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诗两首 1doc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686437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7.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国诗两首 1doc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外国诗两首 1doc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外国诗两首 1doc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外国诗两首 1doc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外国诗两首 1doc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外国诗两首 1doc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外国诗两首 1doc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外国诗两首 1doc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外国诗两首 1doc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外国诗两首 1doc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外国诗两首 1doc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外国诗两首 1doc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外国诗两首 1doc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外国诗两首 1doc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外国诗两首 1doc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外国诗两首 1doc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外国诗两首 1doc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外国诗两首 1doc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外国诗两首 1doc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外国诗两首 1doc文档格式.docx

《外国诗两首 1doc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国诗两首 1doc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外国诗两首 1doc文档格式.docx

《祖国》发表于1841年4月号《祖国纪事》杂志。

1839年俄国斯拉夫派诗人霍米亚柯夫发表一首《祖国》,认为俄罗斯伟大在于人民温顺和对东正教虔信,沙皇统治集团御用文人也借爱国主义来炫耀他们文治武功,莱蒙托夫针锋相对地提出了自己对祖国“奇异爱情”,把祖国美好大地和勤劳人民视为祖国概念真正内涵,表现出他想了解和接近人民并休戚与共强烈愿望。

2.休斯(1902~1967)美国黑人诗人、小说家,美国黑人文艺复兴运动领导者,被誉为”黑人桂冠诗人”。

休斯写过小说、剧本、自传和新闻速写,以诗歌方面成就最为突出。

他创作了十多部诗集,比较重要有《哈莱姆莎士比亚》《单程票》《延迟梦之蒙太奇》等。

休斯创作植根于美国黑人生活,对他们痛苦生活给予同情,讴歌他们美好情感,颂扬了他们源远流长文化传统。

诗歌主题思想有积极社会意义,休斯创造性地把黑人民歌艺术引进诗歌创作,吸收了黑人爵士音乐和布鲁斯民歌形式和手法,形成了轻松活泼豪迈奔放风格,对美国黑人诗歌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三、研读《祖国》

1.学生听读课文录音,整体感知诗意。

教师提示:

诗句“我爱祖国,但用是奇异爱情”是解读诗意关键。

诗人把对祖国感情比喻为“爱情”,统摄全诗。

2.学生自由诵读,认真领会诗句、诗段所表达意思,思考:

从诗歌内容看,诗人对祖国奇异“爱情”指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明确:

诗人没有用豪言壮语去盛赞祖国光荣历史、英雄业绩,也没有去歌颂名山大川,无尽宝藏,而是以平实笔调描写俄罗斯原野景色和农家生活。

平实中见真情,奇异“爱情”表现在诗人把自己对祖国爱和对俄罗斯大自然、对普通百姓爱糅合,化为一体;

即对俄罗斯山河景物和淳朴乐观人民热爱。

3.多媒体演示俄罗斯风情图片,学生直观感受山川之美。

4.以俄罗斯抒情名曲《卡秋莎》为伴奏音乐,师生有感情诵读全诗。

思考:

《祖国》一诗充分显示了诗人在描摹自然景物上卓越才能。

诗中构置了哪些充满浓郁诗意画画?

学生归结体会,教师明确:

诗人对俄罗斯山河风景和人民生活热烈讴歌。

冷漠沉静草原,随风晃动森林,奔腾激流,村间小路,苍黄田野,闪光白桦,苍茫夜色,颤抖灯光,远近相映、声色兼备,把俄罗斯山河雄壮之美和秀丽之美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幅绚丽变幻而朦胧流动画面。

打谷场丘堆满丰收谷物,农家茅舍覆盖着稻草,小窗上浮雕窗板,更有节日夜晚,农人醉酒笑谈、尽情舞蹈场面,恰似一幅绝妙民俗图,洋溢着俄罗斯生活气息。

5.合作研讨:

诗人所抒发爱国之情主要是通过描写俄罗斯夜色及夜色中人们活动来表现出来。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学生研讨后回答,教师明确:

诗歌在对原野景色和农家生活描述中,隐含着诗人对祖国真挚感情,即“真实地、神圣地、理智地理解对祖国爱”(比勃罗留波夫语),这种爱是真实,也是最本色。

6.学生熟读全诗。

四、指导自读《黑人谈河流》

1.学生自由诵读全诗,整体感知诗意。

这首诗在语言结构上。

长句、短句互相交错,参差跌宕;

四个排比句,上半句结构相似,下半句发生变化。

均不相同。

这样变化既有涛行结构整齐均衡一面,又不失之呆滞化一;

既有诗行形式上跳跃,又不失节奏上宫商之声。

2.学生合作研讨:

(1)诗人想通过谈“河流”来表达什么样思想感情?

