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三轮冲刺专题模拟训练古诗鉴赏新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673385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三轮冲刺专题模拟训练古诗鉴赏新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考语文三轮冲刺专题模拟训练古诗鉴赏新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考语文三轮冲刺专题模拟训练古诗鉴赏新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考语文三轮冲刺专题模拟训练古诗鉴赏新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考语文三轮冲刺专题模拟训练古诗鉴赏新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高考语文三轮冲刺专题模拟训练古诗鉴赏新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高考语文三轮冲刺专题模拟训练古诗鉴赏新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高考语文三轮冲刺专题模拟训练古诗鉴赏新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高考语文三轮冲刺专题模拟训练古诗鉴赏新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高考语文三轮冲刺专题模拟训练古诗鉴赏新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三轮冲刺专题模拟训练古诗鉴赏新题.docx

《高考语文三轮冲刺专题模拟训练古诗鉴赏新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三轮冲刺专题模拟训练古诗鉴赏新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语文三轮冲刺专题模拟训练古诗鉴赏新题.docx

高考语文三轮冲刺专题模拟训练古诗鉴赏新题

2010年高考语文三轮冲刺专题模拟训练:

古诗鉴赏新题

一。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

[南宋]辛弃疾

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

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

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注】“高人”,指叶衡,即叶丞相,南宋主战派人物,很有才干。

(1)这首词上片画线句用怎样的艺术手法?

有何作用?

请具体分析。

(3分)

(2)有人认为“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表现出诗人的豁达,有人则说表现的是诗人沉重的忧伤。

你的看法怎样?

为什么?

请联系全诗说明。

(4分)

二、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1—2题

苏堤清明即事

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幕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清明二绝(其二)

陈与义

卷地风抛市井声,病夫危坐了清明。

一帘晚日看收尽,杨柳微风百媚生。

1、这两首诗写景的顺序和角度有何不同?

请结合诗歌选择其中一个方面作简要分析。

(4分)

 

2、从总体上看,这两首诗的感情基调同中有异,相同的是什么?

不同的又是什么?

试作简要分析。

(4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清溪行

李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注】清溪,流经安徽贵池城,与秋浦河汇合,出池口入长江。

1、诗的颔联、颈联分别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描写清溪水色的?

请简要分析。

(4分)

2、诗的尾联描绘了什么情境?

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4分)

 

四、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7分)

书边事①

张乔

调角数清秋,征人倚戍楼。

春懈对青冢②,白日落梁洲③。

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

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

【注】①唐朝自肃宗以后,河西、陇右一带长期为吐蕃所占。

宣宗大中五年(851年)。

沙州民众首领张议潮,在出兵收取瓜、伊、西、甘、肃、兰、鄯、河、岷、廓十州后,派遣其兄张议潭奉沙、瓜等十一州地图入朝,宣宗因以张议潮为归义军节度使;大中十一年,吐蕃将尚延心以河湟降唐,其地又全归唐朝所有。

自此,唐代西部边塞地区才又出现一度和平安定的局面。

②青冢,汉朝王昭君坟墓。

③梁州,当作“凉州”,唐梁州为今陕西南郑一带,非边地,而曲名《凉州》也有作《梁州》的,故云。

凉州,地处今甘肃省内,曾一度被吐蕃所占。

(1)首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从全诗看,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愿望?

请简要分析。

 

五、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7分)

水仙花

宋刘邦直

得水能仙天与奇,寒香寂寞动冰肌。

仙风道骨今谁有?

淡扫蛾眉篸②一枝。

次韵中玉水仙花二首

宋黄庭坚

借水开花自一奇,水沉①为骨玉为肌。

暗香已压酴醿③倒,只比寒梅无好枝。

【注】①水沉:

沉香木。

②篸:

同“簪”。

③酴醿(túmí):

花名,色白味香。

(1)这两首诗突出表现了水仙花的哪两个共同特征?

(2分)

 

(2)这两首诗在修辞手法的运用上有何不同?

试作简要分析。

(5分)

 

六、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7分)

江南曲于鹄

偶向江边采白蘋,还随女伴赛江神。

众中不敢分明语,暗掷金钱卜远人。

【注】赛江神:

民间迎神赛会。

掷金钱:

以钱币占卜。

(1)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2分)

 

(2)请分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人物的心理的?

