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课程标准解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676356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课程标准解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九年级化学课程标准解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九年级化学课程标准解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九年级化学课程标准解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九年级化学课程标准解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九年级化学课程标准解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九年级化学课程标准解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九年级化学课程标准解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九年级化学课程标准解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九年级化学课程标准解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课程标准解读.docx

《九年级化学课程标准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课程标准解读.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级化学课程标准解读.docx

九年级化学课程标准解读

九年级化学课程标准解读

[作者:

佚名    来源:

本站整理    点击数:

0    更新时间:

2006-4-16    文章录入:

初中化学]

【字体:

问题一 课程标准是什么?

  国家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大辞典》(第一卷)对课程标准的定义是:

课程标准是确定一定学段的课程水平及课程结构的纲领性文件。

下面几点认识是极为重要的。

  ●课程标准主要是对学生在经过某一学段之后的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而不是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如教学大纲或教科书)  

  ●它是国家(有些国家是地方)制定的是某一学段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

  ●学生学习结果行为的描述应该尽可能时刻理解的、可达到的、可评估的、而不是模糊不清的、可望而不可及的。

  ●它隐含着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是教学方案(课程)的开发者,即教师是“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

  ●课程标准的范围应该涉及作为一个完整个体发展的三个领域:

认知、情感与动作技能,而不仅仅是知识方面的要求。

问题二新课程标准的制定背景是怎么样的?

  

(一)、标准的研制过程和组织方式

课标前期准备基础研究标准制定征求意见标准修改审查标准确认推广

  

(二)、项目组人员构成

  每学科有两位负责人,化学学科是王磊博士与王祖浩教授,下设一个核心小组:

毕华林、郑长龙、吴俊明、吴星、王云生等。

还设一个顾问组,成员有刘知新、何少华、宋心琦、吴国庆、曹居东、梁英豪、张健如、严宣申、黄儒兰等。

 

  教材的研究开发与课程标准的研制是同步进行。

问题三 课程标准的基本设计思路

  此次课改的基本思路特别强调抓住提高全体公民的科学素养这一宗旨,根据这一基本宗旨,设计目标。

确定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作为此次课程的基本目标,也是全体理科的共同目标。

根据三个维度设计了课程标准和实施建议,以科学素养为一条红线,使所有方面都要服务于它。

  现代科学的观点认为:

科学包含两层含义:

一是科学知识;二是认识科学知识的活动,即认识科学知识的过程和方法。

科学是知识、过程和方法的统一体,其中,科学知识是科学过程和方法的产物。

目前国际上流行的有关公众科学素养的测量标准是测量公民对科学技术术语和概念、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科学的社会影响的了解程度。

问题四怎样理解课程内容目标的表述方式?

  课程内容目标在《标准》中主要以二级主题下的目标或标准等字体呈现,一般来说,在具体阐述课程目标内容时,至少具备行为动词、表现程度两个要素。

如了解(行为动词)使用合成材料对人和环境的影响(表现程度);“知道(行为动词)某些物质(如一氧化碳、甲醛、黄曲霉素等)有损人体健康(表现程度)”。

  理解课程内容目标的首要前提就是分析、比较其中各个行为动词所蕴涵的含义。

有关《标准》中课程内容目标表述使用到的行为动词的具体区分见下表:

表1课程内容目表述中的行为动词解析

学习

领域

行为

动词

水平

层次

举例

知道、记住、说出、列举、找到

了解

水平

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能说出常见的乳化现象知道原子核和和核外电子构成的等

认识、了解、看懂、识别、能表示

理解

水平

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物质的组成;能看懂某些商品标签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及其含量等

理解、解释、说明、区分、判断

应用

水平

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等

初步学习

模仿

水平

初步学习在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等

初步学会

独立操作水平

初步学会根据某些性质检验和区分一些常见的物质;初步学会稀释常见的酸碱溶液;会用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等

体验、感受

经历

水平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等

意识、体会、认识

关注、遵守

反应

水平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认识新材料开发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等

初步形成、树立、

保持、发展、增强

领悟

水平

初步形成正确、合理地使用化学物质的意识;初步形成物质是变化的观点等。

表2 内容标准中所用行为动词的次数统计表   

项目

认识

知道

了解

学习

解释

形成

说出

理解

体验

学会或

初步学会

能表述

区分

列举

意识

识别

懂得

记住

次数

33

20

19

问题五 化学课程标准的特点

  依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精神制定的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与现行初中化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本)比较,有以下的特点:

  一.课程标准的内容更加全面而详尽。

课程标准阐述了初中化学课程改革的背景和课程性质,提出了初中化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标准设计的思路;对课程目标、学习主题、内容标准作了明确的规定。

课程标准还就与实施新课程相关的教材编写、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教学和教学评价诸方面如何贯彻课程改革的精神做了具体的分析,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这对教师、教材编写者正确理解和把握初中化学课程是十分有益的。

(参见表2) 

   表3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结构和基本内容

课程标准

教学大纲

前言

1.课程改革的背景

2.课程性质

3.课程的基本理念

4.标准的设计思路

5.关于目标要求的说明

前言

对课程性质的简单说明

课程目标

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共14条,针对性较强

教学目的

共4条,比较笼统

内容标准

(含5项一级主题,共18项二级主题)共100条

教学内容

1.确定内容的原则

2.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课程实施建议

1.教学建议(7项)

2.评价建议(4项)

3.材编写建议(9项)

4.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10项)

课时按排

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4项)

考核与评价

  二、在课程理念、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等方面均有较大的变化和调整。

  

  1.理念上的改变

  理念之一:

从目标来看,由过分强调掌握双基的化学课程向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化学课程转变。

  理念之二,从目标的价值取向来看:

由面向少数人的化学课程向面向全体学生的化学课程转变。

  理念之三,从内容来看:

由过分注重学科系统知识的化学课程向贴近社会、贴近生活,体现STS教育思想的化学课程转变。

  理念之四,从实施来看:

由以接受式学习为主的化学课程,向以探究式学习为主的化学课程转变。

 

  理念之五,从评价来看,由注重学习结果和知识获得的化学课程,向既注重结果又关注过程,既注重知识的获得又关注科学过程与方法的掌握,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形成的化学课程转变。

  2.目标上的改变

  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未来公民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课程标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构建了课程的总目标(见表3),与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相比,课程目标不再是一些抽象的术语,其操作性更强,更全面地体现了科学素养的要求,尤其突出了后两方面的目标在学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表4 课程目标、内容主题和内容标准比较

 

课程标准

教学大纲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化学基本知识和重要的实验技能,化学与技术、社会发展相关的知识等)

2.过程与方法(知识的形成,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与方法,思维能力,信息获取和加工能力,交流和合作能力,实践能力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和探究兴趣,科学态度,社会责任感,爱国主义、创新精神等)

教学目的:

1.学习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原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初步认识化学在实际中的应用

2.激发兴趣,培养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关心自然和社会的情感

3.培养能力和创新精神,初步学会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简单现象、解决简单化学问题

4.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教育

学习内容主题

1.科学探究

2.身边的化学物质

3.物质构成的奥秘

4.物质的化学变化

5.化学和社会发展

1.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2.元素化合物知识

3.化学基本计算

4.化学实验

内容标准的数量

1.知识、技能、观念等目标100条2.活动与探究建议63条

3.学习情景素材建议(联系学生  生活实际和科学、技术、社会  发展,科学史实等)60条

1.知识条目108

2.实验技能20项

3.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     44个

4.选做实验和专题调研活动   16个

  3.内容体系的更新

  

  ①与教学大纲相比,课程标准要求的知识内容总量减少,删除了过于繁难或陈旧的成分,降低了化学计算的技能要求,增加了可供师生选择的活动与探究内容。

增补了化学与社会、技术、生活相联系的学习内容和探究性的学习素材,注重内容的基础性、现代性和实践性。

  

  ②不再单纯依据化学学科的知识系统来描述内容目标,而是结合学生已有经验、社会生活实际、人与自然的关系和学科的发展来选取和建构最基础的、学生发展最需要的化学知识。

这些知识又是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

  

  ③在内容标准部分设置了两个栏目:

一是着眼于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学习目标,除知识、技能目标外,还含有方法、观念方面的目标;二是与本单元目标相应的活动与探究建议,更全面地体现了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方面的要求。

  ④内容标准更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学习过程的开放性。

不仅从学习者角度叙述内容目标,还列出了可供选择的活动和学习情景素材,建议的探究性学习内容丰富多彩,具有开放性,为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4.学习方式的改变

  针对多年来形成的初中化学听、记、背、练的现状,课程标准提出将科学探究作为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突破口,并强调:

科学探究是重要的学习活动和实践过程;是一种使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和探究乐趣的学习经历;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

课程标准明确列出活动的具体形式,如观察、调查、资料收集、阅读、讨论、辩论、实验探究等。

从教学大纲的静态要求到课程标准的动态建议,不仅是表述方式的变化,更重要的是为变学生被动的接受式学习为主动的探究式学习,为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了可实现的具体途径。

   

  5.评价体系的改变

  

  过去将评价等同于考试和测验;将考试和测验全部集中在对知识学习水平的评价上;评价过于追求客观、标准、量化。

  

  在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既要评价学生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更应重视对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积极倡导多元化的评价,重视学生自我评价对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作用,通过活动表现评价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变化,针对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提供丰富多样的评价材料。

在纸笔测验中考核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倡设置具有实际背景的、综合性和开放性的化学问题情景等。

问题六 如何评价

  课程目标的变化决定了评价必须改革:

  

  1、由唯认知性评价转向对科学素养的评价

  

  2、由以选拔为主要目的转向以激励和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宗旨的评价

  

  3、由要素性评价转向综合的整体性评价

 

  4、由静态结果性评价转向活动过程与活动结果评价相结合的评价

 

  5、由只针对个体的评价转向对个体与小组评价相结合的评价

 

  6、由追求客观性和唯一标准答案的评价转向重视个体的认识和理解的相对性评价。

  初中化学新课程所强调的认知评价的重点与以往相比有许多变化,如下表:

初中化学认知评价重点的变化

过去的认知评价重点

现在的认知评价重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和实验现象的记忆

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说明和解释

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关键字词的是非判断

利用概念分析和说明有关事实和现象

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或人为进行综合

对核心的具有组织性的重点内容组块进行整体考查

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和数学化

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学方法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规范和细节

在实验活动中考查操作,重视操作的活动功能和目的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的复述和是非判断

能够自己制取气体进行简单的性质探究活动

选择题、是非判断题占绝大比例

分析题、解释题、说明题、设计题将占相当比例

题目数量很大

题目数量很少

北京八十中的方案

档案袋评定

评价项目

具体内容

收录及评价方式

作业小测验

采用分组互评作业的形式(利用习题课,每章3~4次)

学生写评语(包括优点和错误原因分析),

修正自己每次做错的题目作错误的原因分析

教师利用习题课或课下几分钟每章重点反馈3~4次,可直接将其发给学生,并实施整体和个人定性评价(抽样),原内容及评价结果入档

(定性评价与等级记分结合)

学习笔记

预习记录:

自己的想法、认识等,但不能完全抄书

课堂笔记:

必有内容是:

学生自己认为的重点、难点;其他不限课下笔记:

内容不限,如认识的改变、自己收集的化学学习信息和资源

以小组为基本单位,组员经常交流讨论学习状况、互相交流笔记,进行自我评价并评价他人的学习笔记,教师定期抽查学习笔记,作出定性评价(从内容方法上予以评价);小组长(定期更换)检查,修正内容及评价结果入档(教师、组长负责制)

(定性评价)

课后感、实验报告、学习状况分析、其他活动

活动表现评价

评价项目

具体内容

收录及评价方式

课堂活动表现

学生课内外活动过程和结果:

学习的参与意识、探究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设计、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合作精神、总结交流能力;科学精神、科学态度、情感、价值观等

整体活动表现记录评价表(具体内容依据教学内容而定),每堂课留1~3分钟让学生谈谈收获,及时反馈,注重反馈结果的激励性

(定性评价)

个人活动表现记录评价:

分批次进行,每堂课重点评价1~2组并追踪访谈(3~5分钟),制定访谈计划

(定性评价与等级记分结合)

课外

 

认知纸笔测验

  精选题目,有目的的侧重对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评价,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评价,把部分题目转换成活动测试,并注意测试问题基础性、开放性、综合性以及问题的情景。

(定性评价与等级记分结合)

例2泰安十二中初三一班化学成绩考核办法

  化学新课程实验班(泰安十二中初三一班)在今学年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中,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评价建议中的要求,采用了新的化学成绩考核办法。

学生学习成绩由以下四个方面组成:

纸笔测验(权重0.6);实验设计及实验操作(权重0.2);平时作业,(包括社会实践性作业,权重0.1);课堂表现(权重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