(2)“我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应该怎样理解?

这句诗两次出现有什么表达效果?

(3)全诗艺术构思是跳跃

死海不死教学设计示例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训练点

1.学习说明文语言准确性。

(数字准确性)

2.复习“抓事物特征说明”方法。

3.体会在文章中引用神话传说作用。

(二)能力训练点

1.训练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2.训练学生创新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了解死海一般知识,懂得自然界神秘现象是可以认识道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兴趣。

(四)美育渗透点

领略自然界神奇美。

学法引导

1.引导解释文中“死”与“不死”含义。

2.讨论传说和神话在本文中作用。

3.学习几种常用说明方法。

4.进行环保教育,培养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体会说明文中数字说明作用。

难点:

1.文章中引用神话传说作用。

2.关于新颖、巧妙标题如何理解。

解决办法:

1.利用实验方法理解死海不死道理,这样形象直观,容易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兴趣。

2.利用讨论比较方法,加深对说明文语言准确性(数字使用)理解,和对说明文中引用神话传说作用理解。

2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大烧杯、鸡蛋、盐、水。

师生互动活动

1.观察实验,并描述实验过程,要求层次清楚、语言简练、准确。

这个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复述课文,语言力求简洁,重点内容突出,无口语中毛病。

3.分组讨论,使更多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并且能提高学生概括能力。

4.搜集有关死海资料,了解死海现状及未来,班上进行信息交流。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导人新课

请同学们观察下面实验:

用一个透明容器(大口)盛水,放人鸡蛋,鸡蛋下沉;

再取出鸡蛋,在容器水中加入大量食盐(按23%—25%计算),再将鸡蛋放人,观察鸡蛋浮沉情况,请同学们讲述一下这个实验过程,并用两句话概括一下鸡蛋浮沉原因,要求语言力求简练、准确,描述层次清楚,顺序得当。

(原因:

由于水密度小于鸡蛋密度,所以鸡蛋下沉;

又由于盐水密度大于鸡蛋密度,所以鸡蛋浮在水中。

(一)明确目标

1.把握作者.写作思路,复习“抓特征说明”方法。

2.了解死海一般知识,懂得自然界神秘现象是可以认识道理。

(二)整体感知

《死海不死》是一篇介绍咸水湖知识科学小品文,文章紧紧抓住死海特征,从“死”与“不死”人手,写了死海中没有鱼虾草木存活”死”,和人不会被死海淹死“不死”,然后层层分析,指出这是由于咸度高本质特点决定,接着指出死海成因,是自然界变化结果,具体说明了死海形成过程,最后说明了死海过去荒凉(死),现在充满生机(不死),将来将会干涸(死),全文采用了从现象到本质逻辑顺序,揭示了死海本质特征:

咸度高。

文中“死”字不同含义:

“死海”,鱼虾草木不能存活,“死海不死”,人在海水中被淹死,“死海真要死了”,干涸。

题目巧妙把“死”与“不死”统一起来,新颖、引人人胜,从不同角度来揭示死海特征,这样,标题既是文章内容概括,又是文章结构线索:

寸草不生“死”人不会被淹死开发利用、出现生气“不死”干涸“死”,这种写法耐人寻味。

(三)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1)说明文最重要是什么?

(抓事物特征)

(2)说明文中由现象到本质,由结果到原因这都属于什么说明顺序?

(属于逻辑顺序)

(3)说明文从语言上怎样分类?

(一般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文。

2.正音、辨字、辨词。

游弋(Yì

,不能读作Gē):

(兵船)巡逻,这里指游来游去。

谕(Yù

,不能读作Yú

)告:

告诉,使人知道。

(旧指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

安然无恙(Yà

NG):

平安无事样子,没有遭受什么病害或祸害。

大惊失色:

形容非常吃惊。

执迷不悟:

坚持错误,不知觉悟。

3.分析作者.写作思路。

(1)审题:

看了这个题目,你知道了什么和想知道什么?