(5分)

 

七、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第1~3题。

(8分)

霜天晓角

陈继儒①

背水临山,门在松荫里②。

茅屋数间而已,土泥墙,窗糊纸。

曲床木几,四面摊书史。

若问主人谁姓,灌园者,陈仲子③。

不衫不履,短发垂双耳。

携得钓竿筐筥,九寸鲈,一尺鲤。

菱香酒美,醉倒芙蓉底。

旁有儿童大笑,唤先生,看月起。

【注】①陈继儒,明代文学家和书画家。

字仲醇,号眉公,华亭(今上海松江)人。

②作者在《晚香堂小品•花史题词》中写道:

“吾家田舍在十字水外、数重花外,设土剉(瓦锅)、竹床及三教书,除见道人外,皆无益也”。

③陈仲,战国著名思想家。

名定,亦称陈仲子,山东邹平人。

陈仲子辞官隐居于长白山,终日为人灌园。

(1)上片详细写居住环境的用意是:

(3分)

(2)“不衫不履,短发垂双耳”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_的个性。

(1分)

(3)简析作品的语言风格。

(4分)

八。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千秋岁引①

王安石

别馆寒砧,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寥廓。

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

楚台风②,庾楼月③,宛如昨。

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他情担阁,可惜风流总闲却。

当初谩留华表语,而今误我秦楼约。

梦阑时,酒醒后,思量着。

【注】①此词是王安石推行新法失败后的晚年作品。

②楚台风:

宋玉《风赋》中说,楚王游于兰台,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

“快哉此风!

”③庾楼月:

《世说新语•容止》中说:

庾亮在武昌,与诸佐吏殷浩之徒上南楼赏月,据胡床咏谑。

(1)请概括说明这首词的上片是如何写景的,表达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心情,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5分)

 

(2)这首词的下片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请联系全词作简要说明。

(5分)

 

九、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

(5分)

雨后晓行独至愚溪北池

柳宗元

宿云散洲渚,晓日明村坞。

高树临清池,风惊夜来雨。

予心适无事,偶此成宾主。

这是一首描写雨后景色的诗。

愚溪在湖南永州。

第一句中的“散”,第二句中的“明”,很具有表现力,请赏析其表达效果。

 

十、阅读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7分)

念奴娇

黄庭坚①

八月十七日,同诸生步自永安城楼,过张宽夫园待月。

偶有名酒,因以金荷②酌众客。

客有孙彦立,善吹笛。

援笔作乐府长短句,文不加点。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

桂影③扶疏,谁便道,今夕清辉不足?

万里青天,姮娥何处?

驾此一轮玉。

寒光零落,为谁偏照醽醁④?

年少从我追游,晚凉幽径,绕张园森木。

共倒金荷,家万里,难得尊前相属。

老子⑤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笛。

孙郎微笑,坐来声喷霜竹⑥。

【注】①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

诗与苏轼并称“苏黄”,词与秦观齐名。

但多次遭贬,最后死于西南贬所。

 ②金荷:

以金制成的荷叶杯。

 ③桂影:

相传月中有桂树,因称月中阴影为桂影。

④醽醁(línglù):

酒名。

⑤老子:

作者自指。

⑥霜竹:

指笛子。

(1)本词上阙先描写断虹高挂,秋空明净,山染新绿,后想象嫦娥驾月,这是采用了表现手法。

(2分)

(2)《宋史》记载“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这首词正是他豪迈乐观精神的生动写照。

请结合全词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怀的。

(5分)

 

十一、阅读下面一首清代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7分)

望罗浮

翁方纲

只有濛濛意,人家与钓矶①。

寺门钟乍起,樵客径犹非。

四百②层泉落,三千丈翠飞。

与谁参画理?

半面③尽斜晖。

【注】①钓矶:

钓鱼台。

②罗浮山有大小峰峦四百多座。

这里用“四百”,是称峰峰有飞泉。

③半面:

山的西面。

“四百层泉落,三千丈翠飞”被称作是描写瀑布的“神来之笔”,请就所运用的三种写作技巧进行赏析。

 

十二、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别滁①

欧阳修

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

夜发分宁②寄杜涧叟

黄庭坚

阳关一曲水东流,灯火旌阳③一钓舟。

我自只如常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

【注】①庆历八年,欧阳修由滁州知州改任扬州知州,此诗乃当时所作。

②分宁即今江西修水,诗人的家乡。

些诗是诗人离家赴任时所作。

③旌阳,山名。

(1)这两首诗都用了“常日醉”三个字,但表达的情感是不相同的。

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4分)

(2)两首诗的结句都有特色,你更喜欢哪一句?

请说说理由。

(2分)

 

十三、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后面问题。

(8分)

好事近渔父词

朱敦儒

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

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

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

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

【注】朱敦儒,宋高宗绍兴19年辞官离开朝庭,长期隐居浙江嘉兴。

(1)作者在词中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借此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趣?

