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686165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地质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工程地质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工程地质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工程地质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工程地质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工程地质毕业论文.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工程地质毕业论文.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工程地质毕业论文.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工程地质毕业论文.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工程地质毕业论文.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工程地质毕业论文.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工程地质毕业论文.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工程地质毕业论文.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工程地质毕业论文.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工程地质毕业论文.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工程地质毕业论文.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工程地质毕业论文.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工程地质毕业论文.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工程地质毕业论文.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程地质毕业论文.doc

《工程地质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地质毕业论文.doc(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工程地质毕业论文.doc

摘要

论文讨论了山体滑坡的特征和对人类的影响,结合工程实际对山体滑坡做了简明的阐述。

本文还对湖北省竹山县布袋营滑坡治理工程的施工过程做了简单的介绍,本论文是在湖北省竹山县布袋营滑坡的勘察设计报告的基础上完成的。

根据施工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和滑坡体周边环境情况,设计采用了抗滑桩、排水沟和挡土墙格构护坡进行治理,抗滑桩布置于滑坡中后缘地带,起到防止后缘变形加剧和对滑坡后缘进行支挡的作用。

抗滑桩设计布局为两排,排水沟布置于滑体的外围及滑体内的沟道处,主要起排水作用防止地表水渗入地下加剧滑体下滑,滑坡体的前缘堵河处采用挡土墙和格构护坡设计,防止河水最滑坡体前缘的碎石土的冲刷。

论文对抗滑桩、排水沟和挡土墙格构护坡的施工工艺艺原理做了简单介绍。

关键词:

抗滑桩排水沟挡土墙锚杆格构梁

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飞速发展,近几年来国家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规模,岩土工程建设项目越来越多,水利水电工程和道路桥梁工程更是飞跃猛进。

随之而来的地质灾害也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

如:

泥石流、山地滑坡、岩崩等地质灾害更是频繁的发生。

地质灾害随时影响着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国家不的不重视地质灾害,加大对地质灾害的治理和资金的投入。

近几年来,在建筑领域的岩土工程方面,地灾工程是广受大家关注的热点,不仅因为它的技术复杂、综合性强,同时它还是提高工程质量减少事故的重点。

地灾工程是与从多因素相关的综合技术,是一个系统工程问题。

它与场地工程勘察、支护结构设计、施工开挖、稳定、降水、施工管理、现场监测等因素密切相关。

设计与施工涉及地质条件、岩土性质、场地环境、工程要求、气候变化、地下水动态、施工程序和方法等许多相关的复杂性问题,是理论上尚待完善、成熟和发展的综合技术学科。

如何根据场地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环境条件制定合理的设计方案;如何在保证稳定性的前提下,设计最经济的方案;如何吸取失败的教训、总结成功的经验,指导今后的设计与施工,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本论文主要介绍了本人在湖北地建正发基础工程有限公司实习期间对湖北省竹山县布袋营滑坡治理工程的施工工艺做了简单的介绍。

第一章滑坡的危害性

第一节滑坡的危害性

滑坡是山区、丘陵地区常见的病害。

它与地震、崩塌、泥石流一样,是一种危害很大的不良自然地质现象。

我国幅员辽阔,有70%的地区,地质地理条件十分复杂,滑坡分布尤为广泛,西南、西北、华东、中南和华北的山区,丘陵以及黄土高原地区都有大量滑坡分布,亦是世界上受滑坡危害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

滑坡为整体或几大块相继滑动,一般为缓慢地、长期地、间歇性地沿滑动方向向下滑动,它可以延缓几年、几十年以至百年以上。

滑坡滑动的土体或岩体,可大可小,小的百十立方米,大的可达几十万甚至数百万立方米。

滑坡具有很大的破坏力,大规模的滑坡会掩埋村镇、摧毁工矿、中断交通、堵塞江河、破坏农田和森林,给国家建设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的损失。

第二章产生山体滑坡的主要原因

第一节产生滑坡的主要条件

产生滑坡的主要条件:

一是地质条件与地貌条件;二是内外营力(动力)和人为作用的影响。

第一个条件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1)岩土类型:

岩土体是产生滑坡的物质基础。

一般说,各类岩、土都有可能构成滑坡体,其中结构松散,抗剪强度和抗风化能力较低,在水的作用下其性质能发生变化的岩、土,如松散覆盖层、黄土、红粘土、页岩、泥岩、煤系地层、凝灰岩、片岩、板岩、千枚岩等及软硬相间的岩层所构成的斜坡易发生滑坡。

