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定价09年高考政治新增考点与高考典型例题.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686952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定价09年高考政治新增考点与高考典型例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定价09年高考政治新增考点与高考典型例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定价09年高考政治新增考点与高考典型例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定价09年高考政治新增考点与高考典型例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定价09年高考政治新增考点与高考典型例题.doc

《高定价09年高考政治新增考点与高考典型例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定价09年高考政治新增考点与高考典型例题.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定价09年高考政治新增考点与高考典型例题.doc

Usingtheresearchmethodofliterature,meansofobservation,behavioralapproach,conceptualanalysisandthepatternofinformation-seekingoflocalandoverseaswereanalyzedandcompared,Basicpatternstrategiesoftechnologyinformation-seeking

09年高考政治新增考点与高考典型例题

张华

教材具有滞后性的特点,由于我国社会经济形势不断在变化,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随着形势的变化进行了调整,新的热点政治术语不断产生,这些调整在新用教材中得到了体现。

高三政治复习我们必须明确教材新“增”、“删”、“改”了哪些知识点,特别对新增的知识点,要明确其涉及的知识范围,防止遗漏知识点。

要深思“增”、“删”、“改”的原因,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对新增的知识点进行全面思考。

要向学生灌输新思想、新理论,而不能够用老调弹新曲。

今年考纲有部分考点修改宏观作了调整。

但由于考纲源于教材,微观细结变化较大。

考生应分析调整的原因,如经济生活中的“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调整为“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更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我们复习中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2009年必修①《经济生活》变化如下:

1、提高效率,促进公平(表述变化)

(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①提高效率的原因: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自然资源相对匮乏。

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②促进公平的原因:

公平的收入分配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才能使分配的结果能促使人们奋进,才能使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

(2)如何提高效率?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3)如何实现分配的社会公平?

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②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这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维护劳动者利益,也有利于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当前,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

为此,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通过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实现公平分配。

高考例题:

例1、(2009天津卷1).2009年初,我国政府推出新医改方案。

该方案的目标是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这项改革有利于

A.提高收入水平,改善人民生活B.完善分配制度,调节过高收入

C.实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D.统筹城乡发展,实现优势互补

例2(2009年江苏卷12).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下列体现“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措施是

A.提高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B.调整银行存贷款利率

C.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D.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例3(2009年广东卷41(18分)根据下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1:

某村有30亩河滩地,因常发洪水被各承包农户摞荒。

村委会协调将其转包给一养蟹人,农户获得每亩100元补偿款。

养蟹人每年净收益8万元。

合同到期后,农户见有利可图要求收回土地,但农户无养蟹技术,好处无从实现。

经村委会协调,养蟹人每年每亩再补偿100元。

养蟹人之所以让步续约,是因为若不承包,收益为零,现每年只是减少收益3000元。

一年后,农户获得更多的土地补偿并参与蟹场生产,收入增加。

养蟹人与农户关系改善,经营成本下降,且蟹的消费量上升,养蟹人净收益反而增加了1000元。

材料2:

2003年、2007年我国收入分配状况

指标

2003年

2007年

年均增长速度

GDP

13.58万亿元

25.73万亿元

10.8%

财政收入

2.17万亿元

5.13万亿元

22.6%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8472元

13786元

9.8%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2622元

4140元

6.8%

材料3:

我国政府2008年采取了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民生的分量越来越重。

例如,在4万亿元政府投资计划中,2800亿元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400亿元用于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3700亿元用于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等。

(1)结合材料1说明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7分)

(2)材料2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4分)

(3)根据以上材料,从效率与公平关系的角度为扩大内需提出你的建议。

(7分)

2、科学发展观(新增调整)

(1)内涵:

①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②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③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要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2)为什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重要性: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重大意义:

科学发展观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因而与其一脉相承。

特点:

科学发展观在发展目标上具有全面性,在发展方式上具有统筹性,在发展目的上具有人本性。

地位:

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新的执政理念,是当代中国富有创造性的发展理论,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现意义。

科学发展观回答的基本问题是“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赋予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以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邓小平理论回答的基本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这个根本问题,这个问题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的基本问题是“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集中起来就是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3)怎样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经济生活角度

从国家角度看:

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宏观调控手段,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②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个开放。

③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④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从企业角度看:

①依靠科技采用先进技术,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企业,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②采用现代管理方法,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以最少的水消耗,生产出最多的适应市场需要的产品。

③尊重和维护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及各项权利,让劳动者共享企业发展成果。

政治生活角度:

①全面履行政治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要正确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职能,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

②国家机关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政府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贯彻“三个代表”的要求,以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目的。

③坚持依法治国原则,权力机关加强立法,确保各项事业有法可依;行政机关坚持依法行政,提高行政能力和水平;司法机关严格执法,公正司法。

生活与哲学角度:

①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②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③主观能动性与规律客观性的关系

高考例题:

例1(2009年安徽卷37)经济协调发展(28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历史表明,经济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往往会对经济结构产生“洗牌效应”,为一些产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安徽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

近年来,中共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并实施了“建设文化强省”的发展战略,将文化产业作为实现崛起的支柱产业之一,着力培育软实力。

2008年以来,全球性金融危机“寒风劲吹”,安徽文化产业却凭借“厚积薄发”的底气,抢抓机遇,逆势而上,成为江淮大地加速崛起的新引擎。

(1)结合材料分析安徽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现实经济意义。

(8分)

(2)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说明安徽省的做法是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的。

(8分)

(3)请你结合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就怎样推动安徽文化创新提出合理化建议。

(12分)

37.(28分)

【考点】科学发展观、产业结构调整、国民经又好又快的发展,意识的能动作用,如何实现文化创新

【解析】本题具有两个大的特色:

一是具有时代特色,紧跟当今重大的时政问题(经济危机);二是具有地方特色,紧密结合安徽地方特色。

按经济、哲学、文化三个模块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中

(1)注意一下几个问题:

首先注意考查的模块范围,问题中明确指示“现实经济意义”明确指向《经济生活》;其次,要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实现知识的有效迁移。

如经济结构、文化产业、培育软实力、“厚积薄发”的底气等等,从材料中抓住有效性信息,使要点更具有针对性。

(2)问,首先注意模块限定《生活与哲学》,其次理论运用“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启示考生运用唯物论知识回答,回扣到教材知识就是如何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再次,组织答案时,要理论结合材料,同事要紧扣材料。

(3)注意模块限定《文化生活》,其次,推动安徽文化创新措施既要结合材料,更要注重把握教材知识的归纳总结,此题在于平时的知识的积累和总结。

【答案】

(1)有利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安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有利于扩大投资和消费需求,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省的冲击和影响。

有利于提升安徽的综合实力,实现文化强省和安徽崛起的目标

(2)能动地认识世界。

制定“文化强省战略”体现了意识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辩证地看待金融危机的影响,变挑战为机遇,化危为机。

能动地改造世界。

实施文化强省战略,提升软实力,实现快速崛起。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立足于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的省情,遵循文化发展的规律,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3)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安徽改革开放的实践,汲取营养,推动文化创新。

继承我省优秀传统文化,兼收并蓄(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加强交流,推陈出新。

着眼于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发挥广大人民群众在文化创新中的主体作用。

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内容形式和传播手段等不断创新,促进文化的全面繁荣。

3、经济建设的要求(表述变化)

(1)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本世纪头二十年,我们要集中力量,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将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经济建设方面的新要求:

w①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

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城乡、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机制基本形成。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城镇人口比重明显增加。

②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社会就业更加充分。

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

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

③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4、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表述变化)

(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经济发展要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4)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

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

(5)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模拟例题1.(2009汕头一模,简答题)(10分)根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问题。

三鹿奶粉事件曝光后,全国很多医院挤满抱着婴幼儿检查肾结石的群众。

事件又一次敲响警钟,食品安全问题不容小视,道德缺失是类似事件发生的深层原因,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

请谈谈你对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认识。

参考答案:

在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必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⑴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3分)

⑵社会主义荣辱观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全体社会成员作出道德选择、判断行为得失,提供了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3分)

⑶社会主义荣辱观贯穿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表现在社会风尚的方方面面;既凝结着中华传统道德的精华,又融入了当代中国的时代精神;既有先进性的导向,也有广泛性的要求。

(3分)

⑷确立全社会普遍奉行的道德规范,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文明的社会风气,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也是经济社会顺利发展的必然要求。

越是不断推进改革开放、不断丰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越需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

(1分)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