(4分)

(2)请结合全词简析下片的表现手法。

(4分)

 

十四、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题王石谷画册玉簪

清•蒋士铨

底丛大叶翠离离,白玉搔头放几枝。

分付凉风勤约束,不宜开到十分时。

【注】搔头,玉簪花的别名。

这是一首题画诗,融画意、诗情、理趣于一炉。

请概括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画面,抒发了怎样的感情,表达了什么道理。

(6分)

 

参考答案

一、

(1)画线句用了移情入景(或化静为动,或拟人、比喻)的手法,本是人望山,却说青山想要向叶丞相倾诉衷肠,如万马奔腾而来(1分)。

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山之连绵(1分),并借此含蓄表达对叶丞相的倾慕之情,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对指挥千军万马驰骋疆场的热切希望(1分。

答对所表现的情感其中一点即可得这1分)。

(评分标准:

联系诗句内容具体说明艺术手法,1分,答“移情入景”或“化静为动”,得1分。

答“拟人、比喻”,也得1分。

但只答“拟人”或只答“比喻”,不得分。

不联系诗句内容,不得分。

作用分析共2分,其中,写出山的连绵1分,人物情感1分,人物情感答对一点即可。

(2)参考答案一:

我认为“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表现的是诗人豁达的心境。

(1分)人们都说头发总是在愁在变白,那沙鸥岂不一身都是愁?

(1分)诗人故意发此痴想,而且拍手而笑,是对沙鸥的调侃,也是对自己的调侃,显得诙谐幽默。

(1分)表明诗人虽然因为所盼望的事情“望来终不来”,收复失地报效国家的理想无法实现而心情充满忧愤,但却想要努力驱散心中的阴霾,表现了诗人的豁达。

(1分)

(评分标准:

观点1分;分析2分——对诗句内容的解说1分,对诗人情感的分析1分。

意思对即可。

参考答案二:

我认为“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表现的是诗人沉重的忧伤。

(1分)人们都说头发总是在愁在变白,那沙鸥岂不一身都是愁?

(1分)明写鸟之愁,实写人之愁,(1分)因为所盼望的事情“望来终不来”,收复失地报效国家的理想无法实现,故诗人心中充满无尽的愁情。

(1分)

(评分标准:

观点1分;分析3分——对诗句内容的解说1分,对诗人情感的分析2分。

意思对即可。

二、1、(4分)都绘出了春天美妙的画面,但写景的顺序和角度不同:

吴诗先从视觉状梨花、杨柳,再从听觉摹笙歌、流莺;陈诗先从听觉交代市井声,再从视觉写晚日、杨柳。

(每点2分)或:

吴诗从“大”处落笔,写“游子”群体赏春的热闹场面;陈诗从“小”处着笔,写“我”所见所闻所感。

2、(4分)相同点:

总体上看都比较明朗。

(1分)不同点:

吴诗情景合一,令人陶醉,感情更显欢畅(1分);陈诗前两句感情凄苦,令人怆然,但后两句感情上扬,给人爽朗之感。

(2分)

三、(4分)1.领联运用衬托的手法,以新安江水色之清衬托出清溪水更清。

颈联运用比喻手法,以明镜比喻清溪,岸上景物倒影清溪之中,写出了水的清澈。

(答“侧面描写,正面描写”,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2、(4分)诗的尾联描绘了凄凉清寂的情境,流露出诗人内心的一种寂寞抑郁的情绪,(意思对即可)

四、[答题思路]本题考查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1)题侧重对诗中关键词的理解,找关键词,要结合诗的内容主旨来思考,一般为动词、形容词。

(2)题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可找抒情性的词句或议论性的语句进行分析,解答这一题,可从揣摩末联的词语的含义入手,结合全诗描绘的画面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

(1)前一句中“断”,是尽或占尽的意思,将角声音韵之美和音域之广传神地表现了出来;后一句,“倚”字,则微妙地传达出边关安宁、征人无事的神旨。

(2)作者表达了渴望民族长久团结的美好愿望。

诗的前三联的描绘,不仅写了边塞军旅生活的安宁,还展示了辽阔的边塞日丽平和的景象。

末联则用了生动的比喻:

蕃情能象这大河一样长久地向南流入中愿该多好啊!

这就十分自然地抒写出了自己的心愿。

五、

(1)晶莹澄澈,幽香弥漫。

(第1点如答“清雅高洁”类也可)(2分)

(2)①第一首诗主要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用“寒香寂寞”“仙风道骨”“淡扫蛾眉”勾勒了水仙花的动人情态。

②第二首运用了比喻和对比的手法,写水仙花骨如沉香肌如玉,表现水仙花的晶莹澄澈之美;再将水仙花与酴醿、寒梅对比,突出水仙花的幽香。

(5分,第1点2分,第2点3分)

六、①一个深情思念深刻挂念着心上人的年轻女子形象。

(2分)

