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上册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679788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1.2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地理上册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中国地理上册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中国地理上册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中国地理上册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中国地理上册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中国地理上册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中国地理上册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中国地理上册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中国地理上册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中国地理上册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中国地理上册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中国地理上册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中国地理上册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中国地理上册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中国地理上册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中国地理上册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中国地理上册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中国地理上册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中国地理上册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中国地理上册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地理上册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

《中国地理上册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地理上册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地理上册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

最南端(约4°

(海南省)。

最东端(135°

E):

最西端(73°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4.三级行政区域:

分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自治州、自治县、市)、乡(民族乡、镇)

5.中国的人口(★)

(1)数量:

13.70亿人(2010年)。

(2)特点:

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3)基本国策:

计划生育。

(4)人口地理界线:

(黑龙江省)黑河市——(云南省)腾冲县。

(5)人口地区分布:

东多西少。

6.中国的民族

56个(汉族+55个少数民族)。

(★)

(2)人口比例:

汉族占91.51﹪,少数民族占8.49﹪。

汉族人口最多。

(3)人口达5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有:

壮、满、回、苗、维吾尔、土家、彝、蒙古、藏(族)9个。

壮族是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

(4)分布特点:

大杂居、小聚居。

(具体分布:

汉族遍及全国,以东部、中部最集中;

少数民族相对分散,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

)(★)

(5)民族文化(★)傣族——泼水节、孔雀舞;

蒙古族——摔跤、那达慕大会、马头琴;

哈萨克族——冬不拉;

藏族——集体舞;

朝鲜族——跳板、长鼓舞;

维吾尔族——手鼓舞。

三、方法指导

1.歌谣记忆我国陆上14个邻国

东面邻国是朝鲜,蒙古俄罗斯在北边,西北哈吉塔斯坦,西邻巴基阿富汗,西南尼印和不丹,南邻缅甸老越南。

(注:

哈-哈萨克斯坦,吉-吉尔吉斯斯坦,塔-塔吉克斯坦,巴基-巴基斯坦,尼-尼泊尔,印-印度,老-老挝。

2.歌谣记忆我国领土四端点

头上顶着黑龙江,脚踩曾母暗沙岛;

嘴喝两江汇合水,帕米尔高原摆摆尾。

3.歌谣记忆我国省区名称

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疆)二宁青陕甘;

云贵西四北上天,海内重台福吉安;

香港澳门喜回归,祖国一片好河山。

四、拓展归纳:

图释我国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

五、拓展练习(★)

(一)读“中国行政区划图”,找特征识记邻国以及省级行政区。

1.在图中填出14个陆地邻国和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

在邻国中,面积最大的是俄罗斯;

人口最多的是印度;

世界最大内陆国是哈萨克斯坦。

2.写出符合下列特征的省级行政区名称,并将其简称填在图中。

(1)面积最大、邻国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跨经度最多或东西距离最长的省级行政区是内蒙古自治区;

(3)纬度最高或位于我国最北的省级行政区是黑龙江省;

(4)纬度最低、跨纬度最多、我国最南的省级行政区是海南省;

(5)少数民族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是云南省;

(6)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壮族)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

(7)北回归线自西向东依次穿过的省级行政区:

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台湾省;

(8)“桂林山水甲天下”描述的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美丽风光。

(9)“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描述的省区有江苏省、浙江省;

3.沿陆上国界线分布的省级行政区(简称)按逆时针依次是辽、吉、黑、内蒙古、甘或陇、新、藏、云或滇、桂。

4.沿大陆海岸线分布的省级行政区(简称)自北向南依次是辽、冀、津、鲁、苏、沪、浙、闽、粤、港、澳、桂。

5.两个岛屿省区分别是台湾省、海南省。

(二)观察轮廓特征,判断省级行政区名称、简称、行政中心。

 

轮廓

名称

黑龙江省

湖北省

广东省

云南省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简称

省会

内蒙古自治区

陕西省

山西省

河北省

山东省

河南省

(三)生活中的地理(考查方式)

1.利用车牌号考查省区知识。

2.饮食中的地理。

如:

“京菜”、“川菜”、“鲁菜”、“湘菜”等分别代表哪个地区的特色菜?