(2)同学们自愿读课文,一人一段。

(3)复述课文。

在亚洲西部,巴勒斯坦和约旦交界处,有一个“死海”,死海中没有鱼虾、水草,海边也寸草不生,可是人到海里却不会被淹死,这是由于死海含盐量高、咸度高造成。

死海地处约旦和巴勒斯坦之间南北走向大裂谷中段,它源头主要是约旦河。

河水中含有很多盐类,再加之河水不断蒸发,盐类沉淀下来,最终形成了这个咸水湖。

死海过去是荒凉,现在开发利用后死海有了许多生气,但是由于蒸发量大于输入量,死海将来可能干涸。

(4)根据上面复述,你知道了什么?

(说明对象:

死海。

说明对象特征:

死与不死,本质特征咸度高。

死海形成:

死海过去、现在、将来。

(5)具体分析,看看文章如何来体现以上内容。

读第1自然段,它交代了什么?

(死海地理位置,死海得名原因。

)“死海”一词中“死”是什么意思?

(鱼虾草木不能存活。

(6)依照第1自然段思路,同学们自己说说学第2自然段所得。

(交代死海另一特征:

不死。

(7)读第3—4自然段,做以下练习。

①第3自然段说明主要内容是什么?

(主要内容是:

引用传说,说明死海浮力之大,既形象,又神奇)。

②第4自然段说明主要内容是什么?

(主要内容是说明死海浮力大原因。

③第4自然段说明顺序是什么?

(从结果到原因逻辑顺序。

④第4自然段说明方法有哪些?

(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8)读第5-6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①第5自然段讲述是不是死海成因?

用原文回答。

(不是,这只是神话,是人们无法认识死海形成过程一种猜测。

②死海真正成因是什么?

(死海形成是自然界变化结果。

③作者是如何具体说明死海形成?

(地理位置长度、宽度、深度源头形成。

④用自己话概括一下死海形成。

(9)读第7—8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①用书上词语说明死海过去、现在、将来。

(过去:

荒凉。

现在:

生气。

将来:

干涸。

②文中是怎样写死海对人体健康有利?

(死海上空艳阳高照,海面空气清新,含氧量高,对人体健康有利。

③根据自己课外知识能否回答海水有何治病功能?

(海水中盐类、矿物质丰富,具有比温泉更为理想杀菌作用。

(10)速读全文,给文章分段,并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

介绍死海特征。

第二部分(第5—6自然段):

说明死海成因。

第三部分(第7—8自然段):

介绍死海过去、现在和未来。

(11)一段话来概括本课所介绍对象、特征及说明方法。

(说明对象是死海,其特征是咸度高,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引用资料说明方法。

(12)讨论以下问题。

①文章结尾写到:

“长此下去,在不久将来,南部较浅地方,海水将会消失;

较深北部,数百年后也可能干涸。

那时,死海真死了。

”如何挽救死海呢?

(提示:

看课文中所给图示。

②死海真会干涸吗?

(由于蒸发量大于输入量,致使水面下降,随着水面下降,蒸发量也在减少,况且还有约旦河水输入,所以死海不会干涸。

(四).总结、扩展

这一篇知识小品文,介绍了死海特征和成因以及现状和未来,采用了由现象到本质逻辑顺序。

在说明死海“死”与“不死”现象时,使用了举例子说明方法,说明死海特征时也用了举例子说明方法。

另外,为了更好地突出说明对象特征,作者还采用了列数字说明方法。

在说明死海浮力大原因时,列举了四个数据;

在说明死海成因地形特点时,列举了四个数据;

文章最后一段,列举了一个数据,说明死海将来真要“死”。

(五)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第一题。

(死海海水里无鱼虾水草海边也寸草不生,而人们在其中可以自由游弋不会被淹死,其本质特征就是咸度高。

2.搜集有关死海材料,了解死海现状和未来,准备在班上交流。

3.读课文,体会文章从哪些方面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性。

第二课时

说明文中除了运用一定说明顺序和恰当说明方法来突出说明对象特征外,还要注意语言准确性,科学小品文语言还有生动形象特点。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死海不死》这一课是如何体现语言准确和生动。

数字准确性,了解确数和约数不同用法。

2.文中引用神话传说作用。

通读全文,了解全文所用列数据说明方法,具体包括确切数字和大约数字两类,数字具有科学性和权威性,用得好,比文字说明简明、概括、具体,具有说服力。

为了科学说明死海本质特征——咸度高,文章列举了四个数据。

前三个数据从大到小依次分别列举了三种主要矿物质绝对含量之多,后一个数据指出各种盐类和海水相对比例之大,用都是确数,说明统计精确、具体,具有科学权威性。

测量死海面积和平均深度,用确数;