②这首诗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来刻画女主人公的心理。

1分“偶向”“还随”句中的举止表现其心不在焉、精神恍惚的神情,皆因思念远人而心烦意乱2分;接着“暗掷金钱”,牵挂远人又怕人取笑,只好悄悄进行,逼真而细腻的写出了女子的挂念之情、羞涩之态,极富生活情趣。

2分

七、1、(3分)强调居住环境清幽而又朴陋的特点(1分),抒发主人的自然之趣和孤洁之志,表达返朴归真的隐士情怀(2分)。

2、(1分)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3、(4分)语言风格l分,分析2分,表达l分。

要点:

率真朴素、平易质朴(质朴无华、多用n语);语言与人物形象(作品内容)相吻合。

八、

(1)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写出了一幅凄清哀婉、岑寂冷隽的秋光图。

(2分,只要答出两个角度即给2分)表现了久客异乡、思盼归家但又身不由己的思绪。

(2分)反衬或对比。

(1分)。

(2)①倦意官场(或被名利所缚),寄寓人在旅途的感叹;②对无拘无束的百姓生活的留恋与向往之情;③历经沧桑后欲寄情山水(或:

心归自然)而不得的痛苦之情。

(一点2分,三点全答到得5分,意思对即可)

九、答案:

“散”字呼应题目中的“雨后”二字,点明天气;写出了低压在洲渚上的黑云逐渐消散,给人以天高气爽的感觉;一个“明”字紧扣题眼“晓行”二字,交代时间;写出了一轮红日喷薄而出,金色的阳光遍镀村坞,四野一片清明澄澈的秀美景色。

(3分)这两个动词使雨后朝日图更有动感,蕴满生机;也暗示了诗人的舒畅愉悦的心情。

(2分)

十、

(1)答案:

虚实结合(或虚实相生)

(2)【参考答案】①融情于景(或情景交融,或以景衬情)。

(1分)本词上阙通过选用“断虹”、“秋空”、“万里青天”、明月等巨大而色彩鲜明的意象,描绘明净、壮阔的仲秋景象,衬托诗人豪迈快意的情怀。

(1分)②融情于事。

(1分)在下阙,作者叙说自己“家万里”“平生”“江南江北”,自然流露怀才不遇,到处漂泊的身世之感;但仍然带领年轻人赏月喝酒,“最爱临风笛”,从而先抑后扬,(1分)更突出词人处逆境而不颓唐的豪迈乐观情怀。

(1分)

十一、诗句从远望的角度写罗浮山飞瀑,“四百层”、“三千丈”,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飞泉之多、之高;“翠飞”则是用比喻形容瀑布倾泻如翠玉飞溅,写出了瀑布的色彩之美。

两句绘形绘色,多角度表现了罗浮瀑布的美丽与壮观。

[7分。

每一划线处1分。

]

十二。

(1)欧诗中的“常日醉”写出了诗人与众宾客一起开怀畅饮时的神情意态和诗人矛盾、激动的心情,饯行时当地民众所表现出来的真挚友好之情,使诗人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黄诗中的“常日醉”是说我只是像往常那样喝醉了酒,以下文景物的多愁善感与自身的浑然沉醉构成对比,因而他的醉是借酒浇愁的外在表现。

(2)答案有两种。

①喜欢欧诗的结句。

结句用的是反衬手法,在饯别宴会上作为助兴的音乐,因离别在即,所以越是悦耳的曲调,内心就越感到难受。

结句发人思索,使诗意余韵不尽。

②喜欢黄诗的结句。

结合是说弥漫在水天之间的风月在替人悲愁。

以景物的凄凉衬托的愁绪。

拟物为人,以景传情,点明景替人愁,意味深长

十三。

(1)这首词塑造了一个远离尘世、独钓寒江的渔父形象。

借这个形象表达了词人坚决放弃官场生活的心志及处于恬淡自适的惯常生活状态的安然心态。

(2)下片写景动静结合、以静显动、以动衬静。

新月当空,钓丝不动,水平如静,上下天光,表里澄澈。

作者用洗练的笔墨勾勒出一幅清雅的图画。

“钓比闲”“上下是新月”,写水静,空静,一切皆静的周围环境。

而这幅静态画面上,作者最后加上奇妙一笔:

一只缥缈的孤鸿,明灭于远空,那是静的背景上的一个动点。

十四、这首诗描绘了在绿叶的衬托下,几枝开放的花和多为含苞待放之蕊的勃勃生机的画面。

(2分)抒发了诗人流露出的对画家笔下玉簪花形象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分)

 这首诗表达了十分深刻的哲理:

花儿开到十分之时正是枯萎、凋谢之日,它的美就随之消失。

盛极必衰,世间一切事物莫不皆然。

(2分)(这点也可从正面作答:

含苞待放,几枝初开;生命力极强,因而是此花最美的时刻。

万物之美在于它的生气,在于它的勃勃生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科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