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考点通关练第三部分文化生活第3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676151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97.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考点通关练第三部分文化生活第3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考点通关练第三部分文化生活第3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考点通关练第三部分文化生活第3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考点通关练第三部分文化生活第3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考点通关练第三部分文化生活第3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考点通关练第三部分文化生活第3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考点通关练第三部分文化生活第3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考点通关练第三部分文化生活第3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考点通关练第三部分文化生活第3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考点通关练第三部分文化生活第3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考点通关练第三部分文化生活第3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考点通关练第三部分文化生活第3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考点通关练第三部分文化生活第3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docx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考点通关练第三部分文化生活第3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考点通关练第三部分文化生活第3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考点通关练第三部分文化生活第3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docx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考点通关练第三部分文化生活第3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题组一 基础小题]

1.[2017·成都七中模拟]我国古代以1000文铜钱为一贯的钱币校量制度的史料文献记载可追溯到宋代(公元960~1279年)。

2016年3月,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文物,证明这一校量方式最晚起源于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这一发现将“千文一贯”的校量制度向前推了1000余年。

从文化生活角度看,材料表明(  )

①兼收并蓄是推动我国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②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③史料文献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④出土文物承载着我国历史文化的丰富内涵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答案 D

解析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文物将“千文一贯”的校量制度向前推了1000余年表明出土文物承载着我国历史文化的丰富内涵,④符合题意,史料文献记载可追溯到宋代表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③符合题意入选。

2.[2017·安阳高三调研]指导性年度汉字主要根据中国传统的天文历法、六十甲子、文字学等,结合西方的流行预测、未来学与宏观经济学等,用一个字来概括即将到来的新年特征与趋势,“敛”字成为我国2016年指导性年度汉字,意为在快速发展之后,面对挑战与风险,应该收敛整顿,反思调整,恪守正道,为再次腾飞做好准备。

从材料可以看出(  )

A.汉字书写中华文化,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

B.汉字成为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的载体

C.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D.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答案 C

解析 B项说法错误,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排除;A、D与材料信息不符。

3.[2017·吉林镇赉一中模拟]《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记述老腔(陕西省非常古老的汉族戏曲表演形式)的演出每每“撼人胸腑”,令人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

某种意义上,“老腔”已超越其艺术形式本身,成为了一种象征。

材料中的“老腔”(  )

①是当地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②代表着当地社会独特的文化标识 ③是当地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 ④是当地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中的“老腔”是陕西省非常古老的汉族戏曲表演形式,代表着当地社会独特的文化标识,②符合题意;“老腔”已超越其艺术形式本身,成为了一种象征,表明“老腔”是当地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③符合题意;①在材料中未体现;汉字与史学典籍是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排除④。

4.[2017·湖州高三联考]中国古画动画片《美丽的森林》让精妙绝伦的宋代古画生机盎然,山水画的意境、人物画的传神、花鸟画的意趣,惊叹了奥斯卡评委。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文化(  )

A.历经沧桑,千古未绝

B.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C.历史悠久,一脉相承

D.内涵丰富,独具魅力

答案 D

解析 本题强调中华文化的独特性,故D项符合题意入选。

5.[2016·宜春高考二模]慈善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体现。

今天我们仍然要重视行善积德、守望相助、扶弱济贫,体现出的更多的是对社会责任的承担,对人心向善的激发。

这说明(  )

①中华传统美德的具体内涵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 

②中华传统文化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产生积极影响

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④文化发展有其相对的独立性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答案 D

解析 ①说法错误,对于传统文化,要推陈出新,因此中华传统美德的具体内涵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②说法错误,中华传统文化具有两面性,有精华有糟粕,并不都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产生积极影响;③符合题意,慈善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体现,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④符合题意,今天我们仍然要重视行善积德、守望相助、扶弱济贫是因为文化发展有其相对的独立性。

故本题选D。

6.[2017·河南豫北名校联考]与西方直露表达不同的是,中国文人自古以来喜欢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把感情寄托于对事物的爱憎之中,借物品的形象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

这说明(  )