(2)地质构造条件:

组成斜坡的岩、土体只有被各种构造面切割分离成不连续状态时,才有可能向下滑动的条件。

同时、构造面又为降雨等水流进入斜坡提供了通道。

故各种节理、裂隙、层面、断层发育的斜坡、特别是当平行和垂直斜坡的陡倾角构造面及顺坡缓倾的构造面发育时,最易发生滑坡。

(3)地形地貌条件:

只有处于一定的地貌部位,具备一定坡度的斜坡,才可能发生滑坡。

一般江、河、湖(水库)、海、沟的斜坡,前缘开阔的山坡、铁路、公路和工程建筑物的边坡等都是易发生滑坡的地貌部位。

坡度大于10度,小于45度,下陡中缓上陡、上部成环状的坡形是产生滑坡的有利地形。

(4)水文地质条件:

地下水活动,在滑坡形成中起着主要作用。

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软化岩、土,降低岩、土体的强度,产生动水压力和孔隙水压力,潜蚀岩、土,增大岩、土容重,对透水岩层产生浮托力等。

尤其是对滑面(带)的软化作用和降低强度的作用最突出。

就第二个条件而言,在现今地壳运动的地区和人类工程活动的频繁地区是滑坡多发区,外界因素和作用,可以使产生滑坡的基本条件发生变化,从而诱发滑坡。

主要的诱发因素有:

地震、降雨和融雪、地表水的冲刷、浸泡、河流等地表水体对斜坡坡脚的不断冲刷;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如开挖坡脚、坡体上部堆载、爆破、水库蓄(泄)水、矿山开采等都可诱发滑坡,还有如海啸、风暴潮、冻融等作用也可诱发滑坡。

第二节人类活动引发滑坡的主要因素

违反自然规律、破坏斜坡稳定条件的人类活动都会诱发滑坡。

例如:

(1)开挖坡脚:

修建铁路、公路、依山建房、建厂等工程,常常因使坡体下部失去支撑而发生下滑。

例如我国西南、西北的一些铁路、公路、因修建时大力爆破、强行开挖,事后陆陆续续地在边坡上发生了滑坡,给道路施工、运营带来危害。

(2)蓄水、排水:

水渠和水池的漫溢和渗漏,工业生产用水和废水的排放、农业灌溉等,均易使水流渗入坡体,加大孔隙水压力,软化岩、土体,增大坡体容重,从而促使或诱发滑坡的发生。

水库的水位上下急剧变动,加大了坡体的动水压力,也可使斜坡和岸坡诱发滑坡发生。

支撑不了过大的重量,失去平衡而沿软弱面下滑。

尤其是厂矿废渣的不合理堆弃,常常触发滑坡的发生。

此外、劈山开矿的爆破作用,可使斜坡的岩、土体受振动而破碎产生滑坡;在山坡上乱砍滥伐,使坡体失去保护,便有利于雨水等水体的入渗从而诱发滑坡等等。

如果上述的人类作用与不利的自然作用互相结合,则就更容易促进滑坡的发生。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越来越多的工程活动破坏了自然坡体,因而近年来滑坡的发生越来越频繁,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应加以重视。

第三章山体滑坡治理的措施

第一节排水措施

80%以上的滑坡发生在雨季,与水(大气降水、地下水)作用有关系。

因此,滑坡排水工程在滑坡防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几乎所有的滑坡防治工程都有排水措施,据排水沟布设的位置可分为:

(1)“八”字形环形排水,修在滑坡后缘及两侧稳定斜坡上,截排后山坡及两侧地表水。

(2)树枝状排水明沟,修在滑体地表,排除低洼地表积水。

(3)滑体内排水盲沟(渗沟),修在地下2米左右,排除滑体内地下积水。

盲沟实际上是地下汇水廊道,将两侧地下水汇集于沟中排除。

沟内需填实了渗水性非常好的粗沙、砾石、碎块石,以便地下水尽快排出。

除此还有地水排水井,修建在滑坡体中部,采用钻孔集水排除地下水。

第二节减载压脚措施

所有的滑坡发生都是因下滑坡力大于抗滑力引起的,若能想办法减少下滑力,增大抗滑力,使滑坡的下滑力小于抗滑力,此滑坡就不会滑动。

根据这一思路人们研究了减载压脚工程。

即在滑坡产生下滑力为主的部分(滑坡中一后部,称为驱滑段),削减一定量的土石压在滑坡前部(阻滑段),增大滑坡的抗滑力。

减多少方,在滑坡前缘压脚多少方可满足滑坡稳定要求,要通过滑坡稳定性计算得出。

第三节挡土墙支挡措施

抗滑挡土墙是滑坡防治中最常见的工程,建在滑坡前缘,阻挡滑坡滑动。

根据抗滑挡土墙使用的材料,可分为块石(片石、条石)浆砌抗滑挡土墙、混凝土抗滑挡土墙、钢筋石笼抗滑挡土墙和木头框架石笼抗滑挡土墙。

最常用的是“块(片)石浆砌抗滑挡土墙”。

挡土墙的设计仍应依据挡土墙设置位置的滑坡推力大小进行设计,挡土墙的基础应深入滑动面以下1米左右,最好嵌入基岩0.5米以上,确保挡土墙不与滑坡一起滑动。

由于普通挡土墙不适用于滑动面较深的滑坡防治,近10多年研究发展了预应力锚索抗滑挡土墙。

在普通抗滑挡土墙顶上加了一排预应力锚索,锚索的下端深入滑动面以下10米,最好锚于基岩中,此种抗滑挡墙的功能明显增强,适用范围更加广范。

第四节抗滑桩支挡措施

抗滑桩也是滑坡防治常用的工程,在铁路、公路滑坡的防治中用得很广泛。

将抗滑桩置于滑坡体前部,或被保护对象下侧,阻止滑坡滑动。

按抗滑桩的几何分布形态分为圆形、方形和梯形,应用最多的是圆形和方形两种;圆形按直径大小分为:

微形(a<0.5m)、小形(0.5~1.0m)、中形(1.0~2.0m)、大形(2.0~3.0)、特大形(d>3.0m);按施工方法分为人工挖孔桩、机械成孔桩和旋喷桩;按建筑材料和桩的结构分为混凝土桩、钢筋混凝土桩和木桩。

在滑坡防治工程中常用的是钢筋混凝土桩;近二十年为了增加抗滑桩的抗倾覆稳定性,研究出了预应力锚索抗滑桩,使抗滑桩的抗滑性得到充分发挥。

第五节格构梁+预应力锚索或锚杆抗滑措施

格构梁+预应力锚索锚杆抗滑工程是近十多年来发展起来的,该复合结构抗滑工程适用于滑坡前缘为陡坡的地形。

由格梁和预应力锚索或锚杆两部分组成,格构梁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或现浇),紧贴坡面嵌入地下与地表齐平,格构梁相交点为预应力锚索施加的位置。

预应力锚索或锚杆的下端(锚固段)应深入滑动面以下8-10米,最好锚在岩石里。

锚索用量的设计应依据滑坡推动力计算,格梁结构和断面尺寸设计应依据每组锚索施加预应力大小进行设计。

在山区地带没有受到冲刷的格构梁框内应填满耕作土壤,以便种草绿化。

在河床地带经常受到河水冲刷的地带格构梁的框内应填筑浆砌石防止河水的冲刷。

第四章山体滑坡治理工程实例

第一节工程概况

布袋营滑坡位于竹山县文峰乡滚子岭村堵河右岸,均岩山危岩体位于堵河左岸,两者隔河相对,距竹山县城(N60°E)10公里,距下游黄龙滩水库大坝90公里。

地理坐标东经:

110°17′30″,北纬32°15′06″。

该滑坡为一危害性大的特大型滑坡,其平面形态呈不规则长舌形,南北向纵长840m,东西横向平均宽430m,平均厚40m,总面积41.16×104m2,体积约为1646.40×104m3,主滑方向近北,竹山—大坪乡级公路从滑体上通过,交通较为便利。

布袋营滑坡属湖北省国土资源厅重点关注的灾害点之一,该滑坡初始变形于1982年,之后每年汛期均产生不同程度的蠕滑变形,1996年以来变形加剧,造成滑体上居民房屋及其它建筑物拉裂变形,毁坏严重,致使34户居民于2001年7月前全部迁离。

2003年8月4日位于滑体前缘堵河对岸的均坪山危岩岩体发生崩塌,方量约24-30×104m3,崩塌体坠落堵河引起涌浪高达10—20m;受其影响,滑体前缘于2003年8月25日雨后发生坍滑,原竹山—大坪公路滑入堵河,滑体前缘及两侧缘与后缘同时产生贯通性拉张裂缝,变形不断加剧,并存在整体滑移迹象。

