分的最低部位。

给水管道在系统运行前须用水冲洗和消毒,要求以不小于1.5m/s的流速进行冲洗。

雨水管和排水管冲洗以管道通畅为合格。

给排水管道及构筑物严格按照《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2;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等规范执行。

 

给排水施工通病防治

编号

常产生的质量问题

防止措施

1

管道不水平不垂直

1、选用平直管道;

2、选用丝口端直的配件;

3、打码时应拉线找平、垂线吊直;

4、管码应牢固;

5、加强施工人员操作水平

2

接头露丝、露麻根

1、正确套丝,保证外露丝为1~2度。

2、安装完后,清除多余的麻根。

3

管道打压不上压

1、管道有气,应放尽空气;

2、保证套丝质量及拧管质量;

3、选用质量好的配件。

4

管道松动、脱落

1、管码尺寸与管径不符;

2、支架应打牢在坚实的墙体上;

3、确保管码间符合要求。

5

管道堵塞

1、安装前检查管道,清除杂物;

2、施工间断要封堵管口。

6

排水不畅通

1、坡度不够;

2、弯头过多,减少弯头,或用45度弯头;

3、有足够的管径。

(二)电气安装工程

本工程用电设备总安装容量共12092KW,计算容量共7924KW。

高压电源由小区10KV开关房引一路电源至本工程变电所。

配电室应依照配电室的设备布置平面图,按照相关标准,在土建工程施工时预埋底座型钢;

高压开关和低压配电屏在安装前应检查设备是否完好,并按产品所附要求进行安装;

通电前,应按国家电气安装工程验收标准验收方可投入运行。

配电装置的各种金属件均需做防锈处理,并做好接地;

配电箱上均应安装“卡片签”并标明名称、路别、额定电流值等,并在箱门内贴上结线图。

落地式电箱体底下应有不小于50㎜高的混凝土金属底座,底座周围应采取封闭措施,防止小动物进入。

地下室安装的所有电器设备,应采用无油、防潮设备。

电线电缆的额定电压不低于:

10KV高压电力电缆8.7/15KV;

380/220V低压电力电缆0.6/1KV;

电线及控制电缆450/750V。

1KV及以下配电导线颜色和识别规定:

A相(黄色)、B相(绿色)、C相(红色)、中性线N(蓝色)、接地线Pe(黄绿双色线)。

末端照明线路采用ZRBV-2.5㎜²

导线,沿墙或(顶板里)穿(阻燃PVC管)暗敷设。

配电干线,动力配电线路除图上有标注外,均沿墙或地板里穿镀锌钢管敷设。

所有回路均按回路单独穿管,不同支路不应共管敷设。

各回路N、PE线均从箱内引出。

穿管的绝缘导线,其总截面积不应超过管内截面积的40%;

敷设于线槽内的载流导线或电缆的总截面积不应大于线槽内净截面积的20%;

控制、信号等导线或电缆的总截面积不应大于线槽内净截面积的50%;

敷设于电缆托盘、桥架内的电力电缆的总截面积不应大于托盘、桥架内净截面积的40%,控制电缆的总截面积不应大于托盘、桥架内净截面积的50%;

室内暗埋电气管线的埋深不得大于15㎜;

所有穿过建筑物伸缩缝、沉降缝、后浇带的管线应按相关标准规范施工,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金属管和塑料管布线的管道较长或转弯较多时,应依照规范适当加装拉线盒。

电线管的弯曲半径应不小于其外径的6倍;

电缆的弯曲半径一般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10倍(控制电缆;

聚氯乙烯电力电缆);

15倍(多芯交联聚乙烯电力电缆);

20倍(单芯交联聚乙烯电力电缆),或以产品要求为准。

钢管应采用螺纹连接或套管紧定螺钉连接,不得采用熔焊连接。

金属电线管管壁厚度不应小于1.2㎜。

线槽、桥架、封闭母线不得在穿越楼板或墙壁等处进行连接。

由金属线槽引出的线路采用金属管或金属软管布线方式,金属软管不得退绞、松散,中间不得有接头;