3戏曲中的地理。

京剧、豫剧、川剧、粤剧等分别是哪个地区的代表剧种?

知识点二中国的地势、地形

【课标要求】

1.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2.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主要山脉及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3.根据素描图,能够描述我国主要地形区的特点。

4.试着评价我国地势和地形的优劣。

5.了解我国山区主要的自然灾害。

1.地势特点

地2.三级阶梯界线及其影响

形复杂多样(主要山脉、主要地形区及界线)

3.地形特点

山区面积广大(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

1.地势特点:

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地形特点:

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3.列表记忆三级阶梯(★)

三级阶梯

平均海拔(米)

主要地形类型

第Ⅰ级阶梯

4000米以上

高原

Ⅰ、Ⅱ阶梯界线

(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第Ⅱ级阶梯

1000-2000米

高原、盆地

Ⅱ、Ⅲ阶梯界线

(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第Ⅲ级阶梯

500米以下

平原、丘陵

4.列表记忆主要地形区及特征(★)

地形区名称

主要特征

(青藏高原)高原

我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原,冰川广布,“世界屋脊”

(内蒙古)高原

我国最平坦的高原,地面平坦,一望无垠,水草丰茂

(黄土)高原

水土流失最严重,黄土广布,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云贵)高原

地面崎岖不平,农田多为梯田(“坝子农业”)

(塔里木)盆地

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内部沙漠广布,(油气资源丰富)

(柴达木)盆地

我国海拔最高的盆地,多沙漠、戈壁,矿产丰富(聚宝盆)

(四川)盆地

周围山岭环绕,紫色砂页岩广布,人称“紫色盆地”

(东北)平原

我国最大的平原,黑土广布

(华北)平原

由黄河、淮河、海河冲积而成,又称“黄淮海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地势低平,东西狭长,河湖密布,人称“鱼米之乡”

5.列表记忆主要山脉(★)

山脉走向

山脉名称

东西向山脉

北列

天山---阴山

中列

昆仑山---秦岭

南列

南岭

东北—西南向山脉

西列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长白山--武夷山

东列

台湾山脉

其他走向的山脉

(1)西北—东南向:

阿尔泰山、祁连山脉

(2)弧形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

(3)南北向:

横断山脉

6.地势对气候、河流、交通的影响(★)

(1)对气候:

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海洋上暖湿气流深入内陆,带来丰富的降水。

(2)对河流:

一方面,地势西高东低,决定了我国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流;

(反映该问题的诗句如“大江东去浪淘尽”、“一江春水向东流”)另一方面,河流流经阶梯与阶梯交界处时,河流的落差大,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可以发展水电业。

(3)对交通:

一方面,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

另一方面,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7.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有滑坡、泥石流、崩塌。

三、方法指导——歌诀记忆

1.我国地势

西高东部低,地势呈阶梯;

阶梯分有三:

青藏高原一,

大太巫雪山,东三西二级。

海风入内陆,东流河源西。

2.我国主要山脉

主要山脉拢,三大撇与横。

东西三大横,天阴山北耸;

昆仑山秦岭,南边是南岭,

三撇西首称,大太巫雪峰;

长白武夷中,台湾山脉东。

贺兰横断纵,祁阿属捺形;

喜横相连接,弧形山系成。

喜马拉雅山,基本属西东;

珠穆朗玛属,世界第一峰。

3.我国四大高原特征

(1)青藏高原:

巍巍苍苍,冰峰千丈,百里悬河;

山川相间,远看是山,近看是川。

(2)内蒙古高原:

坦荡荡,平沙无际;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黄羊成帮。

(3)黄土高原:

秃山黄丘,川梁相间;

沟谷纵横,地表破残;

黄土深厚,世界罕见。

(4)云贵高原:

洼地罗列,山川相间;

溶岩地表,结构奇巧。

图示地势的影响

(一)读地形剖面图,完成问题。

1.据图说出我国的地势特点:

2.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以及阶梯名称。

海洋:

a黄海;

地形区:

b,c,d

阶梯名称:

A,B,C。

(二)主要山脉与地形区、省区

1.在图中画出三级阶梯界线并说出阶梯界线上山脉的名称。

2.写出下列山脉两侧的地形区,并将主要地形区填在图中。

山脉

两侧的地形区

西侧

东侧

横断山脉

(青藏)高原

(四川)盆地或(云贵)高原

大兴安岭

()高原

()平原

太行山脉

()平原

巫山

()盆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

北侧地形区

南侧地形区

天山山脉

(准噶尔)盆地

()盆地

昆仑山

()高原

祁连山

(柴达木)盆地

秦岭

(黄土)高原

3.列表记忆山脉两侧的省级行政区名称

两侧的省级行政区

西侧省区

东侧省区

武夷山

江西省

重庆市

北侧省区

南侧省区

甘肃省

青海省

知识点三中国的气候

【复习目标】

1.能够读图说出我国冬季和夏季的气温分布特点以及温度带的分布。

2.运用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说出我国年降水量的地区分布特点。

3.能够读图说出我国干湿地区的分布。

4.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5.明确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以及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线。

气温:

我国冬、夏季气温特点及温度带

降水:

时空分布及干湿地区的划分

气候气候1.复杂多样(我国气候类型的分布)

特点2.季风气候显著(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

3.雨热同期

气候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1.我国气温的时空分布

(1)空间分布:

由南向北,气温逐渐降低。

(2)时间分布:

冬季,南北气温差别很大;

夏季,除青藏高原等地区外,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

2.我国温度带的划分依据是活动积温的多少。

东部季风区自北向南分布着5个温度带即:

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

★3.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

(1)时间分布:

夏秋多,冬春少。

(2)空间分布:

总体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东部地区,年降水量南多北少。

★4.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1)气候复杂多样;

(2)季风气候显著。

★5.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

除青藏高原地区外,习惯上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为界。

6.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主要是由夏季风带来的。

★7.气象灾害:

(1)天气灾害:

寒潮、台风、沙尘暴等

(2)气候灾害:

干旱、洪涝,(对农业影响最大)

8.冬、夏季风与季风气候

1我国南北温差

领土面积广,南北跨度大;

冬季温差显,北棉南穿夹;

夏季普高温,南北差不大;

青藏东秦淮,零度等温划。

最寒在一月,高温七月夏。

2.我国降水和干湿地区

夏季多雨天,春季易干旱;

东南至两北,降水呈递减。

年降水量变,南小西北显;

八百等降线,秦淮藏东南①。

干湿地区言,降水蒸发联;

湿润八百南,二百西干旱;

湿与半干,四百分界线;

长白小兴安②,亦属湿润焉。

(①秦淮藏东南,秦岭一淮河至西藏东南边缘一线。

②长白小兴安,长白山、小兴安岭地区。

3.我国气候主要特征

大陆季风强,影响区域广;

年际变化大,雨热同期旺。

第二特征有,复杂又多样。

地形千百态,气候受影响。

四、拓展归纳

1.有关气温、降水之最:

(1)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的漠河镇;

(2)我国夏季最热的地方是新疆的吐鲁番,人称“火洲”;

(3)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是青藏高原,原因是地势高。

(4)有“三大火炉”之称的城市是重庆、武汉、南京。

(5)我国降水量最多的地方是台湾的火烧竂。

(6)我国降水量最少的地方是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

2.雨带移动规律结论

5月,南部沿海进入雨季由此可知:

由北向南,我国雨季越来越

6月,长江中下游进入雨季长,降水量越来越多→河流汛期增长,

7、8月,华北、东北进入雨季水量增大。

9月,雨带南撤

10月,雨季结束

3.长江中下游地区两种特殊的天气:

夏初(6月)-----梅雨季节;

7、8月-----伏旱

五、拓展练习

1.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1)1月等温线通过的地方;

(2)毫米等年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3)与两个温度带的分界线;

(4)与两类干湿地区的分界线;

(5)地区与地区的分界线;

(6)与两类耕地的分界线。

2.干湿地区

(1)划分干湿地区的依据是气候的干湿程度。

(2)写出图中字母表示的干湿地区并注意其分界线。

ABCD

3.生活中的地理★

(1)我国传统民居与自然环境

ABC

A.民居特点:

房顶坡度大;

自然环境:

降水多。

B.窑洞——黄土深厚,直立性强,降水少,冬冷夏热。

C.竹楼——气候湿热,地面潮湿。

2.服饰与自然环境

藏袍——昼夜温差大

3.饮食与自然环境

四川、湖南一带的人们吃辣是很有名的。

联系所学知识,解释四川、湖南人爱吃辣椒的原因。

四川、湖南一带一年四季,特别是冬季比较阴冷潮湿,居民爱吃辣,可以驱寒抗风湿。

知识点四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主要河流、湖泊,说出长江、黄河的概况。

1.基本概念:

内流河/湖(区)、外流河/湖(区)

河流2.主要河流和湖泊及其主要水文特征

与源流概况(发源地、注入海洋、流经省区及地形

湖泊3.黄河区、河段划分、主要支流、水能集中河段等)

问题与治理措施

源流概况(发源地、注入海洋、流经省区及地形

4.长江区、河段划分、主要支流、水能集中河段等)

开发(水能、水运)

1.河湖的作用:

灌溉、航运、渔盐、旅游等,并且提供了水资源。

2.了解概念:

内流河、内流区、外流河、外流区、内流湖、外流湖、咸水湖、淡水湖

3.河流的分类及分布★

★4.识记以下知识点

(1)我国唯一注入北冰洋的河流是额尔齐斯河;

(2)我国注入印度洋的河流是雅鲁藏布江、怒江;

(3)“三江并流”中“三江”指:

长江、澜沧江、怒江。

(4)“三江源”中“三江”指:

黄河、长江、澜沧江。

(5)塔里木河:

河水主要来自昆仑山、天山等高山上的冰雪融水,每年7—9月是汛期。

5.黄河、长江概况比较

黄河

长江

发源地★

巴颜喀拉山

唐古拉山

注入海洋★

渤海

东海

长度(千米)

5464(约5500)

6300

干流流经

省级行政区

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豫、鲁

青、川、藏、云、渝、鄂、湘、赣、皖、苏、沪

主要地形区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青藏高原、横断山区、四川盆地、

河段划分★

主要

支流

上游:

湟水、洮河

中游:

汾河、渭河

北岸:

雅砻江、嘉陵江、汉江

南岸:

湘江、赣江、鄱阳湖

最大支流

渭河

汉江

水能集中河段★

上、中游

上游(源头至宜宾最集中)

主要水电站★

小浪底、三门峡、

龙羊峡

三峡、葛洲坝

★6.黄河、长江干流共同流经的省级行政区是、;

共同流经的主要地形区是。

★7.长江有“水能宝库”、“黄金水道”之称。

其干流横贯东西,终年不冻,宜宾以下四季通航。

8.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是防洪。

其中下游平原地区淡水的三个主要来源是:

一是宜昌以上的干支流;

二是洞庭湖和鄱阳湖两大水系;

三是汉江。

★9.黄河、长江生态环境问题及措施

三、拓展归纳:

★1.我国部分河湖的水文特征

2.河水补给来源

补给水源

主要影响因素

外流河

大气降水

降水

内流河

高山冰雪融水、山地降水

气温

思考:

内、外流河的汛期都集中在夏季,原因是否一样?