严重威胁上游竹山县城7万余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与黄龙滩水库的正常营运。

2004年11月受竹山县国土资源局委托,湖北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承担了竹山县文峰乡布袋营滑坡和滑坡对岸的均岩山危岩体的勘查任务。

2006年5月受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委托,湖北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承担了布袋营滑坡应急治理工程的方案设计。

2006年10月国土资源厅在武汉组织专家组对布袋营滑坡治理工程方案设计进行了审查,湖北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按照专家意见对应急治理方案进行了相应的修改。

最终确定治理方案为:

抗滑桩+现浇砼格构护坡+排水沟

抗滑桩布置于滑坡中后缘地带,起到防止后缘变形加剧和对滑坡后缘进行支挡的作用。

抗滑桩设计布局为两排,第一排抗滑桩布置于高程418m,桩长26m,其中嵌入基岩为10m,桩顶埋入地面以下4m,桩距为6m,截面为1.8m×2.8m,共40根,第二排抗滑桩布置于高程437m,桩长26m,其中嵌入基岩为10m,桩顶埋入地面以下4m,桩距为6m,截面为2.0m×3.0m,共20根。

现浇砼格构护坡采用混凝土格构+浆砌石护坡布置于滑坡前缘枯水位以上地带,护坡面积为15750m2,护坡段为高程246m-263m。

钢筋石笼挡土墙为重力式挡土墙,底宽为3.5m,高3m,顶宽1.8m,断面面积为7.8m2,护坡底线挡土墙长350m。

排水沟全长为4998m。

(见附图一)

2008年5月受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委托,湖北地建正发基础工程公司承担了竹山县文峰乡布袋营滑坡应急治理工程治理任务,工期为360天,工程总投资2600万元。

第二节工程基本特征

1.1、该滑坡为一危害性大的特大型滑坡,其平面形态呈不规则长舌形,南北向纵长840m,东西横向平均宽430m,平均厚40m,总面积41.16×104m2,体积约为1646.40×104m3,主滑方向近北。

1.2、滑体物质上部由含碎石粘性土组成,碎石含量随深度而增加,厚度2.0-20.0m;下部由碎块石组成,无充填,块石成分主要由硅质岩、硅质灰岩、炭质板岩组成,大小混杂,厚度15.0-52.1m,结构松散,透水性较强。

1.3、滑坡体周界清晰,可见贯通性弧形拉张裂缝,并形成0.2-1.0m高的坠落陡坎,两侧缘受一组近南北走向的裂隙控制,后缘受∈1sg地层层面控制。

1.4、据钻孔揭露,中前部滑带为碎块石与基岩接触的碎石带,滑移特征不明显;后缘经槽探揭露,滑带和滑动面清晰

第三节工程地质环境

3.1地理环境

勘查区地处鄂西北构造侵蚀剥蚀中低山区,行政区划隶属竹山县文峰乡滚子岭村,滑坡位于堵河右(南)岸,距竹山县城(N60°E)10公里,距下游黄龙滩水库大坝90公里。

地理坐标东经:

110°17′30″,北纬32°15′06″。

竹山—大坪乡级公路从滑体上通过,交通较为便利。

勘查区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区,四季分明,春季增温快,冷暖多变,夏季气温高,降水集中,秋季降温迅速,多有阴雨,冬季降水少,时日绵长。

年日照时数1200-1700小时,年平均气温10—15.5°C,最高温月7月平均气温27.4°C,最低温月1月平均气温3°C,无霜期154—250天。

年平均降雨量826.6mm,随季节的不同月降雨量差异较大,多集中在5-9月份,占全年降雨量的68%。

3.2地质环境

3.2.1地形地貌

勘查区地貌成因形态属构造侵蚀剥蚀中低山,山体由寒武系浅变质岩组成,山脊走向沿堵河呈近东西向展布,山顶高程560—635m,堵河河谷横断面呈不对称“V”字型,左(北)岸坡角60-80°,呈近直线逆向坡,局部陡立;右(南)岸坡角25-60°,上缓(25-30°)下陡(40-60°),呈折线近顺向坡。

滑体位于堵河右(南)岸,在地貌上形成东、西、南三面高的凹谷地形,北侧(前缘)受堵河切割,坡角高陡(50-85°),纵向上分布4级缓倾平台,构成折线型边坡,总体坡度25°,横向上起伏不平,两侧缘及中部各发育一条次级冲沟。

