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证券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修改建议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682171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目前我国《证券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修改建议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目前我国《证券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修改建议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目前我国《证券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修改建议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目前我国《证券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修改建议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目前我国《证券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修改建议文档格式.doc

《目前我国《证券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修改建议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目前我国《证券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修改建议文档格式.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目前我国《证券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修改建议文档格式.doc

投资者是弱势群体,受害最深最大。

而《证券法》中的诸多缺漏,使得《证券法》未能充分有效地发挥出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遏制违法行为的作用。

如民事赔偿责任的相关部分,主要是民事赔偿制度,《证券法》法律责任一章中,涉及行政责任的有30余条,涉及刑事责任的18条,而民事责任仅有原则性的2条。

证券法中民事责任的缺位,目前已实际影响了司法实践。

《证券法》第63条规定仅仅涉及虚假陈述的民事赔偿,对内幕交易和操纵市场的民事赔偿未作规定,而对“虚假陈述民事赔偿”的规定也很笼统、概括。

在2002年“1.15”通知发布及2003年1月司法解释出台前,我国《证券法》相关证券管理法规仅规定了各种证券违规行为的行政处罚与刑事责任。

追究欺诈者的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虽然可以对欺诈者予以惩戒,但是在欺诈行为中受害的投资者的利益却得不到补偿。

“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有时因缺乏相应的具体措施而可能成为一句空话,因此,证券法中民事责任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是个突出的问题,可以说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建议:

在证券法修改时把投资者的力量利益保护放在首位,建立完善的投资者保护机制。

  1、在《证券法》修改时,增加“投资者协会”一章,赋予投资者依法有成立投资者协会组织的权利,同时规定投资者协会的法律地位、作用与职能,充分体现和贯彻保护投资者的基本原则。

  2、完善《证券法》中的民事责任相关部分,建立民事赔偿制度。

目前,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只是针对因虚假陈述引发的证券侵权民事赔偿,而对证券市场上操纵市场和内幕交易这两类常见的、危害更大的民事侵权行为,没有做出规定,内幕交易、操纵市场引发的证券侵权民事赔偿,仍然因缺乏具体的法律依据而让受证券欺诈的受损当事人没有权获得赔偿。

因此,建议立法将内幕交易、操纵市场也纳入民事赔偿范围,通过推动股东诉讼,将有效遏制证券欺诈行为。

  3、立法应明确规定挪用客户保证金、客户交易结算资金、客户托管的债券的行政责任,给客户造成损失的应承担刑事责任及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

  4、针对证券发行、上市、交易等环节中出现的效益不佳的公司上市、高溢价发行、发行规则不当、基金申购特权、疯狂的圈钱等诸多损害投资者利益的现象,须采取严格的科学管理制度,加强国家监管部门监管及处罚力度,严格市场准入制度。

  二:

关于券商的问题

  1、根据《证券法》有关规定,证券公司或证券经营机构是从事证券业务,并经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批准设立的机构。

但,何谓证券业务?

怎样才能得到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批准?

以及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批准权限有多大?

《证券法》没有做出明确的界定,实践中易造成无法可依,行政机关无法行使权力或权力滥用的现象。

同时,实践中证券公司或证券经营机构大量从事着诸如证券经纪、证券自营、证券承销、证券投资顾问、证券委托资产管理等业务,但立法上却没有对此做出界定与规制,使其目前在立法上处于真空状态,以致出现了问题在法律上找不到处罚依据。

同时对何为承销业务?

自营业务?

经纪业务等均没有明确的界定。

《证券法》修改时对证券业务作清晰的界定,包括证券经纪业务、证券自营业务、证券承销业务、证券投资顾问业务、证券委托资产管理业务等证券业务。

为了避免实践的混乱,有必要对属于证券公司的专营证券业务作清晰的界定,对专营业务和非专营业务作明确规定,将委托资产管理业务、证券投资顾问业务、私募发行的证券承销业务等均列为非证券公司专营业务。

  2、券商的经纪业务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浮动佣金制推行后,为客户最大程度地提供个性化的增值服务,将成为券商吸引和留住客户的核心手段。