①人的精神世界总是物化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上 ②中国人民善于在实践中创造灿烂的中华文化 ③中华文化具有独特性,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④中国人民自古就有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传统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 B

解析 借物抒情,托物言志,体现了人的精神表达需要物质载体的支撑,①入选;中国含蓄的表达方式与西方不同,体现了独特性,③入选。

②④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不选。

7.[2017·浙江摸底]“方块字”是中国独具特色的文字。

同说汉语、同写汉字、都推崇儒家思想,这些相同的传统深刻影响着13亿大陆人民与2300万台湾同胞的行为方式与道德取向,也成为两岸人民不可分割的精神纽带。

这说明(  )

A.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的地域特性

B.两岸人民有着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C.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和根本

D.要批判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

答案 B

解析 A、D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

题干中大陆与台湾同胞同说汉语、同写汉字、都推崇儒家思想,相同的传统行为方式与道德取向,成为两岸人民不可分割的精神纽带,说明两岸人民有着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B符合题意。

C说法错误,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题组二 高考小题]

8.[2016·天津高考]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独特之处,在于把哲学观念与历史文脉融入砖石草木之中,使建筑成为文化传承的视觉象征。

例如为世人称道的苏州园林,“虽为人作,宛自天成”,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

这印证了(  )

①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②园林建筑是文化的物质载体

③文化的传承依赖于传统建筑的保护 ④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答案 A

解析 我国园林艺术的巨大成就印证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苏州园林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表明园林建筑是文化的物质载体,故①②符合题意,应选A。

文化的传承不仅仅依赖于传统建筑的保护,传统文化才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故③④观点错误。

9.[2015·海南高考]近年来,海南文艺工作者创作了一批本土题材的剧目,如琼剧《海瑞》、人偶剧《鹿回头》、歌舞诗《达达瑟》、舞剧《黄道婆》等,这些剧目在全国各地演出,展示了海南独特的风土人情和审美情趣,深受观众喜爱,引起了一股海南文化热,演出的成功主要得益于(  )

①剧目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和魅力 ②剧目创作坚持市场至上的导向 ③剧目创作坚持现实主义风格

④对本土历史文化的创造性发掘与转化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文化产品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②表述错误,排除;③不是主要原因,故排除。

①④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故答案选B。

10.[2015·广东高考]岭南一年四季多湿热,气温较高,人们喜用凉水冲淋以消暑爽身,粤语一般称之为“冲凉”,冲凉房在民宅中不可或缺;北方天气多寒凉干燥,人们喜用热水浸泡以去垢爽身,北方话多称之为“洗澡”,盆浴、池浴盛行,澡堂子随处可见。

这说明(  )

A.自然环境决定文化的特性

B.中华文化内部存在差异和冲突

C.方言折射出地域文化的差异

D.洗浴文化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答案 C

解析 A选项观点错误,经济、政治决定文化,自然环境对文化产生重要影响,但并不决定文化,故排除。

B选项观点错误,中华文化内部存在差异,但并不存在冲突,故排除。

C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同一事物方言的不同,折射出地域文化的差异,故入选。

D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事例强调南北文化的差异,并没有涉及洗浴文化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故排除。

11.[2015·江苏高考]旗袍,源自满族旗人的长袍,后融合了旗袍马甲和文明新装的特点,并结合了西式裙装的配伍形式,被视为20世纪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和中西交融的设计典范。

材料表明(  )

①各民族文化既有个性也有共性 ②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征 ③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达 ④不同文化在借鉴吸收中逐渐趋同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 A

解析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达,③错误;各民族文化各有自身的特点,不同文化在借鉴吸收中不可能逐渐趋同,④错误;旗袍源自满族旗人的长袍,但又被视为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和中西交融的设计典范,反映了各民族文化既有个性也有共性,①正确;旗袍融合了旗袍马甲和文明新装的特点,并结合了西式裙装的配伍形式,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②正确。

12.[2015·福建高考]下图是汉字“文”的书写变化的过程,从中我们可以解读出(  )

①汉字的产生与发展是一种自然现象 ②汉字在历史变迁中进行传承和发展 ③文化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④文化的变化与发展有其固有的规律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 D