滑坡前缘临堵河,与均坪山危岩体隔河相对。

堵河发源于陕西省平县杉树坪,自西向东北流经县境。

堵河干流竹山县境内长142.5km,流域面积1821.6km2,两岸山势陡峻,水流湍急,河道狭窄,无较大河谷平地。

堵河水量较丰沛,洪枯变幅较大,洪水期多出现在每年的6-8月,历史最大流量11900m3/s,最高水位263.18m(1937年6月);多年丰水期流量多在5000-6000m3/s。

正常流量4200m3/s,枯水期流量一般在100-200m3/s之间,洪枯水位变幅11-13m。

黄龙滩水库建成蓄水后,堵河正常水位247.00m,丰水期水位249.10m。

堵河流经布袋营区段呈近东西向突出的弧形,河面宽60-100m。

由于人类耕种及筑路、建房等工程活动,坡体原始形态均遭破坏,滑体表部大部分被垦荒造田,原坡脚切坡修筑的竹山—大坪乡级公路,大部分路段已滑入堵河,现公路改道自滑体中前部通过。

3.2.2地层岩性

勘查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寒武系(∈)及第四系(Q)地层,

1、寒武系下统水沟组(∈1sg)

测区出露的地层岩性为深灰色炭质、硅质板岩夹薄层含炭质灰岩,薄层状,单层厚度5-10cm,局部夹煤线,分布于滑体左(西)侧。

2、寒武系中上统(∈2+3)

下段:

地层岩性为灰白色炭质绢云母片岩,片状构造,片理发育,分布于滑体右(东)侧。

上段:

地层岩性为灰白色绢云母石英片岩、含钙质绢云母片岩夹数层含炭质绢云母片岩,夹有砂岩透镜体和厚2-5m的煤层,分布于滑体以北堵河对岸。

3、第四系地层

①崩滑堆积(Qdel)

岩性由碎块石夹土组成,块石大小混杂,结构松散,块径最大者达5-7m,一般在0.5-1.0m之间,碎块石成分杂乱,主要由云母片岩、炭质板岩、硅质岩及灰岩组成,土石比2:

8—3:

7,厚度5-15m,主要分布于滑坡体前缘及堵河对岸坡体。

②残坡积层(Qel+dl)

岩性为黄色粉质粘土含少量碎石,硬塑状,结构较为致密,碎石成分主要由硅质岩、炭质板岩、灰岩组成,碎石块径多在2-5cm,土石比9:

1-7:

3,厚度2-20m,主要分布于滑体上部。

③崩坡积层(Qcol+dl)

岩性由块石组成,散粒状堆积,块石最大者达数十米,一般2-5m,部分0.5-2m,成分主要由硅质岩、灰岩及炭质板岩组成,块石间空隙上部由粘性土充填,下部无充填,厚度15-52.10m,主要分布于滑体下部及滑体表层局部。

(见附图二、三)

3.2.3地质构造

勘查区在区域构造格架上处于昆仑—秦岭纬向构造体系东秦岭南亚带,淮阳山字型构造体系两翼反射弧,新华夏第三隆起带、第二沉降带中段交接部位,以官渡南部的杨子地台北缘大断裂(青峰大断裂)为界,以北为秦岭地槽东段南缘,以南为杨子准地台区。

山体走向北西—南东向,区内构造形变以褶皱为主。

滑坡区位于新华夏系构造体系的竹山断裂以北和武当隆起带相伴生的北东向展布的太平寨断裂与堵河—大川断裂之间,区内地质构造简单,无大型断裂构造,在滑坡前沿顺堵河发育一条北东向小型隐伏断层。

滑体所处位置为一倒转向斜近核部,层间柔性小褶皱发育。

受区域构造的影响,区内地层揉皱发育,岩层走向变化较大,总体走向北20-80°西,倾向北东,倾角25-55°,构造裂隙发育,其主要发育五组,见裂隙特征统计表2-1。