与设备连接时,应采用专用接头,连接处应密封可靠。

穿过外墙、临空墙、防护密闭隔墙和密闭隔墙的各种电缆管线和预留备用管,应进行防护密闭或密闭处理,应选用管壁厚度不小于2.5㎜的热镀锌钢管。

由室外引入室内的电气管线应预埋好穿墙套管,并作好建筑的防水处理,穿线之后应在套管的两端用防水材料加以封堵,以免出现渗漏现象。

防液型金属软管的连接处应密封良好。

凡穿管和在线槽内敷设的导线,在管内和槽内导线不得有接头,接头应设在接线盒(箱)内。

电线管与热水管、蒸汽管同侧敷设时,电线管应敷设在热水管、蒸汽管的下方。

电线管与水管同侧敷设时,电线管应敷设在水管的上方,电线管与热水管、蒸汽管等其它管道的净距离应满足规范要求。

电缆桥架不宜敷设在腐蚀性气体管道和热力管道的上方及腐蚀性液体管道的下方,否则应采取防腐、隔热措施。

电缆桥架内的电缆应在首端、尾端、转弯及每隔50m处设有电缆干线编号、型号及用途等标记。

所有电缆桥架,金属线槽,穿线金属管连接处均应做好跨接线,全长应不小于二处可靠接地;

电缆明敷在桥架上,普通电缆与应急电源电缆应分设桥架或采取隔离措施,在坚井内距离应大于300mm或采用隔离措施。

由配电所引出的电缆桥架上端、管线跨越防火分区处、电气竖井穿楼板孔洞处、电气竖井水平方向出线孔洞处等部位为防止火灾漫延必须用无机防火堵料做密闭隔离。

电气施工通病及防治

防治措施

线槽(管)松动

1、有足够的固定点。

线槽(管)接口不严

1、接口应平直,槽口平滑;

2、线槽盖无翘口角;

3、应正确操作。

导线接头发热

1、接头搭接长度不够;

2、铰接不实;

3、线耳压接不实,线耳截面不够。

有窝流现象

1、单一回路的相零线应同管同槽。

2、不同回路、不同电压不能同管同槽。

设备安装一览表

设备名称

安装部位

安装方式

高度(m)

备注

照明配电箱

嵌入式

1.6

底边距地

动力配电

(控制)箱

挂墙式

箱底边距地,当箱体高度大于0.8m时,箱体水平中线距地1.6m

控制按钮(箱)

1.4

配电箱

层间配电间

电气竖井

照明开关

门铃

暗装

门(墙)边

0.1

最近边离门(墙)边

风机盘管控制器吊扇调速开关

明装

一般插座

0.3

插座

卫生间、厨房、地下室、设备机房

排气扇

分体空调

2.0

底边距地(安全型)

儿童活动场所

1.8

插座箱

出口标志灯

在门上方

底边距门框

在门旁墙

0.5

顶边距吊顶

疏散标志灯

墙上

天花底管吊

管吊装

2.2

专用应急照明灯

挂装

注:

本工程所有设备安装高度中距地是指距装修后的地面;

弱电插座安装位置旁有强电插座时相邻间距应满足规范要求,并与强电插座等高安装;

其它设备安装方式见材料表和系统图,平面图上有标注的设备以平面图为准。

(三)防雷安装工程

本工程最大年预计雷击次数为0.405次/年,按二类防雷建筑物设计;

电子信息系统的雷电防护等级为D级。

1、地下室防雷措施

基础接地体利用桩、承台、地梁的钢筋焊通成一整体作为自然接地体。

建筑物防雷及电气接地共用基础接地体。

利用基础桩内的桩主筋作为垂直接地体,宜利用全部承台的桩筋,每个承台用作接地体的桩数应大于或等于承台总桩数的二分之一,每根桩应不少于2条桩主筋与引下线连接;