解析 本题可用排除法来做,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现象,不是自然现象,①是错误的,排除;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③是错误的,排除;图中“文”的书写变化过程,体现出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文化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并遵循其固有的规律,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D。

13.[2015·福建高考]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吴楚多放诞纤丽之文,自古然矣。

自唐以前,长城饮马,河梁携手,北人之气概也;江南草长,洞庭始波,南人之情怀也。

上述文字(  )

A.形象地描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

B.生动地展现了区域文化独具特色的风采

C.说明了中华各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的原因

D.彰显了中华五千年文化自强不息的品格

答案 B

解析 材料说明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排除A,B符合题意;中华文化具有多样性,但指导思想一元化,C错误,排除;D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14.[2014·天津高考]印度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后,便与中国固有文化相互影响和融合。

在隋唐,外来佛教适应中国的文化习俗,演变为以禅宗为代表的中国化佛教,形成中华文化儒、释、道并存的格局;至宋后,传统儒学吸收佛教的有益成果,衍生出新儒学即宋明理学,使以儒家为主导的中华文化发展到新的高度。

这一史实表明('')

①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②不同文化的融合导致文化差异性的消失 ③学习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文化交流借鉴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 C

解析 不同文化相互交流、借鉴和融合,但不同文化又保持自身特色,存在差异,②说法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促进文化创新发展的根本途径是立足社会实践,④说法错误;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并与中国固有文化相互影响和融合,体现了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①正确;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坚持中国儒家文化为主,③正确,该题选C。

[题组三 模拟小题]

15.[2017·邯郸高三联考]近年来,随着中塞两国政治经济友好交往的不断深入,塞尔维亚兴起了强劲的“中国风”,汉语、丝绸、茶道、戏曲、武术、筷子等最具中国元素的符号在塞尔维亚备受喜爱。

中国文化在塞尔维亚受追捧(  )

①为中华文化的海外输出创造了良好条件 ②使中华文化开始成为世界文化的一部分 ③体现了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得益于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 D

解析 “中华文化的海外输出”表述不妥,材料强调文化交流,排除①;中华文化本就是世界文化的一部分,排除②。

16.[2017·石家庄高三摸底]2015年7月25日,来自美国、捷克、芬兰等国的近200位华裔师生,在陕西参与“着汉服、行汉礼”活动,切身感受中华传统成人礼的魅力。

这表明(  )

①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 ②文化会塑造人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文化在发展的基础上不断继承创新 ④传统习俗会对人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答案 B

解析 优秀文化会塑造人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排除②;③材料中未体现。

17.[2017·明光中学月考]唐代杜甫曾有过“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向往,新时期党和政府提出要努力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美好前景。

这是(  )

①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创新 ②实现中华文化走向复兴的必然选择 ③党和政府在社会建设领域的价值诉求 ④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答案 A

解析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实现中华文化走向复兴的必然选择,②说法错误,排除;“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④说法错误,排除。

18.[2017·三门峡实验高中训练]西部民族文化不是一种完全封闭和孤立的文化,而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综合体,它在本土文化的基础上,将许多外来文化的因素转化吸纳为自己的成分,从而变得生机勃勃,其中最为典型的文化现象就是佛教在青藏高原的本土化——藏传佛教。

这种“本土化”现象(  )

①体现了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 ②表明文化渗透是中华文化的特有魅力 ③要求我们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有利于增强对其他民族文化的认同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材料主要说明,我国西部民族文化在文化交流中能够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形成自己的特色,故①③符合题意;文化渗透是文化霸权的表现,故②说法有误;我们应认同本民族文化,理解其他民族文化,故④说法有不妥之处。

故本题答案选B。

19.[2017·郑州一中入学考试]2015年2月9日,加州参议员夏乐柏提交的庆祝中国农历新年的一项决议案,获得参议院全票通过。

这是美国历史上首次在州一级参议院通过有关庆祝农历新年的决议案。

可见春节在全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中国人的节日、语言和饮食已经在世界传播。

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有(  )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独具魅力 ③中华文化主导世界文化发展方向 ④中华文化对外来文化兼收并蓄