节理裂隙特征统计表

地层

代号

产状

特征描述

节理裂隙玫瑰花图

∈2+3

绢云母石英片岩

140°∠75°

裂面粗糙不平,张开,宽2-4mm,可见延伸12-20m,无充填,5条/m

340°∠86°

裂面粗糙不平,张开,宽1cm,可见延伸10-12m,无充填,2条/m

25°∠20°

张开,宽0.5-1cm,可见延伸8-10m,局部粘性土充填,2条/m

280°∠65°

裂面平直,张开,宽2-3mm,可见延伸0.5-0.8m,无充填,12条/m

305°∠85°

裂面平直,张开,宽1-2mm,可见延伸1-2m,无充填,15条/m

∈2+3

绢云母片岩

200°∠64°

裂面较平直,张开,宽2-3mm,可见延伸2-3m,3条/m

225°∠65°

裂面粗糙不平,张开,宽2-3mm,可见延伸1.5-2m,2条/m

190°∠60°

闭合,可见延伸0.5-0.8m,5条/m

50°∠85°

闭合,可见延伸0.5-0.8m,6条/m

140°∠60°

闭合,可见延伸0.5m,6-7条/m

∈1sg炭质板岩

6°∠82°

裂面平直,张开,宽2-5mm,可见延伸2-3m,无充填,5条/m

145-166°∠60-80°

裂面较平直,张开,宽1-5mm,可见延伸1-3m,局部少量粘性土充填,3条/m

45°∠50°

裂面粗糙不平,微张,宽1-2mm,可见延伸1-3m,无充填,4-6条/m

295°∠80°

裂面粗糙不平,微张,宽1-2mm,可见延伸1-3m,无充填,4-6条/m

122°∠78°

裂面较平直,微张,宽1-2mm,可见延伸1-3m,无充填,3条/m

表2-1

第四节抗滑桩施工

抗滑桩施工包含以下工序:

施工准备、桩孔开挖、护壁、地下水处理、钢筋笼制作与安装、混凝土灌注等。

抗滑桩基坑采用人工挖孔,并及时用混凝土制作护壁支护;开挖后按设计要求进行孔内捆扎钢筋笼,采用搅拌机制拌混凝土,布置混凝土输送泵(效率20m3/h)运料入仓,进行桩体浇筑。

桩基础开挖弃石土运至填筑区段进行回填压密。

抗滑桩属于隐蔽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做好各种地质、施工和检验记录。

对于发生的故障及其处理情况,应记录备案。

4.1施工准备

根据工程的地理位置施工用水主要是从山下的堵河由高压泵抽水到施工现场,由于高差较大分两级抽水,并在施工现场较高的位置用红砖砌筑了蓄水池,作为备用。

施工用电,竹山—大坪乡10KV高压电路从该滑坡体通过,经过同电力部门协商直接从竹山至大坪乡10KV高压电路上搭接并安装300KW的变压器。

竹山—大坪乡级公路从滑体上通过,交通较为便利。

施工现场的坡度不是很大,用挖掘机对场地进行了平整。

布袋营滑坡防治工程主要材料为钢筋、水泥、砂、石料等,钢筋水泥从十堰购进,混凝土骨料从当地的砂石厂购买。

砂石料的杂质和有机质的含量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有关规定。

4.2桩孔开挖

抗滑桩为六十根,主要采用以人工开挖。

开挖前应整平孔口,测量放点,孔口安装明确施工安全标志,并做好桩区围栏和地表截、排水及防渗工作。

在雨季施工时,孔口地面上加筑适当高度的围堰。

采用跳间方式开挖施工,间隔1孔,分两序施工。

按由浅至深、由两侧向中间施工的顺序进行。

松散层段原则上以人工开挖为主。

孔口作锁口处理。

基岩或坚硬弧石段可采用少药量、多炮眼的松动爆破方式,但每次剥离厚度不宜大于30cm。

开挖基本成型后再人工刻凿孔壁至设计尺寸。

距民房近的桩严禁采用爆破开挖。

根据岩土体的自稳性、可能的日生产进度和模板的高度,经过计算确定一次最大开挖深度。

一般地,自稳性较好的可塑一硬塑状粘性土,或稍密以上的碎块石土,或基岩中为1.0—1.5m;软弱的粘性土或松散的、易跨塌的碎石层中为0.3~0.8m。

当开挖的桩有地下水时用电泵将水抽出也可用水桶吊水,每开挖一段应及时进行岩性编录,仔细核对滑面(带)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如其实际位置与设计有较大出入时,将发现的异常及时向建设单位和勘察、设计单位汇报,通过设计变更处理。

实际桩底高程应会同勘察、设计单位现场确定。

开挖的弃渣用卷扬机吊起。

吊斗的活门应有双套防开保险装置。

吊出后应立即运走,堆放于业主指定地点。

4.3护壁

护壁采用C15的混凝土进行护壁,护壁钢筋为圆钢Φ8间距为250mm,钢筋安装时锁口处应搭接钩好。

使用钢模板支撑,根据设计要求护壁的厚度为15cm~40cm之间,护壁的单次高度根据一次最大开挖深度确定。

护壁厚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并力求均匀,与围岩接触良好。

护壁后的桩孔应保持垂直、光滑。

(见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