利用地梁钢筋作为接地体,采用基础地梁内外水平两根主钢筋(不小于Φ16)沿建筑物四周通长焊通并形成不大于10m×

10m或12m×

12m的网格。

利用结构柱内对角两根主钢筋(不小于Φ16)作防雷装置引下线,要求由下至上通长焊接,其上端与天面避雷带焊通,下端与基础接地体焊通。

引下线沿建筑物四周均匀或对称布置,引下线间距不大于18米。

建筑物内平行敷设的管道,构架和电缆金属外皮等长金属物,其净距小于100㎜时应采用金属线(d=4㎜)跨接,跨接点的间距L≤30m。

交叉净距小于100㎜时,其交叉处应跨接。

进入建筑物的架空或埋地金属管及电缆金属外皮必须与接地装置连接。

所有防雷焊接为L≥6D(L焊接口长度,D焊接筋直径)或用Φ12焊接口长度L≥80㎜。

采用双面焊,特殊情况须单面焊接时长度应增加一倍。

电气接地点采用不小于Φ12的镀锌圆钢,端子预留长度应不小于200㎜,高度为200㎜,外露批挡三公分。

施工后,应有明显的接地标志及可靠的防腐防损措施。

在配电室内或总配电箱进线处适当位置处预留2处电气设备接地点,并设一总等电位接地母排(MEB端子板),主接地线应和柱内钢筋可靠焊接。

总等电位联结线必须与楼内所有导电部份相应连接,如保护干线、接地干线、建筑物内的管道的金属件(如水管等),集中采暖及空调系统的外压管,建筑物金属构件等导电体。

总等电位联结主母线采用2.5㎜铜导线。

实测接地电阻要求小于1欧,如实测不能满足,应增加人工接地体,直至达到要求为止。

2、主体防雷措施

在屋面设置由避雷短针、避雷带和避雷网混合组成的接闪器,并在整个屋面形成不大于10m×

利用建筑物钢筋混凝土柱中的外侧对角二主钢筋作为避雷引下线,相邻两条引下线的平均间距不大于18米,所有屋面的金属物体均与避雷网可靠焊接,不同材质的金属连接应做过渡处理(如加过渡件或表面刷锡)。

建筑物45米及以上每层利用圈梁内结构主筋设置一圈均压环,外墙上的金属栏杆、金属门窗等较大的金属物直接或通过金属门窗埋铁与防雷装置连接,竖直敷设的金属管道及金属物的顶端和底端应与防雷装置可靠连接。

引入建筑物的低压埋地电缆、弱电线(缆)或架空金属线槽敷设的电缆在入户端将电缆金属外皮、金属线槽与防雷接地装置相连接。

进出建筑物的架空金属管道,在进出建筑物处就近接到防雷接地装置上。

与建筑物组合在一起的大尺寸金属件应等电位联结在一起并与防雷装置相连,穿过由金属支撑物、金属框架或钢筋混凝土等自然构件组成格栅形大空间屏蔽的建筑物或房间的导电金属物应就近与其作等电位联结,所有进入建筑物及穿过防雷区界面的导电物、电缆均应在各防雷区界面处作等电位联结,所有电梯轨道、吊车、金属地板、设施管道、电缆桥架等大尺寸的内部导电物均应以最短路径连接到最近的等电位联结带或其它已作等电位联结的金属物上,各导电物之间附加多次相互连接。

高压配电进线设置避雷器,在低压配电系统线路设置二级电涌保护器(SPD)保护。

第一级设置在低压配电屏进线开关处,SPD标称放电电流≥12.5KA(10/350μS);

第二级设置在分层配电箱处,SPD标称放电电流≥10KA(8/20μS)。

防雷接地安全方面,凡正常不带电,而当绝缘破坏有可能呈现电压的一切电气设备金属外壳均应可靠接地;

本工程采用总等电位联结,总等电位板由紫铜板制成,总等电位联结线须与建筑物内所有导电部分可靠卡接,如保护干线、进出建筑物的金属管道、建筑物金属构件,空调管等。

有洗浴设备的卫生间、淋浴间,游泳池,戏水池应做局部等电位联结,从适当的地方引出两根大于Φ10结构钢筋至局部等电位箱(LEB),局部等电位箱暗装,底边距地(0.3m)。

总等电位联结线采用小于0.5倍进线PE(PEN)线截面(最小6㎜²

最大25㎜²

)的铜芯绝缘导线或Φ10镀锌圆钢(螺栓或焊接连接);

局部等电位联结线采用不小于0.5倍局部最大PE线截面的铜芯绝缘导线,其最大截面不大于25㎜²

,最小截面不小于2.5㎜²

(有机械保护时);

4㎜²

(无机械保护时)。

防雷总等电位联结线采用16㎜²

铜芯绝缘导线或Φ10镀锌圆钢(螺栓或焊接连接);

局部等电位联结线采用6㎜²

铜芯绝缘导线。

电子信息系统的机房应设等电位连接网络。

电气和电子设备的金属外壳、机柜、机架、金属管、槽、屏蔽线缆外层、信息设备防静电接地、安全保护接地、浪涌保护器(SPD)接地端等均应以最短的距离与等电位连接网络的接地端子连接。

3、系统调试

防雷系统在天面防雷网接完成以后要进行接地电阻的测试,电缆、电线、线槽等线路在完工后均要分层分段进行绝缘电阻的测试,并做好隐蔽工程记录,通电调试时应分系统,分回路逐级调试,直到满足设计及规范为止。

自动报警系统在完工以后,亦要对整个报警系统进行调试,调试可分层或分回路进行各个单项的调试,各个单项的调试完成以后,要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