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春节在全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原因在于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①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春节在全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原因在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独具魅力,②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中华文化并不主导世界文化发展方向,③选项观点错误,排除;春节在全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与中华文化对外来文化兼收并蓄没有关系,④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排除。

故本题答案选B。

20.[2016·大庆实验中学开学考试]围棋发源于中华大地,已有5000年历史。

纵横十九路,方寸之内是尖跳飞断,棋盘之外有文理哲思。

用最简单的黑白、横竖推演出最复杂的世间万物,沉淀了无数先人的智慧,蕴含着中华民族对智慧的追求。

由此可知(  )

①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③文化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变迁 ④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 C

解析 材料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故②④符合题意;③说法错误,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排除;①与题意不符,排除。

故本题答案选C。

21.[2017·郑州一中月考]2016年9月,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在杭州举行。

这次峰会的会标(如右图)是桥的图案,而桥是杭州特有的文化符号。

杭州自古多桥,其历史文化也与桥密不可分,并且,桥作为连接双边、构建对话的载体,代表了开放、包容、理解和沟通,很好地诠释了G20峰会的精神。

会标中的汉字“中国”为隶书书法写成,庄重美观。

印章的红色则点缀了整个设计,突显出浓郁的东方特色。

此次峰会的会标设计体现了(  )

①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②文化在发展的基础上继承 ③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④文化具有明显的民族性特征

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

答案 D

解析 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是文化多样性,故舍去①;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而不是文化在发展的基础上继承,故舍去②;会标中的桥诠释了G20峰会的精神,体现了③;桥是杭州特有的文化符号,体现了④。

22.[2017·苏州高三调研]第九届江苏省园博会的主展馆苏州馆,设计风格秉承传统中式“宅园合一”理念,巧妙运用了具有苏州特色的白墙灰瓦,并使其与建筑中悬挑的雨棚、玻璃幕墙等现代元素融合。

苏州馆的设计说明了(  )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②辩证否定的实质是创新

③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主观性 ④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A.①③B.①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 B

解析 苏州馆设计风格秉承传统中式“宅园合一”理念,体现了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并使其与建筑中悬挑的雨棚、玻璃幕墙等现代元素融合”说明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故①④符合题意入选;②说法错误,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③说法错误,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

23.[2017·湖北部分重点中学起点考试]键盘时代,“提笔忘字”现象屡见不鲜,一些生编硬造的网络语言使美感荡然无存。

拯救汉字、唤起全民对汉字的关注与重视成为许多人的共识。

这是因为(  )

①汉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②汉字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③汉字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④发掘汉字之美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

A.①②B.②③

C.②④D.③④

答案 D

解析 拯救汉字、唤起全民对汉字的关注与重视成为许多人的共识,这是因为汉字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发掘汉字之美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③④正确。

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①错误。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②错误。

本题选D。

24.[2017·成都七中月考]2016年1月20日,第十三届全国冬运会开幕式表演以“冰雪天山、阳光丝路”为主题,演绎了“冰雪缘”“天山情”“中国梦”三个篇章,展现了充满生机活力的大美新疆。

这表明(  )

A.庆祝民族节日有利于集中表达民族情感

B.中华各民族文化是世界文化宝库的瑰宝

C.绚丽的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共同精神追求

D.历史因素致使各地区的文化带有鲜明的区域性

答案 C

解析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它们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C符合题意;其他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25.[2017·杭州五县联考]2016年10月11日,“丝路拾珍——敦煌文化艺术展”在台湾师范大学揭幕。

“敦者,大也;煌者,盛也。

”敦煌文化记述的历史之漫长,领域之广泛,内容之丰富,为世界所罕见。

材料揭示了敦煌文化(  )

①薪火相传,一脉相传 ②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③内容丰富,无所不包 ④与时俱进,历久弥新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

答案 A

解析 敦煌文化记述的“历史之漫长”揭示了敦煌文化的源远流长,①符合题意入选;“领域之广泛,内容之丰富”表明敦煌文化的博大精深,②符合题意入选;③中无所不包说法不妥,排除;④材料未体现。