★3.其他问题

(1)读图P49“黄河干流泥沙沿途变化”,思考分析:

黄河流经哪个河段后,产生的泥沙最多?

为什么?

流经中游河段泥沙最多。

原因:

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支流较多,土层疏松,植被破坏严重,夏季多暴雨。

(2)分析:

黄河下游和长江荆江河段成为“地上河”的原因。

黄河下游:

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后,含沙量大增,进入下游平原地区,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河流速度减慢,携带的泥沙沉积下来,使河床抬高,成为“地上河”。

长江荆江河段:

荆江河道十分弯曲,有“九曲回肠”之称,多浅滩和沙洲,曲流发达,地势低洼,水流不畅,导致泥沙沉积,河床抬高,形成“地上河”。

(3)河流发生凌汛的条件有哪些?

一般出现在什么季节?

发生凌汛的条件:

河流有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

河流有结冰现象。

一般出现在初春、初冬季节。

四、方法指导

1.我国主要河流

河流众多丰水量,水能巨大世界响。

外流江河分三路,大多东入太平洋。

黄河含沙世界首,综合治理日加强;

淮河皖苏流域广,东入黄海南入江。

亚洲第一长江长,“黄金水道”多河港;

东北边境黑龙江,支流松花江通航;

华南珠江大流量,主干西江船来往;

横断山区巨能藏,最大河流澜沧江。

西藏雅鲁藏布江,水丰南入印度洋。

京杭运河南通航,世界人工河最长。

西北额尔齐斯河,唯一注入北冰洋。

2.黄河概况

源于巴颜喀拉山,东流注入渤海湾;

流经青川陇和宁,内蒙晋陕豫东山①。

第二长河五千五,河口孟津分段三;

上游一二阶梯过,龙羊青铜峡水电;

中游河水多泥沙,支流汾渭三门峡;

下游“悬河”遇洪险,引黄淤灌措施佳。

(①东山,山东省的倒称。

五、拓展练习:

1.黄河流域图

(1)黄河发源于A,注入B。

(2)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省区名称:

abcd

efghi.

★水电站:

GHI。

★(3)在图中标注上、中、下游的分界点(河口、孟津);

主要支流:

汾河、渭河、湟水、洮河。

在图中描画出黄河发生凌汛的河段。

(4)被誉为“塞上江南”的两大平原是、。

2.长江流域图

(1)在图中标出长江的发源地和注入的海洋以及水电站葛洲坝和三峡。

(2)在图中标出下列城市:

攀枝花、宜宾、重庆、武汉、南京、上海。

★(3)在图中用红色笔标注出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宜昌、湖口)。

(4)写出图中字母表示的省区名称:

abcd

efghijk。

知识点五中国的自然资源

1.举例说出什么是自然资源,它有哪些主要类型。

2.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

3.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4.运用实例说出我国为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而建设的大型工程。

1.自然资源概念及分类、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

自然2.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及分布、构成特点

资源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利用中的问题)

3.水资源组成

问题及措施

1.自然资源分类

3.基本国情:

(1)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2)地区分布不均,如耕地东多西少;

水资源东多西少,东部又呈现南多北少;

矿产分布,南方多有色金属,北方多煤、铁、石油;

西南地区水能丰富等。

(3)破坏、浪费严重,如水污染、水浪费等。

3.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

农业用地:

耕地、林地、草地

利用类型

非农业用地:

建设用地

★4.土地资源的分布

土地利用名称

主要分布地区

耕地(旱地、水田)

气候湿润的

东部季风区

东部平原以及低缓的丘陵地区

林地

山地(三大林区:

东北、东南、西南林区)

草地

年平均降水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内陆地区

5.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及国策★

6.土地资源利用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7.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

(1)地球上的水资源主要是海洋水;

淡水资源绝大部分为两极和高山的冰川。

(2)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