测量死海最深处和每年水面下降,用约数,这是根据对死海认识程度和死海实际变化确定,数字用语也是很准确。

文中除了用数字表现准确外,还用了“大概”、“大约”、“不久”、“也

教学目

了解奏表特点。

了解诸葛亮“亲贤臣,远小人”等名言。

掌握本篇词语。

教学设想

诸葛亮《出师表》是表文中一篇代表作,“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此表用散体写成(唐宋以后写表多用骈体文),也是古代散文一名篇。

“表”即奏表,是臣下给君王上书。

臣下上书奏事,陈述己见,提出建议,有所谏诤。

诸葛亮在出征时,以深怀托孤之情、肩负丞相重任忧虑国事心意给后主刘禅进此表,其情其辞自有其特点。

“表以陈情”(刘勰《文心雕龙·

章表》),陈述衷情,这是表文一大特点,本篇情挚辞切,教学中要突出这点。

疏通文字,懂得词句,是理解古文基础。

教学中要把这个基础打扎实。

本文词语较多,学生生疏者不少,要逐句弄懂,逐段讲解。

加强诵读、背诵练习。

用三个课时。

介绍文章背景。

正音、诵读课文。

一、导入新课。

教师: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诸葛亮《出师表》。

诸葛亮这位著名历史人物,大家比较熟悉。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文,我先把诸葛亮情况,主要是诸葛亮写《出师表》时情况,简略地介绍一下。

诸葛亮辅佐刘备,历尽艰难坎坷,经过多年奋战,终于建立了蜀国,身负丞相重任。

蜀国建立后两年,即公元223年,刘备病逝,后主刘禅继位,时年16岁。

诸葛亮受遗诏辅佐刘禅,主持蜀国军政大事。

公元227年,诸葛亮统率蜀国军队北进,驻军汉中(今陕西南郑县),准备征伐曹魏,夺取中原,复兴汉室。

他当时感到刘禅暗昧懦弱,颇有内顾之忧,所以临出发前上书刘禅,恳切劝谏,要刘禅继承刘备遗志,砥砺志行,振作精神,听信忠言,任用贤良,黜斥佞人,严明赏罚,尽心国事,以图完成复兴汉室,统一天下大业。

这就是《出师表》。

“表”是臣下向君王上书言事一种文体。

表文一大特点是陈述衷情。

学习这篇文章,要注意领会诸葛亮在文中所表露思想感情,了解文中诸葛亮一些名言。

二、教师范读课文。

三、正音。

殂(Cú

) 

陛(Bì

以塞(Sè

)忠谏 

陟(ZHì

臧否(ZāNG 

Pǐ) 

攸(YōU) 

祎(Yī) 

以遗(Wè

I)陛下 

咨(Zī) 

裨(Bì

阙(QUē)漏 

颓(TUí

桓(HUá

N) 

闻(Wè

N)达 

猥(WěI) 

危难(Nà

二十有(Yò

U)一年 

夙(Sù

驽(Nú

攘(RǎNG) 

彰(ZHāNG) 

咎(JIù

诹 

(ZōU) 

涕(Tì

四、朗读。

可叫三四名同学朗读课文。

朗读前提出要求:

字音正确、句读分明。

读毕酌情讲评。

五、默读。

让学生各自默读课文,参看课本注释,弄懂词句意思,有不解之处,当堂提出。

布置作业

诵读课文,熟悉内容。

初步理解并概括各段内容。

理解段意,明了诸葛亮提出了哪些谏言。

练习诵读。

讲解文章第1—5段

第1段

一、全班齐读。

读毕,就字音、句读酌情讲评。

二、词句。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先帝”:

当朝帝王已死父亲,这里指刘备;

“先“,称已死人为先,多用于尊长。

“创业”:

指创立统一天下大业。

“而”:

却。

“中道”:

中途,半路。

“崩殂”:

古代帝王死叫崩或殂。

”三分”:

指分成蜀、魏、吴三国。

“益州”:

汉代州名,现在四川省一带,当时蜀疆域基本上是汉益州,因称蜀为益州。

“疲弊”:

困苦穷乏。

“诚”:

确实,确。

“之”:

“秋”:

时机,时刻。

“然”:

但是。

“侍卫”:

侍从护卫。

“于”:

在。

内”:

指朝廷中。

“忠志之士”:

忠诚有志将士。

“身”:

自身,自己。

“者”:

表语中停顿。

“盖”:

连词,承上文申说原因。

“追”:

追念。

“殊遇”:

特别待遇,多指恩宠、信任。

“报”:

报答。

代先帝殊遇。

及于,给。

“陛下”:

对帝王尊称;

“陛”,宫殿台阶。

“宜”:

应当。

“开张”:

开扩。

“圣听”:

皇帝听闻;

“圣”,对皇帝尊称。

“以”:

而。

“光”:

光大。

“遗德”:

遗留下美德。

“恢弘”:

发扬,扩张;

“恢”,扩大;

“弘”,又作“宏”。

“气”:

这里指昂扬精神状态。

“妄自菲薄”:

自暴自弃,过分地看轻自己。

“引喻失义”:

说话不符合道理;

“引”,引证;

“喻”,比喻;

“义”,合理、适宜事称义。

因而。

“塞”:

堵,阻隔。

“忠谏”:

忠诚劝谏。

三、内容。

提问一:

诸葛亮在奏表开头一段向刘禅提出什么劝谏?

讲解:

诸葛亮首先规劝刘禅要继承刘备遗志,砥砺志行,振作精神,广开言路,采纳忠谏,而不要妄自菲薄,自暴自弃,言谈失义,阻断忠谏之路。

提问二:

诸葛亮用什么来鼓励刘禅?

诸葛亮用忠臣志士为了报答先帝殊遇而勤勉不懈,舍身忘我地效忠职守事实来鼓励刘禅,要他看到蜀国具有忠臣竭力,志士效命这个好条件。

第2段

一、叫一名同学朗读。

读毕、酌情讲评。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宫中”:

皇宫中,指皇宫中官员。

“府中”:

丞相府中,意指朝廷中官员。

刘禅即位,诸葛亮开府治事。

“俱为一体”:

都是一个整体,意即内廷处廷要协同一致;

“为”,是。

“陟”:

升进。

“臧”:

善。

“否”(Pǐ):

恶。

“异同”:

复词偏义,意思在“异”上。

“奸”:

邪恶不正。

“科”:

法令。

“为”:

做,行。

“有司”:

专管其事官员。

“论””评判。

“刑”:

处罚。

用来。

“昭”:

显示,表明。

“平明”:

公正明察。

“理”:

治理。

“偏私”:

出于私情,偏袒一方。

“内外”:

内廷外府。

提问:

诸葛亮在这段中向刘禅提出什么谏诫?

诸葛亮谏诫刘禅理政要公正明察,赏罚要善恶分明,对内廷和外廷官员要一视同仁,不要徇私偏袒。

第3、4段

一、叫两名同学分别朗读这两段。

读毕,酌情讲评。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待中”:

官名,侍从皇帝左右,出入宫廷,应对顾问。

“侍郎”:

或称黄门侍郎,近侍官,管理皇帝车驾,并充侍卫。

“良”:

贤能。

“实”:

诚实,老实。

“志虑”:

志向心思。

“是以”:

因此。

“简拔”:

选拔;

“简”,选择。

用,把。

“遗”:

交付,给予。

“愚”:

自称谦词。

认为。

是。

“无”:

不论。

“悉”:

全,都。

拿,把。

“咨”:

征询,商量。

“必”:

一定。

“裨补”:

增益补阙。

“阙”:

同“缺”,欠缺,不足。

“广益”:

使获得更多好处;

“广”,扩大;

“益”,益处。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性行”:

品性行为。

“淑”:

善良。

“均”:

公平,公正。

“晓畅”:

明了通达,精通。

“试用”:

在正式任用前先行试用。

“称”:

称赞。

“举”:

推荐。

作,担任。

“督”:

谓大将。

向宠曾为中部督。

“营”:

军营。

“行(Há

NG)阵”:

军队行列,这里指军中将士。

“所”:

处所。

这两段内容是什么?

(要求用一句话作答)

其内容是诸葛亮向刘禅举荐用人。

第5段

“亲贤臣,远小人。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亲”:

接近。

“远”:

疏远,离去。

“小人”:

奸邪无德之人。

“所以”:

……原因。

“兴隆”:

昌盛。

“倾颓”:

衰败。

“论”:

议论。

“未尝”:

未曾。

“痛恨”:

极不满意;

“痛”:

极,非常;

“恨”,遗憾,不满意。

对。

“桓、灵”:

东汉末桓帝、灵帝。

他们在位时宠幸宦官外戚,捕杀贤能,朝政腐败。

“侍中”:

指郭攸之、费祎、“尚书”:

主管朝廷政事,指陈震。

“长(ZHǎNG)史”:

丞相府主管.文书、簿籍官,指张裔。

诸葛亮出征,张裔统管丞相府事。

“参(CāN)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