[题组一 高考大题]

26.[2015·江苏高考]材料一 在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和人民网联合举办的“汉语盘点2014”活动中,“法”字荣膺中国年度汉字,反映出全社会对法治建设的高度关注。

材料二 汉字发展总是在形体简化与理据保留这两种力量共同作用下,去寻求简繁适度的造型。

汉字的构形往往具有可解释性,即有理据。

从理据的角度看,汉字的形体越复杂,理据保留程度就越高。

“法”字古代写作“灋”。

“灋”从“廌”(zhì),“廌”是传说中的一种独角神兽,它生性正直,有着明辨是非、判断曲直的神性,赋予了“法”正直而无偏颇的价值;“灋”从“水”,表示法律、法度追求公平如水;“灋”中包含“去”,“去”即是“弃”“逐”的意思,延伸出惩罚、惩恶扬善的意义。

汉字历经千古演变,其形体的发展趋势是由繁向简。

从书写的角度看,汉字的形体越简单,记忆、书写速度就越快。

为此“灋”字后来被人们简化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法”字字形,“廌”字被简省掉,但其中表明平之若水、惩恶扬善的“水”“去”,至今仍是“法”字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处理好汉字形体简化与理据保留关系的意义。

答案 ①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处理好这一关系有利于保持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增强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②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处理好这一关系有利于传承中华文明,增强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创新;③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是重要的文化传播媒介,处理好这一关系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促进世界文化繁荣。

[题组二 模拟大题]

27.[2017·郑州一中入学考试]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标识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如下:

请指出图一、图二中蕴含的中华文化元素,并说明这种设计的文化意义。

答案 

(1)两图中蕴含着中国传统书法、汉字、印章(篆刻)等中华文化元素。

(回答出两个元素即可)

(2)文化意义:

①借助奥运会平台,促进中华文化传播,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魅力可以从中华文化的特点回答)②将中华传统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相结合,推动中华文化发展。

(强调创新或发展即可)

28.[2017·六安一中月考]被誉为“无言之诗,无形之舞;无图之画,无声之乐”的中国书法艺术兴始于汉字的产生阶段。

殷商时期的甲骨文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第一块瑰宝,其下笔轻而疾,行笔粗而重,收笔快而捷,线条和谐流畅,为中国书法特有的线的艺术奠定了基调和韵律。

之后,中国书法经周代的金文、石刻文、简帛,至秦代出现了“写法苛刻”的小篆和“书写方便”的隶书。

字型方正、法度谨严、笔画分明的隶书的出现是中国书法艺术上的一次革命,为以后各种书体流派奠定了基础。

汉代兴起的草书标志着书法开始成为一种能够高度自由的抒发情感,表现书法家个性的艺术。

以“书圣”王羲之为代表的两晋书法家的行书“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唐代的书法艺术对前人进行了继承和创新,从而推动了楷书、行书、草书等书法艺术跨入到新的境界。

此后,中国书法艺术在宋元明清时期以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不断发展。

2009年9月,中国书法艺术被联合国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当今,随着汉字书写工具的变化,特别是键盘输入汉字的普及,加之应试教育的功利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的书法教育面临巨大冲击。

有人建议,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要光大书法艺术就应将汉字书法作为初高中升学考试成绩一部分进行考核。

(1)你是否赞成将汉字书法作为初高中升学考试成绩的一部分进行考核?

试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加以说明。

(2)在汉字书法受到冲击的今天,试就如何光大中国书法艺术谈谈自己的两点看法。

答案 

(1)示例一:

赞成。

①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也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

②将汉字书法作为初高中升学考试成绩的一部分进行考核,能引起学生对汉字书法的重视,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深对汉字文化内涵的理解。

③书法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能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丰富精神世界。

④将汉字书法作为初高中升学考试成绩的一部分进行考核并不是光大中国书法艺术的唯一途径。

示例二:

不赞成。

①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也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中小学应重视传承汉字书法艺术。

②中国书法艺术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特色和风格,在书写方式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加之,不同的人由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法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