《证券法》第137条只规定了代理客户买卖证券的证券公司是证券经纪人,依法严格来讲,只有法人机构证券公司才是证券经纪人。

对于券商的内部员工或者外聘人员不能成为证券经纪人,这样,券商的经纪业务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收益将大为减少,不利于证券公司的发展,也不利于证券业的健康发展。

在《证券法》修改时增加证券经纪人制度:

笔者认为建立证券经纪人制度可以借鉴《保险法》及相关法规关于保险经纪人的规定,明确证券经纪人法律地位、资格认证、业务流程、管理制度、法律责任,以及明确它与券商的关系。

  3、核准制下的通道周转制度存在许多弊端,亟待解决。

《证券法》修改时应增加保荐人制度的规定:

立法要明确规定券商,要建立并完善保荐人制度,规定保荐人的尽职调查义务,并授权证监会就保荐人的具体业务细化规则、尽职督导标准做出规范性规定。

  4、《证券法》对券商的监管大部分体现在事后的处罚上,具有事后性、滞后性,而对券商的日常业务的监管缺乏制度性规定,无法对券商的违法违规行为做出及时预警。

在《证券法》中增加券商的业务报告考评制度,作为监管机关监管的依据。

《证券法》将证券公司划分为经纪类与综合类公司,旨在形成券商有序的竞争机制,以便于监管机关的监督与管理。

为使竞争的环境更为公平、合理,要求券商对各种业务的进行开展,定期向监管机关报告,由监管机关对其进行考评。

  5、我国经济目前正面临着大规模的结构性调整,新一轮的并购重组浪潮为券商财务顾问业务的开展提供了有利的契机和广阔的空间。

而我国目前券商从事财务顾问的业绩非常单薄,这与券商固守“通道”业务不无关系。

修改《证券法》时,应明确券商可以从事并购财务顾问业务,将其纳入综合类券商的业务范围。

这样,可以在财务顾问业务的“通道”方面做出突破,引导综合性证券公司朝着规范的投资银行方向发展,从而将更有利于国有经济的重组。

  6、《证券法》明确规定:

“禁止证券从业人员交易股票”,其目的是通过禁止业内人员进行证券交易,防止证券市场风险,但实际中效果并不理想。

对这个问题的态度与做法,是不能笼统、一刀切的禁止,应禁止的是证券从业人员利用职权、内幕消息进行的证券交易,而业内人员正常的证券交易应该是允许的,但要求是必须有报告制度,以接受监督管理。

建议立法明确规定:

“证券从业人员若进行证券交易,必须向从业机构严格履行事先申请、事后报告制度,接受监管机关的监管。

禁止证券从业人员利用职权、内幕消息进行证券交易”。

  三、关于证券交易所问题

  证券交易所作为组织市场交易的核心环节,一旦产生运作上的混乱,将对证券市场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从我国目前现有的上海、深圳两个证券交易所运作来看,在组织结构上,均为会员制交易所。

证券交易所是个什么性质的组织、它的权限有哪些?

总经理的法律地位、职责权限有那些?

理事会和总经理的法律地位、职责权限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何等最重要的问题,我国《证券法》均未对此做出明确规定,这种回避重要事项的立法会使该章节规定的必要性大打折扣,在实践中极易造成权责不清和管理混乱。

(1)理顺证券交易所的运作架构,将其按会员制组织的法律性质界定,由会员组建、会员所有,是会员自我管理的自治实体;

现今我国已加入wto,更应按国际通行的惯例,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建议在《证券法》修改时增加:

“证券交易所的最高权力机关为理事会,法人代表是理事长;

交易所的总经理由理事会聘任或选任,并向理事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可见,以立法方式明确交易所的运作架构,应当成为《证券法》的一项重要内容;

(2)强化和完善交易所自律管理,是今后一段时间我国证券市场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

交易所应加强自身各方面制度的建设,完善内部管理机制;

加强对会员的监督、管理,以及加大对会员单位违规事件的处罚力度。

  四、关于发行的问题

  1、《证券法》调整证券的发行和交易活动,但未区分证券公开发行与否,这必将使非公开发行证券的发行和交易活动出现法律适用上的困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